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0993A -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0993A
CN105760993A CN201610080856.3A CN201610080856A CN105760993A CN 105760993 A CN105760993 A CN 105760993A CN 201610080856 A CN201610080856 A CN 201610080856A CN 105760993 A CN105760993 A CN 105760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ratio
rate
distribution network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08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毅
孙充勃
靳夏宁
薛振宇
陈亮
王杨
吴志力
王璟
王世举
汲国强
刘文军
安佳坤
杨卫红
李红军
许长清
王云飞
刘艳茹
王旭阳
姜世公
侯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00808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0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0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0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步骤:设置三级电网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内容确定各级评价指标中所包含的具体指标项;分别计算第三级中各指标具体数值,对各指标根据相应的归一化处理策略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各级中所包含的指标根据层次结构标度形成判断矩阵,根据层次分析法分别对三级指标设置权重,用两两比较法设置判断矩阵得到权重向量;根据第三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逐级得到第二级和第一级指标数值,最终得到某地区多源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分值;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将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值高的表示该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水平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评估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新能源不断接入配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也日趋完善,同时,配电网运行模式也在逐步向主动配电网发展。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和主动负荷的互动性等。这就使得配电网评估具有信息量大和评价因素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传统的配电网评估机制无法继续适用于多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
因此,如何达到对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因素多样性和配电网主动负荷互动性进行客观评价的需求,合理地对配电网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对新能源接入和主动负荷互动等因素进行客观合理分析与评估,统一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提高配电网规划设计水平,使配电网评估工作标准化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和主动负荷参与优化运行的配电网进行分析与评估,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合理和客观评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三级电网评估指标体系;2)根据评价内容确定各级评价指标中所包含的具体指标项:(1)将第一级指标具体设置为基础设备指标、负荷和能源接入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3个评价指标;(2)在变电设施指标、线路设施指标和信息自动化指标3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变电设施指标中具体设置主接线标准化率、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变电站单电源线率、GIS设备使用率、高损耗配变比例、主设备完好率和主变平均负载率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线路设施指标中设置有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线路完好率、电缆线路占比、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和线路轻载比例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信息自动化指标中设置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遥控动作失效次数、遥信响应错误次数、信息***可用率、配电自动化使用率、在线监测覆盖率7个三级指标;(4)供电可靠性指标和电能质量指标2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中设置***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户平均停电时间、计划停电比率、停电成本、***平均供电可用度、***平均停电频率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电能质量指标中设置综合电压合格率、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电压波动、电压偏差、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和频率偏差6个三级指标;3)分别计算第三级中各指标具体数值,对各指标根据相应的归一化处理策略进行归一化处理:(1)三级指标主接线标准化率、GIS设备使用率、主设备完好率、线路完好率、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配电自动化使用率、在线监测覆盖率、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密度、储能设备容量、主动负荷用户占比、阶梯电价实行用户比例、高可靠性电价实行用户比例、可控负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比例、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比例和***平均供电可用度采用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2)三级指标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变电站单电源线率、高损耗配变比例、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和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采用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3)三级指标电缆线路占比、线路轻载比例和电动汽车电池负荷比例采用梯形归一化策略;(4)三级指标遥控动作失效次数、遥信响应错误次数、***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和户平均停电时间采用分段归一化策略;(5)三级指标主变平均负载率采用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6)三级指标信息***可用率、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和***平均停电频率采用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7)三级指标停电成本和频率偏差采用指数归一化策略;(8)三级指标计划停电比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电压波动、电压偏差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采用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4)分别对各级中所包含的指标根据层次结构标度形成判断矩阵,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分别对三级指标设置权重,用两两比较法设置判断矩阵,最终得到权重向量;5)根据第三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逐级得到第二级和第一级指标数值,最终得到某地区多源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分值;6)重复步骤1)至步骤5),得到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将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值高的表示该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水平高。
进一步,所述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 f ( x 1 ) , x ∈ [ 0 , x 1 ) C 1 x - C 2 , x ∈ [ x 1 , x 2 ) 100 , x ∈ [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进一步,所述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 100 , x ∈ [ 0 , x 1 ) 100 - C 1 x 1 - x 2 ( x 1 - x ) , x ∈ [ x 1 , x 2 ) 100 - C 1 , x ∈ [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进一步,所述梯形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 C 1 x + C 2 , x ∈ [ 0 , x 1 ) 100 , x ∈ [ x 1 , x 2 ) C 3 - C 4 x , x ∈ [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C3、C4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进一步,所述分段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 C 1 , x ∈ [ 0 , x 1 ) C 2 , x ∈ [ x 1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进一步,所述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f(x)=-(x-C1)2+100,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为归一化函数系数。
进一步,所述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f(x)=100x,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
进一步,所述指数归一化策略:0<C1<1,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
