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0683B -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0683B
CN107790683B CN201711066444.5A CN201711066444A CN107790683B CN 107790683 B CN107790683 B CN 107790683B CN 201711066444 A CN201711066444 A CN 201711066444A CN 107790683 B CN107790683 B CN 107790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stratiform
mass fraction
sic powder
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64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0683A (zh
Inventor
杨文澍
赵旗旗
武高辉
乔菁
姜龙涛
陈国钦
张强
康鹏超
修子扬
芶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0664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0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0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0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0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0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3/00Casting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2D1/00 - B22D21/00
    • B22D23/04Casting by di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29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profiling or strickling the material in ope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B28B17/02Conditioning the material prior to shaping
    • B28B17/026Conditioning ceram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一种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层状铝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厚度控制方法复杂、厚度控制不准确、工艺复杂成本高、界面结合性能弱以及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预制体易坍塌的问题。一、称料;二、SiC浆料制备;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四、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铝金属箔,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六、液态铝浸渗;本发明制备的层状复合材料,厚度控制方法简单,厚度准确、工艺简单,原材料成本低;因此复合材料工艺成本低;能保证了复合材料层状结构的完整性,界面结合优异;本发明适用于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Description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均匀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更高的耐损伤容限能力和良好强韧匹配,有望突破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极限,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以仿贝壳结构的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得最为深入。
目前制备层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粉末铺层法和轧制法等。粉末铺层法首先按照设定的配比,将陶瓷粉末与金属粉末混合,然后再按照成分配比进行铺设以及烧结。铝粉的价格是铝合金块体价格的10倍以上,因此复合材料原材料成本高;同时由于粉末直径通常在10μm,因此采用铝合金与陶瓷颗粒的复合粉末进行铺层时,难以铺设出厚度小于100μm的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状结构调节范围窄;另外粉末铺层法主要是在铝合金熔点以下进行复合材料的烧结制备,因此陶瓷颗粒与铝基体之间未形成有效的原子键合,结合机制主要为机械结合,界面结合性能较弱,所以采用粉末铺层法存在原材料成本高、层厚调控范围窄、界面结合性能弱等问题。轧制法是将复合材料层与金属材料层叠加后,再采用轧制变形的方式将厚层变为薄层。由于复合材料层强度较高、塑性较差,因此这种方法中复合材料层原始厚度通常为1mm以上,通过多次累积轧制,可以获得最小厚度约为20μm的复合材料层。因此轧制法可以在较宽范围内调节复合材料层状结构的厚度;同时通过大变形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中陶瓷相与铝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界面结合强度高。但是由于复合材料层变形能力较差,单次变形下压量通常低于50%,因此为获得较薄的复合材料层,需要加热到400℃~500℃经过5~10次累积轧制变形处理,因此复合材料工艺复杂、工艺成本极高;同时在轧制过程中边缘部分易开裂,因此最终获得的质量较好的层状复合材料板的重量约为原始重量的40%~60%,复合材料工艺过程中损耗较大。流延成型法中层状预制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前易在外界压力在浸渗过程中坍塌,从而破坏层状结构特征;因此,目前制备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中存在厚度控制方法复杂、厚度控制不准确、工艺复杂成本高、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弱以及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预制体易坍塌的问题,不利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层状铝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厚度控制方法复杂、厚度控制不准确、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弱以及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预制体易坍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料:
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5~35份的SiC粉末、20~50份的溶剂、0.01~0.5份的分散剂、5~20份的增塑剂、4.5~69.9份的粘结剂和65~95份的铝金属作为原料;
所述SiC粉末的纯度大于97%,平均粒径为0.3~50μm;
所述SiC粉末为3C、2H、4H、6H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组合;
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正丁醇按质量比(0.5~1):1的混合物;无水乙醇纯度>97%,正丁醇纯度≥99.5%;
所述分散剂为鱼油;具体为液态鲱鱼鱼油,纯度>99%;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丁酯,纯度≥99%;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粒度为20~200目;
所述铝金属为纯铝或铝合金块体;
