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5683A -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5683A
CN108675683A CN201810649660.0A CN201810649660A CN108675683A CN 108675683 A CN108675683 A CN 108675683A CN 201810649660 A CN201810649660 A CN 201810649660A CN 108675683 A CN108675683 A CN 108675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porous
composite porous
glucose
polyethylenei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9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苏杨
徐勤霞
成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ec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c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c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c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496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5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56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5~10份;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1~2份;硅藻土2~5份;明胶4~8份。该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1000m2/g,孔隙率为85~99%。本发明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硅藻土以及明胶复合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该材料可将各组分优势组合优化,实现了各材料的理想结合,使得该复合材料机械强度良好,且具有优秀的吸附性、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Description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碳材料是自然界中最神奇的元素,不仅是组成自然界物质基础最主要的元素,而且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近30年来碳纳米材料一直备受科学家的青睐,石墨烯技术研究也处于科学前沿领域。1985年发现的富勒烯和1991年发现的碳纳米管均引起巨大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碳家族研究热潮。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Geim等人利用“带如几械力分离法”制备得到了单层结构的石墨烯(Grephene)。“微机械力分离法”就是用胶带在高定向热解的石墨上反复剥离,最终得到了石墨烯。石墨烯的发现,使碳材料家族又添加了一位新成员,完成了由零维富勒稀、一维的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到三维的石墨和金刚石的完整体系。
纳米多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独特的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特性,而这些特性使得纳米多孔材料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众多的纳米多孔材料中,碳基材料是应用最广泛且最为重要的一类多孔材料。石墨烯作为新型的纳米碳材料,拥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常见的石墨烯是以微米级片层结构的石墨烯粉体形式存在。同时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容易发生聚集, 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操控,导致基于石墨烯的组装体很难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更难以达到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值2630m2/g,极大地阻碍了石墨烯作为吸附材料的应用。因此将微观的石墨烯组装成具有三维网络状多孔结构的石墨烯宏观体,使其在微观上具有纳米材料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在宏观上又表现出多孔材料的固有性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硅藻土以及明胶复合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该材料可将各组分优势组合优化,实现了各材料的理想结合,使得该复合材料良好的机械强度,优秀的吸附性、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优秀的吸附性、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5~10份;
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 1~2份;
硅藻土 2~5份;
明胶 4~8份。
进一步地,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1000m2/g,孔隙率为85~99%。
进一步地,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的合成步骤如下:称取等质量的聚乙烯亚胺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溶在乙醇中,加入1%的三乙胺,室温搅拌3~4天,得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
更进一步地,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的K值为110~130。
进一步地,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超声处理氧化石墨烯配成水溶液;
(2)冷冻干燥步骤(1)得到的处理液,得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3)热还原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得所述石墨烯多孔材料。
更进一步地,步骤(1)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15g/L,所述的超声时间为45~60min,超声频率为20~25kHz。
再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冷冻干燥为真空冷冻干燥,温度为-60℃~-40℃,真空度<10Pa,冷冻干燥的时间为36~120小时。
再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热还原为气氛炉热还原,温度为600~700℃,气氛为氩气或氮气,处理时间为5~6h。
进一步地,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 按份数称取石墨烯多孔材料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加入缩合剂EDCI和二甲亚砜,反应12~48小时,离心得到沉淀;
2) 将所述的沉淀以及按份数称取的硅藻土和明胶配制成水溶液,超声1~2小时,然后转入模具静置交联;
3) 将步骤2)交联反应后的共混溶胶转变成凝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氧化石墨烯由改进型Hummers法得到,该方法采用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钾、五氧化二磷、硝酸钠、浓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硅藻土以及明胶复合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该材料可将各组分优势组合优化,实现了各材料的理想结合,使得该复合材料良好的机械强度,优秀的吸附性、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的合成
称取等质量的聚乙烯亚胺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溶在乙醇中,加入1%的三乙胺,室温搅拌3~4天,离心得沉淀物,用***洗涤该沉淀物5次后得到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测得该共聚物的K值为110~130之间。
实施例2
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5份,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 1份,硅藻土2份和明胶4份。
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超声处理氧化石墨烯配成水溶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g/L,超声时间为45min,超声频率为20kHz;
(2)冷冻干燥步骤(1)得到的处理液,温度为-60℃~-40℃,真空度<10Pa,冷冻干燥的时间为48小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3)热还原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温度为600~700℃,气氛为氮气,处理时间为5h,得所述石墨烯多孔材料。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 称取上述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5份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1份,加入缩合剂EDCI和二甲亚砜,反应12小时,离心得到沉淀;
2) 称取的硅藻土2份和明胶4份配制成水溶液,超声1小时,然后转入模具静置交联;
3) 将步骤2)交联反应后的共混溶胶转变成凝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实验测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650m2/g,孔隙率为86~91%。
实施例3
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10份,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2份,硅藻土5份和明胶 8份。
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超声处理氧化石墨烯配成水溶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5g/L,超声时间为60min,超声频率为25kHz;
(2)冷冻干燥步骤(1)得到的处理液,温度为-60℃~-40℃,真空度<10Pa,冷冻干燥的时间为120小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3)热还原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温度为600~700℃,气氛为氮气,处理时间为6h,得所述石墨烯多孔材料。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 称取上述石墨烯多孔材料10份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2份,加入缩合剂EDCI和二甲亚砜,反应48小时,离心得到沉淀;
2) 称取的硅藻土5份和明胶8份配制成水溶液,超声2小时,然后转入模具静置交联;
3) 将步骤2)交联反应后的共混溶胶转变成凝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实验测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80~820m2/g,孔隙率为90~95%。
实施例4
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8份,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2份,硅藻土3份和明胶5份。
