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14C - 车座转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座转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14C
CN1080214C CN97114364A CN97114364A CN1080214C CN 1080214 C CN1080214 C CN 1080214C CN 97114364 A CN97114364 A CN 97114364A CN 97114364 A CN97114364 A CN 97114364A CN 1080214 C CN1080214 C CN 10802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pper plate
resistance
alleviate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4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8053A (zh
Inventor
森田伸治
山本浩市
菅间隆博
加藤久佳
井上协二
大岛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1102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967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42249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519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8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60N2/143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taking a position opposite to the original 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60N2/14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座转动装置,包括车座侧部件上固定的环状上板2、车辆底板侧部件上固定的环状下板1及夹持下板1与上板2的组板3。上板2与下板1之间设有滚珠61,上板2与组板3之间没有滚珠62。滚珠62与上板2及组板3的相对面上形成的断面呈V字状的导向槽51、52的两侧面接触,即使各板1、2、3存在制造误差,也可确定上板2沿上下及水平各方向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座转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车座的转动装置,特别是涉及能防止因制造误差等原因引起的转动松动,可靠地确定上板的位置的转动装置。
在客货兼用车等中,大多采用将座椅从前方向后方转动、与在后方配置的座椅成为对置座椅的转动座椅。作为这种车座的转动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11600号公报中所示,在此参照图32加以说明。在图32中,座椅导轨等底板侧部件上固定的下板1A为L字断面的环体,其外周垂直壁的顶部上形成有倒U字状的滑动部分11A。此外,在座垫框架等座椅侧部件上固定的上板2A为向下方开口的U字状断面环体,其内周缘成为向下方弯曲的拐角部分21A。该拐角部分21A与滑动部分11A的倾斜面之间设有螺栓3A,上板2A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下板1A上。上板2A上固定着带有断面为U字状滑动部分41A的托架4A,托架4A的滑动部分41A通过树脂部件5A可滑动地与下板1A的滑动部分11A接合(以上为现有技术的第一个例子)。
此外,特平开6-87364号公报中公开了图33所示的车座转动装置。在图33中,底板侧部件上固定的环状下板1B其内周部分11B向上方弯曲,在该内周部分11B上形成有第一拐角部分13B。另外,座椅侧部件上固定的上板2B其内周部分21B向上方弯曲,该内周部分21B之内外处形成有与上述第一拐角部分13B相对的第二拐角部分23B及第三拐角部分24B。第一拐角部分13B与第二拐角部分23B之间配置有滚珠3B,通过该滚珠3B使上板2B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下板1B上。下板1B的内周部分11B上固定有环状的组板4B。组板4B的外周缘向下方弯曲,该外周缘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三拐角部分24B相对的第四拐角部分44B。这样,在第三拐角部分24B与第四拐角部分44B之间配置滚珠5B(以上为现有技术的第二个例子)。
上述第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通过在滑动部分11A的倾斜面与拐角部分21A之间设置的滚珠3A,可确定上板2A的位置并防止松动。但是,由于滚珠3A经上板2A而作用有座椅的负荷,故在伴随座椅使用的同时,上述倾斜面易磨损。由于倾斜面磨损,上板2A的位置整体下降,使树脂部件5A离开滑动部分11A的内周面而产生上下方向的松动。
另外,在上述第二现有技术的例子中,由转动装置内部设置的滚珠3B通过上板2B承受输入的座椅负荷,并且通过上述滚珠3B与拐角部分13B、23B以及滚珠5B与拐角部分24B、44B确定上板2B的位置并可防止松动。但是,由于很容易产生拐角部分13B、23B、24B、44B的垂直壁的板面成形误差等,使滚珠3B、5B之间产生间隙,故容易发生所谓松动之类的问题。