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509B -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509B
CN108306509B CN201810234220.9A CN201810234220A CN108306509B CN 108306509 B CN108306509 B CN 108306509B CN 201810234220 A CN201810234220 A CN 201810234220A CN 108306509 B CN108306509 B CN 108306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input
output
buck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42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6509A (zh
Inventor
陈祥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ngsh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ngsh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ngsh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ngsh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42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6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BUCK电路负极输出端连接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其控制端连接BUCK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BUCK电路中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其控制端连接BUCK电路的控制端;输出电流采样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连接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实现了关闭所述BUCK电路的输出,保护了高压电源。

Description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源在电源领域中属于特种电源,它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应用领域主要在高压充放电类、高压静电场类和电子与离子加速器类。
在高压电源中,通常使用BUCK电路作为类似开关电源,BUCK电路是一种DC-DC转换器,简单的讲就是通过振荡电路将直流电压转变为高频电源,然后通过脉冲变压器、整流滤波回路输出需要的直流电压。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时,发现目前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隔离的高压充电电源在输出限流、短路保护方面无法满足,遇到负载短路时只能烧保险、整流桥和开关管等,故障面积大,损失惨重。大功率的高压充电电源因短路时电流太大,很容易烧电路板,铜箔脱板,无法直接保护负载,除非负载自身有限流和短路保护。所以,不隔离的高压充电电源一般都配备后级电源,靠后级电源二次变换时进行输出短路、限流保护功能,达到保护负载、保护自身的目的,但是相对的配备后级电源,电路复杂,元器件数量多,成本高,整机效率低,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可以输出限流、输出短路、输入过压和输入欠压情况下,直接切断BUCK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以防止BUCK电路误触发,确保万无一失,保证BUCK电路可靠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包括BUCK电路、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第一运算放大电路、供电控制电路、BUCK控制电路及输出保护电路;
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BUCK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光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还用于连接负载;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输出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接地端;
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接地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和电源VCC;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接地;
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UCK控制电路包括:BUCK控制芯片、驱动芯片、第三二级管、第四二级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及第二光电耦合器;
所述BUCK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输入端;
所述BUCK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BUCK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二级管的正极;
所述第四二级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保护电路;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输入端;
所述输入保护电路包括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和输入采样电路;
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负极输入端,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采样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和第二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输入保护电路还包括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三运算放大电路和第七开关管;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
所述BUCK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输入端;
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五输入端;
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和第四运算放大电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五二极管及第五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电阻、第六二极管及第六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UCK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BUCK电路还包括正极输入端和正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
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输出电流采样电路采集输出电流,并将所述输出电流输出一个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后,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结果输出电平信号,所述输出保护电路根据所述电平信号控制所述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平信号,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电平信号后,根据所述电平信号对提供给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电源开断进行控制,进而通过BUCK控制电路控制所述BUCK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进而实现了控制所述BUCK电路的输出。在输出限流、输出短路下,直接切断BUCK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以防止BUCK电路误触发,确保万无一失,保证BUCK电路可靠保护,电路简单,元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整机效率高、成本低。且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整体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本实施例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1,包括BUCK电路10、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供电控制电路40、BUCK控制电路50及输出保护电路60;
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的输入端,所述BUCK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输出端;所述BUCK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管Q1;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控制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的输出端还用于连接负载8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优选为采样电阻,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输入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优选为运算放大器,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三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的输入端,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接地端接地。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首先通过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将所述输出电流输出为输出电压,并将所述输出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将所述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电平信号,并将所述电平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和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根据所述电平信号控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电源供电和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驱动信号,并在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切断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供电电源和将所述驱动信号拉低,从而关闭了所述BUCK电路10的输出,保护了高压电源;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根据所述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平,进而控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电源供电和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驱动信号。