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1539B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1539B
CN108501539B CN201810146724.5A CN201810146724A CN108501539B CN 108501539 B CN108501539 B CN 108501539B CN 201810146724 A CN201810146724 A CN 201810146724A CN 108501539 B CN108501539 B CN 108501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wall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gener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67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1539A (zh
Inventor
武藤敦史
佐藤雅彦
萩原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01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1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1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1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2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 B41J2/02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by vib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07Conditioning of the inside of ink supply circuits, e.g. flushing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因滞留而使特性发生变化的液体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经由压力产生室而与被设置于喷嘴面(20a)上的多个喷嘴连通的共同液室(100),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供给口(45),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100)的内壁上,并向所述共同液室供给液体;排出口(47),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100)的顶部(44a)上,并从所述共同液室(100)排出气泡;壁(130),其为所述共同液室(100)的与所述内壁连续的壁(130),且具有与所述排出口(47)对置的面。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2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037456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申请号为2017-037456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流道部件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作为液体而使用油墨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代表例的喷墨式记录头,例如存在有如下的喷墨式记录头,即,具备:喷嘴;压力产生室,其与喷嘴连通;歧管,其为与多个压力产生室连通的共同液室,所述喷墨式记录头通过压电致动器等的压力产生单元而使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产生压力变化,从而从喷嘴喷出油墨滴。
在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中,由于因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侵入到压力产生室而会产生喷出不良等的不良情况,因此例如提出了使气泡滞留在歧管内并从排出口排出气泡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但是,在排出口位于顶部的情况下,气泡易于滞留于排出口的正下方,滞留于这样的地方的油墨会成为成分沉降从而特性不同的油墨。当这样的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时,将存在产生印刷不均或喷出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当增大共同液室的容积时,排出口的正下方的油墨的流速降低,从而易于产生特性不同的油墨,并且特性不同的油墨易于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
另一方面,当减小共同液室的容积以免油墨流沉积时,则存在向压力产生室供给的油墨的供给能力降低或喷出油墨滴时的压力变动的吸收能力降低,从而无法实施稳定的油墨滴的喷出的这类问题。
另外,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在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同样存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2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66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因滞留而特性发生变化的液体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经由压力产生室而与被设置于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连通的共同液室,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供给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内壁上,并向所述共同液室供给液体;排出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顶部上,并从所述共同液室排出气泡;壁,其为所述共同液室的与所述内壁连续的壁,且具有与所述排出口对置并沿着所述顶部的面。
在所涉及的方式中,即使在排出口的正下方处因液体发生滞留而产生成分的沉降从而存在特性不同的液体,也能够通过壁来抑制特性不同的液体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情况。
在此,优选为,所述共同液室的所述顶部具有朝向所述排出口而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斜面。据此,能够使气泡通过浮力而沿着顶部朝向排出口移动,从而提高从排出口排出的气泡排出性,由此抑制气泡侵入压力产生室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所述壁具有与所述顶部面对面的地面、即越接近所述排出口则越接近所述喷嘴面的地面。据此,由于能够使特性不同的液体滞留于顶部和地面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特性不同的液体侵入压力产生室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所述供给口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所述顶部上,通过所述壁而在所述共同液室内产生从所述供给口朝向多个所述压力产生室的第一流、和从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第二流,所述壁中的、对所述第一流进行规定的部分具有越远离所述供给口则越接近所述喷嘴面的斜面。据此,由于第一流沿着斜面而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液体流发生沉淀的区域,从而不易产生特性不同的液体。