而且,由于离负荷输入侧较远位置的滚珠3B承受座椅负荷,上板2B易发生变形,也不利于提高装置的强度,同时由于座椅负荷而使上板2B的负荷输入侧变形,经过滚珠3B从支点上下降,使滚珠5B与拐角部分24B、44B之间在上下方向产生间隙,因而发生松动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这类问题,其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座转动装置,它能可靠地对座椅定位,防止座椅发生转动性的松动,并且具有足够的装置强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当地设定转动操作力矩的车座转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车座转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座椅侧部件上的环状上板(2)、固定于车辆底板侧部件上的环状下板(1)、夹持上述下板(1)与上板(2)的组板(3)、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下板(1)之间以减轻两者的摩擦阻力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以及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组板(3)之间的用以减轻两者之摩擦阻力的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其中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设置在转动装置内外方向隔开的位置,位于座椅负荷输入侧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承受从上板(2)输入的座椅负荷,并且通过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确定上板(2)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由于转动装置内其它部位分别具有承受座椅负荷的功能和确定位置的功能,在具有定位功能的部位直接作用有座椅负荷,构成转动装置的部件,不会因磨损而产生松动。此外,由于用来承受座椅负荷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设置在座椅负荷输入侧,故可防止上板变形,提高装置强度。而且,由于座椅负荷会使上板变形,上板的负荷输入侧会经过第一阻力减轻部件从受力支点处下降,而其相对侧的第二阻力减轻部件的位置部分因上板与组板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向上方上升,结果,防止了因上下方向产生间隙而引起的松动。
如果采用使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固定于上板(2)或组板(3)上的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
本发明也适用于通过上板(2)与组板(3)来夹持下板(1)这种结构的转动装置。
在由下板(1)与组板(3)来夹持上板(2)时,或者由上板(2)与组板(3)来夹持下板(1)时,可采用使第一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62)以一定的压力与上板(2)或下板(1)接触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有效地防止在上板转动时上下方向的松动。
由第二阻力减轻部件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可以是使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和上板(2)与组板(3)的对置面中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在上板(2)及组板(3)的径向倾斜的倾斜面接触。这样,即使在板成形时产生制造误差,也不会产生上板转动时的上下方向的松动,可有效抑制水平方向的松动,从而可靠地对座椅定位。此外,这里的倾斜面,不必全部是平面,可有部分凹槽或曲面,但作为整体应倾斜,成为倾斜面。
上述倾斜面为由V字状槽(51,52)的两侧面(511,512,521,522)构成。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得到以描述过的作用,在使用作为阻力减轻部件的滚珠体(61,62)的场合,能可靠地确定装置组装时滚珠体的位置。作为阻力减轻部件,除滚珠体外,还可使用树脂环(63,64,65)等,此外,作为滚珠体,除了金属制成的外,也可使用树脂制成的。使用树脂环或树脂制造的滚珠体时,由于自身的弹性力而与上板接触,可有效地防止上板转动时沿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发生松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座转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座椅侧部件上的环状上板(2)、固定于底板侧部件上的环状下板(1)、夹持下板(1)及上板(2)的组板(3),在下板(1)与组板(3)的连接部分,设有通过变形而调整变更两板的相对间隔的间隔变更部分(34,35,16,74,75)。
作为该间隔变更部分,可以是下板(1)与组板(3)之一上形成的向另一方以一定高度突出的凸起部分(34)、突出部分(35)、或者环套壁(16)。这样,使这种凸起部分等发生塑性变形,通过使其高度适当地降低,改变下板与组板的相对间隔,调整对应于上板的夹持力,使得上板即座椅的转动操作力矩成为最佳值。如此,为调整转动操作力矩,无需采用原有技术中必须***的垫板,减少了组装工序,并且不必准备厚度不同的多个垫板等。
而且,作为间隔变更部分,下板(1)与组板(3)之间可***可塑性变形的树脂板(74)等板件、或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体(75)或橡胶体也可以。由于树脂板等塑性变形、或者弹性体等弹性变形,使其高度适当地下降,改变了下板与组板的相对间隔,调整了相对于上板的夹持力,使得上板即座椅的转动操作力矩成为最佳值。这样,无需准备原来的厚度不同的多个垫板。
而且,本发明也适于通过上板(2)与组板(3)来夹持下板(1)这种结构的转动装置,这种情况下将间隔变更部分设置在上板与组板的连接部分。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总体透视图。
