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5133B -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5133B
CN108665133B CN201710220277.9A CN201710220277A CN108665133B CN 108665133 B CN108665133 B CN 108665133B CN 201710220277 A CN201710220277 A CN 201710220277A CN 108665133 B CN108665133 B CN 108665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equipment
load
combination
equipment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02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5133A (zh
Inventor
陈海
林建军
梁云丹
李晖
刘伟
占彤平
苏剑
马丽
沈军
崔艳妍
苑帅
戴贤哲
李赋欣
徐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2202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5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5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5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5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5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包括:获取配电***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配电***设备类型信息;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本发明提出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能够综合考虑电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精确反映配电***运行效率的真实情况,从而为配电***的规划建设、运行方式优化提出有效的指导意见。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规划、运行及评估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体制深化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的出台,对电网尤其是配电***的运行效率,以及供电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的发展将从重视数量和质量逐步向关注效率和效益转变。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文献[1]开展了配电***运行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负荷持续曲线的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从单体设备、配电层级、配电***三个层次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但该方法以单体设备为基本评价对象、以设备资产价值为权重逐级计算出整个配电***的运行效率,并未考虑配电***实际运行方式,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失真的可能,特别是设备存在备用状态的时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升配电***运行效率评价的准确度,为精准把握电网运营现状、提高决策水平、引导投资方向提供支撑。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获取配电网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配电***设备类型信息;
2)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3)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4)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包括: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和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中所有设备额定容量的和;
所述实际运行负荷PL(t)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时,所有设备实际运行负荷之和;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的f倍,0<f<1,f按照配电设备组合额定容量的30%计算。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包括: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和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中所有设备额定容量的和;
所述实际运行负荷PL(t)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时,所有设备实际运行负荷之和;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的f倍,0<f<1。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还包括: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根据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和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将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分为三个区间,包括安全风险区间[0,tE1]、合理区间[tE1,tE2]和低效区间[tE2,T];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21
式中:Sj—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运行在第j段的实际供电量,j=1、2、3;S=S1+S2+S3为评价周期内设备的实际供电量,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22
tE1为设备负荷超过安全运行限值的时间,tE2为设备负荷超过PD的时间、T为设备运行总时间;
SEj—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在第j段中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SE1+SE2+SE3为评价周期内设备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1=PU·tE1,SE2=PU·(tE2-tE1),SE3=PU·(T-tE2);SE1、SE2、SE3分别表示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在安全风险区间[0,tE1]、合理区间[tE1,tE2]和低效区间[tE2,T]中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可输送电量;
S1.0—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设计可输送电量,SE/S1.0=PU/P1.0即为设备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负载率;
ρj—运行在第j段的效率权重系数,即配电设备组合第j段持续供电时间占评价周期的比重;
EER—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设备类型包括线路类配电设备和变压器类配电设备;
所述线路类配电设备,包括获取线路型号和接线方式档案类信息;
所述变电类配电设备,包括获取变压器容量、配置方式档案类信息,以及每台变压器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类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由式(3)计算: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31
式中:i——第i个设备;Pi——第i个设备的额定容量;PLi (t)——第i个配电设备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N—变电站内变压器台数;K—变压器过载率,取1.0~1.3;P'1.0—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单位为:MVA。
进一步地,所述变电类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由式(4)计算: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32
式中:M—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单位为MW,即邻近段线路故障停运时转移过来的最大负荷;P”1.0—对应线路安全电流限值的线路容量,单位为MVA。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33
式中:N’—***中配电设备组合数量;ωi—第i个配电设备组合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权重;SERi—为第i个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SER为配电***中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配电网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配电***设备类型信息;
