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4504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4504A
CN108024504A CN201680049104.9A CN201680049104A CN108024504A CN 108024504 A CN108024504 A CN 108024504A CN 201680049104 A CN201680049104 A CN 201680049104A CN 108024504 A CN108024504 A CN 108024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lks
transport mechanism
central
drive shaft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91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田光
今田光一
森山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861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246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861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817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4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12Rotating rak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1/00Elevators or conveyors for binders 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1/00Elevators or conveyors for binders or combines
    • A01D61/008Elevators or conveyors for binders or combines for longitudinal conveying, especially f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8Clutch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具有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切断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进行的动力传递的扭矩限制器,能够容易地对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为此,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具有:连结于收割输入轴(41)的纵向传动轴(42)、连结于纵向传动轴(42)的横向传动轴(43)、连结于横向传动轴(43)的中间轴(38)、以及连结于中间轴(38)且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及中央耙拢机构(Rk2)传递动力的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中间轴(38)上设置有扭矩限制器(140),该扭矩限制器(140)在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施加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或者中央耙拢机构(Rk2)的情况下,切断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及中央耙拢机构(Rk2)进行的动力传递。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扭矩限制器的联合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动力传递结构。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知有:其收割部具有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的联合收割机(参照专利文献1)。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上连结有中央耙拢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上连结有右侧耙拢机构,而且,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上连结有左侧耙拢机构。
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搬送右侧的2列谷秆的谷秆根,并且一边使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和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搬送的谷秆合流一边进行搬送。在搬送2列谷秆的谷秆根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中,首先,将由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搬送的谷秆进行合流,接下来,将由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搬送的谷秆进行合流。各耙拢机构将谷秆的谷秆根向后方耙拢,并且将耙拢的谷秆转交给各谷秆根搬送机构。
另外,包括星轮和耙拢带的耙拢机构中使用的扭矩限制器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扭矩限制器设置于:向作为耙拢机构的耙拢搬送装置传递动力的驱动轴且是朝向上下方向的轴的下端部。作为驱动部的发动机的动力经由传动轴而传递给轴,在传动箱的内部,轴的下端部连结于传动轴的前端。轴的中途部安装有星轮,支撑耙拢带的带轮安装于轴的上端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8-10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2,扭矩限制器在传动箱的内部而被设置于轴的下端部,由此,在对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作业者的手难以接触到扭矩限制器,难以实施作业。另外,即使尝试将轴从传动箱取出后再对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也需要将分别安装于轴的上端部和中途部的带轮和星轮从轴上取下来,或者对与它们连结的部件进行拆解。这样的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连结于轴的这些部件的重量的缘故,将会产生迫使作业者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事态。
而且,这样的扭矩限制器被用于切断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中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动力传递时,维护起来格外困难。即、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中央耙拢机构被左右谷秆根搬送机构与耙拢机构夹持,因此用于作业的空间格外有限。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在收割部具有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切断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动力传递的扭矩限制器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容易地对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搬送路径比较短,而且与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之间的合流部位的搬送路径狭窄。因此,在比较窄的路径上重叠谷秆束会使得谷秆容易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中发生堵塞,容易极大地增加负担。因而,一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在收割部中能够实现搬送功能稳定化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实现搬送功能稳定化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对解决该问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第1方案涉及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部具有:把持收割的谷秆的谷秆根来向后方搬送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以及分别连结于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且将谷秆的谷秆根向后方耙拢的中央耙拢机构、右侧耙拢机构及左侧耙拢机构,并具有:连结于收割输入轴的纵向传动轴、连结于所述纵向传动轴的横向传动轴、连结于所述横向传动轴的中间轴、以及连结于所述中间轴且向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传递动力的中间搬送驱动轴;在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扭矩限制器,在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施加于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或者所述中央耙拢机构的情况下,该扭矩限制器切断向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进行的动力传递。
第2方案涉及的发明在第1方案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还具有:收纳所述纵向传动轴的纵向传动箱、以及与所述纵向传动箱连接的分体管连接器,所述中间轴与所述横向传动轴在所述分体管连接器的内部被连结起来,所述中间轴从所述分体管连接器向上方突出,所述扭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中间轴的突出端部,顶罩覆盖所述中间轴的所述突出端部和所述扭矩限制器。
第3方案涉及的发明在第2方案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还具有带轴毂驱动轮,该带轴毂驱动轮具有供所述中间轴贯穿的轴孔,所述带轴毂驱动轮的上端部与贯穿所述轴孔的所述中间轴一同从所述分体管连接器向上方突出,剪切销贯穿所述带轴毂驱动轮的上端部、以及所述中间轴的所述突出端部,所述顶罩覆盖所述中间轴的所述突出端部、所述带轴毂驱动轮的所述上端部及所述剪切销。
第4方案涉及的发明中,还具有:连结于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且向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箱,所述传动箱构成为:被支撑于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并且对所述中央耙拢机构及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进行支撑。
