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38004A -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38004A
CN109438004A CN201811310683.5A CN201811310683A CN109438004A CN 109438004 A CN109438004 A CN 109438004A CN 201811310683 A CN201811310683 A CN 201811310683A CN 109438004 A CN109438004 A CN 109438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straw
greenhouse
stalk
centimet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06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树栋
马永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ihu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hihu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hihu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hihu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06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38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38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38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9/00Other inorganic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属于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包括开沟、拌种、填料、覆土、覆膜打孔等步骤。特别是在拌种中加入粉煤灰,即粉煤灰首先与中间料麦夫或粉碎的玉米芯拌匀,粉煤灰与中间料的配比为1:2,通过粉煤灰的缓释作用,可以实现二氧化碳气肥在整个蔬菜生育期的均衡供给,克服了普通秸秆还田二氧化碳气肥供给不均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秸秆的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仅农作物秸秆每年的总产量约7亿吨以上。但长期以来,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除部分秸秆用作饲料、肥料等生产使用,还剩余数量极为可观的废弃秸秆,其通常的处理方法都是就地焚烧,不但严重浪费了资源,焚烧到来的环境污染也极为严重。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如小麦、水稻、玉米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我国每年大约有45%左右的作物秸秆被白白烧掉,相当于每年烧掉了120万吨的氮,28万吨的磷,280万吨的钾,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能源。秸秆生物发酵(CO2)技术,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的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研究成功基本上摆脱了农业生产完全依赖化肥的局面。该技术以秸秆生物发酵替代部分化肥,以拮抗菌代替部分农药,密切结合农村实际,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的集成,使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途径。秸秆经过生物发酵降解作为肥料,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增产、增收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温室大棚蔬菜的生长需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产有机物的过程,种植密度大,不但对来自土壤中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需求量大外,由于蔬菜大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大,二氧化碳经常处于匮乏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因此,如何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温室大棚内利用废弃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使其达到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还能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气肥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沟:一般结合整地在棚内每隔0.5-1米开挖宽0.5-0.6米,深0.4-0.6米的沟。
(2)拌种:一般在开沟后期进行,每亩大棚用4-6公斤菌种,将菌种与中间料(麦夫、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功稻糠等)和菌种拌匀,再加水反复搅拌拌后第二天就可使用。
(3)填料:一般每亩大棚需要用秸秆5000公斤以上做填料,填料包括各种农作物秸秆,如棉秸、玉米秸、麦秸、锯末、树叶、杂草、食草动物粪便等。
(4)覆土:接种后开始第一次覆土,厚度3-4厘米,以秸秆不露为准,然后打孔,孔径3-4厘米,孔距40厘米,每沟两行。5天后进行第二次覆土,两次覆土总厚度为20-30厘米,并整成基本定植垄,。接着进行大水漫灌,漫灌后等待土壤进行平整时,覆膜打孔,方法是一植株四周各打一孔,孔径3厘米左右,深60厘米,以穿透反应堆秸秆层为宜。
优选的,步骤(2)拌种中,所述菌种为酵母菌株、蜡状芽孢杆菌株和褐球固氮菌经分别培养发酵粉碎后混合制成,中间料为麦夫,所述菌种、中间料、水的比例为1:30:25。
