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900B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900B
CN107709900B CN201680038558.6A CN201680038558A CN107709900B CN 107709900 B CN107709900 B CN 107709900B CN 201680038558 A CN201680038558 A CN 201680038558A CN 107709900 B CN107709900 B CN 107709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frosting
refrigerant
heat source
simultaneous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85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900A (zh
Inventor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渡边和也
田村直道
有山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9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6Defroster control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3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xpansion valve or capillary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25B2400/121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using R1234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的制冷循环装置。控制装置切换并执行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将从压缩机(1‑1、1‑2)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除霜回路(15‑1、15‑2)而供给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50‑21、50‑22)中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50‑12、50‑22),并使其他并联热交换器(50‑11、50‑21)作为蒸发器而动作;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多个热源机中的一部分热源机(A‑2)中,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除霜回路而供给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并且在其他热源机(A‑1)中,使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作为蒸发器而动作。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空调装置等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有:除霜配管,该除霜配管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支并使之流入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作为除霜对象而被选择出来的并联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该节流装置设置于除霜配管并对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连接切换装置,该连接切换装置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除霜对象以外的并联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主回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8386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能够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一边使除霜对象以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而持续制热运转,一边进行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但是,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需要由除霜对象以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从室外空气吸热,所以,需要使室外风扇动作。由室外风扇所吹送的室外空气也流到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由此,尤其是在外气温度下降了时,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向室外空气的散热就会增加。因此,存在空调装置的制热能力有可能下降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
使制冷剂循环的主回路;
在所述主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热源机;以及
控制所述多个热源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多个热源机的每一个具有:
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
至少作为蒸发器而动作并在制冷剂的流动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
阻止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逆流的止回阀;
除霜回路,该除霜回路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比所述止回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支并将其供给到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以及
切换通过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路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切换并执行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在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至少一部分热源机中,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所述除霜回路而供给到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并使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其他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中,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除霜回路而供给到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并且在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其他热源机中,使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而继续制热,以运转成使得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比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其他热源机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选择能确保高制热能力的除霜方法,所以,能够抑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5-1、5-2向热源机A-1、A-2搭载的搭载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装置30所执行的控制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各运转模式下的各阀的状态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P-h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P-h线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制热能力相对于外气温度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中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制热能力与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制热能力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P-h线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P-h线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02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103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104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源机A-1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于附图,以具有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在此,在包括图1在内的下面的附图中,赋予相同符号的部分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而且,说明书全文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不过是例示性的,并不限于这些记载。另外,构成要素的组合不仅限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要素能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而且,对于用下标或后缀来区分的多个同种的构成要素,在无需特别区分或者特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或后缀来记载。另外,在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不同。温度、压力等的高低并非特别以与绝对的值的关系来决定,而是在***、装置等中的状态、动作等下相对地决定。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具有在制冷剂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热源机A-1、A-2(热源侧单元)和在制冷剂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室内机B、C(利用侧单元)。热源机A-1、A-2被设置于例如室外,室内机B、C被设置于例如室内。热源机A-1、A-2与室内机B之间经由第1延长配管11-1、11-2b和第2延长配管12-1、12-2b而连接。热源机A-1、A-2与室内机C之间经由第1延长配管11-1、11-2c和第2延长配管12-1、12-2c而连接。热源机A-1、A-2的组和室内机B、C的组经由第1延长配管11-1、11-2b、11-2c和第2延长配管12-1、12-2b、12-2c等而连接成环状,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主回路。
空调装置100还具有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具有通过控制后述的冷热切换装置2-1、2-2和除霜回路等来切换运转模式的功能。在空调装置100的运转模式中,至少有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中,作为子运转模式,包括制热通常运转、逆向(日文:リバース)除霜运转、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以下,有时称为“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以下,有时称为“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