另外,优选为,通过所述壁而在所述共同液室内产生从所述供给口朝向多个所述压力产生室的第一流、和从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第二流,所述第一流以及所述第二流分岔的位置在所述顶部和与所述压力产生室连通的部分所对置的方向上,处于与所述共同液室的中心相比靠上侧处。据此,由于能够使壁和顶部之间的特性不同的液体远离压力产生室,因此即使特性不同的液体向压力产生室侧移动了,也能够在共同液室内对特性不同的液体彼此进行充分地搅拌,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特性不同的液体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所述排出口在所述压力产生室所排列的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压力产生室的外侧处。据此,能够使滞留于排出口的正下方的特性不同的液体远离压力产生室,从而即使特性不同的液体向压力产生室侧移动了,也能够在共同液室内对特性不同的液体彼此进行充分地搅拌,进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特性不同的液体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所述排出口与具有气液分离壁的脱泡室连通。据此,能够将液体中所包含的气泡经由脱泡室而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优选为,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共同液室内的气泡。据此,能够将液体中所包含的气泡经由脱泡室而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优选为,所述排出口使从对液体进行贮留的罐经由所述供给口而被供给的液体返回所述罐。据此,能够将液体中所包含的气泡经由脱泡室而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经由压力产生室而与被设置于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连通的共同液室,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供给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内壁上,并向所述共同液室供给液体;排出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顶部上,并从所述共同液室排出气泡;壁,其为所述共同液室的与所述内壁连续的壁,且具有沿着所述顶部的面,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的特在于,所述排出口与泵连通,在通过所述泵来去除气泡时,从所述喷嘴排出液体。
在所涉及的方式中,通过同时进行从排出口的液体的排出和从喷嘴的液体的排出,从而能够减少在壁的周边液体流发生沉淀的部分。因此,能够难以产生因液体流发生沉淀而造成的特性不同的液体,并能够在清洗后的印刷时抑制特性不同的液体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形成基板以及连通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6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油墨流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头以及流道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壁的改变例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壁的改变例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的说明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容,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进行变更。在各附图中标记相同符号的部件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了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X、Y、Z表示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这些轴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来进行说明。此外,第三方向Z表示铅直方向,并将铅直方向上侧称为Z1侧,将铅直方向下侧称为Z2侧。
实施方式1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作为多个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1(以下,仅称为记录头1)被搭载于滑架3上。搭载了记录头1的滑架3以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被设置于安装在装置主体4上的滑架轴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3的移动方向成为第二方向Y。
此外,在装置主体4上,设置有由作为液体而贮留了油墨的油墨罐构成的贮留单元2,贮留单元2经由软管等的供给管2a而与记录头1连接。另外,在供给管2a的中途处,设置有将贮留单元2的油墨朝向记录头1压送的加压泵等的压送单元2b。另外,压送单元2b并不限定于加压泵,例如也可以为从外部对贮留单元2的外周进行按压的按压单元。此外,压送单元2b也可以使用对记录头1与贮留单元2的铅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而产生的水位压差。即,压送单元2b并不限定于被设置在供给管2a的中途上,也可以被设置在保持有贮留单元2的未图示的保持架等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主体4上设置有减压单元6,所述减压单元6经由软管等的排出管6a而与记录头1的后文详述的脱泡室连接。减压单元6由真空泵等的减压泵构成,并通过对记录头1内的脱泡室内的空气进行抽吸,从而对脱泡室内进行减压。通过以此方式利用减压单元6而对脱泡室进行减压,从而能够将后文详述的记录头1内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经由脱泡室而排出。另外,由减压单元6实施的脱泡室的减压,例如通过设置对排出管6a或脱泡室的出口等进行开闭的开闭阀(未图示),从而即使不经常使减压单元6进行动作,也能够维持脱泡室的减压状态。
而且,通过使驱动电机7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以及同步齿形带7a而被传递至滑架3,从而使搭载了记录头1的滑架3沿着滑架轴5进行移动。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4上设置有作为输送单元的输送辊8,纸等的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薄片S通过输送辊8而被输送。另外,对记录薄片S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并不限于输送辊8,也可以为带或滚筒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成为第一方向X。
此外,在作为滑架3的移动方向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侧处,设置有从记录头1的喷嘴中抽吸油墨等的抽吸单元9。
抽吸单元9具备覆盖记录头1的喷嘴的由橡胶或人造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的盖部件9a、和经由软管等的抽吸管9b而与盖部件9a连接的例如真空泵等的抽吸装置9c。
这种结构的抽吸单元9使盖部件9a与记录头1的喷嘴面抵接,并通过使抽吸装置9c进行抽吸动作,从而将盖部件9a的内部设为负压,由此与气泡一起从喷嘴抽吸记录头1内的油墨进而实施清洗动作。此外,也可以在非印刷时,通过利用盖部件9a来对喷嘴进行密封,从而抑制喷嘴的干燥。
另外,由于盖部件9a是在所需的定时下与记录头1的喷嘴面抵接从而覆盖喷嘴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9a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三方向Z上。而且,盖部件9a的移动例如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机或电磁铁等的移动单元来进行。
在此,参照图2~图6来对被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I上的记录头1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2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流道形成基板以及连通板的俯视图,图4为以图3的A-A’线为基准的剖视图,图5为以图3的B-B’线为基准的剖视图,图6为对油墨流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2、图4所示,在构成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1的流道形成基板10上,通过从一个面侧进行各向异性蚀刻而被多个隔壁划分出的压力产生室12沿着并排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21的方向而并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产生室12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第一方向X。此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压力产生室12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而成列为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第二方向Y上被设置为两列。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头1以第三方向Z的Z2侧成为朝向铅直方向下方的方式被配置并使用。因此,浮力产生作用的方向为,在第三方向Z上从Z2侧朝向Z1侧的方向。
在这样的流道形成基板10的第三方向Z的一方面侧、即Z2侧,依次层叠有连通板15和喷嘴板20。