图2为沿图1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安装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滚珠夹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树脂环的总体透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滚珠夹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转动装置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转动装置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转动装置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转动操作力矩变化过程的转动装置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对应于加压冲程的转动操作力矩之变化的曲线图。
图24为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转动装置铆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转动装置螺栓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第18实施例的转动装置铆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第19实施例的转动装置螺栓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第20实施例的转动装置铆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第21实施例的转动装置螺栓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30为本发明第22实施例的转动装置螺栓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第23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2为已有的转动装置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3为已有的转动装置的局部剖视侧面图。
第1实施例
下面根据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车座转动装置的一例。图1为转动装置的总体透视图,图2为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转动装置是由环状的下板1和环状的上板2构成,其中下板1固定在座椅导轨等底板侧部件上,并且其具有大致为正方形的外形,而上板2在下板1的上方同心地配置着,它固定在坐垫框架等座椅侧部件上,并具有大致为正方形的外形。如图2所示,下板1从固定于底板侧部件上的外周部13沿半径方向向中间部11、内周部12方向呈阶梯地增高,并在中间部11的板面整个圆周上弯曲形成有向上敞开的圆弧断面凹槽状导向槽41。
上板2从固定在座椅侧部件上的外周部22向内周部21阶梯状地降低,内周部21位于下板1的中间部11附近的上方,其板面上对应于上述导向槽41的正上方位置的整个圆周处,弯曲形成有向下敞开的圆弧断面凹槽状导向槽42。因此,在由此导向槽41、42形成的环状空间内,设置有由图中未示出的保持器保持的金属制成的滚珠61。而且,导向槽41、42的曲率比滚珠61的曲率要小。下板1的内周部12与组板3的内周部31通过铆钉71连接,组板3的板面向上板2的内周部21的上方延伸。
组板3的外周部32的板面整个圆周及其正下方的上板内周部21的板面整个圆周上,分别弯曲形成有断面为V字的相互朝敞开方向对置的导向槽51、52,在由此导向槽51、52形成的环状空间内,设置有由图中未示出的保持器保持的金属制成的滚珠62。这样,上板2的内周部21通过滚珠61、62而被组板3与下板1上下夹持,由于摩擦阻力小,因此可圆滑地转动。此外,通过在下板1与上板2的外周部13、22的相对面的数个位置设有钩状限制部件14、23,在由座椅带等输入牵引载荷时,也不会使两板1、2过渡地分离。
如图3所示,上板2与组板3的各外周部分22、32的立壁上形成有当座椅向后方或朝前方成为着座状态时相互一致的贯通孔221、321。另外,在上板2的外周部分22的上面,操作轴27通过托架26可转动地水平支承着。操作轴27上设有钩241,在座椅向后方或朝前方成为着座状态时,由于钩241穿过两贯通孔221、321,故座椅的转动被锁止。转动操作操作轴27,将钩241从两贯通孔221、321中拔出,座椅就可转动。此外,还设置有以使操作轴27进入两贯通孔221、321内的方式施力的螺旋弹簧242(图1)。
上述结构的座椅转动装置的装配以下述方式进行。首先将下板1置于夹具上。接着将通过保持器等间隔地保持的多个滚珠61置入下板的导向槽41内,然后使导向槽42与滚珠61一致地将上板2装到下板1上。这时,下板1的限制部件14与上板2的限制部件23不会发生干涉,使上板2可稍微转动。接着将通过保持器等间隔地保持的数个滚珠62置入上板2的导向槽51内,使导向槽52与滚珠62一致地将组板3装到上板2上。于是,组板3就可通过铆钉71固定在下板1的内周部分12上。
图4表示将组板3固定于下板1上之前转动装置的剖视图。由图可看出,在组板3装载于上板2的状态下,滚珠62的顶部高于最终装配位置,组板3朝上方离开上板2的尺寸为H。因此,在通过铆钉71将组板3固定时,是把组板3的内周部分31向下压到与上板2的内周部分12接触的位置(图4的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这样,导向槽52的倾斜的两侧面与滚珠62的外周面接触并向下压,随之,上板2的内周部分21向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下方弯曲。因此,如图5所示,导向槽51的两侧面511、512与导向槽52的两侧面521、522无间隙地同滚珠62的外周面上的点621~624接触,结果确定了上板2上下方向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并且同时也确定了其在水平方向也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此外,由于导向槽52具有朝下方开口的V字状断面,就确定了在通过滚珠62将组板3装载于上板2上时,其铆接孔311(图4)与下板1的铆接孔121基本一致的位置。
