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833A - 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3833A
CN109643833A CN201780050805.9A CN201780050805A CN109643833A CN 109643833 A CN109643833 A CN 109643833A CN 201780050805 A CN201780050805 A CN 201780050805A CN 109643833 A CN109643833 A CN 109643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 transfer
face
transfer member
stacked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08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3833B (zh
Inventor
小村哲司
平出成
平出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3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3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01M10/6565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with recirculation or U-turn in the flow path, i.e. back and for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电池模块(1)具备:电池层叠体(2),其具有层叠的多个电池;第1散热部,其与电池层叠体(2)的第1面(2a)对置;第1传热构件(84),其与第1散热部以及第1面(2a)抵接,将电池层叠体(2)的热传递到第1散热部;和第2散热部,其和电池层叠体(2)中的在与第1面(2a)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2b)对置,与第2面(2b)直接相接,或隔着第2传热构件(92)热连接。第1传热构件(84)和电池层叠体(2)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第1面(2a)的面方向上的第1传热构件(84)的中心C1配置在比第1面(2a)的面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更靠远离第2散热部的一侧。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车辆用等要求高的输出电压的电源,已知具有将多个电池串联连接的电池层叠体的电池模块。关于这样的电池模块,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模块:使流动冷媒的冷却板与电池层叠体的表面抵接,来冷却电池层叠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1710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电池模块中,使冷却板与池层叠体的单面抵接。由此,难以均匀冷却电池层叠体。作为均匀冷却电池层叠体的方法,考虑使冷却板与电池层叠体的多个面抵接。但在该情况下,电池模块会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能在避免电池模块的大型化的同时更均匀冷却电池层叠体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方案是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具备:电池层叠体,其具有层叠的多个电池;第1散热部,其与电池层叠体的第1面对置;第1传热构件,其与第1散热部以及第1面抵接,将电池层叠体的热传递到第1散热部;和第2散热部,其和电池层叠体中的在与第1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对置,与第2面直接相接,或隔着第2传热构件热连接。第1传热构件和电池层叠体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第1面的面方向上的第1传热构件的中心配置在比第1面的面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的中心更靠远离第2散热部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能在避免电池模块的大型化的同时更均匀冷却电池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池模块所具备的电池层叠体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电池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隔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适合的实施方式为基础,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并非限定发明而是例示,实施方式中记述的全部特征和其组合不一定是发明的本质。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适宜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各部的比例尺和形状为了容易说明而方便地设定,只要没有特别提及,都并非限定的解释。另外,即使是相同构件,也会有在各附图间比例尺等若干不同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或权项中所用的“第1”、“第2”等用语并非表征怎样的顺序或重要度,而是用于区别某结构和其他结构。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概要如下那样。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具备:电池层叠体;与电池层叠体的第1面对置的第1散热部;与第1散热部以及第1面抵接、将电池层叠体的热传递到第1散热部的第1传热构件;以及与在和电池层叠体中的第1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对置、与第2面直接相接或隔着第2传热构件热连接的第2散热部并且,第1传热构件和电池层叠体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第1面的面方向上的第1传热构件的中心配置在比第1面的面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的中心更远离第2散热部的一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散热部是载置电池层叠体的台座,第2散热部是通过冷却机构冷却电池层叠体的冷却部。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省略约束构件6的开口部6d的图示。另外,台座82以及冷却部86仅图示一部分。
