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8873A -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8873A
CN109278873A CN201810788555.5A CN201810788555A CN109278873A CN 109278873 A CN109278873 A CN 109278873A CN 201810788555 A CN201810788555 A CN 201810788555A CN 109278873 A CN109278873 A CN 109278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oor pocket
side girders
battery case
reinfor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8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8873B (zh
Inventor
加藤隆
川辺悟
安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78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8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8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8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能够降低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的碰撞载荷。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具有:侧边梁(10),其具有大致筒形状,沿着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车辆开口部)的下缘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其沿着侧边梁(10)而配置在地板(Ve2)之下;电池箱(3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相邻,并配置在地板(Ve2)之下;以及侧边梁加强件(13),其配置在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的下方,在该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中,侧边梁加强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Description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所述滑动门车采用了使车门沿着车门板面滑动而对乘降进行开闭的滑动门。
背景技术
在像电动汽车那样将电力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中,一直以来都是将动力用二次电池配置在地板下。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构成车辆的部件中,通过将作为比较重的重物的动力用二次电池配置在地板下而使车辆的重心下降,来提高行驶稳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0117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车体结构中,在采用使车门沿着车门板面滑动从而对乘降口进行开闭的滑动门的情况下,将滑动门的门套部分配置在与动力用二次电池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重叠的部位。
因此,在从外部碰撞到了滑动门的情况下,碰撞载荷会经由门套部分而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能够抑制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的碰撞载荷。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门套,其沿着车辆开口部的下缘,且配置在地板之下;以及电池箱,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该门套相邻,并且被配置在该地板之下,该电池箱的至少一部分与该门套的下方重叠,并且该电池箱与该门套连结。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降低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的碰撞载荷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是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侧门套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侧门套部件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标号说明
1: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10:侧边梁;
12:侧边梁内构件;
13:侧边梁加强件;
14:外加强件;
14b:上缘部(外加强件上缘部);
14c:下缘部(外加强件下缘部);
21:门套(下侧门套部件);
30:电池箱;
14ba:外门套支承部;
14c:外加强件下缘部;
15:中央加强件;
15ba:中央门套支承部;
15c:中央加强件下缘部;
16:内加强件;
16a:外缘部(内加强件外缘部);
16b:内缘部(内加强件内缘部);
32:电池箱侧框架;
34:电池箱横梁;
40:连结单元;
Ve1:后排座席侧乘降口;
Ve2: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适当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对相同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车辆Ve针对在侧面开口的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车辆开口部)的开闭采用了滑动门20。此外,车辆Ve是以电力为动力源的所谓的电动汽车,动力用二次电池Ba被设置在车辆Ve的地板之下。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具有:设置在这样的车辆Ve的侧边梁10上的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和收纳动力用二次电池Ba的电池箱30(参照图2)。
