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7857A - 坐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坐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7857A
CN108437857A CN201810148610.4A CN201810148610A CN108437857A CN 108437857 A CN108437857 A CN 108437857A CN 201810148610 A CN201810148610 A CN 201810148610A CN 108437857 A CN108437857 A CN 108437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banquet
backrest
attending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86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7857B (zh
Inventor
长尾裕
中根正伸
中山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242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34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24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3218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7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7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且能够遮挡他人的视线的斜倚式的坐席装置。坐席装置(1)向靠背(120)朝后方倾倒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且多个坐席在该坐席装置(1)的宽度方向(D14)上相邻配置,坐席装置(1)具备:分隔件(160),该分隔件(160)配置于靠背(120)的朝向邻席侧的邻席侧面(120a)的上端侧,且对朝向将背部倚靠于靠背(120)的就坐者(Y)的头部(Y1)的、来自邻席侧面(120)侧的他人的视线进行遮挡;以及分隔件支承部,该分隔件支承部固定于邻席侧面(120a)的上端侧,且将分隔件(160)支承为能够在前后方向(D14)上在规定的收纳位置、与比该收纳位置更靠前方的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坐席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2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24207以及于2017年2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24208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的旅客用座椅等坐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旅客用座椅等坐席装置,已知向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的坐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40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在就坐者将背部倚靠于斜倚状态的靠背的情况下,有时根据靠背的倾倒状况等而例如产生与配置于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对视的事态。为了遮挡这样的他人的视线还考虑了利用隔离件将坐席装置的周围包围,但这样的构造有可能导致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且能够遮挡他人的视线的斜倚式的坐席装置。
但是,为了抑制靠背向后方倾倒时的、对于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的压迫感,考虑了设置将靠背的后方覆盖、且不动地立起设置的后方壳体的构造。在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为了不妨碍伴随着向斜倚状态的变换的靠背的移动而隔开足够的间隙。通过设置这样的不动地立起设置的后方壳体,几乎不会使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看到靠背的移动,从而压迫感得到抑制。
这里,若如上述那样在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隔开有间隙,则能够想到垃圾、遗失物等各种物体进入该间隙的内部的情况。若使得这样的进入物保持原样则有可能妨碍靠背的移动,但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下难以将上述那样的进入间隙的进入物除去。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进入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进入物除去的坐席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坐席装置,该坐席装置向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多个坐席在该该坐席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上述坐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分隔件,该分隔件配置于上述靠背的朝向邻席侧的邻席侧面的上端侧,并将朝向将背部倚靠于该靠背的就坐者的头部的、来自上述邻席侧面侧的他人的视线遮挡;以及分隔件支承部,该分隔件支承部固定于上述邻席侧面的上述上端侧,并将上述分隔件支承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在规定的收纳位置、与比该该收纳位置更靠前方的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坐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件具备:板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沿上述邻席侧面而配置;以及可动轨道,该可动轨道固定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邻席侧面侧的面、且沿上述前后方向延伸,上述分隔件支承部具备固定轨道,该固定轨道固定于上述邻席侧面的上述上端侧、且沿上述前后方向延伸,上述可动轨道以能够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方式与固定轨道嵌合,上述分隔件以及上述分隔件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具备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对另一方的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
