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36062B -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36062B
CN107936062B CN201610893301.0A CN201610893301A CN107936062B CN 107936062 B CN107936062 B CN 107936062B CN 201610893301 A CN201610893301 A CN 201610893301A CN 107936062 B CN107936062 B CN 107936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compound
carbonate
lithium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33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36062A (zh
Inventor
吴茂祥
黄韬
郑香珍
潘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8933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36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36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6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36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6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4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phosphorus atoms,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8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phosphorus atoms,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atoms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812Cyclic phosphazenes [P=N-]n, n>=3
    • C07F9/65815Cyclic phosphazenes [P=N-]n, n>=3 n = 3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中,R1、R2、R3、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20烷基、C1‑20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1‑20烷基或卤素取代的C1‑20烷氧基,并且,所述R1、R2、R3、R4、R5中至少有一个选自C1‑20烷基或C1‑20烷氧基。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可作为电解液的添加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电解液具有良好的防过充性能,可提供4.45‑5V的限压保护,能够抑制电池电压快速上升,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Figure DDA0001130356580000011

Description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环磷腈衍生物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具有防过充和阻燃性能。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输出电压、自放电小、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和无污染等优点,自投放市场以来发展迅速,已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录机等移动电子终端设备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电动五金工具、电动汽车、大型储能电站等新应用领域已为锂离子电池注入高速成长的动力。
目前制约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电池的安全性。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过度充放电、短路和大电流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会放出大量的热,可能造成灾难性热击穿(热逸溃),甚至电池可能发生燃烧、***等不安全行为。研究表明,过度充电是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不安全行为的最危险因素。
为防止锂离子电池过充,实际应用中,单只电池及电池组均需加载保护电路,另外在电池设计及制造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充分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特别是对由几十个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的动力电池组来说,要实现对每只电池的逐点管理难度非常大。如何从内部控制锂离子电池的反应,消除敏感性副反应的发生,是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在电解液中使用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可以在电池内部建立一种防过充的电化学自我保护机制,简单有效地解决电池的过充和局部过充问题,在充电时可将阴极电位和电池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防过充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环磷腈衍生物的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式(I)所示的环磷腈衍生物,
其中,R1、R2、R3、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20烷基、C1-20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1-20烷基或卤素取代的C1-20烷氧基,并且,所述R1、R2、R3、R4、R5中至少有一个选自C1-20烷基或C1-20烷氧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R1选自C1-20烷基、C1-20烷氧基,R2、R3、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20烷基、C1-20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1-20烷基或卤素取代的C1-20烷氧基。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R1选自C1-20烷基、C1-20烷氧基,R2、R3、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20烷基、C1-20烷氧基。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式(I)中,R1、R2、R3、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10烷基、C1-10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1-10烷基或卤素取代的C1-10烷氧基,并且,所述R1、R2、R3、R4、R5中至少有一个选自C1-10烷基、C1-10烷氧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R1选自C1-10烷基、C1-10烷氧基。
进一步优选的,在上述式(I)中,R1、R2、R3、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6烷基、C1-6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1-6烷基或卤素取代的C1-6烷氧基,并且所述R1、R2、R3、R4、R5中至少有一个选自C1-6烷基、C1-6烷氧基。
优选地,R1选自C1-6烷基、C1-6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卤素原子为氟、氯、溴、碘,优选为氟、氯、溴。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式I中,R1、R2、R3、R4、R5选自烷基或烷氧基时,烷基的具体种类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制,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烷基可以是直链烷基或含支链的烷基,烷氧基可以是直链烷氧基或含支链的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式1中,R1、R2、R3、R4、R5选自卤素取代的烷基或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时,其中卤代烷基和卤代烷氧基中的卤原子的取代个数及取代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需要对烷基中的部分氢原子或是全部氢原子进行取代,卤素原子可以是氟、氯、溴原子。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烷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例子中的一种:
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2-己基、3-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1,1,2-三甲基丙基、3,3-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2-甲基-已基、3-甲基已基、4-甲基已基、异庚基、正辛基、壬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烷氧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例子中的一种:
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叔戊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2-己氧基、3-己氧基、2-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1,1,2-三甲基丙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正庚氧基、2-庚氧基、3-庚氧基、2-甲基-已氧基、3-甲基已氧基、4-甲基已氧基、异庚氧基、正辛氧基、壬氧基、十一烷氧基、十二烷氧基、十三烷氧基、十四烷氧基、十五烷氧基、十六烷氧基、十七烷氧基、十八烷氧基、十九烷氧基、二十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卤代烷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例子中的一种:
氟代甲基、二氟代甲基、三氟代甲基、2,2,2-三氟乙基、2-氟-正丙基、1-氟-异丙基、2-氟-1-甲基乙基。在上述所举出的实例中,其中氟可以被氯、溴取代。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卤代烷氧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例子中的一种:
氟代甲氧基、二氟代甲氧基、三氟代甲氧基、2,2,2-三氟乙氧基、2-氟-正丙氧基、1-氟-异丙氧基、2-氟-1-甲基乙氧基。在上述所举出的实例中,其中氟可以被氯、溴取代。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环磷腈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例子中的一种: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041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05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052
将六氟环三磷腈与式(IA)化合物在碱存在下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I)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六氟环三磷腈与式(IA)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1:2,优选1:0.9~1:1.5。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是饱和烷烃,如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优选正己烷。所用溶剂的质量为六氟环三磷腈质量的2~10倍,优选3~5倍。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碳酸氢盐,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用的碱与式(IA)化合物的摩尔比1:0.8~1:2,优选1:1~1:1.2。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取代反应的温度为20~80℃,优选40~60℃。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在取代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的步骤。后处理步骤例如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烷烃体积2~5倍量的水,分出上面的有机层,有机层用1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2~3次,然后再用水洗涤1~2次,最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先在常压下蒸馏回收溶剂,接着在减压的条件下蒸馏收集产物。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回收的溶剂可以不经任何的处理直接进行循环利用,即再次作为上述反应的溶剂,而且没有次数的限制。
本发明所述的式(I)化合物可以用作电解液的添加剂,其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防过充性能,可提供4.45-5V的限压保护,能够抑制电池电压快速上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式(I)化合物的用途,其用于电解液的添加剂,特别是用作防过充电解液添加剂。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无水有机溶剂和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解液添加剂为上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添加剂具体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071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解液添加剂的含量为0.1~30%(质量比),优选3~18%、或5~15%(质量比)。
根据本发明,所述无水有机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丙酯、碳酸甲乙酯(EMC)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无水有机溶剂为上述溶剂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无水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二者混合物,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二者混合物或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三者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盐包括LiPF6、LiBF4、LiAsF6、LiClO4、LiBOB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盐的含量为5~20%(质量比),优选10~15%(质量比)。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可以包括阻燃剂,或者不包括阻燃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包括:将无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本发明所述的式(I)化合物进行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解液的用途,其用于锂离子电池。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锂电池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为本发明上述所述的电解液。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浆料层,其中,所述的正极活性浆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接剂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浆料层,其中,所述的负极活性浆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接剂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接剂的具体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优选为钴酸锂、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磷酸亚铁锂、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优选为金属锂、石墨、焦炭、中间相碳微球、硅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通式(I)环磷腈衍生物可以用作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其能够在电池内部建立一种防过充的电化学自我保护机制,简单有效地解决电池的过充和局部过充问题,可提供4.45-5V的限压保护,能够抑制电池电压快速上升,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4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图5.本发明对比例1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图6.本发明对比例2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图7.本发明对比例3的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化合物(1)的制备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091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0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000ml正己烷、124.2g(0.9mol)碳酸钾、200g(0.8mol)六氟环三磷腈、110g(0.88mol)对甲氧基苯酚,上述原料在60℃下搅拌反应6h。反应结束后,将物料的温度降至室温,向反应混合物中加3000ml的水,分出上面的有机层,有机层用1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每次100ml)洗涤2次,然后再用水(每次200ml)洗涤2次,最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得干燥的有机相,有机相先常压蒸馏回收溶剂,接着减压蒸馏收集得到225g化合物(1)。
1H-NMR(400MHz,CDCl3,ppm):712(d,2H);6.89(d,2H);3.80(s,3H).
13C-NMR(400MHz,CDCl3,ppm):157.95(d);142.16(d);121.49(d);114.99(d);55.60(s).
31P-NMR(400MHz,CDCl3,ppm):15.62(m);12.68(m);9.84(m);7.36(m);3.96(m).
19F-NMR(400MHz,CDCl3,ppm):-65.92(m);-68.01(m);-70.33(m).
实施例2:化合物(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101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仅是将对甲氧基苯酚替换为2-氯-4-甲氧基苯酚,得到化合物(2)。
1H-NMR(400MHz,CDCl3,ppm):7.19(d,1H);6.99(d,1H);6.80(dd,1H);3.79(s,3H).