第5方案涉及的发明在第4方案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包括:接受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作而旋转的驱动轮、以及卷挂于所述驱动轮的环形带状体,所述中央耙拢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轮一同旋转的耙拢轮、以及以所述驱动轮及所述耙拢轮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对所述驱动轮及所述耙拢轮进行支撑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以能够自由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所述传动箱,所述传动箱设置于所述环形带状体的下方且是设置于所述耙拢轮的上方。
第6方案涉及的发明在第4方案或者第5方案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在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上方,还具有搬送谷秆的穗尖侧的中央穗尖搬送机构,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上下贯穿所述传动箱,且向所述中央穗尖搬送机构传递动力。
第7方案涉及的发明在第4方案~第6方案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所述传动箱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能够旋转,并且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构成为:能够以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为中心旋转。
第8方案涉及的发明在第4方案~第7方案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接受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作而旋转的驱动轮和与所述驱动轮一同旋转的耙拢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及所述驱动轮一同旋转的所述耙拢轮以沿着所述传动箱的下表面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传动箱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第1方案涉及的发明,通过在中间轴上设置扭矩限制器,在对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时,不需要将连结于中间搬送驱动轴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中央耙拢机构从中间搬送驱动轴上取下来,也不需要对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中央耙拢机构进行拆解,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维护。
根据第2方案涉及的发明,由于中间轴的突出端部和扭矩限制器被顶罩覆盖,因此能够防止谷秆挂在具有扭矩限制器的中间轴上。另外,通过取下顶罩能够容易地对设置于中间轴的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
根据第3方案涉及的发明,通过取下顶罩,能够容易地更换剪切销,并且能够容易地对扭矩限制器进行维护。
根据第4方案涉及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利用支撑于中间搬送驱动轴的传动箱来对中央耙拢机构及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进行支撑的构成,因此,能够更牢固地支撑中央耙拢机构及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从而能够实现谷秆搬送性能的稳定化。
根据第5方案涉及的发明,由于能够缩小耙拢轮与环形带状体之间的空间,因此谷秆不会被夹持于该空间,能够抑制谷秆姿势的散乱,并且能够稳定地搬送谷秆。
另外,通过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驱动轮和中央耙拢机构的耙拢轮以上下分开的方式分别配置于旋转轴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能够防止施加于旋转轴的扭转转矩集中于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任意一方。另外,同时能够防止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发生倾斜。这样,通过使中央耙拢机构及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动作稳定,能够实现谷秆的搬送性能的稳定化。
根据第6方案涉及的发明,由于能够从一个中间搬送驱动轴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和中央穗尖搬送机构同时传递动力,因此能够实现动力传递的效率化和省空间化。
根据第7方案涉及的发明,通过中央耙拢机构及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以中间搬送驱动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加大包括中央耙拢机构在内的相邻的两个耙拢机构彼此的间隔,并且能够加大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搬送路径的宽度。由此,能够容易地除去堵塞在相邻的两个耙拢机构彼此之间、以及堵塞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搬送路径上的谷秆。
根据第8方案涉及的发明,能够利用耙拢轮的旋转来使得传动箱的下表面将附着于耙拢轮的泥等刮落。即、传动箱能够起到作为耙拢轮的刮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侧视简图。
图4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收割框架、搬送装置及耙拢装置的俯视简图。
图5是表示构成收割部的、传递发动机动力的机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搬送装置中的下部搬送装置和耙拢装置的俯视简图。
图7是从图6所示的箭头VII观察而得到的图,是表示下部搬送装置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耙拢装置的一对中央耙拢机构中的左侧耙拢机构的侧视简图。
图8是表示下部搬送装置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耙拢装置的一对中央耙拢机构中的左侧耙拢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中央耙拢机构的俯视简图,(A)是表示耙拢谷秆时的一对中央耙拢机构的俯视简图,(B)是表示绕中间搬送驱动轴旋转的左侧耙拢机构相对于右侧耙拢机构的位置的中央耙拢机构的俯视简图。
图10是表示与纵向传动箱连接的分体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取下安装于分体管连接器的上表面的收纳箱的顶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XII-XII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1进行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1的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1的俯视图。
此外,以下将图1所示的箭头A的朝向作为行进方向的前方。另外,图1中示出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图2中示出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
联合收割机1具有:行驶部2、收割部3、脱粒部4、进给链5、谷粒箱6、排出绞龙7、驾驶操作部8及发动机9。
行驶部2具有行驶机体2a和履带2b。左右一对履带2b对行驶机体2a进行支撑。收割部3是联合收割机1中收割谷秆的部位。收割部3设置于行驶机体2a的前部。如后所述,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部3具有能够收割6列的构成。
脱粒部4是联合收割机1中从谷秆的穗取下谷粒的部位。脱粒部4设置于行驶机体2a的上部。设置于脱粒部4的进给链5在脱粒时一边把持谷秆的谷秆根,一边将谷秆向后方搬送。谷粒箱6用于在联合收割机1中储存脱粒及筛选后的谷粒。谷粒箱6设置于脱粒部4的侧方。
排出绞龙7用于将储存于谷粒箱6的谷粒排出到外部。排出绞龙7具有筒形状。图中所示的排出绞龙7处于收纳于联合收割机1的状态,横跨在从谷粒箱6的后方到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前方部的范围内。
接下来,再利用图3、图4及图5对收割部3进行说明。
收割部3具有收割框架10、拉起装置31、分禾板32、割刀33、耙拢装置34及搬送装置35。
如图3所示,在收割部3的前端设置有与6列对应的7个分禾板32。各分禾板32的前端是尖的,后部具有带圆角的形状。由各分禾板32将要收割的谷秆和残留于田地的谷秆分离,并且将要收割的谷秆按每一列分离。
拉起装置31将由各分禾板32按每一列分离的谷秆拉起。拉起装置31具有与6列对应的6个拉起箱61。另外,各拉起箱61将带齿链62支撑为能够被旋转驱动。各拉起箱61位于分禾板32的后方。另外,各拉起箱61以其后端配置于比其前端高的位置的方式向后倾斜,并沿着左右方向空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如图5所示,拉起装置31具有使每一列的未收割谷秆立起的拉起齿S1、S2、S3、S4、S5、S6。各拉起齿S1、…、S6设置于各拉起箱61。
耙拢装置34耙拢由拉起装置31拉起的谷秆的谷秆根。耙拢装置34具有第一耙拢机构Rk1、第二耙拢机构Rk2及第三耙拢机构Rk3。这些第一~第三耙拢机构Rk1~Rk3以前侧配置于比后侧靠下方的方式向后倾斜,并沿着左右方向空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如图3所示,耙拢装置34配置于拉起装置31的后方。
包含割刀33的切断装置设置于耙拢装置34的下方。割刀33切断由耙拢装置34耙拢的6列的谷秆C1~C6。
收割框架10包括:收割输入箱11、纵向传动箱12、横向传动箱13、多个分禾框架14、驱动管15、拉起纵向传动箱16、纵向连结框架(未图示)、拉起横向传动箱17、多个拉起驱动箱18及中间搬送驱动箱20。这些箱等是金属制的管部件,具有中空形状。
收割输入箱11沿着左右方向横跨在脱粒部4的前方。在履带2b的上方设置有左右一对安装台83。在各安装台83的上部设置有分体管连接器84。收割输入箱11左右的端部借助分体管连接器84而以能够自由旋转且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各安装台83的上部。
纵向传动箱12以纵向传动箱12的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下方的方式连接于收割输入箱11的中间部。纵向传动箱12的轴线方向与收割输入箱11的轴线方向大致正交。
纵向传动箱12的前端连接于横向传动箱13的中间部。横向传动箱13的轴线方向与收割输入箱11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并与纵向传动箱12的轴线方向大致正交。