电池模块1具备电池层叠体2、封盖构件8、作为第1散热部的台座82、第1传热构件84和作为第2散热部的冷却部86。
电池层叠体2具有层叠多个电池的结构。图3是表示电池模块所具备的电池层叠体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电池层叠体2具有多个电池12、多个隔板14、一对端板4和一对约束构件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8个电池12通过汇流条(未图示)串联连接来形成电池层叠体2。
各电池12例如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能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12是所谓的方形电池。多个电池12以给定的间隔层叠,使得相邻的电池12的主表面彼此对置。另外,“层叠”是指在任意的1方向上排列多个构件。因此,在电池12的层叠中还包含将多个电池12在水平方向上排列。
图4是表示电池12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电池12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罐18。在外装罐18的一面设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经由该开口在外装罐18收容电极体、电解液等。在外装罐18的开口设有将开口闭塞来将外装罐18的内部密封的封口板20。在封口板20,靠近长边方向的一端设置正极的输出端子22(正极端子22a),靠近另一端设置负极的输出端子22(负极端子22b)。以下在不需要区别输出端子的极性的情况下,将正极端子22a和负极端子22b汇总称作输出端子22。
由封口板20和输出端子22构成封口体。外装罐18以及封口板20由金属形成。典型地,外装罐18以及封口板20由铝或铝合金等形成。输出端子2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有封口体一侧设为电池12的上表面n,将相反侧设为电池12的底面。另外,电池12具有将上表面n以及底面连起来的2个主表面。该主表面是电池12所具有的6个面当中面积最大的面。将除了上表面n、底面以及2个主表面以外剩余的2个面设为电池12的侧面。另外,将电池12的上表面n侧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将电池12的底面侧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底面。另外,把将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和底面连起来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电池层叠体2是大致矩形,具有4个侧面。
电池12在表面具有用于将在电池12内部产生的气体放出的阀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12在与封盖构件8对置的上表面n具有阀部24。阀部24设于封口板20中的一对输出端子22之间。更具体地,阀部24配置在封口板20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阀部24构成为在外装罐18的内压上升到给定值以上时开阀,能将内部的气体放出。阀部24也被称作安全阀或排放口部。
如图3所示那样,多个电池12配置成相邻的电池12的主表面彼此对置且输出端子22朝向相同方向(这里为了方便设为铅直方向上方)。另外,相邻的2个电池12排列成一方的正极端子22a和另一方的负极端子22b相邻。相邻的正极端子22a和负极端子22b经由汇流条串联电连接。汇流条例如是带状的金属板。汇流条的一端侧与一方的电池12的正极端子22a电连接,汇流条的另一端侧与另一方的电池12的负极端子22b电连接。另外,相邻的2个电池12也可以排列成一方的正极端子22a和另一方的正极端子22a相邻。例如在将相邻的2个电池12并联连接的情况下,电池12排列成相同极性的输出端子22相邻。
隔板14也被称作绝缘隔离物,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隔板14配置于相邻的2个电池12之间,将该2个电池12间电绝缘。另外,隔板14配置于电池12与端板4之间,将电池12与端板4之间绝缘。作为构成隔板14的树脂而例示聚丙烯(PP)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热可塑性树脂。
图5是表示隔板14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隔板14具有:与电池12的主表面平行的平面部14a;和从平面部14a的端部向电池12的层叠方向X(图3中的以箭头X示出的方向)延伸的壁部14b。平面部14a沿着相邻的2个电池12的对置的主表面延伸。通过平面部14a在相邻的电池12的主表面间延伸,相邻的电池12的外装罐18彼此被绝缘。另外,通过平面部14a在电池12与端板4之间延伸,电池12的外装罐18和端板4被绝缘。
另外,由壁部14b覆盖电池12的上表面n、底面以及侧面。由此,能抑制因电池12或端板4的表面上的结露等而可能出现的相邻的电池12间或电池12与端板4之间的短路。即,能通过壁部14b确保相邻的电池12间或电池12与端板4之间的爬电距离。特别地,通过壁部14b覆盖电池12的上表面n,能更加抑制上述的短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2个隔板14中的一方的壁部14b的前端与另一方的壁部14b的前端抵接。因此,电池12被收容在由平面部14a和壁部14b形成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14经由壁部14b保持电池12。
