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1996B - 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1996B
CN107791996B CN201710742242.1A CN201710742242A CN107791996B CN 107791996 B CN107791996 B CN 107791996B CN 201710742242 A CN201710742242 A CN 201710742242A CN 107791996 B CN107791996 B CN 107791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r
damper
contact
slide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42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1996A (zh
Inventor
渡边直弥
斋藤拓宏
秦靖德
松崎真
绵田侑祐
村崎龙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9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1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60R22/201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with the belt anchor connected to a slider movable in a vehicle-mounted track
    • B60R22/205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with the belt anchor connected to a slider movable in a vehicle-mounted track the slider comprising emergency actuated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2/03Means for presenting the belt or part thereof to the wearer, e.g. foot-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60R22/206Adjustable stop members for restraint systems comprising belt anchor vehicle mounted tracks, e.g. for passive seat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06Anchoring devices for buck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8Belt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装置。在对应于移动装置的提升式带扣装置中,滑动件和包套向前移动并且带扣移动至收纳位置。包套冲击在阻尼器的下部部分处的突出部分上并经由阻尼器的该下部部分与壳体发生干涉。因此,滑动件和包套的向前运动被停止,同时阻尼器吸收对滑动件和包套的冲击。因此,可以通过突出部分增加由阻尼器吸收的对滑动件和包套的冲击的量,并且阻尼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对滑动件和包套的冲击。

Description

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移动体移动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12-131360中公开的带扣移动装置中,锚固滑动件由轨道引导并移动。锚固滑动件经由阻尼器与螺杆支架发生干涉,螺杆支架停止锚固滑动件的运动,并且阻尼器吸收对锚定滑动件的冲击(锚定滑动件的动能)。
在该带扣移动装置中,优选的是阻尼器能够有效地吸收能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在该移动装置中吸收体可以有效地吸收能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体,该移动体设置在安全带设备处并且移动;止动体,该止动体停止移动体的运动;以及吸收体,在该吸收体处设置有突出的突出部分,移动体经由该突出部分与止动体发生干涉,并且吸收体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移动装置中,移动体设置在安全带设备处并且使该移动体移动。
设置有从吸收体突出的突出部分。移动体经由该突出部分与止动体发生干涉,止动体停止移动体的运动,并且吸收体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因此,可以通过突出部分增加由吸收体吸收的对移动体的冲击的吸收量。因此,吸收体可以有效地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移动装置中,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移动装置中突出部分的与该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沿着该突出方向减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移动装置中,突出部分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沿着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减小。因此,可以通过突出部分逐渐增加由吸收体吸收的对移动体的冲击的吸收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移动装置中,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移动装置还包括与吸收体接触但不与吸收体的布置有突出部分的区域接触的接触体。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移动装置中,接触体与吸收体接触。
然而,接触体不与吸收体的布置有突出部分的区域接触。因此,接触体限制通过吸收体的布置有突出部分的区域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的情况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体,该移动体设置在安全带设备处并且移动;引导体,该引导体引导移动体的运动;以及吸收体,移动体冲击在该吸收体上,吸收体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并且吸收体与引导体接触并吸收引导体的振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移动装置中,移动体设置在安全带设备处,使该移动体移动,并且引导体引导该移动体的运动。