可是,在将组板3固定于上板2上时,由于制造误差,两导向槽51、52的相对位置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错位。在此,由于本实施例中导向槽51的断面形状为V字形,如图5的虚线所示,在导向槽51向右方相对地错位的场合,导向槽51的倾斜面511与滚珠62的外周面不接触,只有倾斜面512在点621处与滚珠62的外周面接触,故在点621和滚珠62与导向槽52的倾斜面521接触的点621之间承受负荷。另一方面,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导向槽51向左方相对地错位的场合,导向槽51的倾斜面512不与滚珠62的外周面接触,只有倾斜面511在接触点623处与滚珠62的外周面接触,故在点623和滚珠62与导向槽52的倾斜面522接触的点624之间承受负荷。这样,在任一场合,由于滚珠62在水平方向(即转动装置的径向)与相对的倾斜面511、522或者512、521无间隙地接触,就确定了上板2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都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上板2相对于组板3有变形,但任一变形都与各板2、3的刚度有关。所以,既有组板3发生变形的场合,也有两板2、3同时发生变形的场合。
在使用转动装置时,通过上板2输入的座椅负荷,由于通过输入侧装置外周侧位置的滚珠61承受,使从负荷作用点到滚珠61的距离变短,从而防止了上板2的变形。这时,由于滚珠62上未施加座椅负荷,因而可抑制导向槽51、52的磨损,使之变小,发挥确定其可靠位置的作用。而且,由于座椅负荷造成上板2的变形,使上板2的负荷输入侧经过滚珠61从支点上下降,而其相反侧的对应于滚珠62的位置部分因上板2与组板3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向上方上升,结果,防止了上下方向产生间隙而引起的松动。
第2实施例
图6对应于第1实施例的图4,在上板2的导向槽51与组板3的导向槽52内,配设有圆形断面的树脂环63,取代第1实施例中的金属制造的滚珠62。树脂环63的总体形状示于图7(A)。这种树脂环63可弹性变形,在将组板3如双点划线所示由铆接固定于下板内周部分12上时,由于树脂环63的变形,吸收了尺寸H之差。这时,树脂环63由于自身的弹性力,在其4个外周面不会产生间隙地与V字形断面的导向槽51、52的两侧面接触,从而确定了上板2沿水平及上下任一方向都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
此外,取代上述树脂环63,如图7(B)所示,如果使用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大直径的球体部分641的树脂环64,可增强上述效果,使上板2转动时的摩擦阻力非常小。而且,使用取代树脂环的树脂制造的滚珠也可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承座椅负荷,在导向槽41、42内设置如图6所示的金属制造的滚珠61为好,而在座椅负荷较轻的情况下,可使用上述树脂环等来代替上述滚珠61。
第3实施例
图8所示的转动装置,在上板2的内周端整个圆周上形成向上方弯曲的凸缘25,在该凸缘25内嵌入有树脂环65。树脂环65的上半部分为半圆形断面,位于组板3的断面为V字形的导向槽52内。这种树脂环65可进行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形,在通过铆接将组板3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固定于下板内周部分12时,由于树脂环65的变形,吸收了由于组板外周部分32乃至上板内周部分21之变形的尺寸H之差。这样,确定了上板2沿上下方向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此时,由于树脂环65上半部分的两外周部分不会发生间隙地与导向槽52的两侧面接触,也确定了上板2沿水平方向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
第4实施例
如图9所示,在组板3的外周端整个圆周上形成有向下弯曲的凸缘33,树脂环65嵌入该凸缘内,其半圆形断面的下半部分位于上板2的断面为V字形的导向槽51内,因而具有与上述第3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第5实施例
在图10所示的转动装置中,组板3在其内周部分31与外周部分32的交界区域,形成有向外周部分32上升一定角度的倾斜面53。于是,位于上板2的导向槽51内的金属制造的滚珠62与上述倾斜面53相接触。其它结构同已经说明过的第1
实施例相同。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如图11所示,导向槽51的两侧面511、512都不会产生间隙地与滚珠62的外周面在点625、626处接触,倾斜面53在点627处与滚珠62的外周面接触。其结果是,既确定了上板2沿上下方向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同时也确定了其沿水平方向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由于在将组板3固定于上板2上时因制造误差的存在,倾斜面53与导向槽51的相对位置在水平方向错位。在此,例如如图11的虚线所示,即使在倾斜面53向左方相对错位时,由于组板3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向下压,使倾斜面53与滚珠62的外周面在点627处继续接触,在该点627和滚珠62与导向槽51的两侧面511、512上相接触的点625、626三点之间承受负荷。另外,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倾斜面53向右方相对错位时,组板3被向上压,使该倾斜面53与滚珠62的外周面通过点627继续接触,故在该点627和滚珠62与导向槽52的两侧面511、512接触的点625、626三点之间承受负荷。这样,在任一情况下,由于滚珠62与相对水平方向(即转动装置的径向)的倾斜面53、511不发生间隙地接触,确定了上板2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都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不损害位置确定作用的范围内,如果倾斜面53的倾角小,负荷就会由倾斜面511与512所分散,故具有可防止磨损等效果。
而且,在以上说明中,虽然对应于上板2组板3具有变形,但任一变形取决于各板2、3的刚性。因此,既有上板2变形的场合,也有两板2、3同时变形的场合。此外,取代金属制造的滚珠61、62,也可使用第2实施例中说明过的树脂环63等。
第6实施例
取代上述第5实施例中的上板内周部分21的导向槽51,形成图12所示的向装置内下方倾斜的倾斜面54,该倾斜面54与组板3的上述倾斜面53夹持滚珠62,取得与第5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7实施例
