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4731B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4731B
CN109424731B CN201810951715.3A CN201810951715A CN109424731B CN 109424731 B CN109424731 B CN 109424731B CN 201810951715 A CN201810951715 A CN 201810951715A CN 109424731 B CN109424731 B CN 109424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ssage
pair
pinion shaft
opening
lubric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17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4731A (zh
Inventor
今西亮平
藤田浩文
井上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4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4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4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16H57/0428Grooves with pumping effect for supplying lubric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9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blem to increase efficiency, e.g. by reducing splash lo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高效且稳定地向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的油道一体的挡板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被设置于油道部件(80)中的开口部(90)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由此,由于在开口部(90)与差速器装置(20)之间不存在妨碍润滑油的供给的遮挡物,因此能够无浪费地向差速器装置(20)供给润滑油,并且,由于开口部(90)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因此能够向小齿轮轴(36)供给润滑油。

Description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挡板(baffleplate)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挡板具有用于向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的油道。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包括:(a)差动机构,所述差动机构具备:差速器壳体,其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且在外周面上具有贯穿孔;一对小齿轮,其分别被嵌装在固定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的小齿轮轴的两端处;一对半轴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并与所述小齿轮啮合;(b)润滑油供给用的油道,其以覆盖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周的方式被固定设置,并用于对所述小齿轮以及所述半轴齿轮进行润滑;(c)位置固定的挡板,其覆盖所述差速器壳体。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就是这样的装置。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润滑油经由润滑油供给用管道而被供给至差动机构。具体而言,润滑油从被形成在对差动机构进行收纳的外部壳体中的油道而被供给至配管于差速器壳体的内部的润滑油供给用管道中,进一步再从润滑油供给用管道而被供给至差动机构中。由此,能够经由润滑油供给用管道而将润滑油从差动机构的外部直接供给到差动机构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419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为了防止因由小齿轮或半轴齿轮所引起的搅拌阻力而使差动机构的动力传递效率恶化的情况,例如设置有对差动机构的外周进行覆盖的挡板,以免从差动机构的周边飞散出来的润滑油流入到差动机构内。在该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存在有挡板介于被形成在外部壳体上的油道与润滑油供给用管道之间的可能性,从而存在挡板成为润滑油的供给的阻碍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于差动机构的外周设置有挡板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考虑到了如下的结构,即,在挡板上形成油道,从而不经由润滑油供给用管道的条件下向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由此,由于从一体设置于挡板上的油道的开口部向差动机构喷出润滑油,因此挡板不会成为润滑油的供给的阻碍,从而能够向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但是,在用于从上述油道的开口部向差动机构喷出润滑油的力变得小于自重的情况下,即,在润滑油于低温时变成高粘度从而在油道内阻力增大的情况下,润滑油有可能未从上述油道的开口部中被喷射出来,而是沿着油道的壁面滴落下来。因此,使润滑油的喷出方向不确定,从而有可能无法稳定地向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向差动机构内供给润滑油的油道一体的挡板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作为第一发明的主旨在于,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包括:(a)差动机构,所述差动机构具备:差速器壳体,其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且在外周壁上具有贯穿孔;一对小齿轮,其分别被嵌装在固定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的小齿轮轴的两端处;一对半轴齿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并与所述小齿轮啮合;(b)挡板,其具备用于对所述小齿轮以及所述半轴齿轮进行润滑的作为润滑油供给用的油道而发挥功能的油道部件,并且所述挡板以覆盖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周的方式被固定设置;(c)在所述油道部件上形成有使所述油道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流出的开口部;(d)所述开口部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所述一对端面之间。
第二发明的主旨在于,所述油道部件被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挡板上。
第三发明的主旨在于,所述挡板以及所述油道部件分别由树脂材料构成。
第四发明的主旨在于,所述开口部具备开口孔,所述开口孔具有小于所述油道的内径的孔径。
第五发明的主旨在于,(a)在所述开口部中形成有使从所述开口孔流出的润滑油滴下来的引导件,(b)所述引导件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所述一对端面之间。