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所记载的坐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的部件的上述施力部件设置有朝向上述另一方的部件突出的凸部,在上述另一方的部件设置有凹部,上述凸部以能够与上述分隔件的移动相应地卡合和脱离的方式与上述凹部嵌合,上述凸部以及上述凹部中的一方的部位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于至少包含与上述收纳位置以及上述遮蔽位置对应的位置的多处位置。
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意方式所记载的坐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件支承部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具备:前方止动件,该前方止动件对上述分隔件的超过上述遮蔽位置的朝向前方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后方止动件,该后方止动件对上述分隔件的超过上述收纳位置的朝向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问题而完成的第五方式是一种坐席装置,该坐席装置向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上述坐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后方壳体,该后方壳体将上述靠背的后方覆盖,并且,为了不妨碍伴随着向上述斜倚状态的变换的上述靠背的移动而在与该靠背之间隔开足够的间隙的状态下不动地立起设置,在上述后方壳体设置有用于将进入上述间隙的进入物从该间隙排出的排出孔,在上述间隙设置有引导片材,该引导片材从上述靠背至上述后方壳体的上述排出孔以形成下降坡度的方式延伸,将上述进入物引导至上述排出孔,并且能够与上述靠背的移动相应地进行变形。
第六方式在第五方式所记载的坐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片材的至少上述排出孔侧的端部拆装自如地相对于上述后方壳体接合。
第七方式在第六方式所记载的坐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片材的上述端部借助钩环扣而相对于上述后方壳体接合。
第八方式在第五方式~第七方式中任意方式所记载的坐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片材的上述靠背侧与将该靠背覆盖的外侧覆盖布成型为一体。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通过使分隔件向遮蔽位置移动而能够遮挡他人的视线。另外,该分隔件形成为由分隔件支承部支承于靠背的邻席侧面的上端侧的构造,因此,关于追加分隔件这一点,能够抑制大小、成本的增大。这样,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在斜倚式的坐席装置中,能够抑制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且能够遮挡他人的视线。
根据第二方式,通过分隔件侧的可动轨道和靠背侧的固定轨道的简单的构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并且,利用上述施力部件能够有效地抑制这样的构造容易产生的移动中的晃动。
根据第三方式,通过至少包含与收纳位置以及遮蔽位置对应的位置的多处位置的卡合和脱离,能够给使得分隔件移动的就坐者带来点击感而使其意识到分隔件的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根据第四方式,通过利用前方止动件、后方止动件的限制,能够避免使分隔件移动的就坐者使得该分隔件不必要地移动至意外的位置的事态。根据第四方式,在这一点上,能够提高操作性。
根据第五方式,利用引导片材将进入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进入物顺畅地沿着所形成的下降坡度而引导至排出孔并从该排出孔排出。即,根据第五方式,能够容易地将进入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进入物除去。
根据第六方式,能够容易地将引导片材的排出孔侧的端部从后方壳体拆下。关于靠背侧,在与将靠背覆盖的外侧覆盖布成型为一体的情况下,能够将引导片材与该外侧覆盖布一起拆除。或者,在相对于靠背也拆装自如地接合的情况下,能够仅将引导片材拆除。不管怎样都能够对这样拆除的引导片材进行洗涤,另外,还能够容易地安装洗涤后的引导片材、新的引导片材。
根据第七方式,对于借助钩环扣的接合,拆装非常容易,因此,能够提高引导片材的安装、拆卸的操作性。
根据第八方式,引导片材的靠背侧与该靠背的外侧覆盖布成型为一体,因此,对于将这样的外侧覆盖布从靠背拆下的技术颇有心得的维护操作者等以外的人员,无法简单地进行拆卸。由此,能够便于维护操作者对排出孔侧的端部的拆装,并且,还能够防止怀有恶意的他人轻易地带走引导片材的事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就坐者就坐的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向斜倚状态变换后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中示出的分隔件的图。
图4是从靠背侧观察图3所示的分隔件以及分隔件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4中的箭头V11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分隔件以及分隔件支承部的示意图。
图6是对于收纳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的分隔件的移动而表示与图4的下侧所示的图同样地从靠背侧观察分隔件、且从分隔件支承部将薄金属板除去的情况的图。
图7是对于收纳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的分隔件的移动而表示构成施力部件的两个板簧、和分隔件的可动板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与图4的上侧所示的图同样地从靠背侧观察位于遮蔽位置的分隔件的情况的图。
图9是从就坐者就坐的前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后方壳体侧观察图9所示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以能够从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侧看到设置于后方壳体的排出孔的方式、且以将靠背拆除后的状态而表示坐席装置的图。
图12是表示用于将进入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进入物从排出孔排出的构造的图。
【符号说明】
1、2 坐席装置
110、210 座部
120、220 靠背
120a 邻席侧面
121 伸出部
121a 壁部
130、230 后方壳体
140、240 腿托
150、250 基座
160 分隔件
160a 把持部
161 主体部
162 可动轨道
162a 环抱部件
162a-1 固定片
162a-2 竖立片
162a-3 伸出片
162a-4 树脂块
162a-4a 凹部
170 分隔件支承部
171 薄金属板
171a 窗孔
171b 前方止动件
172 固定轨道
172a 台阶部
172b 后方止动件
173 施力部件
173a 板簧
173a-1 凸部
174 螺钉
221 外侧覆盖布
231 背面桌
232 小物件挂置件
233 饮料保持件
234 排出孔
260 引导片材
261 端部
270 钩环扣
D11、D21 宽度方向
D12、D13、D22、D23 箭头
D14、D24 前后方向
D111 按压方向
S11、S21 间隙
Y 就坐者
Y1 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坐席装置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是从就坐于坐席装置的就坐者观察的上下左右前后。