因此,首先对设置有下侧门套部件21的侧边梁1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侧边梁10作为车辆Ve的强度部件而包括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的下缘部分,该侧边梁10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遍及车辆Ve的侧部下缘部分整体而设置。
如图3、图4所示,侧边梁10通过将冲压成形得到的多个板状部件接合在一起而构成。而且,侧边梁10具有侧边梁外构件11、侧边梁内构件12和侧边梁加强件13,通过将这些部件接合在一起而构成侧边梁10。
如图3、图4所示,侧边梁外构件11与侧边梁内构件12一起形成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筒形状,并且构成了车辆Ve的侧部下缘部分的外形形状。此外,侧边梁外构件11具有侧边梁外构件主体11a、侧边梁外构件上缘部11b以及侧边梁外构件下缘部11c。
侧边梁外构件主体11a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截面呈大致U字槽状的导轨形状。此外,在侧边梁外构件主体11a上,在U字槽形状的底部的与后述的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的部位,为了使滑动门20前后滑动而开设有由贯通孔构成的滑动孔11aa。
侧边梁外构件上缘部11b作为接合部而从侧边梁外构件主体11a的U字槽开口部的上缘部分向车辆上方延伸。
侧边梁外构件下缘部11c作为接合部而从侧边梁外构件主体11a的U字槽开口部的下缘部分向车辆下方延伸。
如图3、图4所示,在侧边梁内构件12上接合有地板Ve2的侧缘部分。此外,侧边梁内构件12具有侧边梁内构件主体12a、侧边梁内构件上缘部12b以及侧边梁内构件下缘部12c。
侧边梁内构件主体12a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U字槽形状。此外,在侧边梁内构件主体12a的U字槽形状的底部处的与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的部位,开设有由贯通孔构成的门套孔12aa。
构成下侧门套部件21的门套主体21a贯插配置在门套孔12aa中。
侧边梁内构件上缘部12b作为接合部而从侧边梁内构件主体12a的U字槽开口部的上缘部分向车辆上方延伸。
侧边梁内构件下缘部12c作为接合部而从侧边梁内构件主体12a的U字槽开口部的下缘部分向车辆下方延伸。
侧边梁内构件12与侧边梁外构件11中,侧边梁内构件上缘部12b与侧边梁外构件上缘部11b接合,并且侧边梁内构件下缘部12c与侧边梁外构件下缘部11c接合。
由此,侧边梁内构件12与侧边梁外构件11形成了侧边梁10的筒形状。
接下来,对侧边梁加强件13进行说明。
如图3、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侧边梁10的强度,将侧边梁加强件13遍及车辆上下方向地配置在由侧边梁外构件11和侧边梁内构件12构成的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此外,如图5所示,侧边梁加强件13不仅处于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处,而是遍及侧边梁10整体地延伸。
而且,侧边梁加强件13具有外加强件14、中央加强件15以及内加强件16。
外加强件14在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中的下侧门套部件21的下方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此外,外加强件14具有外加强件主体14a、外加强件上缘部14b以及外加强件下缘部14c。
外加强件主体14a朝向车内侧开口,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截面呈大致U字槽状的导轨形状。而且,外加强件主体14a被配置为:U字槽的底部分比下侧门套部件21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即,侧边梁加强件13被配置为:其至少一部分比下侧门套部件21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此外,如图5所示,在外加强件主体14a中,构成U字槽的上板部14aa与下板部14ab由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呈波浪形的波浪形状的板材构成。
这样,通过使上板部14aa与下板部14ab为波浪板形状,与平板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承受较大的碰撞载荷。
如图3、图4所示,外加强件上缘部14b从外加强件主体14a的U字槽上侧开口缘向车辆上方延伸。而且,外加强件上缘部14b被设定为接合部,与中央加强件15、内加强件16的外缘部(内加强件外缘部16a)接合。
此外,外加强件上缘部14b的与后述的门套主体21a重叠的部位(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门套孔12aa重叠的部位)被设定为外门套支承部14ba。
如图3、图4所示,外门套支承部14ba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从而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外加强件14成为朝向车辆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槽形状,外门套支承部14ba在包围门套主体21a的下侧的同时支撑门套主体21a。而且,外门套支承部14ba与中央加强件15(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一起被接合于内加强件16的车外侧缘部(内加强件外缘部16a)。
外加强件下缘部14c从外加强件主体14a的U字槽下侧开口缘向车辆下方延伸。而且,外加强件下缘部14c作为接合部而与中央加强件15(下缘部上方接合点15ca)接合。
中央加强件15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被设置为,板面面向车辆宽度方向,并封闭外加强件14的U字槽开口部分。此外,中央加强件15具有中央加强件上缘部15b、和中央加强件下缘部15c(参照图5)。
中央加强件上缘部15b作为接合部而被设定于中央加强件15的车辆上方侧的缘部。而且中央加强件上缘部15b以被夹持在侧边梁外构件上缘部11b与侧边梁内构件12之间的状态被接合。
此外,中央加强件上缘部15b的与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的部位被设定为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
如图3、图4所示,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并与外门套支承部14ba的上表面重叠,从而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中央加强件15成为朝向车辆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槽形状。
