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7565B -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7565B
CN108807565B CN201810770113.8A CN201810770113A CN108807565B CN 108807565 B CN108807565 B CN 108807565B CN 201810770113 A CN201810770113 A CN 201810770113A CN 108807565 B CN108807565 B CN 108807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rystalline silicon
doped
silicon substrate
electrod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01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7565A (zh
Inventor
李中天
姚宇
邓晓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aiyangji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aiyangji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aiyangji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aiyangji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701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7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7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7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2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such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amorphous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H01L31/20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such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amorphous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clud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2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such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amorphous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H01L31/208Particular post-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e.g. annealing,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所述的电极结构包括在晶硅衬底上沉积的掺杂半导体层,以及在掺杂半导体层上的铜电极;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为多晶硅,微晶硅或微晶硅碳合金中的任一种,厚度为5‑100nm。实施过程中,所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在晶硅衬底的背面或两面包括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本发明还给出了制作具有该钝化接触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本专利通过钝化了所有金属电极的接触,降低了光生载流子的表面复合效率,实现了更加彻底的钝化效果,同时,相比于现有的工艺方法,本专利方案不仅可实行量产,且使用电镀铜作为导电层来代替银,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简而言之就是将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其复合之前进行提取并产生电流。所以如何降低复合损失一直是太阳能电池研发的核心点之一。纵观二十几年来硅基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在任何时候都把降低复合损失,提升光生电子/空穴收集效率放在重中之重,并且提出了包括铝背场钝化,使用介质膜进行的正、背面钝化,局部或整面形成的高低结电场以及异质结钝化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而使用薄膜隧穿层进行全表面钝化接触可以钝化所有金属电极的接触,避免局部接触造成的载流子横向运输带来的串阻增加和复合效应,而且相比于异质结钝化金属此工艺可以承受后道高温制成并能更好的兼容现有PERC电池技术,更容易实现产线升级。
而如何实现金属化是表面钝化接触工艺实现商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所用的在表面钝化接触结构上使用物理气相沉积,蒸镀等实验室金属化工艺很难应用于大规模量产,而使用丝网印刷加烧穿(firing through)金属化工艺则需要超过100nm甚至是300nm厚的重掺杂半导体层,这会带来更大的辐照损失,尤其在双面电池上更为明显,还会增加载流子的俄歇复合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应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包括在晶硅衬底上沉积的掺杂半导体层,以及在掺杂半导体层上的铜电极;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为多晶硅,微晶硅或微晶硅碳合金中的任一种,厚度为5-100nm。其中,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等离子气相沉积(PECVD)或热丝辅助化学汽相淀积(HWCVD)等方式在晶硅衬底的表面生长一层半导体层,然后再对其进行掺杂而形成。
相比于现有的使用丝网印刷制作银电极并烧穿至掺杂半导体层的金属化工艺,本发明采用了价格低廉的、导电性强的电镀铜电极,且由于无需烧穿,其可制作在厚度仅为5-100nm的掺杂半导体层上,并以此结构为基础实现金属电极采用钝化接触的方式制作在晶硅衬底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可以包括一层设置在晶硅衬底和掺杂半导体层之间的薄膜隧穿层,厚度为0.5-10nm;所述薄膜隧穿层为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氧化铝(Al2O3)和氧化钛(TiO2)其中的任一种。