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对压力产生室12和喷嘴21进行连通的喷嘴连通通道16。连通板15具有大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面积,且喷嘴板20具有小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面积。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设置连通板15而使喷嘴板20的喷嘴21与压力产生室12分离,因此位于压力产生室12中的油墨不易受到由在喷嘴21附近的油墨所产生的油墨中的水分的蒸发而导致的增稠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板20的开口有喷嘴21并使油墨滴被喷出的面称为喷嘴面20a。
此外,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构成作为经由多个压力产生室12而与喷嘴21连通的共同液室的歧管100的一部分的第一歧管部17和第二歧管部18。
第一歧管部17以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连通板15的方式而被设置。
此外,第二歧管部18部以在第三方向Z上未贯穿连通板15而向连通板15的喷嘴板20侧开口的方式而被设置。
而且,在连通板15上,以相对于各个压力产生室12而独立的方式设置有与压力产生室1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连通的供给连通通道19。该供给连通通道19对第二歧管部18和压力产生室12进行连通。即,供给连通通道19相对于歧管100而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
在喷嘴板20上,形成有经由喷嘴连通通道16而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喷嘴21。在喷嘴21中,对相同种类的油墨(液体)进行喷射的喷嘴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从而构成了喷嘴列。由在该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的喷嘴21所构成的喷嘴列在第二方向Y上被形成有两列。
另一方面,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与连通板15相反面侧、即Z1侧处,形成有振动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板50,而设置了弹性膜51和绝缘体膜52,所述弹性膜51由被设置于流道形成基板10侧的氧化硅构成,所述绝缘体膜52由被设置于弹性膜51上的氧化锆构成。另外,压力产生室12等的液体流道是通过从接合有喷嘴板20的一面侧对流道形成基板10进行各向异性蚀刻而被形成的,压力产生室12的另一面是通过弹性膜51而被划分形成的。
此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振动板50上,设置有具有第一电极60、压电体层70和第二电极80的压电致动器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致动器300成为使压力产生室12内的油墨产生压力变化的驱动元件。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60针对每个压力产生室12而被切开,并构成针对压电致动器300的实质性的驱动部、即能动部而独立的独立电极。
压电体层70被设置到与第一电极60的供给连通通道19侧的端部相比靠外侧为止。即,第一电极60的供给连通通道19侧的端部被压电体层70所覆盖。
压电体层70由具有被形成在第一电极60上的极化结构的氧化物的压电材料构成,例如,能够由以通式ABO3表示的钙钛矿型氧化物构成,并且能够使用包含铅的铅类压电材料或不含铅的非铅类压电材料等。
如图3所示,在这样的压电体层70上,形成有与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压力产生室12之间的各个隔壁相对应的凹部71。该凹部71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与各个隔壁的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或者与其相比较宽。由此,由于振动板50的与压力产生室12的第二方向Y的端部对置的部分、所谓的振动板50的臂部的刚性被抑制,因此能够使压电致动器300良好地进行位移。
第二电极80被设置于压电体层70的与第一电极60相反的一面侧,并构成了在多个能动部中共同的共同电极。此外,第二电极80既可以被设置于凹部71的内表面、即压电体层70的凹部71的侧面内,也可以不被设置。
由这样的第一电极60、压电体层70以及第二电极80构成的压电致动器300,通过向第一电极60与第二电极80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位移。即,通过向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在被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80夹持的压电体层70上产生压电应变。而且,将向两个电极施加电压时在压电体层70上产生压电应变的部分称为能动部310。与此相对,将在压电体层70上未产生压电应变的部分称为非能动部。此外,在于压电体层70上产生压电应变的能动部310中,将与压力产生室12对置的部分称为挠性部,将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的部分称为非挠性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60、压电体层70以及第二电极80全部连续设置至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为止。即,能动部310被连续设置至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为止。因此,能动部310中的压电致动器300的与压力产生室12对置的部分成为挠性部,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的部分成为非挠性部。
此外,如图3所示,从压电致动器300的第一电极60起引出有作为引出配线的独立配线91。此外,从第二电极80起引出有作为引出配线的共同配线92。而且,在这些独立配线91以及共同配线92上,连接有柔性电缆120。柔性电缆120为具有挠性的配线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作为半导体元件的驱动电路121。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电致动器300中,将第一电极60设为针对各个能动部310而独立的独立电极,将第二电极80设为在多个能动部310上共同的共同电极,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一电极60设为共同电极,将第二电极80设为独立电极。
如图4所示,在这样的流道形成基板10的压电致动器300侧的面上,接合有具有与流道形成基板10大致相同大小的保护基板30。保护基板30具有作为用于对压电致动器300进行保护的空间的保持部31。保持部31以与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的压电致动器300的列相对应的方式在第二方向Y上并排形成有两个。此外,在保护基板30上,在于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两个保持部31之间设置有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的贯穿孔32。而且,从压电致动器300的第一电极60引出的独立配线91和从第二电极80引出的共同配线92的端部(参照图3),以露出于该贯穿孔32内的方式延伸设置,并且在贯穿孔32内与柔性电缆120电连接。
此外,在保护基板30以及连通板15的Z1侧处,固定有外壳部件40。外壳部件40具备外壳部件主体41和盖部件42。外壳部件主体41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与上述的连通板15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与保护基板30和连通板15这两方接合。具体而言,外壳部件主体41具有在保护基板30侧收纳流道形成基板10以及保护基板30的深度的凹部43。而且,在于凹部43中收纳有流道形成基板10以及保护基板30等的状态下,凹部43的喷嘴板20侧的开口面被连通板15密封。
此外,在外壳部件主体41上设置有连接口41a,所述连接口41a与被设置于连通板15上的贯穿孔32连通并***通有柔性电缆120。
此外,在外壳部件主体41上,在凹部43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处形成有第三歧管部44,所述第三歧管部44向第三方向Z的连通板15侧以及第二方向Y的侧面开口。第三歧管部44的第二方向Y侧的开口被盖部件42密封。具体而言,在外壳部件主体41的第三歧管部44的第二方向Y的开口处,设置有对作为连通板15侧的Z2侧的开口进行堵塞的壁部46。通过在壁部46上接合有盖部件42,从而使第三歧管部44的第二方向Y的开口被密封。通过这样设置壁部46,从而仅对连通板15与外壳部件主体41这两个部件进行接合就能够对歧管100进行密封,并能够对由外壳部件主体41、盖部件42以及连通板15的部件公差所造成的接合偏差进行抑制,从而对油墨的漏出等进行抑制。顺便说明一下,在未设置有壁部46的情况下,则必须对盖部件42、外壳部件主体41和连通板15这三者进行接合从而对歧管100进行密封,在因各个部件的公差而无法对歧管100进行完全密封的情况下,则有可能会发生油墨漏出至外部的情况。此外,虽然没有进行特别图示,但壁部46也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三歧管部44内的肋板、即对壁部46和与壁部46对置的第三歧管部44的内壁面进行连结的肋板来进行加强。肋板可以为单体,而且,也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以预定的间隔而设置有多个。
