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597A -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597A
CN108513597A CN201680004066.5A CN201680004066A CN108513597A CN 108513597 A CN108513597 A CN 108513597A CN 201680004066 A CN201680004066 A CN 201680004066A CN 108513597 A CN108513597 A CN 108513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vable part
working truck
vehicle body
blow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3597B (zh
Inventor
宫本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33Improving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steps for improving driver's access, hand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91Lids or bonnets or doors or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fluid-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01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2Adjusting the clearances between rotary and stationary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7Articulated frame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70/00Details
    • F01P2070/50Details mounting fans to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具有在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的送风单元(70);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调整送风单元(70)的上下方向位置的位置调整部(200);位置调整部(200)具有:设于车辆主体(110),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部(214)的第一板(210);设于送风单元(70),具有上下贯通,并且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从下方与第一贯通部(214)连通的第二贯通部(234)的第二板(230);具有插通第一贯通部(214)以及第二贯通部(234)的轴部(241)的调整螺栓(240)。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具备设有散热器等的冷却单元、向该冷却单元送风的送风单元的轮式装载机。
该轮式装载机的送风单元以在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相对的闭位置和使冷却单元向外部露出的闭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使该送风单元的一端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2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上述作业车辆的送风单元的一端以悬臂状被支承。因此,会有因为送风单元的自重而尤其使该送风单元的另一端侧的部分下降到比当初希望的位置更靠下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对作为重物的送风单元的另一端侧进行向上方提起的位置调整,而使作业变得烦杂。另外,该问题不仅在送风单元中产生,在作业车辆的其他可动部也同样会产生。
本发明鉴于以上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可动部的位置调整的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作业车辆具有:车辆主体,其具有使内外连通的开口部;可动部,其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闭位置与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位置调整部,其在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闭位置时,调整所述可动部的上下方向位置;所述位置调整部具有:第一板,其设于所述车辆主体,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部;第二板,其设于所述可动部,具有第二贯通部,该第二贯通部上下贯通,并且在所述可动部位于闭位置时,从下方与所述第一贯通部连通;调整螺栓,其具有插通所述第一贯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贯通部的轴部。
利用如上所述结构的作业车辆,通过利用插通第一贯通部以及第二贯通部的调整螺栓来连结第一板以及第二板,能够使第二板靠近第一板。由此,能够将可动部向上方提起。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中,作业车辆具有:车辆主体,其具有使内外连通的开口部;可动部,其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闭位置与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位置调整部,其在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闭位置时,调整所述可动部的上下方向位置;所述位置调整部具有:第一板,其设于所述车辆主体,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部;第二板,其设于所述可动部,具有第二贯通部,该第二贯通部上下贯通,并且在所述可动部位于闭位置时,从下方与所述第一贯通部连通;调整螺栓,其具有插通所述第一贯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贯通部的轴部;该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包括:通过使所述可动部转动,而使所述第二贯通部的水平方向位置与第一贯通部的水平方向位置一致的对位工序;在该对位工序后,通过将所述调整螺栓的轴部***并连结于所述第一贯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贯通部,而使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提起工序。
利用如上所述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通过在提起工序使第二板向第一板靠近,能够容易地使可动部向上方提起。
发明的效果
利用上述方式的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能够容易进行可动部的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4是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进行纵剖视的冷却单元以及闭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从后方并且上方观察送风单元以及支承该送风单元的支承框架的立体图。
图6是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进行纵剖视的冷却单元以及开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的提起工序前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的提起工序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调整螺栓***第二板的状态下使送风单元转动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的提起工序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具体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例的轮式装载机的实施方式。
<作业车辆>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100具有:车辆主体110、作业装置180、发动机47、冷却单元50、固定屏蔽板60以及送风单元(可动部)70。
如图5以及图7所示,轮式装载机100具有:用于将送风单元70相对于车辆主体110固定的固定螺栓190;能够对送风单元70的相对于车辆主体11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200。
