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3838B -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3838B
CN109243838B CN201811120084.7A CN201811120084A CN109243838B CN 109243838 B CN109243838 B CN 109243838B CN 201811120084 A CN201811120084 A CN 201811120084A CN 109243838 B CN109243838 B CN 109243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double hydroxide
electrode material
mixed solution
hydroxi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00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3838A (zh
Inventor
郭恒志
贲晴
刘雷
张芳芳
陈彬
陈怀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00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3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3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3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钴盐和镍盐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A;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尿素和氟化铵,搅拌得到混合溶液B,所述混合溶液B中氟化铵的浓度为0.02‑0.04mol/L;将所述混合溶液B置于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实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解决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导电性差、微观结构不稳定、倍率性差、比电容低和循环寿命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致使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新能源和新型储能装置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新型电活性材料作为新型储能装置的核心研发内容势必会成为重中之重,其各电化学性能的表现将直接成为影响各能源储存装置性能和推广应用的限制条件。
目前,对各种新型储能装置如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的研发和改进主要是围绕电极所使用的活性材料展开,金属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高性能电极活性材料,现已成为各新型储能装置争相研究的热点。在新型储能装置中,金属层状双氢氧化物已被作为一种理想的正极活性材料得以应用,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化学式通常被记为M1-x 2+Mx 3+(OH)2 x+Ax/n n-·mH2O,其中M2+/M3+分别代表2/3价态的金属离子(比如Ni、Co、Mg、Cu、Zn、Al、Fe、Mn等),An-是平衡电荷的阴离子,而mH2O则是层间水分子。
其中,镍钴双氢氧化物由于其合理的介孔孔径分布、高比表面积、镍钴两元素的多价态以及两元素的协同作用等共同作用下,使得镍钴双氢氧化物具有很高的比电容,但是镍钴同其他过渡金属基双氢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等电池活性材料一样,由于半导体的特性使得其导电性不佳,倍率性较差,特别是在较高的倍率下,其动力学受到扩散控制过程和相变过程的控制,导致其结构不够稳定,活性材料流失,直接导致储能装置循环性能较差。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导电性差、微观结构不够稳定、倍率性差以及循环不稳定等问题成了新型储能装置研究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导电性差、微观结构不稳定、倍率性差、比电容低和循环寿命短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钴盐和镍盐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A;
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尿素和氟化铵,搅拌得到混合溶液B,所述混合溶液B中氟化铵的浓度为0.02-0.04mol/L;
将所述混合溶液B置于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
进一步地,将集流体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后,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取出并清洗、烘干所述集流体,即得附着在所述集流体上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
可选的,水热反应后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并烘干反应后的溶液,即得粉末状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溶液A中钴盐和镍盐的摩尔比为x:(1-x),其中0<x<1。
进一步地,所述钴盐为Co(NO3)2·6H2O、CoCl2·6H2O、CoSO4·6H2O或Co(Ac)2·6H2O,所述镍盐为Ni(NO3)2·6H2O、NiCl2·6H2O、Co SO4·6H2O或Co(Ac)2·6H2O。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0.17mol/L。
进一步地,水热反应温度为90-160℃,水热反应时间为8-10h。
进一步地,水热反应步骤前,还包括所述集流体的清洗:将集流体分别置于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并烘干。
进一步地,所述集流体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的底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任一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具有更优秀的比表面积,从而改善了其比电容;
2)结构稳定性好,长期循环使用结构不易坍塌,从而改善了其比电容和循环使用寿命;
3)具有更多的电活性接触点,从而改善了其导电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中步骤5)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EIS测试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在30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的循环曲线图。
附图中:
1-高压反应釜 2-集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制备氟化铵诱导型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合成过程中反应釜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CO(NH2)2+H2O→2NH3+CO2 (1)
CO2+H2O→CO3 2-+2H+ (2)
NH3+H2O→NH4 ++OH- (3)
M2++xF-→MFx(x-2)- (4)
Ni2++xF-→[NiFx](x-2)- (5)
[NiFx](x-2)-+nH2O→[NiFx-n(OH)n](x-2)-+nHF (6)
2Ni2++Co2++4OH-+CO3 2-+H2O→Ni2Co(CO3)(OH)4.H2O (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采用的材料和仪器设备,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适量的集流体2如镍网作为活性材料的附着基底;
2)将镍网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搅拌5-30分钟,然后烘干备用;
3)称取1mmol的CoCl2·6H2O和2mmol的NiCl2·6H2O,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20-40分钟,获得均匀的钴盐和镍盐的混合溶液A;