包含以上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制作在晶硅衬底的背面或两面。其中,“正面”指的是所形成的太阳能电池工作时面向阳光的一面,“背面”指的是所形成的太阳能电池背对阳光的一面。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在晶硅衬底的背面制作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在晶硅衬底的正面制作掺杂晶硅层和铜电极。其中,所述的掺杂晶硅层是通过直接在晶硅衬底表面上进行掺杂而形成。位于正面所述的掺杂晶硅层与位于背面所述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中的掺杂半导体层极性不同,且其中两者中任意一层与晶硅衬底的掺杂极性相同且掺杂浓度大于晶硅衬底。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在晶硅衬底的正面和背面制作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位于正面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与位于背面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的极性不同,任意一侧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与晶硅衬底的掺杂极性相同且掺杂浓度大于晶硅衬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在电池的正面或两面沉积一层透明减反层,所述的透明减反层介于掺杂晶硅层和铜电极之间;所述电池正面和背面的透明减反膜相同或不同;所述的透明减反层包括电介质膜或透明导电膜(TCO)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电介质膜为SiO2、SiNx、Al2O3、SiOxNy或TiO2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所述TCO为氧化铟锡(ITO),掺钨氧化铟(IWO),掺铝氧化锌(ZnOzAl),掺镓氧化锌(ZnOzGA)和Zn-in-Sn-O(ZITO)任意一种或两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包括双面无主栅电池结构。将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所具有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应用于无主栅电池结构的制作过程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选择发射极,所述的选择发射极设置在电池正面所述的掺杂晶硅层上与铜电极接触的局部重掺层,所述的选择发射极的极性与晶硅衬底极性相反
根据以上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的双面太阳能电池,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晶硅衬底进行清洗、制绒;
步骤二:根据需要在电池的背面或者双面制作或者不制作薄膜隧穿层。之后在电池的正面制作与所述的晶硅衬底极性相同或相反的掺杂晶硅层或掺杂半导体层;具体的为,如果在电池的正面制作本发明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则在正面沉积掺杂半导体层;如果在电池的正面所制作的电极不具有钝化接触结构,则沉积掺杂晶硅层。然后,电池的背面制作与所述的晶硅衬底正面的掺杂晶硅层或掺杂半导体层极性不同的掺杂半导体层;
步骤三:在电池的正面或两面制作包括电介质膜或TCO任一种或两种的单层或双层透明减反层。包括以下点:1.所述的透明减反层制作在电池的正面,在电池的背面可以制作透明减反层,也可以不制作电池减反层。2.所述的透明减反层包括两种材料:电介质膜和TCO,位于同一面的透明减反层可以包括其中的任何一种材料所沉积的单层膜,也可以同时包括一种或两种材料所沉积的双层膜。3.同时在两面制作透明减反层,可以在其中一面沉积单层膜,另一面沉积双层膜,或者两面都是单层膜或者双层膜,在两面制作减反层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步骤四:在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制作铜电极:包括先在电池的正面和背面按照栅线图案制作图形化掩膜或对电介质膜进行开槽,之后在图形化掩膜开口处或电介质膜开槽处制作铜电极。.如果通过采用图形化掩膜法制作的背面铜电极,电极制作完成后的掩膜可以除去,也可以保留。
进一步,步骤四中,在电池的正面对应于开槽的区域制作与晶硅衬底极性相反的局部重掺层,所述的局部重掺层与之后制作的铜电极接触形成选择性发射极。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对采用电介质膜作为透明减反层进行开槽,步骤四中,在电池的正面和背面的电介质膜上进行开槽的方法包括图形化掩膜-化学蚀刻法、激光烧蚀、激光掺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电介质膜上所制备的铜电极的过程为依次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镍阻挡层,使用电镀法制作铜导电层,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锡或银保护层。该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将制作完在镍阻挡层或保护层后的电池片放入氮气或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烧结,形成镍硅合金(NiSiX),烧结温度约为300-500℃,时间约为0.5-2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四中,在电池的正面或背面沉积在所述的TCO上的铜电极在即包括铜导电层,还包括或不包括种子层或保护层的任意一层或两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提出了一种采用电镀铜制程金属化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相比于现有的PERC电池的电极结构,本专利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单面或双面全表面钝化使得钝化效果可以更加彻底,钝化了所有金属电极的接触,降低了光生载流子的表面复合效率。同时可以在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上使用TCO,避免了尤其是在发射极载流子横向运输带来的串阻增加和复合效应。
同时,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上的金属化解决方案,相比起无法量产的现有实验室金属化工艺,本专利方案不仅量产可行,且使用电镀铜作为导电层来代替银,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而且,相比于丝网印刷加烧穿技术,本专利方案对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中的重掺杂半导体层厚度没有要求,配合TCO膜更是可以使重掺杂半导体层厚度小于20nm,且不会由于烧穿高温过程造成钝化效果减弱,大大提高了双面率,减少了辐照损失和重掺杂层中的复合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法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法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法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法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法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本专利中所述铜电极指的是电极的主体部分,即导电层为铜的金属化电极。由于上诉所述的“透明减反层”是由电介质膜,透明导电膜(TCO)或电介质膜和TCO组合形成的,在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所形成的“透明减反层”具有钝化、导电或减反其一或其二作用的透明层。因此为了便于说明的清楚简明型,在以下的各个实施例中将其称作功能性的减反层。例如,对具有导电作用的减反层称之为透明导电减减反层。
实施例1
图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一个示例图。
晶硅衬底110可以为n型或p型晶体硅片,厚度为70~250μm。在此实施例中,晶硅衬底110优选为p型晶体硅片,这里可以为单晶或多晶硅片。对p型晶硅衬底110进行清洗制绒处理。对制绒后的p型晶硅衬底正面进行磷扩散形成n型掺杂晶硅层120发射极。