如图1所示,车辆主体110具有:车辆前部120、车辆后部130、前轮140、后轮150、驾驶部160以及燃料箱170。车辆前部120构成车辆主体110的前部,车辆后部130构成车辆主体110的后部。车辆前部120以及车辆后部130能够在水平方向相互转动地连结。
前轮140设于车辆前部120,后轮150设于车辆后部130。通过驱动前轮140以及后轮150,使车辆主体110前进后退。
驾驶部160设为在车辆后部130的前方侧的部分向上方突出。在驾驶部160的内部设有操作席。
燃料箱170设于车辆后部130的下部,储存有燃料。
以下,有时将车辆主体110的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简单称为“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此外,宽度方向有时称为“右侧”或“左侧”。另外,有时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称为“内侧”,从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右侧或者左侧称为“外侧”。
作业装置180设于车辆主体110的车辆前部120的前方侧的部分。作业装置180具有大臂181以及铲斗182。大臂181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辆主体110。另外,铲斗182经由联杆185连结于曲拐186的一端。在曲拐186的另一端连结有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铲斗182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大臂181的前端。大臂181被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3驱动,铲斗182被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驱动。这些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3以及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利用经由液压回路供给的液压驱动。
<车辆后部>
以下,参照图2~图4具体说明车辆后部130。
车辆后部130具有:后框架10、缓冲器20、外装罩30、支承框架40以及格栅46。
后框架10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杆状,并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一对。
<缓冲器>
缓冲器20设置为在一对后框架10的后方在一对后框架10上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缓冲器20也可以直接固定于一对后框架10,也可以经由在一对后框架10上设置的端板等其他部件固定。
如图3所示,缓冲器2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成为缓冲器中央部21,该缓冲器中央部21的左右两侧的部分成为缓冲器侧部22。
缓冲器中央部21跨越一对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间隔延伸。该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与水平面平行地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该上表面21a上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而成为能够供操作人员通行的后部通路R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后部通路R1的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上,由树脂等形成的防滑垫24a在车辆主体110的宽度方向上设置。防滑垫24a也可以是在表面上设置凹凸的金属制的铜板。
缓冲器侧部22设于比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更靠近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并且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两端侧。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配置为与水平面平行,并比缓冲器中央部21高一层。由此,在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之间形成有台阶。
在缓冲器侧部22的前方侧,并且,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设有例如能够收纳电池等设备的收纳部23。收纳部23的后方侧与缓冲器侧部22邻接,宽度方向内侧与后框架10邻接。收纳部23可以直接固定于后框架10,也可以经由上述端板固定于后框架10。
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在与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同一的高度,与水平面平行地向前后方向延伸。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上和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上成为在这些缓冲器侧部22与收纳部23上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部通路R2。在作为侧部通路R2的、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上,与后部通路R1同样地设有防滑垫24b。
<外装罩>
如图2~图4所示,外装罩30具有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
一对侧部罩31形成为分别沿着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并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这一对侧部罩31的下端分别在各自宽度方向上固定于一对后框架10。
上部罩32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上部罩32的宽度方向两端在一对侧部罩31的上端在前后方向上连接。
利用由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构成的外装罩30,在该外装罩30的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成为发动机室E,后方侧的部分成为热交换室T。在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之间,可以设置在这些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之间能够供空气流通程度的分隔板,也可以不设置分隔板,而将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连通。侧部罩31的与发动机室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使空气在发动机室E的内部与外装罩30的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33。
在外装罩30的后端,形成有贯通内外而使热交换室T朝向后方侧露出的开口部35。开口部35形成为,将侧部罩31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端作为侧缘部36,将上部罩32中的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后端作为上缘部37,并且将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中的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作为下缘部38的四边形状。即,利用外装罩30的后端以及缓冲器20的前端,划分形成开口部35。后部通路R1在开口部35的后方侧,并且沿着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向宽度方向延伸。
<支承框架>
如图4~图6所示,支承框架40是设于作为外装罩30的内侧的热交换室T的后方侧的位置,即开口部35侧的位置的门形的部件。支承框架40具有支承送风单元70的作用。如图5所示,支承框架40具有:一对侧部框架41、上部框架42、转动用托架43、固定用托架44。
侧部框架41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杆状,并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一对。一对侧部框架41的下端在各自宽度方向上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后框架10。一对侧部框架41沿着对应的侧部罩31的内表面配置。也可以在侧部框架41的宽度方向外侧固定有侧部罩31。一对侧部框架41以与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靠近的方式沿着该侧缘部36设置。
上部框架42以将一对后框架10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方式在这一对后框架10上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杆状。也可以在该上部框架42的上表面固定有外装罩30的上部罩32。上部框架42以与开口部35的上缘部37靠近的方式沿着该上缘部37设置。