进一步,所述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f(x)=100-C1x,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为归一化函数系数。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计算所有需要评估地区的配电网综合评价分值,综合评估值高的表示该地区多源主动配电网的综合水平高。2、本发明能达到对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因素多样性和配电网主动负荷互动性进行客观评价的需求,合理地对配电网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对新能源接入和主动负荷互动等因素进行客观合理分析与评估,统一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提高配电网规划设计水平,使配电网评估工作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梯形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分段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指数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该方法收集所需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动态和静态数据并进行校核,再进行配电网评估,其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三级电网评估指标体系;
2)根据评价内容确定各级评价指标中所包含的具体指标项:
(1)将第一级指标具体设置为基础设备指标、负荷和能源接入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3个评价指标;
基础设备指标用于对配电网的基础设备的安装、使用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地变电设备、线路和信息***的评价;负荷和能源接入指标主要用于对该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和实际接入情况、主动负荷的接入和参与配电网优化运行调节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反映配电网低碳环保水平和负荷响应特性;服务质量指标用于对配电网提供的电能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反应供电可靠性和电压电流质量的指标。
在基础设备指标中具体设置为变电设施指标、线路设施指标和信息自动化指标3个二级指标;在负荷和能源接入指标中具体设置为新能源接入指标和需求侧响应指标2个二级指标;在服务质量指标中具体设置为供电可靠性指标和电能质量指标2个二级指标。
(2)在变电设施指标、线路设施指标和信息自动化指标3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变电设施指标中具体设置主接线标准化率、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变电站单电源线率、GIS设备使用率、高损耗配变比例、主设备完好率和主变平均负载率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线路设施指标中设置有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线路完好率、电缆线路占比、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和线路轻载比例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信息自动化指标中设置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遥控动作失效次数、遥信响应错误次数、信息***可用率、配电自动化使用率、在线监测覆盖率7个三级指标;
其中,变电设施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主接线标准化率
主接线标准化率是指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母线主接线全部按照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和施工的变电站占所有变电站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
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是指配电网中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变压器占所有变压器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变电站单电源线率
变电站单电源线率是指电源线仅有一条的变电站数量与所有变电站总数的比值,改指标用来描述变电站供电可靠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GIS设备使用率
GIS设备使用率是指配电网中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数量与所有变电站数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高损耗配变比例
高损耗配变比例是指配电网中高损耗配电变压器的数量与所有变压器数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变电站主设备平均完好率
变电站主设备平均完好率是指变电站中完好的主设备数量与所有变电站主设备数量比值的平均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主变平均负载率
主变平均负载率是指主变负载率的平均值,用以反映主变的运行效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线路设施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
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是指配电网中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线路数量与配电网中所有线路总数之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线路完好率
线路完好率是指配电网中完好线路数量与所有线路数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电缆线路占比
电缆线路占比是指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条数与配电网中所有线路条数之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
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是指配电网中线路长度超限的线路数量与配电网中线路总数之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线路平均供电半径
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是指配电线路供电半径之和与线路条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
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是指配电网中线路截面不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的线路数量与线路总数之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线路轻载比例
线路轻载比例是指配电网中轻载线路的条数与配电网中所有线路条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信息自动化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
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是指装有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变电站数量与变电站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是指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变电站数量与变电站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遥控动作失效次数:是指评估期间内变电站对于调度发出的遥控动作失效的次数。
(d)遥信响应错误次数:是指评估期间内变电站对于调度发出的遥信响应动作错误的次数。
(e)信息***可用率
信息***可率是指配电网的信息***正常运转时间与正常运转时间和故障时间之和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配电自动化使用率
配电自动化使用率是指使用了配电自动化***的变电站数量与变电站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在线监测覆盖率
在线监测覆盖率是指使用在线监测设备的变电站数量与变电站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在新能源接入指标和需求侧响应指标2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新能源接入指标中设置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密度、储能设备容量、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和电动汽车电池负荷比例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需求侧响应指标中设置主动负荷用户占比、阶梯电价实行用户比例、高可靠性电价实行用户比例、可控负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比例和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比例7个三级指标;
新能源接入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
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是指配电网中分布式新能源的最大接入容量与最大负荷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清洁能源发电占比
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是指评估时期内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电量与负荷消耗电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是指清洁能源实际发电容量与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密度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密度是指每100平方米区域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容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储能设备容量
储能设备容量是指配电网中装设的储能设备的总容量,其能够反映配电网这发生功率波动时的调节能力以及***优化运行的能力。
(f)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是指分布式电源发电容量与分布式电源所消耗能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容量占比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容量占比是指配电网中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总容量与该地区配电网容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需求侧响应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主动负荷用户占比