所述铝合金为Al-Si合金、Al-Cu合金、Al-Mg合金、Al-Si-Cu合金、Al-Si-Mg合金、Al-Cu-Mg合金、Al-Zn-Cu合金、Al-Zn-Mg-Cu合金、Al-Be合金、Al-Li合金、Al-Si-Cu-Mg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Al-Si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所述Al-Cu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0.5%~53%;所述Al-Mg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Si-Cu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Si-Mg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Cu-Mg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0.5%~53%,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Zn-Cu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0.5%~5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Zn-Mg-Cu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0.5%~55%,Mg的质量分数为0.5%~38%,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Be合金中Be的质量分数为0.5%~20%;Al-Li合金中Li的质量分数为0.5%~35%;Al-Si-Cu-Mg合金Si的质量分数为0.5%~2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Mg的质量分数为0.5%~38%;
二、SiC浆料制备:
将步骤一称取的SiC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对混合浆料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将超声波分散后的混合浆料置于球磨机中,向球磨机中加入直径为5mm~30mm的氧化铝球并进行首次球磨,然后向球磨机内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增塑剂和粘结剂并进行二次球磨,得到SiC浆料;
所述进行超声分散时的超声波功率为200~400W,超声分散时间为1~10min;
所述进行首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500r/min,球磨时间为2~48h;进行二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500r/min,球磨时间为24~96h;
其中,超声分散的目的是使SiC粉末在浆料中均匀分散;
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
将步骤二得到的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1~5min,然后进行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3~24h,得到厚度为0.1~2.5mm的层状SiC粉末生片;
所述流延成型过程中基带采用聚丙烯材质,刮刀高度设置0.2~3mm,基带的行进速度为0.1~10mm/s;
所述低压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具体为1×10-1~1×105Pa;
其中,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3~24h的目的是使生坯中的熔剂挥发去除;将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1~5min目的是进行除气处理,以去除球磨过程中引入浆料的气泡;
四、层叠预制体制备:
将步骤三所得的SiC粉末生片叠放,在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1~5层铝金属箔得到层叠块体,将层叠块体装入模具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
所述铝金属箔的材质与步骤一种铝金属的材质相同;单层铝金属箔的厚度为20μm~50μm;
所述冷压处理的工艺为:以0.1~3mm/min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02~0.4MPa并保压10~60min;
其中,在改变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的铝金属箔的层数实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铝金属层的厚度精确调节;
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
将步骤四所得的层状预制体与模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保护气氛下,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470℃~Tm并保温2~10h,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同时在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250~350℃,得到熔融的铝金属;
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或氦气;所述Tm为铝金属箔的熔点;
其中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470℃~Tm并保温2~10h的目的是使SiC粉末生片中的有机物如鱼油、粘结剂和增塑剂等分解挥发;
六、液态铝浸渗:
将步骤五得到的装有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上,将步骤五得到的熔融的铝金属浇铸在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压力浸渗处理,当熔融的铝金属完全浸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中后,以20~40℃/min的速度冷却,最后脱模,得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铸锭,即完成;
所述压力浸渗处理时施加的压力为50~100MPa,浸渗的速度为1~5m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为SiCp/Al复合材料层与铝金属层交替的层状复合材料,其中SiCp/Al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流延成型生片的厚度和层数实现在0.1~2.5mm范围精确调节;同时,本发明采用铝金属箔作为SiC粉末生片的分隔层,其铝金属箔单层厚度可在20μm~50μm范围内调节,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叠层实现精确调节(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铝金属层的厚度在20~200μm范围精确调节;厚度控制方法简单厚度准确、工艺简单;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的方法,与粉末铺层法相比,不需要使用高价格的铝粉为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低;与轧制法相比,不用通过复杂的多次变形,因此复合材料工艺成本低;
3、在流延成型法去脂过程中,SiC粉末之间未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去脂处理后的层状SiC粉末预制体易在外界压力在浸渗过程中坍塌,从而破坏层状结构特征;本发明采用SiC粉末生片与铝金属箔叠层的方法制备层状预制体,在去脂过程中,即使层状SiC粉末生片在外界压力以及浸渗过程中坍塌,由于本发明设置的铝金属箔分隔了SiC粉末生片,在SiC粉末生片坍塌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了复合材料层状结构的完整性;
4、粉末铺层法和轧制法中的界面结合主要是机械结合,界面结合性能较弱,而本发明通过在流延成型过程中控制刮刀高度,实现调控SiC粉末生片的层厚,同时将液态铝浸渗到SiC粉末生片的片层之间以及SiC粉末生片内部,因为本发明是在高温高压下将液态铝金属填充到层状SiC粉末生片的片层之间以及SiC粉末生片内部,因此SiC与铝金属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得到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优异;解决了陶瓷材料与金属不润湿的问题,降低了复合难度,并且本发明与粉末铺层法和轧制法相比工艺技术要求低,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
