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1791A -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1791A
CN109611791A CN201910017259.XA CN201910017259A CN109611791A CN 109611791 A CN109611791 A CN 109611791A CN 201910017259 A CN201910017259 A CN 201910017259A CN 109611791 A CN109611791 A CN 109611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s
lanterns
intensity
light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72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磊
赵军
蒋昊
许国哲
许雅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72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1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1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60Heating of lighting devices, e.g. for demi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该装置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及控制器;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非可见光接收器,用于接收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光线强度;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光线强度,在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控制光线发射器按照第二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由此,上述灯具除雾装置除雾效果好且持久,耐腐蚀性能佳,降低了除雾成本,避免了因含硫气体腐蚀而导致的灯具外观受到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灯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车灯出现品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车灯内进水或起雾,这样,不仅影响车灯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还会使得车灯的照明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车辆的行车安全。因此,各种车灯除雾方法应运而生。现阶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车灯除雾:(1)在车灯内放置干燥剂,以利用干燥剂的吸湿能力持续吸收车灯内湿气,使得车灯内相对湿度持续低于结露点,从而减少车灯内凝结的雾水;但随着干燥剂的使用时间增长,干燥剂的吸湿能力会显著下降,干燥剂超出使用寿命后,防起雾效果会显著下降或者消失。(2)在灯具面罩内表面喷涂防雾涂层,使车灯内湿气在灯具面罩内表面结露时,紧密附着在内壁表面形成水膜,不形成水滴使雾气不易观察可见;但在灯具表面喷涂防雾涂层的过程中易产生斑点和流痕,从而导致废品率高,并且,该防雾涂层易遭到含硫气体腐蚀而形成斑纹,从而影响到整灯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灯具除雾装置,包括:
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
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光线强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线发射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并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所述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以及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
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
可选地,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
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与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是集成一体的。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
灯具本体,包括灯具面罩;以及
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灯具除雾装置为本公开提供的上述灯具除雾装置。
可选地,所述灯具为车灯。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具本体内。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的上述灯具。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一种灯具除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
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
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
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
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
可选地,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非可见光发射器首先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之后,非可见光接收器在接收到该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后,确定该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将该第一光线强度发送至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光线强度来判定是否其是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并在判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该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控制光线发射器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送可变光线强度的光线。这样,可以利用光线照射器发射的光线的升温效应对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从而使凝结的雾气消失;同时,还可以在灯具内形成热气流循环加热灯具内空气,以降低灯具内的相对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雾气凝结的概率。因此,该灯具除雾装置除雾效果好且持久,耐腐蚀性能佳,从而降低了除雾成本,避免了因易遭到含硫气体腐蚀而导致的灯具外观受到影响的问题,进而提升了用户的用灯体验。此外,上述光线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随第一光线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以实现精确除雾,进一步降低除雾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
图1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
图1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
图1D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的除雾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提供一种灯具,如图1A至图1D所示,该灯具可以包括灯具本体1和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2,其中,该灯具本体1可以包括灯具面罩11。
在本公开中,该灯具可以例如是车灯、路灯、浴室照明灯等,并且,该灯具可以包括一个灯具除雾装置2(如图1A、1C所示),也可以包括多个灯具除雾装置2(如图1B、1D所示),并且,上述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2可以设置在灯具本体1内(如图1A、1B所示),也可以设置在灯具本体1外(如图1C、1D所示),在本公开中均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上述灯具除雾装置2可以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光线发射器23以及控制器24。
其中,如图3所示,该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可以用于向灯具本体1的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该非可见光线在照射到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后,会被其反射,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射光线,而后由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接收该反射光线。
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可以与上述的控制器24连接,它可以用于接收上述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之后,可以确定该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其发送至上述控制器24;该控制器24接收该第一光线强度。
控制器24,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上述光线发射器23分别连接,可以用于在车辆启动时,控制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启动,以由该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分别进行相应的非可见光线发射操作、反射光线接收等操作。之后,该控制器24接收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发送的第一光线强度,之后,根据该第一光线强度判定其是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并在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可以直接控制上述光线发射器23按照第一预设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光线。
