CN109722903A -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2903A
CN109722903A CN201711022902.5A CN201711022902A CN109722903A CN 109722903 A CN109722903 A CN 109722903A CN 201711022902 A CN201711022902 A CN 201711022902A CN 109722903 A CN109722903 A CN 109722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ulfone resin
starching
preparation
carbon fiber
siz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229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2903B (zh
Inventor
季春晓
黄翔宇
曹阿民
刘瑞超
袁玉红
吴嵩义
许璐璐
田晓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0229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29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2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2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2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organic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依次的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的生产工序。其中:上浆时采用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所述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由聚砜树脂粉末、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组成;按照固体组分的总质量为100%,聚砜树脂粉末占65~75wt%,聚丙烯酸钠占10~15wt%,聚乙烯醇占15~20wt%。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纤维适用于制备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耐热性高,界面力学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近年来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以碳纤维作为增强相,以高性能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较为常用基体树脂多为热固性树脂,其存在韧性差、吸水率高、湿热条件下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聚砜树脂力学性能优异,耐温性高,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突出的抗蠕变性,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热塑性基体树脂。
碳纤维与聚砜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由碳纤维、上浆剂、基体树脂等复合组成,上浆剂作为碳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中间层,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常用的碳纤维上浆剂多为环氧树脂基乳液上浆剂,含有大量活性环氧基团,容易在外界高温及化学条件作用下开环固化,导致碳纤维及织物老化***。进一步会造成基体树脂铺展浸润困难,产品空隙疵点增加,力学性能受到影响。因此,传统环氧基乳液上浆剂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砜基复合材料。
中国专利201210566773.7公开了一种乳液型碳纤维,该上浆剂主剂包括2-40%的环氧树脂和1-20%的二苯砜或二苯醚改性剂,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碳纤维与聚砜类树脂的相互作用。但其主体树脂仍然为环氧树脂,上述老化固化及浸渍铺展等问题仍难以解决,所制备的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加工及界面仍有较大困难。因此,开发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专用的碳纤维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碳纤维增强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依次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和卷绕收丝的生产工序。本发明在上浆工艺中引入了以聚砜树脂粉末为主体、以聚丙烯酸钠为主分散剂、以聚乙烯醇为稳定助剂、采用物理搅拌混合方法制备的新型悬浮液类碳纤维上浆剂,解决了聚砜基体树脂浸渍不良和纤维老化***等问题。在上浆工艺中引入上浆前红外辐射加热工艺,在上浆后干燥工序中引入卧式热风烘干箱烘干工艺,解决了聚砜树脂悬浮液上浆剂在碳纤维表面铺展的均匀性和纤维烘干等问题。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碳纤维表面涂覆由聚砜树脂为主体制备的上浆剂,不含环氧树脂或其他树脂组分,适用于制备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所制备的碳纤维可根据后续加工需要调整上浆量和收丝幅宽,减少后道加工应用的材料用量和加工难度,碳纤维预浸料、织物等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好。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耐热性高,界面力学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依次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和卷绕收丝的生产工序;其中:上浆在浸渍式上浆槽中进行,上浆剂采用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所述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由聚砜树脂粉末、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组成;按照固体组分的总质量为100%,聚砜树脂粉末占65~75wt%,聚丙烯酸钠占10~15wt%,聚乙烯醇占15~20wt%。
本发明中,所述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聚砜树脂粉末和聚丙烯酸钠按比例投入混合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待加水量达到聚砜树脂粉末和聚丙烯酸钠总投料量35~45wt%时,开启机械搅拌,并继续加入剩余量的水;控制搅拌转速100~250rpm,搅拌20~60min进行均质分散,得到均匀白色乳状液;然后,将上述物料转移至装有高速乳化器的闭口装置中,加入定量的聚乙烯醇,使上述所有固体组分在悬浮液上浆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5%~30%;最后,开启高速乳化机,以4000~9000rpm转速继续搅拌10~25min,得到均匀稳定的乳白色悬浮液上浆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砜树脂粉末选自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或聚醚砜中任一种,所述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或聚醚砜的结构如式(1)~(3)所示:
其中:m、n、p分别为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聚醚砜的聚合度。
本发明中,聚砜树脂粉末的数均分子量在1.5万~4.0万之间,优选2.0万~3.5万;聚砜树脂粉末的平均直径在10~60微米之间,优选20~40微米。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丙烯酸钠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5000之间,优选2000~4000;所述聚乙烯醇的数均分子量在6000~13000之间,优选8000~10000之间。
本发明中,预氧化在氧化炉中进行,氧化炉有5个温区,温度控制分别为0~240℃、0~250℃、0~260℃、0~270℃、0~280℃。
本发明中,低温碳化在低温碳化炉中进行,低温碳化炉有5个温区,温度控制分别为0~600℃、0~650℃、0~750℃、0~850℃、0~950℃;高温碳化在高温碳化炉中进行,高温碳化炉有5个温区,温度控制分别为0~1300℃、0~1400℃、0~1400℃、0~1500℃、0~1600℃。
本发明中,上浆前干燥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工艺,上浆后干燥采用卧式热风烘干箱烘干的干燥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
采用乳液型环氧树脂基上浆剂进行碳纤维上浆时,由于环氧树脂的软化温度较低,因此不能采用过高的干燥温度。在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受限制的条件下,采用乳液型环氧树脂基上浆剂制备碳纤维的上浆量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上浆纤维难以烘干,表面含有大量水分,影响后道加工应用,同时也限制了碳纤维必须制备成集束状纤维。
与采用乳液型环氧树脂基上浆剂相比较,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纤维采用上浆前红外辐射加热工艺、上浆后卧式热风烘干箱烘干的干燥工艺。采用上浆前红外辐射加热干燥工艺,可以在碳纤维进入上浆槽前,快速去除碳纤维丝束中每根碳纤维的水分,保持碳纤维含水率的一致性。使碳纤维进入上浆槽后,上浆剂能够快速的浸渍到纤维束内部,提高纤维上浆量和上浆速度;同时可以保证上浆剂与每根碳纤维具有相同的浸润吸附能力,保证上浆效果更为均匀稳定,避免因含水率不一致导致的反润湿现象。采用上浆后卧式热风烘干箱烘干的干燥工艺,可以确保上浆碳纤维在张力控制下能够更快的完成干燥,降低工艺难度和能耗,使纤维铺展成均匀带状纤维。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上浆碳纤维,上浆量高低可控,可以减少预浸料加工时树脂膜的用量,提高产品整体经济性。丝束宽度可以通过上浆量、烘干工艺参数调节等灵活控制,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再加工设备和工艺,增加产品工艺适用性。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采用以聚砜树脂粉末为主体、以聚丙烯酸钠为主分散剂、以聚乙烯醇为稳定助剂、采用物理搅拌混合方法制备的新型悬浮液类碳纤维上浆剂,成本低廉、工艺简便、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工程工艺需要,同时解决了聚砜基体树脂浸渍不良和纤维老化***等问题。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在上浆工艺中引入上浆前红外辐射加热工艺、上浆后卧式热风烘干箱烘干的干燥工艺,解决了聚砜树脂悬浮液上浆剂在碳纤维表面铺展的均匀性和纤维烘干等问题。
(3)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碳纤维表面不含环氧树脂或其他树脂组分,适用于制备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所制备的碳纤维可根据后续加工需要调整上浆量和收丝幅宽,减少后道加工应用的材料用量和加工难度,碳纤维预浸料、织物等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好。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耐热性高,界面力学性能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对比例1
对比例1是一种48K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具体过程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生产工序。对比例1的具体过程与实施例1~4的具体过程相同,其中聚合、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上浆的参数不同。
步骤1:聚合。所述聚合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1所描述的方法相同,采用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其中聚合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溶液聚合反应的共聚单体配比不同,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钠的重量比为91.6:7.6:0.8,总聚合单体的进料浓度为27wt%,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以所有聚合单体总量计为0.75wt%。聚合反应温度84℃,反应时间为105分钟。然后把制得的聚合浆液,经脱单、脱泡后,制成纺丝用的聚丙烯腈原液。
步骤2:纺丝。所述纺丝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2所描述的方法。
步骤3:预氧化。所述预氧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3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预氧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1号氧化炉、2号氧化炉、3号氧化炉、4号氧化炉、5号氧化炉炉区温度分别为236℃、245℃、252℃、261℃、269℃。氧化炉各温区之间的牵伸倍数分别为5.5%、5.5%、0%、-1%、-1%。
步骤4:低温碳化。所述低温碳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4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低温碳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低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490℃、590℃、690℃、790℃、840℃。控制牵伸倍数为7.8%。
步骤5:高温碳化。所述高温碳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5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高温碳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高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1100℃、1240℃、1330℃、1390℃、1480℃。控制牵伸倍数为-6.5%。