壁部14b在与输出端子22对应的位置具有缺口26,以使输出端子22露出到外部。另外,壁部14b在与阀部24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28,以使阀部24露出到外部。在开口部28的端部设有从壁部14b的表面向封盖构件8侧突出的围绕部30。围绕部30包围开口部28的全周。另外,壁部14b在与电池12的侧面以及底面对应的位置具有缺口32,以使电池12的侧面以及底面的一部分露出。如后述那样,在电池12的一个侧面隔着第2传热构件92热连接冷却部86,在电池12的底面连接第1传热构件84。在电池模块1被组装的状态下,壁部14b位于约束构件6与电池12之间。由此能防止约束构件6与电池12的接触。
另外,隔板14具有在电池模块1被组装的状态向封盖构件8侧突出并支承封盖构件8的支承部54。支承部54设于覆盖电池12的上表面n的壁部14b。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4设于缺口26的两端部。夹着缺口26在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图3中以箭头Y示出的方向)上排列的一对支承部54规定汇流条的设置位置。汇流条配置于一对支承部54之间。
如图3所示那样,层叠的多个电池12以及多个隔板14被一对端板4所夹。一对端板4配置成与电池12的层叠方向X上的最外侧的电池12隔着隔板14相邻。端板4例如由金属板构成,通过隔着隔板14与电池12相邻而相对于电池12绝缘。在端板4的主表面设有紧固螺丝16螺合的螺丝孔(未图示)。
一对约束构件6排列在与电池12的层叠方向X垂直的方向Y上。在一对约束构件6之间配置由多个电池12、多个隔板14以及一对端板4构成的集合体。约束构件6具有:与集合体的侧面平行的矩形的平面部6a;和从平面部6a的各边的端部向集合体侧突出的檐部6b。约束构件6例如能通过对矩形的金属板的各边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在电池12的层叠方向X上对置的2个檐部6b设有插通紧固螺丝16的贯通孔(未图示)。在平面部6a设有使集合体的侧面露出的开口部6d。开口部6d优先配置成极力不影响针对电池12的层叠方向X的外力的约束构件6的刚性。由此能在维持约束构件6的刚性的同时谋求约束构件6的轻量化。另外,在约束构件6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多个开口部。
电池层叠体2例如如以下那样组装。即,首先将多个电池12和多个隔板14交替排列,将它们用一对端板4夹着来形成集合体。然后在该集合体安装一对约束构件6。集合体的一部分进入被各约束构件6中的4个檐部6b包围的空间。另外,将各约束构件6对位,使得贯通孔与端板4的螺丝孔重叠。在该状态下将紧固螺丝16插通至贯通孔,另外螺合在螺丝孔。其结果,多个电池12和多个隔板14通过一对端板4和一对约束构件6而紧固。
多个电池12通过约束构件6而在电池12的层叠方向X上固定牢固,由此进行层叠方向X的定位。另外,多个电池12的底面隔着隔板14与约束构件6的下侧的檐部6b抵接,上表面隔着隔板14与约束构件6的上侧的檐部6b抵接,来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在该状态下,在各电池12的输出端子22电连接汇流条,来得到电池层叠体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封盖构件8也被称作顶盖,配置成覆盖电池层叠体2中的电池12的输出端子22所突出一侧的表面。封盖构件8是板状的构件,具有配合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的形状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封盖构件8是矩形。通过封盖构件8防止结露水或尘埃等与电池12的输出端子22、汇流条、阀部24等的接触。另外,封盖构件8是构成电池模块1的外廓的一部分的构件。封盖构件8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作为构成封盖构件8的树脂而例示了聚丙烯(PP)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热可塑性树脂。封盖构件8能通过包含螺丝或周知的卡止机构的周知的固定结构(未图示)而固定在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另外,封盖构件8可以是通过两端部将隔板14的上部夹入而固定于电池层叠体2的结构。
台座82是载置电池层叠体2的构件。台座82例如由电池层叠体2的收容壳体的一部分构成。台座82例如由铁、铝等金属构成。台座82具有第1传热构件84的定位机构82a。定位机构82a设于台座82中的与电池层叠体2对置的面。定位机构82a例如由定位用的印刷或突起部、凹部等构成。定位机构82a是用于将电池层叠体2固定于台座82的固定结构,例如可以是紧固螺丝的螺丝孔等。
第1传热构件84是与台座82以及电池层叠体2抵接、用于将电池层叠体2的热传递到台座82的构件。第1传热构件84是薄片状的,是热传导率高于空气的热传导率的构件。另外,第1传热构件84具有绝缘性。第1传热构件84例如由聚丙烯(PP)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构成。第1传热构件84的一个主表面和台座82中的与电池层叠体2对置的面抵接。另外,第1传热构件84的另一个主表面和电池层叠体2中的与台座82对置的第1面2a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面2a是电池层叠体2的底面。
冷却部86通过冷却机构将电池层叠体2冷却。冷却部86隔着第2传热构件92和电池层叠体2中的在与第1面2a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2b热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面2b是电池层叠体2的1个侧面。该侧面是在电池12的层叠方向X上延伸的侧面。因此,电池层叠体2中所含的各电池12的侧面与冷却部86热连接。第2传热构件92是薄片状的,是热传导率高于空气的热传导率的构件。另外,第2传热构件92具有绝缘性以及弹性。第2传热构件92在电池层叠体2与冷却部86抵接时,配合电池层叠体2的第2面2b的形状而弹性变形。因此,通过使第2传热构件92介于冷却部86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存在,能使冷却部86与电池层叠体2的接触面积增加,能更有效率地冷却电池层叠体2。优选地,第2传热构件92与第2面2b的整体抵接。
冷却部86具有冷媒管88和冷却板90作为冷却机构。冷媒管88是内部流通冷媒的管,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第2面2b延伸。冷却板90配置于冷媒管88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在冷却板90的一个主表面抵接冷媒管88。在冷却板90的另一个主表面抵接电池层叠体2的第2面2b。隔着冷却板90,在流通于冷媒管88的冷媒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电池层叠体2冷却。