另外,为了实现精确除雾,以降低除雾成本,上述控制器24在判定上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可以先根据该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上述光线发射器23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之后,控制该光线发射器23按照该确定出的第二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该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12进行加热(如图3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可以为上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其中,该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大于零。
示例地,当上述控制器24接收到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发送的第一光线强度后,可以先判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其中,当该第一光线强度较高时,表明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的反射率较高,即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12较薄(其中,水雾薄膜12的反射率相对于灯具面罩11内表面材料的反射率较低),此时,可以不进行除雾操作,即当上述第一光线强度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可以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不满足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而当该第一光线强度较低时,表明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的反射率较低,即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12较厚(其中,水雾薄膜12的反射率相对于灯具面罩11内表面材料的反射率较低),此时,可以进行除雾操作,即当上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上述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可以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此时,上述控制器24可以直接控制上述光线发射器23按照第二预设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光线。
又示例地,当上述控制器24接收到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发送的第一光线强度后,可以先判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并且,当该第一光线强度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可以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不满足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此时,不执行除雾操作;而当该第一光线强度小于上述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可以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此时,上述控制器24可以先根据该第一光线强度确定出与上述光线发射器23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之后,可以控制该光线发射器23按照该确定出的第二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光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光线强度、第二预设光线强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值,也可以是默认的,并且,二者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公开中均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可以为第一光线强度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该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具体来说,当第一光线强度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越小,表明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的反射率越低,即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12越厚(其中,水雾薄膜12的反射率相对于灯具面罩11内表面材料的反射率较低),此时,需要进行除雾操作,因此,当上述控制器24判定上述第一光线强度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可以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而当第一光线强度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越大,表明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凝结的雾水薄膜12越薄,此时,不需要进行除雾操作,因此,当上述控制器24判定上述第一光线强度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可以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不满足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光强阈值、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可以是用户设定的值,也可以是默认的经验值,在本公开中均不作具体限定。
并且,当上述控制器24确定出上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上述预设的除雾条件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根据第一光线强度来确定上述光线发射器23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本地可以存储有第一光线强度与第二光线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地,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来存储该对应关系,这样,上述控制器24可以通过本地存储的该第一光线强度与第二光线强度之间的对应关关系来确定与其从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接收到的第一光线强度相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光线强度与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具体来说,当上述控制器24接收到第一光线强度越高,表明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的反射率越高,即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12越薄(其中,水雾薄膜12的反射率相对于灯具面罩11内表面材料的反射率较低),此时,上述光线发射器23向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较低强度的光线即可达到除雾的目的,即上述控制器24接收到第一光线强度越高时,第二光线强度越低;而当上述控制器24接收到第一光线强度越低时,表明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12越厚,此时,上述光线发射器23需要向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较高强度的光线才能达到除雾的目的,即当上述控制器24接收到第一光线强度越低时,第二光线强度越高。
此外,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发射的非可见光线可以例如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线、紫外光线、x射线,γ射线、远红外线等;并且,由于上述红外光线具有反射差异明显这一特点而便于上述控制器24判定上述第一光线强度是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所以,优选地,上述非可见光线可以为红外光线。另外,上述的光线发射器23可以例如是红外光线发射器、微波发射器等。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器24可以分别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光线发射器23电连接,也可以分别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光线发射器23无线连接,在本公开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非可见光发射器首先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之后,非可见光接收器在接收到该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后,确定该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将该第一光线强度发送至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光线强度来判定是否其是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并在判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该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控制光线发射器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送可变光线强度的光线。这样,可以利用光线照射器发射的光线的升温效应对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从而使凝结的雾气消失;同时,还可以在灯具内形成热气流循环加热灯具内空气,以降低灯具内的相对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雾气凝结的概率。因此,该灯具除雾装置除雾效果好且持久,耐腐蚀性能佳,从而降低了除雾成本,避免了因易遭到含硫气体腐蚀而导致的灯具外观受到影响的问题,进而提升了用户的用灯体验。此外,上述光线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随第一光线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以实现精确除雾,进一步降低除雾成本。