移动体冲击在吸收体上并且吸收体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此外,吸收体与引导体接触,并且吸收体吸收引导体中的振动。因此,吸收体可以吸收对移动体的冲击并且可以吸收引导体中的振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移动装置中,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移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引导体处的多个接触壁,吸收体与所述接触壁中的每个接触壁接触。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移动装置中,在引导体处设置有多个接触壁,并且吸收体与所述多个接触壁中的每个接触壁接触。因此,吸收体可以有效地吸收引导体中的振动。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从左前方对角地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从左侧观察时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右后方对角地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左后方对角地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的从左后方对角地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阻尼器和轨道的从后方观察时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阻尼器至壳体的正在组装状态的从左后方对角地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滑动件和包套在组装之前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滑动件与包套的正在组装状态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7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滑动件与包套的已组装状态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8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示例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轨道与壳体的正在组装状态的从后方观察时的正视图;以及
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示例的提升式带扣装置的轨道与壳体的已组装状态的从后方观察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从左前方对角地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提升式带扣装置10。图2以从左侧观察时的截面图示出了提升式带扣装置10。在图中,箭头FR指示提升式带扣装置10的前方方向,箭头RH指示提升式带扣装置10的右方方向,箭头UP指示提升式带扣装置10的上方方向。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提升式带扣装置10构成车辆(汽车)的安全带设备12。安全带设备12用于乘客室中的座椅(图中未示出)。在座椅处设置有落座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并且该落座传感器检测车辆乘员何时坐在座椅上。落座传感器电连接至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安全带设备12配备有卷绕装置(图中未示出)。卷绕装置固定在座椅后部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下侧部处。呈长且窄的条带形状的带(安全带,图中未示出)从其近端部卷绕到卷绕装置上;该带可以从卷绕装置拉出。带在其相对于卷绕装置的远端侧部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过贯通锚固件(图中未示出)。贯通锚固件支撑在座椅后部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上侧部处。带的远端部固定至固定在座椅后部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下侧部处的锚固件(图中未示出)。带在贯通锚固件与锚固件之间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过舌片(图中未示出)。
提升式带扣装置10固定在座椅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下侧部处。提升式带扣装置10的前侧、右侧和上侧分别定向至车辆的前侧、右侧和上侧。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提升式带扣装置10的前端部部分处设置马达14以用作驱动单元。马达14的输出轴14A向后凸出。马达14电连接至上述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马达14被正向驱动及反向驱动,并且输出轴14A分别沿一个方向及另一方向转动。
马达14的后侧布置有用作止动体的由金属制成的壳体16(参见图3和图4)。马达14组装至壳体16。壳体16的前侧区域设置有圆管状的支撑筒状件16A。马达14的输出轴14A同轴地***在支撑筒状件16A内。
壳体16的后端部部分处设置有用作止动部分的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止动块16B。穿过止动块16B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圆形的***孔18。***孔18与支撑筒状件16A的内部同轴地连通。***孔18的直径尺寸小于支撑筒状件16A的内部的直径尺寸。止动块16B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中形成有组装孔20(参见图6)。每个组装孔20穿过左右方向上的止动块16B的整体沿左右方向延伸。组装孔20的近端部部分(后侧部部分)向后侧敞开。组装孔20的远端部部分(前侧部部分)向上或向下突出或者向上和向下均突出。
