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1531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1531A
CN107851531A CN201680045767.3A CN201680045767A CN107851531A CN 107851531 A CN107851531 A CN 107851531A CN 201680045767 A CN201680045767 A CN 201680045767A CN 107851531 A CN107851531 A CN 107851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moving contact
fixing terminal
switch
sl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5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裕之
前田志
前田一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51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1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365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8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66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plug and socket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耐久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开关。开关(1A)具有: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以及滑动件(40)。滑动件具有:通电用的可动触点部;以及彼此分开的2个开闭用的可动触点部。在闭合动作中,2个开闭用的可动触点部比通电用的可动触点部先与第1固定端子接触。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流进行通断的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滑动触点机构的开关,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的开关:该开关具有:基座;一对固定端子,其以与基座的上表面对置的方式竖立设置;绝缘用壁部,其与至少一方的固定端子一体化;按钮,其被配置为能够沿轴心方向上下运动;以及滑动件,其与按钮一体地上下运动。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关在其两端分别具有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具有一边从单侧按压固定端子或者绝缘用壁部一边滑动接触(滑动)的可动触点部,通过使按钮上下运动,而使设置于弹性臂部的可动触点部与固定端子接触分离。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关通过在滑动件的两端设置弹性臂部而在确保了规定的接触力时,能够确保更多的触点跟踪量,即使由于部件精度或组装精度的偏差而使触点跟踪产生偏差,也能够将接触力的偏差抑制得小。其结果为,成为动作特性的偏差较小的开关。并且,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滑动件的长度方向的空间、即开关的宽度方向空间,因此能够使开关在该方向上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3-187154号公报(2013年9月19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关适合用于对约100mA以下的电流进行通断,但在例如为了对较大的电流进行通断而使用的情况下,当开关在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绝缘状态)中切换时,在可动触点部与固定端子之间产生电弧放电。当产生电弧放电时,可动触点部或者固定端子会损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久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开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开关采用如下的结构,该开关具有: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它们被设置为彼此对置;滑动件,其能够从第1位置经由第2位置而移动到第3位置,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和所述第3位置上使所述第1固定端子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之间导通;以及绝缘用壁部,其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并排配置,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1个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以及彼此分开的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分别一边从单侧按压所述第1固定端子和所述绝缘用壁部一边滑动,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不接触,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不接触,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接触,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接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实现耐久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的结构,(a)是从上方观察开关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的滑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的第1固定端子、第2固定端子和基座一体形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通电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中对通电的状态和未通电的状态进行切换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未通电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的闭合动作中一方的弹性臂部的可动触点部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抵接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的闭合动作中另一方的弹性臂部的可动触点部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抵接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开关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开关未通电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进行说明。
(开关1A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图3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立体图。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结构,(a)是从上方观察开关1A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开关1A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开关1A具有按钮11、盖14、壳体15、基座20、第1固定端子31、第2固定端子36、滑动件40和螺旋弹簧50。