转动用托架43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送风单元70的作用。转动用托架43一体设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转动用托架43设为从朝向侧部框架4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转动用托架43在上下方向,即侧部框架41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在转动用托架43上形成有沿着转动轴线O1延伸的孔部,转动轴线O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多个转动用托架43的各孔部位于同一转动轴线O1上。
转动用托架43由于配置在热交换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因此通过该转动用托架43的转动轴线O1配置在热交换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转动轴线O1以沿着开口部35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侧缘部36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固定用托架44具有将能够装卸地固定于该固定用托架44的送风单元70以固定状态支承的作用。固定用托架44一体设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另一方(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部框架41)。固定用托架44设为从朝向侧部框架41中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内侧突出。
固定用托架44的朝向后方侧的面成为抵接面44a。抵接面44a形成为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状。
与固定用托架44中的抵接面44a的上端连接并从该抵接面44a的上端向前方延伸的面成为上端面44b。上端面44b与水平面平行地延伸。
<格栅>
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格栅46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40。格栅46形成为由多个杆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其外形与从前后方向观察开口部35的形状对应而形成为四边形状。格栅46能够在封闭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封闭状态和使该开口部开放的开放状态之间转动。格栅46在封闭开口部35的状态下,设置为朝向前方侧前倾的姿势。格栅46相对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支承为能够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绕前倾的轴线转动。
<发动机>
如图2所示,发动机47设于外装罩30的内侧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即发动机室E。发动机47利用从燃料箱170供给的燃料驱动。发动机47的驱动力经由轴等传递至前轮140以及后轮150,由此轮式装载机100前进或后退。发动机47的驱动力向液压泵(省略图示)传递。被液压泵加压的工作油经由液压回路向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3、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等液压驱动设备供给。发动机47具有水冷式的冷却构造。
<冷却单元>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冷却单元50设于外装罩30内的热交换室T。冷却单元50设置在比上述开口部35、支承框架40靠近前方侧。
冷却单元50具有:散热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等冷却设备以及收纳这些冷却设备的外框架。外框架形成为从前后观察的形状为四边形状的长方体状。在冷却单元50的朝向后方的背面51,使散热器的由许多散热管形成的面露出。
<固定屏蔽板>
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固定屏蔽板60是车辆后部130的热交换室T内的设于冷却单元50的后方的部件。固定屏蔽板60为包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准轴线O2的环状的部件。基准轴线O2是通过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中央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固定屏蔽板60具有将从前方侧流入冷却单元50并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向后方侧流出的空气进一步向后方引导的作用。固定屏蔽板60随着朝向后方侧而使内周面缩径。由此,固定屏蔽板60的内侧的流路随着朝向后方侧而使与基准轴线O2正交的流路截面积减小。
<送风单元>
如图2,图4~图6所示,送风单元70在固定屏蔽板60的后方侧,能够相对于车辆后部130绕转动轴线O1转动地被支承。送风单元70具有使用于冷却冷却单元50的空气向该冷却单元50供给的作用。送风单元70能够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相对的闭位置与使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被支承。
送风单元70具有:可动托架71、风扇80、保护部85以及可动屏蔽板90。
<可动托架>
可动托架71相对于车辆后部130,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具有支承风扇80、可动屏蔽板90以及保护部85的作用。如图5所示,可动托架71具有:转动连结部72、托架主体73以及固定连结部76。
如图5以及图6所示,转动连结部72能够绕转动轴线O1转动地与支承框架40的转动用托架43连结。可动托架71与一对转动用托架43对应,具有一对转动连结部72。转动连结部72例如经由***沿着转动用托架43的转动轴线O1的孔部的销而能够转动地与转动用托架43连结。
在托架主体73的一端一体固定有上述转动连结部72。托架主体73将固定于转动连结部72的一端作为基端,并从以轴线O1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内侧向外侧延伸。如图4以及图5所示,托架主体73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是送风单元70的闭位置。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通过使托架主体73从闭位置绕转动轴线O1向车辆后部130的后方转动,托架主体73从转动轴线O1向斜后方延伸的状态为送风单元70的开位置。
以下,将绕轴线O1的转动方向中的、从闭位置向开位置的方向(使送风单元70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转动的方向)称为转动方向外侧D1,从开位置向闭位置的方向(使送风单元70从开位置向闭位置转动的方向)称为转动方向内侧D2。
固定连结部76设于托架主体73的另一端。如图5所示,固定连结部76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固定用托架44。
固定连结部76中的朝向转动方向外侧D1的面,即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朝向后方侧的面为外侧面76a。固定连结部76中的朝向转动方向内侧D2的面为内侧面76b(参照图6)。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固定连结部76的内侧面76b与固定用托架44的抵接面44a相对并抵接。抵接面44a以及内侧面76称为分别沿着铅垂面延伸的平面状,并彼此面接触。
固定连结部76具有形成平面状的外端面76c,该外端面76c朝向以轴线O1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外侧。外端面76c在转动方向内侧D2的端部,与外侧面76a中的上述假想圆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托架主体73形成为框状,具有:在闭位置时,在宽度方向左右分离配置而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框部74;使这一对纵框部74在宽度方向上连结而上下分离配置的一对横框部75。转动连结部72设于一对纵框部74的一方,固定连结部76设于另一方。
<风扇>
如图4以及图6所示,风扇80具有液压马达81以及风扇主体82。
液压马达81是利用从上述液压泵经由液压缆线(省略图示)而供给的工作油旋转驱动的马达。液压马达81固定于托架主体73。液压马达81固定于可动托架71的托架主体73中的一对横框部75之间。液压马达81配置为从托架主体73向前方突出。液压马达81构成为在供给工作油时使驱动轴旋转。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的情况下,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轴线与基准轴线O2一致。