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超声处理氧化石墨烯配成水溶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5g/L,超声时间为60min,超声频率为25kHz;
(2)冷冻干燥步骤(1)得到的处理液,温度为-60℃~-40℃,真空度<10Pa,冷冻干燥的时间为120小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3)热还原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温度为600~700℃,气氛为氮气,处理时间为5h,得所述石墨烯多孔材料。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 称取上述石墨烯多孔材料8份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2份,加入缩合剂EDCI和二甲亚砜,反应48小时,离心得到沉淀;
2) 称取的硅藻土3份和明胶5份配制成水溶液,超声2小时,然后转入模具静置交联;
3) 将步骤2)交联反应后的共混溶胶转变成凝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实验测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750~1000m2/g,孔隙率为93~9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5~10份,
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 1~2份,
硅藻土 2~5份,
明胶 4~8份,
其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1000m2/g,孔隙率为 85~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的合成步骤如下:称取等质量的聚乙烯亚胺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溶在乙醇中,加入1%的三乙胺,室温搅拌3~4天,得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的K值为11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超声处理氧化石墨烯配成水溶液;
(2)冷冻干燥步骤(1)得到的处理液,得到多孔材料;
(3)热还原步骤(2)得到的多孔材料,得所述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15g/L,所述的超声时间为45~60min,超声频率为20~25kHz。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冷冻干燥为真空冷冻干燥,温度为-60℃~-40℃,真空度<10Pa,冷冻干燥的时间为36~12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还原为气氛炉热还原,温度为600~700℃,气氛为氩气或氮气,处理时间为5~6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1)按份数称取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和葡萄糖二甲酸二甲酯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加入缩合剂EDCI和二甲亚砜,反应12~48小时,离心得到沉淀;
2)将所述的沉淀以及按份数称取的硅藻土和明胶配制成水溶液,超声1~2小时,然后转入模具静置交联;
3)将步骤2)交联反应后的共混溶胶转变成凝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由改进型Hummers法得到,该方法采用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钾、五氧化二磷、硝酸钠、浓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810649660.0A 2018-06-22 2018-06-22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Withdrawn CN108675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9660.0A CN108675683A (zh) 2018-06-22 2018-06-22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9660.0A CN108675683A (zh) 2018-06-22 2018-06-22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5683A true CN108675683A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1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9660.0A Withdrawn CN108675683A (zh) 2018-06-22 2018-06-22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568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3617A (zh) * 2013-10-16 2014-01-01 苏州大学 一种医用抑菌型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63438A (zh) * 2013-11-18 2014-03-26 南京久和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4118873A (zh) * 2014-08-13 2014-10-29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4275164A (zh) * 2014-09-29 2015-01-14 镇江华域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处理用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58680A (ja) * 2015-02-27 2016-09-05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酸化グラフェンを用いた骨再生用又は皮膚再生用スキャフォールド
WO2017217832A1 (ko) * 2016-06-17 2017-12-21 한국기계연구원 탄소 에어로겔 전구체의 제조 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탄소 에어로겔 전구체 및 탄소 에어로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3617A (zh) * 2013-10-16 2014-01-01 苏州大学 一种医用抑菌型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63438A (zh) * 2013-11-18 2014-03-26 南京久和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4118873A (zh) * 2014-08-13 2014-10-29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4275164A (zh) * 2014-09-29 2015-01-14 镇江华域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处理用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58680A (ja) * 2015-02-27 2016-09-05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酸化グラフェンを用いた骨再生用又は皮膚再生用スキャフォールド
WO2017217832A1 (ko) * 2016-06-17 2017-12-21 한국기계연구원 탄소 에어로겔 전구체의 제조 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탄소 에어로겔 전구체 및 탄소 에어로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6826B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Qin et al. Lightweight, superelastic, and mechanically flexible graphene/polyimide nanocomposite foam for strain sensor application
CN105368045B (zh) 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268134B (zh) 聚酰亚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69858B (zh) 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石墨烯导电浆料、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803531B (zh) 聚1,5-二氨基蒽醌修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140068853A (ko) 나노플레이트-나노튜브 복합체, 그의 생산 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수득한 생성물
CN103360616A (zh) 一种石墨烯/纳晶纤维素分散液制备杂化膜的方法
CN105084769A (zh) 一种石墨烯/石英玻璃块体的制备方法
CN103951800B (zh) 一种两性离子/石墨烯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3716966B (zh) 一种SiCN陶瓷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90878A (zh) 一种在低温条件下的一步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8831757A (zh) 一种n和s双掺杂石墨烯/碳纳米管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7161989A (zh) 一种蜂窝状三维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6517178A (zh) 一种交联状碳纤维包覆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ng et al.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ightweight SiOC fiber-based assembly aerogels with hierarchical pore structure
CN108675683A (zh) 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
Li et al. Selective synthesis of 3C-SiC hollow nanospheres and nanowires
CN104466133B (zh) 一种氮掺杂的石墨烯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or et al. Review on carbon nanotube based polymer composites and its applications
CN103342903B (zh) 热稳定性增强的三聚氰胺共价功能化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
Parviz et al. Designer stabilizer for preparation of pristine graphene/polysiloxane films and networks
CN110918010B (zh) 一种海泡石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4030692A (zh) 一种原位合成含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超高温陶瓷杂化粉体的方法
Parvulescu et al. Biomorphic ceramic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eceramic polymer-modified melan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