被设置于这样的外壳部件40上的第三歧管部44,通过作为连通板15侧的Z2侧的开口而与第一歧管部17连通。因此,通过被设置于外壳部件40上的第三歧管部44、和被设置于连通板15上的第一歧管部17以及第二歧管部18从而构成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共同液室的歧管100。即,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歧管100的流道部件是指,包括流道形成基板10、连通板15以及外壳部件40在内的结构。此外,如上文所述,被设置于歧管100的最靠Z2侧的第二歧管部18经由供给连通通道19而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也就是说,歧管100的第三方向Z的Z2侧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另外,如上文所述,歧管100被分别设置于外壳部件40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处,且被设置于外壳部件40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两个歧管100在不相互连通的条件下独立形成。而且,各个歧管100分别与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的压力产生室12的列相连通。
此外,如图5所示,在外壳部件主体41上,设置有与各个歧管100连通并用于向各个歧管100供给油墨的供给口45。供给口45以在第三方向Z上向外壳部件主体41的与连通板15相反的一侧、即Z1侧开口的方式而被设置。此外,供给口45被设置于,与作为第三歧管部44的第一方向X上的一端部侧的X1侧连通的位置处。即,供给口45以在歧管100的内壁上开口的方式而被设置。
此外,在外壳部件主体41上,设置有与歧管100连通并用于排出各个歧管100内的气泡的排出口47。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47以在第三方向Z上与第三歧管部44的Z1侧连通的方式而被设置。此外,排出口47被设置于,第三歧管部44的第一方向X上的与设置有供给口45的一端侧相反的一侧的X2侧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歧管部44被设置为,第三方向Z上的Z1侧的第一方向X的宽度宽于与喷嘴21连通的Z2侧的宽度。此外,第一歧管部17以与第三歧管部44的Z1侧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而被设置。以此方式,通过使第三歧管部44的Z1侧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扩展,从而能够确保歧管100的整体的容积,并能够确保油墨供给能力以及油墨喷出时的压力变动的吸收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45在第三歧管部44的Z1侧处,被配置于与第一歧管部17的X1侧的端部相比靠外侧。此外,排出口47在第三歧管部44的Z1侧处,被配置于与第一歧管部17的X2侧的端部相比靠外侧。即,排出口47在压力产生室12所并排设置的第一方向X上,被配置于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换而言之,排出口47在从第三方向Z进行俯视观察时,被设置于在第一方向X上不与形成有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区域重叠的位置上。以此方式,通过将排出口47配置在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从而能够尽可能地使排出口47远离压力产生室12,进而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即,滞留于排出口47附近的气泡或滞留于排出口47的正下方的油墨、即因滞留而使成分沉降从而特性产生变化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此外,被设置于外壳部件40上的第三歧管部44的顶部44a具有朝向排出口47而远离喷嘴面20a的斜面。即,第三歧管部44的顶部44a在作为压力产生室12的并排设置方向的第一方向X上,从设置有供给口45的X1侧朝向设置有排出口47的X2侧升高。在此,第三歧管部44的顶部44a是指,浮力起作用的方向、即作为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上升的方向的铅直方向上侧的内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第三方向Z上的与连通板15侧相反的一侧、即Z1侧的内壁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嘴面20a以包含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在内的方向成为面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因此,顶部44a较高是指,距喷嘴面20a的距离被设置得较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44a成为,距喷嘴面20a的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从第一方向X的X1侧朝向X2侧跨及第一方向X而连续地逐渐变高的斜面。当然,斜面可以被设置在顶部44a的一部分上,也可以断续地被设置于顶部44a的一部分上。
以此方式,通过使第三歧管部44的顶部44a、即歧管100的顶部44a从设置有供给口45的X1侧朝向相反侧的X2侧升高,从而能够将从供给口45向歧管100内供给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集中并收纳至歧管100的顶部44a的变高部分、即X2侧。由此,能够抑制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侧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油墨滴的喷出不良。即,由于油墨从歧管100的Z2侧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中,因此通过将气泡收纳至与向压力产生室12供给油墨的Z2侧相反的一侧、即Z1侧,从而能够抑制所收纳的气泡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侧的情况。
顺便说明一下,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面20a沿着第一方向X而设置,并以使顶部44a的第三方向Z上的距喷嘴面20a的高度在第一方向X上与供给口45侧相比排出口47侧较高的方式对歧管100的形状进行了限定,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即使从喷嘴面20a至顶部44a的距离在作为供给口45侧的X1侧和作为排出口47侧的X2侧是相同的,只要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而使X2侧成为铅直上侧的方式来配置喷嘴面20a,则顶部44a也会成为如下的斜面,即,排出口47侧成为与供给口45相比靠铅直上侧。即,由于顶部44a为可使如上述那样的因浮力而移动的气泡沿着顶部44a而朝向排出口47移动的部位,因此顶部44a只要为具有被设置为在记录头1的使用时排出口47侧成为与供给口45侧相比靠铅直上侧的斜面即可。
此外,在外壳部件40中,设置有经由气液分离壁48而与排出口47连通的脱泡室49。气液分离壁48为,气体(空气)可透过但油墨等的液体不可透过的气体透过性的膜体,例如,由公知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此外,脱泡室49与以上述方式被设置于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的减压单元连接,并维持了减压状态。因此,通过顶部44a而朝向排出口47集中的气泡利用因浮力引起的上升而到达气液分离壁48,并通过透过气液分离壁48而被排出到脱泡室49中。即,混入到油墨中的气泡被分离。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部件40中设置了气液分离壁48以及脱泡室49,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与外壳部件40不同的部件上设置具有气液分离壁48的脱泡室49。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排出口47与具有气液分离壁48的脱泡室49连通,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可以采用从排出口47排出包含有气泡的油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使排出的油墨循环并再次从供给口供给至歧管100内的方式。
此外,在第三歧管部44内设置有壁130。壁130从第三歧管部44的X2侧的内壁起连续设置,且在作为铅直方向的第三方向上以与Z排出口47对置的方式沿着顶部44a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壁130具有与顶部44a面对面的地面131。即,壁130的地面131是指,在第三方向Z上以与顶部44a相对置的方式而配置的壁130的Z1侧的面,且在第三方向Z上以与排出口47对置的方式而沿着顶部44a、即沿着第一方向X而被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地面131在相对于第一方向X而未倾斜的条件下,沿着第一方向X而设置。此外,地面131在第三方向Z上以与排出口47相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即,在从第三方向Z进行俯视观察时,壁130的地面131和排出口47被配置于重合的位置上。
