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4984A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4984A
CN101894984A CN2010101867523A CN201010186752A CN101894984A CN 101894984 A CN101894984 A CN 101894984A CN 2010101867523 A CN2010101867523 A CN 2010101867523A CN 201010186752 A CN201010186752 A CN 201010186752A CN 101894984 A CN101894984 A CN 101894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acked
battery system
feed path
batter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67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一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94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4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1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极其简单的结构且通过缩小电池单元的温度差来延长寿命的电池***。所述电池***具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1)而成的电池块(3);在该电池块(3)的两侧配设的由供给通道(6)和排出通道(7)构成的鼓风通道(5);以及强制鼓风机构(9)。该电池***从供给通道(6)通过冷却间隙(4)向排出通道(7)强制输送冷却气体来冷却电池单元(1)。在该电池***中,在电池块(3)的供给通道(6)侧的表面配置温度均匀化板(15)。该温度均匀化板(15)中,风量调节开口(16)设置成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且该风量调节开口(16)的开口面积在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上不同,使供给通道(6)的冷却气体通过风量调节开口(16)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来使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均匀化。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其在层叠多个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块的两侧设置鼓风通道,且通过从鼓风通道向电池块的冷却间隙强制鼓风来对电池单元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层叠多个电池单元,向电池单元间的冷却间隙强制鼓风的电池***在各个电池单元上产生温度差。尤其是,当层叠的电池单元的个数增加时,很难使所有的电池单元形成均匀的温度,即,很难在缩小温度差的同时进行冷却。层叠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中,尽可能缩小电池单元的温度差尤为重要。这是由于,电池单元的温度差使各个电池单元的剩余容量不均匀,从而使特定的电池单元的寿命缩短。由于电池在不同的温度下充放电的效率发生变化,因此若产生温度差,则即使以相同的电流对各个电池进行充放电,在剩余容量上也产生差异。若剩余容量产生差异,则剩余容量变大的电池容易过充电,并且剩余容量变小的电池容易产生过放电,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加速特定的电池单元的劣化,成为缩短电池***的寿命的原因。尤其是,由于该种电池***被使用于混合动力车那样层叠多个电池且以大电流进行充放电的用途,因此制造成本变得极其高昂,如何延长寿命尤为重要。尤其是,由于越是使用多个电池的电池***,制造成本就越高,因此需要延长寿命。但是,越层叠有多个电池,电池***的温度差就变得越大,从而存在寿命缩短的特性。
开发出层叠多个电池单元,向电池单元间强制输送冷却气体而进行冷却的结构的电池***(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电池***如图1的剖视图所示,在电池块103的电池单元101之间设置冷却间隙104,在电池块103的两侧设置供给通道106和排出通道107。该电池***从供给通道106向冷却间隙104强制输送冷却气体,并将冷却气体从排出通道107排出,对电池单元101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0515号公报
层叠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中,位于供给通道的上风侧的电池单元比下风侧的电池单元更被有效地冷却。因此,上风侧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低,下风侧的电池单元的温度高,从而产生温度差。图1的电池***为了防止该弊病,在供给通道106的上风侧配置冷却风流动变更构件115。冷却风流动变更构件115被设置成向供给通道106突出,使流入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01之间的冷却间隙104的冷却空气的流量减少,从而防止电池单元101的温度降低。
图1的电池***通过冷却风流动变更构件115使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01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减少温度差。但是,由于该电池***在供给通道的上风侧防止电池单元的温度降低,因此不能够通过控制使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均匀化。因此,层叠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存在不能够使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均匀化的缺点。并且,电池***检测电池单元的温度,对向冷却通道强制鼓风的鼓风风扇的供给电力进行控制。该电池***当电池单元的温度变高时,增大鼓风风扇的供给电力,使冷却气体的风量增加。该电池***改变向供给通道强制输送的冷却空气的风速。在供给通道的上风侧设有冷却风流动变更构件的电池***通过冷却气体的风量改变向供给通道输送的冷却气体的流动状态。例如,冷却风流动变更构件通过风速改变在下风侧形成的涡流区域的位置和状态。因此,通过向供给通道输送的冷却气体的流速来改变限制冷却的电池单元的位置和状态。因此,存在即使在改变向供给通道强制输送的冷却空气的风量的状态下,也很难减少所有电池单元的温度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进一步解决上述缺点为目的而开发出的。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极其简单的结构,且能够通过缩小电池单元的温度差来延长寿命的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电池***具备:在相互之间设置冷却间隙4而将多个电池单元1层叠而成的电池块3、30;配设在该电池块3、30的两侧、向冷却间隙4强制鼓风来冷却电池单元1的由供给通道6、56及排出通道7、57构成的鼓风通道5、55;以及向该鼓风通道5、55强制输送冷却气体的强制鼓风机构9。电池***使由强制鼓风机构9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供给通道6、56通过冷却间隙4而向排出通道7、57输送,使电池单元1冷却。电池***中,在电池块3、30的供给通道6、56侧的表面配置温度均匀化板15、35。该温度均匀化板15、35中,使供给通道6、56的冷却气体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的风量调节开口16、36设置为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并且,该风量调节开口16、36的开口面积在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上不同,使供给通道6、56的冷却气体通过风量调节开口16、36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从而使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均匀化。
以上的电池***的特征在于,形成极其简单的结构,且能够通过缩小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来延长寿命。这是由于通过在电池块的供给通道侧的表面设置的温度均匀化板能够控制从供给通道流入各个冷却间隙的冷却气体的流量。