按钮11具有:形成有凹部的台座12;以及圆柱形的被按压部13,其从台座12向上方沿轴心方向延伸。按钮11以能够沿与基座20垂直的轴心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在壳体15的内部。被按压部13的上端部从壳体15经由圆筒形的盖14而向上方突出。通过从外部按压被按压部13而使按钮11能够沿轴心方向移动。
壳体15是用于对第1固定端子31、第2固定端子36、滑动件40、螺旋弹簧50等进行收纳的箱。壳体15呈底部开口的形状。壳体15具有:环状槽16,其形成在壳体15的上表面,供按钮11的被按压部13贯穿***;环状的定位用突起17,其从侧面沿水平突出;以及安装孔18,其用于在供开关1A搭载的装置中安装开关1A。
基座20呈对壳体15的底部开口进行封闭的树脂制成的板状体,具有绝缘性。基座20具有:2个绝缘用壁部21、22,其在该基座20的上表面上一体成型,朝向上方延伸;圆柱形肋23,其设置于基座20的中央,向上方突出;以及2个端子孔24。
绝缘用壁部21具有:埋设用槽25,其设置在该绝缘用壁部21的内侧面;以及绝缘部26,其设置在埋设用槽25的下方。在绝缘部26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6a。突出部26a设置在供后述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中的可动触点部47a滑动的区域。
同样,绝缘用壁部22具有:埋设用槽27,其设置在该绝缘用壁部22的内侧面;以及绝缘部28,其设置在埋设用槽27的下方。在绝缘部28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8a。突出部28a设置在供后述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a滑动的区域。绝缘用壁部21、22由例如树脂等形成。
第1固定端子31由金属形成,具有导电性。第1固定端子31具有:大致コ字状的第1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2,其在上端部形成有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以及细长形状的第1外部连接用端子部33,其从第1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2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对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实施镀银。并且,在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凹部32aa。
第2固定端子36由金属形成,具有导电性。第2固定端子36具有;大致コ字状的第2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7,其在上端部形成有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以及细长形状的第2外部连接用端子部38,其从第2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7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对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实施镀银。并且,在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凹部37a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左右对称地形成,第1固定端子3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轴心方向的长度与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相等。
接着,一边参照图3一边对滑动件4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40的结构的立体图。滑动件40由金属形成,具有导电性。如图3所示,滑动件40具有:板状的连结体41;以及弹性臂部42、43,它们是将连结体41的两端弯折而形成的。
弹性臂部42具有:矩形壳体的支承片44,其从连结体41的所述两端向垂直下方延伸;下边45,其与支承片44连结;以及3个弹性片46a、46b、46c,它们从下边45朝向外方呈V字形状弯曲翘起。弹性片46a、46b、46c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彼此分开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该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一边从单侧按压绝缘用壁部21的绝缘部26或者第1固定端子3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一边滑动。可动触点部47a、47b、47c的表面被实施镀银。
弹性臂部43具有:矩形壳体的支承片44,其从连结体41的所述两端向垂直下方延伸;下边45,其与支承片44连结;以及3个弹性片48a、48b、48c,它们从下边45朝向外方呈V字形状弯曲翘起。在弹性片48a、48b、48c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彼此分开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该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一边从单侧按压绝缘用壁部22的绝缘部28或者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一边滑动。可动触点部49a、49b、49c的表面被实施镀银。
螺旋弹簧50是配置在基座20与滑动件40之间的弹性体。螺旋弹簧50的上端与滑动件40的连结体41抵接,螺旋弹簧50的下端供基座20的圆柱形肋23***。由此,螺旋弹簧50对连结体41作用有朝上的力。
(开关1A的组装)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开关1A的组装方法中,首先,在壳体15的环状槽16中嵌入盖14。
接着,使按钮11以能够沿轴心方向移动的方式***壳体15的内部,使被按压部13的上端从盖14突出。另外,预先将滑动件40嵌件成型在按钮11的台座12的凹部中。由此,将滑动件40一体地设置于按钮11,部件件数和组装工时减少,并且滑动件40的动作特性的偏差消失,能够提高接触可靠性。
接着,使螺旋弹簧50的上端与滑动件40的连结体41抵接。
接着,将螺旋弹簧50的上端***到基座20的圆柱形肋23,对螺旋弹簧50进行压缩,而将基座20装配于壳体15的开口。
这里,在组装开关1A之前,基座20上预先一体形成有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一边参照图4一边对第1固定端子31、第2固定端子36以及基座20的一体形成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将第1固定端子31、第2固定端子36以及基座20一体形成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这里,对第1固定端子31与基座20的一体形成进行说明。关于第2固定端子36与基座20的一体形成,由于与第1固定端子31与基座20的一体形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第1固定端子31与基座20的一体形成中,如图4所示,将第1固定端子31的第1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2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埋设于基座20的绝缘用壁部21的埋设用槽25中。此时,使绝缘部26的突出部26a***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的凹部32aa中。由此,绝缘用壁部21的绝缘部26与第1固定端子3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并排配置。
并且,第1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2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与绝缘用壁部21的绝缘部26呈一个面。即,第1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2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的表面与绝缘用壁部21的绝缘部26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此外,在突出部26a***于凹部32aa中的部位以外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与绝缘部26之间形成作为空间的气隙G(间隙)。并且,在第1固定端子31与基座20的一体形成中,第1外部连接用端子部33被***于2个端子孔24中的一方。由此,第1外部连接用端子部33处于从端子孔24向下方露出的状态,与未图示的外部端子(外部电路)连接。