这样的壁130使从供给口45被供给至歧管100内的油墨产生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图6中的箭头标记)、和朝向排出口47的第二流112(图6中的箭头标记)。从供给口45朝向壁130流动的油墨通过被在第一方向X上朝向壁130的供给口45侧即X1侧的面132所限制,从而产生了沿着该壁130的面132而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此外,从供给口45朝向壁130流动的油墨在壁130的地面131与顶部44a之间产生了朝向排出口47的第二流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壁130的对第一流111进行规定的部分、即在第一方向X上壁130的朝向X1侧的面132具有如下的斜面,所述斜面越远离供给口45,即越靠第一方向X上的X2侧,则越接近喷嘴面20a。即,壁130的X1侧的面132具有相对于第三方向Z而向朝向Z2侧的方向倾斜的斜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壁130的朝向X1侧的面132的整体成为斜面。当然,斜面也可以被设置在壁130的朝向X1侧的面132的一部分上。
由于通过以此方式将在壁130上朝向X1侧的面132设为斜面,从而使油墨的第一流111沿着面132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油墨相对于第一流111的沉淀。
此外,壁130的地面131和朝向X1侧的面132连接而成的部分具有顶端从X2侧朝向X1侧而变尖的形状。该壁130的向作为供给口45侧的X1侧突出的顶端部分使从供给口45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和从供给口45朝向排出口47的第二流112分岔。
以此方式,通过在歧管100内设置壁130,并通过壁130而使从供给口45供给的歧管100内的油墨产生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和朝向排出口47的第二流112,从而能够减少在歧管100内油墨流发生沉淀的部分。即,壁130被设置于歧管100内的油墨流发生沉淀的部分上。因此,能够减少在歧管100内油墨流发生沉淀的部分,从而能够在抑制因油墨发生沉淀而产生油墨中所包含的成分的沉降的同时,抑制因成分发生沉降而使特性发生变化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此外,即使在排出口47附近、即壁130的地面131与顶部44a之间的油墨的成分发生沉降而使特性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壁130而减少该壁130与顶部44a之间的特性发生变化的油墨和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之间的接触点。因此,能够抑制壁130与顶部44a之间的特性发生变化的油墨、和产生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的油墨混合在一起的情况,并能够抑制特性发生变化的油墨流向喷嘴21的情况。
顺便说明一下,在未设置壁130的情况下,虽然会产生从供给口45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和从供给口45沿着顶部44a而向排出口47流动的第二流112,但在被分岔为第一流111和第二流112之后的部分、即歧管100的X2侧处油墨流会产生发生沉淀的部分。在该油墨流发生沉淀的部分处会产生油墨的成分的沉降,由于特性不同的油墨与产生第一流111的向歧管100内供给的新的油墨会混合在一起并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从而会在印刷物上产生颜色不均或喷出稳定性的降低。尤其是,在通过抽吸单元而从喷嘴21抽吸油墨之后的印刷时,并不实施油墨流发生沉淀的部分的油墨的置换,从而容易产生颜色不均或喷出稳定性的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通过抽吸单元而实施了清洗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壁130而减少油墨流发生沉淀的部分,并且也能够通过壁130而较少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与产生第一流111的油墨之间的接触点从而抑制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壁130的使第一流111和第二流112分岔的顶端部分133的位置在顶部44a和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部分即歧管100的Z1侧的端部相对置的第三方向Z上,被配置于与歧管100的中心相比靠上侧、即作为顶部44a侧的Z1侧。由此,由于能够将在歧管100内油墨流易于发生沉淀的部分、即壁130与顶部44a之间配置在Z1侧,因此即使第一流111的壁130与顶部44a之间的特性发生变化的油墨向压力产生室12侧移动,也能够使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在到达压力产生室12之前在歧管100内充分地扩散。也就是说,通过使因滞留于壁130与顶部44a之间而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尽可能地离开向压力产生室12供给的部分、即歧管100的Z2侧的端部,从而即使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朝向压力产生室12流动了,也能够使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在到达压力产生室12之前在歧管100内充分地扩散。因此,能够抑制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印刷不均的发生或喷出稳定性的降低。
另外,向歧管100内供给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因浮力而向顶部44a侧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顶部44a成为Z1侧的位置从作为供给口45侧的X1侧朝向作为排出口47侧的X2侧变高的斜面,因此因浮力而向顶部44a侧上升的气泡沿着顶部44a而向排出口47侧移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顶部44a与壁130的地面131之间产生第二流112,因此向顶部44a侧移动的气泡通过第二流112而向排出口47侧移动。顺便说明一下,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顶部44a设为与供给口45侧相比排出口47侧成为铅直方向向上的斜面,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即使顶部44a为水平,由于通过壁130而产生了第二流112,因此气泡也会向排出口47侧移动。当然,在顶部44a上设置斜面与水平的顶部44a相比,气泡更易于向排出口47侧移动。
此外,在连通板15的开口有第一歧管部17以及第二歧管部18的面上,设置有可塑性基板25。该可塑性基板25对第一歧管部17和第二歧管部18的喷嘴面20a侧的开口进行密封。在本实施方式中,这种可塑性基板25具备由具有挠性的薄膜构成的密封膜26、和由金属等的硬质的材料构成的固定基板27。由于固定基板27的与歧管100对置的区域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被完全去除的开口部28,因此歧管100的一个面成为可塑性部29,所述可塑性部29为仅被具有挠性的密封膜26密封的挠性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歧管100内设置与歧管100的内壁连续的壁130、即具有沿着顶部44a的地面131的壁130,从而能够通过壁130而使从供给口45供给的油墨产生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和在壁130与顶部44a之间朝向排出口47的第二流112。因此,能够在于油墨流中易于产生沉淀的部分上设置壁130,从而减少了易于产生沉淀的部分,进而能够减少因沉淀而产生的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此外,能够减少因滞留于壁130与顶部44a之间而使成分发生沉降从而特性不同的油墨与产生第一流111的油墨之间的接触点,从而抑制成分发生变化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此外,歧管100的顶部44a成为朝向排出口47而远离喷嘴面20a的斜面。因此,因浮力而上升的气泡易于沿着顶部44a的斜面而朝向排出口47进行移动,并能够将气泡收纳在排出口47的正下方处。因此,抑制了气泡侵入到压力产生室12等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因气泡侵入压力产生室12所造成的喷出不良等的不良情况。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44a的整体跨及第一方向X而成为斜面,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顶部44a的一部分或多处成为斜面。即,只要为顶部44a具有斜面的结构即可,既可以是全部具有斜面,也可以一部分具有斜面。