5、本发明制备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为5~35%;层状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68~2.86g/cm3,弹性模量为85~130GPa,弯曲强度为350~950MPa,屈服强度为150~500MPa,拉伸强度为200~720MPa,延伸率为7~27%;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图片;其中1为SiCp/Al复合材料层,2为Al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料:
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5~35份的SiC粉末、20~50份的溶剂、0.01~0.5份的分散剂、5~20份的增塑剂、4.5~69.9份的粘结剂和65~95份的铝金属作为原料;
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正丁醇按质量比(0.5~1):1的混合物;
所述分散剂为鱼油;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丁酯;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
二、SiC浆料制备:
将步骤一称取的SiC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对混合浆料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将超声波分散后的混合浆料置于球磨机中,向球磨机中加入直径为5mm~30mm的氧化铝球并进行首次球磨,然后向球磨机内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增塑剂和粘结剂并进行二次球磨,得到SiC浆料;
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
将步骤二得到的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1~5min,然后进行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3~24h,得到厚度为0.1~2.5mm的层状SiC粉末生片;
四、层叠预制体制备:
将步骤三所得的SiC粉末生片叠放,在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1~5层铝金属箔得到层叠块体,将层叠块体装入模具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
所述铝金属箔的材质与步骤一种铝金属的材质相同;所述单层铝金属箔的厚度为20μm~50μm;
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
将步骤四所得的层状预制体与模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保护气氛下,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470℃~Tm并保温2~10h,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同时在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250~350℃,得到熔融的铝金属;所述Tm为铝金属箔的熔点;
六、液态铝浸渗:
将步骤五得到的装有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上,将步骤五得到的熔融的铝金属浇铸在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压力浸渗处理,当熔融的铝金属完全浸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中后,以20~40℃/min的速度冷却,最后脱模,得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铸锭,即完成。
本实施方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方式制备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为SiCp/Al复合材料层与铝金属层交替的层状复合材料,其中SiCp/Al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流延成型生片的厚度和层数实现在0.1~2.5mm范围精确调节;同时,本实施方式采用铝金属箔作为SiC粉末生片的分隔层,其铝金属箔单层厚度可在20μm~50μm范围内调节,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叠层实现精确调节(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铝金属层的厚度在20~200μm范围精确调节;厚度控制方法简单厚度准确、工艺简单;
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的方法,与粉末铺层法相比,不需要使用高价格的铝粉为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低;与轧制法相比,不用通过复杂的多次变形,因此复合材料工艺成本低;
3、在流延成型法去脂过程中,SiC粉末之间未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去脂处理后的层状SiC粉末预制体易在外界压力在浸渗过程中坍塌,从而破坏层状结构特征;本实施方式采用SiC粉末生片与铝金属箔叠层的方法制备层状预制体,在去脂过程中,即使层状SiC粉末生片在外界压力以及浸渗过程中坍塌,由于本实施方式设置的铝金属箔分隔了SiC粉末生片,在SiC粉末生片坍塌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了复合材料层状结构的完整性;
4、粉末铺层法和轧制法中的界面结合主要是机械结合,界面结合性能较弱,而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流延成型过程中控制刮刀高度,实现调控SiC粉末生片的层厚,同时将液态铝浸渗到SiC粉末生片的片层之间以及SiC粉末生片内部,因为本实施方式是在高温高压下将液态铝金属填充到层状SiC粉末生片的片层之间以及SiC粉末生片内部,因此SiC与铝金属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得到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优异;解决了陶瓷材料与金属不润湿的问题,降低了复合难度,并且本实施方式与粉末铺层法和轧制法相比工艺技术要求低,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
5、本实施方式制备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为5~35%;层状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68~2.86g/cm3,弹性模量为85~130GPa,弯曲强度为350~950MPa,屈服强度为150~500MPa,拉伸强度为200~720MPa,延伸率为7~27%。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SiC粉末为3C、2H、4H、6H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组合;SiC粉末的平均粒径为0.3~50μm。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铝金属为纯铝或铝合金块体。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所述铝合金为Al-Si合金、Al-Cu合金、Al-Mg合金、Al-Si-Cu合金、Al-Si-Mg合金、Al-Cu-Mg合金、Al-Zn-Cu合金、Al-Zn-Mg-Cu合金、Al-Be合金、Al-Li合金、Al-Si-Cu-Mg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Al-Si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所述Al-Cu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0.5%~53%;所述Al-Mg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Si-Cu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Si-Mg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Cu-Mg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0.5%~53%,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Zn-Cu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0.5%~5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Zn-Mg-Cu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0.5%~55%,Mg的质量分数为0.5%~38%,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Be合金中Be的质量分数为0.5%~20%;Al-Li合金中Li的质量分数为0.5%~35%;Al-Si-Cu-Mg合金Si的质量分数为0.5%~2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Mg的质量分数为0.5%~38%。