图1是从就坐者就坐的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是装配于铁路车辆等交通工具的旅客室内的旅客用座椅,两个坐席在其宽度方向D11上相邻配置。坐席装置1具备座部110、靠背120、后方壳体130、腿托140以及基座150,且是接受就坐者的操作而向以下说明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的装置。
图2是表示向斜倚状态变换后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在该图2中,相邻配置的两个坐席中的、图中近前侧的一个坐席变换为斜倚状态。
斜倚状态基本上是靠背120如图1中箭头D12所示那样向后方倾倒的状态。此外,图1中以靠背120竖立的立起状态而示出了两个坐席的双方。
靠背120以能够从立起状态向斜倚状态变换的方式可转动地与座部110的后端侧铰接连结。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靠背120倾倒的同时,如图1中箭头D13所示,座部110以后端侧下沉且前端侧升起的方式向前方突出。通过这样的移动,在斜倚状态下,就坐者Y以腰部下沉的状态将背部倚靠于靠背120,从而能够以稳定感增强的状态而就坐。另外,就坐者Y能够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任意地设定斜倚状态下的靠背120的倾倒角。座部110以及靠背120以能够向这样的斜倚状态变换的方式借助未图示的连杆机构而支承于基座150。
后方壳体130在前后方向D14上配置为比靠背120更靠后方。后方壳体130以在前后方向D14上不动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座150。在图1所示的非斜倚状态下,为了不妨碍向斜倚状态变换的靠背120的移动,在靠背120与后方壳体130之间隔开有足够的间隙S11。当向斜倚状态变换时,后方壳体130保持不动,靠背120如箭头D12所示那样向后方倾倒。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图1所示的立起状态下的竖立位置至靠背120与后方壳体130轻微接触的位置的角度范围内设定靠背120的倾倒角。
通过设置不动地立起设置于基座150的后方壳体130,使得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几乎看不到箭头D12所示的靠背120的移动,从而压迫感得到抑制。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相对于靠背120的移动而不动的后方壳体130安装有供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使用的背面桌、小物件挂置件、饮料保持件等。由于后方壳体130不动,因此,放置于背面桌的物品、钩挂于小物件挂置件的袋、保持于饮料保持件的饮料瓶等不会受到靠背120的移动的影响。因此,后方的就坐者能够舒适地利用上述背面桌、小物件挂置件、饮料保持件。
腿托140以能够在图1所示的下垂位置与图2所示的弹起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与座部110的前端侧铰接连结。例如图2所示,就坐者Y能够在斜倚状态下进行规定的操作而使得腿托140向弹起位置移动等。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120的宽度方向D11上的两侧向前方伸出,在靠背120的前表面形成有稳定地对就坐者Y的背部进行收纳的凹陷形状。进一步,在该宽度方向D11上的两侧的伸出部121各自的上端侧,设置有进一步向前方伸出而供就坐者Y的头部Y1倚靠的足够大小的壁部121a。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靠背120的朝向邻席侧的邻席侧面120a的上端侧设置有以下说明的分隔件160。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中示出的分隔件的图。
分隔件160是在靠背120的邻席侧面120a的上端侧、即上述的壁部121a中朝向邻席侧的面设置的板状的部件。分隔件160发挥对朝向将背部倚靠于靠背120的就坐者Y的头部Y1的、来自邻席侧面120a侧的他人的视线进行遮挡的遮蔽板的作用。
而且,在上述壁部121a中朝向邻席侧的面固定有分隔件支承部170。分隔件支承部170固定于壁部121a的上述的面,在前后方向D14上,将分隔件160支承为能够在规定的收纳位置与比该收纳位置更靠前方的遮蔽位置之间移动。在图3中,在图中左侧示出了分隔件160的收纳位置,在图中右侧示出了分隔件160的遮蔽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坐者Y使分隔件160移动而将其收纳于收纳位置、或者使其向遮蔽位置移动。在分隔件160的前端侧,设置有供就坐者Y此时抓握的把持部160a。从就坐者Y的角度观察,收纳位置是使得分隔件160以上述把持部160a未被靠背120的壁部121a遮挡的程度而向后方后退的位置。
图4是从靠背侧观察图3所示的分隔件以及分隔件支承部的立体图。在该图4中,图中上侧示出了具备作为分隔件支承部170的构成部件之一的薄金属板171的状态,图中下侧示出了该薄金属板171拆除后的状态。
如该图4所示,分隔件160具备:板状的主体部161,该主体部161沿着靠背120的邻席侧面120a而配置;以及可动轨道162,该可动轨道162固定于上述主体部161的邻席侧面120a侧的面、且沿前后方向D14延伸。
另一方面,分隔件支承部170具备固定轨道172,该固定轨道172固定于靠背120的邻席侧面120a的上端侧即上述的壁部121a、且沿前后方向D14延伸。分隔件160的可动轨道162以能够在前后方向D14上滑动移动的方式与上述固定轨道172嵌合。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件支承部170具备施力部件173,该施力部件173在宽度方向D11中的、对分隔件160的可动轨道162进行按压的按压方向D111上对分隔件160施力。施力部件173由分别在前后方向D14上呈带状地延伸、且在该前后方向D14上排列的两个板簧173a构成。
图5是从图4中的箭头V11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分隔件以及分隔件支承部的示意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分隔件支承部170的固定轨道172是如下截面为T字状的部件:俯视时前后方向D14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板的、两条长边附近分别以规定宽度从靠背120侧呈台阶状地减薄。利用六个螺钉174将固定轨道172固定于薄金属板171。
分隔件支承部170中构成施力部件173的两个板簧173a各自的前后方向D14上的前端部,以向分隔件160侧突出的方式呈圆弧状地弯曲而形成为凸部173a-1。上述这两个板簧173a与固定轨道172的两条长边的台阶部172a中的、图4及图5的各图中的上侧的台阶部172a平行地排列、且固定于薄金属板171。在薄金属板171设置有供在各板簧173a的前端部设置的凸部173a-1通过的窗孔171a。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以从该窗孔171a通过的方式突出,凸部173a-1的前端向固定轨道172的上侧的台阶部172a侧突出。
分隔件160的可动轨道162具备以环抱的方式与固定轨道172的两条长边的台阶部172a分别卡合的一对环抱部件162a。各环抱部件162a具备固定片162a-1、竖立片162a-2以及伸出片162a-3。固定片162a-1是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于分隔件160的主体部161的部位,竖立片162a-2是从该固定片162a-1向靠背120侧竖立的部位。而且,伸出片162a-3是在其与分隔件160的主体部161之间隔开与上述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的厚度相应的间隔而从竖立片162a-2向固定片162a-1的相反方向伸出的部位。