在电池背面制作钝化接触电极结构。所述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包括在晶硅衬底110上沉积的为掺杂多晶硅,微晶硅或微晶硅碳合金中其中一种的掺杂半导体层140,厚度约为5-100nm,以及在掺杂半导体层140上使用电镀法制作的铜电极17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半导体层140可为均匀掺杂或具有浓度梯度的非均匀掺杂。
在本实施例中,掺杂半导体层140为使用LPCVD法或PECVD法沉积一层多晶硅层140,厚度优选为5-50nm,然后使用扩散法或离子注入法对该多晶硅层140进行p型重掺杂。
在本实施例中,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中还包括一层使用热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硝酸氧化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SiO2遂穿薄膜层130,厚度优选为1-5nm。所述遂穿薄膜层130位于掺杂半导体层140和晶硅衬底110之间。
本本实施例中,在制作铜电极前在电池正面n型晶硅层120上使用PECVD法制作SiNx透明膜作为钝化减反层150,厚度优选为60-150nm。并在电池背面多晶硅薄膜层140表面上沉积TCO160以形成透明导电减反层。在此实施例中,TCO160可为使用磁控溅射法沉积的ITO层,厚度优选为80-150nm。
对电池正面和背面进行图形化并制作铜电极的步骤可以两面分别依次进行,也可以将其中一步或几步在两面同时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先在电池正面钝化减反层150上制作图形化掩膜层,在此实施例中,首先在该表面上通过旋转涂布制作一层含有高分子材料的掩膜层,该掩膜层具有光敏成分。使用局部遮光板对掩膜层进行选择性UV曝光后显影。使用化学蚀刻法在掩膜层开口处对钝化减反层150进行开槽。在钝化减反层150开槽处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镍阻挡层,厚度约为0.1-2μm。为了降低由金属-半导体接触特性导致的载流子复合,减少接触电阻,需要在制作镍阻挡层后或制作阻挡层/导电层/保护层叠层后将电池置入氮气环境并在约300-50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约为0.5-2min的烧结处理,使阻挡层与n型晶硅层接触处形成NiSiX合金来提升铜电极的接触性能。之后使用光诱导电镀法在镍阻挡层上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并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锡或银保护层,以形成正面铜电极171。
在电池背面TCO160表面上使用与正面相似的光刻方法制作图形化掩膜层,并在掩膜层开口处制作铜电极,包括在TCO160表面上直接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以及使用化学镀在铜导电层上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银保护层,以形成背面铜电极172。
双面同时去除掩膜。
实施例2
图2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示例图。
在此实施例中,晶硅衬底210为n型晶体硅片,这里可以为单晶或多晶硅片。对n型晶硅衬底210进行清洗制绒处理。对制绒后的n型晶硅衬底210正面进行硼扩散形成p型晶硅层220发射极。
在晶硅衬底210背面使用LPCVD法或PECVD法沉积一层多晶硅层230,厚度优选为5-50nm,然后使用离子注入法对该多晶硅层230进行n型重掺杂。
在电池正面p型晶硅层220上使用PECVD或原子层沉积(ALD)法制作厚度约为2-20nm的Al2O3层251并在此层上使用PECVD法沉积40-100nm的SiNx层252,两者相叠作为钝化减反层。
在电池背面多晶硅薄膜层230表面上沉积TCO240以形成透明导电减减反层。在此实施例中,TCO240可为使用反应等离子体沉积法制作IWO,厚度优选为80-150nm。
在电池正面上使用激光烧蚀法根据正面金属化图形对钝化减反层251和252进行开槽。在开槽处使用离子注入法制作局部p型重掺层280以形成选择发射极。
在局部p型重掺层处280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镍阻挡层,使用光诱导电镀法在镍阻挡层上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并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锡或银保护层。将电池置入氮气环境并在约300-50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约为0.5-2min的烧结处理,使阻挡层与n型晶硅层接触处形成NiSiX合金。然后形成电池正面铜电极271。
在电池背面TCO260表面上使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光刻法制作图形化掩膜层290,并在掩膜层290开口处制作铜电极,包括在TCO260表面上用化学镀法制作的厚度约为0.1-2μm的镍种子层,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以及使电镀法制作的厚度约为0.1-2μm的银保护层,以形成电池背面电极272。背面无需去除掩膜290。
实施例3
图3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另一个示例图。
在此实施例中,晶硅衬底310为n型晶体硅片,这里可以为单晶或多晶硅片。对n型晶硅衬底310进行清洗制绒处理。对制绒后的n型晶硅衬底310正面进行磷扩散形成n型重掺杂晶硅层320。
在电池背面使用PECVD形成SiNx遂穿薄膜层330,厚度优选为1-5nm。
在SiO2遂穿薄膜层330上使用PECVD或HWCVD法沉积的微晶硅层340,厚度优选为5-50nm,然后使用离子注入法对该微晶硅层340进行p型掺杂。
在电池正面n型重掺杂晶硅层320使用PECVD法沉积80-150nm的SiNx层作为钝化减反层350。
在电池背面微晶硅层340表面上使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光刻法制作图形化掩膜层,并在掩膜层开口处制作铜电极,包括在微晶硅层340表面上用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以形成电池背面铜电极372。之后去除背面掩膜。
在电池正面上使用激光烧蚀法根据正面金属化图形对钝化减反层350进行开槽。在开槽处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镍阻挡层,将电池置入氮气环境并在约300-50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约为0.5-2min的烧结处理,使阻挡层与n型晶硅层接触处形成NiSiX合金,使用光诱导电镀法在镍阻挡层上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并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锡或银保护层。然后形成正面铜电极371。
所形成的电池为无主栅电池,其特征在于,正背两面每条副栅线宽度约为12-45μm,高度约为2-15μm的金属铜栅线电极。正面铜电极371相邻副栅线间距为1.10-1.55mm,背面铜电极372相邻栅线间距为0.85-1.30mm。所述的无主栅太阳能电池结构可使用叠片互联或智能网无主栅互联技术实现电池片互联。
实施例4
图4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一个示例图。
在此实施例中,晶硅衬底410为n型晶体硅片,这里可以为单晶或多晶硅片。对n型晶硅衬底410进行清洗制绒处理。
在电池正面和背面使用臭氧氧化法沉积法各形成一层SiO2遂穿薄膜层421和422,厚度优选为1-5nm。
在两面SiO2遂穿薄膜层421和422上使用PECVD法各沉积一层由氢化非晶硅与碳元素形成的厚度优选为5-50nm的微晶硅碳合金层430和440。相比于非晶硅层,微晶硅碳层不易气泡并拥有更好的稳定性。之后使用扩散法对正面微晶硅碳层430进行p型掺杂,对背面微晶硅碳层440进行重n型掺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微晶碳硅层430和/或440和与其同一面的隧穿薄膜层421和/或422之间还有一层非晶本征层作为缓冲层。