用作吸收体的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阻尼器22布置在壳体16的后侧(参见图3和图4)。阻尼器22由橡胶制成且具有弹性。阻尼器22的前部面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处一体地设置有组装凸部22A(参见图6)。每个组装凸部22A在左右方向上的阻尼器22的整体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组装凸部22A的近端部部分(后侧部部分)朝向前方凸出,组装凸部22A的远端部部分(前侧部部分)向上或向下凸出或者向上和向下均凸出。组装凸部22A从左侧或右侧配装到壳体16的止动块16B的组装孔20中。因此,阻尼器22相对于止动块16B在竖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但阻尼器22相对于止动块16B在前后方向上的微小运动是允许的)。穿过阻尼器2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圆形的穿孔24。穿孔24与止动块16B的***孔18同轴地连通。阻尼器22的后部面的下部部分处一体地设置有方形金字塔状的突出部分22B。突出部分22B向后突出。突出部分22B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朝向后方减小。
用作驱动构件的由金属制成的大致圆杆状的驱动螺杆26同轴地***到壳体16的支撑筒状件16A、***孔18以及阻尼器22的穿孔24中。驱动螺杆26从阻尼器22向后凸出。驱动螺杆26的前端部的邻近部以可转动的方式配装到圆管状的轴承28中。轴承28固定在支撑筒状件16A内(参见图5A)。马达14的输出轴14A联接至驱动螺杆26的近端部,并且驱动螺杆26与输出轴14A一体地转动。除了驱动螺杆26的前端部部分和后端部部分之外,驱动螺杆26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
壳体16的后侧布置有由金属制成的轨道30(参见图3和图4)。轨道30用作构成接触体的引导体。轨道30的前端部处设置有用作接触壁的呈长、窄且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的一对组装板30A。组装板30A布置在壳体16的止动块16B的左侧和右侧处。螺栓32沿左右方向穿过止动块16B和一对组装板30A的上端部部分和下端部部分。螺栓32旋拧到螺母34中。因此,止动块16B和一对组装板30A被夹紧在螺栓32的头部部分与螺母34之间。因此,轨道30被组装至止动块16B。阻尼器22是布置在一对组装板30A之间的。因此,一对组装板30A限制阻尼器22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参见图5B)。一对组装板30A允许阻尼器22在左右方向上的微小运动,并且一对组装板30A可以与阻尼器22接触。
一对组装板30A的后侧设置有横截面为“U”形的呈长且窄的板形状的轨道部分30B。轨道部分30B用作引导部分。轨道部分30B的内部向下侧敞开。轨道部分30B的左壁和右壁与相应的组装板30A成一体。轨道部分30B的用作接触壁的上壁相对于组装板30A的上端部布置在下侧。驱动螺杆26容置在轨道部分30B内,并且轨道部分30B布置成与驱动螺杆26平行。阻尼器22布置在轨道部分30B的上壁与壳体16的止动块16B的后部面之间。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和止动块16B的后壁面允许阻尼器22在前后方向上的微小运动,并且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和止动块16B的后壁面可以与阻尼器22接触。
轨道部分30B的下侧固定有呈长、窄且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的由树脂制成的轨道遮盖件36。轨道遮盖件36用作构成接触体的附加构件。轨道遮盖件36从轨道部分30B的下侧遮盖轨道部分30B的内部。轨道遮盖件36还遮盖阻尼器22的下侧,并且轨道遮盖件36在下侧与阻尼器22间隔开。因此,轨道遮盖件36不能够与阻尼器22接触。
轨道部分30B内布置有由金属制成的滑动件38(参见图3)。滑动件38用作构成移动体的移动构件。在滑动件38的上侧部部分处设置有呈大致圆管形状的接合部分38A。在接合部分38A的内周面处形成有内螺纹。驱动螺杆26同轴地***到接合部分38A中,并且内螺纹与驱动螺杆26的外螺纹螺纹接合。接合部分38A的后侧部部分处一体地设置有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固定部分38B。固定部分38B从接合部分38A向下侧突出。
在滑动件38周围设置有由树脂制成的包套40(参见图3)。包套40用作构成移动体的围绕构件。包套40的下侧部部分处设置有呈大致长方体箱形状的容置壳40A。容置壳40A的内部向上侧和后侧敞开。滑动件38的固定部分38B和接合部分38A的下侧部部分容置在容置壳40A中。容置壳40A的上侧处一体地设置有横截面为倒“U”形的呈板形状的容置框40B。接合部分38A的上侧部部分容置到容置框40B中并紧密地配装到容置框40B中。
容置壳40A的左壁和右壁的前部部分处形成有抵接爪40C。抵接爪40C向前侧突出。抵接爪40C的远端部部分(前端部部分)沿左右方向向包套40的外侧凸出。抵接爪40C的位于左侧和右侧的远端部部分分别抵靠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左壁和右壁。因此,包套40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并且包套40和滑动件38围绕驱动螺杆26相对于轨道部分30B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当驱动螺杆26旋转时,包套40和滑动件38沿前后方向一体地移动,同时由轨道部分30B引导。
容置壳40A的后侧部部分处形成有两对组装爪40D。所述两对组装爪40D中的一对组装爪布置在容置壳40A的左壁处,而所述两对组装爪40D中的另一对组装爪布置在容置壳40A的右壁处。所述两对组装爪40D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所述两对组装爪40D中的每对组装爪沿竖向方向排列。组装爪40D向后侧突出。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后端部部分)沿左右方向向包套40的内侧凸出。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布置在滑动件38的固定部分38B的后侧。当滑动件38向后移动并且固定部分38B与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接合时,包套40与滑动件38如以上所提到的那样向后侧一体地移动。当例如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被固定部分38B向后侧推动并且组装爪40D沿左右方向向包套40的外侧弹性变形时,左侧和右侧的组装爪40D分别抵靠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左壁和右壁。因此,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保持布置在固定部分38B的后侧(参见图7C)。
用作连结构件的一对线材42的近端部部分(前侧端部部分)穿过滑动件38的固定部分38B。一对线材42的近端部部分通过对固定部分38B的夹压等固定至固定部分38B并且可以与滑动件38一体地移动。部件44在固定部分38B的前侧固定至一对线材42。部件44容置在包套40的容置壳40A中,并且容置壳40A的前壁布置在部件44的前侧。部件44与滑动件38向前一体地移动并抵靠容置壳40A的前壁。因此,包套40与滑动件38如以上所提到的那样向前侧一体地侧移动。