接下来说明电池层叠体2、第1传热构件84以及冷却部86的位置关系。图6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截面图。在图6中图示了在与电池12的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上延伸的截面。另外,在图6中省略电池12的内部结构的图示。如图2以及图6所示那样,第1传热构件84和电池层叠体2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第1面2a的面方向(XY方向、或台座82中的载置第1传热构件84的面的面方向)上的第1传热构件84的中心C1配置在比第1面2a的面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更远离冷却部86一侧。因此,从第1传热构件84与电池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Z(图2、6中以箭头Z示出的方向)来看,第1传热构件84的中心C1位于比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更靠从冷却部86的冷却板90分离开的位置。
例如第1传热构件84的中心C1是将第1传热构件84投影到XY平面(或者台座82中载置电池层叠体2以及第1传热构件84的面)的形状的几何重心。同样地,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是将电池层叠体2投影到XY平面的形状的几何重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传热构件84以及电池层叠体2从层叠方向Z来看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由此,中心C1、C2是各长方形中的对角线的交点。另外,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也可以如下那样定义。即,中心C2的层叠方向X的位置是位于层叠方向X的最外侧的2个电池12中的位于各自外侧的2个主表面的中间位置。中心C2的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位置是电池12的2个侧面的中间位置。
或者,第1传热构件84相对于电池层叠体2确定位置,使得从层叠方向Z来看,和与位于电池层叠体2的冷却部86侧的一半的区域重叠的部分相比,与位于与远离电池层叠体2的冷却部86一侧的一半的区域重叠的部分更大。
在台座82与电池层叠体2的第1面2a之间配置热传导抑制部94。热传导抑制部94设于与第1传热构件84相邻的位置。更优选地,热传导抑制部94设于比第1传热构件84更靠近冷却部86一侧。热传导抑制部94的热传导率低于第1传热构件84的热传导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抑制部94是空气层。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具备电池层叠体2、作为第1散热部的台座82、第1传热构件84和作为第2散热部的冷却部86。第1传热构件84与台座82、和与电池层叠体2的台座82对置的第1面2a抵接,来将电池层叠体2的热传递到台座82。冷却部86和电池层叠体2中的在与第1面2a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2b对置,隔着第2传热构件92与电池层叠体2热连接,来冷却电池层叠体2。第1传热构件84和电池层叠体2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第1面2a的面方向上的第1传热构件84的中心C1配置在比第1面2a的面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更远离冷却部86的一侧。
即,第1传热构件84在电池层叠体2的延伸区域中偏倚于从冷却部86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不设第1传热构件84的情况相比,能促使从电池层叠体2的冷却部86分离开的部分的散热。因而,能减小单面冷却引起的电池层叠体2的温度偏差,进而能减小各电池12中的温度偏差。因此,能抑制电池12的温度偏差引起的电池模块1的性能降低。另外,第1传热构件84由于设置在电池层叠体2与台座82的间隙,因此与设置多个冷却部86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电池模块1的大型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在避免电池模块1的大型化的同时更均匀地冷却电池层叠体2。
另外,台座82具有第1传热构件84的定位机构82a。由此能更确实地实现电池层叠体2的均匀的冷却。另外,能提高电池模块1的组装性。另外,热传导抑制部94在与第1传热构件84相邻的位置介于台座82与第1面2a之间而存在。由此能更确实地实现电池层叠体2的均匀的冷却。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除了第1散热部是冷却部、第2散热部是台座这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共通的结构简单说明或省略说明。图7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截面图。在图7中图示在与电池12的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上延伸的截面。另外,在图7中省略电池12的内部结构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201具备作为第1散热部的冷却部86、第1传热构件284和作为第2散热部的台座82。第1传热构件284是用于与冷却部86以及电池层叠体2抵接而将电池层叠体2的热传递到冷却部86的构件,换言之,是对电池层叠体2与冷却部86之间的热交换进行中介的构件。第1传热构件284是薄片状的,具有与第1传热构件84相同物性。
第1传热构件284的一个主表面和冷却部86中与电池层叠体2对置的面抵接。另外,第1传热构件284的另一个主表面和电池层叠体2中与冷却部86对置的第1面202a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面202a是电池层叠体2的1个侧面。该侧面是在电池12的层叠方向X上延伸的侧面。因此,第1传热构件284与电池层叠体2中所含的各电池12的侧面抵接。