在图13所示的转动装置中,在上板2的内周部分21处形成向装置内下方倾斜的倾斜面55,同时在组板3的内周部分31与外周部分32的交界处形成垂直面56。这样,倾斜面55与垂直面56及组板3的外周部分32的水平板面同滚珠62的外周相接触。采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与第5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8实施例
在图14所示的转动装置中,在上板2的内周部分21处形成有垂直面57,并且在组板3的内周部分31与外周部分32的交界处形成有倾斜面58。这样,倾斜面58与垂直面57以及上板内周部分21的水平板面同滚珠62的外周相接。采用这种结构可得到与第5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9实施例
由第1及第2实施例所描述的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图15所示结构的转动装置。在图中,下板1从固定于底板侧部件上的外周部分13向半径方向的内周部分12呈阶梯地升高,在内周部分12的板面整个圆周上弯曲形成有向上敞开的圆弧断面凹槽,作为导向槽81。
上板2从固定于座椅侧部件上的外周部分22向中间部分24阶梯降低地延续到内周部分21,在该中间部分24上对应于上述导向槽81的正上方位置的整个圆周上,弯曲形成有向下方敞开的圆弧断面凹槽,作为导向槽82。这样,在由该导向槽81、82形成的环状空间内设置有由图中未示出的保持器保持的金属制造的滚珠62。而且,导向槽81、82的曲率比滚珠62的曲率小。在上板2的内周部分21上通过铆钉71连接组板3的内周部分31,组板3的板面向下板1的内周部分12的下方延伸。
在组板3的外周部分32的板面整个圆周上和其正上方的下板内周部分12的板面整个圆周上,分别弯曲形成有朝相互敞开方向对峙的V形导向槽91、92,在由该导向槽91、92形成的环状空间内,设置有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保持器保持的金属制造的滚珠61。这样,上板2与组板3共同地通过滚珠61、62从上下方向夹持下板1的内周部分12,由于摩擦阻力较小,故可圆滑地转动。
在这种转动装置中,导向槽91的倾斜的两侧面与导向槽92的倾斜的两侧面521、522都不会发生间隙地与滚珠61的外周面接触,其结果是,确定了上板2不会沿上下方向发生松动的位置、也确定了其不会沿水平方向发生松动的位置。即使由于制造误差,使两导向槽91、92的相对位置沿水平方向产生松动时,如第1实施例中所述,滚珠61不发生间隙地与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面接触,这样就确定了上板2沿上下及水平方都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
第10实施例
第3及第4实施例所说明的本发明也适用于第9实施例所描述结构的转动装置,其一例示于图16中。图中,在下板1的内周端整个圆周上,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凸缘15,在该凸缘15上嵌入树旨制造的环65。树脂环65的下半部分做成半圆形断面,位于组板3的断面呈V字形的导向槽91内。由于树脂环65的下半部分外周两侧无间隙地接触于导向槽91的两侧面上,故确定了上板2沿上下方向与水平方向都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
第11实施例
由第5实施例至第8实施例说明过的本发明也适用于第9实施例描述的结构的转动装置,其一例示于图17。图中,在下板1的内周部分12上形成有朝装置内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94,此外,在组板3的外周部分32上形成有朝装置外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93。这样,滚珠61的外周不发生间隙地接触于该倾斜面93、94上,确定了上板2沿上下及水平方向都不会发生松动的位置。
第12实施例
将在第1实施例说明过的断面为V字形的导向槽51、52的两侧面,如图18所示,分别沿滚珠62的外周稍微弯曲,使各侧面与滚珠62的外周面的接合良好。
第13实施例
如图19所示,将第6实施例中说明过的倾斜面53、54沿滚珠62的外周稍微弯曲,使各倾斜面53、54与滚珠62的外周面间的接合良好。
第14实施例
如图20所示,不形成例如第1实施例的圆弧形断面导向槽41、42中的导向槽42,使上板2呈平板面也可以。
第15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通过冲压形成的组板3,如图21所示,在其内周部分31中,在***铆钉71的通孔311的周围,形成有向下方突出有预定高度G的圆形凸台部34。这样,由于存在该凸台部34,由铆接接合的下板1的中间部分11与组板3的外周部分32相互之上下间隔增大,各滚珠61、62使上下设置的下板1与上板2、或者使上板2与组板3成为几乎不受夹持力的状态。
该状态如图22所示,在测定上板2的转动操作力矩时,从上下加压凸台部34并逐渐增大压力直至压扁而发生塑性变形。该过程由图23来说明,开始加压(即加压冲程增大)时,凸台部34变形,当该凸台部34的高度开始降低时,下板1的中间部分11与组板3的外周部分32之间的上下间隔逐渐变小,随之,上板2的转动操作力矩变大。如果在预定冲程下加压,使上板2平均转动5圈时,导向槽41、42及51、52与滚珠61、62磨合,就会使转动操作力矩降低。此后,再增大加压冲程,使转动操作力矩增大,在达到适当的值K时,凸台部34的受压变形停止。该转动操作力矩的适当(最佳)值K因座椅形式而不同,可自由地设定。
这样,即使由于冲压精度的误差等,在下板1、上板2或组板3上产生制造误差,因调整凸台部34的塑性变形量,也可使座椅的转动操作力矩成为最佳情况。此外,由于在下板1与组板3接合之后可调整力矩,故不会发生所谓的在力矩调整后下板1与组板3因分离而不能判断其是否组合的问题。而且,上述凸台部也可形成在下板1的一侧。再有,作为连接手段,也可使用螺栓、螺母、点焊来代替铆钉。
第16实施例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组板3的内周部分31中,在***铆钉71的通孔311的周围,形成有向下方呈山形地突出预定高度G的环状突出部分35。这样,逐渐对该突出部分35加压直至压扁,由于发生塑性变形,故可调整下板1与组板3的上下间隔,使对于上板2(参照图22)的夹持力、即座椅的转动操作力矩成为最佳(最合适)的值。在本实施例中,与铆钉71共同加压而逐渐将突出部分35压扁,由于发生塑性变形,故使下板1与组板3接合并调整其上下间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5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也获得了可同时调整紧固力矩的效果。