另外,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与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可以是集成一体的,示例地,可以通过U型件将该非可见光发射器21与非可见光接收器22集成一体,这样,便于上述灯具除雾装置2的组装。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的上述灯具。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灯具除雾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
在步骤402中,接收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确定该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
在步骤403中,在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该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
在步骤404中,控制光线发射器按照第二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该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
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
可选地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其中各个步骤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灯具除雾装置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灯具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
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光线强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线发射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并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所述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以及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与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是集成一体的。
7.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具本体,包括灯具面罩;以及
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灯具除雾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除雾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为车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具本体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
11.一种灯具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
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
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
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
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
CN201910017259.XA 2019-01-08 2019-01-08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Pending CN109611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7259.XA CN109611791A (zh) 2019-01-08 2019-01-08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7259.XA CN109611791A (zh) 2019-01-08 2019-01-08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1791A true CN109611791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1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7259.XA Pending CN109611791A (zh) 2019-01-08 2019-01-08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17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3893A (zh) * 2019-04-16 2019-08-0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雨刷控制装置、设备及方法与汽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537A (zh) * 2014-11-24 2015-02-25 苏州立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除雾方法
CN204383410U (zh) * 2015-01-16 2015-06-1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玻璃表面雾气传感器
CN107850285A (zh) * 2015-06-05 2018-03-27 欧洲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灯
CN107923596A (zh) * 2015-09-03 2018-04-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水加热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水加热装置的灯具
CN109838757A (zh) * 2017-09-08 2019-06-04 南京钧乔行汽车灯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大灯灯罩表面除积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537A (zh) * 2014-11-24 2015-02-25 苏州立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除雾方法
CN204383410U (zh) * 2015-01-16 2015-06-1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玻璃表面雾气传感器
CN107850285A (zh) * 2015-06-05 2018-03-27 欧洲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灯
CN107923596A (zh) * 2015-09-03 2018-04-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水加热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水加热装置的灯具
CN109838757A (zh) * 2017-09-08 2019-06-04 南京钧乔行汽车灯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大灯灯罩表面除积雪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3893A (zh) * 2019-04-16 2019-08-0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雨刷控制装置、设备及方法与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2779B (zh) 光源选择
US715785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dlight in vehicle and headlight lamp having multifunction structure
WO2006006091A3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n infrared lamp
CN109611791A (zh)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US9464787B2 (en) Direction controllable lighting unit with ultrasound
US20010032838A1 (en) Rapid cooking device using infrared light
CN107923596B (zh) 水加热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水加热装置的灯具
EP1605251A1 (en) Gas sensor arrangement with reduced settling time
US20080025037A1 (en) LED headlamp
CN108474536A (zh) 光转换模块
CN107076389A (zh)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CN105546450A (zh) 一种色温可变、光焦距离可调的汽车大灯
DE69533757D1 (de) 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enteisung eines flugzeuges mittels infrarotstrahlung
CN1981215A (zh) 用于车辆头灯单元的灯***
JP2005164482A (ja) 測距機能付ledランプ装置
WO2016064733A2 (en) Vehicular lighting system
US8922389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emitting vehicle and a target
US7348584B2 (en) Infrared projector
RU2015149327A (ru)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ое освещение моторного отсека
KR20130033120A (ko) 차량의 에스코트 램프 제어방법
JP5880951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US6495222B1 (en) Moisture reduction assembly
JP5468863B2 (ja) 車両用灯具
WO2016027373A1 (ja) 光源装置、車両用灯具および光源装置の色度調整方法
ATE555945T1 (de) Verfahren zur beleuchtung einer strasse mit schwenkbaren scheinwerfer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