4)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6mmol的尿素和1.5mmol的氟化铵,超声搅拌30分钟以上,得到混合溶液B,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mol/L,氟化铵的浓度为0.025mol/L(计算浓度时忽略尿素和氟化铵的体积);
5)将步骤2)所得到的镍网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高压反应釜1中,如图1所示,所述镍网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1的底部,所述混合溶液B在90-160℃下水热反应8-10h;
6)将所述高压反应釜1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镍网,再用去离子水清洗镍网表面附着的离子和吸附的溶剂,然后烘干所述镍网,即得到附着在镍网表面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如附图2所示,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呈致密的纳米线状。
性能测试:本实施例一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制备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以附着有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镍网作为工作电极,***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6mol/L的KOH作为电解液,室温下,进行了EIS测试,测试曲线如附图3所示;并分别在2A·g-1和30A·g-1的电流密度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测试了比电容;在30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循环曲线如附图4所示。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适量的集流体2如镍网或镍泡沫作为活性材料的附着基底;
2)将镍网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搅拌5-30分钟,然后烘干备用;
3)称取1mmol的CoCl2·6H2O和2mmol的NiCl2·6H2O,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20-40分钟,获得均匀的钴盐和镍盐的混合溶液A;
4)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6mmol的尿素和2.25mmol的氟化铵,超声搅拌30分钟以上,得到混合溶液B,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mol/L,氟化铵的浓度为0.0375mol/L(计算浓度时忽略尿素和氟化铵的体积)
5)将镍网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高压反应釜1中,如图1所示,所述镍网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1的底部,所述混合溶液B在90-160℃下水热反应8-10h;
6)将所述高压反应釜1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镍网,再用去离子水清洗镍网表面附着的离子和吸附的溶剂,然后烘干所述镍网,即得到附着在所述镍网表面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如附图2所示,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呈致密的纳米层状;
性能测试:本实施例一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制备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以附着有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镍网作为工作电极,***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6mol/L的KOH作为电解液,室温下,进行了EIS测试,测试曲线如附图3所示;并分别在2A·g-1和30A·g-1的电流密度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测试了比电容;在30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循环曲线如附图4所示。
对比例一
本发明对比例一提供了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适量的集流体2如镍网或镍泡沫作为活性材料的附着基底;
2)将镍网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搅拌5-30分钟,然后烘干备用;
3)称取1mmol的CoCl2·6H2O和2mmol的NiCl2·6H2O,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20-40分钟,获得均匀的钴盐和镍盐的混合溶液A;
4)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6mmol的尿素,超声搅拌30分钟以上,得到混合溶液B,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mol/L(计算浓度时忽略尿素的体积)
5)将镍网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高压反应釜1中,如图1所示,所述镍网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1的底部,所述混合溶液B在90-160℃下水热反应8-10h;
6)将所述高压反应釜1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镍网,再用去离子水清洗镍网表面附着的离子和吸附的溶剂,然后烘干所述镍网,即得到附着在所述镍网表面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如附图2所示,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呈纳米花状;
性能测试:本对比例一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制备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以附着有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镍网作为工作电极,***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6mol/L的KOH作为电解液,室温下,进行了EIS测试,测试曲线如附图3所示;并分别在2A·g-1和30A·g-1的电流密度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测试了比电容;在30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循环曲线如附图4所示。
对比例二
本发明对比例二提供了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适量的集流体2如镍网或镍泡沫作为活性材料的附着基底;
2)将镍网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搅拌5-30分钟,然后烘干备用;
3)称取1mmol的CoCl2·6H2O和2mmol的NiCl2·6H2O,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20-40分钟,获得均匀的钴盐和镍盐的混合溶液A;
4)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6mmol的尿素和0.75mmol的氟化铵,超声搅拌30分钟以上,得到混合溶液B,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mol/L,氟化铵的浓度为0.0125mol/L(计算浓度时忽略尿素和氟化铵的体积)
5)将镍网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高压反应釜1中,如图1所示,所述镍网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1的底部,所述混合溶液B在90-160℃下水热反应8-10h;
6)将所述高压反应釜1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镍网,再用去离子水清洗镍网表面附着的离子和吸附的溶剂,然后烘干所述镍网,即得到附着在所述镍网表面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如附图2所示,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呈稀疏的纳米线状;