控制装置30具有选择机构31和判定机构32。选择机构31选择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任一个作为进行除霜运转时的运转模式。判定机构32判定是否执行除霜运转。控制装置30具有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控制演算处理部和用于存储将与控制等相关的处理顺序程序化了的数据的存储部。本实施方式的选择机构31和判定机构32是通过控制演算处理部执行被存储于存储部的程序来实现的功能模块。例如,选择机构31是与后述的图4的步骤S6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判定机构32是与图4的步骤S5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作为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能够采用例如氟利昂制冷剂、HFO制冷剂等。作为氟利昂制冷剂,例如有作为HFC系制冷剂的R32、R125、R134a等。作为氟利昂制冷剂,还有作为HFC系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R410A、R407C、R404A等。另外,作为HFO制冷剂,例如有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HFO-1123等。另外,作为其他制冷剂,能够采用CO2制冷剂、HC制冷剂(例如丙烷、异丁烷制冷剂等)、氨制冷剂、R32和HFO-1234yf的混合制冷剂那样的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等用于蒸气压缩式的热泵回路的各种制冷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连接了2台热源机A-1、A-2和2台室内机B、C的制冷剂回路为例进行说明,但热源机和室内机的连接台数不限于此。在制冷剂回路中,也可以连接1台或3台以上的室内机,还可以并联连接3台以上的热源机。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通过并联连接3根延长配管、或在室内机侧设置切换阀,能够执行各室内机独立地选择制冷或制热的冷热同时运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进行说明。在此,热源机A-1、A-2在制冷剂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热源机A-1内的制冷剂回路和热源机A-2内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首先对仅包括热源机A-1、A-2中的热源机A-1在内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进行说明,然后,对热源机A-2进行简单的说明。
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经由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1、冷热切换装置2-1、室内热交换器3-b、3-c、与室内热交换器3-b、3-c相对应地设置的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及室外热交换器5-1而成的主回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中还设有储液器6-1。储液器6-1配置于压缩机1-1的吸入部。储液器6-1具有贮存制冷时的必要制冷剂量与制热时的必要制冷剂量的差量等的剩余制冷剂的制冷剂贮存功能。另外,储液器6-1具有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并仅使气体制冷剂流出的气液分离功能。但是,储液器6-1并非必要的构成。例如,只要是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1-1的吸入部以外连接贮存液体制冷剂的容器即可。
在室内机B中收容着室内热交换器3-b、流量控制装置4-b、以及向室内热交换器3-b吹送空气的室内风扇3f-b。在室内机C中收容着室内热交换器3-c、流量控制装置4-b、以及向室内热交换器3-c吹送空气的室内风扇3f-c。
室内热交换器3-b、3-c用于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3f-b、3f-c吹送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3-b、3-c作为蒸发器而动作,从室内空气吸收制冷剂的蒸发热而使制冷剂气化。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3-b、3-c作为冷凝器(或散热器)而动作,向室内空气散发制冷剂的冷凝热而使制冷剂液化。
室内风扇3f-b、3f-c分别吸入室内的空气而使之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b、3-c,并生成再次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流动。
流量控制装置4-b、4-c由例如通过开度的调整而可连续或多级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子膨胀阀等构成。流量控制装置4-b、4-c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使开度变化,从而调整例如室内热交换器3-b、3-c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在热源机A-1中收容着压缩机1-1、冷热切换装置2-1、室外热交换器5-1、储液器6-1、以及向室外热交换器5-1吹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风扇5f-1。
压缩机1-1是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的流体机械。在此,并没有特别限定,压缩机1-1可以构成为由例如变频电路等而使驱动频率任意变化,从而使压缩机1-1的容量(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的排出量)变化。
冷热切换装置2-1对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冷热切换装置2-1由例如四通阀构成。冷热切换装置2-1连接在与压缩机1-1的排出侧相连的排出配管1a-1和与压缩机1-1的吸入侧相连的吸入配管1b-1之间。冷热切换装置2-1由控制装置30来控制。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30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那样将冷热切换装置2-1的流路切换成,使得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b、3-c。在制冷运转时,控制装置30如图1中的点线所示那样将冷热切换装置2-1的流路切换成,使得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1。
室外热交换器5-1用于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5f-1吹送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5-1作为冷凝器(或散热器)而动作,向室外空气散发制冷剂的冷凝热而使制冷剂液化。在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5-1作为蒸发器而动作,从室外空气吸收制冷剂的蒸发热而使制冷剂气化。
室外风扇5f-1向室外热交换器5-1吹送室外的空气。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5-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5-1是例如具有多个传热管5a和多个翅片5b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5-1被分割成多个并联热交换器。在本例中例示了室外热交换器5-1被分割成2个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构成。并联热交换器50-11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5-1的上部,并联热交换器50-12配置得比并联热交换器50-11更靠下方。
传热管5a供制冷剂在内部通过。传热管5a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图2中的空白箭头的方向)垂直的行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以及与空气的流通方向平行的列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分别设有多个。翅片5b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允许空气的通过。
室外热交换器5-1在上下方向被分割成2个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在制冷剂的流动中相互并联设置并在空气的流动中也相互并联设置。在图2所示的构成中,上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1连接配管13-11、13-12(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1的连接配管)相连,下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2连接配管14-11、14-12(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5-1流出的连接配管)相连。但是,也可以是上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2连接配管14-11、14-12相连,下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1连接配管13-11、13-12相连。如后所述,在对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一方或双方进行除霜时,有时制冷剂从第2连接配管14(第2连接配管14-11或第2连接配管14-12)流入被除霜的并联热交换器、且制冷剂从该并联热交换器流出到第1连接配管13(第1连接配管13-11或第1连接配管13-12)。因此,通过将上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2连接配管14-11、14-12相连、将下风侧的传热管5a与第1连接配管13-11、13-12相连,在除霜时,在上风侧向空气散发的热能够用于下风侧的除霜。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5-1、5-2向热源机A-1、A-2搭载的搭载例的图。如图3所示,室外热交换器5-1(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和室外热交换器5-2(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分别被搭载于热源机A-1、A-2。热源机A-1、A-2分别为如下的顶吹(日文:トップフロー)型:使室外空气从箱体侧面流入并使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室外空气从箱体上面流出。在顶吹型的热源机A-1、A-2的情况下,上部的风速大于下部的风速。因此,为了使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AK值尽量相等、使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AK值尽量相等,将位于下部的并联热交换器50-12、50-22的传热面积形成得比位于上部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50-21的传热面积大为宜。在此,AK值是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与热通过率之积,是表示每单位温度的热通过率的能力的值[kW/K]。
多个翅片5b分别可以在并联热交换器50-11侧和并联热交换器50-12侧不分离,也可以以使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各自具有独立的翅片的方式热分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5-1被分割成2个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但室外热交换器5-1也能够被分割成2以上的任意数量的并联热交换器。
返回图1,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和第2延长配管12-1分别经由第1连接配管13-11、13-12而连接。在第1连接配管13-11、13-12上分别设置有第2节流装置7-11、7-12。第1连接配管13-11中的第2节流装置7-11和并联热交换器50-11之间以及第1连接配管13-12中的第2节流装置7-12和并联热交换器50-12之间,经由旁通配管而连接。在该旁通配管上设置有第2节流装置7-13。第2节流装置7-11、7-12、7-13由例如电子膨胀阀构成。第2节流装置7-11、7-12、7-13能够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使开度变化。
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和冷热切换装置2-1分别经由第2连接配管14-11、14-12而连接。在第2连接配管14-11、14-12分别设置有第1电磁阀8-11、8-12。第1电磁阀8-11、8-12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来开关流路。
在排出配管1a-1设置有止回阀16-1,止回阀16-1在例如制热运转时允许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流向冷热切换装置2-1侧并阻止逆流。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防止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变得比室内机B、C的压力低时的逆流即可,所以,也能够采用电磁阀等开关阀来代替止回阀16-1。排出配管1a-1中的止回阀16-1的上游侧(压缩机1-1侧)与第2连接配管14-11、14-12中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和第1电磁阀8-11、8-12之间,分别经由除霜配管15-1而连接。除霜配管15-1的一端侧与排出配管1a-1相连,另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第2连接配管14-11、14-12相连。除霜配管15-1为了除霜,将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5-1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
在除霜配管15-1上设有作为减压装置的第1节流装置10-1。第1节流装置10-1将从排出配管1a-1流入除霜配管15-1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减压成中压。在此,中压指的是比制冷剂回路内的高压侧压力(例如冷凝器内的压力)低且比低压侧压力(例如蒸发器内的压力)高的压力。由第1节流装置10-1减压的中压制冷剂通过第2连接配管14-11、14-12而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由此,在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中,进行利用了中压制冷剂的除霜。