具体的,在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通过第一输出端口控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一输入端,进而控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驱动信号输出,实现对驱动信号的拉低,进而关闭了所述BUCK电路10的输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通过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三输出端口控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三输入端口的信号输入,进而控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电源供电,实现切断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供电电源,进而实现了在输出过流或短路时,通过切断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供电电源和拉低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驱动信号,实现了关闭所述BUCK电路10的输出,保护了高压电源。
优选地,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及第二开关管Q2;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接地端;
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两端;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60的接地端。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八二极管D8;
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和第一光电耦合器OC1;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OC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输入端和电源VCC;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R8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输入接地;
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三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BUCK控制电路50包括:BUCK控制芯片51、驱动芯片52、第三二级管D3、第四二级管D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第二光电耦合器OC2;
所述BUCK控制电路50还包括第四输入端;
所述BUCK控制芯片5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BUCK控制芯片5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驱动芯片5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5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三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5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电阻R10连接所述第四二级管D4的正极;
所述第四二级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52的第一输入端。
参见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结合图2和图9,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中的输出电流采样电阻R19采集所述BUCK电路10的输出电流,并将所述输出电流转换成所述输出电压,将所述输出电压传输给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进行比较,在所述输出电压比基准电压Vref6高时,则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输出高电平信号,即在输出过流或短路时,所述输出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接收所述输出高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控制导通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级管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进而被所述光电耦合器OC1中的光敏三极管接收而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控制光电耦合器OC1中的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电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将所述高电平信号接到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在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时,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电压被拉低了,进而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连接的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则所述第五开关管Q5被截止了,则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输入端接入的是电源,所述第六开关管Q6为NPN三极管,控制端的电平为高电平时,所述第六开关管Q6截止,进而通过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的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被切断,实现对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供电电源的切断。同时,第七电阻R7将所述高电平信号传输到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则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一输出端,进而通过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一输出端将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一输入端的电平拉低,进而拉低了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驱动信号,则所述BUCK电路10电路关闭输出,保护了高压电源。同时的所述输出保护电路接收到所述电平信号,并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给所述第一电容C1充电,在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二开光管Q2的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在所述第二开光管Q2导通时,拉低了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的输入电平,进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输出低电平信号,然后,所述第一电容C1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的电平会变低,放电至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的电平低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阈值电压,则所述第二开关管Q2截止,进而实现了限流保护的一个周期,在一直短路或者维持限流状态,由核心器件: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所组成的限流打嗝电路会周期性工作,所述BUCK电路10中第一开关管Q1截止,所述BUCK电路10关闭输出,保护高压电源也保护负载,当输出限流自动解除或者短路取消时,第一运算放大电路30输出低电平,本电路自动恢复,BUCK电路正常输出。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输出电流采样电路采集输出电流,并将所述输出电流转换输出一个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后,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结果输出电平信号,所述输出保护电路根据所述电平信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平信号控制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接收到所述电平信号后,根据所述电平信号对提供给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电源开断进行控制,进而通过BUCK控制电路控制所述BUCK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通断,进而实现了控制所述BUCK电路的输出。在输出限流、输出短路下,直接切断BUCK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以防止BUCK电路误触发,确保万无一失,保证BUCK电路可靠保护,电路简单,元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整机效率高、成本低。且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还包括输入保护电路90;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还包括第二输入端;
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包括输入欠压保护电路91和输入采样电路92;
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正极输入端,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负极输入端,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91的输入端;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9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包括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
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91包括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二运算放大电路901;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9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R13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输出端。