台座82和电池层叠体2中在与第1面202a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202b对置,隔着第2传热构件292与第2面202b热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面202b是电池层叠体2的底面。第2传热构件292是薄片状的,具有与第2传热构件92相同的物性。
冷却部86具有冷媒管88和冷却板90作为冷却机构。冷媒管88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第1面202a延伸。冷却板90配置于冷媒管88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在冷却板90的一个主表面抵接冷媒管88。在冷却板90的另一个主表面抵接第1传热构件284。隔着冷却板90以及第1传热构件284在流通于冷媒管88的冷媒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电池层叠体2冷却。另外,冷却部86只要能将电池层叠体2中所含的各电池12冷却即可,还能由约束构件6构成。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约束构件6与多个电池12之间配置第1传热构件284。
第1传热构件284和电池层叠体2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第1面202a的面方向(XZ方向、或冷却板90的面方向)上的第1传热构件284的中心C1配置在比第1面202a的面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更靠远离台座82的一侧。因此,从第1传热构件284和电池层叠体2层叠的方向(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来看,第1传热构件284的中心C1位于比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更靠从台座82分离开的位置。
例如,第1传热构件284的中心C1是将第1传热构件284投影在XZ平面(或者包含冷却板90的延伸方向的面)的形状的几何重心。同样地,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是将电池层叠体投影在XZ平面的形状的几何重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传热构件284以及电池层叠体2的从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来看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由此,中心C1、C2是各长方形中的对角线的交点。另外,电池层叠体2的中心C2可以如下那样定义。即,中心C2的层叠方向X的位置是位于层叠方向X的最外侧的2个电池12中各自的位于外侧的2个主表面的中间位置。中心C2的层叠方向Z的位置是电池12的上表面n与底面的中间位置。
或者,第1传热构件284相对于电池层叠体2确定位置,使得从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方向Y来看,和与位于电池层叠体2的台座82侧的一半的区域重叠的部分相比,与位于远离电池层叠体2的台座82一侧的一半的区域重叠的部分更大。
在冷却部86与电池层叠体2的第1面202a之间配置热传导抑制部294。热传导抑制部294设置在与第1传热构件284相邻的位置。更优选地,热传导抑制部294设于比第1传热构件284更靠近台座82一侧。热传导抑制部294的热传导率低于第1传热构件284的热传导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抑制部294是空气层。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201,也能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即,电池层叠体2中的靠近台座82的区域与远离台座82的区域相比,更易于经由台座82散热。与此相对,通过使第1传热构件284偏倚于从台座82离开的位置,能促使电池层叠体2中的从台座82分开的部分的散热。因而能更均匀地冷却电池层叠体2。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还能将各实施方式组合,或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加进各种设计变更等进一步的变形,如此组合或加进进一步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通过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以及对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的追加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组合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各自的效果。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电池12是方形电池,但电池12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筒状等。另外,电池层叠体2所具备的电池12的数也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外装罐18可以被收缩管等绝缘薄片被覆。通过用绝缘薄片被覆外装罐18的表面,能抑制相邻的电池12间或电池12与端板4之间的短路。
另外,冷却部86的结构也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在内部具有使冷媒流通的通路的冷却板、即冷媒管88和冷却板90成为一体的结构。这样的冷却板能通过挤压成形等形成。另外,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第2散热部的冷却部86以及作为实施方式2中的第2散热部的台座82也可以不隔着第2传热构件92、292而与电池层叠体2直接抵接,从而与电池层叠体2热连接。