另外,以上的电池***也实现了能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且能够减少向供给通道供给的冷却气体的压力损失的特点。这是由于通过设置使冷却气体在供给通道中顺利流动的温度均匀化板而使电池单元的温度差缩小的缘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电池***具备:在相互之间设置冷却间隙4而将多个电池单元1层叠而成的电池块3、30;配设在该电池块3、30的两侧、向冷却间隙4强制鼓风来冷却电池单元1的由供给通道6、56及排出通道7、57构成的鼓风通道5、55;以及向该鼓风通道5、55强制输送冷却气体的强制鼓风机构9。电池***将通过强制鼓风机构9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供给通道6、56通过冷却间隙4向排出通道7、57输送,使电池单元1冷却。电池***中,在电池块3、30的排出通道7、57侧的表面配置温度均匀化板45、35。该温度均匀化板45、35中,使通过各个冷却间隙4后的冷却气体向排出通道7、57排出的风量调节开口46、36设置为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并且,该风量调节开口46、36的开口面积在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上不同,使通过各个冷却间隙4后的冷却气体通过风量调节开口46、36而向排出通道7、57排出,使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均匀化。
以上的电池***的特征在于,形成极其简单的结构,且能够通过缩小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来延长寿命。这是由于通过在电池块的排出通道侧的表面设置的温度均匀化板能够控制从各个冷却间隙向排出通道排出的冷却气体的流量。
尤其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2的电池***的特征在于,由于调节在温度均匀化板上设置的风量调节开口能够使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减少,因此即使变更电池单元的层叠个数,通过调节风量调节开口,也能够极其简单地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
另一特征在于,由于为了减少电池单元的温度差而进行调节的仅是温度均匀化板的风量调节开口的形状,因此通过极其简单的设计变更就能够进一步减少电池单元的温度差。因此,具有即使变更电池块的形状或结构,通过变更风量调节开口就能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的特征。该结构在根据车种不同而需要变更电池单元的层叠个数的电池***中尤为有效。这是由于即使改变电池单元的层叠个数,仅通过变更温度均匀化板的风量调节开口就能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
本发明的电池***中,电池块3、30具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1而成的电池层叠体8;在该电池层叠体8的两端部配设的一对端板10;以及连结一对端板10并通过端板10从两端面夹着电池层叠体8而将电池单元1固定为层叠状态的连接杆11、31。
本发明的电池***中,可以将温度均匀化板15、45层叠固定于连接杆11。
该电池***的特征在于,通过以层叠方式将温度均匀化板配置于连接杆的极其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
本发明的电池***中,可以将温度均匀化板35和连接杆31形成一体的结构。
该电池***中,由于变更连接杆的形状而设置温度均匀化板,因此通过连接杆能够减少电池单元的温度差。因此,能够形成极其简单的结构,并且不必费时费力地固定温度均匀化板就能够减少电池单元的温度差。进而,由于通过牢固地固定于电池块的连接杆构成温度均匀化板,因此温度均匀化板的位置不错动,能够长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
本发明的电池***中,可以使温度均匀化板15、45、35的风量调节开口16、46、36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
该电池***通过简单形状的温度均匀化板能够减少电池单元的温度差。
本发明的电池***中,可以通过使温度均匀化板15、45、35的风量调节开口16、46、36的上风侧的上下宽度比下风侧的上下宽度窄而减小开口面积。
该电池***通过简单形状的温度均匀化板限制流入上风侧的电池单元的冷却间隙的冷却气体的流量,从而能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
本发明的电池***中,可以将连接杆11、31配设在电池层叠体8的上下位置。
该电池***中,通过将连接杆配置在电池层叠体的两侧并同时顺利地向冷却间隙输送冷却气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
本发明的电池***中,可以将连接杆11、31中配设在电池层叠体8的上下位置的上杆11A、31A和下杆11B、31B在两端部互相连结,并将连结部11C、31C固定于端板10。
该电池***中,由于连结上下杆,因此能够将连接杆简单地固定于端板。尤其具有如下特征:在通过止动螺钉将连接杆固定于端板的结构中,在旋转止动螺钉时能够防止连接杆一起旋转,从而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池***的水平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池***的拆下前列的电池块的立体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电池***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电池***的垂直横向剖视图,是与图6的VII-VII线剖面相当的图。
图8是图2所示的电池***的垂直横向剖视图,是与图6的VIII-VIII线剖面相当的图。
图9是图5所示的电池***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电池单元与间隔件的层叠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电池块的连接杆的立体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电池块的温度均匀化板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电池块的另一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池块的连接杆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电池***的水平剖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电池***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所示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电池***的水平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图22所示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电池***的水平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电池单元
1A开口部
2间隔件
2A槽
2B切口部
3电池块
4冷却间隙
5鼓风通道
6供给通道
7排出通道
8电池层叠体
9强制鼓风机构
10端板
10A主体部
10B金属板
10a螺纹孔
11连接杆
11A上杆
11B下杆
11C连结部
11D弯曲部
11a垂直肋
11b水平肋
11c连结孔
12止动螺钉
13电极端子
14开口部
14A封闭部
14B露出部
15温度均匀化板
15A封闭杆
15B连结杆
16风量调节开口
17母线
18母线
19上面板
20外装箱
20A下箱
20B上箱
21凸缘部
24螺栓
25螺母
26端面板
27端面板
28连结通道
29连结通道
30电池块
31连接杆
31A上杆
31B下杆
31C连结部
31D弯曲部
35温度均匀化板
36风量调节开口
45温度均匀化板
46风量调节开口
55鼓风通道
56供给通道
57排出通道
101电池单元
103电池块
104冷却间隙
106供给通道
107排出通道
115冷却风流动变更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为例示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电池***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电池***不特定为以下的电池***。
并且,本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权利要求书,在“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所示的构件上附注与实施例所示的构件对应的符号。但是,绝不能将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构件特定为实施例的构件。