主动负荷用户占比是指主动负荷用户数量与配电网中所有用户数量之和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阶梯电价实行用户比例
阶梯电价实行用户比例是指实行阶梯电价的用户数与配电网中用户总数的比值,其用来反映阶梯电价的推广开展情况,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高可靠性电价实行用户比例
高可靠性电价实行用户比例是指实行高可靠性电价的用户数与用户总数的比值,用以反映高可靠性电价的推广开展情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可控负荷比例
可控负荷比例是指实际可控负荷容量与具备负荷控制手段的负荷总容量之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比例
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比例是指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数与配电网中用户总数的比值,其用来反映能效管理的推广开展状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比例
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比例是指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容量与负荷总容量的比值,其用来反映能效管理的推广开展状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比例
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比例是指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数量与智能家居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供电可靠性指标和电能质量指标2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中设置***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户平均停电时间、计划停电比率、停电成本、***平均供电可用度、***平均停电频率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电能质量指标中设置综合电压合格率、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电压波动、电压偏差、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和频率偏差6个三级指标;
其中,供电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平均停电次数
***平均停电次数是指配电网单位时间内发生停电的次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b)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用户停电次数与用户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户平均停电时间
户平均停电时间是指单位时间内每个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计划停电比率
计划停电比率是指计划停电小时数与总停电小时数的比值,反映了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停电成本:是指由于配电网计划停电和非计划停电造成的损失,包括向用户赔付的费用和损失的售电收益,用来反应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f)***平均供电可用度
***平均供电可用度是指在评估期间内用户经受的不停电小时数与用户要求的总供电小时数之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平均停电频率
***平均停电频率表征在评估时间内电网中平均每个用户经受的持续性停电的次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电能质量指标的计算具体如下:
(a)综合电压合格率
综合电压合格率是指综合反映配电网对用户供电电压质量的指标,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电压合格率(%)=0.5×A类监测点合格率×100%+0.5×(B类监测点合格率
+C类监测点合格率+D类监测点合格率)/3×100%
(b)三相电压不平衡率
三相电压不平衡率是指不满足电压不平衡度限值的公共连接点的个数与该电压等级公共连接点总数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电压波动
电压波动是指在评估期间内,电压急剧变化过程中电压最大值最小值之差与额定电压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电压偏差
电压偏差是指在评估期间内,电压急剧变化过程中电压偏离额定值的差值与额定电压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是指公共连接点谐波电流占基波电流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频率偏差
频率偏差是指配电网***实际频率与额定频率的偏差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分别计算第三级中各指标具体数值,对各指标根据相应的归一化处理策略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三级指标值的分布情况将归一化策略分为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梯形归一化策略、分段归一化策略、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和指数归一化策略;
(1)三级指标主接线标准化率、GIS设备使用率、主设备完好率、线路完好率、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配电自动化使用率、在线监测覆盖率、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密度、储能设备容量、主动负荷用户占比、阶梯电价实行用户比例、高可靠性电价实行用户比例、可控负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比例、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比例和***平均供电可用度采用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
f ( x ) = { f ( x 1 )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C 1 x - C 2 , x &Element; &lsqb; x 1 , x 2 ) 100 , x &Element; &lsqb;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2所示。
(2)三级指标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变电站单电源线率、高损耗配变比例、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和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采用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
f ( x ) = { 100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100 - C 1 x 1 - x 2 ( x 1 - x ) , x &Element; &lsqb; x 1 , x 2 ) 100 - C 1 , x &Element; &lsqb; x 2 , M ) ,
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3所示。
(3)三级指标电缆线路占比、线路轻载比例和电动汽车电池负荷比例采用梯形归一化策略:
f ( x ) = { C 1 x + C 2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100 , x &Element; &lsqb; x 1 , x 2 ) C 3 - C 4 x , x &Element; &lsqb; x 2 , M ) ,
式中,C3、C4为归一化函数系数。梯形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4所示。
(4)三级指标遥控动作失效次数、遥信响应错误次数、***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和户平均停电时间采用分段归一化策略:
f ( x ) = { C 1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C 2 , x &Element; &lsqb; x 1 , M ) ,
分段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5所示。
(5)三级指标主变平均负载率采用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
f(x)=-(x-C1)2+100,
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6所示。
(6)三级指标信息***可用率、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和***平均停电频率采用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
f(x)=100x,
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7所示。
(7)三级指标停电成本和频率偏差采用指数归一化策略:
f ( x ) = C 1 x , 0 < C 1 < 1 ,
指数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8所示。
(8)三级指标计划停电比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电压波动、电压偏差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采用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
f(x)=100-C1x,
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的取值分布特性如图9所示。
4)分别对各级中所包含的指标根据层次结构标度形成判断矩阵,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分别对三级指标设置权重,用两两比较法设置判断矩阵,最终得到权重向量;其中,两两比较法的轻重程度的标度如表1所示。
表1
取值 标度
1 i因素与j因素同等重要
3 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
5 i因素比j因素较重要
7 i因素比j因素非常重要
9 i因素比j因素特别重要
2,4,6,8 以上两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
(1)对m个指标进行打分,得到判断矩阵R为:
R = r 11 r 12 ... r 1 m r 21 r 22 ... r 2 m . . . . . . . . . . . . r m 1 r m 2 ... r m m
判断矩阵R中对角元素取值均为1,rij=1/rji,i=1,2,…m;j=1,2,…m。
(2)根据判断矩阵R计算系数矩阵R′:
R &prime; = a 11 a 12 ... a 1 m a 21 a 22 ... a 2 m . . . . . . . . . . . . a m 1 a m 2 ... a m m
式中, a i j = a i j &Sigma; i = 1 m r i j , i = 1 , 2 ... m ; j = 1 , 2 ... m .