第17实施例
取代第16实施例中的铆钉71,如图25所示,也可采用螺栓72与螺母73来连接下板1与组板3。但是在这种场合,在突出部分35发生塑性变形后必须接合。
第18实施例
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下板1的内周部分12中,在***铆钉71的通孔121的周缘形成有一定高度的筒状环套壁16。这样,逐渐对该环套壁16与铆钉71加压直至压扁,由于塑性变形,使下板1与组板3接合并且调整上下间隔。采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6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第19实施例
代替第18实施例中的铆钉71,如图27所示,亦可使用螺栓72与螺母73来连接上板1与组板3。但是,在该场合,在使环套壁16塑性变形后必须连接。
第20实施例
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铆钉71的***部分,在下板1与组板3之间***树脂板74。这样,逐渐对铆钉71与树脂板74加压直至压扁,由于发生塑性变形,使下板1与组板3连接并且调整上下间隔。采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上述第16
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第21实施例
如图29所示,取代第20实施例中的铆钉71,也可采用螺栓72与螺母73来连接下板1与组板3。
第22实施例
如图30所示,本实施例在螺栓72的***部分,在下板1与组板3之间,***有预定高度为G的碟形弹簧75。这样,由于螺栓72与螺母73接合而将碟形弹簧75适当地压缩,故可调整下板1与组板3的上下间隔。采用这种结构,亦可获得同上述第16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第23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9实施例中所说明过的一样。即,如图31所示,上板2及与其连接的组板3通过滚珠61、62而夹持下板1,并设置有与第15实施例相同的凸台部分25,作为通过铆钉71连接的上板2的间隔变更部分。
其它实施例
此外,第15~第23实施例中,在各板之间设置有滚珠,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不设置滚珠而使各板面滑动连接的结构;通过取代滚珠的合成树脂部件的结构;或者在各板上形成凸部、使这些凸部与对置的板滑接的结构。而且,对于第23实施例的上板2与组板3之间的间隔变更部分,也可采用第16~第22实施例中的突出部分、环套壁、树脂板及碟形弹簧。

Claims (10)

1.一种车座转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座椅侧部件上的环状上板(2)、固定于车辆底板侧部件上的环状下板(1)、夹持上述下板(1)与上板(2)的组板(3)、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下板(1)之间以减轻两者的摩擦阻力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以及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组板(3)之间的用以减轻两者之摩擦阻力的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设置在转动装置内外方向隔开的位置,位于座椅负荷输入侧的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承受从上板(2)输入的座椅负荷,并且通过上述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可确定上板(2)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2.一种车座转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座椅侧部件上的环状上板(2)、固定于车辆底板侧部件上的环状下板(1)、夹持上述下板(1)与上板(2)的组板(3)、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下板(1)之间以减轻两者的摩擦阻力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以及在上述上板(2)与组板(3)之任一方上固定的用以减轻两者之摩擦阻力的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设置在转动装置内外方向隔开的位置,位于座椅负荷输入侧的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承受从上板(2)输入的座椅负荷,并且通过上述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可确定上板(2)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座转动装置,其特征是:由所述下板(1)与组板(3)通过所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65)来夹持所述上板(2)时,所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1)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2,65)以预定压力与所述上板(2)接触。