图2至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5至图18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9至图21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22至图24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电池***主要适合于通过发动机及电动机这两方驱动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组合式混合动力车或者仅通过电动机驱动而行驶的电动机动车等电动车辆的电源。但是,本发明的电池***也可以使用于电动车辆以外的要求有大输出的用途。
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电池***具备:将多个电池单元1在形成有冷却间隙4的状态下层叠而成的电池块3;向该电池块3的电池单元1强制输送冷却气体而进行冷却的强制鼓风机构9。如图9所示,电池块3在层叠的电池单元1之间夹着间隔件2。如图10所示,该间隔件2形成为在间隔件2与电池单元1之间形成有冷却间隙4的形状。并且,通过嵌合结构将电池单元1连结于图中的间隔件2的两面。通过以嵌合结构与电池单元1连结的间隔件2,阻止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位置错动而进行层叠。
电池单元1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方形电池。但是,电池单元也可以为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等二次电池。由方形电池构成的图中的电池单元1为具有规定厚度的四方形,在上表面的两端部突出设置有正负的电极端子13,在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安全阀的开口部1A。层叠的电池单元1通过利用母线17连结相邻的正负电极端子13而互相串联连接。将相邻的电池单元1互相串联连接的电池***可以提高输出电压来增大输出。但是,电池***也可以将相邻的电池单元并联连接。
电池单元1由金属制的外装罐制作。该电池单元1夹着绝缘材料的间隔件2,来防止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外装罐的短路。电池单元中,也可以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作外装罐。该电池单元由于不必将外装罐绝缘层叠,因此间隔件也可以为金属制。
间隔件2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作,使相邻的电池单元1绝缘。如图9所示,在间隔件2与电池单元1之间设置有使空气等冷却气体通过的冷却间隙4,以使电池单元1冷却。图10的间隔件2在与电池单元1的对置面上设置有延伸到两侧缘的槽2A,在间隔件2与电池单元1之间设置有冷却间隙4。在图中的间隔件2中,将多个槽2A以规定的间隔互相平行地设置。在图10的间隔件2的两面设置有槽2A,在互相相邻的电池单元1与间隔件2之间设置有冷却间隙4。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在间隔件2的两侧形成的冷却间隙4有效地冷却两侧的电池单元1。但是,也可以仅在间隔件的单面设置槽,在电池单元与间隔件之间设置冷却间隙。以向电池块3的左右开口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设置图中的冷却间隙4。并且,在图10的间隔件2的两侧设置切口部2B。在设置于该间隔件2的两侧的切口部2B,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对置面的间隔变宽,从而能够减少冷却气体的通过阻力。因此,能够从切口部2B向间隔件2与电池单元1之间的冷却间隙4顺利地输送冷却气体,能够有效地冷却电池单元1。如以上所示,向冷却间隙4强制输送的空气直接有效地冷却电池单元1的外装罐。该结构的特征在于,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池单元1的热逸溃,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电池单元1。
电池块3中,在层叠电池单元1的电池层叠体8的两端部配置一对端板10,通过连接件11连接端板10,对电池层叠体8进行固定。端板10形成为与电池单元1的外形大致相等的外形的四方形。
如图9所示,连接杆11配设在电池层叠体8的两侧面,将连接杆11的两端向内侧折弯形成弯曲部11D,并通过止动螺钉12将弯曲部11D固定于端板10。虽然未图示,但是连接杆也可以通过止动螺钉固定于端板的外侧面。在该端板的外侧面设置内螺纹孔,通过拧入贯通连接杆的止动螺钉进行固定。在端板的外侧面固定的连接杆也可以不设置弯曲部,而直线状地固定于端板。
图9的端板10在主体部10A的外侧层叠金属板10B而进行加强。端板10的主体部10A由塑料或金属制作。但是,也可以由金属制作整个端板,或由塑料制作整个端板。图中的端板10在金属板10B的外侧表面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四个螺纹孔10a。连接杆11通过将贯通弯曲部11D的止动螺钉12拧入螺纹孔10a而固定于端板10。将止动螺钉12拧入在金属板10B的内表面或主体部的内表面固定的螺母(未图示)而将连接杆11固定于端板10。虽然未图示,但是整体为金属板的端板可以在端板设置内螺纹孔的螺纹孔,通过将止动螺钉拧入螺纹孔而将连接杆固定于端板。
连接杆11配置于电池层叠体8的两侧面的上下位置,其两端固定于端板10。图9和图11所示的连接杆11中,将在电池层叠体8的上缘配设的上杆11A和在电池层叠体8的下缘配设的下杆11B在其两端部互相连结,并将连结部11C固定于端板10。连接杆11的连结部11C从端板10的外周面沿着表面被向内侧折弯,将弯曲部11D固定于端板10。该连接杆11通过切断铁或铁合金的金属板并进行冲压加工而制作。并且,图中的连接杆11的上杆11A和下杆11B的横截面形状为L字状,为在垂直肋11a上连结水平肋11b的形状。该连接杆11中,将垂直肋11a配置成与电池层叠体8的侧面平行,通过水平肋11b加强垂直肋11a。并且,在图中的连接杆11的上杆11A的上缘设置的水平肋11b上设置连结孔11c,该连结孔11c用于将连接杆11固定于上面板19(参照图7及图8)。
在电池层叠体8的两侧面的上下位置配置有连接杆11的电池块3形成为如下状态:由连接杆11封闭在电池单元1之间设置的冷却间隙4的开口部14的上下的一部分。即,冷却气体不会从由连接杆11封闭的冷却间隙4的开口部14流入。因此,向电池单元1的两侧开口的冷却间隙4的开口部14被划分成由该连接杆11封闭的位于上下位置的封闭部14A和开口部14不被连接杆11封闭的露出部14B。露出部14B位于上下的封闭部14A之间并与鼓风通道5连结。该露出部14B与供给通道6连结,从而从供给通道6强制输送冷却气体。由于在电池块3的两侧面的上下位置配置有连接杆11,因此向两侧开口的冷却间隙4由连接杆11划分成上下的封闭部14A和露出部14B。一方的露出部14B与供给通道6连结,另一方的露出部14B与排出通道7连结,通过向冷却间隙4输送的冷却气体冷却电池单元1。
图3、图5及图6的电池***通过在电池块3的供给通道6侧的表面固定温度均匀化板15来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温度均匀化板15是金属板或具有耐热性的塑料板,在两面以贯通方式设置有风量调节开口16。如图9所示,图5至图8的电池***在连接杆11的外侧层叠而固定温度均匀化板15。该温度均匀化板15粘接而固定在连接杆11的表面。但是,温度均匀化板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嵌合结构或螺纹紧固而固定在连接杆的表面。并且,电池***也可以在连接杆与电池层叠体之间夹着温度均匀化板而进行固定。
并且,如图13和图14所示,也可以将温度均匀化板35与金属板的连接杆31形成为一体结构。该连接杆31也将在电池层叠体8的上缘配设的上杆31A和在电池层叠体8的下缘配设的下杆31B在其两端部由连接部31C相互连结,将在连结部31C上设置的弯曲部31D固定于端板10。该温度均匀化板35在上杆31A与下杆31B之间设置有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的开口宽度不同的风量调节开口36。该温度均匀化板35通过切削加工连接杆31的工序设置风量调节开口36。由于该电池块30通过牢固固定的连接杆31构成温度均匀化板35,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温度均匀化板35的位置错动,从而能够长期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