风扇主体82通过利用液压马达81旋转驱动而进行送风。如图6所示,风扇主体82具有:安装于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安装部83;固定于该安装部83的外周部,在驱动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叶片84。
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的情况下,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相对。在该状态下,在液压马达81被驱动时,通过使风扇主体82旋转,产生从前方侧向后方侧的空气流。
<保护部>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保护部85为从后方侧以及该风扇80的径向外侧覆盖风扇80的部件。保护部85与上述格栅46部同样,形成为由多个杆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并一体固定于可动托架71。利用保护部85,避免空气的流动被阻碍,又保证风扇80旋转时的安全性。
<可动屏蔽板>
如图4~图6所示,可动屏蔽板90与风扇80一体设置于送风单元70。可动屏蔽板90形成为从外周侧覆盖风扇80的风扇主体82的筒状,具有使空气导向风扇主体82的作用。
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该送风单元70成为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相对的状态。此时,通过在固定屏蔽板60的后方侧连接可动屏蔽板90,而在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的内侧形成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向后方连续的流路。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使向风扇80引导空气的屏蔽板称为由固定屏蔽板60、可动屏蔽板90构成的分割构造。
送风单元70在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转动时,不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上缘部37以及下缘部38干涉。即,构成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可动屏蔽板90、保护部85称为能够通过开口部35的大小。
<固定螺栓>
如图5、图7~图9所示,固定螺栓190具有经由形成于送风单元70侧、车辆主体110侧的孔部使送风单元70固定于车辆主体110的作用。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送风单元70的可动托架71的固定连结部76,作为送风单元70侧的孔部,形成有沿外侧面76a与内侧面76b贯通的可动侧贯通孔191。可动侧贯通孔191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沿前后方向贯通固定连结部76。可动侧贯通孔19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支承框架40的固定用托架44的抵接面44a,作为形成于车辆主体110侧的孔部,形成有从抵接面44a向前方凹陷的车辆侧固定孔192。车辆侧固定孔192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形成在与可动侧贯通孔191对应的位置。如图10所示,在送风单元70在闭位置位于适当的上下方向位置时,各车辆侧固定孔192相对于各可动侧贯通孔191,使孔的中心轴称为在同轴上配置的连通状态。车辆侧固定孔192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能够与固定螺栓190的外螺纹连结。
固定螺栓190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从转动方向外侧D1向转动方向内侧D2贯通可动侧贯通孔191而***车辆侧固定孔192。此时,在车辆侧固定孔192连结有固定螺栓190。车辆侧固定孔192在连结有固定螺栓190时,固定螺栓头部形成为能够与固定连结部76的外侧面76a抵接的尺寸。由此,在固定螺栓190连结于车辆侧固定孔192的状态下,固定连结部76的内侧面76b与固定用托架44的抵接面44a面接触地抵接。
<位置调整部>
接着,说明位置调整部200。位置调整部200具有通过向上方提起闭状态的送风单元70,来调整该送风单元70的上下方向位置的作用。
如图7~图10所示,位置调整部200具有:第一板210、定位螺栓220、第二板230、调整螺栓240。
<第一板>
第一板210形成为具有上表面211、下表面212以及侧面213的板状。
上表面211以及下表面212在水平面上平行配置,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上表面211以及下表面212的相对方向即上下方向为形成为板状的第一板210的厚度方向。侧面213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上表面211与下表面232的外周的全周连接。
在第一板210上,在上表面211与下表面212上,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贯通部214。第一板210的第一贯通部214从侧面213的一部分朝向水平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即,第一贯通部214形成为侧面213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的槽状,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形成为U形的切口形状。第一贯通部214在上下方向上成为相同的形状。
如图8所示,在第一板210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长孔215。该长孔215与第一贯通部214同样地,沿上表面211与下表面212在厚度方向上贯通。长孔215在第一贯通部214从侧面213凹陷的方向上,与该第一贯通部214分离而形成。多个长孔215在第一贯通部214从侧面213凹陷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长孔215在以第一贯通部214从侧面213凹陷的方向作为短边方向,将与该短边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长孔215在上下方向上成为相同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板210的俯视形状将第一贯通部214、多个长孔215的排列方向(第一贯通部214从侧面213凹陷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将与该该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因此,第一贯通部214形成为在第一板2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从该一端凹入。长孔215形成为比第一板210的第一贯通部214更靠近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
<定位螺栓>
定位螺栓220具有将第一板210固定于车辆主体110侧的作用。如图8所示,定位螺栓220具有从上方贯通第一板210的长孔215的轴部221。定位螺栓220的轴部221的直径比长孔215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小。因此,贯通长孔215的定位螺栓220的轴部221不仅在长孔215的长边方向,在短边方向也能够以一定程度移动。
定位螺栓220的头部222的直径比长孔215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在使定位螺栓220贯通长孔215的状态下,定位螺栓220的头部222与第一板210的上表面211抵接。
定位螺栓220的轴部221在贯通第一板210的长孔215的状态下,***形成于车辆主体110侧的螺栓固定孔44c。该轴部221通过与螺栓固定孔44c连结而固定。螺栓固定孔44c形成于构成车辆主体110的支承框架40的固定用托架44的上端面44b。螺栓固定孔44c与长孔215对应而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螺栓固定孔44c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多个螺栓固定孔44c的间隔与第一板210的多个长孔215的间隔对应地设置。
如图7所示,在第一板210利用定位螺栓220固定于车辆主体110的状态下,第一板210的长边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如图8所示,第一贯通部214使向水平方向的开口部214a朝向后方,即,该开口部214a朝向转动方向外侧D1。第一贯通部214的转动方向内侧D2的端部214b比固定用托架44的上端面44b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因此,能够从上箱够到第一贯通部214。
在第一板210固定于车辆主体110的状态下,长孔215在与转动方向(D1或者D2)交叉的方向上与长边方向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方向与宽度方向一致。
<第二板>
如图7~图10所示,第二板230具有第二板主体230A以及螺母部件235。
第二板主体230A形成为具有上表面231、下表面232以及侧面233的板状。