参数计算模块: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网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第二构建模块:用于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计算模块,还用于:确定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包括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获取配电设备组合的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将负荷数据取绝对值并按照数值大小重新排序,形成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并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建模块,还用于: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包括:将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分为安全风险区间、合理区间和低效区间三个区间,每个区间分别开展计算,再以三个区间时长为权重的方式将三个区间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得到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配电***主设备组合方法能够有效反映电网的运行方式。
(2)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配电主设备组合情况下的额定容量、运行负荷,以及安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可输送负荷。
(3)本发明提出的考虑运行方式的改进型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方法,能够综合考虑电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精确反映配电***运行效率的真实情况,从而为配电***的规划建设、运行方式优化提出有效的指导意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配电设备组合负荷持续曲线分段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构建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能够综合考虑电网的运行方式,更加准确评价配电***运行效率,反映配电***运行的真实情况,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基于运行方式的配电设备划分方法:
配电***是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方式安排是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配电设备中,承载电能传输的主要包括线路、变压器两种类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高压线路、主变压器、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对于线路类设备,其运行方式的选取主要依赖于线路的接线方式和负荷分布;对于变电类设备,其运行方式的选取主要依赖于电气主接线和实际负荷分布。从电网业务环节来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实际运行阶段基于接线方式和实际负荷情况,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选择具体的方式。因此,配电***运行效率也应该按照这个逻辑开展评价,具体到线路类设备来说,应该把构成接线方式的几条线路作为一个整体开展评价;具体到变电类设备,应该把电气主接线相关的变压器作为一个整体开展评价。
(2)基于运行方式的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配电***运行效率评价主要涉及P1.0(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L(t)(配电设备组合实际运行负荷)、PD(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U(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等关键参数。P1.0为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一般与设备额定容量相关,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P1.0=P1+P2+...+Pi (1)
式中:
P1.0——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
i——第i个设备;
Pi——第i个设备的额定容量。
PL为配电设备组合的实际运行负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PL(t)=PL1(t)+PL2(t)+...+PLi(t) (2)
PL(t)——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
i——第i个设备;
PLi (t)——第i个设备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
依据《城市配电***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导则》(Q/GDW 565-2010),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的f倍,0<f<1,f按照配电设备组合额定容量的30%计算。
PD=30%*P1.0 (3)
PU为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156-2006)、《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118-2010)、《配电***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L/T 5729-2016)等技术规范,除D、E类供电分区不强制要求N-1外,我国配电***安全标准主要采用N-1安全准则。对于变压器类设备来说,PU与变压器容量、变压器台数、变压器过载率等相关,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61
式中:i——第i个设备;Pi——第i个设备的额定容量;PLi (t)——第i个配电设备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N—变电站内变压器台数;K—变压器过载率,可取1.0~1.3;P’1.0—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单位为:MVA;
当N=2时,PU=(50~65%)P1.0
当N=3时,PU=(67~87%)P1.0
当N=4时,PU=(75~100%)P1.0
由上式可知,变电站中可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数越多,PU数值越高;变电站中可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数越少,PU数值越低。
由式(4)知,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62
式中:M—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单位为MW,即邻近段线路故障停运时转移过来的最大负荷;P”1.0—对应线路安全电流限值的线路容量,单位为MVA,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与线路型号、材质和接线方式相关。
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与电网结构类型紧密相关,电网结构越坚强,负荷转移通道越多,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越小,PU数值越高;电网结构越薄弱,负荷转移通道越少,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越大,PU数值越低。从工程应用角度看,若相互连接的线路导线型号和材质一致时,一般可按照电网结构类型配置相应的系数,详见表1。
表1不同电网结构类型对应的安全运行限值系数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71
注:多分段适度联络类型电网结构的安全运行限值系数与联络点相关,当联络点分别为1、2、3时,相应的系数分别为0.5、0.67、0.75。
(3)基于运行方式的配电***运行效率评价
①配电设备组合负荷持续曲线分段
通过PU、PD,可将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分为三个区间,如图1所示,包括安全风险区间[0,tE1]、合理区间[tE1,tE2]、低效区间[tE2,T],每个区间分别开展评价,再以一定的方式将三个区间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得到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
[0,tE1]为配电设备组合负荷持续曲线超过最大可输送负荷PU的时间区间,该部分对应的实际电量和最大可输送电量分别为S1和SE1;[tE1,tE2]为配电设备组合负荷持续曲线介于最大可输送负荷PU和经济运行区间下限PD之间的时间区间,该部分对应的实际电量和最大可输送电量分别为S2和SE2;[tE2,T]为配电设备组合负荷持续曲线低于经济运行区间下限PD的时间区间,该部分对应的实际电量和最大可输送电量分别为S3和SE3
②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
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81
Sj—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运行在第j段的实际供电量,j=1、2、3;S=S1+S2+S3为评价周期内设备的实际供电量,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82
tE1为设备负荷超过安全运行限值的时间,tE2为设备负荷超过PD的时间、T为设备运行总时间。
SEj—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在第j段中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SE1+SE2+SE3为评价周期内设备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1=PU·tE1,SE2=PU·(tE2-tE1),SE3=PU·(T-tE2);SE1、SE2、SE3分别表示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在第1段、第2段、第3段中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可输送电量;
S1.0—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设计可输送电量(综合考虑设备额定容量、运行环境、检修维护要求等条件,不计及N-1安全准则),SE/S1.0=PU/P1.0即为设备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负载率;
ρj—运行在第j段的效率权重系数,即配电设备组合第j段持续供电时间占评价周期的比重。
③配电***运行效率评价
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83
式中:
N—***中配电设备组合数量;
ωi—第i个配电设备组合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权重;
SERi—为第i个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如下:
(1)基于运行方式的配电设备划分
获取配电***运行方式信息,依据运行方式、电压等级、设备类型(线路、变压器)等信息将配电主设备进行组合,划分为C1、C2、…CN
2)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①对于线路类设备,获取线路型号、接线方式等档案类信息,按照公式(1)、(3)、(5),计算每个配电设备组合的P1.0、PU、PD、S1等参数;对于变电类设备,获取变压器容量、配置方式等档案类信息,以及每台变压器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按照公式(1)、(3)、(4),计算每个配电设备组合的P1.0、PU、PD、S1等参数。
②对于线路类设备,获取每条线路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按照公式(2)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PL(t),将数据取绝对值并按照数值大小重新排序,形成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对于变电类设备,获取每台变压器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按照公式(2)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PL(t),将数据取绝对值并按照数值大小重新排序,形成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
(3)基于运行方式的配电***运行效率评价
①按照公式(6),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计算每个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
②以配电设备组合为最小单元,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按照公式(7),计算配电***的运行效率。
以10kV线路1与10kV线路2组成单联络接线方式为例,其型号均为LGJ-240,资产价值同为100万,假定线路1按照额定容量的100%持续运行,线路2负荷为0MW。现行以单体设备运行效率评价为基础的方式,评价出线路1与线路2的运行效率分别为0.5、0,再通过资产价值权重得到线路1与线路2的整体运行效率为0.25。而改进型评价方法以线路1与线路2的组合为评价对象,其整体效率为0.5,与现行方法相差一倍。显然,改进型方法更符合配电***运行的实际情况。
表2配电设备相关参数
线路名称 线路1 线路2
线路型号 LGJ-240 LGJ-240
接线方式 单联络 单联络
资产价值(万元) 100 100
表3运行效率评价结果(现行方法)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091
Figure BDA0001259702260000101
表4运行效率评价结果(改进型方法)
线路名称 线路1与线路2的配电设备组合 备注
P”<sub>1.0</sub>(MW) 16
P<sub>U</sub>(MW) 8
P<sub>D</sub>(MW) 4.8
P<sub>L(t)</sub>(MW) 8 假定以恒功率运行
整体运行效率 0.5
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提升配电***运行效率评价的准确度,为精准把握电网运营现状、提高决策水平、引导投资方向提供支撑。
实施例三、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所述***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配电网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配电***设备类型信息;
参数计算模块: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网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第二构建模块:用于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所述参数计算模块,还用于:确定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包括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获取配电设备组合的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将负荷数据取绝对值并按照数值大小重新排序,形成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并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
所述第一构建模块,还用于: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包括:将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分为安全风险区间、合理区间和低效区间三个区间,每个区间分别开展计算,再以三个区间时长为权重的方式将三个区间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得到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能够综合考虑电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精确反映配电***运行效率的真实情况,从而为配电***的规划建设、运行方式优化提出有效的指导意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获取配电网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配电***设备类型信息;
2)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3)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4)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所述配电***设备类型包括线路类配电设备和变压器类配电设备;
所述线路类配电设备,包括获取线路型号和接线方式档案类信息;
所述变压器类配电设备,包括获取变压器容量、配置方式档案类信息,以及每台变压器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
所述变压器 类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由式(3)计算:
Figure FDA0003652381670000011
式中:N—变电站内变压器台数;K—变压器过载率,取1.0~1.3;P'1.0—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单位为:MVA;
所述线路类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由式(4)计算:
Figure FDA0003652381670000012
式中:M—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单位为MW,即邻近段线路故障停运时转移过来的最大负荷;P”1.0—对应线路安全电流限值的线路容量,单位为MV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包括: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和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中所有设备额定容量的和;
所述实际运行负荷PL(t)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时,所有设备实际运行负荷之和;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为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的f倍,0<f<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还包括: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根据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和所述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将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分为三个区间,包括安全风险区间[0,tE1]、合理区间[tE1,tE2]和低效区间[tE2,T];
所述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652381670000021
式中:Sj—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运行在第j段的实际供电量,j=1、2、3;S=S1+S2+S3为评价周期内设备的实际供电量,
Figure FDA0003652381670000022
tE1为设备负荷超过安全运行限值的时间,tE2为设备负荷超过PD的时间、T为设备运行总时间;
SEj—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在第j段中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SE1+SE2+SE3为评价周期内设备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1=PU·tE1,SE2=PU·(tE2-tE1),SE3=PU·(T-tE2);SE1、SE2、SE3分别表示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在安全风险区间[0,tE1]、合理区间[tE1,tE2]和低效区间[tE2,T]中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可输送电量;
S1.0—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设计可输送电量,SE/S1.0=PU/P1.0即为设备满足安全运行限值的最大负载率;
ρj—运行在第j段的效率权重系数,即配电设备组合第j段持续供电时间占评价周期的比重;
EER—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652381670000023
式中:N’—***中配电设备组合数量;ωi—第i个配电设备组合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权重;SERi—为第i个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SER为配电***中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