即,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与外门套支承部14ba一起包围门套主体21a的下侧,并支撑门套主体21a。
中央加强件下缘部15c作为接合部而被设定于中央加强件15的车辆下方侧的缘部,并且接合点被上下分开设定。
作为中央加强件下缘部15c的上侧的接合点的下缘部上方接合点15ca被设定为与外加强件14(外加强件下缘部14c)接合的接合点。
作为中央加强件下缘部15c的下侧的接合点的下缘部下方接合点15cb被设定为与侧边梁外构件11的下缘部(侧边梁外构件下缘部11c)、侧边梁内构件12的下缘部(侧边梁内构件下缘部12c)接合的接合点。
如图3、图4、图6所示,内加强件16具有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呈波浪形的波浪板形状,内加强件1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被设置接合在外门套支承部14ba(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与侧边梁内构件12之间。
由此,抑制了侧面碰撞时的外加强件14(中央加强件15)的倾倒,并抑制了因设置下侧门套部件21而导致的侧边梁10的强度下降。
此外,内加强件16具有内加强件外缘部16a以及内加强件内缘部16b。
内加强件外缘部16a作为接合部而被设定于内加强件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缘部,与外加强件上缘部14b接合。
内加强件内缘部16b作为接合部而被设定于内加强件1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缘部,与构成侧边梁10的筒形状的侧边梁内构件12的U字槽底部12ab接合。
如图3、图4所示,在U字槽底部12ab上,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弯曲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折线12ac。而且,内加强件内缘部16b与U字槽底部12ab接合,以使得在侧面碰撞时,来自内加强件16的碰撞载荷施加到折线12ac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与U字槽底部12ab为平坦的平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边梁内构件12的刚性。
由此,能够防止在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经由内加强件16而输入到侧边梁内构件12时所产生的侧边梁加强件13的倾倒。
此外,能够防止因开设门套孔12aa而导致的侧边梁内构件12的强度下降。
另外,在U字槽底部12ab针对碰撞载荷具有足够的刚性等无需设置折线12ac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使内加强件内缘部16b与平板状的U字槽底部12ab接合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加强件16限定配置在下侧门套部件21与侧边梁10重叠的部位,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侧边梁10的整体范围设置内加强件16的结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侧边梁10整体的刚性,从而能够降低在侧面碰撞时输入到电池箱30的载荷。
以上那样的侧边梁10在车辆Ve中被分别设置在左右侧部下缘部分(参照图1)。而且,一对侧边梁10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散配置的3个车体横梁Ve3而连结(参照图2)。
车体横梁Ve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连结左右一对侧边梁10,在侧面碰撞时,输入到侧边梁10的碰撞载荷被传递。
车体横梁Ve3中设置于中央的车体中央横梁Ve3a被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的位置。
车体横梁Ve3中设置于车体前方的车体前方横梁Ve3b和车体中央横梁Ve3a分别经由连结部45而与后述的电池箱横梁34连结(参照图2)。
接下来,对滑动门2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滑动门20具有车门主体20a以及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
车门主体20a是能够开闭地封闭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的部件。而且,车门主体20a以车门面面向车辆宽度方向、并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车体上。
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在下侧支承车门主体20a,并在该车门主体20a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时进行引导。
另外,滑动门20具备从上侧支承车门主体20a并进行引导的上侧门套部件22、和支承车门主体20a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并进行引导的中央门套部件23,但省略详细说明。
接下来,对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4所示,下侧门套部件21具有门套主体21a、门套引导件21b、车门导轨21c以及门套罩21d。
门套主体21a具有大致呈直角三角形的棱柱形状,并具有面向车外侧的侧面被开口的箱形状。而且,门套主体21a配置在滑动门20的滑动范围的前端部。此外,门套主体21a被设置为从车外侧向车内侧贯通侧边梁内构件12的门套孔12aa的状态。
门套引导件21b具有截面呈大致U字槽状的导轨形状,以U字槽的开口部面向车外侧的方式配置。而且,门套引导件21b与门套主体21a的后端部连续,沿着侧边梁内构件12的车外侧板面而设置到车辆后方侧。
车门导轨21c以处于门套主体21a和门套引导件21b的方式设置在该门套主体21a和门套引导件21b的顶面上。而且,车门导轨21c规定车门主体20a的滑动范围,并且车门主体20a沿着车门导轨21c而进行滑动。
门套罩21d设置在门套孔12aa周缘部的车内侧板面上,从下侧包围并支撑门套主体21a。此外,门套罩21d由比门套主体21a大一圈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盘状部件构成。而且,在门套罩21d以在内部收纳有门套主体21a的状态使得上表面的开口部被构成车厢地板部的地板Ve2覆盖。
即,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沿着侧边梁10而配置在地板Ve2之下。
换言之,下侧门套部件21沿着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车辆开口部)的下缘而配置在地板Ve2之下。
接下来,对电池箱30进行说明。
电池箱30位于左右侧边梁10之间,被设置在地板Ve2之下(参照图2~图4)。此外,电池箱30是呈长方体形状的中空的箱状部件,以在内部收纳有动力用二次电池Ba的状态被设置在地板Ve2的下侧。
