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0492B -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0492B
CN109390492B CN201710683611.4A CN201710683611A CN109390492B CN 109390492 B CN109390492 B CN 109390492B CN 201710683611 A CN201710683611 A CN 201710683611A CN 109390492 B CN109390492 B CN 109390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evice
substrate
material layer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836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0492A (zh
Inventor
刘佳
曹蔚然
梁柱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836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0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0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0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0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0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件领域,提供了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基板、发光器件、封装结构以及复合材料层。封装结构形成在基板和发光器件上,以覆盖发光器件;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之间。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越的透光性,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优越的导热性能,两者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后即具有优越的透光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吸收器件发热散出的热量,从而使器件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其导热性的持续稳定,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点(Quantum dot,QD)由于具有尺寸可调谐的发光、发光线宽窄、光致发光效率高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以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显示和固态照明光源。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因具备高亮度、低功耗、广色域、易加工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照明和显示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现有的QLED器件由于本身防水性能和氧性能较差,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很容易渗入QLED器件内部,影响器件性能。因此,QLED的封装技术成为提高QLED防水性能和氧性能的关键制程。但是,封装过程中的密闭环境容易导致QLED散发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使得整个显示器温度升高,影响其效率及寿命。
因此,现有的发光器件由于封装的密闭环境而存在无法及时将器件的热量散出而使器件存在发光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光器件由于封装的密闭环境而存在无法将器件的热量及时散出而使器件存在发光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以覆盖所述发光器件;
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封装结构之间,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
在封装结构上设置复合材料层;
将设置有复合材料层的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以覆盖所述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层处在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封装结构之间,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
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形成复合材料层以覆盖所述发光器件;
在所述基板、被复合材料层覆盖的发光器件上设置封装结构以覆盖所述被复合材料层覆盖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基板、发光器件、封装结构以及复合材料层。封装结构形成在基板和发光器件上,以覆盖发光器件;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之间。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越的透光性,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优越的导热性能,两者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后即具有优越的透光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吸收器件发热散出的热量,从而使器件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其导热性的持续稳定,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1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2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设备包括基板1、发光器件2、复合材料层(在图1中,复合材料层对应31;在图2中,复合材料层对应32)以及封装结构4。封装结构3形成在基板1和发光器件2上,以覆盖发光器件2;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发光器件2和封装结构4之间。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层。其中,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发光器件2和封装结构4之间至少包括复合材料层31设置在发光器件2的上表面与封装结构4之间(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层32也可以是设置在发光器件2的上表面与封装结构4之间同时覆盖发光器件2(如图2所示)。其中,发光器件2的底面连接于基板1,与该底面相对的一面是发光器件2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1的选用不受限制,可以采用刚性基板,也可以采用柔性基板。其中,刚性基板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金属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柔性基板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苯乙烯(PS)、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芳基酸酯(PAT)、聚芳酯(PAR)、聚酰亚胺(PI)、聚氯乙烯(PV)、聚乙烯(PE)、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纺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具有常规结构(请参阅图3),包括设置在基板1上的底电极201和依次设置在底电极201上的第一功能层202、发光层203、第二功能层204、顶电极205。发光器件2不受器件结构的限制,可以是正型结构的器件,也可以反型结构的器件。当发光器件2的结构为正型结构时,则底电极201为阳极,第一功能层202为空穴功能层,第二功能层204为电子功能层,顶电极205为阴极;当发光器件2的结构为反型结构时,则底电极201为阴极,第一功能层202为电子功能层,第二功能层204为空穴功能层,顶电极205为阳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发光器件2的结构为正型结构对器件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阳极、空穴功能层、电子功能层以及阴极的描述并不只限于对正型结构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对反型结构的阳极、空穴功能层、电子功能层以及阴极的描述。