在电池正面p型微晶硅碳层430表面上沉积TCO450以形成透明导电减减反层。在此实施例中,TCO450可为使用磁控溅射法沉积的ITO层,厚度优选为80-150nm。
在电池背面重n型重掺杂微晶硅碳层440上使用PECVD法制作SiNx透明膜作为钝化减反层460,厚度优选为60-150nm.
在电池背面钝化减反层460上进行激光开槽。在钝化减反层460开槽处使用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镍阻挡层,将电池置入氮气环境并在约300-50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约为0.5-2min的烧结处理,使阻挡层与n型晶硅层接触处形成NiSiX合金来提升金属电极的接触性能。之后使用光诱导电镀法在镍阻挡层上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并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锡保护层,以形成电池背面电极472。
在电池正面TCO450表面上使用光刻方法制作图形化掩膜层,并在掩膜层开口处制作铜电极,包括在TCO450表面上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镍种子层,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以及化学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锡保护层,以形成电池正面电极471。最后去除掩膜。
实施例5
图5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一个示例图。
在此实施例中,晶硅衬底510为p型晶体硅片,这里可以为单晶或多晶硅片。对p型晶硅衬底510进行清洗制绒处理。
在电池正面和背面使用热氧氧化法沉积法各形成一层SiO2遂穿薄膜层521和522,厚度优选为1-5nm。
在两面SiO2遂穿薄膜层521和522上使用LPCVD法各沉积一层多晶硅层530和540,厚度优选为5-50nm,然后使用扩散法对正面多晶硅层530进行n型掺杂,对背面多晶硅层540进行重p型掺杂。
在电池正面和背面的n型和p型多晶硅薄膜层530和540表面上各沉积厚度优选为80-150nm的TCO551和552以形成透明导电减减反层。
在电池正面和背面TCO551和552上皆使用光刻法按照各自表面金属化电极的栅线图形制作图形化掩膜层。
在电池正和背面TCO551和552表面上使用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镍种子层,电镀法制作厚度约为3-20μm的铜导电层以及化学镀法制作厚度约为0.1-2μm的锡保护层,以形成电池正面电极571和背面电极572。最后双面去除掩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晶硅衬底上沉积的掺杂半导体层,以及在掺杂半导体层上的铜电极;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为多晶硅,微晶硅或微晶硅碳合金中的任一种,厚度为5-100nm;
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制作在晶硅衬底的背面或两面;
在电池的正面或两面沉积一层透明减反层,所述的透明减反层介于掺杂晶硅层和铜电极之间;所述电池正面和背面的透明减反膜相同或不同;所述的透明减反层包括电介质膜或透明导电膜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电介质膜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所述透明导电膜为氧化铟锡,掺钨氧化铟,掺铝氧化锌,掺镓氧化锌和Zn-in-Sn-O任意一种或两种;
还包括选择发射极,所述的选择发射极设置在电池正面所述的掺杂晶硅层上与铜电极接触的局部重掺层,所述的选择发射极的极性与晶硅衬底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设置在晶硅衬底和掺杂半导体层之间的薄膜隧穿层,厚度为0.5-10nm;所述薄膜隧穿层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钛其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晶硅衬底的背面制作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在晶硅衬底的正面制作掺杂晶硅层和铜电极,位于正面所述的掺杂晶硅层与位于背面所述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中的掺杂半导体层极性不同,且其中两者中任意一层与晶硅衬底的掺杂极性相同且掺杂浓度大于晶硅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晶硅衬底的正面和背面制作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位于正面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与位于背面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的极性不同,任意一侧所述的掺杂半导体层与晶硅衬底的掺杂极性相同且掺杂浓度大于晶硅衬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包括双面无主栅电池结构。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钝化接触电极结构的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晶硅衬底进行清洗、制绒;
步骤二:包括或不包括在电池的背面或者双面制作薄膜隧穿层,之后在电池的正面制作与所述的晶硅衬底极性相同或相反的掺杂晶硅层或掺杂半导体层,在电池的背面制作与所述的晶硅衬底正面的掺杂晶硅层或掺杂半导体层极性不同的掺杂半导体层;
步骤三:在电池的正面或两面制作包括电介质膜或透明导电膜任一种或两种的单层或双层透明减反层;
步骤四:在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制作铜电极:包括先在电池的正面和背面按照栅线图案制作图形化掩膜或对电介质膜进行开槽,之后在图形化掩膜开口处或电介质膜开槽处制作铜电极;
在电介质膜上所制备的铜电极的过程为依次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镍阻挡层,使用电镀法制作铜导电层,使用化学镀或电镀法制作锡或银保护层;还包括将制作完在镍阻挡层或保护层后的电池片放入氮气或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烧结,形成镍硅合金,烧结温度为300-500 ºC,时间为0.5-2 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电池的正面对应于开槽的区域制作与晶硅衬底极性相反的局部重掺层,所述的局部重掺层与之后制作的铜电极接触形成选择性发射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电池的正面和背面的电介质膜上进行开槽的方法包括图形化掩膜-化学蚀刻法、激光烧蚀、激光掺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电池的正面或背面沉积在所述的透明导电膜上的铜电极在即包括铜导电层,还包括或不包括种子层或保护层的任意一层或两层。
CN201810770113.8A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Active CN108807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0113.8A CN108807565B (zh)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0113.8A CN108807565B (zh)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7565A CN108807565A (zh) 2018-11-13
CN108807565B true CN108807565B (zh) 2024-04-16

Family