步骤6: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6所描述的方法相同。
步骤7:水洗、上浆前干燥。所述水洗、上浆前干燥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7所描述的方法相同。
步骤8:上浆和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所述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8所描述的方法相同。上浆剂采用双酚A环氧树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SP-1型乳液碳纤维上浆剂(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产),上浆剂浓度3.4%,卷绕收丝制备得到48K上浆碳纤维。
对比例2
对比例2是一种50K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具体过程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生产工序。对比例2的具体过程与实施例1~4的具体过程相同,其中聚合、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上浆的参数不同。
步骤1:聚合。所述聚合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1所描述的方法相同,采用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其中聚合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溶液聚合反应的共聚单体配比不同,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钠的重量比为91.7:7.2:1.1,总聚合单体的进料浓度为26wt%,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以所有聚合单体总量计为0.68wt%。聚合反应温度83℃,反应时间为100分钟。然后把制得的聚合浆液,经脱单、脱泡后,制成纺丝用的聚丙烯腈原液。
步骤2:纺丝。所述纺丝生产工序与实施例5~8步骤2所描述的方法。
步骤3:预氧化。所述预氧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3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预氧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1号氧化炉、2号氧化炉、3号氧化炉、4号氧化炉、5号氧化炉炉区温度分别为235℃、245℃、250℃、260℃、267℃。氧化炉各温区之间的牵伸倍数分别为5%、4.5%、0%、-1%、-1%。
步骤4:低温碳化。所述低温碳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4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低温碳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低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480℃、570℃、670℃、770℃、830℃。控制牵伸倍数为7.3%。
步骤5:高温碳化。所述高温碳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5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高温碳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高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1050℃、1230℃、1320℃、1380℃、1460℃。控制牵伸倍数为-6.0%。
步骤6: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生产工序与实施例5~8步骤6所描述的方法相同。
步骤7:水洗、上浆前干燥。所述水洗、上浆前干燥生产工序与实施例5~8步骤7所描述的方法相同。
步骤8:上浆和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所述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生产工序与实施例5~8步骤8所描述的方法相同。上浆剂采用改性双酚F环氧树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SP-2P型乳液碳纤维上浆剂(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产),上浆剂浓度4.1%,卷绕收丝制备得到50K上浆碳纤维。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1~4是一种适用于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的48K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生产工序。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聚合。
采用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以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钠为聚合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钠的重量比为92.0:6.8:1.2,总聚合单体的进料浓度为25.8wt%,同时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用量以所有聚合单体总量计为0.65wt%,聚合反应温度83℃,反应时间为98分钟。
以浓度为55.8wt%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采用连续溶液聚合工艺制备聚合浆液,经脱单、脱泡后,制成聚丙烯腈原液。
步骤2:纺丝。
采用硫氰酸钠(NaSCN)湿法纺丝生产方法,将聚丙烯腈原液通过凝固成形、冷牵伸、水洗、热牵伸、上油、干燥、蒸汽牵伸、定型,制得原丝。喷丝板孔径0.058mm、喷丝板孔数48000个、凝固成形温度-1℃、凝固浴流量8000L/小时、凝固浴浓度14%;冷牵伸的牵伸倍数2.5倍;水洗温度55℃,水洗流量4500L/小时;热牵伸温度92℃,热牵伸的牵伸倍数6.0倍;上油油剂浓度2.5%;干燥温度142℃;蒸汽牵伸倍数2.4倍,蒸汽压力220KPa;定型温度126℃。
步骤3:预氧化。
原丝依次穿过1号氧化炉、2号氧化炉、3号氧化炉、4号氧化炉、5号氧化炉进行预氧化处理。1号氧化炉、2号氧化炉、3号氧化炉、4号氧化炉、5号氧化炉炉区温度分别为235℃、244℃、250℃、260℃、265℃。氧化炉各温区之间的牵伸倍数分别为5%、4%、0%、-1%、-1%。每个氧化炉停留时间15分钟,预氧化总时间为75min。
步骤4:低温碳化。
5号氧化炉出口的预氧丝经过牵引装置进入低温碳化炉,以氮气为介质,进行低温碳化,制得低温碳化丝。低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485℃、570℃、670℃、765℃、820℃。控制牵伸倍数为7%,在低温碳化炉中总停留时间为1.8min。
步骤5:高温碳化。
低温碳化炉出口的丝束经过牵引装置进入高温碳化炉,以氮气为介质,进行高温碳化,制得高温碳化丝。高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1030℃、1220℃、1310℃、1380℃、1450℃。控制牵伸倍数为-6%,在高温碳化炉中总停留时间为1.8min。