第2电磁阀9-11、9-12分别设置于在除霜配管15-1的另一端侧分支的配管。第2电磁阀9-11、9-12对使中压制冷剂流入第2连接配管14-11、14-12的哪一个进行控制。在此,第1电磁阀8-11、8-12和第2电磁阀9-11、9-12只要是例如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等那种能够控制制冷剂流动的阀,则不对其种类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霜配管15-1、第1电磁阀8-11、8-12、第2电磁阀9-11、9-12和第2节流装置7-11、7-12、7-13构成除霜回路和流路切换装置。除霜回路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或全部)分支并使之流入作为除霜对象而从多个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中选择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第1电磁阀8-11、8-12和第2电磁阀9-11、9-12的开关由控制装置30来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预先决定了所需的除霜能力(除霜所需的制冷剂流量)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毛细管等固定节流件作为第1节流装置10-1。另外,作为设置第1节流装置10-1的代替,也可以将第2电磁阀9-11、9-12小型化,以便在预先设定的除霜流量时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到中压。另外,也可以代替第2电磁阀9-11、9-12而设置可连续或多级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控制装置。在此情况下,能够省略第1节流装置10-1的设置。
另外,在热源机A-1中设置有各种传感器。控制装置30基于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压缩机1-1的频率、室外风扇5f-1和各种流量控制装置等作为执行器的设备。在此,作为各种传感器的一部分,主要对除霜的执行或除霜的结束判定所需的传感器进行说明。
在除霜配管15-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该配管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1-11。在第2电磁阀9-11打开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21-11检测并联热交换器50-11内的制冷剂压力,在第2电磁阀9-12打开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21-11检测并联热交换器50-12内的制冷剂压力。在第1连接配管13-11、13-12上设有在进行除霜时检测从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2-11、22-12。在控制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压力时,采用压力传感器21-11的检测值。另外,在除霜的结束判定中采用从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过冷却度SC采用基于压力传感器21-11的检测压力的饱和液温度与温度传感器22-11、22-12的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来算出。为了检测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压力,也可以在例如第1连接配管13-11、13-12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来代替压力传感器21-11。
作为其他的传感器,设置有用于检测被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2-14、用于检测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1-12、用于检测连接室外热交换器5-1与冷热切换装置2-1之间的气体侧配管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2-13、用于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3等。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30也可以从外部取得外气温度的信息。
热源机A-2具有与热源机A-1相同的构成。也就是说,热源机A-2的压缩机1-2、排出配管1a-2、吸入配管1b-2、冷热切换装置2-2、室外热交换器5-2、室外风扇5f-2、储液器6-2、第2节流装置7-21、7-22、7-23、第1电磁阀8-21、8-22、第2电磁阀9-21、9-22、第1节流装置10-2、第1连接配管13-21、13-22、第2连接配管14-21、14-22、除霜配管15-2、止回阀16-2、压力传感器21-21、21-22、温度传感器22-21、22-22、22-23、22-24、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分别与热源机A-1的压缩机1-1、排出配管1a-1、吸入配管1b-1、冷热切换装置2-1、室外热交换器5-1、室外风扇5f-1、储液器6-1、第2节流装置7-11、7-12、7-13、第1电磁阀8-11、8-12、第2电磁阀9-11、9-12、第1节流装置10-1、第1连接配管13-11、13-12、第2连接配管14-11、14-12、除霜配管15-1、止回阀16-1、压力传感器21-11、21-12、温度传感器22-11、22-12、22-13、22-14、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3仅设置于热源机A-1。
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00的各种运转模式中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装置30所执行的控制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空调装置100的运转开始时(步骤S1),控制装置30基于用户用遥控器等发出的指令,将室内机B和室内机C的运转模式设定为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步骤S2)。在运转模式被设定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进行预定的制冷控制(步骤S3)。在运转模式被设定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控制冷热切换装置2-1、2-2、流量控制装置4-b、4-c、第2节流装置7-11、7-12、7-21、7-22、第1电磁阀8-11、8-12、8-21、8-22、第2电磁阀9-11、9-12、9-21、9-22和第1节流装置10-1、10-2等,来执行制热通常运转、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也称为连续制热运转)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任一个。在本例中,在运转模式被设定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首先将子运转模式设定为制热通常运转,进行预定的制热控制(步骤S4)。制热通常运转是使构成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50-21、50-22都作为通常的蒸发器而动作的子运转模式。
在制热通常运转时,控制装置30判定是否满足除霜实施条件(步骤S5)。是否满足除霜实施条件的判定采用例如外气温度和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压力等来进行。在判定为满足除霜实施条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选择例如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任一个作为除霜实施方法来执行(步骤S6)。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执行开始时,继续进行直到控制装置30判定为满足除霜结束条件(步骤S7~S10)。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中判定为不满足除霜实施条件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继续预定的制热控制并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进行是否满足除霜实施条件的判定。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是多个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50-21、50-22中的一部分(例如每个热源机各1个)的并联热交换器依次被选择为除霜对象的子运转模式。通过上述除霜回路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作为除霜对象而被选择出来的并联热交换器。而与之相对地,除霜对象以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通常的蒸发器而动作。例如,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一边使热源机A-1(室外热交换器5-1)的一方并联热交换器50-11作为蒸发器而动作来执行制热运转,一边进行另一方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除霜。在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除霜结束时,此次,一边使并联热交换器50-12作为蒸发器而动作来执行制热运转,一边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11的除霜。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可一边继续制热运转,一边交替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除霜且交替进行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除霜。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是进行多个热源机A-1、A-2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例如1台热源机)的所有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以下有时称为“全面除霜”)、而使其以外的热源机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来执行制热运转的子运转模式。也就是说,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一边继续制热运转,一边交替进行各热源机A-1、A-2的全面除霜。例如,使一方的热源机A-1的所有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作为蒸发器而动作来执行制热运转,同时进行另一方的热源机A-2的所有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除霜。在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除霜结束时,此次,使热源机A-2的所有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作为蒸发器而动作来执行制热运转,同时进行热源机A-1的所有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除霜。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是在制热通常运转中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压力和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检测温度等下降而判断为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上产生了结霜的情况下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任一个的手法,将采用图15在后面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各运转模式下的各阀的状态的例子的图。在图5中,冷热切换装置2-1、2-2、第2节流装置7-11、7-12、7-13、7-21、7-22、7-23、第1电磁阀8-11、8-12、8-21、8-22、第2电磁阀9-11、9-12、9-21、9-22、第1节流装置10-1、10-2和流量控制装置4-b、4-c各自的附图标记表示为“阀编号”。例如,冷热切换装置2-1、2-2的“接通”如图1中实线所示那样表示切换了流路的状态,“断开”如图1中点线所示那样表示切换了流路的状态。另外,例如,第1电磁阀8-11、8-12、8-21、8-22和第2电磁阀9-11、9-12、9-21、9-22的“接通”表示阀打开而使制冷剂流通的状态,“断开”表示阀关闭而使制冷剂不流通的状态。另外,例如,第2节流装置7-13、7-23的“除霜热交换压力”表示控制第2节流装置7-13、7-23的开度以使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压力在预定的压力范围。
在下面说明的各运转模式中,通过控制装置30的控制,各阀的状态被设定为图5所示那样。
[制冷运转]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6中,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图7中的点(a)~(d)分别表示图6中的(a)~(d)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如图6和图7所示,热源机A-1的压缩机1-1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图7的点(a)~(b))。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1、第1电磁阀8-11和第2连接配管14-11而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1。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另一部分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1、第1电磁阀8-12和第2连接配管14-12而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2。流入了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气体制冷剂向由室外风扇5f-1所吹送的室外空气散发冷凝热而被冷凝,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图7的点(b)~(c))。