另外,可以将实施方式1的第1传热构件84和实施方式2的第1传热构件284这两方设置在电池模块。即,也可以使第1传热构件84在台座82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偏倚于从冷却部86离开的位置,使第1传热构件284在冷却部86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偏倚于与从台座82离开的位置。该结构在实施方式1中相当于如下结构:第2传热构件92在冷却部86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配置在从台座82分离开的位置,作为第1传热构件284发挥功能。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相当于如下结构:第2传热构件292在台座82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位于从冷却部86分离开的位置,作为第1传热构件84发挥功能。
在电池层叠体2的一面与台座82以及冷却部86的一方热连接、与该一面相交的另一面与台座82以及冷却部86的另一方热连接的情况下,该一面与另一面相接的角部位于距台座82以及冷却部86两方近距离的位置。由此,该角部与远离角部的部分相比更易于散热。与此相对,使第1传热构件84偏倚于从冷却部86分离开的位置,另外使第1传热构件284偏倚于从台座82离开的位置,由此能促使从电池层叠体2中的角部分离开的部分的散热。因而能更均匀地冷却电池层叠体2。
将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等之间变换的结果也作为本发明的方案而有效。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电池模块
2 电池层叠体
2a 第1面
2b 第2面
12 电池
82 台座
82a 定位机构
84、284 第1传热构件
86 冷却部
C1、C2 中心。

Claims (5)

1.一种电池模块,具备:
电池层叠体,其具有层叠的多个电池;
第1散热部,其与所述电池层叠体的第1面对置;
第1传热构件,其与所述第1散热部以及所述第1面抵接,将所述电池层叠体的热传递到所述第1散热部;和
第2散热部,其和所述电池层叠体中的在与所述第1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面对置,与所述第2面直接相接,或隔着第2传热构件热连接,
所述第1传热构件和所述电池层叠体确定相互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第1面的面方向上的所述第1传热构件的中心配置在比所述第1面的面方向上的所述电池层叠体的中心更靠远离所述第2散热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散热部是载置所述电池层叠体的台座以及通过冷却机构冷却所述电池层叠体的冷却部中的任意一方,
所述第2散热部是所述台座以及所述冷却部中的另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1散热部具有所述第1传热构件的定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还具备:
热传导抑制部,其热传导率低于所述第1传热构件的热传导率,在与所述第1传热构件相邻的位置介于所述第1散热部与所述第1面之间而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热传导抑制部是空气层。
CN201780050805.9A 2016-09-27 2017-09-12 电池模块 Active CN109643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8604 2016-09-27
JP2016-188604 2016-09-27
PCT/JP2017/032764 WO2018061738A1 (ja) 2016-09-27 2017-09-12 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3833A true CN109643833A (zh) 2019-04-16
CN109643833B CN109643833B (zh) 2022-07-12

Family

ID=6175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0805.9A Active CN109643833B (zh) 2016-09-27 2017-09-12 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4709B2 (zh)
JP (1) JP6956355B2 (zh)
CN (1) CN109643833B (zh)
WO (1) WO20180617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4217A (zh) * 2020-02-26 2022-09-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2683B2 (ja) * 2017-11-17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及び介在部材
EP3890048A4 (en) * 2018-11-28 202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MODULE
CN112310525A (zh) * 2019-08-14 2021-02-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
US11955656B2 (en) 2021-11-16 2024-04-09 Beta Air, Llc Battery pack for an electric aircraf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0847A (ja) * 1995-10-26 1997-05-06 Yuasa Corp 集合電池装置
CN101894984A (zh) * 2009-05-19 2010-11-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
JP2011023296A (ja) * 2009-07-17 2011-02-03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組電池
US20110033736A1 (en) * 2008-02-23 2011-02-10 Daimler Ag Battery with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ells
JP2011171029A (ja) * 2010-02-17 2011-09-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175896A (ja) * 2010-02-25 2011-09-08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