性能测试:本对比例二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制备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以附着有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镍网作为工作电极,***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6mol/L的KOH作为电解液,室温下,进行了EIS测试,测试曲线如附图3所示;并分别在2A·g-1和30A·g-1的电流密度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测试了比电容;在30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循环曲线如附图4所示。
对比例三
本发明对比例三提供了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适量的集流体2如镍网或镍泡沫作为活性材料的附着基底;
2)将镍网依次分别放入盛有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搅拌5-30分钟,然后烘干备用;
3)称取1mmol的CoCl2·6H2O和2mmol的NiCl2·6H2O,加入到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20-40分钟,获得均匀的钴盐和镍盐的混合溶液A;
4)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6mmol的尿素和3mmol的氟化铵,超声搅拌30分钟以上,得到混合溶液B,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mol/L,氟化铵的浓度为0.05mol/L(计算浓度时忽略尿素和氟化铵的体积)
5)将镍网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高压反应釜1中,如图1所示,所述镍网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1的底部,所述混合溶液B在90-160℃下水热反应8-10h;
6)将所述高压反应釜1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镍网,再用去离子水清洗镍网表面附着的离子和吸附的溶剂,然后烘干所述镍网,即得到附着在所述镍网表面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如附图2所示,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呈稀疏的纳米层状;
性能测试:本对比例三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制备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以附着有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镍网作为工作电极,***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6mol/L的KOH作为电解液,室温下,进行了EIS测试,测试曲线如附图3所示;并分别在2A·g-1和30A·g-1的电流密度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测试了比电容;在30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循环曲线如附图4所示。
表1分别列出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氟化铵的添加量、2A·g-1的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和30A·g-1的电流密度下的容量保持率。
表1
项目 氟化铵/mmol 比电容/F·g<sup>-1</sup> 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一 1.5 1210 90
实施例二 2.25 955 99
对比例一 0 936 88
对比例二 0.75 1440 40
对比例三 3 481 97
上述表1中实施例和对比例比电容和容量保持率的测试数据说明,在单一性能上,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均优于对比例一的电极材料,在综合性能上,实施例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优于所有对比例的电极材料。
从附图3的EIS曲线可以看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阻抗明显低于对比例中样品所测阻抗值。从EIS曲线中频区半圆以及低频区斜线可以看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制备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在电荷传递和离子扩散能力上表现优异。
结合表面形貌分析和性能测试数据可知,通过合理添加氟化铵,制备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更优秀的比表面积、结构稳定性以及电活性接触点,从而改善了其比电容、循环使用寿命和导电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可以以附着在镍网表面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粉末样品的形式存在,粉末样品的制备方法为,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步骤6)中反应釜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潮湿的粉末样品,然后将潮湿的粉末样品放入烘箱,在60℃下烘干过夜,得到干燥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粉末样品,通过将制得的粉末样品压在清洗干净的镍网表面,即可进行电化学测试。可以推导,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粉末样品与附着在所述镍网表面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相似的电化学性能,此处不再对其作详细的说明。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钴盐和镍盐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A;
所述混合溶液A中钴盐和镍盐的摩尔比为1:2;
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尿素和氟化铵,搅拌得到混合溶液B,所述混合溶液B中氟化铵的浓度为0.02-0.04mol/L;所述混合溶液B中尿素的浓度为0.1-0.17mol/L;
将所述混合溶液B置于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时间为8-10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集流体和所述混合溶液B共同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后,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取出并清洗、烘干所述集流体,即得附着在所述集流体上的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反应后,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并烘干反应后的溶液,即得粉末状的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盐为Co(NO3)2·6H2O、CoCl2·6H2O、CoSO4·6H2O或Co(Ac)2·6H2O,所述镍盐为Ni(NO3)2·6H2O、NiCl2·6H2O、CoSO4·6H2O或Co(Ac)2·6H2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反应温度为90-1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反应步骤前,还包括所述集流体的清洗:将集流体分别置于丙酮、无水乙醇、盐酸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并烘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2)分散放置于所述高压反应釜(1)的底部。
8.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1811120084.7A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243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0084.7A CN109243838B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0084.7A CN109243838B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838A CN109243838A (zh) 2019-01-18