进一步地,底电极201为阳极,沉积在基板1上,底电极201材料的选用不受限制,可选自掺杂金属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铟掺杂氧化锡(ITO)、氟掺杂氧化锡(FTO)、锑掺杂氧化锡(ATO)、铝掺杂氧化锌(AZO)、镓掺杂氧化锌(GZO)、铟掺杂氧化锌(IZO)、镁掺杂氧化锌(MZO)、铝掺杂氧化镁(AMO)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选自掺杂或非掺杂的透明金属氧化物之间夹着金属的复合电极,包括但不限于AZO/Ag/AZO、AZO/Al/AZO、ITO/Ag/ITO、ITO/Al/ITO、ZnO/Ag/ZnO、ZnO/Al/ZnO、TiO2/Ag/TiO2、TiO2/Al/TiO2、ZnS/Ag/ZnS、ZnS/Al/ZnS、TiO2/Ag/TiO2、TiO2/Al/TiO2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第一功能层202为空穴功能层,用于注入和传输空穴,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底电极上的至少一层空穴传输层。在本实施例中,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对膜层的导电性和空穴的注入效率影响较大,太薄则导电性较弱,且导致空穴电子不平衡,发光区可能在电子传输层而不在发光层;太厚则不利于注入。为了使膜层具有较强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空穴注入效率,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0nm-100nm,更优先地,为40nm-50nm。具体地,空穴传输层可选自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材料和/或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无机材料。其中,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9,9-二辛基芴-CO-N-(4-丁基苯基)二苯胺)(TFB)、聚乙烯咔唑(PVK)、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poly-TPD)、聚(9,9-二辛基芴-共-双-N,N-苯基-1,4-苯二胺)(PFB)、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无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掺杂石墨烯、非掺杂石墨烯、C60、掺杂或非掺杂的MoO3、VO2、WO3、CrO3、CuO、MoS2、MoSe2、WS2、WSe2、CuS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发光层203设置在第一功能层202上,优选地,发光层203的膜层厚度为10nm-100nm。具体地,发光层203的材料包括无机半导体纳米晶、无机钙钛矿型半导体、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纳米晶、有机发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无机半导体纳米晶包括掺杂或非掺杂的II-V族化合物半导体、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IV-VI族化合物半导体及其核壳结构半导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钙钛矿型半导体可以是掺杂或非掺杂的,具体地,无机钙钛矿型纳米晶的结构通式为AMX3,其中A为Cs+离子,M为二价金属阳离子,包括但不限于Pb2+、Sn2+、Cu2+、Ni2+、Cd2+、Cr2+、Mn2+、Co2+、Fe2+、Ge2+、Yb2+、Eu2+,X为卤素阴离子,包括但不限于Cl-、Br-、I-。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半导体的结构通式为BMX3,其中B为有机胺阳离子,包括但不限于CH3(CH2)n-2NH3 +(n≥2)或NH3(CH2)nNH3 2+(n≥2),当n=2时,无机金属卤化物八面体MX6 4-通过共顶的方式连接,金属阳离子M位于卤素八面体的体心,有机胺阳离子B填充在八面体间的空隙内,形成无限延伸的三维结构;当n>2时,以共顶的方式连接的无机金属卤化物八面体MX6 4-在二维方向延伸形成层状结构,层间***有机胺阳离子双分子层(质子化单胺)或有机胺阳离子单分子层(质子化双胺),有机层与无机层相互交叠形成稳定的二维层状结构;M为二价金属阳离子,包括但不限于Pb2+、Sn2+、Cu2+、Ni2+、Cd2+、Cr2+、Mn2+、Co2+、Fe2+、Ge2+、Yb2+、Eu2+;X为卤素阴离子,包括但不限于Cl-、Br-、I-。有机发光材料为本领域常规的有机发光材料,包括Alq、Balq、DPVBi等不限于此。根据发光层203的材料的选用,发光层203的发光形式可以以有机材料发光为主,对应于有机发光(OLED)器件;也可以以量子点材料发光为主,对应于量子点发光(QLED)器件。
进一步地,第二功能层204为电子功能层,用于传输电子,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发光层203上的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其中,电子传输层较佳的厚度为30nm-60nm,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不受限制,可以为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例如n型ZnO、TiO2、SnO、Ta2O3、AlZnO、ZnSnO、InSnO、Alq3、Ca、Ba、CsF、LiF、Cs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具有高的电子传输性能的n型氧化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还可以为硫化物电子传输材料、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层材料可以选择低功函数的Ca,Ba等金属,也可以选择CsF,LiF,CsCO3等化合物,还可以是其它电解质型电子传输层材料。
进一步地,顶电极205为阴极,其厚度优选为50nm-150nm,其材料为各种导电碳材料、导电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导电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掺杂或非掺杂碳纳米管、掺杂或非掺杂石墨烯、掺杂或非掺杂氧化石墨烯、C60、石墨、碳纤维、多空碳、或它们的混合物;导电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TO、FTO、ATO、AZO、或它们的混合物;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l、Ag、Cu、Mo、Au、或它们的合金;其中所述的金属材料中,其形态包括但不限于致密薄膜、纳米线、纳米球、纳米棒、纳米锥、纳米空心球、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的阴极为Ag、A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封装结构4作为阻挡水氧的保护层,形成在基板1和发光器件2上,以覆盖发光器件2,以便于防止由于渗透进入发光器件2中水或者氧气引起的发光缺陷;在发光器件2和封装结构4之间设置有复合材料层。封装结构4,可以由具有较好密封性的材料制成,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发光器件2的性能,封装结构4的材料还不能与本发明实施例发光器件2各层的材料发生反应。