CN102422480A (zh) * 2010-01-29 2012-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2800825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的电源装置及具备电源装置的车辆
CN102832423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科达汽车公司 减小电池***中的热梯度的机构
CN104904060A (zh) * 2012-10-18 2015-09-09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池块和具有电池块的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5282B2 (en) * 2009-12-18 2014-07-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assemblies
EP2980913A4 (en) 2013-03-28 2016-08-3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BATTERY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0847A (ja) * 1995-10-26 1997-05-06 Yuasa Corp 集合電池装置
US20110033736A1 (en) * 2008-02-23 2011-02-10 Daimler Ag Battery with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ells
CN101894984A (zh) * 2009-05-19 2010-11-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
JP2011023296A (ja) * 2009-07-17 2011-02-03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組電池
CN102422480A (zh) * 2010-01-29 2012-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11171029A (ja) * 2010-02-17 2011-09-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175896A (ja) * 2010-02-25 2011-09-08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
CN102800825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的电源装置及具备电源装置的车辆
CN102832423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科达汽车公司 减小电池***中的热梯度的机构
CN104904060A (zh) * 2012-10-18 2015-09-09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池块和具有电池块的电池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4217A (zh) * 2020-02-26 2022-09-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6355B2 (ja) 2021-11-02
US20200044297A1 (en) 2020-02-06
WO2018061738A1 (ja) 2018-04-05
JPWO2018061738A1 (ja) 2019-07-04
US11114709B2 (en) 2021-09-07
CN109643833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3833A (zh) 电池模块
US10164222B2 (en) Battery module
JP5916500B2 (ja) 組電池
US9065103B2 (en) Battery moun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N102347509B (zh) 蓄电模块和蓄电装置
US11056747B2 (en) Battery module
JP5490516B2 (ja) 電池パック
JP660865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216360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773759B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CN112952249B (zh) 电池组
US20100104933A1 (en) Device for Combining and Housing Power Storage Cells
WO2013011836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1261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9049760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21511642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複数の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池
CN110337738A (zh) 分隔件、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JP2017041311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及び電池パック
WO2018062226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13169406B (zh) 电池组件
WO2013011749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15931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EP396179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