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后端部固定有用作引导构件的由金属制成的块状的线材引导件46。线材引导件46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呈大致手持式风扇的形状。线材引导件46的下部部分的前端部处形成有轴承孔48。驱动螺杆26的后端部部分由轴承孔4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线材引导件46中形成有引导通道50。引导通道50向左侧敞开。引导通道50在侧视图中是弯曲的,并且引导通道50的下端部部分向前侧敞开,并且引导通道50的上端部部分在朝向上侧向前侧定向的方向上敞开。一对线材42***到引导通道50中。一对线材42的近端部部分相对于线材引导件46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一对线材42的远端部部分相对于线材引导件46沿朝向上侧向前侧定向的方向延伸。线材引导件46的左侧固定有由金属制成的呈板形状的盖板52。盖板52将引导通道50的左侧封闭住。
作为示例,由橡胶制成的管状的下遮盖件54的近端部部分附接至线材引导件46的上部部分。下遮盖件54沿朝向上侧向前侧定向的方向延伸。线材引导件46的引导通道50的上端部部分与下遮盖件54的内部连通,并且一对线材42***下遮盖件54内。
下遮盖件54的远端部(前上侧部)***例如由树脂制成的管状的带扣遮盖件56内。带扣遮盖件56比下遮盖件54刚硬并且能够沿着下遮盖件54滑动。一对线材42***带扣遮盖件56内。
用作联接体的带扣58固定在带扣遮盖件56内。一对线材42的远端部部分(后侧端部部分)连结至带扣58。带扣遮盖件56使带扣58在带扣遮盖件56的远端部(前上侧部)处露出。前述舌片能够附接至带扣58并能够从带扣58拆卸。带扣58处设置有带扣开关(图中未示出)。带扣开关检测舌片何时被附接,并且带扣开关电连接至前述控制装置。
现在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功效。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提升式带扣装置10中,当没有车辆乘员坐在座椅上时(当落座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有车辆乘员坐在座椅上时),滑动件38和包套40布置在驱动螺杆26和轨道30的前部区域,并且带扣遮盖件56和带扣58布置在其后下侧的收纳位置。
当有车辆乘员坐在座椅上时(当落座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乘员坐在座椅上时),马达14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被正向驱动,从而使输出轴14A和驱动螺杆26沿一个方向旋转。因此,在由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引导的同时,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后侧移动。因此,一对线材42与滑动件38朝向所述一对线材42的远端侧部一体地移动,并且带扣遮盖件56和带扣58朝向前上侧移动并且被布置在升起位置。同时,车辆乘员将带从卷绕装置拉出并将带的舌片附接至带扣58。由于舌片是附接至布置在升起位置的带扣58的,因此舌片可以容易地附接至带扣58。
当舌片已被附接至带扣58时(当带扣开关检测到有舌片附接至带扣58时),马达14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被反向驱动,从而使输出轴14A和驱动器螺杆26沿另一方向旋转。因此,在由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引导的同时,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前侧移动。因此,一对线材42与滑动件38朝向所述一对线材42的近端侧一体地移动,并且带扣遮盖件56和带扣58朝向后下侧移动并且被布置在收纳位置。通过使舌片与带扣58一起移动至后下侧而将带施用至车辆乘员。
当滑动件38和包套40(包括部件44和一对线材42的近端部部分)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朝向前侧移动时,包套40的容置壳40A的前部面冲击在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处的突出部分22B上。因此,容置壳40A的前部面经由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与壳体16的止动块16B发生干涉。因此,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前侧的运动被停止,并且阻尼器22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即,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动能)被吸收。因此,与不在阻尼器22处设置突出部分22B的构型相比,通过突出部分22B可以增加由滑动件38和包套40引起的阻尼器22的变形量。因此,可以通过突出部分22B增加由阻尼器22吸收的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的吸收量,并且可以有效地吸收阻尼器22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因此,可以抑制当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前侧的运动被停止时驱动螺杆26的外螺纹与滑动件38(接合部分38A)的内螺纹之间的粘附。因此,当滑动件38和包套40随后被朝向后侧移动时,滑动件38和包套40可以良好地朝向后侧移动。
突出部分22B的与前后方向(突出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朝向后方(即,在突出部分22B朝向包套40的突出方向上)减小。因此,当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前侧的运动被停止时,可以通过突出部分22B逐渐增加由阻尼器22吸收的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的吸收量。因此,可以使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前侧的运动缓慢地停止。因此,可以使带扣遮盖件56和带扣58缓慢地停在收纳位置处,并且带扣遮盖件56和带扣58停在收纳位置处的动作会表现出豪华感。
位于轨道30下侧的轨道遮盖件36在下侧与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即,布置有突出部分22B的区域)分离,并且阻尼器的下部部分不能够与轨道遮盖件36接触。因此,当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吸收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时,轨道遮盖件36限制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变形的情况可以被抑制。因此,轨道遮盖件36限制通过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吸收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的情况可以被抑制。