结合图1和图4,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封装结构4包括:与发光器件2间隔开预设距离的封装盖板401,以及在发光器件2的边缘且布置在基板1与封装盖401之间的熔块层402;此时复合材料层31可以是指设置在封装盖板401内侧面中与发光器件2的上表面相对的一面。其中,预设距离可以等于复合材料层31的厚度,也可以大于复合材料层31的厚度;封装盖板401优选地可以是封装玻璃盖片。
结合图2和图5,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复合材料层32可以形成在基板1和发光器件2上以完全的覆盖发光器件2,封装结构4可以是粘合在复合材料层3上的封装板403。其中,粘合方式具体可以是封装胶粘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由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加热制备获得。通过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加热制备获得的复合材料层,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越的透光性,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优越的导热性能,将两者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即可满足封装所需要的透光性,也可满足其导热性。具体地,碳纳米材料本身透光性好,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本身导热性高、比表面能较大,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倾向于颗粒团聚降低自身表面能,形成团片状结构,不同的团片状结构之间存在大量的孔洞,碳纳米材料则将不接触的孔洞连接起来,形成联通的结构来增加导热,因而复合材料层具有优良的导热导电性和透光性,能够有效吸收器件工作过程中散发出的热量,延长器件的寿命。其中,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gNPH、CuNPH、AuNPH、AlNPH、WNPH、FeNPH、NiNPH、PtNPH、ZnNPH、SnNPH、MoNPH中的至少一种;碳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对器件的导热性和透光性影响较大,优选地,复合材料层为厚度10nm-50nm的薄膜层。当厚度小于10nm时,复合材料层的导热性差,另一方面,当厚度大于50nm时,整个器件厚度增加,透光性减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基板1、发光器件2、封装结构4以及复合材料层。封装结构4形成在基板1和发光器件2上,以覆盖发光器件2;复合材料层设置在发光器件2和封装结构4之间。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越的透光性,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优越的导热性能,两者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层后即具有优越的透光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吸收器件发热散出的热量,从而使器件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其导热性的持续稳定,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可由以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基板。
步骤S102: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
步骤S103:在封装结构上设置复合材料层。
步骤S104:将封装结构和复合材料层封装在基板和发光器件上以覆盖发光器件,其中复合材料层处在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之间,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以及步骤S104中涉及的基板、发光器件、复合材料层以及封装结构的相关描述与前述实施例中对应涉及的基板1、发光器件2、复合材料层以及封装结构4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以及步骤S104的步骤顺序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在基板上的形成方法以及在封装结构上设置复合材料层的方法可以是化学法或物理法,其中化学法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气相沉积法、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阳极氧化法、电解沉积法、共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物理法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镀膜法或溶液法,其中溶液法包括但不限于旋涂法、转印法、印刷法、刮涂法、浸渍提拉法、浸泡法、喷涂法、滚涂法、浇铸法、狭缝式涂布法、条状涂布法;物理镀膜法包括但不限于热蒸发镀膜法、电子束蒸发镀膜法、磁控溅射法、多弧离子镀膜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以正型结构的发光器件且第一功能层包括设置在阳极上的空穴传输层、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在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为例,则步骤S102具体包括:
步骤S11:在衬底上沉积阳极并进行超声清洗10min-20min,干燥。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1具体可以是:将沉积有阳极的衬底按次序置于丙酮、洗液、去离子水以及异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以上每一步超声均需持续10min-20min,以清除衬底上的杂质,待超声清洗完成后将沉积有阳极的衬底放置于洁净烘箱内烘干。
步骤S12:在阳极上沉积空穴传输层且于100℃-200℃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10min-30min。
步骤S13:在空穴传输层上沉积所述发光层。
步骤S14:在发光层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并于60℃-100℃的温度下加热20min-40min。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加热过程可以在加热台上进行,通过在60℃-100℃的温度下加热20min-40min,可以有效地去除发光层上残留的溶剂。
步骤S15: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阴极。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5具体可以是:将沉积完各功能层的片子置于蒸镀仓中通过掩膜板热蒸镀一层50nm-150nm的金属银或者铝作为阴极。
进一步地,以反型结构的发光器件且第一功能层包括设置在阴极上的电子传输层、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在发光层上的空穴传输层为例,则步骤S102具体包括:
步骤S21:在衬底上沉积阴极并进行超声清洗10min-20min,干燥。
步骤S22:在阴极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并于60℃-100℃的温度下加热20min-40min。
步骤S23: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发光层。
步骤S24:在发光层上沉积空穴传输层且于100℃-200℃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10min-30min。
步骤S25:在空穴传输层上沉积阳极。
进一步地,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1031:将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含质量分数为2wt%-40wt%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溶液。