分禾框架14由与6列对应的7根管部件构成。分禾框架14的各管部件沿着左右方向空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分禾框架14朝向前后方向。在各分禾框架14的前端部以各分禾板32的前端朝向前方的方式安装有分禾板32。
在分禾框架14的下方连接有驱动管15。通过利用驱动管15来连结分禾框架14的各管部件,与6列对应的7根管部件作为一体来构成分禾框架14。驱动管15位于横向传动箱13的前面斜下方,沿着左右方向被架设在分禾框架14左端的管部件与右端的管部件之间。
拉起纵向传动箱16连接于横向传动箱13的左端部。拉起纵向传动箱16以拉起纵向传动箱16的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方式呈前倾姿势立起。拉起纵向传动箱16的轴线方向朝向上下方向。
另一方面,在横向传动箱13的右端部连接有纵向连结框架(未图示)。纵向连结框架的轴线方向朝向上下方向。
拉起横向传动箱17沿着左右方向架设于拉起纵向传动箱16的上端部与纵向连结框架的上端部之间。拉起横向传动箱17上连结有拉起驱动箱18。拉起驱动箱18由与6列对应的6根管部件构成。拉起驱动箱18的各管部件的轴线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各管部件沿着左右方向空开规定间隔地排列。在拉起横向传动箱17上连接有各管部件的上端。在联合收割机1的俯视图或者主视图中,在各分禾框架14之间及各拉起驱动箱18之间配置有各拉起箱61。各拉起箱61被后下方的分禾框架14和后上方的拉起驱动箱18支撑。
中间搬送驱动箱20连接于横向传动箱13的中间部。中间搬送驱动箱20以中间搬送驱动箱20的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方式呈前倾姿势立起。中间搬送驱动箱20的轴线方向与拉起纵向传动箱16相比,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得较大。
中间搬送驱动箱20与支撑框架85一起从下方支撑后述的下部搬送装置B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和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左侧耙拢机构R2L。支撑框架85借助托架86连接于分禾框架14。
在中间搬送驱动箱20的上方设置有上部搬送驱动箱21。上部搬送驱动箱21的轴线方向指向前斜上方,与中间搬送驱动箱20的轴线方向大致一致。收纳后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0的传动箱22上连接有中间搬送驱动箱20的上端和上部搬送驱动箱21的下端。另外,支撑管23设置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与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之间。
另外,收割框架10包括上部中心框架19。上部中心框架19朝向前后方向,与收割输入箱11连接。上部中心框架19的前端与拉起横向传动箱17的中间部连接,后端与收割输入箱11的中间部连接。上部中心框架19位于纵向传动箱12的上方。上部中心框架19位于耙拢装置34及搬送装置35的上方。
另外,联合收割机1具有液压缸36。液压缸36以液压缸36的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与行驶机体2a和纵向传动箱12连结。收割部3因液压缸36的伸缩而以收割输入箱11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旋转的作用下,收割部3进行升降。
接下来,利用图4、5、6来对作为耙拢装置34的第一耙拢机构Rk1、第二耙拢机构Rk2及第三耙拢机构Rk3进行说明。
作为右侧耙拢机构的第一耙拢机构Rk1是耙拢装置34中配置于最右侧的耙拢机构。第一耙拢机构Rk1对与6列对应的谷秆中与右侧2列对应的谷秆(从右侧数第1列和第2列的谷秆C1、C2)的谷秆根进行耙拢。第一耙拢机构Rk1具有:左右一对星形耙拢轮ST1、ST2以及左右一对带突起的耙拢带BL1、BL2。
第一耙拢机构Rk1具有右侧耙拢机构和左侧耙拢机构。右侧耙拢机构包括:右耙拢轮ST1、右耙拢带BL1、大径带轮Pl1、小径带轮Ps1及旋转轴G1(参照图6)。左侧耙拢机构包括:左耙拢轮ST2、左耙拢带BL2、大径带轮Pl2、小径带轮Ps2及旋转轴G2(参照图6)。
作为中央耙拢机构的第二耙拢机构Rk2是:在耙拢装置34中被配置于第一耙拢机构Rk1的左侧的耙拢机构。第二耙拢机构Rk2对6列的谷秆中的中央2列的谷秆(第3列和第4列的谷秆)的谷秆根进行耙拢。第二耙拢机构Rk2具有:分别具有星形的左右一对耙拢轮ST3、ST4、以及分别带有突起的左右一对耙拢带BL3、BL4。
第二耙拢机构Rk2具有右侧耙拢机构R2R和左侧耙拢机构R2L。右侧耙拢机构R2R包括:右耙拢轮ST3、右耙拢带BL3、大径带轮Pl3、小径带轮Ps3及旋转轴G3(参照图6)。左侧耙拢机构R2L包括左耙拢轮ST4、左耙拢带BL4、大径带轮Pl4、小径带轮Ps4及旋转轴G4(参照图6)。
右耙拢轮ST3以能够绕旋转轴G3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G3。旋转轴G3以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向前倾斜,右耙拢轮ST3向后倾斜。左耙拢轮ST4以能够绕旋转轴G4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G4。旋转轴G4以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而向前倾斜,左耙拢轮ST4向后倾斜。旋转轴G3与旋转轴G4大致平行。右耙拢轮ST3和左耙拢轮ST4沿着左右方向相邻排列,彼此啮合。
右耙拢轮ST3位于第一耙拢机构Rk1的左耙拢轮ST2的左侧,与该耙拢轮ST2沿着左右方向相邻排列。即、右耙拢轮ST3以被左侧的左耙拢轮ST4和右侧的左耙拢轮ST2夹持的方式排列。而且,右耙拢轮ST3与左耙拢轮ST4啮合。
大径带轮Pl3配置于右耙拢轮ST3的上方,固定于旋转轴G3。小径带轮Ps3配置于大径带轮Pl3的右前方,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右耙拢带BL3卷挂于大径带轮Pl3和小径带轮Ps3。
大径带轮Pl4配置于左耙拢轮ST4的上方,固定于旋转轴G4。小径带轮Ps4配置于大径带轮Pl4的右前方,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收割框架10自由旋转。左耙拢带BL4卷挂于大径带轮Pl4和小径带轮Ps4。
右耙拢带BL3和左耙拢带BL4沿着左右方向相邻排列,以张紧状态沿着大致前后方向配置。彼此相对的带面间、即、右耙拢带BL3的左外侧面与左耙拢带BL4的右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前方趋向后方逐渐变小。
作为左侧耙拢机构的第三耙拢机构Rk3是:在耙拢装置34中被配置于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左侧、即被配置于最左侧的耙拢机构。第三耙拢机构Rk3对6列的谷秆中左侧2列的谷秆(第5列和第6列的谷秆)的谷秆根进行耙拢。第三耙拢机构Rk3具有:分别具有星形的左右一对耙拢轮ST5、ST6、以及分别带有突起的左右一对耙拢带BL5、BL6。
第三耙拢机构Rk3具有右侧耙拢机构和左侧耙拢机构。右侧耙拢机构包括:右耙拢轮ST5、右耙拢带BL5、大径带轮Pl5、小径带轮Ps5及旋转轴G5(参照图6)。左侧耙拢机构包括左耙拢轮ST6、左耙拢带BL6、大径带轮Pl6、小径带轮Ps6及旋转轴G6(参照图6)。
各耙拢带BL1、BL2、BL3、BL4、BL5、BL6的前表面被带罩Bc1、Bc2、Bc3、Bc4、Bc5、Bc6覆盖。旋转轴G1、G2、G3、G4、G5、G6中的旋转轴G1、G4、G6接受动力而旋转。因此,固定于旋转轴G1、G4、G6的耙拢轮ST1、ST4、ST6和耙拢带BL1、BL4、BL6在动力的作用下被驱动。另一方面,固定于旋转轴G2、G3、G5的耙拢轮ST2、ST3、ST5和耙拢带BL2、BL3、BL5接受耙拢轮ST2、ST3、ST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因此,俯视图中右耙拢轮ST1逆时针旋转,使得左耙拢轮ST2顺时针旋转。另外,在俯视图中左耙拢轮ST4顺时针旋转,使得右耙拢轮ST3逆时针旋转。而且,俯视图中左耙拢轮ST6顺时针旋转,使得右耙拢轮ST5逆时针旋转。这样的耙拢轮ST1、ST2、ST3、ST4、ST5、ST6的旋转使得耙拢带BL1、BL2、BL3、BL4、BL5、BL6旋转,耙拢装置34将谷秆向后上方耙拢。
此外,联合收割机1中使用的动力不限于发动机9的输出,也可以是电动马达等其他构成的输出。
接下来,对搬送装置35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将搬送谷秆的方向称为“搬送方向”。另外,所谓上游是指搬送方向上更靠近割刀33的位置。所谓下游是指搬送方向上更靠近脱粒部4的位置且是远离割刀33的位置。
搬送装置35将被切断的谷秆向脱粒部4搬送。如图4所示,搬送装置35具有下部搬送装置B、上部搬送装置U、纵向搬送装置V、辅助搬送装置S及穗尖搬送装置T。
下部搬送装置B一边把持收割的谷秆的谷秆根一边向后上方搬送,直到纵向搬送装置V为止。下部搬送装置B具有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位于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与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之间。
如图6所示,下部搬送装置B上形成有:中间合流部X1及最终合流部X2。中间合流部X1及最终合流部X2位于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往路上。中间合流部X1形成于接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位置。最终合流部X2形成于接近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位置。
中间合流部X1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往路上的最终地点对置。中间合流部X1位于:比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搬送始端部靠下游的位置。在中间合流部X1,第3列和第4列的谷秆被追加到2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中。最终合流部X2与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往路的最终地点对置。最终合流部X2位于:比中间合流部X1靠下游的位置。在最终合流部X2,第5列和第6列的谷秆被追加到4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中。
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使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搬送来的2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以及从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搬送来的2列的谷秆的谷秆根合流于:由第一耙拢机构Rk1耙拢的右侧2列的谷秆的谷秆根,并一边把持6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一边向后上方搬送,直到纵向搬送装置V为止。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从动链轮Sn1被固定于第一耙拢机构Rk1的旋转轴G1。
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具有:搬送链H1、固定于旋转轴G1的从动链轮Sn1、驱动链轮Sv1、设置于该驱动链轮Sv1的左右的惰轮R1a、R1b、以及设置于驱动链轮Sv1的右前方的张紧轮PT1。搬送链H1卷挂于从动链轮Sn1、驱动链轮Sv1、惰轮R1a、R1b及张紧轮PT1。由此,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连结于第一耙拢机构Rk1的右侧耙拢机构。