阻尼器22可以与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和一对组装板30A接触。因此,当马达14被驱动时,即使马达14的振动通过壳体16传递至轨道30,阻尼器22也会将轨道30中的振动(振动能量)吸收掉。因此,来自轨道30的振动噪声可以被降低,并且来自提升式带扣装置10的振动噪声可以被降低。此外,由于可以通过吸收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的阻尼器22来降低来自轨道30的振动噪声,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降低来自轨道30的振动噪声的单独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阻尼器22可以与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上壁以及分别与轨道部分30B的左壁和右壁成一体的组装板30A接触。因此,阻尼器22可以有效地吸收轨道30中的振动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来自轨道30的振动噪声。
当要组装阻尼器22时,将阻尼器22的组装凸部22A从左侧或右侧(止动块16B的***孔18的直径方向外侧)***到壳体16的止动块16B的组装孔20中。因此,阻尼器22相对于止动块16B在竖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然后将轨道30组装至止动块16B,于是阻尼器22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被轨道30的一对组装板30A限制。因此,可以限制阻尼器22从止动块16B与轨道30之间脱开接合,并且可以容易地组装阻尼器22。此外,不需要设置用于组装阻尼器22的单独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阻尼器22不被夹紧在一对组装板30A之间并且不被夹紧在止动块16B与轨道30的上壁之间。因此,可以抑制从轨道30和止动块16B至阻尼器22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阻尼器22吸收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的精度。
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当要将滑动件38组装至包套40时,在滑动件38和包套40未布置在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内的状态下,使包套40的组装爪40D向包套40的左右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并且将滑动件38从后侧***在一对组装爪40D之间。因此,组装爪40D朝向包套40的左右方向内侧弹性恢复,并且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布置在滑动件38的固定部分38B的后侧。
如图7C中所示,在滑动件38和包套40布置在轨道部分30B内的状态下,即使组装爪40D朝向包套40的左右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左侧和右侧的组装爪40D也分别抵靠轨道部分30B的左壁和右壁。因此,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保持布置在固定部分38B的后侧。因此,即使组装爪40D的前后方向尺寸(向后侧凸出的尺寸)较大,组装爪40D的远端部部分也可以限制固定部分38B朝向后侧的相对运动并且可以限制滑动件38从包套40脱开至后侧。此外,由于组装爪40D的前后方向尺寸可以较大,因此组装爪40D能够容易地向包套40的左右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并且滑动件38能够容易地从后侧***在一对组装爪40D之间。因此,滑动件38可以容易地组装至包套40。此外,可以减少滑动件38组装至包套40的步骤的数目。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布置在一对组装板30A的上端部的下侧并布置在一对组装板30A的后侧。然而,如图8B中所示,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可以布置在一对组装板30A的上端部的竖向方向位置处、向前延伸并且与一对组装板30A的上端部一体地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A中所示,在轨道30被组装至壳体16的止动块16B之前,轨道30可以被形成为使得一对组装板30A在下述方向上倾斜的形状:该方向为朝向轨道30的左右方向外侧同时朝向下侧的方向。因此,当轨道30正被组装至止动块16B时,可以抑制轨道部分30B的上壁从止动块16B的上部面分离至上侧。此外,如图8B中所示,当轨道30已被组装至止动块16B时,止动块16B和一对组装板30A被夹紧在螺栓32的头部部分与螺母34之间,并且一对组装板30A可以相对于轨道部分30B的上壁朝向轨道30的左右方向内侧倾斜。因此,一对组装板30A可以分别抵靠止动块16B的左部面和右部面。因此,轨道30可以容易地组装至止动块16B。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阻尼器22能够与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和一对组装板30A接触。然而,阻尼器22可以与轨道30的轨道部分30B的上壁和一对组装板30A中的一者或更多者持续接触。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使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布置有突出部分22B的区域)不能与轨道30的一对组装板30A中的一个或两个组装板接触,例如,通过在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的左端部部分和右端部部分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形成切口。因此,当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吸收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时,一对组装板30A中的一个或两个组装板限制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变形的情况可以被抑制。因此,一对组装板30A中的一个或两个组装板限制通过阻尼器22的下部部分吸收对滑动件38和包套40的冲击的情况可以被抑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分22B的与前后方向(突出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朝向后方(在突出方向上)减小。然而,突出部分22B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可以以各种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变化。因此,可以以各种方式调节使滑动件38和包套40朝向前方的运动停止的速度,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调节使带扣遮盖件56和带扣58停在收纳位置处的速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阻尼器22(包括突出部分22B)设置在壳体16处。然而,阻尼器22(包括突出部分22B)可以设置在包套40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滑动件38和包套40(移动体)的移动带动带扣58移动,但移动体的移动可以带动卷绕装置、带、贯通锚固件、锚固件或舌片移动。