温度均匀化板15、35使供给通道6的冷却气体通过风量调节开口16、36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这是由于冷却间隙4的开口部14经由风量调节开口16、36向供给通道6开口的缘故。风量调节开口16、36形成为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形状,以使冷却气体能够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图9及图12至图14的温度均匀化板15、35使风量调节开口16、36开口,以使冷却气体能够流入所有的冷却间隙4。但是,本发明的电池***是电池温度相当低的电池单元,在不需要通过冷却气体冷却的结构中,不需要使与不必冷却的电池单元相接的冷却间隙经由风量调节开口向供给通道开口。因此,风量调节开口不必使所有的冷却间隙向供给通道开口。温度均匀化板15、35通过风量调节开口16、36的开口面积来调节冷却间隙4的开口部14向供给通道6开口的面积,从而控制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的冷却气体的风量。
层叠多个电池单元1而成的电池块3中,若使所有的冷却间隙4的开口面积相同,则在供给通道6的上风侧配置的电池单元1的温度比下风侧的电池单元1的温度低。这是由于向供给通道6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更多地流入上风侧的冷却间隙4,较少流入下风侧的冷却间隙4的缘故。图5的温度均匀化板15为了限制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的冷却,使下风侧的电池单元1有效地冷却,使风量调节开口16的开口面积朝向下风侧变大。
在图9和图12的温度均匀化板15的上下中间以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风量调节开口16。该温度均匀化板15中,在上下位置设置封闭杆15A,在上下的封闭杆15A之间设置风量调节开口16,并且由连结杆15B连结上下的封闭杆15A的两端。图中的温度均匀化板15形成为固定在连结上杆11A和下杆11B的连接杆11上的外形。准确地说,温度均匀化板15中,使其上下宽度为能够固定于连接杆11的上杆11A的水平肋11b与下杆11B的水平肋11b之间的宽度,使长度为能够固定于连结连接杆11的两端的连结部11C的外侧面的长度。该温度均匀化板15中,可以将上下的封闭杆15A配设在连接杆11的上杆11A和下杆11B的表面,将封闭杆15A配置在连接杆11的封闭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温度均匀化板15的上下位置设置封闭杆15A,并且在与温度变高的电池单元1相邻的冷却间隙4中封闭杆15A不阻碍冷却气体向冷却间隙4流入。另外,通过粘接、止动螺钉或嵌合结构将温度均匀化板15的整周固定于连接杆11,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
外周形成为四边形且在内侧设置有风量调节开口16的温度均匀化板15可以通过裁断金属板或塑料板而简单地制造。
图3和图5的温度均匀化板15中,通过使风量调节开口16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来限制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的冷却,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温度均匀化板15的风量调节开口16通过调节冷却间隙4向供给通道6开口的面积来控制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的冷却气体的流量,因此不必形成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在温度均匀化板上设置多个贯通孔,调节该贯通孔的密度或尺寸,或者设置多个狭缝,在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变更开口面积。
如图3至图8所示,将以上的电池块3分离排列成两列,在两列的电池块3之间与外侧设置鼓风通道5。图3、图4及图6的电池***由四组电池块3构成,将两个电池块3直线状地连结形成一列电池块,并将该电池块平行排列成两列。直线状连结的两组电池块3以层叠端板10的状态连结。并且,直线状连结的两组电池块3通过利用母线18连结正负的电极端子13而相互串联连接。图中的电池***在两列电池块3之间设置有与各个冷却间隙4连结的供给通道6。进而,在分离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外侧设置排出通道7,在排出通道7与供给通道6之间并列连结多个冷却间隙4。
该电池***如图3及图5至图8所示,与排列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供给通道6侧的表面、即排列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内侧的侧面对置而固定温度均匀化板15。该电池***如图3和图6的箭头所示,通过强制鼓风机构9从供给通道6向排出通道7强制输送冷却气体来冷却电池单元1。如图7和图8所示,从供给通道6向排出通道7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供给通道6通过温度均匀化板15的风量调节开口16而分支,被向各个冷却间隙4输送而对电池单元1进行冷却。冷却电池单元1后的冷却气体聚集于排出通道7而被排出。
以上的电池***中,在两列电池块3之间设置有供给通道6,在外侧设置有排出通道7,但是本发明的电池***中也可以将供给通道与排出通道相反配置。图15至图18所示的电池***中在两列电池块3的外侧设置有供给通道56,并且在两列电池块3之间设置有排出通道57,并在供给通道56和排出通道57之间并列连结多个冷却间隙4。图中的电池***中,与电池块3的供给通道56侧的表面、即排列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外侧的侧面对置而固定温度均匀化板15。该温度均匀化板15也通过使风量调节开口16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来限制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的冷却,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该电池***如图15至图17的箭头所示,通过强制鼓风机构9从外侧的供给通道56向中间的排出通道57强制输送冷却气体来冷却电池单元1。如图18所示,从外侧的供给通道56向内侧的排出通道57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供给通道56通过温度均匀化板15的风量调节开口16而分支,被向各个冷却间隙4输送而对电池单元1进行冷却。冷却电池单元1后的冷却气体聚集于中间的排出通道57而被排出。
在互相平行排列的两列电池块3之间设置的鼓风通道5、55的面积为在两列电池块3的外侧设置的鼓风通道5、55的面积的两倍。这是由于,在图2至图8的电池***中,将向在两个电池块3中间设置的供给通道6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分成两个支路,并向设置在两侧的排出通道7输送而排出,在图15至图18所示的电池***中,将向设置在两侧的两个供给通道56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向设置在中间的排出通道57输送而排出。即,在图2至图8所示的电池***中,由于供给通道6输送两侧的排出通道7两倍的冷却气体,因此使其截面积形成为排出通道7的两倍来降低压力损失。图7和图8的电池***中,为了增大作为中间的鼓风通道5的供给通道6的截面积,使供给通道6的横向宽度为排出通道7的横向宽度的两倍。另外,在图15至图18所示的电池***中,由于中间的排出通道57输送两侧的供给通道56两倍的冷却气体,因此将其截面积设为供给通道56的两倍来降低压力损失。图18的电池***中,为了增大作为中间的鼓风通道55的排出通道57的截面积,使排出通道57的横向宽度为供给通道56的横向宽度的两倍。
在以上的电池***中,在电池块3的供给通道6、56侧的表面固定温度均匀化板15。该电池***通过温度均匀化板15的风量调节开口16部分地限制从供给通道6、56流入电池块3的冷却间隙4的冷却气体的流量,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但是,本发明的电池***既可以在各个电池块的排出通道侧的表面设置温度均匀化板,也可以同时在电池块的供给通道侧的表面和排出通道侧的表面设置温度均匀化板。
图19至图21所示的电池***中,将电池块分离排列成两列,在两列电池块3之间设置供给通道6,在两列电池块3的外侧设置排出通道7。并且,图中的电池单元中,与电池块3的排出通道7侧的表面、即排列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外侧的侧面对置而固定温度均匀化板45。该温度均匀化板45中,也以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风量调节开口46。风量调节开口46也通过使图中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来限制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的冷却,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该电池***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通过强制鼓风机构9从中间的供给通道6向外侧的排出通道7强制输送冷却气体来冷却电池单元1。从中间的供给通道6向外侧的排出通道7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供给通道6分支而被向各个冷却间隙4输送,通过冷却间隙4后的冷却气体通过在排出通道7侧设置的温度均匀化板45的风量调节开口46被向排出通道7排出。该电池单元中,在排出通道7侧设置的温度均匀化板45限制通过电池块3的冷却间隙4而被向排出通道7排出的冷却气体的流量,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