一对环抱部件162a在伸出片162a-3与分隔件160的主体部161之间以分别进入固定轨道172的两条长边的台阶部172a的方式固定于主体部161而构成可动轨道162。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环抱部件162a的伸出片162a-3的靠背侧的面粘贴有沿前后方向D14延伸的长方体状的树脂块162a-4。在该树脂块162a-4、且在前后方向D14的中央设置有与上述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的圆弧状的弯曲形状相应的圆弧状的凹部162a-4a。
上述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以能够与分隔件160的移动相应地卡合和脱离的方式与一对环抱部件162a中的、图4及图5的各图中的上侧的环抱部件162a的树脂块162a-4的凹部162a-4a嵌合。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树脂块162a-4在内,一对环抱部件162a形成为形状彼此相同的部件。由此,可以将一种形状的部件通用作环抱部件162a,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固定轨道172的分隔件160侧的一部分以外,分隔件支承部170几乎全部都埋设于构成靠背120的壁部121a的缓冲件中。而且,分隔件160的可动轨道162在一对环抱部件162a几乎全部都钻入壁部121a的状态下沿固定轨道172滑动移动。
图4中示出了分隔件160相对于分隔件支承部170而位于图3中的左侧所示的收纳位置的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图中左侧示出的后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图中上侧的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嵌合。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轨道172的一对台阶部172a各自的、图4中的左侧的后端部呈壁状地立起,由此形成为供位于收纳位置的环抱部件162a的后端部抵接的后方止动件172b。该后方止动件172b对分隔件160的超过收纳位置的朝向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此外,利用两根螺钉将后方止动件172b固定于固定轨道172的主体部,通过将这两根螺钉拆下而能够将后方止动件172b拆下。即,分隔件160相对于固定轨道172、即分隔件支承部170拆装自如。由此,在组装时,能够在将靠背120的表皮覆盖之后对分隔件160进行安装等。另外,还能够在维护时容易地将分隔件160从靠背120拆下而进行维护。
另外,当分隔件160向前方移动而位于图3的右侧所示的遮蔽位置时,图4中的右侧所示的前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图中上侧的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嵌合。
此时,图4中的上侧所示的薄金属板171的、图4中的右侧的前端部向分隔件160侧折弯,由此形成为供位于遮蔽位置的环抱部件162a的前端部抵接的前方止动件171b。该前方止动件171b对分隔件160的超过遮蔽位置的朝向前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以下还存在与至此的说明重复的内容,参照图6~图8对收纳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的分隔件160的移动进行说明。
图6是对于收纳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的分隔件的移动而表示与图4的下侧所示的图同样地从靠背侧观察分隔件,且从分隔件支承部将薄金属板拆除后的图。图7是对于收纳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的分隔件的移动而表示构成施力部件的两个板簧和分隔件的可动板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图8是与图4的上侧所示的图同样地从靠背侧观察位于遮蔽位置的分隔件的图。此外,在图6及图8中,图中右侧为前后方向D14的前方,图中左侧为前后方向D14的后方,在图7中则相反,图中左侧为前后方向D14的前方,图中右侧为前后方向D14的后方。
如图6及图7所示,当分隔件160处于收纳位置时,构成施力部件173的一对板簧173a中的后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嵌合。在该状态下,后侧的板簧173a对分隔件160施力。通过该施力而将粘贴有树脂块162a-4的伸出片162a-3按压于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的表面。
另外,前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抵接。进一步,此时,环抱部件162a的后端部与固定轨道172的后方止动件172b抵接,从而对分隔件160的超过收纳位置的朝向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当由就坐者拉动而使得分隔件160从收纳位置向前方移动时,首先,后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从凹部162a-4a脱离而对树脂块162a-4的表面进行按压且进行滑动摩擦。在此期间,伸出片162a-3保持按压于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的表面的状态而向前方移动。
若分隔件160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则后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从环抱部件162a的后端部脱离而到达与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抵接的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处,环抱部件162a的前端部与前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抵接。在中间位置处,形成为如下状态:构成施力部件173的两个板簧173a均对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进行按压,环抱部件162a、即分隔件160因施力部件173的施力而后退。
当分隔件160到达中间位置时,能够使拉动分隔件160的就坐者作为点击感而感受到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从环抱部件162a脱离时的感觉。
当分隔件160从该中间位置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时,首先,前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从环抱部件162a的树脂块162a-4的后侧的端部向表面上跃升。为了辅助该跃升,树脂块162a-4的后侧的端部形成为带有弧度的形状。在跃升之后,前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对树脂块162a-4的表面进行按压且进行滑动摩擦。在此期间,伸出片162a-3保持按压于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的表面的状态而向前方移动。