4.一种车座转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底板侧部件上的环状下板(1)、固定于车辆座椅侧部件上的环状上板(2)、夹持上述上板(2)与下板(1)的组板(3)、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下板(1)之间以减轻两者的摩擦阻力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以及设置于上述下板(1)与组板(3)之间的用以减轻两者之摩擦阻力的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设置在转动装置内外方向隔开的位置,位于座椅负荷输入侧的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承受从上板(2)输入的座椅负荷,并且通过上述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可确定上板(2)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5.一种车座转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底板侧部件上的环状下板(1)、固定于车辆座椅侧部件上的环状上板(2)、夹持上述上板(2)与下板(1)的组板(3)、设置于上述上板(2)与下板(1)之间以减轻两者的摩擦阻力的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以及在上述下板(1)与组板(3)之任一方上固定的用以减轻两者之摩擦阻力的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设置在转动装置内外方向隔开的位置,位于座椅负荷输入侧的上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承受从上板(2)输入的座椅负荷,并且通过上述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5)可确定上板(2)不发生松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座转动装置,其特征是:由所述上板(2)与组板(3)通过所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65)来夹持所述下板(1)时,所述第一阻力减轻部件(62)与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65)以预定压力与所述上板(2)接触。
7.如权利要求1、2、4、5之任一所述的车座转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阻力减轻部件(61,62,65)与所述下板(1)及组板(3)对置面中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在下板(1)与组板(3)的径向倾斜的倾斜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座转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倾斜面由V字状槽(51,52)的两侧面(511,512,521,522)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座转动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板(1)与组板(3)的接合部分(12,31),设置有通过变形来调整两板(1,3)的相对间隔的间隔变更部分(34,35,16)。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座转动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板(2)与组板(3)的接合部分(21,31),设置有通过变形来调整两板(2,3)的相对间隔的间隔变更部分(25)。
CN97114364A 1996-12-16 1997-12-16 车座转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954496 1996-12-16
JP359544/96 1996-12-16
JP311102/97 1997-10-27
JP31110297A JP3196708B2 (ja) 1997-10-27 1997-10-27 車両用シートの回転装置
JP342249/97 1997-11-26
JP34224997A JP3451910B2 (ja) 1996-12-16 1997-11-26 車両用シ−トの回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053A CN1188053A (zh) 1998-07-22
CN1080214C true CN1080214C (zh) 2002-03-06

Family

ID=2733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43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14C (zh) 1996-12-16 1997-12-16 车座转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0847893B1 (zh)
CN (1) CN1080214C (zh)
DE (1) DE69735328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1986B2 (en) 2019-02-14 2023-07-18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Rot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6466B1 (en) * 2000-08-31 2006-03-22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Rotating and adjusting mechanism of seat for vehicle
JP2003276484A (ja) * 2002-03-27 2003-09-30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回転機構
GB2396102B (en) * 2002-12-13 2006-03-08 Linde Ag Fork lift truck with a swivelling seat
CN102673457A (zh) * 2011-03-08 2012-09-19 株式会社塔捷斯 相对于座椅架的螺栓固定结构及螺栓的固定方法
CN102363414A (zh) * 2011-06-07 2012-02-29 淮阴工学院 一种可移式轿车旋转座椅