第六发明的主旨在于,所述引导件具有向所述开口孔的中心线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突起,并且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厚度尺寸从顶端朝向所述开口孔而增大的锥状。
第七发明的主旨在于,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锥状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在所述挡板以及所述差动机构被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成为具有相对于水平线的最小角度大于零度的角度的锥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油道部件被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并且在所述油道部件中形成有使所述油道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流出的开口部。此外,所述开口部被配置于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于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所述一对端面之间。由此,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在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差动机构之间的情况下,在这些部件之间不存在妨碍润滑油的供给的遮挡物,因此能够无浪费地向所述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并且,由于所述开口部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所述一对端面之间,因此能够使润滑油向下方流出并供给至所述小齿轮轴上。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向所述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
根据第二发明,前記油道部件被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挡板上。由此,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差动机构之间的情况下,在这些部件之间不存在妨碍润滑油的供给的遮挡物,并且所述油道部件容易与所述挡板一起被安装。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装配操作性,并且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无浪费地向所述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
根据第三发明,所述挡板以及所述油道部件分别由树脂材料构成。由此,由于例如即使为复杂的形状,与金属材料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廉价地形成所述挡板以及所述油道部件,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低成本化。
根据第四发明,所述开口部具备开口孔,所述开口孔具有小于所述油道的内径的孔径。由此,由于流过所述油道的润滑油从所述开口孔被喷射出来并被供给至所述小齿轮轴上,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可靠地向所述小齿轮轴供给润滑油。
根据第五发明,在所述开口部中形成有使从所述开口孔流出来的润滑油滴落下来引导件,并且所述引导件被配置于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于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之间。由此,由于所述引导件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所述一对端面之间,因此在未从所述开口部喷射润滑油而是润滑油从所述开口部滴落下来的情况下,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可靠地向所述小齿轮轴供给润滑油。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更有效且稳定地向所述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
根据第六发明,所述引导件具有向所述开口孔的中心线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突起,并且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厚度尺寸从顶端朝向所述开口孔而增大的锥状。由此,在未从所述开口部喷射润滑油而是润滑油从所述开口部滴下来的情况下,润滑油将沿着所述圆筒状突起的内径壁面而渗出并且通过锥状的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顶端部而更可靠地向所述小齿轮轴供给润滑油。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更有效且稳定地向所述差动机构供给润滑油。
根据第七发明,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锥状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在所述挡板以及所述差动机构被装配到车辆上的状态下,成为具有相对于水平线的最小角度大于零度的角度的锥面。由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在润滑油不会顺着所述圆筒状突起的外周周边传递的条件下,使润滑油更可靠地滴下来并被供给到所述小齿轮轴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的框架图。
图2为对图1的差动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差动机构以及挡板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挡板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差动机构以及挡板的主要部分的图,且差动机构以图3的V-V向视剖视图来表示,并且挡板为表示从端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6为以放大的方式表示由图5的包围A部所示出的开口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7为以放大的方式表示由图5的包围A部所示出的开口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被应用于发动机驱动车辆中,但是也能够被应用在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源除了具有发动机之外还具有行驶用旋转机即驱动用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等、或作为驱动力源仅具备电动电机的电动汽车等中。虽然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适合使用多个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配置的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等横置型的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Transaxle),但也可以是FR型(Front-engine Rear-wheel drive)或者四轮驱动型的动力传递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简化或者变形,从而各部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未必被准确地描绘出来。
[实施例1]