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一边把持由第二耙拢机构Rk2耙拢的中央2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一边向后上方搬送,直到中间合流部X1为止。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配置于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后方且是配置于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右前方。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始端部位于左耙拢轮ST4的上方,搬送终端部位于比搬送始端部靠右后方的位置。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以其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向后倾斜(参照图3)。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第二耙拢机构Rk2的旋转轴G4。即、旋转轴G4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驱动链轮Sv2。
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具有:搬送链H2、固定于旋转轴G4的驱动链轮Sv2、设置于驱动链轮Sv2的后方的从动链轮Sn2、设置于从动链轮Sn2的右方的惰轮R2a、设置于从动链轮Sn2的左前方的惰轮R2b、以及设置于惰轮R2b的前方的张紧轮PT2。搬送链H2卷挂于驱动链轮Sv2、惰轮R2a、从动链轮Sn2、惰轮R2b及张紧轮PT2。由此,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连结于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左侧耙拢机构R2L。
此外,作为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环形带状体不限于搬送链H2,也可以是卷挂于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带有突起的带,其中驱动带轮是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旋转轴G4的作为驱动轮的驱动带轮,从动带轮是以能够自由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下侧框架90a及上侧框架90b的从动带轮。
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一边把持由第三耙拢机构Rk3耙拢的左侧2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一边向后上方搬送,直到最终合流部X2为止。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搬送始端部位于左耙拢轮ST6的上方,搬送终端部位于比搬送始端部靠右后方的位置。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以其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向后倾斜。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从动链轮Sn3固定于第三耙拢机构Rk3的旋转轴G3。
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具有:搬送链H3、固定于旋转轴G6的从动链轮Sn3、驱动链轮Sv3、设置于该驱动链轮Sv3的右后方的两个惰轮R3a、R3b、设置于驱动链轮Sv3的前方的张紧轮PT3。搬送链H3卷挂于从动链轮Sn3、驱动链轮Sv3、惰轮R3a、R3b及张紧轮PT3。由此,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连结于第三耙拢机构Rk3的左侧耙拢机构。
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首先搬送2列(第1列和第2列)的谷秆,在中间合流部X1,追加中央2列的谷秆,并向最终合流部搬送。而且,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在最终合流部X2,将左侧2列的谷秆追加于4列的谷秆。而且,通过了最终合流部X2的6列的谷秆经由图4所示的纵向搬送装置V而向进给链5被搬送。
纵向搬送装置V一边把持从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搬送路径的终端部接收来的6列的谷秆的谷秆根一边向后上方搬送,直到辅助搬送装置S为止。如图3所示,纵向搬送装置V位于比下部搬送机构B靠后方的位置,以其前端位于比其后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向后倾斜。另外,纵向搬送装置V的前端部位于下部搬送机构B的搬送路径的终端部附近,后端部位于比前端部靠左斜后方且比进给链5靠前方的位置。
辅助搬送装置S将从纵向搬送装置V的搬送路径的终端部接收来的6列的谷秆的谷秆根搬送到脱粒部4(参照图1)。辅助搬送装置S配置于纵向搬送装置V的后上方。辅助搬送装置S的前端部位于纵向搬送装置V的搬送路径的终端部附近,后端部位于比前端部靠后上方的位置。
上部搬送装置U搬送下部搬送装置B所搬送的谷秆的穗尖。上部搬送装置U位于:比下部搬送装置B靠后上方且比纵向搬送装置V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上部搬送装置U以上部搬送装置U的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向后倾斜。如图4所示,上部搬送装置U包括:搬送右侧2列的谷秆C1、C2的穗尖的右穗尖搬送机构UR、搬送中央2列的谷秆C3、C4的穗尖的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搬送左侧2列的谷秆C5、C6的穗尖的左穗尖搬送机构UL。
穗尖搬送装置T搬送:由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纵向搬送装置V及辅助搬送装置S所搬送的6列的谷秆的穗尖。穗尖搬送装置T配置于上部搬送装置U的后上方。穗尖搬送装置T的前端部位于上部搬送装置U的搬送路径的中途部,后端部位于比前端部靠后上方的位置。
接下来,利用图3~图8对在收割部3中用于传递发动机9输出的动力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图7中示出了传动箱22的截面。
在构成收割框架10(参照图4)的各管等中收纳有:向收割部3中具有驱动功能的结构传递动力的轴。在收割输入箱11(参照图4)中收纳有收割输入轴41(参照图5)。收割输入轴41的轴心方向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在收割输入轴41的左端部固定有:被输入发动机9的动力的输入带轮40(参照图5),在收割输入轴41的中途部连结有纵向传动轴42。
纵向传动轴42收纳于纵向传动箱12(参照图4)。纵向传动轴42的轴心朝向前后方向。如图5所示,纵向传动轴42的后端经由伞齿轮而连结于收割输入轴41。纵向传动轴42的前端经由伞齿轮而连结于横向传动轴43的中间部。横向传动轴43收纳于横向传动箱13(参照图4)。横向传动轴43的轴心方向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
从纵向传动轴42的中途部获取的动力被传递给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驱动链轮Sv1。通过驱动链轮Sv1旋转,使得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搬送链H1在驱动链轮Sv1与从动链轮Sn1之间进行驱动。于是,右耙拢轮ST1以固定有从动链轮Sn1的旋转轴G1为中心开始旋转。由此,第一耙拢机构Rk1的右侧耙拢机构进行驱动,左侧耙拢机构从动。
从横向传动轴43的左端获取的动力被传递给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驱动链轮Sv3。通过驱动链轮Sv3旋转,使得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L的搬送链H3在驱动链轮Sv3与从动链轮Sn3之间进行驱动。于是,左耙拢轮ST6以固定有从动链轮Sn3的旋转轴G6(参照图6)为中心开始旋转。由此,第三耙拢机构Rk3的左侧耙拢机构进行驱动,右侧耙拢机构从动。
另外,从横向传动轴43的左端获取的动力被传递给左穗尖搬送机构UL。从纵向传动轴42的中途部获取的动力被传递给右穗尖搬送机构UR和纵向搬送装置V。从收割输入轴41的中途部获取的动力被传递给辅助搬送装置S和穗尖搬送装置T。
从横向传动轴43的中间部获取的动力经由输出机构50而传递给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和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输出机构50包括:通过伞齿轮37a与伞齿轮37b啮合而连结于横向传动轴43的中间轴38、连结于中间轴38的中间搬送驱动轴48、以及从中间轴38将动力传递给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传动带BL9。中间搬送驱动轴48具有比中间轴38长的轴长。收纳于中间搬送驱动箱20(参照图3)的中间搬送驱动轴48具有朝向斜前上方的轴心。由作为环形带状体的传动带BL9将动力从中间轴38传递给中间搬送驱动轴48。
中间轴38通过伞齿轮37a与伞齿轮37b的啮合而连结于横向传动轴43的中间部。使传动带BL9旋转的驱动带轮39a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中间轴38。中间轴38及驱动带轮39a的旋转力经由传动带BL9而传递给中间搬送驱动轴48。传动带BL9的从动带轮Sn9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通过经由传动带BL9而从中间轴38传递来的动力,使得从动带轮Sn9与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一起一体旋转。
由此,通过设置于横向传动轴43与中间搬送驱动轴48之间的中间轴38来变更转速后,将动力从横向传动轴43传递给中间搬送驱动轴48。另外,由中间轴38、中间搬送驱动轴48和传动带BL9来构成:将动力传递给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及作为中央耙拢机构的第二耙拢机构Rk2的输出机构50。
此外,作为环形带状体不限于传动带BL9,也可以是卷挂于固定于中间轴38的驱动链轮、和固定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从动链轮的链。
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旋转力被传递给动力传递机构30。具体而言,在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中间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有动力传递机构30的驱动链轮Sp1。中间搬送驱动轴48及驱动链轮Sp1的旋转经由传动链H7而传递给从动链轮Sp2。传动链H7卷挂于驱动链轮Sp1和从动链轮Sp2。
在收割部3,由这些驱动链轮Sp1、从动链轮Sp2及传动链H7来构成:从中间搬送驱动轴48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及左侧耙拢机构R2L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30。在动力传递机构30中,动力经由接受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旋转力的驱动链轮Sp1和传动链H7传递给从动链轮Sp2。动力传递机构30收纳于传动箱22(参照图3)。