此外,顶部44a例如也可以成为X1侧较低、X2侧较高的所谓的高低差形状。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顶部44a设为斜面,但也可以不在顶部44a上设置斜面。即使在顶部44a上不设置斜面,由于在顶部44a与壁130的地面131之间产生了第二流112,因此向顶部44a侧移动的气泡也将通过第二流112而向排出口47侧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45被设置于歧管100的顶部44a中,并通过壁130而在歧管100内产生从供给口45朝向多个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流111、和从供给口45朝向排出口47的第二流112,并且壁130中的对第一流111进行规定的部分、即朝向作为供给口45侧的X1侧的面132成为如下的斜面,即,越远离供给口45,则越接近喷嘴面20a的斜面。
由于通过以此方式将壁130的面132设为斜面,从而使油墨的第一流111沿着面132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油墨相对于第一流111的沉淀。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壁130的面132的大致全部设为斜面,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壁130的面132的一部分成为斜面。尤其是,优选为,在壁130的使第一流111和第二流112分岔的顶端部分133侧具有斜面。由此,尤其能够在油墨流易于发生沉淀的、第一流111和第二流112分岔的部分处抑制油墨的沉淀。
当然,壁130的面132也可以不设为斜面,而是沿着第三方向Z的面,但是,在壁130的面132为沿着第三方向Z的面的情况下,与面132具有斜面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流111和第二流112分岔的部分、即壁130的X1侧的Z1侧处易于产生油墨的沉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壁130而使第一流111以及第二流112分岔的位置、即壁130的向X1侧突出的顶端部分133在歧管100的顶部44a和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部分所对置的第三方向Z上,成为与歧管100的中心相比靠上侧。由此,能够使壁130与顶部44a之间的油墨滞留的部分远离压力产生室12,从而能够减少因油墨发生滞留而成分发生沉降的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另外,壁130的顶端部分133也可以配置在,与包括歧管100的顶部和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Z2侧的端部之间的中心在内的中心相比靠Z2侧处。
此外,排出口47在压力产生室12所排列的第一方向X上,被配置在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以此方式,通过将排出口47配置在压力产生室12的外侧,从而能够尽可能地使排出口47远离压力产生室12,进而能够抑制滞留于排出口47附近的气泡、或滞留于排出口47的正下方的油墨也就是因滞留而成分发生沉降从而特性发生变化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当然,排出口47在第一方向X上也可以被设置于,形成有压力产生室12的区域的内侧、即在从第三方向Z进行俯视观察时与形成有压力产生室12的区域重叠的位置上。
此外,排出口47与具有气液分离壁48的脱泡室49连通。以此方式,通过使排出口47与具有气液分离壁48的脱泡室49连通,从而能够经由气液分离壁48以及脱泡室49而仅将滞留于排出口47的气泡排出,进而能够抑制歧管100内的气泡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另外,排出口47也可以不与脱泡室49连通,而是定期地将气泡与油墨一起排出。
实施方式2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和液体喷射装置的流道结构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记录头1中,并未设置有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壁48以及脱泡室49,而是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排出口47。
在该排出口47上经由软管等的排出管6a而连接有贮留单元2。此外,在排出管6a的中途处,连接有从排出口47对油墨进行抽吸的真空泵等的抽吸泵6A,通过抽吸泵6A而使歧管100内的油墨经由排出口47而返回至贮留单元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贮留单元2的油墨在记录头1与歧管100之间进行循环。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头1的清洗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抽吸泵6A而将歧管100内的油墨与气泡一起从排出口47排出时,通过从喷嘴21排出油墨来执行清洗。从喷嘴21的油墨的排出是例如使用图1所示的抽吸单元9而被实施的。即,能够通过抽吸单元9而将油墨与气泡一起从喷嘴21中抽吸并排出。另外,从喷嘴21的油墨的排出并不限定于通过抽吸单元9来实施,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压电致动器300进行驱动而将油墨从喷嘴21排出。
当以此方式将油墨与气泡一起从排出口47排出时,在壁130的朝向X1侧的面132的周边会产生油墨的沉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排出口47排出油墨时,也通过从喷嘴21排出油墨,从而能够抑制因从排出口47排出油墨而产生的壁130的面132的周边的油墨的沉淀。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排出口47经由排出管6a而与贮留单元2连接从而实施循环,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使从排出口47排出的油墨不返回贮留单元2,而是将其废弃。
实施方式3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和液体喷射装置的流道结构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构成记录头1的外壳部件40的第三歧管部44内设置有壁130A。
壁130A的与顶部44a面对面的地面131A以越接近排出口47则越接近喷嘴面20a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地面131A成为如下斜面,即,在第一方向X上越接近排出口47、即朝向X2侧,则越与喷嘴面20a连续地逐渐接近的斜面。
通过以此方式以越接近排出口47则越接近喷嘴面20a的方式来设置地面131A,从而能够抑制滞留于地面131A和顶部44a之间而成分发生沉降的特性不同的油墨向压力产生室12侧流出的情况。即,滞留于地面131A和顶部44a之间的油墨的成分沿着作为斜面的地面131A而向X2侧移动并滞留。因此,因滞留于地面131A和顶部44a之间从而特性不同的油墨将远离第一流111(参照图6),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X上壁130A的朝向X1侧的面132具有如下的斜面,即,越远离供给口45、即越靠第一方向X上的X2侧,则越接近喷嘴面20a的斜面。
由于通过以此方式将壁130A的面132设为斜面,从而将使油墨的第一流111沿着面132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油墨相对于第一流111的沉淀。
另外,由于地面131A只要越接近排出口47则越接近喷嘴面20a即可,因此并不限定于连续地接近喷嘴面20a,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地面131A在供给口45侧从喷嘴面20a起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较高而在排出口47侧从喷嘴面20a起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较低的、所谓的高低差状。图9中示出了这样的示例。另外,图9为表示壁的改变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和示意性地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流道结构的图。
如图9所示,在壁130B上,设置有朝向顶部44a、即向Z2侧开口的凹部134,与顶部44a对置且沿着顶部44a的地面131B具备开口有凹部134的第一地面131a、和作为凹部134的Z2侧的底面的第二地面131b。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地面131B也以越接近排出口47则越接近喷嘴面20a的方式被设置。
而且,即使在壁130B上设置了朝向顶部44a开口的凹部134的情况下,由于滞留于壁130和顶部44a之间且特性不同的油墨会停留在凹部134内,因此能够抑制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此外,虽然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将壁130B的X1侧的面132设为斜面,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壁130C的X1侧的面132设为沿着第三方向Z的面。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凹部134,从而可使特性不同的油墨停留在凹部134内,由此能够抑制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当然,即使在图10所示的壁130C上,也可以设置具有图8的斜面、即地面131A的壁。