图1为对适合应用本发明的以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为基础的前后轮驱动车辆10(以下,称为车辆10)所具备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框架图。在该图1所示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中,由作为驱动源而发挥功能的发动机14所产生的驱动力矩经由变矩器16、变速器18、前轮用差速器装置20(以下,仅称为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速器装置)20)以及一对前轮车轴22l以及22r而向一对前轮24l以及24r进行传递。而且,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中,所述驱动力矩经由作为驱动力矩传递轴的汽车传动轴26、作为前后轮驱动力分配装置的电子控制联轴器28、后轮用差速器装置30以及一对后轮车轴22l以及22r(以下,称为一对驱动轴22l以及22r)而向一对后轮34l以及34r进行传递。在此,差速器装置20以及后轮用差速器装置30是作为通过行星齿轮机构而产生差动作用的差动机构而发挥功能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对差速器装置20进行说明。
图2是为了表示差速器装置20的结构而以包含小齿轮轴36的轴心C1以及一对驱动轴22l和22r的轴心C2在内的平面来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差速器装置20具备容器状的差速器壳体44和通过螺栓46而被固定在该差速器壳体44的外周部44a上的内啮合齿轮48,其中,所述差速器壳体44围绕与轴心C2大致相同的旋转轴心(旋转轴线)C3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未图示的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上。此外,差速器装置20还具备圆柱形状的小齿轮轴36,所述小齿轮轴36的两端部被支承在差速器壳体44上,并且以与该差速器壳体44的旋转轴心C3正交的姿态通过定位销50而被固定在该差速器壳体44上。此外,差速器装置20还具备一对半轴齿轮52及54和一对小齿轮56及58,所述一对半轴齿轮52及54在夹着小齿轮轴36而对置的状态下以围绕轴心C4转动自如的方式被配置,并被收纳在差速器壳体44内,所述一对小齿轮56及58在因插穿有小齿轮轴36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该小齿轮轴36所支承的状态下与差速器壳体44一起旋转,并且具有与一对半轴齿轮52及54的外周齿52a及54a啮合的外周齿56a及58a,从而将被传递至差速器壳体44的驱动力矩分配给一对驱动轴22l以及22r。
如图2所示,在驱动轴22l以及22r的小齿轮轴36侧的轴端部的外周上,分别形成有花键槽32a。此外,在一对半轴齿轮52及54的嵌合孔52b及54b的内周部上,分别形成有与驱动轴22l以及22r的花键槽32a相啮合的花键齿52c及54c。
一对驱动轴22l以及22r以该一对驱动轴22l以及22r的花键槽32a与之相互啮合的方式被嵌入在一对半轴齿轮52及54的花键齿52c及54c上。即,一对驱动轴22l以及22r以相对于半轴齿轮52及54而无法旋转且能够进行半轴齿轮52及54的轴心C4方向上的移动的方式分别被嵌入到一对半轴齿轮52及54的嵌合孔52b及54b中。驱动轴22l以及22r的轴心C2和半轴齿轮52以及54的轴心C4被设置在大致同一轴心上。
图3为以水平方向观察的方式来表示差速器装置20以及挡板7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具体而言,图3表示从侧面对在差速器装置20的周围处挡板70被固定设置于未图示的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上的状态进行观察时的图,且挡板70以截面被示出。图4为表示挡板7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差速器装置20以及挡板70的主要部分的图,且差速器装置20以图3的V-V向视剖视图来表示,并且挡板70为表示从图3中的内啮合齿轮48侧的挡板70的端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图。在图5的一部分中,通过透视图而示出了被形成在后述的油道部件80上的开口部90。油道部件80以及挡板70分别由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3至图5所示那样,挡板70以覆盖差速器装置20的外周面,具体而言为以覆盖差速器壳体44的外周面的方式被形成为帽子状或者环状。如图3至图5所示那样,挡板70由主体72和凸缘74构成。在挡板70上形成有多个紧固用孔,在本实施例的挡板70中,在主体72上形成有一个紧固用孔72a,在凸缘74上形成有两个紧固用孔74a。在紧固用孔72a、74a中插穿有未图示的紧固螺栓,并且所述紧固螺栓分别被紧固在例如被形成于未图示的外壳上的未图示的紧固部上。在差速器壳体44的外周壁上以于圆周方向上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两个贯穿孔44b,以使从后述的挡板70喷射或者滴下的润滑油被直接供给到小齿轮轴36等上。贯穿孔44b具有在进行组装时能够使半轴齿轮52、54以及小齿轮56、58通过的大小。如图3及图5所示,贯穿孔44b与小齿轮轴36的轴心C1平行,并且具有大于一对小齿轮56、58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56b、58b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背对的端面56c、58c之间的距离的长径d1。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贯穿孔44b具有在从与差速器壳体44的旋转轴心C3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包含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和半轴齿轮52、54的一部分在内的大小的短径d2。
如图3及图4所示,挡板70的主体72被形成为,在内部具有能够以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覆盖差速器壳体44的空间的大致圆筒状,并且以不均匀的壁厚而被形成。如图3所示,在挡板70被固定设置于差速器装置20的外周的状态下,主体72中的铅直方向上方侧、即在图3中的上方侧成为壁厚较厚的厚壁部72a。在主体72的厚壁部上一体地设置有从凸缘74朝向主体72的与内啮合齿轮48相反侧的顶端72b延伸的主体侧油道部80d。
在挡板70上一体地设置有以作为如下的油道80a而发挥功能的方式构成该油道80a的外壳的油道部件80,所述油道80a为了对差速器装置20的一对小齿轮56、58或一对半轴齿轮52、54进行润滑而对润滑油进行引导。在挡板70的凸缘74上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油道部件80的一部分的圆环油道部80c。
如图4所示,油道部件80以包括圆环油道部80c和主体侧油道部80d的方式而被形成,并且被一体地设置于挡板70上。圆环油道部80c的上部且与内啮合齿轮48相反侧的侧面和主体侧油道部80d的内啮合齿轮48侧的端部相互连通。如图3所示,圆环油道部80c以沿着主体72的内周面形状的方式被弯曲从而形成大致圆环状即C字形状,且被一体地设置于凸缘74上。在圆环油道部80c的一端处形成有润滑油承接部80e,从挡板70的外部的未图示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经由润滑油承接部80e而向油道80a供给润滑油。主体侧油道部80d以从圆环油道部80c的一部分起朝向主体72的与内啮合齿轮48相反侧的顶端72b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并且被一体地设置于主体72上。如图3所示,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圆环油道部80c内的油道80a的截面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形状,且主体侧油道部80d内的油道80a的截面被形成为圆形形状,但是例如也可以将圆环油道部80c内的油道80a以及主体侧油道部80d内的油道80a的截面均形成为圆形形状。