进而,图22至图24所示的电池***中,将电池块分离排列成两列,在两列电池块3的外侧设置供给通道56,在两列电池块3之间设置排出通道57。并且,图中的电池单元中,与电池块3的排出通道57侧的表面、即排列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内侧的侧面对置而固定温度均匀化板45。该温度均匀化板45中,也以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风量调节开口46。图中的风量调节开口46也通过使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来限制上风侧的电池单元1的冷却,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该电池***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通过强制鼓风机构9从外侧的供给通道56向中间的排出通道57强制输送冷却气体来冷却电池单元1。从外侧的供给通道56向中间的排出通道57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供给通道56分支而被向各个冷却间隙4输送,通过冷却间隙4后的冷却气体通过在排出通道57侧设置的温度均匀化板45的风量调节开口46被向排出通道57排出。该电池***中,也通过在排出通道57侧设置的温度均匀化板45限制通过电池块3的冷却间隙4而被向排出通道57排出的冷却气体的流量,来减少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差。
以上的电池***中,将电池块3固定于外装箱20而将其配置成两列。图示的电池***由下箱20A和上箱20B构成外装箱20。上箱20B和下箱20A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1,将该凸缘部21通过螺栓24和螺母25固定。图中的外装箱20中,凸缘部21配置在电池块3的侧面。但是,凸缘部也可以配置在电池块的上部、下部或其中间。该外装箱20中,通过止动螺钉(未图示)将端板10固定于下箱20A,从而固定电池块3。止动螺钉贯通下箱20A而被拧入端板10的螺纹孔(未图示),从而将电池块3固定于外装箱20。使止动螺钉的头部从下箱20A突出。
并且,在外装箱20的两端连结端面板26、27。在端面板26、27连结到外装箱20的状态下,通过塑料等将连结通道28、29与端面板26、27一体成形而将连结通道28、29设置成向外侧突出,其中连结通道28、29与由供给通道6、56和排出通道7、57构成的鼓风通道5、55连结。该连结通道28、29与强制鼓风机构9连结,或与将冷却气体从电池***排出的外部排气通道(未图示)连结。上述端面板26、27通过螺纹紧固与电池块的端板连结。但是,端面板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以外的连结结构与电池块连结或固定于外装箱。
在上述电池***中,将电池块3互相平行地排列成两列,在排列成两列的电池块3的中间和外侧设置鼓风通道5、55。但是,电池***也可以由一列电池块构成。虽然未图示,但是该电池***中可以在一列的电池块的两侧设置鼓风通道,将一方的鼓风通道作为供给通道,将另一方的鼓风通道作为排出通道。该电池***可以在排列成一列的电池块的供给通道侧的表面或排出通道侧的表面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固定温度均匀化板。该温度均匀化板也通过使风量调节开口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来限制上风侧的电池单元的冷却,从而减少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差。该电池***通过强制鼓风机构从供给通道向排出通道强制输送冷却气体来冷却电池单元。在该电池***中,由于向供给通道及排出通道输送的冷却气体的流量相等,因此使在电池块的两侧设置的供给通道与排出通道的截面积相等,即,使供给通道的横向宽度与排出通道的横向宽度相等。

Claims (9)

1.一种电池***,其具备:
在相互之间设置冷却间隙(4)而将多个电池单元(1)层叠而成的电池块(3)、(30);配设在该电池块(3)、(30)的两侧、向冷却间隙(4)强制鼓风来冷却电池单元(1)的由供给通道(6)、(56)和排出通道(7)、(57)构成的鼓风通道(5)、(55);向该鼓风通道(5)、(55)强制输送冷却气体的强制鼓风机构(9),
由所述强制鼓风机构(9)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所述供给通道(6)、(56)通过所述冷却间隙(4)而被向排出通道(7)、(57)输送,使电池单元(1)冷却,
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块(3)、(30)的供给通道(6)、(56)侧的表面配置温度均匀化板(15)、(35),该温度均匀化板(15)、(35)中,使供给通道(6)、(56)的冷却气体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的风量调节开口(16)、(36)设置为沿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延伸,并且,该风量调节开口(16)、(36)的开口面积在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上不同,所述供给通道(6)、(56)的冷却气体通过风量调节开口(16)、(36)流入各个冷却间隙(4),使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均匀化。
2.一种电池***,其具备:
在相互之间设置冷却间隙(4)而将多个电池单元(1)层叠而成的电池块(3)、(30);配设在该电池块(3)、(30)的两侧、向冷却间隙(4)强制鼓风来冷却电池单元(1)的由供给通道(6)、(56)和排出通道(7)、(57)构成的鼓风通道(5)、(55);向该鼓风通道(5)、(55)强制输送冷却气体的强制鼓风机构(9),
由所述强制鼓风机构(9)强制输送的冷却气体从所述供给通道(6)、(56)通过所述冷却间隙(4)而被向排出通道(7)、(57)输送,使电池单元(1)冷却,
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块(3)、(30)的排出通道(7)、(57)侧的表面配置温度均匀化板(45)、(35),该温度均匀化板(45)、(35)中,使通过各个冷却间隙(4)的冷却气体向排出通道(7)、(57)排出的风量调节开口(46)、(36)设置为沿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延伸,并且,该风量调节开口(46)、(36)的开口面积在电池单元(1)的层叠方向上不同,通过各个冷却间隙(4)后的冷却气体通过风量调节开口(46)、(36)而被向所述排出通道(7)、(57)排出,使各个电池单元(1)的温度均匀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块(3)、(30)具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1)而成的电池层叠体(8);在该电池层叠体(8)的两端部配设的一对端板(10);连结一对端板(10)并通过端板(10)从两端面夹着电池层叠体(8)而将电池单元(1)固定为层叠状态的连接杆(1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11)配设于电池层叠体(8)的两侧面,并且,所述温度均匀化板(15)、(45)层叠固定于所述连接杆(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31)配设于电池层叠体(8)的两侧面,并且,所述温度均匀化板(35)与所述连接杆(31)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均匀化板(15)、(45)、(35)的风量调节开口(16)、(46)、(36)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比下风侧的开口面积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均匀化板(15)、(45)、(35)中,通过使风量调节开口(16)、(46)、(36)的上风侧的上下宽度比下风侧的上下宽度窄而减小开口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11)、(31)配设于所述电池层叠体(8)的上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11)、(31)中,在所述电池层叠体(8)的上下位置配设的上杆(11A)、(31A)和下杆(11B)、(31B)在两端部互相连结,连结部(11C)、(31C)固定于端板(10)。