若分隔件160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则前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到达与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嵌合的遮蔽位置。在该状态下,前侧的板簧173a对分隔件160施力。通过该施力而将粘贴有树脂块162a-4的伸出片162a-3按压于固定轨道172的台阶部172a的表面。
另外,在该遮蔽位置处,如图7及图8所示,环抱部件162a的前端部与薄金属板171的前方止动件171b抵接,由此对分隔件160的超过遮蔽位置的朝向前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当分隔件160到达遮蔽位置时,使得拉动分隔件160的就坐者作为点击感而感受到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嵌合时的感觉。
另外,当分隔件160向收纳位置返回时,就坐者首先在分隔件160到达中间位置时感受到点击感。而且,当分隔件160到达收纳位置而使得后侧的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嵌合时,能够感受到点击感。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通过使分隔件160向遮蔽位置移动而能够遮挡他人的视线。在图2中,斜倚状态的坐席装置1的分隔件160被向前方拉出而位于遮蔽位置。在斜倚状态下,若就坐者Y将背部倚靠于靠背120,则根据其倾倒状况等,不仅与相邻的坐席装置1,例如有时还产生与配置于后方(特别是斜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对视的事态。在即将变为这种事态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能够将分隔件160拉出并使其向遮蔽位置移动而遮挡相邻的他人、后方的他人的视线。
另外,该分隔件160形成为由分隔件支承部170支承于靠背120的邻席侧面120a的上端侧的构造,因此,在追加分隔件160这一点上,能够抑制大小、成本的增大。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在斜倚式的坐席装置1中,能够抑制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且能够遮挡他人的视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通过分隔件160侧的可动轨道162和靠背120侧的固定轨道172的简单的构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利用上述施力部件173而有效地抑制这样的构造容易产生的移动中的晃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在与分隔件160的收纳位置以及遮蔽位置对应的两处位置,产生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与环抱部件162a的凹部162a-4a的卡合和脱离。由此,当分隔件160到达收纳位置以及遮蔽位置时,能够给使得分隔件160移动的就坐者Y带来点击感而使就坐者Y意识到该分隔件160的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成为因板簧173a的凸部173a-1从环抱部件162a脱离而给就坐者Y带来点击感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情况的不同,在三处部位给就坐者Y带来点击感而使该就坐者Y意识到分隔件160的各位置,从而操作性得以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通过前方止动件171b、后方止动件172b的限制,能够避免使分隔件160移动的就坐者Y使得分隔件160不必要地移动至意外的位置的事态。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1,在这一点上也能够提高操作性。
这里,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坐席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两个坐席在宽度方向D11上相邻配置的坐席装置1。然而,坐席装置并不局限于此,其排列数量也可以是三席以上。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坐席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如下坐席装置1:不仅以靠背120倾倒的方式,以座部110的后端下沉、且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也能够进行向斜倚状态的变换。然而,坐席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座部不动而只有靠背倾倒的结构等。另外,关于靠背的构造,只要能够向斜倚状态变换,并未特别局限于与座部连结的构造,也可以是未与座部连结而是与其他框架等连结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坐席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仅设置有一个分隔件160的坐席装置1。然而,坐席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坐席装置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等:如排列有三个坐席的中央的坐席那样在两侧相邻配置有其他坐席,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从而共计设置有两个分隔件。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坐席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如下坐席装置1:通过分隔件160所具备的可动轨道162的、相对于分隔件支承部170所具备的固定轨道172的嵌合而将分隔件160支承为能够移动。然而,坐席装置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分隔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分隔件支承部的结构,则其具体的支承构造是任意的。但是,如上所述,通过轨道的嵌合这样的简单的支承构造能够进一步抑制分隔件的设置空间、成本的增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由仅设置于分隔件支承部170的两个板簧173a构成的施力部件173。然而,施力部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分隔件、或者设置于分隔件支承部和分隔件的双方的结构等。另外,产生作用力的部位也不局限于板簧,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等,其数量也不局限于两个,可以设定为一个、三个以上等任意的数量。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凸部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在施力部件173针对一个板簧173a分别设置有一个从而在前后方向D14上的两处位置共计设置有两个的凸部173a-1。另外,作为凹部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在可动轨道162的一对环抱部件162a中的上侧的环抱部件162a设置的一个凹部162a-4。然而,凸部、凹部并不局限于此。凸部、凹部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施力部件的一个凸部、在可动轨道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多处位置的凹部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坐席装置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是从就坐于坐席装置的就坐者观察的上下左右前后。