从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1连接配管13-11、13-12、全开状态的第2节流装置7-11、7-12和第2延长配管12-1,并与从热源机A-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合流。需要说明的是,热源机A-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与热源机A-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分支到第2延长配管12-2b、12-2c并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b、4-c。通过了流量控制装置4-b、4-c的制冷剂膨胀、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图7的点(c)~(d))。
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b、3-c,从室内空气吸收蒸发热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图7的点(d)~(a))。在此,控制装置30控制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使图7的点(a)所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superheat)为2K~5K左右。
从室内热交换器3-b、3-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延长配管11-2b、11-2c后合流,进而由第1延长配管11-1被分别分流到热源机A-1、A-2。分流到热源机A-1侧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1和储液器6-1而被吸入压缩机1-1。
[制热通常运转]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8中,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通常运转时的P-h线图。图9中的点(a)~(e)分别表示图8中的(a)~(e)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如图8和图9所示,热源机A-1的压缩机1-1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图9的点(a)~(b))。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1和第1延长配管11-1,并与从热源机A-2流出的气体制冷剂合流。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分支到第1延长配管11-2b、11-2c并流入室内机B、C的室内热交换器3-b、3-c。流入了室内热交换器3-b、3-c的气体制冷剂向由室内风扇3f-b、3f-c所吹送的室内空气散发冷凝热而被冷凝,成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图9的点(b)~(c))。
从室内热交换器3-b、3-c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b、4-c。通过了流量控制装置4-b、4-c的液体制冷剂膨胀、减压而成为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图9的点(c)~(d))。在此,控制装置30控制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使图9的点(c)所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ubcool)为5K~20K左右。
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中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通过第2延长配管12-2b、12-2c后合流,进而由第2延长配管12-1被分别分流到热源机A-1、A-2。分流到热源机A-1侧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1连接配管13-11和第2节流装置7-11。分流到热源机A-2侧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另一部分通过第1连接配管13-12和第2节流装置7-12。通过了第2节流装置7-11、7-12的制冷剂膨胀、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图9的点(d)~(e))。在此,控制装置30将第2节流装置7-11、7-12控制成以一定开度(例如全开)固定,或者控制成使第2延长配管12-1等处的中压压力的饱和温度为0℃~20℃左右。
从第2节流装置7-11、7-12流出的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流入了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由室外风扇5f-1所吹送的室外空气吸收蒸发热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图9的点(e)~(a))。
从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2连接配管14-11、14-12和第1电磁阀8-11、8-12后合流,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1和储液器6-1而被吸入压缩机1-1。
[逆向除霜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不进行逆向除霜运转。但是,在反复进行制热通常运转、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循环中外气温度大幅下降、或压缩机1-1、1-2的吸入压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5-1、5-2成为无结霜的状态,可以进行逆向除霜运转。
在进行逆向除霜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将冷热切换装置2-1的流路与制冷运转时同样地进行切换。由此,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在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中,制冷剂一边融化层积在翅片5b上的霜一边被冷却。然后,从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2节流装置7-11、7-12和第2延长配管12-1,并与从热源机A-2流出的制冷剂合流。合流的制冷剂通过第2延长配管12-2b、12-2c、流量控制装置4-b、4-c、室内热交换器3-b、3-c、第1延长配管11-2b、11-2c、11-1,并被分别分流到热源机A-1、A-2。分流到热源机A-1侧的制冷剂通过冷热切换装置2-1和储液器6-1而被吸入压缩机1-1。
在逆向除霜运转时,为了防止从室内机B、C向室内吹出冷风,控制装置30使室内风扇3f-b、3f-c停止。另外,为了尽量防止压缩机1-1、1-2的吸入压力下降,控制装置30将第2节流装置7-11、7-12、7-21、7-22和流量控制装置4-b、4-c控制成全开。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连续制热运转)]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在制热通常运转中在图4的步骤S5中判定为满足除霜实施条件的情况(例如检测到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附着了霜的情况)且在步骤S6中选择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情况下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作为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存在2种运转方法。第1运转方法是使多个热源机A-1、A-2各自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而使剩下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方法。第2运转方法是仅使多个热源机A-1、A-2中的一部分热源机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作为除霜对象而使剩下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第2运转方法中,在多个热源机A-1、A-2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中,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和被除霜的并联热交换器混合存在。另一方面,在上述一部分热源机以外的热源机中,与制热通常运转同样地,所有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第1运转方法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下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利用第2运转方法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下的制冷剂的流动是将利用第1运转方法的制冷剂的流动与上述的制热通常运转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根据哪个并联热交换器成为除霜对象,仅在第1电磁阀8-11、8-12的开关状态和第2电磁阀9-11、9-12的开关状态等相反,且切换并联热交换器50-11和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制冷剂的流动这点是不同的,而其他动作是相同的。由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将热源机A-1的并联热交换器50-12和热源机A-2的并联热交换器50-22作为除霜对象、并将热源机A-1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和热源机A-2的并联热交换器50-21作为蒸发器而使其动作的情况下的运转进行说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是如此。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10中,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P-h线图。图11中的点(a)~(g)分别表示图10中的(a)~(g)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在图11中,用虚线表示作为霜的融点的0℃的等温线。
控制装置30在进行制热通常运转时,在判定为需要消除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状态的除霜且选择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情况下,进行使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2)相对应的第1电磁阀8-12和第2节流装置7-12全闭的控制。另外,控制装置30进行打开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2相对应的第2电磁阀9-12并使第1节流装置10-1的开度为预先设定的开度的控制。由此,除了主回路之外,还形成依次连接压缩机1-1、第1节流装置10-1、第2电磁阀9-12、并联热交换器50-12、第2节流装置7-13而成的除霜回路。另一方面,与制热通常运转同样地,并联热交换器50-11作为主回路的蒸发器而动作。由此,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热源机A-2被控制成与与热源机A-1对称的运转状态。也就是说,在热源机A-2中,形成通过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中的一方的除霜回路,并且,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中的另一方作为主回路的蒸发器而动作。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开始时,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除霜配管15-1,由第1节流装置10-1减压到中压。此时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由图11中的点(b)~(f)表示。减压到中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2电磁阀9-12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2。流入了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与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霜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冷凝。这样,使中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12,从而能够利用中压制冷剂的冷凝潜热而使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霜融化。此时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由图11中的点(f)~(g)表示。