动力传递机构30的从动链轮Sp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G4(参照图6),而且,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及左侧耙拢机构R2L的大径带轮Pl4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G4。因此,通过经由动力传递机构30的传动链H7及从动链轮Sp2而从中间搬送驱动轴48传递来的动力,使得旋转轴G4、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左侧耙拢机构R2L的大径带轮Pl4及动力传递机构30的从动链轮Sp2一体旋转。
通过驱动链轮Sv2的旋转,使得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链H2在驱动链轮Sv2与从动链轮Sn2之间进行驱动。于是,通过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及左侧耙拢机构R2L的大径带轮Pl4旋转,而使得左耙拢轮ST4以旋转轴G4(参照图6)为中心开始旋转。由此,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左侧耙拢机构R2L进行驱动。在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左侧耙拢机构R2L的驱动下,右侧耙拢机构R2R从动。
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中,驱动链轮Sv2位于搬送往路的始端侧。另一方面,惰轮R2a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中位于搬送往路的终端侧,与中间合流部X1(参照图6)对置。即、动力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经由动力传递机构30而传递给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始端部。此处所说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始端部是指:驱动链轮Sv2中的面对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右侧耙拢机构R2R的部分附近。另一方面,所谓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终端部是指惰轮R2a的附近。
另一方面,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回路上,由张紧轮PT2施加张力。如图8所示,连结于张紧臂80的拉伸螺旋弹簧70使得张紧轮PT2产生张力。张紧臂80经由托架79而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上部搬送驱动箱21。一体地设置于张紧臂80的托架79通过焊接而固定于上部搬送驱动箱21。此外,上部搬送驱动箱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传动箱22。
在张紧臂80的作为弹簧座侧的一侧端部81上设置有带杆的U形夹78。在张紧臂80的作为带轮动作侧的另一侧端部82上固定有张紧轮PT2的带轮轴SP。带轮轴SP以张紧轮PT2相对于带轮轴SP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在张紧轮PT2上设置的径向轴承(未图示)的内圈。张紧轮PT2位于搬送链H2的链滚的内侧。
作为弹簧座的筋97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上侧框架90b。螺旋弹簧70的一端的钩71挂在形成于筋97的孔上,从而被上侧框架90b支撑。在U形夹78的杆的前端形成有板部77,螺旋弹簧70的另一端的钩72挂在开孔于板部77的孔上。由此,上侧框架90b和张紧臂80支撑螺旋弹簧70。
张紧臂80在螺旋弹簧70的弹力的作用下而能够绕中间搬送驱动轴48旋转。通过由螺旋弹簧70,将U形夹78及张紧臂80向压缩方向拉拽,包含有托架79的张紧臂80与上部搬送驱动箱21一起绕中间搬送驱动轴48旋转。通过该旋转,张紧轮PT2从搬送链H2的链滚的内侧向外侧按压搬送链H2,从而对搬送链H2施加张力。
如图3所示,传动箱22位于左耙拢轮ST4的前上方,并且位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后下方。如图8所示,即使搬送链H2的搬送往路的一部分沿着传动箱22的右侧面形成,传动箱22的右侧面也不会位于比搬送路径靠右方的位置。即、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构成为:传动箱22不会干涉谷秆的搬送,传动箱22设置于:不横穿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路径的往路的位置。
另外,如图7所示,传动箱22与左耙拢轮ST4平行设置。详细而言,传动箱22内部的传动链H7的旋转平面与左耙拢轮ST4的旋转平面平行。另外,传动链H7的旋转平面与左耙拢带BL4的旋转平面及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搬送链H2的旋转平面平行,并与旋转轴G4及中间搬送驱动轴48正交。
传动箱22由钢铁等金属材料形成。传动箱22由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构成。由此,传动箱22包括:左右及前后侧面和上表面22a及下表面22b,并具有箱形状。传动箱22支撑于包含有支撑框架85的收割框架10,并且,经由中间搬送驱动轴48及中间搬送驱动箱20而被支撑于包含有横向传动箱13的收割框架10。即、包含有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上部搬送驱动箱21及中间搬送驱动箱20、传动箱22及支撑框架85构成:作为一个坚固的结构部件的刚体。
另外,由于旋转轴G4的下端部被支撑于该坚固的刚体的传动箱22,因此,旋转轴G4能够稳定地旋转,而且左耙拢带BL4及左耙拢轮ST4能够稳定地动作。另外,通过接受包含有左耙拢带BL4及左耙拢轮ST4在内的左侧耙拢机构R2L的稳定的动作,右侧耙拢机构R2R也稳定地动作。另外,关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支撑于旋转轴G4的驱动链轮Sv2能够稳定地旋转,因此搬送链H2的旋转是稳定的。由此,根据包含传动箱22的结构部件的构成,能够使作为中央耙拢机构的第二耙拢机构Rk2和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稳定地动作。
传动箱22的下表面22b与左耙拢轮ST4平行。左耙拢轮ST4以左耙拢轮ST4的表面沿着下表面22b配置的方式,设置于传动箱22的下表面22b的正下方。即、在左耙拢轮ST4与传动箱22的下表面22b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左耙拢轮ST4与传动箱22的下表面22b之间的间隙例如比左耙拢轮ST4的厚度小,也比带罩Bc4的厚度小。因此,通过左耙拢轮ST4旋转,传动箱22的下表面22b能够将附着于左耙拢轮ST4的泥等刮落。即、传动箱22能够起到作为左耙拢轮ST4的刮板的功能。
另外,传动箱22具有沿着传动箱22的侧面搬送谷秆的导向功能,防止谷秆束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UC上发生重叠。由此,能够实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UC的谷秆搬送功能的稳定化。
此外,传动箱22内的动力传递的结构不限于包含有链H7及链轮Sp1、Sp2的结构,也可以是带及带轮、形成有齿轮或者花键的轴彼此连结的结构、平齿轮或者不同种类的齿轮彼此啮合来传递动力的结构、或者使用它们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的结构。
如图5所示,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包括:驱动带轮Pv1、从动带轮Py1及带轮Py2。驱动带轮Pv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上端部。如图7所示,中间搬送驱动轴48贯穿传动箱22而向上方突出。
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中的贯穿传动箱22的下表面而收纳于传动箱22的部分上,安装有动力传递机构30的驱动链轮Sp1。此外,在比安装有驱动链轮Sp1的部分靠上方的部分,中间搬送驱动轴48从传动箱2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该突出端贯穿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下侧框架91,在该突出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驱动带轮Pv1。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上端部与中间部之间的部分收纳于上部搬送驱动箱21。比收纳于上部搬送驱动箱21的部分还靠上方的部分贯穿下侧框架91。
旋转轴G4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上方,以相对于带罩Bc4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贯穿带罩Bc4,在其贯穿的上端部安装有带头螺栓。另一方面,在旋转轴G4中比安装有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动力传递机构30的从动链轮Sp2。从动链轮Sp2收纳于传动箱22。而且,比安装有从动链轮Sp2的部分靠下侧的部分从传动箱22向下方突出。此外,左耙拢轮ST4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旋转轴G4的下端。即、旋转轴G4在比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靠下方的位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左耙拢轮ST4。
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从动带轮Py1在比驱动带轮Pv1靠后方的位置,以能够自由地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下侧框架91及上侧框架92。另外,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带轮Py2在比驱动带轮Pv1靠前方的位置,以能够自由地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下侧框架91及上侧框架92。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从动链轮Sn2在比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从动带轮Py1靠下方的位置,以能够自由地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下侧框架90a及上侧框架90b。
在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中,在驱动带轮Pv1与从动带轮Py1及带轮Py2之间,卷挂有带突起的耙拢带BL8。动力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经由驱动带轮Pv1而传递给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