5.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配电网运行方式、电压等级和配电***设备类型信息;
参数计算模块:依据配电网运行方式和配电网设备类型,将配电设备进行组合,并对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计算;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依据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建立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依据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建立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计算模块,还用于:确定配电设备组合关键参数,包括评价周期内配电设备组合的最大可输送负荷P1.0、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配电设备组合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PD、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获取配电设备组合的基于时序的有功功率数据,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配电设备组合在t时刻的实际运行负荷PL(t),将负荷数据取绝对值并按照数值大小重新排序,形成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并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安全运行限值PU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建模块,还用于:计算配电设备组合的运行效率,包括:将配电设备组合的负荷持续曲线分为安全风险区间、合理区间和低效区间三个区间,每个区间分别开展计算,再以三个区间时长为权重的方式将三个区间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得到配电设备组合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CN201710220277.9A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Active CN108665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0277.9A CN108665133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0277.9A CN108665133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5133A CN108665133A (zh) 2018-10-16
CN108665133B true CN108665133B (zh) 2022-09-02

Family

ID=63784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0277.9A Active CN108665133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51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4012B (zh) * 2018-11-26 2021-04-2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网运行效率的分析方法以及***
CN110458472B (zh) * 2019-08-20 2022-07-2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设备准实时资产运行效率的计算方法
CN110490454B (zh) * 2019-08-20 2022-06-24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配网设备运行效率评价的配网资产运行效率计算方法
CN110599060B (zh) * 2019-09-20 2023-08-0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配电网运行效率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1030B2 (ja) * 2011-05-03 2016-08-02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イ 配電回路網における統合ボルト/var制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機器
CN105023194B (zh) * 2014-04-28 2018-10-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计及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配电设备运行效率评价方法
US10389117B2 (en) * 2014-05-13 2019-08-2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Dynamic modeling and resilience for power distribution
US10585445B2 (en) * 2015-02-02 2020-03-10 Opus One Solutions Energ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lt/VAR control in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automation systems
CN104680430B (zh) * 2015-03-19 2018-04-2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基于传输节点容量模型的多电压等级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5321123A (zh) * 2015-10-10 2016-02-10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项目的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及评审方法
CN105469194A (zh) * 2015-11-18 2016-04-0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负荷持续曲线的配电网主设备运行效率评价方法
CN105760993A (zh) * 2016-02-05 2016-07-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5133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5133B (zh)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Heidari et al.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xpansion planning considering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CN107038530A (zh) 一种配电网统筹规划方法及***
CN105096207B (zh)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要电力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
Ghiasi et al. Optimal capacitor placement to minimizing cost and power loss in Tehran metro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ETAP (A case study)
CN108306282B (zh) 一种以解决电网诊断问题为导向的配电网自动规划方法
CN108122068A (zh) 一种配电网风险规划方法及***
CN103839116B (zh) 一种基于不同供电区域的变电站容量配置方法
CN103236023B (zh) 一种交直流输电适用范围的获取方法
CN111552925B (zh) 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Mendoza et al.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planning considering micro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N111009906B (zh) 一种全电缆网架的无功补偿平衡方法
CN103093391A (zh) 城市配电网设置方法
Zhou et al. An optimal expansion planning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network incorporating health index and non-network solutions
CN110979105B (zh) 一种贯通双边牵引供电***外部电源接入方案设计方法
CN104537161B (zh) 一种基于供电安全标准的中压配电网诊断分析方法
CN109193683A (zh) 基于线充比率的变电站感性无功充裕度评价方法
CN105067877A (zh) 一种多变压器并列供电***功率损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CN102882214B (zh) 农村地区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组合选择方法
Vyas et al. Feeder Re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using Minimum Power Flow methodology
Baghipour et al. Multi-objective placement of capacitor banks in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bee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N114899942A (zh) 一种有源配电网的监测***
CN106505556A (zh)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降损的方法
Saini et al. A case study for loss reduc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shunt capacitors
Zhang et al. Model-based volt-var optimization using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