另外,电池箱30的收纳对象物不限定于动力用二次电池Ba。例如,在将汽油发动机和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而交替进行驱动的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收纳IPU(Intelligent Power Unit:智能化单元)(将动力用二次电池和进行电动马达的驱动或电力再生的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等集中于一体而成)的结构,并可以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电池箱30具有电池箱盖31、电池箱侧框架32、电池箱底33以及电池箱横梁34(参照图3、图4)。
电池箱盖31构成电池箱30的盖部。
电池箱侧框架32构成电池箱30的侧壁部。
即,电池箱侧框架32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被形成为矩形框形状。
电池箱底33构成电池箱30的底部。
电池箱横梁34作为对电池箱30进行加强的部件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多个电池箱横梁3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散设置。此外,电池箱横梁34中的1个被设置在与下侧门套部件21的下侧重叠的电池箱底33上的部位。而且,电池箱横梁34由冲压成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电池箱横梁主体34a和电池箱横梁凸缘部34b。另外,其余电池箱横梁34被配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车体横梁Ve3重叠的位置,并借助于连结部45而连结。
电池箱横梁主体34a具有截面呈大致U字槽状的导轨形状。此外,电池箱横梁主体34a在该U字槽开口缘处具有一对电池箱横梁凸缘部34b(参照图2)。
一对电池箱横梁凸缘部34b作为接合部而向彼此分离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且,电池箱横梁34以电池箱横梁主体34a的U字槽开口缘面向电池箱底33的上表面的状态而被配置,各电池箱横梁凸缘部34b与电池箱底33接合。
此外,电池箱30被配置为:接近侧边梁10的电池箱侧缘部30a从下方与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并且上下重叠的部位借助于连结单元40而连结(参照图3、图4)。
即,电池箱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相邻且配置在地板Ve2之下,且电池箱30的至少一部分从下方与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并连结。
换言之,电池箱侧框架32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与内加强件内缘部16b同侧边梁内构件12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相邻,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图6所示,连结单元40对电池箱30与下侧门套部件21进行连结,具有连结套管41和加强支架42。
连结套管41(连结主体)具有带阶梯的圆筒形状,被设置在电池箱横梁34与电池箱侧框架32之间。而且,连结套管41的筒孔41a与门套罩固定孔21da、电池箱盖孔31a以及电池箱底固定孔33a连通。
另外,门套罩固定孔21da是在门套罩21d的底面上开设的贯通孔,电池箱盖孔31a是在电池箱盖31上开设的贯通孔,电池箱底固定孔33a是在电池箱底33的底面上开设的贯通孔。另外,也可以在连结套管41与门套罩21d之间夹有用于防振的垫圈等树脂部件。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连结主体由具有带阶梯的圆筒形状的连结套管41构成,但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设为带阶梯的轴状部件,采用将轴端铆接固定于各部的结构,能够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单元40对下侧门套部件21与电池箱30上下重叠的部位进行连结,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对在车辆宽度方向重叠的部位进行连结的结构,能够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加强支架42由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各加强支架42仿照连结套管41的圆筒外表面而弯曲,从前后夹持连结套管41。
此外,各加强支架4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与电池箱横梁34的前表面或者后表面接合。而且,各加强支架4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弯曲成L字状,与电池箱侧框架32的内表面接合。
即,加强支架42从电池箱横梁34设置至电池箱侧框架32。
接下来,对使用连结单元40进行连结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连结套管41以被加强支架42夹持的状态设置在电池箱30之上(参照图3)。
接下来,以使连结套管41的筒孔41a、门套罩固定孔21da、电池箱盖孔31a以及电池箱底固定孔33a重叠并连通的方式配置电池箱30。
然后,使螺栓51连通各孔,并将螺母52拧在螺栓51的末端上。
通过以上方式而连结电池箱30与下侧门套部件21。
另外,如图3所示,利用点焊等方式将螺母52与门套罩21d的上表面接合,从而规定了螺母52的方向。
由此,消除了在进行螺栓51与螺母52的旋紧作业时和在旋紧后使门套主体21a受到损伤的担忧。
此外,螺母52的接合的位置不限定于门套罩21d的上表面。例如,也可以采用将螺母52与门套罩21d的下表面接合的结构,能够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像以上所说明那样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能够取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边梁加强件13配置在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的下方,侧边梁加强件13的一部分比下侧门套部件21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会在施加到滑动门20的下侧门套部件21之前,而施加到侧边梁加强件13上。
由此,碰撞载荷会被侧边梁加强件13吸收,从而抑制了下侧门套部件21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移位。