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进行超声分散时的超声波功率为200~400W,超声分散时间为1~10min。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进行首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500r/min,球磨时间为2~48h;进行二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500r/min,球磨时间为24~96h。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流延成型过程中基带采用聚丙烯材质,刮刀高度设置0.2~3mm,基带的行进速度为0.1~10mm/s。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低压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具体为1×10-1~1×105Pa。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所述冷压处理的工艺为:以0.1~3mm/min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02~0.4MPa并保压10~60min。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所述压力浸渗处理时施加的压力为50~100MPa,浸渗的速度为1~5mm/s。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无水乙醇纯度>97%,正丁醇纯度≥99.5%。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不同的是:所述鱼油具体为液态鲱鱼鱼油,纯度>99%。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二之一不同的是:所述SiC粉末的纯度大于97%。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二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磷酸三丁酯的纯度≥99%。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的粒度为20~200目。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或氦气。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四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称料:
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25份的SiC粉末、30份的溶剂、0.3份的分散剂、10份的增塑剂、34.7份的粘结剂和75份的铝金属作为原料;
所述SiC粉末的纯度大于97%,平均粒径为10μm;
所述SiC粉末为3C-SiC粉末;
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正丁醇按质量比0.5:1的混合物;无水乙醇纯度>97%,正丁醇纯度≥99.5%;
所述分散剂为液态鲱鱼鱼油,纯度>99%;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丁酯,纯度≥99%;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粒度为100目;
所述铝金属为Al-Si-Mg合金;其中Si的质量分数为10%,Mg的质量分数为10%;
二、SiC浆料制备:
将步骤一称取的SiC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对混合浆料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将超声波分散后的混合浆料置于球磨机中,向球磨机中加入直径为5mm的氧化铝球并进行首次球磨,然后向球磨机内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增塑剂和粘结剂并进行二次球磨,得到SiC浆料;
所述进行超声分散时的超声波功率为200W,超声分散时间为10min;
所述进行首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r/min,球磨时间为48h;进行二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r/min,球磨时间为96h;
其中,超声分散的目的是使SiC粉末在浆料中均匀分散;
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
将步骤二得到的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1min,然后进行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24h,得到厚度为1mm的层状SiC粉末生片;
所述流延成型过程中基带采用聚丙烯材质,刮刀高度设置2mm,基带的行进速度为10mm/s;
所述低压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具体为1×103Pa;
其中,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24h的目的是使生坯中的熔剂挥发去除;将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1min目的是进行除气处理,以去除球磨过程中引入浆料的气泡;
四、层叠预制体制备:
将步骤三所得的SiC粉末生片叠放,在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5层铝金属箔得到层叠块体,将层叠块体装入模具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
所述铝金属箔的材质与步骤一种铝金属的材质相同;单层铝金属箔的厚度为20μm;
所述冷压处理的工艺为:以0.1mm/min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1MPa并保压60min;
其中,在改变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的铝金属箔的层数实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铝金属层的厚度精确调节;
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
将步骤四所得的层状预制体与模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保护气氛下,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570℃并保温5h,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同时在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250℃,得到熔融的铝金属;
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
其中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570℃并保温5h的目的是使SiC粉末生片中的有机物如鱼油、粘结剂和增塑剂等分解挥发;
六、液态铝浸渗:
将步骤五得到的装有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上,将步骤五得到的熔融的铝金属浇铸在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压力浸渗处理,当熔融的铝金属完全浸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中后,以40℃/min的速度冷却,最后脱模,得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铸锭,即完成;
