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71970A -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71970A
CN107771970A CN201610824570.1A CN201610824570A CN107771970A CN 107771970 A CN107771970 A CN 107771970A CN 201610824570 A CN201610824570 A CN 201610824570A CN 107771970 A CN107771970 A CN 107771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endulum
conveyer belt
moisture reg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45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Bai Tea Plan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Anji Bai Tea Plan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Bai Tea Plantation filed Critical Anji Bai Tea Plantation
Priority to CN2016108245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719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7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1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发明涉及茶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它第一步:杀青;第二步:茶叶风选;第三步:回潮;第四步:第一次理条;第五步:第二次理条;第六步:烘干;第七步:回潮;回潮两个小时;第八步:烘干;第九步:冷却,打包;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实现整个生产茶叶的自动化,减少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是指一种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现有的白茶加工工艺主要为:1/采摘,安吉白茶应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勤采、净采。明前茶要求一芽一叶。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2/摊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避免阳光。摊放目的,一是提高安吉白茶品质。二是便于炒制,摊放时间手抓柔软为宜。3/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通过高温250-300℃左右,破坏酶的活性。防止红梗、黑梗。茶叶下锅后听到炒芝麻似的爆声即为杀青适温。投叶量:七槽每锅1.6斤,时间2分钟。4/理条,杀青后,逐步提高转速,锅内温度降低,时间3分钟。5/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0℃左右,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6/保存,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6%以内,放入冰库,温度0-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上述的制作方法虽然能够起到生产白茶的效果,但是它依然无法实现生产白茶自动化,机械化的高效生产。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的制作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第一步:杀青;将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50-30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5°-10°,摆槽长度为1.2-1.6米,通过对摆槽底部加热,保证摆槽底部为250°-300°的加热温度,到茶叶表面的温度为60°;
第二步:茶叶风选;通过运输带,将杀青好的茶输送到风选设备内,将杂质和茶分离开;
第三步:回潮;将风选好的茶放入回潮中的运输带上,该回潮中的运输带和茶一起进入密闭的箱体2-2.5个小时,回潮中的运输带上的茶铺开的厚度为1-2cm,再输出;
第四步:第一次理条;将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50-30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5°-10°,摆槽长度为1.2-1.6米;
第五步:第二次理条;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7°-10°,摆槽长度为1.2-1.6米;
第六步:烘干;输送带将茶叶送入烘干箱体,箱体上分别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连接能够输送温度不超过70℃风管;
第七步:再次回潮;将风选好的茶放入回潮中的运输带上,该回潮中的运输带和茶一起进入密闭的箱体2-2.5个小时,控制箱体内的温度200°-250°,回潮中的运输带上的茶铺开的厚度为1-2cm,再输出;
第八步:再次烘干;输送带将茶叶送入烘干箱体,箱体上分别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连接能够输送温度不超过70℃风管;
第九步:冷却,打包。
在上述的一种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中,所述的摆槽截面为圆弧形。
在上述的一种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中,所述的回潮中的运输带和烘干中的运输带来回往复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发明的优点在于:摆槽底部250°-300°的加热温度,能够实现茶叶温达到85℃时,使得酶完全失去活性,使其干度均匀,色泽青翠,完全不破坏和改变物料营养成分,同时具有杀菌功能,在通过摆槽的摆动频率和斜度设置,能够保证茶叶表面温度太高而使得茶叶表面起泡或烧焦等弊端,该杀青环节蒸发掉12%的水分,干出率比晾晒法高出8%,节省了后续成本,斜度能够使得摆槽的茶叶向前移动,从而流动到传送带上,实现了整个搬运的自动化,该技术方案中的每次自动化回潮能使得水分蒸发掉百分之25-40,由于摆槽为圆弧形,因此在每次理条过程中,都能够使得茶叶曲呈龙/凤形。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实现整个生产茶叶的自动化,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减普通茶叶制作过程中的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将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回潮工序和烘干工序中运输带的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摆槽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使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第一步:杀青;将茶放入摆槽1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若摆槽内叠加的厚度太后,不利于茶叶的翻转,导致杀青效果不均匀,所述的摆槽截面为圆弧形。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50-30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5°-10°,摆槽长度为1.2-1.6米,通过对摆槽底部加热,保证摆槽底部为250°-300°的加热温度,到茶叶表面的温度为60°;通过斜度,长度及频率能够保证杀青的时间,至于摆动的幅度一般影响不大;
第二步:茶叶风选;通过运输带2,将杀青好的茶输送到风选设备内,将杂质和茶分离开;这个过程中还能起到稍微的降温作用;