结合图3和图9,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所述第十一电阻R11和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分压采样,并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电路901的基准电压Vref2比较,当高于所述基准电压Vref2时,所述第二运算放大电路901输出高电平,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R13接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即,所述第十三电阻R13触发所述第五开关管Q5导通,将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R13拉到地,则所述第六开关管Q6导通,进而与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源为所述BUCK控制电路50供电。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入欠压保护值时,所述BUCK控制电路50中的BUCK控制芯片51和驱动芯片52接收电源的供电,并且所述驱动芯片52输出驱动信号,进而控制所述BUCK电路10中的第一开关管工作,实现BUCK电路10正常输出,在输出低压并轻载时,BUCK电路为PWM占空比控制输出,此时第一开关管Q1和快恢复第七二极管D7的峰值电压低和开关损耗小。
实施例三
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优选地,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还包括输入过压保护电路93;
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9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92的输出端,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9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90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93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三运算放大电路902和第七开关管Q7;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90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93的输入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90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控制端,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93的输出端,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输入端接地。
结合图4和图9,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所述第十一电阻R11和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分压采样,并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902的基准电压Vref3比较,当高于所述基准电压Vref3时,所述第二运算放大电路902输出高电平,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R14接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即,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触发所述第七开关管Q7导通,将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拉到地,从而使得所述第五开关管Q5截止,在所述第五开关管Q5截止之后,则所述第六开关管Q6也截止,则切断了所述第六开关管Q6接入的电源Vcc,则切断了电源供电给所述BUCK控制电路50,从而控制了所述BUCK电路10的第一开关管Q1的截止,实现了关闭所述BUCK电路10的输出。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输入电压高于过压保护值时,BUCK控制电路50控制所述BUCK电路10中第一开关管Q1关断,所述BUCK电路10无输出,以防止BUCK电路误触发,确保万无一失,保证BUCK电路可靠保护,从而保护了电源电压。
实施例四
参见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优选地,还包括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100;
所述BUCK控制电路50还包括第五输入端;
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五输入端;
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100包括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四运算放大电路101,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101的输入端;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100的输出端。
结合图5和图9,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为所述BUCK电路10输入电流采样电阻,通过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101跟基准电压Vref1比较,当输入电压采样值大于基准Vref1时,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101输出高电平,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101通过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五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所述BUCK控制电路50关闭驱动脉冲,控制BUCK电路10的中的第一开关管Q1关闭输出,达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的目的。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输入电流高于峰值电流保护值时,通过所述第五输入端所述BUCK控制电路50关闭驱动脉冲,控制BUCK电路10的中的第一开关管Q1关闭输出,达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的目的,所述BUCK电路10无输出,以防止BUCK电路误触发,确保万无一失,保证BUCK电路可靠保护,从而保护了电源电压。
实施例五
参见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优选地,还包括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110;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110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五二极管D5及第五运算放大电路111;
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R17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1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11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R18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110的输出端。
结合图6和图9,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通过所述第十六电阻R16和所述第十七电阻R17进行分压采样,并将采样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111,当采样电压高于基准电压值Vref4时,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111输出高电平,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R18和所述第五二极管D5触发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导通,其中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第一光电耦合器OC1同理,在此不作赘述,则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电源通过所述光敏三极管、所述第十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接入到所述BUCK控制电路中的所述驱动芯片52的第一输入端,驱动信号直接被拉为高电平,从而控制所述BUCK电路10中的所述第一开关管Q1直通输出。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当输出电压高于输出欠压保护值时,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电源通过所述光敏三极管、所述第十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接入到所述BUCK控制电路中的所述驱动芯片52的第一输入端,驱动信号直接被拉为高电平,控制所述BUCK电路10中的所述第一开关管Q1直通输出。
实施例六
参见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优选地,还包括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120;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1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1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50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120包括第二十电阻R20、第六二极管D6及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
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120的输入端,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R20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
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120的输出端。