Claims (9)

1.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体,所述移动体设置在安全带设备处并且移动;
马达,所述马达使所述移动体移动;
止动体,所述止动体停止所述移动体的运动,所述马达组装至所述止动体;
引导体,所述引导体引导所述移动体的运动;以及
吸收体,所述吸收体具有弹性以能够变形,所述吸收体布置在所述止动体处,并且所述移动体冲击在所述吸收体上,所述吸收体吸收对所述移动体的冲击,并且所述吸收体与所述引导体接触并吸收所述引导体的振动,
其中,在所述吸收体处设置有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所述移动体经由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止动体发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引导体处的多个接触壁,所述吸收体与所述接触壁中的每个接触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体构造成不夹紧所述吸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分的与所述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横截面面积沿着所述突出方向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吸收体接触但不与所述吸收体的布置有所述突出部分的区域接触的接触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吸收体的布置有所述突出部分的所述区域处设置有切口,所述切口与所述接触体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吸收体接触的接触体,其中,所述吸收体配装至所述止动体并且所述接触体组装至所述止动体使得所述吸收体被组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吸收体接触的接触体,其中,所述接触体构造成不夹紧所述吸收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体构造成不夹紧所述吸收体。
CN201710742242.1A 2016-08-29 2017-08-25 移动装置 Active CN107791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7091 2016-08-29
JP2016167091A JP6325040B2 (ja) 2016-08-29 2016-08-29 移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1996A CN107791996A (zh) 2018-03-13
CN107791996B true CN107791996B (zh) 2022-03-15

Family

ID=6116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42242.1A Active CN107791996B (zh) 2016-08-29 2017-08-25 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8957B2 (zh)
JP (1) JP6325040B2 (zh)
CN (1) CN107791996B (zh)
DE (1) DE1020171192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34552A (ja) * 2016-08-29 2018-03-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移動装置
JP2021011148A (ja) * 2019-07-04 2021-02-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支持装置
US11377066B1 (en) * 2020-06-08 2022-07-05 Apple Inc. Safety systems for reclined seat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3322A (en) * 1982-10-19 1986-03-04 Repa Feinstanswerk Gmbh Driv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return stiffening of a safety belt in an automatic safety belt wind-up device
CN1530265A (zh) * 2003-03-14 2004-09-22 余 涛 安全带的预紧及吸能装置
CN1672990A (zh) * 2004-03-23 2005-09-2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带卷绕装置
CN101402346A (zh) * 2007-10-02 2009-04-08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的贯穿式固定器、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CN102189976A (zh) * 2010-03-10 2011-09-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自适应限制负载安全带带扣呈现器
JP201213136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Tokai Rika Co Ltd バックル移動装置
CN204586774U (zh) * 2015-03-12 2015-08-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阻尼装置、卷收器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5073513A (zh) * 2013-03-21 2015-11-1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6972A (en) * 1959-04-13 1962-03-27 Gen Dynamics Corp Energy absorbing seat belt attachment