同样,通过将第2固定端子36和基座20一体成型,而将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设置为彼此对置。
如上所述,通过将与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预先一体形成的基座20装配在壳体15的开口,而完成开关1A的组装。
(开关1A的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动作进行说明。开关1A的动作进行下面的2个动作。即,进行如下的2个动作:(1)从导通状态朝向绝缘状态的动作(以后,将该动作称为断开动作):导通状态是指通过按压按钮11而使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与滑动件40抵接从而使开关1A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是指解除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与滑动件40的抵接而使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分别与绝缘部26和绝缘部28抵接从而使开关1A未通电的状态,(2)从绝缘状态朝向导通状态的动作(以后,将该动作称为闭合动作):绝缘状态是指通过解除按钮11的按压而使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分别与绝缘部26和绝缘部28抵接从而使开关1A未通电的状态,导通状态是指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与滑动件40抵接而使开关1A通电的状态。以下,分别对上述的断开动作和闭合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断开动作>
一边参照图5~图7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断开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通电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中对通电的状态和未通电的状态进行切换的情形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未通电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进行开关1A的断开动作之前,滑动件40对螺旋弹簧50施力。由此,如图5所示,滑动件40位于上方的初始位置(对按钮11的被按压部13进行按压之前的位置、第3位置)。此时,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与第1固定端子3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并且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之间处于通电的状态(即,开关1A处于导通状态)。
接着,从外部对按钮11的被按压部13进行按压。由此,滑动件40被按钮11按压,抵抗螺旋弹簧50的作用力而向轴心方向下方移动。
当滑动件40向下方移动时,首先,滑动件40移动到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中的可动触点部47a与绝缘部26抵接的位置(第2位置)。在滑动件40位于第2位置时,由于在绝缘部26中在供可动触点部47a滑动的区域中形成突出部26a,因此在可动触点部47a与绝缘部26抵接的瞬间,可动触点部47b、47c处于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的(与绝缘部26不接触的)状态。
并且,在可动触点部47a与绝缘部26抵接的同时,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a与绝缘部28抵接。在该状态中,由于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因此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之间保持通电的状态(即,开关1A处于导通状态)。
当进一步对按钮11的被按压部13进行按压时,滑动件4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如图6所示,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中的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绝缘部26抵接。并且,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绝缘部26抵接的同时,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绝缘部28抵接。由此,处于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与绝缘部26抵接,并且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绝缘部28抵接的状态(滑动件4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由此,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之间处于非导通状态(即,开关1A处于未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
当进一步对按钮11的被按压部13进行按压时,如图7所示,滑动件40处于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根据以上内容,开关1A的断开动作完成。
<闭合动作>
接着,一边参照图5~图7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的闭合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开关1A的闭合动作之前,如图7所示,开关1A处于未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即,滑动件40位于第1位置。
在该状态下,解除按钮11对被按压部13的按压力。由此,被按压部13对于滑动件40的向下方的按压被解除,因此滑动件40通过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向轴心方向上方移动。
当滑动件40向上方移动时,如图6所示,首先,滑动件向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中的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的位置(第2位置)移动。在绝缘部26中,在供可动触点部47a滑动的区域中形成突出部26a,因此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的瞬间,可动触点部47a处于与绝缘部26抵接的(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不接触的)状态。
并且,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的同时,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
如上所述,通过使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并且使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而使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即,开关1A处于导通状态)。
当滑动件4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时,可动触点部47a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并且可动触点部49a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