步骤S1032:在溶液中加入碳纳米材料,形成混合溶液。
步骤S1033:将该混合溶液沉积在封装结构上,加热处理后形成复合材料层。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031具体可以是将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含质量分数为2wt%-40wt%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其中,极性有机溶剂为可与水以及醇类互溶的溶液,优选地为NMP溶液。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032具体可以是将1mg-10mg的碳纳米材料加入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浓度质量为0.05mg/ml-0.5mg/ml的溶液,混合后,超声震荡,混合均匀。其中,不同含量碳纳米材料对导热性的影响较大,当碳纳米材料加入溶液后其含量低于0.05mg/ml时,则加热时不同团片状结构之间的孔洞不能完全被碳纳米材料连接,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导热;同样,当碳纳米材料溶液含量高于0.5mg/ml时,由于碳纳米材料大量增加,将导致纳米六边形结构过度重叠,一方面会导致加热后薄膜不够平整,容易引入水汽和空气,影响器件寿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孔洞量增加,不利于导热。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033具体可以是通过溶液法成膜将溶液沉积在封装结构上,在40℃-200℃下加热处理20min-60min后形成复合材料层。通过加热处理可以增加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表面活性,促进其形成团块状结构,然后碳纳米材料填充到团块状结构的缝隙中,形成连续结构,有助于导热。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对封装结构进行清洗干燥后再加热处理。具体地,可以是对封装结构进行臭氧-紫外烘烤15min-30min。
以下举例性地说明制备方法:
(1)将ITO基板按次序置于丙酮、洗液、去离子水以及异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以上每一步超声均需持续15min。待超声完成后将基板放置于洁净烘箱内烘干备用。
(2)待ITO基板干燥后,在其上沉积一层空穴传输层TFB,厚度为80nm,并将此置于150℃的加热台上加热15min。
(3)待步骤(2)冷却后,在空穴传输层TFB上沉积量子点,此层的厚度为40nm,不需加热。
(4)之后,沉积电子传输层ZnO,其厚度为40nm。将沉积完电子传输层ZnO的片子放置在80℃的加热台上加热30分钟,除去残留的溶剂。
(5)将沉积完各功能层的片子置于蒸镀仓中通过掩膜板热蒸镀一层100nm的金属银。发光器件制备完成。
(6)将封装玻璃盖片清洗干净后烘烤,干燥后,进行紫外臭氧处理30min,接着在封装玻璃盖片上沉积一层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层作为复合材料层,并置于50℃的热台上退火30min。
(7)将沉积有复合材料层的封装玻璃盖片封装在ITO基板和发光器件上以覆盖发光器件,使复合材料层处在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之间。完毕后测试备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散热效率高、透光性好、热稳定性强、发光效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显示设备,且工艺难度低,操作简易,成本低,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还可由以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提供基板。
步骤S202: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
步骤S203:在基板和发光器件上形成复合材料层以覆盖发光器件。
步骤S204:在基板、发光器件以及复合材料层上设置封装结构以覆盖复合材料层;其中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1、步骤S202与前述实施例步骤S101、步骤S102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描述。
进一步地,步骤S203具体包括:
步骤S2031:将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含质量分数为2wt%-40wt%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溶液。
步骤S2032:在溶液中加入碳纳米材料,形成混合溶液。
步骤S2033:将混合溶液形成在基板和发光器件上以覆盖发光器件,加热处理后形成复合材料层。
其中,步骤S2031、步骤S2032的描述与步骤S1031、步骤S1032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描述。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2033具体可以是通过溶液法成膜将溶液沉积在发光器件上,在40℃-200℃下加热处理20min-60min后形成复合材料层。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204具体可以是通过封装胶将封装结构封装在基板、发光器件以及复合材料层上以覆盖复合材料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204之前,还包括对封装结构进行清洗干燥后再加热处理。具体地,可以是对封装结构进行臭氧-紫外烘烤15min-30min。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散热效率高、透光性好、热稳定性强、发光效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显示设备,且工艺难度低,操作简易,成本低,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以覆盖所述发光器件;
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封装结构之间,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
所述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包括AgNPH、CuNPH、AuNPH、AlNPH、WNPH、FeNPH、NiNPH、PtNPH、ZnNPH、SnNPH和MoNPH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纳米材料和所述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质量比为(5~50):(2~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为10nm-50nm。
4.一种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
在封装结构上设置复合材料层;
将设置有复合材料层的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以覆盖所述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封装结构之间,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层;
其中,所述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包括AgNPH、CuNPH、AuNPH、AlNPH、WNPH、FeNPH、NiNPH、PtNPH、ZnNPH、SnNPH和MoNPH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纳米材料和所述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质量比为(5~50):(2~40)。
5.一种显示设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
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形成复合材料层以覆盖所述发光器件;