US3842564A (en) * 1972-07-03 1974-10-22 R Brown Shock absorbing rail assembly
JPS49125430U (zh) * 1973-02-26 1974-10-26
FR2544820B1 (fr) * 1983-04-22 1985-06-21 Caoutchouc Manuf Plastique Support moteur a depression
JPH07232578A (ja) 1994-02-25 1995-09-05 Ikeda Bussan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5762372A (en) * 1994-05-31 1998-06-09 Nippondenso Co., Ltd. Seat belt tensioner
US5566978A (en) * 1995-04-26 1996-10-22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hicle seat belt system
JP2003054360A (ja) * 2001-06-06 2003-02-26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7040468A (ja) * 2005-08-04 2007-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衝撃吸収機構、及び該機構を備えた機械装置
JP4928431B2 (ja) * 2007-12-20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ダンパ装置
CN203078472U (zh) * 2012-01-20 2013-07-2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带带扣组件
JP6493915B2 (ja) * 2015-04-17 2019-04-0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348917B2 (ja) * 2016-01-22 2018-06-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バッ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3322A (en) * 1982-10-19 1986-03-04 Repa Feinstanswerk Gmbh Driv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return stiffening of a safety belt in an automatic safety belt wind-up device
CN1530265A (zh) * 2003-03-14 2004-09-22 余 涛 安全带的预紧及吸能装置
CN1672990A (zh) * 2004-03-23 2005-09-2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带卷绕装置
CN101402346A (zh) * 2007-10-02 2009-04-08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的贯穿式固定器、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CN102189976A (zh) * 2010-03-10 2011-09-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自适应限制负载安全带带扣呈现器
JP201213136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Tokai Rika Co Ltd バックル移動装置
CN105073513A (zh) * 2013-03-21 2015-11-1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用贯穿锚定器和安全带装置
CN204586774U (zh) * 2015-03-12 2015-08-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阻尼装置、卷收器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19238A1 (de) 2018-03-01
JP6325040B2 (ja) 2018-05-16
US10688957B2 (en) 2020-06-23
CN107791996A (zh) 2018-03-13
JP2018034545A (ja) 2018-03-08
US20180056933A1 (en)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1996B (zh) 移动装置
US8646717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321898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のプリテンショナー
JP553598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120043407A1 (en) Seatbelt retractor
CN106043215B (zh) 带扣装置
JP2006526536A5 (zh)
KR101060300B1 (ko) 웨빙 권취 장치
JP4702832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4313622A (en) Passive seatbelt system
JP2004042776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180202523A1 (en) Movement device
KR20120007445A (ko) 프리텐셔너 기구
JP6509292B2 (ja) 移動装置
JP2013193504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180056930A1 (en) Moving device
US6786307B2 (en) Parking brake device
KR101235628B1 (ko) 안전벨트 충격완충장치
WO2018043120A1 (ja) 移動装置
JPS5915725Y2 (ja) パツシブシ−トベルト装置
JP4861916B2 (ja) ベルト装置
JP6371622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9925929B2 (en) Apparatus for ejecting electric dvd deck
KR100192916B1 (ko) 자동차 시트벨트의 리트랙터 록킹장치
JP2023028781A (ja) 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