结合图7和图9,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所述第十九电阻R19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20中的输出电流采样电阻,将输出电流采样信号送到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通过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跟基准电压Vref5比较,当输出电压采样值小于基准Vref5时,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输出低电平,此时BUCK控制电路50输出PWM脉冲经过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2送到所述驱动芯片52,进而驱动第一开关管Q1为PWM占空比输出。达到所述BUCK电路10在输出低压和轻载时占空比控制输出的目的。当电流采样信号采集到的输出电压信号高于基准Vref5时,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121输出高电平,通过第二十电阻R20和第六二极管D6触发导通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发光二极管,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OC2的光敏三极管导通,电源Vcc通过所述光敏三极管和所述第十电阻R10和第四二极管D4接入到所述驱动芯片52的第一输入端,驱动信号直接拉高为高电平,控制所述BUCK电路10中的所述第一开关管Q1直通输出。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在负载加大输出情况下,所述BUCK电路10直通输出,没有高频开关工作情况下形成的第一开关管Q1和快恢复的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峰值电压高和开关损耗大,只有所述BUCK电路10中的第一开关管Q1的直通压降损耗,提高电路工作效率,使电路更安全可靠。
实施例七
参见图8和图9,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优选地,所述BUCK电路10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BUCK电路10还包括正极输入端和正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
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10的负极输出端。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反向连接的BUCK电路10很好的解决限流和短路保护问题,反向连接的BUCK电路10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驱动控制不需要隔离驱动,可以直接在低压端驱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UCK电路、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第一运算放大电路、供电控制电路、BUCK控制电路及输出保护电路;
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BUCK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光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还用于连接负载;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输出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接地端;
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保护电路的接地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和电源VCC;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接地;
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控制电路包括:BUCK控制芯片、驱动芯片、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及第二光电耦合器;
所述BUCK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输入端;
所述BUCK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BUCK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保护电路;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输入端;
所述输入保护电路包括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和输入采样电路;
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负极输入端,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采样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和第二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欠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保护电路还包括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三运算放大电路和第七开关管;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
所述BUCK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输入端;
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五输入端;
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和第四运算放大电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峰值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五二极管及第五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UCK控制电路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电阻、第六二极管及第六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六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BUCK电路还包括正极输入端和正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
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BUCK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CN201810234220.9A 2018-03-20 2018-03-20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Active CN108306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4220.9A CN108306509B (zh) 2018-03-20 2018-03-20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4220.9A CN108306509B (zh) 2018-03-20 2018-03-20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509A CN108306509A (zh) 2018-07-20
CN108306509B true CN108306509B (zh) 2020-05-29

Family

ID=62850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4220.9A Active CN108306509B (zh) 2018-03-20 2018-03-20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5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0049A (zh) * 2018-12-28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装置和供电方法
CN112491267B (zh) * 2020-11-04 2022-03-18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共地的buck恒流驱动电路及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118100619B (zh) * 2024-04-23 2024-07-12 深圳市华浩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入的buck拓扑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026B1 (en) * 2000-11-09 2002-01-29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Current limit circuit for interleaved converters
CN202798085U (zh) * 2012-09-25 2013-03-13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简化的蓄电池充电mppt控制电路
CN203872056U (zh) * 2014-05-06 2014-10-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恒功率控制的直流电源
CN206272480U (zh) * 2016-12-02 2017-06-2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短路保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509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6509B (zh) 电流控制型buck装置
CN105871218A (zh) 一种配置推挽式隔离电源的igbt驱动方法及装置
CN102739077A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辅助电源
CN112147394A (zh) 残余电压的检测装置
JP200215305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CN220254710U (zh) 高低压隔离的脉冲灯控制电路、脉冲灯以及冰箱
CN112103922B (zh) 一种电源保护装置、方法和驱动器
EP4300800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11123210U (zh) 制动电阻短路检测电路
CN201063531Y (zh) 电源变换电路及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CN209787139U (zh) 具有过压保护的开关电路
CN112653317B (zh) 一种mmc阀子模块的旁路开关驱动装置
CN110323667B (zh) 一种高功率激光器驱动电源装置
CN219145262U (zh) 一种双向电源
CN110224373A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及过压保护装置
CN216390802U (zh) 一种电表开关电源电路
CN109067207B (zh) 一种用于反激电源变换器的自给供电电路
CN203482090U (zh) 一种快速启动电路
CN113910923B (zh) 一种电机驱动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12072903A (zh) 一种反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负载保护装置、方法和电器设备
CN221058192U (zh) 具有短路保护的反激开关电源
CN210469109U (zh) 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
CN217643173U (zh) 一种用于超声波装置的电源电路
CN215452503U (zh) 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的保护电路
CN215344396U (zh) 一种正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