并且,通过使滑动件4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而如图5所示,滑动件40位于初始位置(第3位置)。根据以上内容,开关1A的闭合动作完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中,滑动件40的弹性臂部42和弹性臂部43分别具有3个可动触点部47a、47b、47c和3个可动触点部49a、49b、49c。并且,弹性臂部42的3个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中的可动触点部47a具有作为通电用触点(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的功能,可动触点部47b、47c具有开闭用触点的功能。并且,同样,弹性臂部43的3个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a具有作为通电用触点(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的功能,可动触点部49b、49c具有作为开闭用触点的功能。
(开关1A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在对较大的电流(例如,数百mA以上的电流)进行通断的开关中,在对通电的状态和未通电的状态进行切换时,开关的接触点产生电弧放电。当产生电弧放电时,由于电弧放电而使接触点处于高温,因此存在端子会熔化、端子损耗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中,如上所述,滑动件40在一侧具有3个可动触点部47a、47b、47c,在另一侧具有3个可动触点部49a、49b、49c。
并且,在开关1A的断开动作中,在从通电的状态切换到未通电的状态时,首先,在可动触点部47a和可动触点部49a分别与绝缘部26和绝缘部28抵接之后,使可动触点部47b、47c和可动触点部49b、49c分别与绝缘部26和绝缘部28抵接。由此,电弧放电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或者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即,在可动触点部47a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以及可动触点部49a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不产生电弧放电。其结果为,至少能够防止可动触点部47a和可动触点部49a由于电弧放电而损耗。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与以往的开关相比,成为能够对较高的电流进行通断并且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开关。
并且,在开关1A的闭合动作中,当解除按钮11对被按压部13的按压力时,滑动件4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由此,在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中的可动触点部47b、47c比可动触点部47a先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并且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b、49c比可动触点部49a先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由此,电弧放电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或者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即,在可动触点部47a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以及可动触点部49a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不产生电弧放电。其结果为,至少能够防止可动触点部47a和可动触点部49a由于电弧放电而损耗。其结果为,在开关1A的闭合动作中,至少使可动触点部47a和可动触点部49a分别与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处于导通状态。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与以往的开关相比,成为能够对较高的电流进行通断并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导通状态而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开关。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采用弹性臂部42具有作为开闭用触点的2个可动触点部47b、47c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当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时,能够使电弧放电引起的可动触点部的损耗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关1A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例如,当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中同时产生电弧放电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各个电弧放电的电流,因此能够抑制可动触点部47b、47c的损耗。并且,例如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中的一方损耗的情况下,在闭合动作中另一方先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接触。于是,这次在另一方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产生电弧放电,因此该可动触点部损耗。这样,也可以通过使可动触点部47b、47c交替损耗,而提高开关1A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采用弹性臂部43具有作为开闭用触点的2个可动触点部49b、49c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当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时,能够使电弧放电引起的可动触点部的损耗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关1A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采用如下的结构:弹性臂部42具有作为开闭用触点的2个可动触点部47b、47c,并且弹性臂部43具有作为开闭用触点的2个可动触点部49b、49c,在闭合动作时,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抵接的同时,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在闭合动作时产生电弧放电的部位分散到可动触点部47b或者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以及可动触点部49b或者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的4个部位。由此,能够使电弧放电引起的可动触点部的损耗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关1A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弹性臂部42具有作为通电用触点的1个可动触点部47a和作为开闭用触点的2个可动触点部47b、47c,并且弹性臂部43具有作为通电用触点的1个可动触点部49a和作为开闭用触点的2个可动触点部49b、49c,但本发明的开关不限于该结构。