图9是从就坐者就坐的前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2是装配于铁路车辆等交通工具的旅客室内的旅客用座椅,两个坐席在该坐席装置2的宽度方向D21上相邻配置。坐席装置2具备座部210、靠背220、后方壳体230、腿托240以及基座250,该坐席装置2是接受就坐者的操作而向以下说明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的装置。
斜倚状态基本上是靠背220如箭头D22所示那样向后方倾倒的状态。此外,图9中示出了两个坐席的坐席装置2的靠背220均竖立的立起状态。
靠背220以能够从立起状态向斜倚状态变换的方式可转动地与座部210的后端侧铰接连结。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靠背220倾倒的同时,如图9中箭头D23所示,座部210以后端侧下沉且前端侧升起的方式向前方突出。通过这样的移动,在斜倚状态下,就坐者以腰部下沉的状态将背部倚靠于靠背220,从而能够以稳定感增强的状态而就坐。另外,就坐者能够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任意地设定斜倚状态下的靠背220的倾倒角。座部210以及靠背220以能够向这样的斜倚状态变换的方式借助未图示的连杆机构而支承于基座250。
后方壳体230在前后方向D24上配置为比靠背220更靠后方。后方壳体230以在前后方向D24上不动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座250。在图9所示的非斜倚状态下,为了不妨碍向斜倚状态变换的靠背220的移动,在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之间隔开有足够的间隙S21。当向斜倚状态变换时,后方壳体230保持不动,靠背220如箭头D22所示那样向后方倾倒。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图9所示的立起状态下的竖立位置至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轻微接触的位置的角度范围内设定靠背220的倾倒角。
图10是从后方壳体侧观察图9所示的坐席装置的立体图。
通过设置不动地立起设置于基座250的后方壳体230,对于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而言,几乎不会看到箭头D22所示的靠背220的移动,从而压迫感得到抑制。
另外,在相对于靠背220的移动而不动的后方壳体230,安装有供后方的坐席装置的就坐者使用的背面桌231、小物件挂置件232、饮料保持件233等。由于后方壳体230不动,因此,放置于背面桌231的物品、钩挂于小物件挂置件232的袋、保持于饮料保持件233的饮料瓶等不会受到靠背220的移动的影响。因此,后方的就坐者能够舒适地利用上述背面桌231、小物件挂置件232、饮料保持件233。
腿托240以能够在图9所示的下垂位置与向上方弹起的弹起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与座部210的前端侧铰接连结。就坐者例如在斜倚状态下能够进行规定的操作而使得腿托240向弹起位置移动等。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方壳体230的背面桌23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进入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之间的间隙S21的垃圾、遗失物等各种进入物从该间隙S21排出的排出孔234。
图11是以能够从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侧看到设置于后方壳体的排出孔的方式、且以将靠背拆除后的状态而示出坐席装置的图。
如该图11所示,后方壳体230的内侧具有复杂的凹凸形状,另外,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之间的间隙S21随着趋向下方而缩小。假设若上述这样的进入物进入这样的狭小的部分,则难以将这样的进入物除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这样的进入物从排出孔234排出而不使其朝向下方,设置有以下说明的构造。
图12是表示用于将进入靠背与后方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进入物从排出孔排出的构造的图。图12中通过坐席装置2的简化后的纵剖视图而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的构造。此外,关于坐席装置2,该图12中示出了立起状态和斜倚状态的两种状态。在立起状态下,靠背220竖立且座部210向后方后退,腿托240下垂。另外,在图12中的斜倚状态下,靠背220向箭头D22方向倾倒,座部210的后端下沉且向前方突出,腿托240弹起。而且,在立起状态下,形成为如下状态:在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之间隔开有间隙S21,该间隙S21朝向上方开口。另一方面,在靠背220以最大幅度倾倒的斜倚状态下,形成为如下状态:上述间隙S21缩小,并且,后方壳体230的上端部在上方与靠背220接触而使得开口闭合。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间隙S21设置有引导片材260,该引导片材260以从靠背220至后方壳体230的排出孔234形成下降坡度的方式延伸,且将进入物引导至排出孔23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引导片材260由柔软的布制成,并能够与伴随着向斜倚状态的变换的靠背220的移动相应地变形。
另外,引导片材260的排出孔234侧的端部261拆装自如地相对于后方壳体230接合。具体而言,例如借助Velcro tape(注册商标)等钩环扣270而使得该端部261相对于后方壳体230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所示,排出孔234形成为沿坐席装置2的宽度方向D24延伸的长孔形状。而且,其下缘向上述间隙S21的内侧呈架子状地伸出。钩环扣270的后方壳体230侧粘贴于该呈架子状地伸出的部分,钩环扣270的引导片材260侧粘贴于与该伸出的部分重叠的位置。因钩环扣270的上述这两个部分重叠而使得引导片材260的端部261与后方壳体230接合,通过对上述这两个部分进行撕揭而将引导片材260的端部261从后方壳体230拆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片材260的靠背220侧与将该靠背220覆盖的外侧覆盖布221成型为一体。