13C-NMR(400MHz,CDCl3,ppm):158.12(d);138.75(d);126.78(d);122.19(d);116.01(d);113.55(d);55.73(s).
31P-NMR(400MHz,CDCl3,ppm):15.29(m);12.66(m);9.44(m);7.29(m);3.61(m).
19F-NMR(400MHz,CDCl3,ppm):-63.56(m);-65.92(m);-68.02(m);-70.37(m).
实施例3:化合物(3)的制备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102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仅是将对甲氧基苯酚替换为对异丙基苯酚,得到化合物(3)。
1H-NMR(400MHz,CDCl3,ppm):7.23(d,2H);7.10(d,2H);2.91(m,1H);1.24(d,6H).
13C-NMR(400MHz,CDCl3,ppm):147.53(d);146.84(d);127.95(d);120.18(d);33.59(s);33.75(s).
31P-NMR(400MHz,CDCl3,ppm):15.58(m);12.13(m);9.78(m);6.80(m);3.93(m).
19F-NMR(400MHz,CDCl3,ppm):-64.97(m);-67.33(m);-67.97(m);-70.40(m).
实施例4:化合物(4)的制备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111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仅是将对甲氧基苯酚替换为对叔戊基苯酚,得到化合物(4)。
1H-NMR(400MHz,CDCl3,ppm):7.34(d,2H);7.11(d,2H);1.63(q,2H);1.28(s,6H);0.66(t,3H).
13C-NMR(400MHz,CDCl3,ppm):148.21(d);146.50(d);127.66(d);119.73(d);37.79(s);36.89(s);28.38(s);8.94(s).
31P-NMR(400MHz,CDCl3,ppm):15.58(m);12.14(m);9.78(m);6.81(m);3.92(m).
19F-NMR(400MHz,CDCl3,ppm):-65.11(m);-68.01(m);-70.34(m).
实施例5:含有化合物(1)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然后加入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1),化合物(1)的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0%,搅拌均匀后得到实施例5的电解液。
正极片的制备:将正极活性物质锰酸锂材料Li2MnO4、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8:1:1在N-甲基吡咯烷酮体系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Al箔上,经烘干冷压后得到正极片。
隔离膜的制备:以PE多孔聚合薄膜作为隔离膜。
负极的制备:以金属Li作为负极。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将得到的正极片、负极片移入手套箱中。然后将处理好的正极片、隔离膜、负极片按顺序放好,将其装成CR2025扣式电池,并注入上述配制的电解液。
过充实验测试方法:0.5C充电至4.3V,之后1C充电至5V。测试结果见图1及表1。
实施例6:含有化合物(2)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然后加入实施例2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的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5%,搅拌均匀后得到实施例6的电解液。
实施例6中,正极片的制备、负极片的制备、隔离膜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以及测试方法均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测试结果见图2及表1。
实施例7:含有化合物(3)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然后加入实施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3),化合物(3)的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5%,搅拌均匀后得到实施例7的电解液。
实施例7中,正极片的制备、负极片的制备、隔离膜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以及测试方法均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测试结果见图3及表1。
实施例8:含有化合物(4)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然后加入实施例4中得到的化合物(4),化合物(4)的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2%,搅拌均匀后得到实施例8的电解液。
实施例8中,正极片的制备、负极片的制备、隔离膜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以及测试方法均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测试结果见图4及表1。
对比例1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搅拌均匀后得到对比例1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对比例1中,正极片的制备、负极片的制备、隔离膜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以及测试方法均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测试结果见图5及表1。
对比例2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然后加入如下所示的化合物(5):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131
化合物(5)的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2%,搅拌均匀后得到对比例2的电解液。
对比例2中,正极片的制备、负极片的制备、隔离膜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以及测试方法均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测试结果见图6及表1。
对比例3
电解液的制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5ppm,氧分<5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1:1:1混合,配成1mol/L的LiPF6电解液,然后加入如下所示的化合物(6):
Figure BDA0001130356560000141
化合物(6)添加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12%,搅拌均匀后得到对比例3的电解液。
对比例3中,正极片的制备、负极片的制备、隔离膜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以及测试方法均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测试结果见图7及表1。
表1防过充电解液氧化电位
实施例 电解液添加剂 E<sub>ox</sub>(V)vs.Li/Li<sup>+</sup>
实施例5 化合物(1) 4.45
实施例6 化合物(2) 4.5
实施例7 化合物(3) 4.68
实施例8 化合物(4) 4.9
对比例1 -
对比例2 化合物(5) -
对比例3 化合物(6) -
从表中可以看出,含有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防过充性能,可提供4.45-5V的限压保护,能够抑制电池电压快速上升,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而对比例的电解液不具备限压保护作用。
实施例9
将实施例5-8中获得的电解液进行3C 10V防过充实验,电池均未膨胀、未***。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1为甲氧基,R2、R3、R4、R5为H,或者R1为甲氧基,R3为氯,R2、R4、R5为H;即所述化合物为:
Figure FDA000223952493000001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Figure FDA0002239524930000013
将六氟环三磷腈与式(IA)化合物在碱存在下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I)化合物,其中,R1、R2、R3、R4、R5如权利要求1所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反应以饱和烷烃作为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为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用作防过充电解液添加剂。
6.一种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无水有机溶剂和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解液添加剂为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添加剂的含量质量比为0.1~3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添加剂的含量质量比为5~1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无水有机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丙酯、碳酸甲乙酯(EMC)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无水有机溶剂为所述溶剂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无水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二者混合物,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二者混合物或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三者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锂盐包括LiPF6、LiBF4、LiAsF6、LiClO4、LiBOB中的一种或多种。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锂盐的含量质量比为5~20%。