上表面231以及下表面232在水平面上平行配置,侧面233将上表面231以及下表面232连接起来。第二板主体230A固定于送风单元7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主体230A将侧面的一部分固定于可动托架71的固定连结部76中的外侧面76a以及外端面76c。第二板主体230A的向可动托架71的固定方法能够采用焊接、螺栓等公知的方法。
在第二板主体230A,在上表面231与下表面232上形成有贯通厚度方向的贯通孔234a,贯通孔234a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形成为圆形。贯通孔234a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相同形状。
螺母部件235固定于第二板主体230A的下表面232。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螺母部件235是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内螺纹孔234b的环状的部件。螺母部件235在使内螺纹孔234b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板主体230A的贯通孔234a的中心轴线一致的状态下,例如通过焊接一体固定于第二板主体230A的下表面。
在由第二板主体230A和螺母部件235构成的第二板230上,利用第二板主体230A的贯通孔234a、螺母部件235的内螺纹孔234b构成上下贯通第二板230的第二贯通部234。因此,在第二贯通部234上形成有螺母部件235的内螺纹孔234b的内螺纹。
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第二贯通部234位于第一板210的第一贯通部214的下方,并与第一贯通部214在上下方向连通。
如图7至图10所示,调整螺栓240具有轴部241、头部242。轴部241具有插通于第一贯通部214以及第二贯通部234的直径。在轴部241的外周面的一端侧的部分形成有外螺纹241a。内螺纹241a能够与第二贯通部234的外螺纹,即螺母部件235的内螺纹孔234b连结。头部242一体设于轴部24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
调整螺栓240在使头部242朝向上方的状态下,插通于第一贯通部214以及第二贯通部234。该时,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的外螺纹241a与第二贯通部234的内螺纹连结,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从上方抵接于第一板210的上表面211。
<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如图4所示,在轮式装载机100工作时,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被格栅46封闭。在送风单元70的风扇主体82旋转时,从由外装罩30形成的热交换室T内经由开口部35向后方进行送风。由此,经由外装罩30的通气部33等流入发动机室E、热交换室T的空气在热交换室T内通过冷却单元50地向后方流动。通过使冷却单元50冷却,成为高温的空气在利用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形成的流路内,经由风扇80向后方侧流通。然后,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经由格栅46排出。
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的情况下,送风单元70利用固定螺栓190固定于车辆主体110。即,固定螺栓190贯通可动侧贯通孔191而固定于车辆侧固定孔192,从而使送风单元70在闭位置成为不能转动的状态。
如图7以及图10所示,在该状态下,位置调整部200的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与第一板210的上表面211接触,轴部241插通第一贯通部214和第二贯通部234的双方。轴部241的外螺纹241a与第二贯通部234的内螺纹连结。
在此,由于有时轮式装载机100会用于砂土、碎石等装载、搬运作业,因此在如上所述的作业中使用时,会暴露在砂石多的环境中。因此,在送风单元70、冷却单元50上附着砂石。因此,要进行作为送风单元70以及冷却单元50的维护作业的一方面的清扫。
在维护作业时,解除固定螺栓190对送风单元70的固定状态。即,通过除去固定螺栓190,使送风单元70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同时,通过旋松位置调整部200的调整螺栓240,解除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向第一板210的上表面211的抵接状态。然后,使送风单元70朝向转动方向外侧D1转动。此时,调整螺栓240以被***第二板230的状态与送风单元70一起移动。如图11所示,保持调整螺栓240的外螺纹241a与第二贯通部234的内螺纹孔234b连结的状态,送风单元70能够向转动方向外侧D1转动。第一板210的第一贯通部214形成为向转动方向外侧D1开口的U形的切口形状,因此不会由于第一板210而妨碍调整螺栓240的移动。进一步地,由于调整螺栓240连接于第二贯通部234,因此不会从第二板230落下。
此外,也可以在外螺纹241a的前端设有环状的限制器,即便松开调整螺栓240,轴部241的外螺纹241a的前端也不从内螺纹孔234b完全分离而保持连结的状态,而使调整螺栓240与第二板230一直不分离。
这样,通过使送风单元70向开位置转动,而成为操作人员能够从后部通路R1上,在送风单元70、固定屏蔽板60以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进行维护的状态。
在维护作业终止后,使送风单元70向转动方向内侧D2转动,恢复原来的状态。
在此,送风单元70是由液压马达、风扇等构成的重物,并且以悬臂状支承于车辆主体110。因此,送风单元70的能够转动地被支承的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有时会由于自重而下降到比当初希望的位置更靠下的情况。如图9所示,如果送风单元70的另一端侧下降,则供作为固定螺栓190的螺栓***的可动侧贯通孔191与车辆侧固定孔192不配合,而不能***螺栓。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可动部的送风单元70的位置调整方法调整送风单元70的上下方向位置。
参照如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送风单元70的位置调整方法的顺序。本实施方式的送风单元70的位置调整方法包括对位工序S1以及提起工序S2。
在对位工序S1中,通过使送风单元70绕转动轴线O1转动,使第二贯通部234的水平方向位置与第一贯通部214的水平方向位置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保持在第二板230的第二贯通部234上连结有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的前端的状态。因此,如图9所示,在使第二板230向闭位置转动时,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的一部分嵌入第一板210的U形的第一贯通部214。由此,自动地使第一贯通部214与第二贯通部234的水平方向位置一致。
在该阶段中,在第一板210的下表面212与第二板230的上表面231之间存在上下方向的间隙。即,伴随送风单元70的自重导致的下降,成为第二板230相对于第一板210下降的状态。另外,可动侧贯通孔191和车辆侧固定孔192在上下方向上与孔的位置不一致。
在对位工序S1后进行提起工序S2。在提起工序S2中,使用工具等使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旋转而拧入调整螺栓240。在拧入调整螺栓240时,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与第一板210的上表面接触,接下来,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与第二板230的相对位置靠近。其结果是,第二板230靠近第一板210地上升。由此,如图10所示,第一板210与第二板230的上下方向的间隙消失,第一板210的下表面212与第二板主体230A的上表面231抵接。固定有第二板230的送风单元70位于当初希望的上下方向位置。
其结果是,成为可动侧贯通孔191与车辆侧固定孔192的上下方向的孔的位置一致的状态,固定螺栓190成为能够插通可动侧贯通孔191以及车辆侧固定孔192的状态。利用固定螺栓190,送风单元70固定于车辆主体110,然后通过关闭格栅46,完成维护作业。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插通第一贯通部214以及第二贯通部234的调整螺栓240,连结第一板210以及第二板230,能够使第二板230与第一板210靠近。由此,即便不使用例如撬棍、棘轮扳手(シノ)等工具,也能够将自重大的送风单元70向上方提起。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的外螺纹241a与第二板230的内螺纹卡合,进一步地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从上方与第一板210抵接。因此,在使调整螺栓240旋转时,第二板230靠近第一板210地上升。由此,即便在第二板230位于比当初希望的位置更靠下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第二板230提起到所希望的位置。