即,本发明的开关只要是2个弹性臂部分别具有至少2个作为开闭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2个弹性臂部分别具有3个以上的作为开闭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结构。通过增多作为开闭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数量,能够使在闭合动作时产生电弧放电的部位分散,能够提高开关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的开关只要是2个弹性臂部分别具有至少1个作为通电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2个弹性臂部分别具有2个以上的作为通电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结构。并且,本发明的开关也可以是2个弹性臂部所具有的作为通电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数量和作为开闭用触点的可动触点部的数量不同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A中,在突出部26a被***于凹部32aa的部位以外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与绝缘部26之间以及突出部28a被***于凹部37aa的部位以外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与绝缘部28之间,分别形成有气隙G。即,在与可动触点部47b、47c(开闭用触点)对应的位置上,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与绝缘部26分离。并且,在与可动触点部49b、49c(开闭用触点)对应的位置上,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与绝缘部28分离。其结果为,当在通电的状态与未通电的状态的切换时在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时,能够抑制电弧放电引起的绝缘部26的熔化,当在通电的状态与未通电的状态的切换时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时,能够抑制电弧放电引起的绝缘部28的熔化。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因电弧放电引起的绝缘部26、28的溶解导致的触点开闭位置的变动。
并且,通过设置气隙G,能够通过滑动件40使由于滑动件40与绝缘部26、28的滑动所产生的滑动摩耗粉或从外部侵入的异物滑落到气隙G。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上述的滑动摩耗粉或异物附着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或者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由此,能够防止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的接触不良以及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接触不良。
(变形例)
另外,也可以设置有对置的第3固定端子和第4固定端子,第3固定端子和第4固定端子对置的方向与第1固定端子31和第2固定端子36对置的方向垂直。在第3固定端子和第4固定端子之间以与滑动件40重叠的方式设置其他的滑动件。例如在将第1~第4固定端子串联连接的情况下,第2固定端子与第3固定端子连接,滑动件40与其他的滑动件绝缘。并且,例如在将第1固定端子和第3固定端子并联连接、将第2固定端子和第4固定端子并联连接的情况下,第1固定端子与第3固定端子连接,第2固定端子与第4固定端子连接,滑动件40与其他的滑动件连接。另外,第1~第4固定端子也可以按照其他的组合连接。
并且,在开关1A中,在供螺旋弹簧的轴心穿过的位置上配置滑动件。因此,不需要另外确保滑动件的配置空间,但是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之间的距离也能够确保得较大。因此,绝缘的可靠性较高,并且能够使开关小型化。
〔实施方式2〕
如果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的开关1A中,第1固定端子3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3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与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相等。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中,在如下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开关1A不同:在滑动件40移动的方向上,第1固定端子7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的长度与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长度不同。
(开关1B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8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开关1B具有第1固定端子71和基座20B。
第1固定端子71形成为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比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长。
基座20B具有绝缘用壁部61和绝缘用壁部22。绝缘用壁部61具有:设置在该绝缘用壁部61的内侧面上的埋设用槽65;以及设置在埋设用槽65的下方的绝缘部66。埋设用槽65是用于埋设第1固定端子7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的槽。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中,埋设用槽65与实施方式1的埋设用槽25相比,轴心方向下方的长度形成得长。但是,本发明的开关不限于该结构。即,只要采用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轴心方向的长度长的结构即可,例如,埋设用槽65也可以采用与实施方式1的埋设用槽25相比,轴心方向上方的长度形成得长的结构。
(开关1B的闭合动作)
接着,一边参照图9和图10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的闭合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的闭合动作中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抵接的情形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的闭合动作中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的情形的剖视图。
在开关1B的闭合动作中,首先,在开关1B未通电的状态(即,滑动件40被按钮11按压,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绝缘用壁部61的绝缘部66抵接,并且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绝缘用壁部22的绝缘部28抵接的状态)下,解除按钮11对于被按压部13的按压力。由此,解除了被按压部13对于滑动件40向下方的按压,因此滑动件40由于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向轴心方向上方移动。
当滑动件40向上方移动时(第3位置),如图9所示,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抵接。在该阶段中,第1固定端子71与第2固定端子36之间不导通。
接着,当滑动件4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时,如图10所示,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此时,与实施方式1的闭合动作同样,在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第2位置)之后,可动触点部49a(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第1位置)。由此,电弧放电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即,在可动触点部49a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中不产生电弧放电。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中的至少可动触点部49a由于电弧放电而损耗。
并且,通过使滑动件4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而使滑动件40位于初始位置。根据以上内容,开关1B的闭合动作完成。