所述压力浸渗处理时施加的压力为80MPa,浸渗的速度为1mm/s。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图片;其中1为SiCp/Al复合材料层,2为Al层;从图中可以看出,SiCp/Al复合材料层和Al金属层交替排列,为层状结构,SiCp/Al复合材料层结构完整,无破坏;铝金属层厚度较均匀。
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SiCp/Al)-Al层状铝基复合材料,密度为2.79g/cm3,弹性模量为108GPa,弯曲强度为750MPa,屈服强度为334MPa,拉伸强度为452MPa,延伸率为22.4%;
实施例2:
本发明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料:
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35份的SiC粉末、40份的溶剂、0.05份的分散剂、20份的增塑剂、4.95份的粘结剂和65份的铝金属作为原料;
所述SiC粉末的纯度大于97%,平均粒径为5μm;
所述SiC粉末为SiC粉末为6H-SiC粉末;
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正丁醇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无水乙醇纯度>97%,正丁醇纯度≥99.5%;
所述分散剂为鱼油;具体为液态鲱鱼鱼油,纯度>99%;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丁酯,纯度≥99%;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粒度为100目;
所述铝金属为纯铝;
二、SiC浆料制备:
将步骤一称取的SiC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对混合浆料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将超声波分散后的混合浆料置于球磨机中,向球磨机中加入直径为30mm的氧化铝球并进行首次球磨,然后向球磨机内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增塑剂和粘结剂并进行二次球磨,得到SiC浆料;
所述进行超声分散时的超声波功率为400W,超声分散时间为1min;
所述进行首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500r/min,球磨时间为2h;进行二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500r/min,球磨时间为24h;
其中,超声分散的目的是使SiC粉末在浆料中均匀分散;
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
将步骤二得到的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5min,然后进行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3h,得到厚度为0.1mm的层状SiC粉末生片;
所述流延成型过程中基带采用聚丙烯材质,刮刀高度设置0.2mm,基带的行进速度为0.1mm/s;
所述低压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具体为1×103Pa;
其中,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3h的目的是使生坯中的熔剂挥发去除;将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5min目的是进行除气处理,以去除球磨过程中引入浆料的气泡;
四、层叠预制体制备:
将步骤三所得的SiC粉末生片叠放,在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3层铝金属箔得到层叠块体,将层叠块体装入模具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
所述铝金属箔的材质与步骤一种铝金属的材质相同;单层铝金属箔的厚度为50μm;
所述冷压处理的工艺为:以3mm/min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4MPa并保压10min;
其中,在改变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的铝金属箔的层数实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铝金属层的厚度精确调节;
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
将步骤四所得的层状预制体与模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保护气氛下,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600℃并保温10h,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同时在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350℃,得到熔融的铝金属;
所述保护气氛为氩气;
其中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600℃并保温10h的目的是使SiC粉末生片中的有机物如鱼油、粘结剂和增塑剂等分解挥发;
六、液态铝浸渗:
将步骤五得到的装有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上,将步骤五得到的熔融的铝金属浇铸在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压力浸渗处理,当熔融的铝金属完全浸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中后,以20℃/min的速度冷却,最后脱模,得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铸锭,即完成;
所述压力浸渗处理时施加的压力为100MPa,浸渗的速度为5mm/s。
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SiCp/Al)-Al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经检测,密度为2.72g/cm3,弹性模量为135GPa,弯曲强度为352MPa,屈服强度为143MPa,拉伸强度为226MPa,延伸率为24.9%。
实施例3:
一种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料:
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5份的SiC粉末、20份的溶剂,0.01份的分散剂、5份的增塑剂、69.9份的粘结剂和95份的铝金属作为原料;
所述SiC粉末的纯度大于97%,平均粒径为25μm;
所述SiC粉末为4H-SiC粉末和6H-SiC粉末的混合粉末,混合粉末中4H-SiC粉末的质量分数为30%;
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正丁醇按质量比0.8:1的混合物;无水乙醇纯度>97%,正丁醇纯度≥99.5%;
所述分散剂为鱼油;具体为液态鲱鱼鱼油,纯度>99%;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丁酯,纯度≥99%;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粒度为100目;
所述铝金属为Al-Cu-Mg合金;其中Cu的质量分数为2.5%,Mg的质量分数为3%;
二、SiC浆料制备:
将步骤一称取的SiC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对混合浆料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将超声波分散后的混合浆料置于球磨机中,向球磨机中加入直径为20mm的氧化铝球并进行首次球磨,然后向球磨机内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增塑剂和粘结剂并进行二次球磨,得到SiC浆料;
所述进行超声分散时的超声波功率为300W,超声分散时间为5min;
所述进行首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300r/min,球磨时间为24h;进行二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300r/min,球磨时间为80h;
其中,超声分散的目的是使SiC粉末在浆料中均匀分散;
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