其他实施方式
虽然上文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情况。
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1的设置于外壳部件40内的空间中,在构成歧管100的第三歧管部44上设置壁130,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记录头1内设置歧管100和在歧管100的上游侧与该歧管100连通的副罐,并在副罐内的共同液室中设置壁130。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将供给口45设置在歧管100的X1侧处,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在此,在图11中示出了供给口45的改变例。如图11所示,供给口45也可以在歧管100的顶部44a处,被设置在于第一方向X的中央部处开口的位置上。如图11所示,在以向歧管100的顶部44a的中央部开口的方式来设置供给口45的情况下,排出口47例如只要被设置在歧管100的X1侧以及X2侧的两端部侧即可,并且只要以与X1侧以及X2侧的排出口47相对应的方式分别在X1侧以及X2侧设置壁130即可。此外,顶部44a只要从供给口45开口的位置起朝向X1侧以及X2侧而使距喷嘴面20a的高度增高即可。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歧管100内的供给口45和排出口47未经由压力产生室12而连通,但也可以仅经由压力产生室12而连通。即,歧管100只要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即可。
而且,对于排出口47而言,也是同样的,如图12所示,以向歧管100的第一方向X的中央开口的方式来设置排出口47,并将供给口45设置在X1侧以及X2侧这两侧。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壁130,从而也能够抑制油墨流的沉淀,并且抑制排出口47正下方的特性不同的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12的情况。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压力产生室12产生压力变化的压力产生单元,而使用了薄膜型的压电致动器300来进行说明,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使用通过粘贴生片等的方法而形成的厚膜型的压电致动器、或使压电材料和电极形成材料交替层叠从而在轴向上进行伸缩的纵向振动型的压电致动器等。此外,作为压力产生单元,能够使用在压力产生室内配置发热元件并通过发热元件的发热而产生的气泡而从喷嘴开口喷出液滴的装置、或使用使振动板与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并通过静电力而使振动板变形从而从喷嘴开口喷出液滴的所谓静电式致动器等。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例示了记录头1被搭载于滑架3上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装置,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固定有记录头1且仅使纸等的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而实施印刷的、所谓的行式记录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例示了油墨罐等的贮留单元2被固定在装置主体4上的结构,但并未被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墨盒等的贮留单元与记录头1一起搭载在滑架3上。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而列举了喷墨式记录头来进行说明,而且,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列举了喷墨式记录装置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广泛地以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全体为对象,显然,在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或液体喷射装置中也能够应用。作为其它的液体喷射头,例如能够列举出在打印机等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种记录头、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滤波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等,在具备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I…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2…贮留单元;2a…供给管;2b…压送单元;3…滑架;4…装置主体;5…滑架轴;6…减压单元;6A…抽吸泵;6a…排出管;7…驱动电机;7a…同步齿形带;8…输送辊;9…抽吸单元;9a…盖部件;9b…抽吸管;9c…抽吸装置;10…流道形成基板;12…压力产生室;15…连通板;16…喷嘴连通通道;17…第一歧管部;18…第二歧管部;19…供给连通通道;20…喷嘴板;20a…喷嘴面;21…喷嘴;25…可塑性基板;26…密封膜;27…固定基板;28…开口部;29…可塑性部;30…保护基板;31…保持部;32…贯穿孔;40…外壳部件;41…外壳部件主体;41a…连接口;42…盖部件;43…凹部;44…第三歧管部;44a…顶部;45…供给口;46…壁部;47…排出口;48…气液分离壁;49…脱泡室;50…振动板;51…弹性膜;52…绝缘体膜;60…第一电极;70…压电体层;71…凹部;80…第二电极;91…独立配线;92…共同配线;100…歧管(共同液室);111…第一流;112…第二流;120…柔性电缆;121…驱动电路;130、130A、130B、130C…壁;131、131A、131B…地面;131a…第一地面;131b…第二地面;132…面;133…顶端部分;134…凹部;300…压电致动器;310…能动部;S…记录薄片;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Claims (18)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经由压力产生室而与被设置于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连通的共同液室,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
供给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内壁上,并向所述共同液室供给液体;
排出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顶部上,并从所述共同液室排出气泡;
壁,其与所述内壁连续,
所述壁具有与所述排出口对置且不与所述供给口对置的第一面、和与所述喷嘴面对置且不与所述供给口对置的第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具有朝向所述排出口而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具有与所述顶部面对面的地面、即越接近所述排出口则越接近所述喷嘴面的地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口被设置在所述顶部上,
通过所述壁而在所述共同液室内产生从所述供给口朝向多个所述压力产生室的第一流、和从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第二流,
所述壁中的、对所述第一流进行规定的部分具有越远离所述供给口则越接近所述喷嘴面的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壁而在所述共同液室内产生从所述供给口朝向多个所述压力产生室的第一流、和从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第二流,
所述第一流以及所述第二流分岔的位置在所述顶部和与所述压力产生室连通的部分所对置的方向上,处于与所述共同液室的中心相比靠上侧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在所述压力产生室所排列的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压力产生室的外侧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与具有气液分离壁的脱泡室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共同液室内的气泡。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使从对液体进行贮留的罐经由所述供给口而被供给的液体返回所述罐。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经由压力产生室而与被设置于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连通的共同液室,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
供给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内壁上,并向所述共同液室供给液体;