此外,这里并未特别限定,但引导片材260的靠背220侧与外侧覆盖布221成型为一体可以指如下的任何情况。即,可以作为外侧覆盖布221的延长布而对引导片材260进行成形,或者可以将成形为分体结构的引导片材260的端部缝合于外侧覆盖布221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2,沿着由引导片材260形成的下降坡度而顺畅地将进入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之间的间隙S21的进入物引导至排出孔234、并从该排出孔234排出。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2,能够容易地将进入靠背220与后方壳体230之间的间隙S21的进入物除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2,能够容易地将引导片材260的排出孔234侧的端部261从后方壳体230拆下。关于靠背侧,与将靠背220覆盖的外侧覆盖布221成型为一体,因此,能够与该外侧覆盖布221一起将引导片材260拆除。可以对这样拆除的引导片材260进行洗涤,另外,还能够容易地安装对洗涤后的引导片材260、新的引导片材26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2,对于借助钩环扣270的接合,其拆装非常容易,因此,能够提高引导片材260的安装、拆卸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坐席装置2中,如上所述,引导片材260的靠背220侧与该靠背220的外侧覆盖布221成型为一体。因此,对于这样的将外侧覆盖布221从靠背220拆下的技术颇有心得的维护操作者等以外的人员,无法简单地进行拆卸。由此,能够便于维护操作者对排出孔234侧的端部261的拆装,并且,还能够防止怀有恶意的他人轻易地带走引导片材260的事态。
这里,例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坐席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两个坐席在宽度方向D21上相邻配置的坐席装置2。然而,坐席装置并不局限于此,其排列数量可以任意设定。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坐席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如下坐席装置1:不仅以靠背220倾倒的方式,以座部210的后端下沉、且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也能够进行向斜倚状态的变换。然而,坐席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座部不动而只有靠背倾倒的结构等。另外,关于靠背的构造,只要能够向斜倚状态变换,并未特别局限于与座部连结的构造,也可以是未与座部连结而是与其他框架等连结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片材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布制的引导片材260。然而,引导片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相互平行地将多个柔软的树脂片材、树脂等制成的较细的带板缝合而形成为薄片状的结构等。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拆装自如地相对于后方壳体接合的引导片材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借助钩环扣270而相对于后方壳体230接合的引导片材260。然而,引导片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纽扣、钩或者拉锁等而相对于后方壳体接合的结构等。但是,如上所述,作为拆装自如的接合构造而采用拆装非常容易的钩环扣,由此能够提高引导片材的安装、拆卸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片材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靠背220侧与靠背220的外侧覆盖布221成型为一体的引导片材260。然而,引导片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靠背侧也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相对于靠背接合的结构等。但是,如上所述,若靠背侧与外侧覆盖布成型为一体,则能够防止怀有恶意的他人轻易地将引导片材带走的事态。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片材的一个例子,举例示出了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相对于后方壳体230接合的引导片材260。然而,引导片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粘接等而以无法拆卸的状态相对于后方壳体接合的结构等。但是,如上所述,若形成为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相对于后方壳体接合的构造,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片材的洗涤、新品的更换等。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过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而已,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即,可以在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只要即使通过这样的变形也具备本发明的坐席装置的结构,当然,该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坐席装置,该坐席装置向靠背朝后方倾倒的斜倚状态变换自如、且多个坐席在该坐席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
所述坐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分隔件,该分隔件配置于所述靠背的朝向邻席侧的邻席侧面的上端侧,且对朝向将背部倚靠于该靠背的就坐者的头部的、来自所述邻席侧面侧的他人的视线进行遮挡;以及
分隔件支承部,该分隔件支承部固定于所述邻席侧面的所述上端侧,且将所述分隔件支承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在规定的收纳位置、与比该收纳位置更靠前方的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具备:板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沿所述邻席侧面配置;以及可动轨道,该可动轨道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邻席侧面侧的面、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分隔件支承部具备固定轨道,该固定轨道固定于所述邻席侧面的所述上端侧、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可动轨道以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方式与该固定轨道嵌合,
所述分隔件以及所述分隔件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另一方的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方的部件的所述施力部件设置有朝向所述另一方的部件突出的凸部,
在所述另一方的部件设置有凹部,所述凸部以能够与所述分隔件的移动相应地卡合和脱离的方式与所述凹部嵌合,