将步骤二得到的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3min,然后进行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10h,得到厚度为0.7mm的层状SiC粉末生片;
所述流延成型过程中基带采用聚丙烯材质,刮刀高度设置3mm,基带的行进速度为5mm/s;
所述低压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具体为1×10-1Pa;
其中,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10h的目的是使生坯中的熔剂挥发去除;将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3min目的是进行除气处理,以去除球磨过程中引入浆料的气泡;
四、层叠预制体制备:
将步骤三所得的SiC粉末生片叠放,在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1层铝金属箔得到层叠块体,将层叠块体装入模具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
所述铝金属箔的材质与步骤一种铝金属的材质相同;单层铝金属箔的厚度为35μm;
所述冷压处理的工艺为:以1mm/min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2MPa并保压35min;
其中,在改变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的铝金属箔的层数实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中铝金属层的厚度精确调节;
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
将步骤四所得的层状预制体与模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保护气氛下,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500℃并保温6h,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同时在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300℃,得到熔融的铝金属;
所述保护气氛为氦气;
其中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500℃并保温6h的目的是使SiC粉末生片中的有机物如鱼油、粘结剂和增塑剂等分解挥发;
六、液态铝浸渗:
将步骤五得到的装有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上,将步骤五得到的熔融的铝金属浇铸在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压力浸渗处理,当熔融的铝金属完全浸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中后,以30℃/min的速度冷却,最后脱模,得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铸锭,即完成;
所述压力浸渗处理时施加的压力为50MPa,浸渗的速度为3mm/s。
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SiCp/Al)-Al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经检测,密度为2.75g/cm3,弹性模量为82.3GPa,弯曲强度为913MPa,屈服强度为466MPa,拉伸强度为725MPa,延伸率为6.2%。

Claims (10)

1.一种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料:
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5~35份的SiC粉末、20~50份的溶剂、0.01~0.5份的分散剂、5~20份的增塑剂、4.5~69.9份的粘结剂和65~95份的铝金属作为原料;
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正丁醇按质量比(0.5~1):1的混合物;
所述分散剂为鱼油;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丁酯;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粉末;
二、SiC浆料制备:
将步骤一称取的SiC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对混合浆料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将超声波分散后的混合浆料置于球磨机中,向球磨机中加入直径为5mm~30mm的氧化铝球并进行首次球磨,然后向球磨机内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增塑剂和粘结剂并进行二次球磨,得到SiC浆料;
三、SiC粉末生片流延成型:
将步骤二得到的SiC浆料置于低压环境中静置1~5min,然后进行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室温下空气干燥3~24h,得到厚度为0.1~2.5mm的层状SiC粉末生片;
四、层叠预制体制备:
将步骤三所得的SiC粉末生片叠放,在相邻的SiC粉末生片之间放置1~5层铝金属箔得到层叠块体,将层叠块体装入模具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层状预制体;
所述铝金属箔的材质与步骤一种铝金属的材质相同;单层所述铝金属箔的厚度为20μm~50μm;
五、去脂处理及模具预热:
将步骤四所得的层状预制体与模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保护气氛下,将层状预制体加热到470℃~Tm并保温2~10h,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同时在保护气氛下,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加热至熔点以上250~350℃,得到熔融的铝金属;所述Tm为铝金属箔的熔点;
六、液态铝浸渗:
将步骤五得到的装有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上,将步骤五得到的熔融的铝金属浇铸在预热的层状预制体的上表面,然后进行压力浸渗处理,当熔融的铝金属完全浸渗到预热的层状预制体中后,以20~40℃/min的速度冷却,最后脱模,得到(SiCp/Al)-Al层状复合材料铸锭,即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SiC粉末为3C、2H、4H、6H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组合;SiC粉末的平均粒径为0.3~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铝金属为纯铝或铝合金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为Al-Si合金、Al-Cu合金、Al-Mg合金、Al-Si-Cu合金、Al-Si-Mg合金、Al-Cu-Mg合金、Al-Zn-Cu合金、Al-Zn-Mg-Cu合金、Al-Be合金、Al-Li合金、Al-Si-Cu-Mg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Al-Si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所述Al-Cu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0.5%~53%;所述Al-Mg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Si-Cu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Si-Mg合金中Si的质量分数为0.5%~25%,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Cu-Mg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0.5%~53%,Mg的质量分数为0.5%~38%;Al-Zn-Cu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0.5%~5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Zn-Mg-Cu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为0.5%~55%,Mg的质量分数为0.5%~38%,Cu的质量分数为0.5%~53%;Al-Be合金中Be的质量分数为0.5%~20%;Al-Li合金中Li的质量分数为0.5%~35%;Al-Si-Cu-Mg合金Si的质量分数为0.5%~25%,Cu的质量分数为0.5%~53%,Mg的质量分数为0.5%~38%。