此外,还能够抑制因设置下侧门套部件21而导致的车体(侧边梁10)的刚性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边梁加强件13具有外加强件14和内加强件16。此外,外加强件14的外加强件下缘部14c与侧边梁内构件12接合,外加强件14的外加强件上缘部14b与内加强件外缘部16a接合。而且,内加强件16的内加强件内缘部16b与侧边梁内构件12接合。即,侧边梁加强件13与侧边梁内构件12接合。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侧面碰撞而施加到侧边梁加强件13上的碰撞载荷会从侧边梁10向车体传递。
由此,能够抑制侧面碰撞时下侧门套部件21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加强件15封闭了外加强件14的U字槽开口部分。此外,中央加强件下缘部15c和外加强件下缘部14c一起与侧边梁10接合。并且,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和外门套支承部14ba一起与内加强件外缘部16a接合。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侧边梁加强件13的刚性,并且能够利用内加强件来支撑位于下侧门套部件21之下的中央门套支承部15ba。
由此,能够提高下侧门套部件21的针对伴随着滑动门20的开闭的载荷和上下车时所施加的载荷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箱30被设置成:电池箱侧框架32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与内加强件内缘部16b和侧边梁内构件12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相邻。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发生侧面碰撞从而侧边梁1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变形时,冲击载荷能够传递到电池箱侧框架32上。
由此,能够抑制侧边梁10的进一步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箱30在内加强件1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与下侧门套部件21重叠的部位处具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电池箱横梁34,电池箱横梁34借助于连结单元40而与下侧门套部件21连结。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发生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会从侧边梁10借助于连结单元40而传递到电池箱横梁34。
由此,能够抑制侧边梁1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部件的槽形状为U字槽,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满足所要求的强度、刚性的形状,则也可以采用V槽、W槽等各种槽形状。

Claims (5)

1.一种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侧边梁,其具备大致筒形状,沿着车辆开口部的下缘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门套,其沿着该侧边梁而配置在地板之下;
电池箱,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该门套相邻,并配置在该地板之下;以及
侧边梁加强件,其配置在该侧边梁的筒形状内部且该门套的下方,
该侧边梁加强件被配置为其至少一部分比该门套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梁加强件具有:
外加强件,其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截面呈大致U字槽状的导轨形状,并且U字槽开口部分的下缘部与侧边梁接合;以及
内加强件,该内加强件所具备的外缘部与该外加强件的U字槽开口部分的上缘部接合,并且该内加强件所具备的内缘部与构成侧边梁的车内侧的侧边梁内构件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梁加强件具有中央加强件,该中央加强件使所述外加强件的U字槽开口部分封闭,
该中央加强件的中央下缘部与所述外加强件的所述下缘部接合,并且与所述侧边梁接合,
该中央加强件的中央上缘部与所述内加强件的所述外缘部接合,并且与该外加强件的所述上缘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箱具有电池箱侧框架,该电池箱侧框架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与所述内加强件的所述内缘部同所述侧边梁内构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相邻,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箱在所述内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与所述门套重叠的部位具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电池箱横梁,
该电池箱横梁借助于连结单元而与所述门套连结。
CN201810788555.5A 2017-07-21 2018-07-18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Active CN109278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1671 2017-07-21
JP2017141671A JP6580094B2 (ja) 2017-07-21 2017-07-21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8873A true CN109278873A (zh) 2019-01-29
CN109278873B CN109278873B (zh) 2021-04-09

Family

ID=6518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8555.5A Active CN109278873B (zh) 2017-07-21 2018-07-18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80094B2 (zh)
CN (1) CN1092788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28A (zh) * 2020-08-03 2022-02-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装配电池的车身