步骤6:表面处理。
高温碳化炉出口的丝束经过牵引装置进入表面处理槽,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为电解液,电压为25V,电解液浓度为13%,丝束在电解液中停留时间为4min。
步骤7:水洗、上浆前干燥。
表面处理后丝束依次穿过水洗槽、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机,对丝束进行水洗和上浆前红外辐射干燥。水洗流量2500L/小时,水洗温度40℃。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机的碳中波红外辐射器与碳纤维之间的高度距离72mm、功率密度45KW/m2、烘干时间15S时,碳纤维丝束含水率在60%。
步骤8:上浆和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
将聚芳砜树脂粉末和聚丙烯酸钠按照一定比例依次投入混合容器A中,逐渐加入定量的去离子水,待加水量达到聚砜树脂粉末和聚丙烯酸钠总投料量40wt%时,开启机械搅拌,并继续加入剩余量的水;控制搅拌转速100~250rpm,搅拌20~60min进行均质分散,得到均匀白色乳状液。将上述物料转移至装有高速乳化器的混合容器B中,加入定量的聚乙烯醇,然后开启高速乳化机,以4000~9000rpm转速继续搅拌10~25min,得到均匀稳定的乳白色悬浮液上浆剂。然后通过供料泵将上浆剂转移到上浆槽中,开启上浆槽循环泵,使上浆剂在上浆槽中缓慢流动。
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机出口的碳纤维丝束,直接引入上浆槽中进行上浆,上浆后的碳纤维进入卧式热风烘干箱进行干燥,温度152℃。上浆干燥后的碳纤维进入碳纤维卷绕机,在2500~2900cN张力下卷绕收丝制得适用于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的48K碳纤维。
实施例5~8
本实施例5~8是一种适用于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的50K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具体过程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生产工序。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与实施例1~4的具体过程相同,其中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上浆的参数不同。
步骤1:聚合。所述聚合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1所描述的方法相同,采用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其中聚合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溶液聚合反应的共聚单体配比不同,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钠的重量比为91.9:4.8:4.3,总聚合单体的进料浓度为22wt%,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以所有聚合单体总量计为0.45wt%。聚合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90分钟。然后把制得的聚合浆液,经脱单、脱泡后,制成纺丝用的聚丙烯腈原液。
步骤2:纺丝。所述纺丝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2所描述的方法相同,纺丝工序参数有所不同。喷丝板孔径0.058mm、喷丝板孔数50000个、凝固成形温度-1.5℃、凝固浴流量8500L/小时、凝固浴浓度14.5%;冷牵伸的牵伸倍数2.8倍;水洗温度56℃,水洗流量5000L/小时;热牵伸温度95℃,热牵伸的牵伸倍数6.5倍;上油油剂浓度2.8%;干燥温度146℃;蒸汽牵伸倍数2.7倍,蒸汽压力230KPa;定型温度128℃。
步骤3:预氧化。所述预氧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3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预氧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1号氧化炉、2号氧化炉、3号氧化炉、4号氧化炉、5号氧化炉炉区温度分别为229℃、237℃、245℃、252℃、260℃。氧化炉各温区之间的牵伸倍数分别为3%、2.8%、0%、-1%、-1%。每个氧化炉停留时间15分钟,预氧化总时间为75min。
步骤4:低温碳化。所述低温碳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4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低温碳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低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435℃、530℃、625℃、715℃、770℃。控制牵伸倍数为5%。在低温碳化炉中总停留时间为1.8min。
步骤5:高温碳化。所述高温碳化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5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其中高温碳化生产工序改变的参数是高温碳化炉第1区、第2区、第3区、第4区、第5区温度控制分别为990℃、1130℃、1250℃、1310℃、1390℃。控制牵伸倍数为-4%。在高温碳化炉中总停留时间为1.8min。
步骤6: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6所描述的方法相同。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为电解液,电压为26V,电解液浓度为14%,丝束在电解液中停留时间为4min。
步骤7:水洗、上浆前干燥。所述水洗、上浆前干燥生产工序与实施例1~4步骤7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参数有所不同。水洗流量2800L/小时,水洗温度43℃。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机的碳中波红外辐射器与碳纤维之间的高度距离76mm、功率密度48KW/m2、烘干时间15S时,碳纤维丝束含水率在60%。
步骤8:上浆和上浆后干燥、卷绕收丝。
所述的悬浮液上浆剂制备方法、上浆方法、干燥方法、卷绕收丝方法与实施例1~4步骤8所描述的方法相同。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机出口的碳纤维丝束,直接引入上浆槽中进行上浆,上浆后的碳纤维进入卧式热风烘干箱进行干燥,温度156℃。上浆干燥后的碳纤维进入碳纤维卷绕机,在2800~3300cN张力下卷绕收丝制得适用于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的50K碳纤维。
上述实施例1~8所制备的悬浮液上浆剂固体组分见表1,上浆剂组成用量和浓度见表2,上浆剂制备工艺参数见表3,所得碳纤维性能评价结果见表4。本发明采用高温上浆量测试仪对上浆碳纤维的上浆量进行测试;采用直尺对上浆碳纤维的幅宽进行测试;采用OCA20接触角测量仪测试聚砜树脂液滴自开始接触碳纤维到完全浸没入碳纤维内部的完全浸润时间;采用日本东荣产业公司MODEL HM410界面性能评价装置测试聚砜树脂与碳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采用美国TA公司Q500热失重分析仪测试上浆碳纤维的热分解温度。