CN109243838B true CN109243838B (zh) 2022-08-30

Family

ID=6505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0084.7A Active CN109243838B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38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7931B (zh) * 2019-02-12 2021-01-05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二硫化钼/碱式碳酸镍钴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39789A (zh) * 2020-03-13 2020-07-24 长春大学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储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27720B (zh) * 2020-06-19 2021-10-0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Ni掺杂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12372B (zh) * 2021-01-05 2022-07-29 湘潭大学 一种单宁酸-磷腈网络功能化水滑石基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68914A (zh) * 2021-10-29 2022-02-18 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13542B (zh) * 2023-05-09 2024-01-16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氧空位的氢氧化镍/氢氧化钴异质结构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245A (zh) * 2015-05-14 2015-07-22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线状镍钴氧化物@镍钴硫化物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06910877A (zh) * 2017-03-20 2017-06-30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铝酸锂前驱体制备方法
CN107527752A (zh) * 2017-06-29 2017-12-29 江苏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091B (zh) * 2015-12-25 2018-04-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细菌纤维素石墨烯纸负载氢氧化镍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057482B (zh) * 2016-06-14 2018-11-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多级结构LDH@CoS复合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07195485A (zh) * 2017-06-01 2017-09-2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花状CoAl双金属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245A (zh) * 2015-05-14 2015-07-22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线状镍钴氧化物@镍钴硫化物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06910877A (zh) * 2017-03-20 2017-06-30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铝酸锂前驱体制备方法
CN107527752A (zh) * 2017-06-29 2017-12-29 江苏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镍LiNi_(1-x-y)Co_xMn_yO_2研究进展;刘嘉铭等;《硅酸盐学报》;20160530(第07期);19-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838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3838B (zh) 一种镍钴双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9421A (zh) 一种层片状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54019B (zh) 叠层结构NiCo2S4@NixCo(1-x)(OH)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325295B (zh) 具有超级电容性能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62090B (zh) 一种自集流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8503A (zh) 一种棒状核壳结构的钴酸镍/硫化钴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158430A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99032B (zh) 碳包覆纳米空心铋单质的制备及其碱性电池应用
CN109686592B (zh) 白玉菇状二硒化镍纳米阵列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54212B (zh) 一种Co3O4/N-RGO/HSA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670093A (zh) 一种多孔Co3O4@Ni-MOF核壳结构纳米片阵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23851A (zh) 一种电沉积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Co-Fe-P复合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05990044A (zh) 一种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Cu(OH)2@Ni2(OH)2CO3多级纳米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253720B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介孔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06450249A (zh) 一种铋/氢氧化镍二次碱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2496A (zh) 水热耦合喷雾热解Co3O4/石墨烯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6450508A (zh) 一种钒酸铋/氢氧化镍二次碱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75010A (zh) 一种电沉积法制备Ce-Ni-MOF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06006763A (zh) 一种钴酸镍纳米晶组装体的制备方法
CN111540615A (zh) 镍钴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超级电容器
CN102897849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36130A (zh) 一种以榆钱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材料的方法
CN104299793A (zh) 一种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36969A (zh) 一种片层堆叠的花球结构的二硒化钼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6531448A (zh) 一种活性炭/钴酸镍纳米线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