(3)按照行对系数矩阵R′求和得到未进行归一化处理的权重向量B=[b1,b2,...,bm]T,其中,
(4)对权重向量B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权重向量W=[w1,w2,...,wm]T,其中, w i = b i &Sigma; i = 1 m b i , i = 1 , 2 ... m .
5)根据第三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逐级得到第二级和第一级指标数值,最终得到某地区多源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分值:利用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第三级各指标值,结合步骤4)中得到的第三级指标权重,对第三级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第二级指标值;利用步骤4)得到第二级指标权重,对第二级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第一级指标值;利用步骤4)得到第一级指标权重,对第一级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待评估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
6)重复步骤1)至步骤5),得到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将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值高的表示该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水平高。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各个步骤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步骤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9)

1.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三级电网评估指标体系;
2)根据评价内容确定各级评价指标中所包含的具体指标项:
(1)将第一级指标具体设置为基础设备指标、负荷和能源接入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3个评价指标;
(2)在变电设施指标、线路设施指标和信息自动化指标3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变电设施指标中具体设置主接线标准化率、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变电站单电源线率、GIS设备使用率、高损耗配变比例、主设备完好率和主变平均负载率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线路设施指标中设置有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线路完好率、电缆线路占比、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和线路轻载比例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信息自动化指标中设置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遥控动作失效次数、遥信响应错误次数、信息***可用率、配电自动化使用率、在线监测覆盖率7个三级指标;
(4)供电可靠性指标和电能质量指标2个二级指标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中设置***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户平均停电时间、计划停电比率、停电成本、***平均供电可用度、***平均停电频率7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电能质量指标中设置综合电压合格率、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电压波动、电压偏差、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和频率偏差6个三级指标;
3)分别计算第三级中各指标具体数值,对各指标根据相应的归一化处理策略进行归一化处理:
(1)三级指标主接线标准化率、GIS设备使用率、主设备完好率、线路完好率、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比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配电自动化使用率、在线监测覆盖率、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密度、储能设备容量、主动负荷用户占比、阶梯电价实行用户比例、高可靠性电价实行用户比例、可控负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用户比例、实现能效管理的负荷比例、参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家居比例和***平均供电可用度采用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
(2)三级指标变压器运行超过20年比例、变电站单电源线率、高损耗配变比例、线路运行超过20年比例、线路长度超限线路比例和线路截面不符合要求比例采用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
(3)三级指标电缆线路占比、线路轻载比例和电动汽车电池负荷比例采用梯形归一化策略;
(4)三级指标遥控动作失效次数、遥信响应错误次数、***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和户平均停电时间采用分段归一化策略;
(5)三级指标主变平均负载率采用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
(6)三级指标信息***可用率、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和***平均停电频率采用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
(7)三级指标停电成本和频率偏差采用指数归一化策略;
(8)三级指标计划停电比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电压波动、电压偏差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采用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
4)分别对各级中所包含的指标根据层次结构标度形成判断矩阵,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分别对三级指标设置权重,用两两比较法设置判断矩阵,最终得到权重向量;
5)根据第三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第三级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逐级得到第二级和第一级指标数值,最终得到某地区多源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分值;
6)重复步骤1)至步骤5),得到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将各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值高的表示该地区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综合水平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f ( x 1 )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C 1 x - C 2 , x &Element; &lsqb; x 1 , x 2 ) 100 , x &Element; &lsqb;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比半梯形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100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100 - C 1 x 1 - x 2 ( x 1 - x ) , x &Element; &lsqb; x 1 , x 2 ) 100 - C 1 , x &Element; &lsqb;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C 1 x + C 2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100 , x &Element; &lsqb; x 1 , x 2 ) C 3 - C 4 x , x &Element; &lsqb; x 2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C3、C4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归一化策略为:
f ( x ) = C 1 , x &Element; &lsqb; 0 , x 1 ) C 2 , x &Element; &lsqb; x 1 , M )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C2为归一化函数系数;x1和x2为归一化函数自变量的分段区间边界;M为原指标值的上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函数归一化策略:
f(x)=-(x-C1)2+100,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为归一化函数系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递增三角化归一化策略:
f(x)=100x,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数归一化策略:
f ( x ) = C 1 x , 0 < C 1 < 1 ,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递减三角化归一化策略:
f(x)=100-C1x,
式中,x为未进行归一化的原指标值;f(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1为归一化函数系数。