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进行超声分散时的超声波功率为200~400W,超声分散时间为1~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进行首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500r/min,球磨时间为2~48h;进行二次球磨时球磨转速为10~500r/min,球磨时间为24~96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流延成型过程中基带采用聚丙烯材质,刮刀高度设置0.2~3mm,基带的行进速度为0.1~10mm/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低压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具体为1×10-1~1×105P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冷压处理的工艺为:以0.1~3mm/min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02~0.4MPa并保压10~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延成型法、叠箔法和压力浸渗法结合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所述压力浸渗处理时施加的压力为50~100MPa,浸渗的速度为1~5mm/s。
CN201711066444.5A 2017-11-02 2017-11-02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Active CN107790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444.5A CN107790683B (zh) 2017-11-02 2017-11-02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444.5A CN107790683B (zh) 2017-11-02 2017-11-02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0683A CN107790683A (zh) 2018-03-13
CN107790683B true CN107790683B (zh) 2019-06-11

Family

ID=6154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6444.5A Active CN107790683B (zh) 2017-11-02 2017-11-02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0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0464B (zh) * 2021-03-19 2022-09-06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铝基多孔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7140B (zh) * 2013-06-25 2015-09-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流延法制备W-Cu体系梯度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895285B (zh) * 2014-02-28 2015-10-28 吉林大学 高强度层状Al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5280B (zh) * 2015-10-13 2019-09-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Cf/SiC复合材料表面光学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5400977B (zh) * 2015-11-12 2017-08-04 李大海 铝基碳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05483454B (zh) * 2015-12-28 2017-08-04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电子封装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086726B (zh) * 2016-07-18 2017-08-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SiC纳米线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0683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4075B (zh) 多孔金属封装陶瓷复合防护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8748B (zh) 一种轻质装甲防弹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8100B (zh) 定向孔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22691B (zh) 一种以多层石墨烯微片为原材料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073674A (zh) 一种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25776B (zh) 一种无残余热解碳的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12355B (zh) 一种单层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28531B (zh) 一种均匀化TiAl合金层片组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9302A (zh) 一种高导热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59596B (zh) 一种异质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1733A (zh) 一种高导热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67592A (zh) ZrB2-ZrC基耐超高温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9824382B (zh) 一种热管理用SiC/石墨膜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81163B (zh) 一种高表面精度高可靠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24769B (zh) 一种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7790683B (zh) 制备层状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1299320B (zh) 一种多层陶瓷颗粒强韧复合构型铝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CN107012380B (zh) 一种自蔓延燃烧合成熔铸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7904463A (zh) 具备优异铸造性能和传热性能的双相α+β镁锂合金
CN112743082A (zh) Ni钎料增强界面的铝/镁/铝复合板及粉末热压制备方法
CN104117675A (zh) 一种多孔铝或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80913B (zh) 一种改善Mg/Al连接界面性能的方法
CN105908020B (zh) 一种铝‑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83957A (zh) 一种改进三氧化二铝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零件的成形方法
CN107043881A (zh) 一种石墨烯增强的含长周期结构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