由实施例1~4中48K碳纤维的测试结果可见,与对比例1(采用环氧树脂基上浆剂上浆的48K碳纤维)相比,采用悬浮液上浆剂制备得到的上浆碳纤维上浆量和幅宽离散系数更低,表明纤维表面均匀涂覆了聚砜上浆剂。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耐热性优异;聚砜树脂对纤维浸润时间少,界面剪切强度更高,纤维与聚砜基体树脂间的浸润效果和结合能力更优。实施例5~8中50K碳纤维获得了同样的改善效果。
表1上浆剂固体组分
表2上浆剂组成用量和浓度
表3上浆剂制备工艺参数
表4碳纤维性能评价结果
虽然本发明已将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内容,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精神和内容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的实际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水洗、上浆前干燥、上浆、上浆后干燥和卷绕收丝的生产工序;其中:上浆在浸渍式上浆槽中进行,上浆剂采用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所述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由聚砜树脂粉末、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组成;按照固体组分的总质量为100%,聚砜树脂粉末占65~75wt%,聚丙烯酸钠占10~15wt%,聚乙烯醇占15~2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砜树脂基悬浮液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聚砜树脂粉末和聚丙烯酸钠按比例投入混合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待加水量达到聚砜树脂粉末和聚丙烯酸钠总投料量35~45wt%时,开启机械搅拌,并继续加入剩余量的水;控制搅拌转速100~250rpm,搅拌20~60min进行均质分散,得到均匀白色乳状液;然后,将上述物料转移至装有高速乳化器的闭口装置中,加入定量的聚乙烯醇,使上述所有固体组分在悬浮液上浆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5%~30%;最后,开启高速乳化机,以4000~9000rpm转速继续搅拌10~25min,得到均匀稳定的乳白色悬浮液上浆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砜树脂粉末选自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或聚醚砜中任一种,所述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或聚醚砜的结构如式(1)~(3)所示:
其中:m、n、p分别为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聚醚砜的聚合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砜树脂粉末的数均分子量在1.5万~4.0万之间,聚砜树脂粉末的平均直径在10~60微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酸钠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5000之间;所述聚乙烯醇的数均分子量在6000~130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氧化在氧化炉中进行,氧化炉有5个温区,温度控制分别为0~240℃、0~250℃、0~260℃、0~270℃、0~2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碳化在低温碳化炉中进行,低温碳化炉有5个温区,温度控制分别为0~600℃、0~650℃、0~750℃、0~850℃、0~950℃;高温碳化在高温碳化炉中进行,高温碳化炉有5个温区,温度控制分别为0~1300℃、0~1400℃、0~1400℃、0~1500℃、0~16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浆前干燥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工艺,上浆后干燥采用卧式热风烘干箱烘干的干燥工艺。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
CN201711022902.5A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722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2902.5A CN109722903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2902.5A CN109722903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2903A true CN109722903A (zh) 2019-05-07
CN109722903B CN109722903B (zh) 2021-12-07

Family

ID=6629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22902.5A Active CN109722903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29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7636A (zh) * 2022-10-12 2023-01-20 张家港欣阳化纤有限公司 中空异性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0874A (zh) * 2012-06-06 2012-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用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2817241A (zh) * 2012-09-17 2012-1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3173306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Toray Carbon Fibers America, Inc. Carbon fiber fabric
CN103757928A (zh) * 2014-01-13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醚砜水性上浆剂及其制法
CN104005234A (zh) * 2014-06-10 2014-08-27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纳米材料的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法
CN104018355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聚醚砜树脂的上浆剂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4372445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聚序列分布均匀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963200A (zh) * 2015-07-30 2015-10-07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75508A (zh) * 2015-07-30 2015-10-14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55042A (zh) * 2015-10-29 2015-12-16 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丝的生产方法