14.权利要求6-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无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进行混合。
15.权利要求6-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的用途,其用于锂离子电池。
16.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锂电池隔膜和权利要求6-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浆料层,其中,所述的正极活性浆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接剂。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浆料层,其中,所述的负极活性浆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接剂。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为钴酸锂、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磷酸亚铁锂、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为金属锂、石墨、焦炭、中间相碳微球、硅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1.下述化合物用作防过充电解液添加剂,
Figure FDA0002239524930000031
CN201610893301.0A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Active CN107936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3301.0A CN107936062B (zh)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3301.0A CN107936062B (zh)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6062A CN107936062A (zh) 2018-04-20
CN107936062B true CN107936062B (zh) 2020-02-21

Family

ID=6192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3301.0A Active CN107936062B (zh)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36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1769A (zh) * 2020-04-28 2021-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解液添加剂、二次电池电解液、二次电池和终端
CN114122517A (zh) * 2021-11-22 2022-03-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型高电压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8460A (ja) * 2007-12-05 2009-07-16 Sony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2569890A (zh) * 2012-02-13 2012-07-11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液
CN103208653A (zh) * 2013-03-21 2013-07-17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阴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WO2014057888A1 (ja) * 2012-10-11 2014-04-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4140559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信汇科技有限公司 环状磷腈化合物作为阻燃剂在制备树脂中的应用
CN105047994A (zh) * 2015-09-22 2015-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以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8460A (ja) * 2007-12-05 2009-07-16 Sony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2569890A (zh) * 2012-02-13 2012-07-11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液
WO2014057888A1 (ja) * 2012-10-11 2014-04-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3208653A (zh) * 2013-03-21 2013-07-17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阴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4140559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信汇科技有限公司 环状磷腈化合物作为阻燃剂在制备树脂中的应用
CN105047994A (zh) * 2015-09-22 2015-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以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6062A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6311B2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KR102498193B1 (ko) 비수전해액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비수전해액 전지
JP7116314B2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JP6842557B2 (ja) 硫酸ホウ素リチウム化合物、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添加剤、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18099097A1 (zh) 电解液及二次锂电池
KR100863887B1 (ko) 리튬이온전지용 유기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전지
WO2019117101A1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CN109428119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非水电解液
CN111477960A (zh) 一种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9786832B (zh) 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8028417A (zh) 含有异氰化物的锂离子电池无水电解质
CN109950610B (zh) 电解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390629B (zh) 一种电解液以及电池
CN114105882B (zh) 一种基于咪唑结构基团的异氰酸酯类的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8206299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
CN107936062B (zh) 一种环磷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电解液添加剂的用途
CN110635166B (zh) 电解液、含有该电解液的电池和电动车辆
CN115010730A (zh) 草酸硼酸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二次电池
CN11290933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KR101797273B1 (ko)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13690490B (zh) 一种亚磷酸酯类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KR102294130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해질 첨가제, 이를 포함하는 전해질 및 이차전지
KR20080112490A (ko) 리튬이온전지용 유기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전지
KR20230056937A (ko) 이차전지용 전해질,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20230113898A (ko) 이차전지용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