优选的,步骤(2)拌种中,所述菌种为酵母菌株、蜡状芽孢杆菌株和褐球固氮菌经分别培养发酵粉碎后混合制成,中间料为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所述菌种、中间料、水的比例为1:30:30。
优选的,步骤(3)填料中,先将硬整的秸秆放在底层,厚度为30厘米,稍撤一层碎秸秆后,开始接第一层菌种,将菌种均匀撤在秸秆上,菌种用量为每沟总用量的三分之一,接着添加第二层秸秆,厚度20-25厘米,然后将所剩三分之二菌种均匀的撤在顶部秸秆上。
优选的,在步骤(2)拌种中加入粉煤灰,即粉煤灰首先与中间料麦夫或粉碎的玉米芯拌匀,粉煤灰与中间料的配比为1:2。
优选的,所述菌种为酵母菌株、蜡状芽孢杆菌株和褐球固氮菌重量份数配比为 2∶2∶ 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利用废弃秸秆作为原料,开沟还田,生物发酵,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能力。
2 .充分利用秸秆中的N、P、K资源,从而减少化肥用量30-40%以上,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微生物系群、团粒结构、通气性、保水保肥能力及理化性状等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本发明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提高植物抗病免疫力,减少农药用量60%左右,无公害效应极为显著,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畜不产生危害。
3.本发明中,在拌种时加入粉煤灰尚没见有技术报道,粉煤灰具有多孔性结构,比表面积较大,是吸附物质的主要动力,将粉煤灰超细化,增加其表面积的空隙率,增强其表面活性和吸附性能,粉煤灰吸附二氧化碳后,以生成碳酸盐的方式,不但吸附固定二氧化碳,还能分离粉煤灰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供蔬菜生长发育需要。
田间试验资料
试验基地设在山东省沂南县志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内,供试蔬菜为番茄,品种为当地当家品种,采用营养钵育苗。
供试大棚为两个面积分别为607平方米的相邻的塑料大棚,土质和肥力尽量做到基本一致,南北走向,每个大棚设五个垄,垄宽60厘米,分别设为试验大棚和对照大棚。
试验大棚和对照大棚基肥使用完全相同。
对照大棚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为:开沟:结合整地在棚内每隔0.7米开挖宽0.57米,深0.5米的沟。拌种:每亩大棚用2公斤酵母菌株、2公斤蜡状芽孢杆菌株和1公斤褐球固氮菌,50公斤粉煤灰、100公斤麦夫和75公斤水拌匀,反复搅拌后第二天使用。填料:先将硬整的秸秆放在底层,厚度为30厘米,稍撤一层碎秸秆后,开始接第一层菌种,将菌种均匀撤在秸秆上,菌种用量为每沟总用量的三分之一,接着添加第二层秸秆,厚度20-25厘米,然后将所剩三分之二菌种均匀的撤在顶部秸秆上。覆土:接种后开始第一次覆土,厚度3厘米,以秸秆不露为准,然后打孔,孔径4厘米,孔距40厘米,每沟两行。5天后进行第二次覆土,两次覆土总厚度为25厘米,并整成基本定植垄,。接着进行大水漫灌,漫灌后等待土壤进行平整时,覆膜打孔,方法是一植株四周各打一孔,孔径3厘米左右,深60厘米,以穿透反应堆秸秆层为宜。
试验大棚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除了在拌种时加入了粉煤灰,即中间料由50公斤粉煤灰和100公斤麦夫组成外,其它的方法与对照大棚完全相同。
试验大棚和对照大棚的日常田间管理完全相同,分别在番茄开花初期、座果初期、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测定两个大棚的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如下。
试验大棚与对照大棚番茄各生育期二氧化碳浓度比较(PPM)。
[0024] 名称 [0025] 开花初期 [0026] 座果初期 [0027] 结果盛期 [0028] 结果后期
[0029] 试验大棚 [0030] 546 [0031] 586 [0032] 658 [0033] 669
[0034] 对照大棚 [0035] 569 [0036] 592 [0037] 583 [0038] 561
上表可以看出,试验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开花初期和座果初期稍低于对照大棚,而到番茄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即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其二氧化碳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大棚,说明试验大棚在拌种时以粉煤灰作为部分中间料,对秸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以生成碳酸盐的方式进行了吸附固定,并将吸附的二氧化碳在番茄生长后期缓慢的释放出来,起到了一个均匀向棚内释放二氧化碳的作用,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秸秆发酵存在的前期产生二氧化碳多,后期产生二氧化碳少的情况。
同时,在试验大棚和对照大棚内分别设四个对应观察点,每个观察点横向选1排(10株)作固定观察植株,以观察其植株生长和产量情况。
田间调查结果证明,试验大棚的番茄无论是单株平均结果数,还是单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大棚,其中单株结果数增加了10.2%,而单果重提高了15.3%。
采摘测试结果证明,试验大棚的番茄的品质也明显好于对照大棚,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提高了8.2%,有机酸含量则降低了10.3%,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8.9%和11.5%,特别是结果后期在试验大棚内采摘的番茄,果肉充实,色泽鲜亮,明显好于对照大棚后期采摘的果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沟:结合整地在棚内每隔0.5-1米开挖宽0.5-0.6米,深0.4-0.6米的沟。(2)拌种:每亩大棚用2公斤酵母菌株、2公斤蜡状芽孢杆菌株和1公斤褐球固氮菌,50公斤粉煤灰、100公斤麦夫和75公斤水拌匀,反复搅拌后第二天使用。(3)填料:先将硬整的秸秆放在底层,厚度为30厘米,稍撤一层碎秸秆后,开始接第一层菌种,将菌种均匀撤在秸秆上,菌种用量为每沟总用量的三分之一,接着添加第二层秸秆,厚度20-25厘米,然后将所剩三分之二菌种均匀的撤在顶部秸秆上。覆土:接种后开始第一次覆土,厚度3厘米,以秸秆不露为准,然后打孔,孔径4厘米,孔距40厘米,每沟两行。5天后进行第二次覆土,两次覆土总厚度为25厘米,并整成基本定植垄,。接着进行大水漫灌,漫灌后等待土壤进行平整时,覆膜打孔,方法是一株四周各打一孔,孔径3厘米左右,深60厘米,以穿透反应堆秸秆层为宜。