在此,第2节流装置7-13被控制成,使得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2内的中压制冷剂的压力在饱和温度换算下为霜的温度(0℃)以上的0℃~10℃左右。也就是说,第2节流装置7-13被控制成,在采用R410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使得中压制冷剂的压力为0.80MPa~1.09MPa,在采用R32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使得中压制冷剂的压力为0.81MPa~1.11MPa,在采用HFO-1234yf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使得中压制冷剂的压力为0.32MPa~0.44MPa。
另一方面,主回路的(d)部分处的制冷剂的压力(点(d))通过控制第2节流装置7-11的开度来决定。
从并联热交换器50-12流出的制冷剂由第2节流装置7-13减压,在第1连接配管13-11合流到主回路(点(e))。合流了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50-11,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
需要说明的是,热源机A-2的制冷剂的流动与热源机A-1相同。对于热源机A-2的制冷剂的流动,只要将上述的“压缩机1-1”、“除霜配管15-1”、“第1节流装置10-1”、“并联热交换器50-12”、“第2节流装置7-11”、“第2节流装置7-13”等分别替换为“压缩机1-2”、“除霜配管15-2”、“第1节流装置10-2”、“并联热交换器50-22”、“第2节流装置7-21”、“第2节流装置7-23”等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的中压制冷剂的压力,被控制成在饱和温度换算下为比0℃高且为10℃以下。在此,当考虑到既最大限度地活用对中压制冷剂的潜热加以利用的除霜又抑制除霜中的制冷剂的移动、消除霜的融化不均时,优选的是,将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过冷却度SC的目标值设为0K(制冷剂的干度为0)。但是,当将用于演算过冷却度所需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的精度纳入考虑时,希望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的中压制冷剂的压力被控制成在饱和温度换算下为比0℃高且为6℃以下,以使得过冷却度SC为0K~5K左右。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在制热通常运转中在图4的步骤S5中判定为满足除霜实施条件的情况(例如检测到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附着了霜的情况)且在步骤S6中选择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情况下进行。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从多台热源机A-1、A-2中选定进行全面除霜的一部分热源机(并非所有的热源机,也可以是多台热源机即可),在其他热源机中进行通常的制热运转。根据选定哪个热源机作为除霜对象,仅在第1电磁阀8-11、8-12的开关状态和第2电磁阀9-11、9-12的开关状态等相反,且切换并联热交换器50-11和并联热交换器50-12的制冷剂的流动这点是不同的,而其他动作是相同的。由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一边进行热源机A-2的全面除霜一边在热源机A-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热源机的全面除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为了极力地降低向室外空气的散热而使该热源机的室外风扇停止。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12中,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P-h线图。图13中的点(a)~(h)分别表示图12中的(a)~(h)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图13中的点(a)~(e)表示由热源机A-1和室内机B、C形成的主回路的循环,点(f)~(h)表示由热源机A-2形成的除霜回路的循环。在图13中,用虚线表示作为霜的融点的0℃的等温线。
控制装置30在进行制热通常运转时,在判定为需要消除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状态的除霜且选择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情况下,进行使与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机(在本例中为热源机A-2)的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并联热交换器50-21)相对应的第1电磁阀8-21和与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双方相对应的第2节流装置7-21、7-22全闭的控制。另外,控制装置30进行打开与一方并联热交换器50-21相对应的第2电磁阀9-21并使第2节流装置7-23的开度为全开的控制。而且,控制装置30控制第1节流装置10-2的开度,以防止压缩机1-2的排出压力(例如压力传感器21-22的检测压力)超过第1延长配管11-1的压力(例如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压力传感器21-12的检测压力)。这是因为:若压缩机1-2的排出压力超过第1延长配管11-1的压力,则除霜回路的循环在热源机A-2内就不再关闭,从而制冷剂会从除霜回路流出到主回路。例如,第1节流装置10-2的开度越小则压缩机1-2的排出压力就会越上升,而第1节流装置10-2的开度越大则压缩机1-2的排出压力就会越下降。
由此,以与进行制热运转的主回路分割开的形式,形成依次连接压缩机1-2、第1节流装置10-2、第2电磁阀9-21、并联热交换器50-21、第2节流装置7-23、并联热交换器50-22、第1电磁阀8-22、冷热切换装置2-2、储液器6-2而成的除霜回路。由此,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开始时,在由热源机A-1和室内机B、C形成的主回路中,进行通常的制热运转。
另一方面,在由热源机A-2形成的除霜回路中,制冷剂如下述那样流动。从压缩机1-2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图13的点(g))流入除霜配管15-2,由第1节流装置10-2减压(图13的点(h))。在此,压缩机1-2的排出压力低于第1延长配管11-1的压力,所以,从压缩机1-2排出的气体制冷剂不会流入第1延长配管11-1。另外,在排出配管1a-2设有止回阀16-2,所以,不会产生高压制冷剂从第1延长配管11-1向热源机A-2的排出配管1a-2逆流。
由第1节流装置10-2减压了的气体制冷剂依次通过并联热交换器50-21、第2节流装置7-23、并联热交换器50-22,并向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霜散热。由此,能够使附着于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霜融化。通过了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制冷剂被冷却到比霜的温度(0℃以下)高的温度,以气体制冷剂的状态或成为二相制冷剂而从并联热交换器50-22流出(图13的点(f))。从并联热交换器50-2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2连接配管14-22、第1电磁阀8-22、吸入配管1b-2流入储液器6-2。温度比0℃稍高且干度大致为1的气体制冷剂被从储液器6-2吸入压缩机1-2。
除霜回路在制冷剂的流动中,通过第2节流装置7-21、7-22和止回阀16-2而从主回路完全分割开。也就是说,在除霜回路与主回路之间没有制冷剂的出入,所以,能够在防止除霜回路中成为制冷剂不足的前提下继续运转。另外,压缩机1-2的吸入压力(图13的点(f))在饱和温度换算下为作为霜的融点的0℃左右。由此,压缩机1-2的吸入压力高于通常的制热运转的吸入压力(例如压缩机1-1的吸入压力(图13的点(a)))且制冷剂密度增加,所以,能够增加除霜流量、提高除霜能力。因此,虽然在除霜中未必利用潜热,但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除霜。另外,在热源机A-2中没有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所以,能够使室外风扇5f-2停止。因此,即使在外气温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向室外空气的散热量。
控制装置3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执行中,若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5-2与冷热切换装置2-2之间的气体侧配管的温度传感器22-23的检测温度上升到10℃左右,则结束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点(f)~(h)均在气体区域内。由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除霜回路中,必要制冷剂量变得比通常的制热运转时少,所以,剩余制冷剂会贮存于储液器6-2。但是,在外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在除霜运转的开始初期,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中冷凝了的制冷剂积存于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从而会存在制冷剂不足的可能性。于是,基于压缩机1-2的吸入压力和压缩机1-2的吸入温度(例如温度传感器22-24的检测温度)算出吸入过热度,在吸入过热度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可以以微小开度打开第2节流装置7-21、7-22而将液体制冷剂从主回路供给到除霜回路。
接下来,采用图14和图15,对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运转特性进行探讨。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制热能力相对于外气温度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轴表示外气温度(℃),纵轴表示制热能力。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从外气吸收的吸热量与压缩机输入之和(曲线图中最上的虚线)被分配给室内机的制热能力、除霜能力和向外气的散热量。在此,在外气温度为0℃以上的情况下,从外气向0℃的霜赋予热,所以,向外气的散热量成为负值。在向外气的散热量为负值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散热量的绝对值称为来自外气的采热量。
随着外气温度下降,在蒸发器中来自外气的吸热量减少。另一方面,除霜开始时的结霜量不管外气温度如何都是大致恒定的,所以,如曲线图中的灰色部分所示,融化霜的除霜能力不管外气温度如何都是大致恒定的。室内机的制热能力与向外气的散热量之和由曲线图中上数第2条虚线来表示。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为了由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从外气吸热,室外风扇5f-1、5f-2动作。此时,由室外风扇5f-1、5f-2所吹送的空气不仅流向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也流向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因此,霜的融点(0℃)与外气温度的温度差越大则在并联热交换器中向外气的散热量(或来自外气的采热量)越大。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的室内机的制热能力是从由蒸发器从外气吸收的吸热量与压缩机输入之和减去除霜能力和向外气的散热量而得到的值,所以,由曲线图中的粗线来表示。
而与之相对地,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在例如2台热源机中的1台进行全面除霜。在2台热源机搭载了同样能力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量是通常的制热运转时的一半。但是,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与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不同的是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机的室外风扇是停止的。因此,外气温度对制热能力的影响只有由蒸发器从外气吸收的吸热量。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制热能力与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制热能力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轴表示外气温度(℃),纵轴表示制热能力。如图15所示,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制热能力相对于外气温度的变化的斜率比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制热能力相对于外气温度的变化的斜率小。因此,在外气温度变得比预定的阈值温度低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制热能力变得比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制热能力高。阈值温度处于外气温度0℃以下的区域,包含在大致-10℃~-2℃的温度范围内。但是,该阈值温度根据***的构成而有时稍有不同。
于是,在-10℃~-2℃的温度范围内预先设定阈值温度,在判定为需要除霜的情况下,基于外气温度而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任一个即可。例如,控制装置30在判定为在制热通常运转时需要除霜的情况下,在外气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时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在外气温度比阈值温度低时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