排出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共同液室的顶部上,并从所述共同液室排出气泡;
壁,其与所述共同液室的所述内壁连续,
所述壁具有与所述排出口对置且不与所述供给口对置的第一面、和与所述喷嘴面对置且不与所述供给口对置的第二面,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与泵连通,
在通过所述泵来去除气泡时,从所述喷嘴排出液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具有朝向所述排出口而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斜面。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具有与所述顶部面对面的地面、即越接近所述排出口则越接近所述喷嘴面的地面。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口被设置在所述顶部上,
通过所述壁而在所述共同液室内产生从所述供给口朝向多个所述压力产生室的第一流、和从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第二流,
所述壁中的、对所述第一流进行规定的部分具有越远离所述供给口则越接近所述喷嘴面的斜面。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壁而在所述共同液室内产生从所述供给口朝向多个所述压力产生室的第一流、和从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第二流,
所述第一流以及所述第二流分岔的位置在所述顶部和与所述压力产生室连通的部分所对置的方向上,处于与所述共同液室的中心相比靠上侧处。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在所述压力产生室所排列的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压力产生室的外侧处。
16.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与具有气液分离壁的脱泡室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共同液室内的气泡。
18.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使从对液体进行贮留的罐经由所述供给口而被供给的液体返回所述罐。
CN201810146724.5A 2017-02-28 2018-02-1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Active CN108501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456A JP2018140599A (ja) 2017-02-28 2017-02-28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7-037456 2017-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1539A CN108501539A (zh) 2018-09-07
CN108501539B true CN108501539B (zh) 2019-11-26

Family

ID=63246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6724.5A Active CN108501539B (zh) 2017-02-28 2018-02-1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8539B2 (zh)
JP (1) JP2018140599A (zh)
CN (1) CN108501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1755B2 (ja) * 2019-04-26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吐出材充填装置
EP4303010A1 (en) 2022-07-08 2024-0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 head with continuous flow and improved temperature uniformit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4576A (ja) * 2000-11-17 2002-05-21 Canon Inc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1456292A (zh) * 2007-12-11 2009-06-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3009810A (zh) * 2011-09-27 2013-04-03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7403A (ja) 2001-10-26 2003-05-08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ワイピング機構
JP4967941B2 (ja) 2007-09-10 2012-07-04 コニカミノルタIj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217217B2 (ja) * 2013-08-01 2017-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314632B2 (ja) 2014-05-02 2018-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4576A (ja) * 2000-11-17 2002-05-21 Canon Inc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1456292A (zh) * 2007-12-11 2009-06-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3009810A (zh) * 2011-09-27 2013-04-03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18539B2 (en) 2019-12-31
CN108501539A (zh) 2018-09-07
US20180244047A1 (en) 2018-08-30
JP2018140599A (ja)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7749E1 (en) Liquid-ejecting head and liquid-ejecting apparatus
CN104339860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89515B (zh) 喷液头及喷液装置
US8919929B2 (en) Liquid-ejecting head and liquid-ejecting apparatus
CN10372288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9203677A (zh) 液体喷出模块
CN106183421B (zh)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CN105082763B (zh) 喷液头以及喷液装置
CN104339864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2218922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574395A (zh) 多通路打印头或计量头
CN105980157B (zh) 液体喷头及利用其的记录装置
CN104582972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9085165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8501539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洗方法
CN202965512U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8621569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4339857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20809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9044955B2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CN107107615B (zh) 液体喷射头
CN103963464B (zh) 流道部件、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道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963466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1844443B (zh) 喷液头、喷液装置及致动装置
CN103660577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