EP4375168A1 (en) * 2022-11-28 2024-05-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0622B2 (ja) * 2020-01-24 2023-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WO2022124335A1 (ja) * 2020-12-08 2022-06-16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103609B (zh) * 2021-11-09 2023-04-2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铝骨架及碳纤维板的滑移门结构
JP7394173B1 (ja) * 2022-06-03 2023-12-0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41913A1 (en) * 1997-09-30 1999-09-15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 body structure
KR100282275B1 (ko) * 1997-08-30 2001-02-15 정몽규 자동차 사이드실 보강구조
JP2006327222A (ja) * 2005-05-23 2006-12-0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CN102803051A (zh) * 2009-06-18 2012-11-28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包括底板,纵梁,横梁,座椅支撑和滑动门的下部轨道的一封闭箱体的用于汽车的装置以及包括所述装置的车辆
JP2013067255A (ja) * 2011-09-22 2013-04-1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パック車体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56859B1 (ko) * 2011-09-26 2013-04-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로워 레일부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82275B1 (ko) * 1997-08-30 2001-02-15 정몽규 자동차 사이드실 보강구조
EP0941913A1 (en) * 1997-09-30 1999-09-15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 body structure
JP2006327222A (ja) * 2005-05-23 2006-12-0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CN102803051A (zh) * 2009-06-18 2012-11-28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包括底板,纵梁,横梁,座椅支撑和滑动门的下部轨道的一封闭箱体的用于汽车的装置以及包括所述装置的车辆
JP2013067255A (ja) * 2011-09-22 2013-04-1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パック車体支持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28A (zh) * 2020-08-03 2022-02-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装配电池的车身
EP4375168A1 (en) * 2022-11-28 2024-05-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8873B (zh) 2021-04-09
JP6580094B2 (ja) 2019-09-25
JP2019018823A (ja) 2019-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8873A (zh)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US10308288B2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9278504A (zh) 滑门车的车体下部构造
US8485592B2 (en) Front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JP3852252B2 (ja) 車体構造
US8075049B2 (en) Stiffen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813933B2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US12024074B2 (en) Energy absorbing mounting structure
US10315704B2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RU2548203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основания автомобиля
EP2684721A2 (en) Onboard equipment fixing structure
CN110612246A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KR20170117366A (ko) 사이드 임팩트에 대하여 강화된 차량 도어
JP7379934B2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US971842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90233013A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CN110650886A (zh) 车身下部结构
JP2007161075A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20040174048A1 (en) Notchback motor vehicle
US20180118271A1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8216377B (zh) 车辆车身加强支架
JP2007161074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08530251U (zh) 外水切固定装置及汽车
JP5185070B2 (ja) 荷掛け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KR101010652B1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 필러 구조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