此外,在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中,驱动带轮Pv1构成搬送回路的一部分,以拉拽搬送往路的终端部的方式进行动作。由此,通过驱动带轮Pv1的动作,防止了耙拢带BL8的松缓,因此,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能够通过耙拢带BL8稳定地将谷秆的穗尖侧搬送到穗尖搬送装置T。
另外,在横向传动轴43的左端,经由伞齿轮而连结有拉起纵向传动轴46。拉起纵向传动轴46收纳于拉起纵向传动箱16。在拉起纵向传动轴46的上端,经由伞齿轮而连结有拉起横向传动轴47。拉起横向传动轴47收纳于拉起横向传动箱17。
在拉起横向传动轴47上,经由伞齿轮而连结有多个拉起驱动轴59。在各拉起驱动轴59上,经由伞齿轮而连结有拉起齿驱动轴57。拉起齿驱动轴57***于拉起驱动箱18。拉起齿驱动轴57的下端从拉起驱动箱18的下端部突出出来。
在各拉起齿驱动轴57的下端部固定有:用于驱动拉起箱61的拉起齿S1、…、S6的驱动链轮58。各驱动链轮58通过卷绕各带齿链62的上部而对其进行支撑。带齿链62上分别安装有拉起齿S1、…、S6。
动力从横向传动轴43经由拉起纵向传动轴46、拉起横向传动轴47、拉起驱动轴59及拉起齿驱动轴57而被传递给各拉起箱61的驱动链轮58。在拉起纵向传动轴46的中途部组装有拉起变速机构60。各拉起箱61的拉起齿S1、…、S6的驱动速度由拉起变速机构60来切换。另外,从横向传动轴43获取的动力被传递给割刀33。
由耙拢装置34向后方耙拢的谷秆C1~C6被割刀33切断。切断后的谷秆C1、C2、谷秆C3、C4、以及谷秆C5、C6在搬送装置35中彼此合流,并被搬送到脱粒部4。在搬送装置35中,谷秆C1~C6的谷秆根由下部搬送装置B、纵向搬送装置V及辅助搬送装置S搬送,穗尖由上部搬送装置U及穗尖搬送装置T搬送。
接下来,利用图7、图9对作为中央耙拢机构的第二耙拢机构Rk2的左侧耙拢机构R2L的旋转进行说明。
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构成为:能够以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为中心相对于收割框架10(参照图4)进行旋转。另外,左侧耙拢机构R2L构成为:伴随着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以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相对于前延框架87和包含支撑框架85的收割框架10进行旋转。
如图7所示,在左侧耙拢机构R2L中,前延框架87朝向上方牢固地支撑:带罩Bc4、小径带轮Ps4及左耙拢带BL4。左侧耙拢机构R2L经由传动箱22而被支撑于包括中间搬送驱动箱20及支撑框架85的收割框架10。前延框架87设置于支撑旋转轴G4的传动箱22和带罩Bc4之间,并与它们连接。
旋转轴G4以能够自由地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传动箱22。分别设置于传动箱22的顶面侧和底面侧的轴承121、122的外圈被支撑于传动箱22。轴承121的内圈和轴承122的内圈被支撑于旋转轴G4。传动箱22经由未图示的锁止机构而固定于支撑框架85,由此,从下方支撑于收割框架10。
收纳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上侧的一部分的上部搬送驱动箱21连接于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下侧框架91和传动箱22。传动箱22由支撑框架85从下方支撑。这些支撑框架85、中间搬送驱动箱20、中间搬送驱动轴48、传动箱22、带罩Bc4及前延框架87作为一个刚体来支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和左侧耙拢机构R2L。
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与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之间设置有支撑管23。支撑管23连接于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下侧框架91、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上侧框架90b。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经由中间搬送驱动轴48及上部搬送驱动箱21和支撑管23被支撑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上侧框架90b。
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上侧框架90b上固定有支撑管23的下端部。在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的下侧框架91上固定有支撑管23的上端部。
传动箱22构成为:相对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能够旋转。设置于传动箱22的顶面侧的轴承123的外圈、和设置于底面侧的轴承124的外圈被支撑于传动箱22。另外,轴承123的内圈和轴承124的内圈被支撑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由此,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能够相对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进行旋转。
在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旋转的同时,包括旋转轴G4的左侧耙拢机构R2L进行旋转。由此,传动箱22、动力传递机构30以及包括带罩Bc4和旋转轴G4在内的左侧耙拢机构R2L能够相对于支撑框架85一体地旋转。此外,伴随着旋转轴G4及左侧耙拢机构R2L的旋转,安装于旋转轴G4的驱动链轮Sv2绕中间搬送驱动轴48旋转,由此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也能够旋转。
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能够手动旋转。例如,在传动箱22的左侧面设置有未图示的操作杆及上述的锁止机构。操作人员操作操作杆时,解除锁止机构对传动箱22的旋转限制。由此,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移转至:能够相对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自由旋转的状态。
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推拉传动箱22,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进行旋转。此外,通过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进行旋转,旋转轴G4移动,并且左侧耙拢机构R2L绕中间搬送驱动轴48进行旋转。由此,伴随着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以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为中心进行旋转,包括带罩Bc4、左耙拢轮ST4、大径带轮Pl4、小径带轮Ps4、以及左耙拢带BL4在内的左侧耙拢机构R2L相对于前延框架87和包括支撑框架85的收割框架10进行旋转。
如图9(A)所示,在联合收割机1动作而耙拢谷秆的情况下,左耙拢轮ST4的节圆P1与右耙拢轮ST3的节圆P2相切,两节圆P1、P2间不产生间隙(即、间隙Ga为0)。由此,右耙拢轮ST3能够接受左耙拢轮ST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通过左侧耙拢机构R2L旋转,在第二耙拢机构Rk2中,能够使左侧耙拢机构R2L与右侧耙拢机构R2R分离,使得两节圆P1、P2间产生规定间隙Gb。另外,通过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驱动链轮Sv2与旋转轴G4一起旋转,能够扩大搬送链H2(参照图6)的搬送始端部与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BR的间隔。因此,在第二耙拢机构Rk2中,能够容易地去除堵塞于各耙拢机构之间的谷秆。
或者,作为使传动箱22、动力传递机构30和左侧耙拢机构R2L旋转的动力,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电动马达、发动机9等。
例如,使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旋转的马达的驱动轴连结于传动箱22。通过该马达旋转,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相对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进行旋转。
此外,关于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可以是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一起旋转的结构,也可以是即使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旋转它也不旋转的结构。例如,支撑管23的下端部经由未图示的锁止机构而被固定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上侧框架90b。在使传动箱22及动力传递机构30旋转的情况下,解除该锁止机构进行的固定,由此,能够解除支撑管23的下端部相对于上侧框架90b的固定。由此,中央穗尖搬送机构UC能够独立于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的旋转而停留于原来位置。
此外,联合收割机1构成为:拉起装置31能够旋转。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以拉起横向传动箱17为中心而朝向上方旋转。
关于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的旋转,可以是与6列对应的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全部旋转的结构,也可以是除了左端的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和右端的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外的与4列对应的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旋转的结构。
或者还可以是:拉起驱动箱18及拉起箱61在拉起装置31,以设置于左端部或者右端部的任意一方的朝向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拉起装置31,在拉起齿S1与拉起齿S6之间的任一位置设置对开的结构。
伴随拉起装置31的旋转,使耙拢装置34在联合收割机1的正面露出,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如上所述解除下部搬送装置B、耙拢装置34等的谷秆堵塞。
接下来,关于输出机构50中设置于中间轴38的扭矩限制器140,利用图10~图12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动力从收纳于纵向传动箱12的纵向传动轴42传递给:收纳于横向传动箱13的横向传动轴43(参照图4、5)。如图10所示,横向传动箱13包括左侧箱13a及右侧箱13b。在纵向传动箱12上连接有分体管连接器113。在分体管连接器113的左右分别连接有左侧箱13a及右侧箱13b。上述伞齿轮37a及伞齿轮37b(均参照图5)收纳于分体管连接器113。
在分体管连接器113的上表面通过多个螺栓安装有收纳箱130。收纳箱130包括带箱131和带罩132。带罩132覆盖带箱131的上方。上述驱动带轮39a、传动带BL9及从动带轮Sn9(均参照图5)收纳于:由带箱131和带罩132包围的空间。