ID=64075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0113.8A Active CN108807565B (zh)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75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89043U (zh) * 2018-11-27 2019-09-13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1524982A (zh) * 2019-02-01 2020-08-1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电池
CN113875025A (zh) * 2019-03-29 2021-12-31 新加坡国立大学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0071184A (zh) * 2019-05-05 2019-07-30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一种光伏组件
CN112259614B (zh) * 2019-07-03 2022-09-2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叠层薄膜钝化接触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931600B (zh) * 2019-11-16 2021-03-09 江西昌大高新能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acl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1430508A (zh) * 2020-03-17 2020-07-17 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金属化方法和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CN111564517A (zh) * 2020-05-20 2020-08-21 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全钝化接触异质结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11584667A (zh) * 2020-06-09 2020-08-25 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N型晶硅TOPCon电池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CN111697110A (zh) * 2020-06-12 2020-09-22 上海理想万里晖薄膜设备有限公司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45229B (zh) * 2020-08-13 2022-01-28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片的单面制绒工艺及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CN114497259B (zh) * 2020-10-27 2024-05-14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93074A (zh) * 2021-03-25 2021-07-30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N-TOPCon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电池中制备双面氧化硅的方法、设备
CN113113510A (zh) * 2021-04-09 2021-07-13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p型双面perc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14630B (zh) * 2021-04-21 2023-05-2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含硅氧纳米晶层的多晶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57956A (zh) * 2021-05-13 2021-08-13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OPCon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28011B (zh) * 2021-06-18 2022-12-20 扬州大学 一种钝化接触晶硅太阳电池制造装置及方法
CN115700925A (zh) 2021-07-14 2023-02-0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钝化接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1774A (zh) * 2021-07-26 2021-11-05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电池的电极金属化方法及电池、组件和***
CN113921658A (zh) * 2021-10-20 2022-01-11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114050190B (zh) * 2021-11-19 2024-02-13 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钝化接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85997A (zh) * 2022-01-27 2023-04-18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35257B (zh) * 2022-03-11 2022-08-19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电***
CN115132855B (zh) * 2022-09-01 2023-01-20 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 纳米全钝化接触晶硅异质结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8117009A (zh) * 2024-04-30 2024-05-31 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217A (zh) * 2009-11-05 2010-05-12 复旦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087608A (ko) * 2012-12-31 2014-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769725A (zh) * 2012-09-28 2015-07-08 太阳能公司 使用氧离子注入法形成太阳能电池中的间隔物
WO2016068711A2 (en) * 2014-10-31 2016-05-06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Back side contacted wafer-based solar cells with in-situ doped crystallized silicon oxide regions
CN105826405A (zh) * 2016-05-17 2016-08-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0215A (zh) * 2016-04-28 2016-08-17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钝化接触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95738A (zh) * 2016-04-26 2016-08-24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n型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和组件、***