在所述基板、被所述复合材料层覆盖的发光器件上设置封装结构以覆盖所述被所述复合材料层覆盖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复合层;
其中,所述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包括AgNPH、CuNPH、AuNPH、AlNPH、WNPH、FeNPH、NiNPH、PtNPH、ZnNPH、SnNPH和MoNPH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纳米材料和所述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质量比为(5~50):(2~4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装结构上设置所述复合材料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将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含质量分数为2wt%-40wt%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溶液;
在所述溶液中加入碳纳米材料,形成混合溶液;
将所述混合溶液沉积在所述封装结构上,加热处理后形成所述复合材料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上形成复合材料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将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分散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含质量分数为2wt%-40wt%金属纳米六边形结构材料的溶液;
在所述溶液中加入碳纳米材料,形成混合溶液;
将所述混合溶液形成在基板和发光器件上以覆盖发光器件,加热处理后形成所述复合材料层。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在所述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0.05mg/ml-0.5mg/ml。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40℃-200℃;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min-60min。
CN201710683611.4A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390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3611.4A CN10939049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3611.4A CN10939049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0492A CN109390492A (zh) 2019-02-26
CN109390492B true CN109390492B (zh) 2020-07-10

Family

ID=6541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3611.4A Active CN10939049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0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5692B (zh) * 2021-01-05 2022-07-1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9970B2 (en) * 2009-09-29 2016-05-24 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Quantum dot-fullerene junction based photodetectors
CN104183702A (zh) * 2013-05-23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导电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38432B (zh) * 2015-01-05 2019-03-1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0492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8637B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7720B (zh) 功能化阴极、qled及制备方法、发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09326727B (zh) 一种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4278B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56227B (zh) 一种柔性透气可穿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400A (zh) 空穴传输层与qled及制备方法、发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09216566B (zh) 复合发光层、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0475A (zh) 一种qled器件
CN109390483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6726B (zh) 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16567B (zh) 复合发光层、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7939B (zh) 一种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0492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08068A1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5947B (zh) 印刷用led薄膜led衬底、led薄膜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0493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5670B (zh) 表面配体、量子点薄膜、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82565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4303B (zh) 一种膜层的制备方法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CN111384263B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0477B (zh) 一种多通道空穴传输层、电学器件与qled器件
CN109994650B (zh) 一种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9244252B (zh) 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4301A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CN111244305A (zh)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6006 TCL technology building, No.17, Huifeng Third Road,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C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Zhongkai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ninetee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TCL RESEARCH AMERICA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