由于第一贯通部214向转动方向外侧D1开口,因此在使送风单元70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移动时,能够以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连结于第二板230的状态,使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向第一贯通部214内外移动。因此,由于不需要进行拔插调整螺栓240的作业,能够使位置调整作业更容易。
在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第一贯通部214内时,由于第二贯通部234位于第一贯通部214的下方,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第一贯通部214与第二贯通部234的对位。
第一板210相对于车辆主体110的定位能够经由长孔215进行。即,在第一板210的第一贯通部214的位置从第二板230的第二贯通部234的转动轨迹上偏移的情况下,能够调整第一板210相对于车辆主体110的位置。即,通过松开定位螺栓220而在长孔215的范围使第一板210移动,能够将第一贯通部214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因此,即便由于各部分件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老化导致的位置偏差,而使第一贯通部214与第二贯通部234不能对位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第一板210相对于车辆主体110的位置调整,能够适当设定第一贯通部214与第二贯通部234的相对位置。另外,能够在第一板210相对于车辆主体110的初始位置定位时使用。
长孔215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即,向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即便在第一贯通部214从第二贯通部234的转动轨迹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转动轨迹上地调整第一贯通部214的位置。
由于能够改变第一贯通部214的开口方向,因此能够调整第一板210的姿势,以使得相对于第一贯通部214***第二贯通部234的轴部241顺利地嵌入第一贯通部214内。
送风单元70的车辆主体110的固定能够通过插通车辆侧固定孔192、可动侧贯通孔191的固定螺栓190进行。即便由于送风单元70的自重而使车辆侧固定孔192与可动侧贯通孔191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200使送风单元70的位置上升,能够进行这些车辆侧固定孔192与可动侧贯通孔191的对位。
通过分别构成位置调整部200与固定螺栓190,在位置调整部200上不会承载固定作为重量物的送风单元70的负荷。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具体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3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板310具有第一板主体310A、螺母部件315。
第一板主体310A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具有圆形的贯通孔314a。第一板主体310A的上表面即上表面311通过焊接等一体固定有螺母部件315。贯通孔314a与螺母部件315的内螺纹孔314b同轴配置。利用第一板主体310A的贯通孔314a和螺母部件315的内螺纹孔314b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贯通部314。第一板主体310A具有上表面311、下表面312、侧面313。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板330具有上表面331、下表面332以及侧面333。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且在转动方向内侧D2开口的第二贯通部334。即,第二贯通部334形成为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形成U形切口而在上下方向上以相同形状延伸。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贯通部214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贯通部334对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贯通部234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贯通部314对应。
调整螺栓240在使头部242朝向下方,使轴部241的前端朝向上方的状态插通于第一贯通部314以及第二贯通部334。即,调整螺栓240从下方以第二贯通部334、第一贯通部314的顺序插通。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的外螺纹241a连结于第一贯通部314的内螺纹,即,螺母部件315的内螺纹孔314b。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从下方抵接于第二板330的下表面332。
利用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使调整螺栓240的头部242旋转,能够使第二板330向第一板310靠近。由此,容易向上方提起与第二板330成为一体的送风单元。
尤其是,在位置调整部300位于高处的情况下,通过从下方操作调整螺栓240而提高作业性。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脱离其发明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贯通部214成为俯视U形,也可以是俯视圆形。在该情况下,在送风单元70开闭时,暂时取下调整螺栓240即可。在对位工序S1中,从上下方向观察,将第一贯通部214与第二贯通部234连通的位置,即,调整螺栓240的轴部241能够***这双方的水平方向位置对位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部334成为俯视U形,与上述同样地,也可以形成为俯视圆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构成第二贯通部234的第二板主体230A的贯通孔234a成为俯视U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构成第一贯通部314的第一板主体310A的贯通孔314a成为俯视U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螺母部件235与第二板主体230A一体的结构,也可以使螺母部件235分体构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螺母部件315与第一板主体310A一体的结构,螺母部件315也可以分体构成。
另外,第二板主体230A与螺母部件235,或第一板主体310A与螺母部件315也可以利用除了焊接以外的固定方法一体固定,也可以一体成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螺母部件235,而在第二板主体230A的贯通孔234a形成内螺纹。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螺母部件315,而在第一板主体310A的贯通孔314a形成内螺纹。
在实施方式中,将位置调整部200、300用于送风单元70的位置调整,例如也可以用于格栅46等其他可动部的位置调整。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例,说明了轮式装载机100,也例如作为作业车辆,也可以适用于机动平地机等其他作业车辆。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冷却单元50、送风单元70的其他作业车辆。
工业实用性
利用上述方式的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能够容易进行可动部的位置调整。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框架,20…缓冲器,21…缓冲器中央部,21a…上表面,22…缓冲器侧部,22a…上表面,23…收纳部,23a…上表面,24a…防滑垫,24b…防滑垫,30…外装罩,31…侧部罩,32…上部罩,33…通气部,35…开口部,36…侧缘部,37…上缘部,38…下缘部,40…支承框架,41…侧部框架,42…上部框架,43…转动用托架,44…固定用托架,44a…抵接面,44b…上端面,44c…螺栓固定孔,46…格栅,47…发动机,50…冷却单元,51…背面,60…固定屏蔽板,70…送风单元(可动部),71…可动托架,72…转动连结部,73…托架主体,74…纵框部,75…横框部,76…固定连结部,76a…外侧面,76b…内侧面,76c…外端面,80…风扇,81…液压马达,82…风扇主体,83…安装部,84…叶片,85…保护部,90…可动屏蔽板,100…轮式装载机,110…车辆主体,120…车辆前部,130…车辆后部,140…前轮,150…后轮,160…驾驶部,170…燃料箱,180…作业装置,181…大臂,182…铲斗,183…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4…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5…联杆,186…曲拐,190…固定螺栓,191…可动侧贯通孔,192…车辆侧固定孔,200…位置调整部,210…第一板,211…上表面,212…下表面,213…侧面,214…第一贯通部,214a…开口部,214b…端部,215…长孔,220…定位螺栓,221…轴部,222…头部,230…第二板,230A…第二板主体,231…上表面,232…下表面,233…侧面,234…第二贯通部,234a…贯通孔,234b…内螺纹孔,235…螺母部件,240…调整螺栓,241…轴部,241a…外螺纹,242…头部,300…位置调整部,310…第一板,310A…第一板主体,311…上表面,312…下表面,313…侧面,314…第一贯通部,314a…贯通孔,314b…内螺纹孔,315…螺母部件,330…第二板,331…上表面,332…下表面,333…侧面,334…第二贯通部,R1…后部通路,R2…侧部通路,E…发动机室,T…热交换室,O1…转动轴线,O2…基准轴线,D1…转动方向外侧,D2…转动方向内侧,S1…对位工序,S2…提起工序。