DE102014201454B4 (de) 2013-10-17 2017-06-08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Dreh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WO2018049228A1 (en) * 2016-09-08 2018-03-15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Seat assembly and configuration for a vehicle interior
CN106427682A (zh) * 2016-11-24 2017-02-22 江苏忠明祥和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用转盘
CN107953806B (zh) 2017-11-28 2020-04-07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旋转机构
CN108556691B (zh) * 2018-03-29 2020-09-25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电动旋转机构
CN109050356A (zh) * 2018-08-10 2018-12-21 重庆杜米亚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转盘结构
CN109398168A (zh) * 2018-12-07 2019-03-01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的旋转机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181A (en) * 1990-07-10 1992-05-05 Command Automation, Inc. Chair with moving seat and moving mirr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8245A (en) * 1954-05-12 1956-03-13 Ind Stamping Inc Knock-down metal furniture, including cross u-shaped legs
US3659895A (en) * 1970-08-10 1972-05-02 Gen Motors Corp Swivel seat locking mechanism
FR2676690B1 (fr) * 1991-05-23 1993-09-03 Faure Bertrand Automobile Plateau formant base tournant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JP3465359B2 (ja) * 1994-06-30 2003-11-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回転装置
EP0812722B1 (en) * 1996-06-14 2003-05-02 Ikeda Bussan Co., Ltd. Rotating device of automotive sea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181A (en) * 1990-07-10 1992-05-05 Command Automation, Inc. Chair with moving seat and moving mirr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1986B2 (en) 2019-02-14 2023-07-18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Rot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47893B1 (en) 2006-03-01
EP0847893A2 (en) 1998-06-17
DE69735328T2 (de) 2006-10-19
CN1188053A (zh) 1998-07-22
DE69735328D1 (de) 2006-04-27
EP0847893A3 (en) 1999-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14C (zh) 车座转动装置
CN1296226C (zh) 固定夹和使用这一固定夹的固定结构
CN101080853A (zh) 包括螺母或功能部件的电缆终端衔套、生产它们的方法
CN1733541A (zh) 塔连接杆结构
CN1478029A (zh) 特别是用于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整的部件的连接装置
CN1644944A (zh) 悬架止推轴承装置
CN101036017A (zh) 管固定***
CN101028850A (zh) 自行车五通组件和用于这种组件的接头装置
CN1395528A (zh) 采用双路顶部安装的撑杆式悬架***
CN1125966C (zh) 热交换器散热片及其加工用的冲模冲头组件
CN101031438A (zh) 轮毂单元和滚动轴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滚动轴承装置的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29730C (zh) 连接盘和轮缘的摩擦焊方法
CN1784529A (zh) 自动定心滑动轴承
CN1665989A (zh) 反光路钉
CN1468739A (zh) 自行车车轮
CN1976137A (zh) 连接器安装构造和方法
CN1569543A (zh) 用于将底板衬垫固定到卡车底板上的紧固组件
CN101044286A (zh) 进入复合材料的部件的固定
CN1486252A (zh) 在轮辋上安装轮胎的方法
CN1932328A (zh) 撑架
CN1473719A (zh) 轮轴轴承装置
CN1209987C (zh) 加强支承条带上的孔边缘的孔眼扣环及将孔眼扣环装在支承条带上的装置
CN1833115A (zh) 轴和毂的动力传输机构
CN1697942A (zh) 浮动卡钳型盘式制动器
CN1925994A (zh) 通过形成至少一个弹簧盘的部件而增强横向刚度的挠性轴、弹簧盘及相应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