实施例二: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在步骤(2)拌种时:每亩大棚用2公斤酵母菌株、2公斤蜡状芽孢杆菌株和1公斤褐球固氮菌,50公斤粉煤灰、100公斤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和150公斤水拌匀,反复搅拌后第二天使用。其它步骤同实施例一。

Claims (6)

1.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开沟:一般结合整地在棚内每隔0.5-1米开挖宽0.5-0.6米,深0.4-0.6米的沟;(2)拌种:一般在开沟后期进行,每亩大棚用4-6公斤菌种,将菌种与中间料(麦夫、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功稻糠等)和菌种拌匀,再加水反复搅拌拌后第二天就可使用;(3)填料:一般每亩大棚需要用秸秆5000公斤以上做填料,填料包括各种农作物秸秆,如棉秸、玉米秸、麦秸、锯末、树叶、杂草、食草动物粪便等;(4)覆土:接种后开始第一次覆土,厚度3-4厘米,以秸秆不露为准,然后打孔,孔径3-4厘米,孔距40厘米,每沟两行。5天后进行第二次覆土,两次覆土总厚度为20-30厘米,并整成基本定植垄,接着进行大水漫灌,漫灌后等待土壤进行平整时,覆膜打孔,方法是一植株四周各打一孔,孔径3厘米左右,深60厘米,以穿透反应堆秸秆层为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拌种中,所述菌种为酵母菌株、蜡状芽孢杆菌株和褐球固氮菌经分别培养发酵粉碎后混合制成,中间料为麦夫,所述菌种、中间料、水的比例为1:30: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拌种中,所述菌种为酵母菌株、蜡状芽孢杆菌株和褐球固氮菌经分别培养发酵粉碎后混合制成,中间料为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所述菌种、中间料、水的比例为1:3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填料中,先将硬整的秸秆放在底层,厚度为30厘米,稍撤一层碎秸秆后,开始接第一层菌种,将菌种均匀撤在秸秆上,菌种用量为每沟总用量的三分之一,接着添加第二层秸秆,厚度20-25厘米,然后将所剩三分之二菌种均匀的撤在顶部秸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拌种中加入粉煤灰,即粉煤灰首先与中间料麦夫或粉碎的玉米芯拌匀,粉煤灰与中间料的配比为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酵母菌株、蜡状芽孢杆菌株和褐球固氮菌重量份数配比为 2∶2∶ 1。
CN201811310683.5A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Pending CN109438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0683.5A CN109438004A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0683.5A CN109438004A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38004A true CN109438004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1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0683.5A Pending CN109438004A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380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993A (zh) * 2020-05-09 2020-08-14 湖州伟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芦苇秸秆再生土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CN113105273A (zh) * 2021-04-27 2021-07-13 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日光温室co2缓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107A (zh) * 2005-01-10 2005-08-03 左淑珍 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5722A (zh) * 2009-06-26 2009-11-25 安徽金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双菌联合固体发酵制备复合生物菌肥的方法
CN101993267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张伟 一种粉煤灰生物肥
CN103966150A (zh) * 2014-06-03 2014-08-06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农作物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和效果
CN104371924A (zh) * 2014-10-20 2015-02-25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一种抗病增产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40995A (zh) * 2015-03-02 2015-07-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粉煤灰基二氧化碳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31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四川山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猕猴桃园秸秆覆盖综合利用技术
CN107573119A (zh) * 2017-09-14 2018-01-12 王永显 一种原位秸秆颗粒生物反应堆