CN2010101867523A 2009-05-19 2010-05-19 电池*** Pending CN1018949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1337A JP2010272251A (ja) 2009-05-19 2009-05-19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2009-121337 2009-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4984A true CN101894984A (zh) 2010-11-24

Family

ID=42993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67523A Pending CN101894984A (zh) 2009-05-19 2010-05-19 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97486A1 (zh)
JP (1) JP2010272251A (zh)
CN (1) CN101894984A (zh)
DE (1) DE102010020876A1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22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蓄电池组件中的热敏电阻器的封装
CN103380511A (zh) * 2011-01-10 2013-10-30 科瓦西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棱形电池单元的适应性电池模块
CN103493243A (zh) * 2011-04-25 2014-01-0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容器及用于冷却使用该电池组容器的蓄能电池组的设备
CN103563123A (zh) * 2011-05-17 2014-02-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构造
CN103988359A (zh) * 2011-12-08 2014-08-13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单元组件形态的电池的冷却装置
CN105098113A (zh) * 2014-05-21 2015-11-2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保持牵引电池的电池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56700A (zh) * 2013-06-19 2016-05-04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4577255B (zh) * 2014-12-30 2016-08-2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
CN106654092A (zh) * 2016-11-24 2017-05-10 无锡康斯坦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降温电动车电池放置结构
CN107221730A (zh) * 2017-07-20 2017-09-29 陈名炎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
CN109560215A (zh) * 2017-09-25 2019-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565007A (zh) * 2016-08-01 2019-04-02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壳体的调温设备
CN109643833A (zh) * 2016-09-27 2019-04-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0085781A (zh) * 2018-01-25 2019-08-02 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架及其侧框
CN110190232A (zh) * 2019-07-04 2019-08-30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风冷软包动力电池箱
CN112514145A (zh) * 2018-07-30 2021-03-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电池***和搭载该电池***的车辆
CN113659231A (zh) * 2021-07-31 2021-11-16 北京嘉星众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供电电池组***
CN114421048A (zh) * 2021-11-30 2022-04-2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风冷电池***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7896B2 (ja) * 2006-05-11 2012-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および車両
JP5644086B2 (ja) * 2009-10-29 2014-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US20110244297A1 (en) * 2009-11-03 2011-10-0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rismatic-cell battery pack with integral coolant channels
US8803477B2 (en) * 2010-09-21 2014-08-12 Electricab Corporation Battery module for high-current rapid charging
JP5639835B2 (ja) * 2010-09-30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チウムエナジージャパン 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車
JP5666274B2 (ja) * 2010-12-04 2015-02-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JP6079097B2 (ja) 2011-09-29 2017-02-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5987569B2 (ja) 2011-09-30 2016-09-0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パック
JP5966780B2 (ja) * 2011-09-30 2016-08-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パック
DE102011090001B4 (de) * 2011-12-28 2022-11-10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Kühlsystem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ystems,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nergiespeich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Kühlen eines Energiespeichersystems
KR101475737B1 (ko) * 2012-02-07 2014-1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KR101535800B1 (ko) * 2012-03-08 2015-07-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공냉식 구조의 전지팩
US10256514B2 (en) * 2012-04-12 2019-04-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Llc Air cool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HEV battery pack
JP6134120B2 (ja) * 2012-10-18 2017-05-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24321B2 (ja) * 2013-01-11 2017-11-01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拘束具、組電池の拘束部材、バッテリ