需要说明的是,在由于结霜等而堵塞了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吸入压力下降。因此,控制装置30可以在制热运转时的吸入压力比预先设定的值低的情况下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中压方式的除霜运转时能够选择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的能够确保高制热能力的一方来执行,其中,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能够通过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而以少的制冷剂流量来进行除霜,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能够通过使室外风扇停止来降低向外气的散热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1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与实施方式1不同。
在热源机A-1中,除霜配管15-1的一端侧与排出配管1a-1相连,另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第1连接配管13-11、13-12相连。
另外,在热源机A-1中,设置有与除霜配管15-1不同的除霜配管20-1。除霜配管20-1的一端侧与第1连接配管13-11中在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中第2节流装置7-11的上游侧、以及第1连接配管13-12中在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中第2节流装置7-12的上游侧这两者相连。除霜配管20-1的另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第2连接配管14-11、14-12相连。在除霜配管20-1上设有第2节流装置7-13。第3电磁阀18-11、18-12设置于在除霜配管20-1的另一端侧分支出的各配管上。
热源机A-2具有与热源机A-1相同的构成。也就是说,热源机A-2的第3电磁阀18-21、18-22、除霜配管20-2分别与热源机A-1的第3电磁阀18-11、18-12、除霜配管20-1相对应。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17中,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P-h线图。图18中的点(a)~(g)分别表示图17中的(a)~(g)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
控制装置30在进行制热通常运转时,在判定为需要消除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状态的除霜且选择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的情况下,进行使与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2)相对应的第1电磁阀8-12和第2节流装置7-12全闭的控制。另外,控制装置30进行打开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50-12相对应的第2电磁阀9-12和第3电磁阀18-12并使第1节流装置10-1的开度为预先设定的开度的控制。而且,控制装置30控制第2节流装置7-13的开度,以使从第2节流装置7-13流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在图17的(d)部分处合流的主回路的制冷剂的压力。
由此,除了主回路之外,还形成依次连接压缩机1-1、第1节流装置10-1、第2电磁阀9-12、并联热交换器50-12、第3电磁阀18-12、第2节流装置7-13而成的除霜回路。另一方面,与制热通常运转同样地,并联热交换器50-11作为主回路的蒸发器而动作。由此,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热源机A-2被控制成与与热源机A-1对称的运转状态。也就是说,在热源机A-2中,形成通过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一方的除霜回路,并且,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的另一方作为主回路的蒸发器而动作。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19中,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部分,用细线表示制冷剂不流动的部分。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1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时的P-h线图。图20中的点(a)~(h)分别表示图19中的(a)~(h)部分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图20中的点(a)~(e)表示由热源机A-1和室内机B、C形成的主回路的循环,点(f)~(h)表示由热源机A-2形成的除霜回路的循环。
控制装置30在制热通常运转时,在判定为需要消除并联热交换器的结霜状态的除霜且选择了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的情况下,进行使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机(在本例中为热源机A-2)的第2节流装置7-21、7-22和第3电磁阀18-21、18-22全闭的控制。另外,控制装置30进行打开第1电磁阀8-21、8-22和第2电磁阀9-21、9-22的控制。而且,控制装置30控制第1节流装置10-2的开度,以防止压缩机1-2的排出压力超过第1延长配管11-1的压力。
由此,以与主回路分割开的形式,形成相互并联连接的2个除霜回路。在第1除霜回路中,压缩机1-2、第1节流装置10-2、第2电磁阀9-21、并联热交换器50-21、第1电磁阀8-21、冷热切换装置2-2、储液器6-2依次连接成环状。在第2除霜回路中,压缩机1-2、第1节流装置10-2、第2电磁阀9-22、并联热交换器50-22、第1电磁阀8-22、冷热切换装置2-2、储液器6-2依次连接成环状。
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制冷剂的流动与空气的流动是对向流,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制冷剂的流动与空气的流动是并行流。由此,向空气散发的热能够赋予在空气的流动中处于下游侧的霜,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除霜的效率。
另外,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2个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在除霜回路串联连接,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2个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能够在除霜回路中并联连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除霜的制冷剂能够并列地流入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所以,能够减少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实施方式3.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2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2)流出的除霜回路的制冷剂与从室内机B、C返回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1)的主回路的制冷剂合流的位置与实施方式2不同。
在热源机A-1中,除霜配管20-1的一端侧分别分支并连接到第1连接配管13-11中在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中第2节流装置7-11的下游侧、以及第1连接配管13-12中在制热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中第2节流装置7-12的下游侧。止回阀24-11、24-12设置于在除霜配管20-1的另一端侧分支出的各配管上。止回阀24-11、24-12允许制冷剂从除霜配管20-1向各第1连接配管13-11、13-12的流动并阻止制冷剂从各第1连接配管13-11、13-12向除霜配管20-1的流动。
热源机A-2具有与热源机A-1相同的构成。也就是说,热源机A-2的止回阀24-21、24-22与热源机A-1的止回阀24-11、24-12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由热源机A-1的第2节流装置7-13减压并从除霜配管20-1流出的制冷剂在比第2节流装置7-11、7-12更靠下游侧合流到主回路。同样地,由热源机A-2的第2节流装置7-23减压并从除霜配管20-2流出的制冷剂在比第2节流装置7-21、7-22更靠下游侧合流到主回路。由此,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时的P-h线图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P-h线图相同。因此,第2节流装置7-13、7-23的控制性提高。
实施方式4.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3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如图22所示,在空调装置103的制冷剂回路中,连接着可分别独立地选择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多个室内机B、C。也就是说,空调装置103具有可冷热同时运转的构成。在制冷剂回路中,在热源机A-1、A-2与室内机B、C之间设有中继机D。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机的台数只要是2台以上就能冷热同时运转,所以,也可以在制冷剂回路中并联连接3台以上的室内机。
热源机A-1、A-2通常设置于建筑物外。室内机B、C通常设置于室内。中继机D被设置于例如从热源机A-1、A-2和室内机B、C的任一个分离的、建筑物的机械室等。热源机A-1、A-2和中继机D经由第1延长配管11-1H、11-1L和第2延长配管12-1而连接。中继机D和室内机B经由第1延长配管11-2b和第2延长配管12-2b而连接。中继机D和室内机C经由第1延长配管11-2c和第2延长配管12-2c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1延长配管11-1H、11-1L和第2延长配管12-1分别分支并连接于热源机A-1、A-2。第1延长配管11-1H、11-1L和第2延长配管12-1各自的分支部可以如图22所示那样设置于各延长配管的途中,也可以收容于热源机A-1、A-2的任一个或中继机D。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不同的是第1延长配管11-1由第1延长配管11-1H和第1延长配管11-1L构成。第1延长配管11-1H是与各压缩机1-1、1-2的排出配管1a-1、1a-2相连的高压气体配管。第1延长配管11-1L是与各压缩机1-1、1-2的吸入配管1b-1、1b-2相连的低压气体配管。第1延长配管11-1H和第1延长配管11-1L经由后述的流路切换装置而与室内机B、C各自的气体侧配管相连。第2延长配管12-1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的液体配管。
在中继机D中收容着切换阀25-1b、25-2b、25-1c、25-2c作为流路切换装置。切换阀25-1b、25-2b、25-1c、25-2c由控制装置30的控制来开关流路,从而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各室内机的运转模式。
切换阀25-1b开关第1延长配管11-1H与第1延长配管11-2b之间的流路。切换阀25-2b开关第1延长配管11-1L与第1延长配管11-2b之间的流路。在切换阀25-1b为开而切换阀25-2b为关时,从压缩机1-1、1-2排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流通到与室内机B相连的第1延长配管11-2b。由此,在室内机B进行制热运转。另一方面,在切换阀25-1b为关而切换阀25-2b为开时,要被吸入压缩机1-1、1-2的低压气体制冷剂流通到第1延长配管11-2b。由此,在室内机B进行制冷运转。
切换阀25-1c开关第1延长配管11-1H与第1延长配管11-2c之间的流路。切换阀25-2c开关第1延长配管11-1L与第1延长配管11-2c之间的流路。在切换阀25-1c为开而切换阀25-2c为关时,从压缩机1-1、1-2排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流通到与室内机C相连的第1延长配管11-2c。由此,在室内机C进行制热运转。另一方面,在切换阀25-1c为关而切换阀25-2c为开时,要被吸入压缩机1-1、1-2的低压气体制冷剂流通到第1延长配管11-2c。由此,在室内机C进行制冷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构成,除了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全制冷运转和全制热运转之外,还能够进行冷热同时运转(例如制冷主体运转或制热主体运转),在冷热同时运转中同时存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和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机。
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全制热运转和制热主体运转中,有时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翅片5b上会产生结霜。控制装置30在全制热运转的执行中判断为需要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除霜的情况下,一边继续全制热运转,一边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另外,控制装置30在制热主体运转的执行中判断为需要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除霜的情况下,一边继续制热主体运转,一边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尤其是在制热主体运转的执行中,由于存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也就是说,具有作为蒸发器动作而从室内空气吸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所以,既能够进行排热回收运转又能够高效地进行除霜。