在油道部件80上形成有使油道80a内的润滑油朝向铅直方向的下方流出的开口部90。图5的包围A部通过透视图而示出了挡板70的内部,具体而言,示出了被形成于油道部件80上的开口部90的主要部分。如图5所示,开口部90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铅直方向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在图5中,示出了小齿轮轴36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了大约15度左右的状态。图5所示的F1方向以及F2方向表示从开口部90向差速器装置20被供给的润滑油的喷出方向。F1方向为,在从开口部90喷射了润滑油的情况下的润滑油的喷出方向,从而润滑油被供给至小齿轮轴36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附近处。F2方向为,在从开口部90滴下了润滑油的情况下的润滑油的喷出方向,从而润滑油被供给至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优先为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的内侧部位的的小齿轮轴36上。在此,可认为是,从开口部90滴下润滑油的情况为,例如在低温时润滑油成为高粘度的情况。F2方向为,与车辆10的铅直下方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此外,如图3以及图5所示,开口部90在小齿轮轴36的径向即小齿轮轴36的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中心线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贯穿孔44b位于开口部90与差速器壳体44的旋转轴线C3之间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成为遮挡物的部件,因此能够使润滑油高效地从开口部90供给到差速器装置20中。在此,如图5以及图7所示的、在润滑油从开口部90喷射了的情况下的润滑油的喷出方向即F1方向为,与开口孔90a的轴心C5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图6以及图7为以放大的方式来表示图5的包围A部所示的开口部90的主要部分的图。图6表示未向油道80a供给润滑油的状态。开口部90被形成在油道部件80的主体侧油道部80d上,并且具备与油道80a连通的开口孔90a。开口孔90a的孔径被形成为小于油道80a的内径。此外,在开口部90中形成有将从开口孔90a流出的润滑油向预定的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件90b。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90b具有向开口孔90a的轴心C5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突起90c,并且圆筒状突起90c被形成为与开口孔90a的中心线C5同心。引导件90b被配置于小齿轮轴36的铅直方向的上方,且被配置于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56b、58b之间。此外,引导件90b在差速器壳体44的旋转轴线C3方向上,在小齿轮轴36的宽度(直径)尺寸范围内,优选为,被配置于小齿轮轴36的中心线上。
如图6所示,圆筒状突起90c的内径被形成为大于开口孔90a的孔径。圆筒状突起90c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外径从顶端朝向开口孔90a而增大、即圆筒状突起90c的厚度尺寸从顶端起朝向开口孔90a而增大的锥状。即,开口部90以成为所谓的喷嘴状的方式被形成。圆筒状突起90c的锥状的顶端部在挡板70以及差速器装置20被装配在车辆10上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具有角度θ的锥面90d,所述角度θ为,相对于水平线的最小角度大于零度的角度。角度θ在图6中以相对于水平线而逆时针旋转方向的角度为正。
图7表示向油道80a供给润滑油并且润滑油从开口部90流出的状态,且表示处于低温时的润滑油从开口部90流出的状态。具体而言,图7示出了如下状态,即,在低温时润滑油成为高粘度,从而使从润滑油承接部80e通过油道80a并直至开口孔90a为止的管道中的阻力增大,由此例如润滑油不朝向开口部90的开口孔90a的轴心方向喷射,而是润滑油沿着引导件90b的壁面即圆筒状突起90c的内径壁面90e而滴下的状态。如图7所示,在润滑油于低温时成为高粘度从而不从开口部90被喷射的情况下,润滑油将沿着圆筒状突起90c的内径壁面90e而渗出并且通过圆筒状突起90c的锥状的顶端部而向F2方向滴下。由于圆筒状突起90c如图5所示那样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因此朝向F2方向滴下的润滑油会被供给到小齿轮轴36上。即,在润滑油于低温时成为高粘度且使其从开口部90向例如小齿轮轴36喷射的力变得小于润滑油的粘性阻力的情况下,通过润滑油的自重而使润滑油滴落至一对小齿轮56、58的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优选为该一对端面56b、58b的内侧部位的小齿轮轴36上。而且,滴落在一对小齿轮56、58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56b、58b之间的小齿轮轴36上的润滑油通过由差速器壳体44的围绕旋转轴线C3的旋转而形成的离心力从而被供给至小齿轮轴36上且被供给至小齿轮56、58之间。在此,图5以及图7所示的F1方向为,润滑油从开口部90被喷射出来的情况下的润滑油的喷出方向,且为与开口孔90a的轴心C5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中,油道部件80被一体地设置于挡板70上,并且在油道部件80上形成有使油道80a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流出的开口部90。此外,开口部90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56b、58b之间。由此,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中,在贯穿孔44b位于开口部90与差速器装置20之间的情况下,由于在这些部件之间不存在妨碍润滑油的供给的遮挡物,因此能够无浪费地向差速器装置20供给润滑油,并且,由于开口部90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优选为该一对端面56b、58b的内侧部位上,因此能够使润滑油向下方流出从而供给到小齿轮轴36上。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向差速器装置20供给润滑油。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油道部件80被一体地设置于挡板70上。由此,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中,在贯穿孔44b位于开口部90与差速器装置20之间的情况下,在这些部件之间不存在妨碍润滑油的供给的遮挡物,并且油道部件80容易与挡板70一起被安装。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的装配操作性,并且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能够无浪费地向差速器装置20供给润滑油。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挡板70以及油道部件80分别由树脂材料构成。由此,由于例如即使为复杂的形状,与金属材料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廉价地形成挡板70以及油道部件80,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的低成本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开口部90具备开口孔90a,所述开口孔90a具有小于油道80a的内径的孔径。由此,由于流过油道80a的润滑油从开口孔90a被喷射出来并被供给到小齿轮轴36上,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能够可靠地向小齿轮轴36供给润滑油。