CN201610080856.3A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Pending CN105760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0856.3A CN105760993A (zh)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0856.3A CN105760993A (zh)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0993A true CN105760993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3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0856.3A Pending CN105760993A (zh)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0993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7344A (zh) * 2017-05-27 2017-08-18 东北电力大学 考虑配电网谐波管理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接入规划方法
CN107274093A (zh) * 2017-06-13 2017-10-20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网运行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
CN108665133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CN109636167A (zh) * 2018-12-05 2019-04-1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评价方法
CN109670720A (zh) * 2018-12-26 2019-04-2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级指标的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评价方法
CN112285465A (zh) * 2020-10-15 2021-01-29 赵晔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CN112636564A (zh) * 2020-11-30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变流器、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459259A (zh) * 2022-09-27 2022-12-09 厦门四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微电网协同调度控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3657A (zh) * 2010-12-23 2011-05-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与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2521652A (zh) * 2012-01-10 2012-06-27 武汉大学 一种电网运营效率评价决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3657A (zh) * 2010-12-23 2011-05-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与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2521652A (zh) * 2012-01-10 2012-06-27 武汉大学 一种电网运营效率评价决策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5133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及***
CN107067344A (zh) * 2017-05-27 2017-08-18 东北电力大学 考虑配电网谐波管理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接入规划方法
CN107067344B (zh) * 2017-05-27 2020-12-25 东北电力大学 考虑配电网谐波管理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接入规划方法
CN107274093A (zh) * 2017-06-13 2017-10-20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网运行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
CN109636167A (zh) * 2018-12-05 2019-04-1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评价方法
CN109670720A (zh) * 2018-12-26 2019-04-2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级指标的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评价方法
CN112285465A (zh) * 2020-10-15 2021-01-29 赵晔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CN112636564A (zh) * 2020-11-30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变流器、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636564B (zh) * 2020-11-30 2022-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变流器、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459259A (zh) * 2022-09-27 2022-12-09 厦门四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微电网协同调度控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31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battery using local power grid topology information
CN105760993A (zh)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Mahmud et al. Peak-load reduction by coordinated response of photovoltaics, battery storage, and electric vehicles
CN104636988A (zh) 一种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CN102609792B (zh) 一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方式适用选择方法及其装置
Dashtdar et al. Probabilistic planning for participation of virtual power plant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s in energy and reserve markets
CN104134166A (zh) 一种电源、电网、负荷总体协调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CN111552925A (zh) 一种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CN105225074A (zh) 一种智能配用电***低碳性能综合评价***
Raouf Mohamed et al. Distribut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operation framework for grid power levelling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s
Shang et al. Nodal market power assessment of flexible demand resources
Xiang et al. Coordinated DG-Tie planning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temporal scenarios
CN114069700A (zh) 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区域综合能源调度控制***
Zare-Bahramabadi et al. A risk-based dispatchab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 and tie line planning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resilience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Fan et al.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the planning of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6436048A (zh) 一种多目标驱动的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
Gutermuth et al. Network operator owned storages as an option for congestion management
Li et al. Planning method and principles of the cloud energy storage applied in the power grid
Poolo A smart grid demand side management framework based o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Dong et al. A research of real-time pricing mechanis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N112365169A (zh) 一种未来低碳能源框架下的电网运营评价分析方法
Schwaegerl et al. Active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Aktar et al. Scheduling of mobile charging stations with local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Tao et al.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Cluster Control Method for DC Microgrid Considering Flexibility
McGranaghan et al. Sensors and monitoring challenges in the smart 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