第三步:回潮;将风选好的茶放入回潮中的运输带上,该回潮中的运输带2和茶一起进入密闭的箱体2-2.5个小时,控制箱体内的温度120°-180°,所述的回潮中的运输带来回往复的设置,能够扩大箱体内回潮的铺放面积,同时还能起到运输的作用,回潮中的运输带上的茶铺开的厚度为1-2cm,再输出;该过程蒸不但能蒸发掉一部分的水分,而且能将茶中最里面的水分拉到表面,好进行下一步处理;
第四步:第一次理条;将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50-30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5°-10°,摆槽长度为1.2-1.6米;
第五步:第二次理条;茶放入摆槽1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7°-10°,摆槽长度为1.2-1.6米;
第六步:烘干;输送带2将茶叶送入烘干箱体,箱体上分别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连接能够输送温度不超过70℃风管;
第七步:再次回潮;将风选好的茶放入回潮中的运输带2上,该回潮中的运输带2和茶一起进入密闭的箱体2-2.5个小时,控制箱体内的温度120°-180°,回潮中的运输带上的茶铺开的厚度为1-2cm,再输出;
第八步:再次烘干;输送带2将茶叶送入烘干箱体,箱体上分别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连接能够输送温度不超过70℃风管;
第九步:冷却,打包。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发明,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第一步:杀青;将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50-30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5°-10°,摆槽长度为1.2-1.6米,通过对摆槽底部加热,保证摆槽底部为250°-300°的加热温度,到茶叶表面的温度为60°;
第二步:茶叶风选;通过运输带,将杀青好的茶输送到风选设备内,将杂质和茶分离开;
第三步:回潮;将风选好的茶放入回潮中的运输带上,该回潮中的运输带和茶一起进入密闭的箱体2-2.5个小时,回潮中的运输带上的茶铺开的厚度为1-2cm,再输出;
第四步:第一次理条;将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50-30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5°-10°,摆槽长度为1.2-1.6米;
第五步:第二次理条;茶放入摆槽中,以致摆槽内茶的厚度为1-2cm,摆槽摆动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所述的摆槽与水平面的斜度为7°-10°,摆槽长度为1.2-1.6米;
第六步:烘干;输送带将茶叶送入烘干箱体,箱体上分别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连接能够输送温度不超过70℃风管;
第七步:再次回潮;将风选好的茶放入回潮中的运输带上,该回潮中的运输带和茶一起进入密闭的箱体2-2.5个小时,控制箱体内的温度200°-250°,回潮中的运输带上的茶铺开的厚度为1-2cm,再输出;
第八步:再次烘干;输送带将茶叶送入烘干箱体,箱体上分别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连接能够输送温度不超过70℃风管;
第九步:冷却,打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的摆槽设有若干个且平行设置,摆槽截面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潮中的运输带来回往复的设置。
CN201610824570.1A 2016-08-31 2016-08-31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Pending CN107771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4570.1A CN107771970A (zh) 2016-08-31 2016-08-31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4570.1A CN107771970A (zh) 2016-08-31 2016-08-31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1970A true CN107771970A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3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4570.1A Pending CN107771970A (zh) 2016-08-31 2016-08-31 凤形白茶自动化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7197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2183Y (zh) * 2007-05-17 2008-04-02 汪正朋 可调式多功能茶机
CN101933543A (zh) * 2010-08-26 2011-01-05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CN105192120A (zh) * 2015-09-18 2015-12-30 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2183Y (zh) * 2007-05-17 2008-04-02 汪正朋 可调式多功能茶机
CN101933543A (zh) * 2010-08-26 2011-01-05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流程
CN105192120A (zh) * 2015-09-18 2015-12-30 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0818B (zh) 一种清香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1700087A (zh) 霍山黄芽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03931804B (zh) 一种青茶的加工方法
CN101664082A (zh) 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3082039A (zh) 一种提高绿茶干茶绿度的方法
CN102018063A (zh) 白茶加工工艺
CN102805166A (zh) 白茶茶饼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06815A (zh) 一种枸杞叶茶的加工工艺
CN105746739A (zh) 一种颗粒状花香型黄旦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005103A (zh) 一种单丛茶茶树花制茶工艺
CN101878882A (zh) 荔枝干、龙眼干的加工方法
CN106889220A (zh) 一种用陕南群体种茶树鲜叶制作白茶的方法
CN105341193A (zh)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86743A (zh) 千年古红茶加工工艺
CN103609761B (zh) 一种利川工夫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7279336A (zh) 一种黄茶蒸青制备工艺
CN102870905A (zh) 一种黄茶的生产方法
CN105166183A (zh) 一种大叶种茶的制备方法
CN106954690A (zh) 一种花香白茶的制备方法
CN105410221A (zh) 一种毫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660952A (zh) 一种菊花的烘焙方法
CN109105542A (zh) 一种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7372925A (zh) 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891928A (zh) 一种绿茶的机械化制备方法
CN104543168A (zh) 一种鲜菊花干花制品的加工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