Claims (10)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辆主体,其具有使内外连通的开口部;
可动部,其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闭位置与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位置调整部,其在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闭位置时,调整所述可动部的上下方向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部具有:
第一板,其设于所述车辆主体,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部;
第二板,其设于所述可动部,具有第二贯通部,该第二贯通部上下贯通,并且在所述可动部位于闭位置时,从下方与所述第一贯通部连通;
调整螺栓,其具有插通所述第一贯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贯通部的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贯通部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
所述轴部在外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内螺纹连结的外螺纹,
所述调整螺栓还具有设于所述轴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抵接的头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贯通部在上下方向,朝向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开位置转动的方向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贯通部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
所述轴部在外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内螺纹连结的外螺纹,
所述调整螺栓还具有设于所述轴部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二板的下表面抵接的头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贯通部在上下方向,朝向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闭位置转动的方向开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第一板具有长孔,该长孔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以水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所述位置调整部还具有定位螺栓,该定位螺栓经由所述长孔将所述第一板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孔将与所述可动部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主体具有沿水平方向贯通的车辆侧固定孔,
所述可动部具有可动侧贯通孔,该可动侧贯通孔沿水平方向贯通,并且在该可动部位于闭位置时,与所述车辆侧固定孔对应,
还具有固定螺栓,该固定螺栓经由所述车辆侧固定孔以及所述可动侧贯通孔将所述可动部固定于车辆主体。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主体具有热交换室,
所述开口部形成于热交换室的后方侧,
还具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设于所述热交换室内,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
所述可动部为送风单元,该送风单元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的屏蔽板,
所述闭位置是所述送风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相对的位置,
所述开位置是所述送风单元使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位置。
10.一种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该作业车辆具有:
车辆主体,其具有使内外连通的开口部;
可动部,其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闭位置与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位置调整部,其在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闭位置时,调整所述可动部的上下方向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部具有:
第一板,其设于所述车辆主体,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部;
第二板,其设于所述可动部,具有第二贯通部,该第二贯通部上下贯通,并且在所述可动部位于闭位置时,从下方与所述第一贯通部连通;
调整螺栓,其具有插通所述第一贯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贯通部的轴部;
该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使所述可动部转动,而使所述第二贯通部的水平方向位置与第一贯通部的水平方向位置一致的对位工序;
在该对位工序后,通过将所述调整螺栓的轴部***并连结于所述第一贯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贯通部,而使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提起工序。
CN201680004066.5A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Active CN108513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9078 WO2018123011A1 (ja) 2016-12-28 2016-12-28 作業車両及び作業車両の可動部の位置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597A true CN108513597A (zh) 2018-09-07
CN108513597B CN108513597B (zh) 2021-06-11

Family

ID=6270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066.5A Active CN108513597B (zh)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0390B2 (zh)
EP (1) EP3366899B1 (zh)
JP (1) JP6408701B1 (zh)
CN (1) CN108513597B (zh)
WO (1) WO20181230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928A (zh) * 2019-03-19 2021-11-05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送风机的风向调整方法以及搭载送风机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3021A1 (ja) * 2016-12-28 2018-07-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JP2019116198A (ja) * 2017-12-27 2019-07-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US11951797B2 (en) * 2021-06-03 2024-04-09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Cooling pack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5823U (zh) * 1979-02-28 1980-09-05