USD758301S1 (en) * 2013-03-29 2016-06-07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238106B2 (ja) 2013-04-08 2017-11-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モジュール、蓄電装置及び風路接続部材
JP6070997B2 (ja) * 2013-06-19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US9287596B2 (en) * 2013-07-25 2016-03-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cooled battery module for a vehicle
JP6075250B2 (ja) * 2013-09-10 2017-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の温度調節構造及び温度調節方法
CN105322113B (zh) 2014-07-30 2019-09-27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US9559393B2 (en) 2014-09-30 2017-01-3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attery module thermal management fluid guide assembly
KR101829093B1 (ko) * 2014-10-22 2018-03-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시스템의 냉각 공기 흐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416281B2 (ja) * 2014-11-28 2018-10-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JP6694297B2 (ja) * 2015-03-24 2020-05-13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108100B2 (en) * 2015-06-30 2021-08-31 Faraday & Future Inc. Battery module for vehicle energy-storage systems
US20170005303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Faraday&Future Inc. Vehicle Energy-Storage System
JP6794617B2 (ja) 2015-09-18 2020-12-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US10333118B2 (en) * 2016-01-22 2019-06-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s umbrella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packs
US11362379B2 (en) 2018-03-15 2022-06-14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unit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enclosure cooling
JP2022513136A (ja) * 2018-11-22 2022-02-07 コルヴァス エナジー リミテッド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スタック
DE102021209746A1 (de) 2021-09-03 2023-03-0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Traktionsbatterie
CN114639896B (zh) * 2022-05-18 2022-07-19 南通万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装置
US11863002B1 (en) * 2023-05-02 2024-01-02 Pioneer Square Brands, Inc. Charging syste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1384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oling device for battery pack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790803A (zh) * 2004-10-28 2006-06-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WO2007135934A1 (ja) * 2006-05-22 2007-11-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2153B2 (ja) * 1992-06-08 2001-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温度調節用構造体
JP4423695B2 (ja) * 1999-02-23 2010-03-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集電池
JP2002141114A (ja) * 2000-10-31 2002-05-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JP4437009B2 (ja) * 2003-03-07 2010-03-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ユニット
JP4565950B2 (ja) * 2004-09-30 2010-10-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4659699B2 (ja) * 2005-07-29 2011-03-3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783137B2 (ja) * 2005-12-15 2011-09-28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961876B2 (ja) 2006-02-15 2012-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冷却構造
ES2450931T3 (es) * 2006-04-24 2014-03-2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arato de almacenamiento de energía
JP2008192381A (ja) * 2007-02-01 2008-08-21 Toyota Motor Corp 温度調節機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1384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oling device for battery pack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790803A (zh) * 2004-10-28 2006-06-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WO2007135934A1 (ja) * 2006-05-22 2007-11-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電源装置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0511A (zh) * 2011-01-10 2013-10-30 科瓦西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棱形电池单元的适应性电池模块
CN103380511B (zh) * 2011-01-10 2016-08-10 科瓦西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棱形电池单元的适应性电池模块
CN103493243A (zh) * 2011-04-25 2014-01-0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容器及用于冷却使用该电池组容器的蓄能电池组的设备
CN103493243B (zh) * 2011-04-25 2015-11-25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容器及用于冷却使用该电池组容器的蓄能电池组的设备