如图12所示,在带箱131的底面137形成有供中间轴38贯穿的轴孔138。中间轴38的下端部38c在分体管连接器113内部,连结于横向传动轴43(参照图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横向传动轴43的中间部的伞齿轮37a(参照图5)、与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下端部38c的伞齿轮37b啮合。中间轴38穿过轴孔138而在带箱131内部露出。并且,在中间轴38的中途部的外周安装有:包括驱动带轮39a的带轴毂的带轮39。
轴孔138支撑径向轴承145的外圈。轴孔138上形成有凹槽146,在凹槽146中嵌入轴承145的外圈。另外,限制轴承145向下方移动的止动环147设置于轴承145的下方。轴承145的内圈支撑于中间轴38。因此,从横向传动轴43接受动力的中间轴38能够与伞齿轮37b一起相对于带箱131自由地旋转。
如图10所示,在收纳箱130的带罩132的上表面形成有:构成中间搬送驱动箱20的下端部的筒状部134。在从带罩132的上表面向前斜上方延伸的筒状部134内部,收纳有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下端部配置于带箱131内部,卷绕有传动带BL9的从动带轮Sn9(均参照图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下端部。
中间搬送驱动轴48能够相对于收纳箱130自由旋转。在带箱131的未图示的底面上形成有:支撑轴承(未图示)的外圈的凹部,该轴承的内圈被支撑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下端部。另外,在该轴承的上方设置有从动带轮Sn9,在从动带轮Sn9的上方设置有其他轴承(未图示)。上方轴承的内圈被支撑于中间搬送驱动轴48的中途部,在带罩132的未图示的顶面上形成有:支撑该轴承的外圈的凹部。
如图11所示,带罩132上形成有轴孔136。轴孔136从带罩132内部的顶面贯穿到上表面135。轴孔136和筒状部134形成为在带罩132上左右排列。带轴毂的带轮39与中间轴38一起从轴孔136突出到带罩132的上方。各突出端部被顶罩133(参照图10)覆盖。顶罩133通过多个螺栓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带罩132的上表面135(参照图10及图11)。
中间轴38的向带罩132的上方突出的突出端部上设置有扭矩限制器140。更具体而言,在中间轴38的突出端部上设置有:由带轴毂的带轮39的作为突出端部的上端部39d及剪切销141来构成的扭矩限制器140。并且,剪切销141、中间轴38的突出端部及带轴毂的带轮39的突出端部被顶罩133覆盖。即、顶罩133覆盖:从分体管连接器113向前斜上方(详细而言,从分体管连接器113向收纳箱130的前斜上方)突出的中间轴38的突出端部及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部39d、扭矩限制器140。
作为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带轴毂驱动轮的带轴毂的带轮39以能够与中间轴38一起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中间轴38的外周。如图12所示,带轴毂的带轮39具有供中间轴38贯穿的轴孔39b,并且包括圆盘状的驱动带轮39a。以带轴毂的带轮39的轴心与中间轴38的轴心C38大致一致的方式沿着中间轴38的外周安装有带轴毂的带轮39。卷绕传动带BL9(参照图5)的驱动带轮39a在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下部与其一体形成。
在比形成有驱动带轮39a的部分靠上方的轴毂部39c上,支撑有径向轴承142的内圈。轴承142的外圈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带罩132。即、带轴毂的带轮39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带罩132。另外,在轴承142的上方,在轴毂部39c上安装有推力轴承143。
在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部39d上,形成有销孔39e和凹部39f。销孔39e穿过带轴毂的带轮39的轴心(即、中间轴38的轴心C38)而贯穿轴毂部39c的两个部位。凹部39f是通过将上端部39d的外表面切削成朝向内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39f沿着上端部39d的外周形成为大致圆形,销孔39e与带轴毂的带轮39的轴心正交而横贯凹部39f。
贯穿中间轴38的轴孔39b从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形成到下端。中间轴38穿过轴孔39b而上下贯穿带轴毂的带轮39。中间轴38的上端位于比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在作为中间轴38的突出端部的上端部38a上形成有销孔38b。销孔38b与中间轴38的轴向正交地穿过轴心C38,并贯穿中间轴38。
通过将剪切销141***于中间轴38的销孔38b和带轴毂的带轮39的销孔39e,在中间轴38的上端部38a设置扭矩限制器140。剪切销141贯穿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部39d和中间轴38的上端部38a。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包括中间轴38、中间搬送驱动轴48和传动带BL9的输出机构50(参照图5)中的中间轴38上设置扭矩限制器140。
另外,通过将剪切销141***于中间轴38的销孔38b和带轴毂的带轮39的销孔39e,带轴毂的带轮39能够与中间轴38一起一体地旋转。通过带轴毂的带轮39和中间轴38一体旋转,如图5所示,动力从横向传动轴43经由传动带BL9而传递给中间搬送驱动轴48。中间轴38通过轴孔39b,被中间轴38贯穿的带轴毂的带轮39中的驱动带轮39a与传动带BL9一同收纳于收纳箱130。
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剪切销141脱落,在带轴毂的带轮39的凹部39f安装有止动环144。如下所述,在更换剪切销141的情况下,将止动环144从带轴毂的带轮39的外周取下后,将剪切销141从销孔38b、39e拉出。在图11中,为了示出剪切销141,对止动环144的图示进行了适当的省略。
扭矩限制器140的动作如下所述。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或者第二耙拢机构Rk2(均参照图6)中,在发生了谷秆堵塞等的情况下,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或者第二耙拢机构Rk2被施加规定量以上的负载。在这样的情况下,搬送链H2(参照图6)的旋转降低,由此,中间搬送驱动轴48(参照图5)及带轴毂的带轮39的旋转晚于从横向传动轴43(参照图5)接受动力的中间轴38的旋转。即、相对于来自中间轴38的输入扭矩,带轴毂的带轮39的旋转受到限制。由此,在限制了中间轴38的上端部38a与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部39d相对旋转的剪切销141上,施加剪切力。而且,当剪切销141上被施加了耐受载荷以上的剪切力时,剪切销141断裂,中间轴38相对于带轴毂的带轮39进行空转。
通过中间轴38相对于带轴毂的带轮39进行旋转而使得带轴毂的带轮39及传动带BL9的旋转扭矩丧失,从而向中间搬送驱动轴48进行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由此,扭矩限制器140在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或者第二耙拢机构Rk2被施加规定量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切断向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BC及作为中央耙拢机构的第二耙拢机构Rk2(参照图6)进行的动力传递。
在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部3中,通过将顶罩133从带罩132的上表面135取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包括剪切销141的更换在内的扭矩限制器140的维护。如上所述,顶罩133覆盖:中间轴38的作为突出端部的上端部38a、作为筒状旋转的突出端部的上端部39d及剪切销141。在将顶罩133如图11所示那样取下的状态下,中间轴38的上端部38a(参照图12)及带轴毂的带轮39的上端部39d从收纳箱130露出。另外,在形成于它们的上端部38a、39d的销孔38b、39e中,贯穿有剪切销141。而且,通过取下嵌入于带轴毂的带轮39的凹部39f的止动环144,能够在剪切销141从收纳箱130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容易地将剪切销141从销孔38b、39e中拉出。
此外,作为设置于中间轴38的扭矩限制器140不限于使用剪切销141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超越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等使用于扭矩限制器的公知的其他结构。顶罩133只要是覆盖这样的扭矩限制器的构成即可。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部3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收割5列或者收割7列的结构。具体而言,对于收割5列用收割部,可以应用于向一个中央耙拢机构传递动力的结构。另一方面,对于收割7列的收割部,可以应用于向3个中央耙拢机构中连结于2个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各耙拢机构传递动力的结构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联合收割机。
符号说明
1联合收割机
12纵向传动箱
13横向传动箱
13a左侧箱
13b右侧箱
22传动箱
30动力传递机构
38中间轴
38a上端部(突出端部)
38b销孔
39带轴毂的带轮(带轴毂驱动轮)
39a驱动带轮
39b轴孔
39d上端部
39e销孔
41收割输入轴
42纵向传动轴
43横向传动轴
48中间搬送驱动轴
50输出机构
113分体管连接器
130收纳箱
133顶罩
135上表面
140扭矩限制器
141剪切销
B下部搬送装置
BC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
BL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
BR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
G4旋转轴
H2搬送链(环形带状体)
R2L左侧耙拢机构
R2R右侧耙拢机构
Rk1第一耙拢机构(右侧耙拢机构)
Rk2第二耙拢机构(中央耙拢机构)
Rk3第三耙拢机构(左侧耙拢机构)
Sn9从动带轮
ST4左耙拢轮
Sv2驱动链轮(驱动轮)
UC中央穗尖搬送机构

Claims (8)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收割部具有:
把持所收割的谷秆的谷秆根来向后方搬送的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以及
分别连结于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右侧谷秆根搬送机构及左侧谷秆根搬送机构且将谷秆的谷秆根向后方耙拢的中央耙拢机构、右侧耙拢机构及左侧耙拢机构,
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结于收割输入轴的纵向传动轴,
连结于所述纵向传动轴的横向传动轴,
连结于所述横向传动轴的中间轴,以及
连结于所述中间轴且向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传递动力的中间搬送驱动轴,