CN107960169A (zh) * 2017-11-22 2018-04-27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14487A (zh) * 2018-04-03 2018-07-24 广东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土壤治理的复合生物肥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107A (zh) * 2005-01-10 2005-08-03 左淑珍 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5722A (zh) * 2009-06-26 2009-11-25 安徽金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双菌联合固体发酵制备复合生物菌肥的方法
CN101993267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张伟 一种粉煤灰生物肥
CN103966150A (zh) * 2014-06-03 2014-08-06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农作物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和效果
CN104371924A (zh) * 2014-10-20 2015-02-25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一种抗病增产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40995A (zh) * 2015-03-02 2015-07-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粉煤灰基二氧化碳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31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四川山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猕猴桃园秸秆覆盖综合利用技术
CN107573119A (zh) * 2017-09-14 2018-01-12 王永显 一种原位秸秆颗粒生物反应堆
CN107960169A (zh) * 2017-11-22 2018-04-27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14487A (zh) * 2018-04-03 2018-07-24 广东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土壤治理的复合生物肥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伊元荣等: "粉煤灰吸附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993A (zh) * 2020-05-09 2020-08-14 湖州伟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芦苇秸秆再生土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CN113105273A (zh) * 2021-04-27 2021-07-13 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日光温室co2缓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5405B (zh) 一种复合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2653479B (zh) 一种以菌糠为原料制造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7706B (zh) 一种蚓粪复配蔬菜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7269A (zh) 一种生物有机型苹果专用肥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48698A (zh) 一种利用沼渣好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1556B (zh) 用于改良退化土壤的混合生物质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6841C (zh) 一种有机栽培基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62900A (zh) 一种秀珍菇的栽培基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38388A (zh) 一种对新建蓝莓园进行科学土壤管理方法
CN103626586A (zh) 一种蔬菜瓜果生物活性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18781B (zh) 一种核心生防菌素及含该核心生防菌素的有机肥
CN1244265C (zh) 一种蔬菜育苗基质的生产方法
CN102211966A (zh) 一种日光温室辣椒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2943A (zh) 复合微生物发酵型土壤调理剂
CN108218615A (zh) 一种含活性微生物的有机-无机腐植酸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1316B (zh) 一种甘蔗种植与生猪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方法
CN104725150A (zh) 核桃专用微平衡生态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3786A (zh)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的方法
CN104099281A (zh) 一种环保复合微生物菌剂
CN104163741A (zh) 一种作物用生态炭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4442A (zh) 秸秆沼渣营养钵
CN112369276A (zh) 一种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99282A (zh) 环保秸秆降解剂
CN107801574A (zh) 小竹笋的种植方法
CN109438004A (zh) 一种温室大棚内秸秆还田增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