(开关1B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中,在闭合动作中,通过在使弹性臂部42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抵接之后,使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抵接,而使开关1B处于导通状态。其结果为,构成为在可动触点部47a、47b、47c与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之间不产生电弧放电,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电弧放电。
在形成于可动触点部和固定端子的导电性皮膜包含容易使阳离子离子化的金属(例如银)的情况下,电弧放电从正极(阳极)朝向负极(阴极)产生。因此,在正极(阳极)的端子中产生电弧放电引起的端子的损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中,以使第2固定端子36为阳极的方式使第1外部连接用端子部33和第2外部连接用端子部38分别与外部端子连接。由此,在开关1B中,当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时,始终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侧产生电弧放电。
这里,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的导通是经由形成于可动触点部49b、49c的银皮膜和形成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银皮膜而进行的。并且,弹性片48a、48b、48c需要施加用于使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和绝缘部28滑动的弹性(弹簧特性),因此对板材等进行加工而进行制作。当银覆膜的膜厚较厚时,在弯折加工时银覆膜有可能产生裂纹。因此,无法增大弹性片48a、48b、48c的银覆膜的膜厚。因而,无法增大形成于可动触点部49a、49b、49c的银皮膜的膜厚。另一方面,能够使形成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银皮膜的膜厚变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B中,形成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镀银的膜厚比形成于可动触点部49a、49b、49c的镀银的膜厚大,并且当在可动触点部49b、49c与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时,电弧放电导致的损耗发生在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侧。由此,能够提高开关1B的耐久性。
另外,这里,关于第1固定端子71与第2固定端子36相对于滑动件40非对称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第1固定端子31与第2固定端子36相对于滑动件40对称的结构(图5所示的结构)中,滑动件40的结构相对于轴心非对称。即,在轴心方向(滑动件的移动方向)上,可动触点部47b、47c(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的位置与可动触点部49b、49c(开闭用可动触点部)的位置也可以不同。
另外,开关1B采用在滑动件40移动的方向上第1固定端子71的第1被滑动接触部72a的长度比第2固定端子36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37a的长度长的结构,但本发明的开关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在滑动件40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长度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长度不同的结构。例如,即使是第2固定端子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的长度比第1固定端子的第2被滑动接触部的长度长的结构,只要第2被滑动接触部的下端的位置位于比第1被滑动接触部的下端的位置靠轴心方向下方,则进行相同的动作。
〔实施方式3〕
如果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C在如下的方面与其他的实施方式不同:在未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下,滑动件40的弹性臂部43与基座的绝缘部不抵接。
一边参照图11和图12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C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C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C未通电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1所示,开关1C具有基座20C。
基座20C具有绝缘用壁部82。绝缘用壁部82具有绝缘部88,在绝缘部88中形成有朝向滑动件40侧开口的凹部88a。
接着,关于开关1C未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的情形进行说明。在开关1C处于未通电的状态(即,开关1C处于绝缘状态)时,如图12所示,在绝缘部88中形成有朝向滑动件40侧开口的凹部88a,由此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处于与绝缘部88不抵接的状态。即,在开关1C未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下,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9a、49b、49c与绝缘部88在空间上分离。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C能够抑制因触点摩耗粉或树脂/润滑脂的碳化而引起绝缘不良的产生。即,能够提高开关1C未通电的状态(绝缘状态)下的绝缘性。
另外,凹部88a也可以设置于另一方的绝缘部26。在该情况下,两侧的弹性臂部43的可动触点部47a、47b、47c、49a、49b、49c相对于绝缘部26、88在空间上分离。
〔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开关是如下的结构:具有: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它们被设置为彼此对置;滑动件,其能够从第1位置经由第2位置而移动到第3位置,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和所述第3位置上使所述第1固定端子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之间导通;以及绝缘用壁部,其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并排配置,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1个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以及彼此分开的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分别一边从单侧按压所述第1固定端子和所述绝缘用壁部一边滑动,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不接触,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不接触,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接触,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开关开始导通时,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比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先与第1固定端子接触。因此,电弧放电在第1固定端子与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之间产生,在第1固定端子与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之间不产生。能够抑制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的损耗,因此在滑动件移动到第3位置之后,能够确保在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第1固定端子之间可靠性较高的导通。