在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扭矩限制器,该扭矩限制器在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或者所述中央耙拢机构被施加规定量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切断向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进行的动力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收纳所述纵向传动轴的纵向传动箱,以及
连接于所述纵向传动箱的分体管连接器,
所述中间轴和所述横向传动轴在所述分体管连接器的内部被连结起来,
所述中间轴从所述分体管连接器向上方突出,
所述扭矩限制器设置于所述中间轴的突出端部,
所述中间轴的所述突出端部和所述扭矩限制器被顶罩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带轴毂驱动轮,该带轴毂驱动轮具有供所述中间轴贯穿的轴孔,
所述带轴毂驱动轮的上端部与贯穿所述轴孔的所述中间轴一起从所述分体管连接器向上方突出,剪切销贯穿所述带轴毂驱动轮的上端部和所述中间轴的所述突出端部,
所述顶罩覆盖:所述中间轴的所述突出端部、所述带轴毂驱动轮的所述上端部及所述剪切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连结于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且向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以及
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箱,
所述传动箱构成为:被支撑于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并且,对所述中央耙拢机构及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包括:接受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作而旋转的驱动轮、以及卷挂于所述驱动轮的环形带状体,
所述中央耙拢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轮一同旋转的耙拢轮、以及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对所述驱动轮及所述耙拢轮进行支撑的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以能够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所述传动箱,
所述传动箱设置于所述环形带状体的下方且设置于所述耙拢轮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的上方,还具有搬送谷秆的穗尖侧的中央穗尖搬送机构,
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上下贯穿所述传动箱,并且,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中央穗尖搬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箱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能够旋转,并且,所述中央谷秆根搬送机构及所述中央耙拢机构构成为:能够以所述中间搬送驱动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接受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作而旋转的驱动轮、和与所述驱动轮一同旋转的耙拢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旋转轴,
与所述旋转轴及所述驱动轮一同旋转的所述耙拢轮以沿着所述传动箱的下表面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传动箱的下方。
CN201680049104.9A 2015-09-18 2016-09-15 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08024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6101A JP6624633B2 (ja) 2015-09-18 2015-09-18 コンバイン
JP2015-186100 2015-09-18
JP2015-186101 2015-09-18
JP2015186100A JP6528179B2 (ja) 2015-09-18 2015-09-18 コンバイン
PCT/JP2016/077207 WO2017047679A1 (ja) 2015-09-18 2016-09-15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504A true CN108024504A (zh) 2018-05-11

Family

ID=5828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9104.9A Pending CN108024504A (zh) 2015-09-18 2016-09-15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02064B1 (zh)
CN (1) CN108024504A (zh)
WO (1) WO2017047679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3960A (ja) * 2007-12-14 2008-06-12 Yanmar Co Ltd トルクリミッタ
JP4149988B2 (ja) * 2004-11-09 2008-09-17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US7937918B1 (en) * 2010-08-27 2011-05-10 Deere & Company Drive arrangement for corn head equipped with or without a corn stalk chopper
CN202218521U (zh) * 2011-09-28 2012-05-16 王峰 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过载保护器
JP2012105613A (ja) * 2010-11-19 2012-06-07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7条刈りコンバイン
CN104350877A (zh) * 2014-11-13 2015-02-18 甘肃农业大学 玉米/豌豆间作模式下豌豆联合收获机传动装置
CN204518498U (zh) * 2015-02-03 2015-08-05 王国强 秸秆收获机切割喂入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59339U (zh) * 1975-06-12 1976-12-18
JPH0810256A (ja) 1994-06-30 1996-01-16 Shimadzu Corp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H1084745A (ja) * 1996-09-19 1998-04-07 Iseki & Co Ltd 穀稈供給搬送装置の伝動支持装置
JP2006223261A (ja) * 2005-02-21 2006-08-31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903507B2 (ja) 2006-07-05 2012-03-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自脱型コンバイン
JP4948075B2 (ja) * 2006-08-03 2012-06-06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2085550A (ja) * 2010-10-18 2012-05-10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多条刈り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9988B2 (ja) * 2004-11-09 2008-09-17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8133960A (ja) * 2007-12-14 2008-06-12 Yanmar Co Ltd トルクリミッタ
US7937918B1 (en) * 2010-08-27 2011-05-10 Deere & Company Drive arrangement for corn head equipped with or without a corn stalk chopper
JP2012105613A (ja) * 2010-11-19 2012-06-07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7条刈りコンバイン
CN202218521U (zh) * 2011-09-28 2012-05-16 王峰 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过载保护器
CN104350877A (zh) * 2014-11-13 2015-02-18 甘肃农业大学 玉米/豌豆间作模式下豌豆联合收获机传动装置
CN204518498U (zh) * 2015-02-03 2015-08-05 王国强 秸秆收获机切割喂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7679A1 (ja) 2017-03-23
KR102102064B1 (ko) 2020-04-17
KR20180050381A (ko) 2018-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504A (zh) 联合收割机
JP662463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097038A (ja) コンバイン
JP652817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057091A (ja) コンバイン
JP6229843B2 (ja) 作物収穫機
JP2000000007A (ja) 作物収穫機
JP2005040144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143511A (ja) 収穫機
JP5322626B2 (ja) 収穫機
JP2005027616A (ja) 結球野菜収穫機
JP4728175B2 (ja) 根菜収穫機の根切りガイド
JP2008237105A (ja) 採種用たまねぎ収穫機
JP5739260B2 (ja) 根菜収穫機
JP6055199B2 (ja) 野菜収穫機
JP480590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8313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043996A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JP2007267648A (ja) 収穫用補助作業機
JP2004057090A (ja) コンバイン
JP6228075B2 (ja) 収穫機及び装着式収穫装置
JP2002065025A (ja) 結球野菜収穫機
JP2004033055A (ja) コンバインの穀稈移送装置
JP2005065621A (ja) 茎葉処理機
JP2022173712A (ja) 枝豆収穫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