实施方式5.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4的构成的回路构成图。如图23所示,在空调装置104的制冷剂回路中,连接着可分别独立地选择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多个室内机B、C。也就是说,空调装置103具有可冷热同时运转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地,在制冷剂回路中,在热源机A-1、A-2与室内机B、C之间设有中继机D。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机的台数只要是2台以上就能冷热同时运转,所以,也可以在制冷剂回路中并联连接3台以上的室内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4和本实施方式中,在冷热同时运转时,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机和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在制冷剂的流动中相互串联连接。也就是说,制冷剂一边通过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机来加热室内的空气一边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制冷剂一边通过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来冷却室内的空气一边蒸发成气体制冷剂。由此,能够进行排热回收并能够高效地运转。
在此,在制热负荷比制冷负荷和压缩机输入的合计多的情况下,需要从外气收集热,所以,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另外,在制热负荷比制冷负荷和压缩机输入的合计少的情况下,需要向外气释放热,所以,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4和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与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机和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的连接方法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动作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与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机并联连接,在各热交换器冷凝了的制冷剂合流而被供给到进行制冷的室内机。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与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并联连接,在进行制热的室内机冷凝了的制冷剂分支而被供给到进行制冷的室内机和室外热交换器。
而与之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动作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到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机的上游,在室外热交换器和进行制热的室内机冷凝了的制冷剂被供给到进行制冷的室内机。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到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的下游,在进行制热的室内机冷凝了的制冷剂在通过了进行制冷的室内机后,被供给室外热交换器、完成蒸发并被吸入压缩机。
在热源机A-1中设有止回阀16-1a、16-1b、16-1c、16-1d。止回阀16-1a被设置于连接冷热切换装置2-1与第1延长配管11-1H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上,仅允许制冷剂从冷热切换装置2-1向第1延长配管11-1H的流动。止回阀16-1b被设置于连接室外热交换器5-1与第1延长配管11-1H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上,仅允许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5-1向第1延长配管11-1H的流动。止回阀16-1c被设置于连接冷热切换装置2-1与第1延长配管11-1L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仅允许制冷剂从第1延长配管11-1L向冷热切换装置2-1的流动。止回阀16-1d被设置于连接室外热交换器5-1与第1延长配管11-1L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仅允许制冷剂从第1延长配管11-1L向室外热交换器5-1的流动。
室外热交换器5-1通过由冷热切换装置2-1切换流路而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动作。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止回阀16-1a、16-1b、16-1c、16-1d,在室外热交换器5-1作为冷凝器而动作的情况和室外热交换器5-1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情况中的任意情况下,在第1延长配管11-1H中,制冷剂从热源机A-1流向中继机E,在第1延长配管11-1L中,制冷剂从中继机E流向热源机A-1。
热源机A-2具有与热源机A-1相同的构成。也就是说,热源机A-2的止回阀16-2a、16-2b、16-2c、16-2d与热源机A-1的止回阀16-1a、16-1b、16-1c、16-1d分别相对应。
在中继机E中设置有第1分支部E-1、第2分支部E-2和第3分支部E-3。第1分支部E-1与第1延长配管11-1H和第1延长配管11-2b、11-2c分别相连。高压的制冷剂流到第1分支部E-1。第2分支部E-2与第1延长配管11-1L和第1延长配管11-2b、11-2c分别相连。低压的制冷剂流到第2分支部E-2。第3分支部E-3与第1分支部E-1、第2分支部E-2和第2延长配管12-2b、12-2c分别相连。作为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压力的中压的制冷剂流到第3分支部E-3。
在连接第1分支部E-1和第3分支部E-3的制冷剂配管上设有第3节流装置26-1。在连接第2分支部E-2和第3分支部E-3的制冷剂配管上设有第4节流装置26-2。第3节流装置26-1和第4节流装置26-2由例如电子膨胀阀构成。第3节流装置26-1和第4节流装置26-2能够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使开度变化。第3节流装置26-1和第4节流装置26-2被收容于中继机E中。
另外,在中继机E中设有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同的切换阀25-1b、25-2b、25-1c、25-2c。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地,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全制热运转和制热主体运转中,有时在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翅片5b上会产生结霜。控制装置30在全制热运转的执行中判断为需要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除霜的情况下,一边继续全制热运转,一边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另外,控制装置30在制热主体运转的执行中判断为需要室外热交换器5-1、5-2的除霜的情况下,一边继续制热主体运转,一边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或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尤其是在制热主体运转的执行中,由于存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所以,既能够进行排热回收运转又能够高效地进行除霜。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使制冷剂循环的主回路、在主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热源机A-1、A-2、以及控制多个热源机A-1、A-2的控制装置30,多个热源机A-1、A-2的每一个具有: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例如压缩机1-1);至少作为蒸发器而动作并在制冷剂的流动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阻止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逆流的止回阀(例如止回阀16-1);除霜回路(例如除霜配管15-1等),该除霜回路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比止回阀更靠上游侧分支并将其供给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以及切换通过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路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例如第1电磁阀8-11、8-12、第2电磁阀9-11、9-12、第2节流装置7-11、7-12、7-13等);控制装置30切换并执行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制热除霜同时运转2),在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多个热源机中的至少一部分热源机(例如所有的热源机A-1、A-2)中,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除霜回路供给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2、50-22),并使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其他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1、50-21)作为蒸发器而动作;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在多个热源机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2)中,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除霜回路而供给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并且在多个热源机中的其他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1)中,使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例如并联热交换器50-11、50-12)作为蒸发器动作而继续制热,以运转成使得一部分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2)中的压缩机1-2的吸入压力比其他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1)中的压缩机1-1的吸入压力高。
根据该构成,能够选择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能够确保高制热能力的一方来执行。因此,能够抑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控制装置30基于外气温度来选择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任一个。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控制装置30在外气温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选择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外气温度比阈值温度低的情况下选择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根据该构成,能够基于外气温度来选择高效率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所以,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制热能力的下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多个热源机A-1、A-2的每一个还具有:第1节流装置(例如第1节流装置10-1),该第1节流装置设置于除霜回路(例如除霜配管15-1),在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被供给到至少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之前对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第2节流装置(例如第2节流装置7-13),该第2节流装置在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从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返回主回路之前对该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减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在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任一个中都是,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第1节流装置而流入要进行除霜的并联热交换器。另外,第1节流装置、第2节流装置可以通过限定制热除霜同时运转能够运转的外气温度的范围预先设计流路阻抗以使除霜的流量和压力成为预定值,从而采用无需开度控制的毛细管、小型的电磁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一部分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2)的除霜回路由止回阀(例如止回阀16-2)和第1流路切换装置(例如第2节流装置7-22、7-23)而与其他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1)的主回路分割开,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从一部分热源机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由第1节流装置(例如第1节流装置10-2)减压后被供给到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例如串联连接的并联热交换器50-21、50-2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控制装置30将一部分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2)的压缩机的排出压力控制得比其他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1)的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低。