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开口部90中形成有使从开口孔90a流出的润滑油滴落下来的引导件90b,并且引导件90b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铅直方向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由此,由于引导件90b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铅直方向的上方且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为水平时的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因此在未从开口部90喷射润滑油而是润滑油从开口部90滴下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小齿轮轴36而可靠地供给润滑油。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能够更有效且稳定地向差速器装置20供给润滑油。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未从开口部90喷射润滑油而是润滑油从开口部90滴下的情况下,润滑油会沿着圆筒状突起90c的内径壁面90e而渗出并且通过锥状的圆筒状突起90c的顶端部而更可靠地向小齿轮轴36供给润滑油。因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能够更有效且稳定地向差速器装置20供给润滑油。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圆筒状突起90c的锥状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在挡板70以及差速器装置20被装配于车辆10上的状态下,成为具有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大于零度的角度的锥面。由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2能够在润滑油不会顺着圆筒状突起90c的外周周边传递的条件下,使润滑油更加可靠地滴落在小齿轮轴36上并供给至小齿轮轴36上。
虽然以上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优先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在其他的方式中实施。
例如,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开口部90被形成在油道部件80的主体侧油道部80d上,但是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被形成在油道部件80的圆环油道部80c上。
此外,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开口部90在小齿轮轴36的径向即小齿轮轴36的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中心线上,但是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开口部90在小齿轮轴36的宽度方向上,只要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宽度尺寸范围内即可。此外,只要至少开口部90的引导件90b在小齿轮轴36的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小齿轮轴36的中心线上或者小齿轮轴36的宽度尺寸范围内即可。
此外,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圆筒状突起90c的内径以大于开口孔90a的孔径的方式而被形成,但是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圆筒状突起90c的内径也可以与开口孔90a的孔径相同。
此外,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圆筒状突起90c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外径从顶端朝向开口孔90a而增大的锥状,但是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圆筒状突起90c的顶端部既可以被形成为外径以及内径从顶端朝向开口孔90a而增大的锥状,也可以被形成为内径从顶端朝向开口孔90a而增大的锥状。即,只要在例如于低温时润滑油成为高粘度的情况下,通过圆筒状突起90c的锥状的顶端部而使润滑油滴落至一对小齿轮56、58的一对相对置的端面56b、58b之间即可。
此外,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引导件90b具有向开口孔90a的轴心C5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突起90c,但是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引导件90b为向开口孔90a的轴心C5方向突出的突起,并且截面既可以为长孔状,也可以为长方形形状。
虽然以上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文所述的内容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一个实施方式,虽然并未对其他方式一一例示,但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符号说明
12: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20:差速器装置(差动机构);
36:小齿轮轴;
44:差速器壳体;
52、54:半轴齿轮;
56、58:小齿轮;
56b、58b:一对相对置的端面;
70:挡板;
80:油道部件;
80a:油道;
90:开口部;
90a:开口孔;
90b:引导件;
90c:圆筒状突起;
90d:锥面。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包括差动机构和挡板,
所述差动机构具备:差速器壳体,其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且在外周壁上具有贯穿孔;一对小齿轮,其分别被嵌装在固定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的小齿轮轴的两端处;一对半轴齿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并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所述挡板具备用于对所述小齿轮以及所述半轴齿轮进行润滑的作为润滑油供给用的油道而发挥功能的油道部件,并且所述挡板以覆盖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周的方式被固定设置,
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道部件上形成有使所述油道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流出的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之间,
所述开口部具备开口孔,
所述开口孔具有小于所述油道的内径的孔径,
在所述开口部中形成有使从所述开口孔流出的润滑油滴下来的引导件,
所述引导件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上方、且被配置在所述小齿轮轴为水平时的所述一对小齿轮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道部件被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挡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以及所述油道部件分别由树脂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具有向所述开口孔的中心线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突起,并且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厚度尺寸从顶端朝向所述开口孔而增大的锥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状突起的锥状的顶端部被形成为,在所述挡板以及所述差动机构被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成为具有相对于水平线的最小角度大于零度的角度的锥面。