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中的一方的部位,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于至少包含与所述收纳位置以及所述遮蔽位置对应的位置的多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坐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支承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具备:前方止动件,该前方止动件对所述分隔件的超过所述遮蔽位置的朝向前方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后方止动件,该后方止动件对所述分隔件的超过所述收纳位置的朝向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CN201810148610.4A 2017-02-13 2018-02-13 坐席装置 Active CN108437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4207A JP6913477B2 (ja) 2017-02-13 2017-02-13 座席装置
JP2017024208A JP6832182B2 (ja) 2017-02-13 2017-02-13 座席装置
JP2017-024207 2017-02-13
JP2017-024208 2017-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857A true CN108437857A (zh) 2018-08-24
CN108437857B CN108437857B (zh) 2022-01-18

Family

ID=6319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8610.4A Active CN108437857B (zh) 2017-02-13 2018-02-13 坐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7857B (zh)
TW (1) TWI74447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5687A (en) * 1944-11-22 1950-04-25 Pullman Standard Car Mfg Co Shield and seat arrangement
JPH0274937U (zh) * 1988-11-28 1990-06-07
US20030146654A1 (en) * 2002-02-01 2003-08-07 The Boeing Company Privacy seat divider for transport vehicles
US20040004382A1 (en) * 2002-07-03 2004-01-08 Dowty Mark Brian Passenger seat with privacy shell
JP2006061309A (ja) * 2004-08-25 2006-03-09 Daikin Ind Ltd 座席装置
CN105691256A (zh) * 2014-12-10 2016-06-22 爱信技术中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伸出的舒适头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6513Y (zh) * 2009-04-03 2010-01-06 王丽莎 乘客用俯卧式辅助睡眠装置
TWM408526U (en) * 2010-09-13 2011-08-01 zi-an Lin Chair with lateral headrest
GB2516433B (en) * 2013-07-19 2016-02-17 British Airways Plc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fixing system
CN105835731A (zh) * 2016-03-17 2016-08-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简式坐靠多功能智能睡椅
CN205632197U (zh) * 2016-05-26 2016-10-12 骆凯 一种护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5687A (en) * 1944-11-22 1950-04-25 Pullman Standard Car Mfg Co Shield and seat arrangement
JPH0274937U (zh) * 1988-11-28 1990-06-07
US20030146654A1 (en) * 2002-02-01 2003-08-07 The Boeing Company Privacy seat divider for transport vehicles
US20040004382A1 (en) * 2002-07-03 2004-01-08 Dowty Mark Brian Passenger seat with privacy shell
JP2006061309A (ja) * 2004-08-25 2006-03-09 Daikin Ind Ltd 座席装置
CN105691256A (zh) * 2014-12-10 2016-06-22 爱信技术中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伸出的舒适头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857B (zh) 2022-01-18
TWI744475B (zh) 2021-11-01
TW201829230A (zh)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244806U (en) Automatic return device for sliding rail
TW200843672A (en) Drawer slide assembly with an undermount drawer slide
CN102343846B (zh) 儿童安全座椅
TWM311329U (en) Fixing device against interlinking slip and sway of drawers
MX2011001479A (es) Bolsas montadas en rollo y surtidores de las mismas.
CN108437857A (zh) 坐席装置
CN107224362A (zh) 轮椅
CN202331285U (zh)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CN102599739A (zh) 防止抽屉自动开启的抽屉滑轨
CN108657033B (zh) 一种头枕可调节的安全座椅
CN208769250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升降式床护栏
CN110126688A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安全座椅
CN103799653A (zh) 便于用户休息的便携行李箱***
CN103598740A (zh) 一种可折叠的钢制家具办公柜
CN215650147U (zh) 一种新型储物沙发
CN109204172A (zh)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JP2015020530A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テーブル移動装置
CN208615819U (zh) 新型汽车座椅后背
CN208447414U (zh) 一种卫生纸盒
KR101459685B1 (ko) 슬라이딩 탈착장치
CN211503076U (zh) 一种防摔型空气净化器
JP5936105B2 (ja) 椅子
CN218257856U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中央扶手
CN208746281U (zh) 一种用于代用茶分装的防护装置
CN220119038U (zh) 一种折叠支架位置保持机构及折叠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