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彼此分开,因此能够防止在1个部位产生的电弧放电对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同时带来损伤。并且,通过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而使电流分散,由此能够降低电弧放电导致的损伤。由此,能够提高开关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1个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所述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一边从单侧按压所述第2固定端子一边滑动,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2位置和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第2固定端子接触的状态下,进行通断用可动触点部与第1固定端子的接触或者分离。因此,在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第2固定端子之间不产生电弧放电,在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第1固定端子之间产生电弧放电。因而,能够抑制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第2固定端子的损耗。并且,通过将第1固定端子用作阳极,能够始终从第1固定端子产生电弧放电,能够抑制开闭用可动触点部的损耗。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所述滑动件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长度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长度不同。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所述滑动件移动的方向上,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的位置与所述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的位置不同。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形成于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导电性皮膜的厚度比形成于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的导电性皮膜的厚度大。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高第1固定端子对于电弧放电的耐久性。因而,能够提高开关的耐久性。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绝缘用壁部具有凹部,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位于与所述凹部对应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绝缘用壁部不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绝缘用壁部在空间上分离,即使在存在异物或者滑动摩耗粉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绝缘的可靠性。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与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对应的位置上,在所述第1固定端子与所述绝缘用壁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防止因电弧放电引起的绝缘用壁部的损耗。并且,通过使异物或者滑动摩耗粉落到间隙,能够提高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第1固定端子之间的导通的可靠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关于使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性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标号说明
1A~1C:开关;11:按钮;20、20B、20C:基座;21、22、61、82:绝缘用壁部;26、28、66、88:绝缘部;31、71:第1固定端子;32:第1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2a、72a:第1被滑动接触部;36:第2固定端子;37:第2滑动件连接用端子部;37a:第2被滑动接触部;40:滑动件;42、43:弹性臂部;47a,49a:可动触点部(通电用可动触点部);47b、47c:可动触点部(开闭用可动触点部、通电用可动触点部);49b、49c:可动触点部(开闭用可动触点部);50:螺旋弹簧。

Claims (7)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具有:
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它们被设置为彼此对置;
滑动件,其能够从第1位置经由第2位置而移动到第3位置,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和所述第3位置上使所述第1固定端子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之间导通;以及
绝缘用壁部,其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并排配置,
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1个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以及彼此分开的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
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分别一边从单侧按压所述第1固定端子和所述绝缘用壁部一边滑动,
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不接触,
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不接触,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接触,
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1个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
所述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一边从单侧按压所述第2固定端子一边滑动,
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2位置和所述第3位置时,所述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长度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长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移动的方向上,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的位置与所述第2通电用可动触点部的位置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1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导电性皮膜的厚度比形成于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的导电性皮膜的厚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1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用壁部具有凹部,