CN103563123A (zh) * 2011-05-17 2014-02-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构造
CN103563123B (zh) * 2011-05-17 2016-10-1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构造
CN103988359A (zh) * 2011-12-08 2014-08-13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单元组件形态的电池的冷却装置
CN103988359B (zh) * 2011-12-08 2016-11-16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单元组件形态的电池的冷却装置
CN103178222B (zh) * 2011-12-21 2017-04-1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蓄电池组件中的热敏电阻器的封装
CN10317822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蓄电池组件中的热敏电阻器的封装
CN105556700A (zh) * 2013-06-19 2016-05-04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5556700B (zh) * 2013-06-19 2018-06-08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5098113B (zh) * 2014-05-21 2019-10-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保持牵引电池的电池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98113A (zh) * 2014-05-21 2015-11-2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保持牵引电池的电池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CN104577255B (zh) * 2014-12-30 2016-08-2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
CN109565007A (zh) * 2016-08-01 2019-04-02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壳体的调温设备
CN109565007B (zh) * 2016-08-01 2021-10-08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壳体的调温设备
CN109643833A (zh) * 2016-09-27 2019-04-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9643833B (zh) * 2016-09-27 2022-07-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6654092A (zh) * 2016-11-24 2017-05-10 无锡康斯坦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降温电动车电池放置结构
CN107221730A (zh) * 2017-07-20 2017-09-29 陈名炎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
CN109560215A (zh) * 2017-09-25 2019-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0085781A (zh) * 2018-01-25 2019-08-02 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架及其侧框
CN112514145A (zh) * 2018-07-30 2021-03-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电池***和搭载该电池***的车辆
CN112514145B (zh) * 2018-07-30 2023-12-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电池***和搭载该电池***的车辆
CN110190232A (zh) * 2019-07-04 2019-08-30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风冷软包动力电池箱
CN110190232B (zh) * 2019-07-04 2024-03-22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风冷软包动力电池箱
CN113659231A (zh) * 2021-07-31 2021-11-16 北京嘉星众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供电电池组***
CN114421048A (zh) * 2021-11-30 2022-04-2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风冷电池***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72251A (ja) 2010-12-02
US20100297486A1 (en) 2010-11-25
DE102010020876A1 (de) 201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4984A (zh) 电池***
US8329330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with battery cell cool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5496604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US8435664B2 (en) Battery system having temperature equalizing walls in ducts
US10944139B2 (en) Air cooling battery module having guide vane
JP465969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052057B2 (ja) 電源装置
US7998610B2 (en) Electric power source providing a battery case with an intermediary duct
US7858220B2 (en) Battery array for cooling battery modules with cooling air
CN102246332B (zh) 新型空气冷却结构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
US20070202792A1 (en) Car power source apparatus
CN102054946A (zh) 电源装置及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US20130130076A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novel structure
US20120237806A1 (en)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case providing improved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in coolant flux
CN102214809B (zh) 二次电池模块
CN102969544A (zh) 电池包
US20040207368A1 (en) Battery pack apparatus
CN103190030A (zh) 具有优良冷却效率的电池组
CN102544621A (zh) 车辆用蓄电池的冷却结构
CN103035860A (zh) 电池包
US9112206B2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WO2024104020A1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203302U (zh) 热管理部件、热管理***、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0027120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4744338A (zh) 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