JP2009090914A (ja) * 2007-10-11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03620123A (zh) * 2012-06-28 2014-03-0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轮式装载机
CN203925720U (zh) * 2014-06-30 2014-11-05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导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0472A (en) * 1972-12-04 1974-04-02 Pullman Inc Railway car door
JPS59200595A (ja) * 1983-04-26 1984-11-13 Nec Corp 分散制御式電子交換機の競合防止方式
DE3423531A1 (de) * 1984-03-23 1985-10-03 Owatonna Manufacturing Co.,Inc., Owatonna, Minn. Aufschwenkbare anordnung aus motor- und oelkuehler
JPH041295Y2 (zh) 1984-12-28 1992-01-17
JP2502843Y2 (ja) * 1989-06-27 1996-06-26 カル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の取付構造
JP2562572Y2 (ja) * 1990-11-01 1998-02-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リヤサイドウインドウパネル建付け構造
JP2594279Y2 (ja) * 1992-11-04 1999-04-2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農作業機
JP2584422Y2 (ja) * 1992-12-14 1998-11-0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JP3646483B2 (ja) * 1997-07-24 2005-05-1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窓またはドアの開閉装置
JP2000062474A (ja) 1998-08-21 2000-02-29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US6167977B1 (en) * 1999-01-15 2001-01-02 Case Corporation Easy-install, two-position tractor hood
JP4364496B2 (ja) 2002-10-24 2009-11-1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5297644A (ja) * 2004-04-07 2005-10-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車両
US7080428B2 (en) * 2004-06-03 2006-07-25 Hyde Warren L Detachable hinge device
US7255189B2 (en) * 2004-06-18 2007-08-14 Cnh America Llc Radiator mounting system
JP4685437B2 (ja) * 2004-12-28 2011-05-1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の冷却装置
US7753152B2 (en) * 2005-09-15 2010-07-13 Komatsu Ltd. Cool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DE102008049681A1 (de) * 2008-09-30 2010-04-01 Daimler Ag Positionierbare Kühleraufnahme
US8186751B2 (en) * 2010-05-06 2012-05-29 Deere & Company Pivotal fan/grill unit for a work vehicle
JP5432831B2 (ja) * 2010-06-18 2014-03-0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5074638B2 (ja) * 2010-12-24 2012-11-1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ホイールローダ
US8893834B2 (en) * 2011-09-23 2014-11-25 Caterpillar Inc. Airflow baffle system for articulating hood with multiple hinge locations
JP6186673B2 (ja) * 2012-06-11 2017-08-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筐体
US10233819B2 (en) * 2013-05-03 2019-03-19 Deere & Company Dual-pivot hinge for fan
GB201312941D0 (en) * 2013-07-19 2013-09-04 Agco Int Gmbh Vehicle Cooling Arrang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5823U (zh) * 1979-02-28 1980-09-05
JP2009090914A (ja) * 2007-10-11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03620123A (zh) * 2012-06-28 2014-03-0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轮式装载机
CN203925720U (zh) * 2014-06-30 2014-11-05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导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928A (zh) * 2019-03-19 2021-11-05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送风机的风向调整方法以及搭载送风机的车辆
CN113613928B (zh) * 2019-03-19 2023-12-2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送风机的风向调整方法以及搭载送风机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3011A1 (ja) 2018-07-05
US20180266303A1 (en) 2018-09-20
EP3366899A4 (en) 2018-08-29
EP3366899A1 (en) 2018-08-29
US10480390B2 (en) 2019-11-19
CN108513597B (zh) 2021-06-11
JPWO2018123011A1 (ja) 2018-12-27
EP3366899B1 (en) 2019-11-06
JP6408701B1 (ja)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3597A (zh)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CN108513553A (zh) 作业车辆
JPWO2011158686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4527074B2 (ja) 掘削作業機
KR20140002626A (ko) 건설기계
JP2007016417A (ja) 旋回作業車
EP3361066B1 (en) Working vehicle
JP2020122291A (ja) 作業用車両
CN108513595A (zh) 作业车辆
JP6600583B2 (ja) 建設機械および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カバー取付方法
JP2017039482A (ja) 作業用車両
JP4335770B2 (ja) 建設機械のバッテリ保護装置
JP5461481B2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6574357B2 (ja) 作業用車両
US20180236955A1 (en) Bumper assembly for a work vehicle
CN104652520A (zh) 工程机械
JP2023006456A (ja) ファン構造体及び作業車両
WO2021059514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4266666B2 (ja) 建設機械
JP4885787B2 (ja) 建設機械
JP6437804B2 (ja) 建設機械
JP2005133494A (ja) 建設機械
WO2021131734A1 (ja) 作業機械
JP2006336351A (ja) ショベル系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バッテリ
JP2001248184A (ja) 建設機械のラジエータとオイルクーラ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