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第1通电用可动触点部和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位于与所述凹部对应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绝缘用壁部不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1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至少2个开闭用可动触点部对应的位置上,在所述第1固定端子与所述绝缘用壁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CN201680045767.3A 2016-02-29 2016-11-22 开关 Pending CN1078515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8055 2016-02-29
JP2016038055A JP6455464B2 (ja) 2016-02-29 2016-02-29 スイッチ
PCT/JP2016/084662 WO2017149860A1 (ja) 2016-02-29 2016-11-22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1531A true CN107851531A (zh) 2018-03-27

Family

ID=5974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767.3A Pending CN107851531A (zh) 2016-02-29 2016-11-22 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74772A1 (zh)
JP (1) JP6455464B2 (zh)
CN (1) CN107851531A (zh)
WO (1) WO2017149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67508A (ja) * 2017-09-28 2019-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搭載した電磁継電器
CN108899239A (zh) * 2018-09-17 2018-11-27 厦门金富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活动触片改进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7630A (ja) * 1995-11-24 1996-09-03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摺動型接点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064648A (ja) * 2007-09-06 2009-03-26 Panasonic Corp 車両用スイッチ
CN10331103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
JP2015053192A (ja) * 2013-09-07 2015-03-19 大塚テクノ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の製造方法とこ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るブレー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9292A (en) * 1970-07-03 1972-10-17 Alps Electric Co Ltd Slidable contact member for minature switch
US3818169A (en) * 1973-03-12 1974-06-18 Grayhill Push button switch
US5304753A (en) * 1993-06-29 1994-04-19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 switch with welded contact sensor lockout
JP2987493B2 (ja) * 1996-10-22 1999-12-06 株式会社テーアンテー スイッチの接続構造
JP4637298B2 (ja) * 2001-03-12 2011-02-23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US8679217B2 (en) * 2007-09-07 2014-03-2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leated nanoweb structures
FR2982994B1 (fr) * 2011-11-21 2014-01-10 Sc2N Sa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contact frottant
JP5769638B2 (ja) * 2012-01-11 2015-08-2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US20150053192A1 (en) * 2012-11-27 2015-02-26 G.I Sportz, Inc. Paintball gun loa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7630A (ja) * 1995-11-24 1996-09-03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摺動型接点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064648A (ja) * 2007-09-06 2009-03-26 Panasonic Corp 車両用スイッチ
CN10331103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
JP2015053192A (ja) * 2013-09-07 2015-03-19 大塚テクノ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の製造方法とこ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るブレー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55464B2 (ja) 2019-01-23
WO2017149860A1 (ja) 2017-09-08
US20180174772A1 (en) 2018-06-21
JP2017157338A (ja) 2017-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7339B1 (en) Power source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having the same power source connecting apparatus
US20160071663A1 (en) Connector and switch
CN102195175A (zh) 插塞连接器
CN1725397A (zh) 微动开关
TW200838038A (en) Plug-in connector
CN103325600A (zh) 电子开关
KR101442790B1 (ko) 차단기의 콘택트 시스템
US20080044723A1 (en) Battery box
CN103377838B (zh) 电流开关装置
CN107851531A (zh) 开关
CN103730751A (zh) 防触指连接器
KR20120129825A (ko) 전기 커넥터 단자
KR910007193A (ko) 코넥터
CN101652905B (zh) 触头及连接器
CN109346368A (zh) 一种闸刀式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TWM461161U (zh) 磁吸式電源連接器(六)
KR20080084224A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TWI680483B (zh) 電磁繼電器
CN1289137A (zh) 电气开关
CN207425695U (zh) 接地开关及其触头组件和触头
CN104851750A (zh) 电磁继电器
CN102473535B (zh) 用于电磁开关设备的触点装置
JP4910900B2 (ja) 接触子装置
CN112072330B (zh) 电连接结构体、电连接方法、电连接器以及电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