CN105780483A (zh) * 2016-03-21 2016-07-20 兰州知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223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丝束通用型碳纤维上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92241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小丝束通用型碳纤维上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3306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Toray Carbon Fibers America, Inc. Carbon fiber fabric
CN102660874A (zh) * 2012-06-06 2012-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用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2817241A (zh) * 2012-09-17 2012-1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含碳纳米管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72445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聚序列分布均匀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757928A (zh) * 2014-01-13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醚砜水性上浆剂及其制法
CN104005234A (zh) * 2014-06-10 2014-08-27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纳米材料的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法
CN104018355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聚醚砜树脂的上浆剂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4963200A (zh) * 2015-07-30 2015-10-07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75508A (zh) * 2015-07-30 2015-10-14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9223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丝束通用型碳纤维上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92241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小丝束通用型碳纤维上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155042A (zh) * 2015-10-29 2015-12-16 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丝的生产方法
CN105780483A (zh) * 2016-03-21 2016-07-20 兰州知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7636A (zh) * 2022-10-12 2023-01-20 张家港欣阳化纤有限公司 中空异性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15627636B (zh) * 2022-10-12 2023-11-03 张家港欣阳化纤有限公司 中空异性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2903B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009B (zh) 一种具有规整表面沟槽的高强度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079B (zh) 一种原液着色制备黑色聚酯纤维的方法
CN102517671B (zh) 水相悬浮和溶液聚合两步法制备碳纤维原丝的方法
CN105002592B (zh) 一种醋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883B (zh) 一种制备纤维素溶液的方法
CN104372445A (zh) 一种共聚序列分布均匀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Sun et al. Enhance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polyamide composites by in-situ synthesis of polyamide 6 on carbon fiber surface
CN102212965B (zh) 一种液态聚丙烯腈低聚物上浆剂及其在碳纤维上的应用
CN109722743A (zh) 一种聚烯烃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2431A (zh) 一种共聚序列分布均匀的聚丙烯腈原丝的制备方法
CN109295795A (zh) 一种石墨烯凝胶改性的石膏晶须导电纸填料及制备方法
JP4518046B2 (ja) 炭素繊維前駆体用油剤および炭素繊維前駆体
CN109722903A (zh) 一种聚砜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2745A (zh) 一种聚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51938A (zh) 一种防污阻燃防熔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1011A (zh) 由生物来源的前体制备碳纤维的方法和所制备的碳纤维
CN108004621B (zh) 一种聚酰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4212A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原液的均质化制备方法
CN104611787A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制造用油剂及其制造及使用方法
CN110922575A (zh) 一种有色导电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4620B (zh) 一种聚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8599A (zh) 一种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722742A (zh) 一种聚苯硫醚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0984B (zh) 制备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方法
JP2011213771A (ja) 管状連続反応器を用いた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