CN106449876A (zh) * 2016-10-17 2017-02-22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选择性发射极双面perc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6784069A (zh) * 2015-11-20 2017-05-31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背表面隧道氧化钝化交指式背结背接触电池制作方法
CN108110065A (zh) * 2018-01-24 2018-06-01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8806263U (zh) * 2018-07-13 2019-04-30 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及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9013A1 (en) * 2003-12-23 2005-09-01 Oliver Hartley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photovoltaic cell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217A (zh) * 2009-11-05 2010-05-12 复旦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9725A (zh) * 2012-09-28 2015-07-08 太阳能公司 使用氧离子注入法形成太阳能电池中的间隔物
KR20140087608A (ko) * 2012-12-31 2014-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6068711A2 (en) * 2014-10-31 2016-05-06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Back side contacted wafer-based solar cells with in-situ doped crystallized silicon oxide regions
CN106784069A (zh) * 2015-11-20 2017-05-31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背表面隧道氧化钝化交指式背结背接触电池制作方法
CN105895738A (zh) * 2016-04-26 2016-08-24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n型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和组件、***
CN105870215A (zh) * 2016-04-28 2016-08-17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钝化接触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6405A (zh) * 2016-05-17 2016-08-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49876A (zh) * 2016-10-17 2017-02-22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选择性发射极双面perc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8110065A (zh) * 2018-01-24 2018-06-01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8806263U (zh) * 2018-07-13 2019-04-30 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及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7565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7565B (zh)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CN109728103B (zh) 太阳能电池
WO2023050824A1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49014B (zh) 具有电镀的金属格栅的太阳能电池
CN103137791B (zh) 湿法沉积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制备异质结太阳电池方法
WO2023050822A1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的制作方法
EP2811539B1 (en) Solar cell with multilayered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071632B1 (en) Thin-film solar cell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CN111081878A (zh) 一种钙钛矿/硅基异质结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125974A1 (en) Solar cell with metal grid fabricated by electroplating
CN11263559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7126444B2 (ja) 光起電力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050843A (zh)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背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8806263U (zh)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及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
CN210200743U (zh) 太阳能电池
CN103985778B (zh) 具有选择性发射极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83427A (zh) 一种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63818A (ko) 이종접합 실리콘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390660A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75025A (zh)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KR20200061479A (ko) 전하선택 박막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349801B (zh) 叠层电池的中间串联层及生产方法、叠层电池
CN108336181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937103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结构及n-tbc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CN115000243B (zh) 一种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