CN201810951715.3A 2017-08-21 2018-08-21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09424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8948A JP6562050B2 (ja) 2017-08-21 2017-08-21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158948 2017-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4731A CN109424731A (zh) 2019-03-05
CN109424731B true CN109424731B (zh) 2021-10-01

Family

ID=65360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1715.3A Active CN109424731B (zh) 2017-08-21 2018-08-21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6084B2 (zh)
JP (1) JP6562050B2 (zh)
CN (1) CN109424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49837B2 (en) * 2019-03-15 2021-10-19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unit gear shrouds
US20220127012A1 (en) * 2020-10-26 2022-04-28 Bell Textron Inc. Gear shrouding with integral lubricating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8222A (en) * 1961-05-31 1964-06-23 Thornton Products Co Fluid feed assembly for differential mechanisms
JP2009127794A (ja) * 2007-11-27 2009-06-11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JP5408218B2 (ja) * 2011-09-29 2014-02-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US9435421B2 (en) * 2012-07-24 2016-09-06 Honda Motor Co., Ltd. Baffle plate and transmission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182438B2 (ja) * 2013-11-26 2017-08-1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CN203604602U (zh) * 2013-11-29 2014-05-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差速装置
CN106068409B (zh) 2014-03-10 2018-03-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JP6523612B2 (ja) * 2014-03-27 2019-06-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188615B2 (ja) * 2014-03-27 2017-08-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6158059A1 (ja) * 2015-03-27 2016-10-0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5333084B (zh) * 2015-12-10 2018-05-22 湖南大学 两挡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
JP6423403B2 (ja) 2016-10-14 2018-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油路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16084B2 (en) 2020-10-27
US20190056025A1 (en) 2019-02-21
JP6562050B2 (ja) 2019-08-21
JP2019035494A (ja) 2019-03-07
CN109424731A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2438B2 (ja)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CN108204446B (zh) 动力装置
US865707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9424731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EP1709345B1 (en) Differential gear unit
CN108930779B (zh)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KR20160106723A (ko) 오일 공급 통로를 갖는 차량 동력 전달 유닛(ptu)
US10781908B2 (en) Driveline components with weld vent
CN108202596B (zh) 动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36268A (zh) 旋转电机以及具备旋转电机的车用驱动装置
US20170343101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9244564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11077578A1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6490559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9169223A1 (en) Lubricant regulating system and an axle assembly made therewith
US10760676B2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JPH08178027A (ja) ブリーザ付き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11656057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CN113446386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JP2021063551A (ja) ギヤ機構の冷却構造
CN210715628U (zh) 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JP4704714B2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WO2020153333A1 (ja) 差動装置
CN111828598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机构
JP2020076460A (ja) 車両用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