第1流路切换装置可以包括第2节流装置(例如第2节流装置7-23),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第2节流装置被关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在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控制装置30在一部分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2)的压缩机的吸入过热度变得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使液体制冷剂从其他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1)的主回路返回一部分热源机(例如热源机A-2)的除霜回路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可以是,在主回路中,连接着能够分别选择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多个室内机B、C;与多个室内机B、C分别相连的气体侧配管(例如第1延长配管11-2b、11-2c)经由第2流路切换装置(例如切换阀25-1b、25-1c、25-2b、25-2c)而与压缩机1-1、1-2的排出配管1a-1、1a-2和吸入配管1b-1、1b-2双方相连;第2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流路,以使从压缩机1-1、1-2经由排出配管1a-1、1a-2而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通到与多个室内机B、C中选择了制热运转的室内机相连的气体侧配管,使经由吸入配管1b-1、1b-2要被吸入压缩机1-1、1-2的低压制冷剂流通到与多个室内机B、C中选择了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相连的气体侧配管;控制装置30在存在选择了制热运转的室内机和选择了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的冷热同时运转(例如制热主体运转)的执行中,在判断为需要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的情况下,一边继续冷热同时运转,一边执行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或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举出了能够执行制冷和制热这两者的空调装置100、101、102,但只要是能够执行至少制热的空调装置,就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举出了具有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装置100、101、10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用于例如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等其他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举出了室外热交换器5-1、5-2分别被分割成2个并联热交换器的构成,但室外热交换器也可以被分割成3个以上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一个例子,对实施方式1的热源机A-1的室外热交换器5-1被分割成4个并联热交换器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热源机A-1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图24中仅示出了热源机A-1中的室外热交换器5-1及其附近的回路构成。如图24所示,本例的室外热交换器5-1被分割成4个并联热交换器50-31、50-32、50-33、50-34。并联热交换器50-31、50-32、50-33、50-34在制冷剂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在并联热交换器50-31、50-32、50-33、50-34上分别连接着第1连接配管13-31、13-32、13-33、13-34。在第1连接配管13-31、13-32、13-33、13-34上分别设置有第2节流装置7-31、7-32、7-33、7-34。若第1连接配管13-31、13-32、13-33、13-34以图24所示那样的位置关系排列配置,则相互相邻的第1连接配管彼此经由旁通配管而连接。第1连接配管各自的旁通配管的连接位置在第2节流装置与并联热交换器之间。在旁通配管上分别设置有第2节流装置7-41、7-42、7-43。
这样,在室外热交换器被分割成n个(n为2以上的整数)并联热交换器的情况下,设置(n-1)根旁通配管和(n-1)个第2节流装置。根据该构成,不管哪个并联热交换器成为除霜对象,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联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都能流入除霜对象以外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的并联热交换器)。由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1中,能够对n个并联热交换器一个个地除霜。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可以相互组合来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1-2压缩机、1a-1、1a-2排出配管、1b-1、1b-2吸入配管、2-1、2-2冷热切换装置、3-b、3-c室内热交换器、3f-b、3f-c室内风扇、4-b、4-c流量控制装置、5-1、5-2室外热交换器、5a传热管、5b翅片、5f-1、5f-2室外风扇、6-1、6-2储液器、7-11、7-12、7-13、7-21、7-22、7-23、7-31、7-32、7-33、7-34、7-41、7-42、7-43第2节流装置、8-11、8-12、8-21、8-22第1电磁阀、9-11、9-12、9-21、9-22第2电磁阀、10-1、10-2第1节流装置、11-1、11-1H、11-1L、11-2b、11-2c第1延长配管、12-1、12-2b、12-2c第2延长配管、13-11、13-12、13-21、13-22、13-31、13-32、13-33、13-34第1连接配管、14-11、14-12、14-21、14-22第2连接配管、15-1、15-2除霜配管、16-1、16-2、16-1a、16-1b、16-1c、16-1d、16-2a、16-2b、16-2c、16-2d止回阀、18-11、18-12、18-21、18-22第3电磁阀、20-1、20-2除霜配管、21-11、21-12、21-21、21-22压力传感器、22-11、22-12、22-13、22-14、22-21、22-22、22-23、22-24、23温度传感器、24-11、24-12、24-21、24-22止回阀、25-1b、25-1c、25-2b、25-2c切换阀、26-1第3节流装置、26-2第4节流装置、30控制装置、31选择机构、32判定机构、50-11、50-12、50-21、50-22、50-31、50-32、50-33、50-34并联热交换器、100、101、102、103、104空调装置、A-1、A-2热源机、B、C室内机、D中继机、E-1第1分支部、E-2第2分支部、E-3第3分支部。

Claims (13)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
使制冷剂循环的主回路;
在所述主回路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热源机;以及
控制所述多个热源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多个热源机的每一个具有:
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
至少作为蒸发器而动作并在制冷剂的流动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热交换器;
阻止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逆流的止回阀;
除霜回路,该除霜回路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比所述止回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支并将其供给到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以及
切换通过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路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切换并执行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在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至少一部分热源机中,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所述除霜回路而供给到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并使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的其他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动作;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中,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除霜回路而供给到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并且在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其他热源机中,使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中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而继续制热,以运转成使得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一部分热源机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比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其他热源机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外气温度来选择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任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外气温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所述外气温度比所述阈值温度低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热源机的每一个还具有:
第1节流装置,所述第1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除霜回路,在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被供给到所述至少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之前对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
第2节流装置,所述第2节流装置在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从所述一部分并联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返回所述主回路之前对该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减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和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任一个中,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节流装置而流入要进行除霜的所述并联热交换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除霜回路由所述止回阀和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而与所述其他热源机的所述主回路分割开;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从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由所述第1节流装置减压后被供给到所述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除霜回路由所述止回阀和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而与所述其他热源机的所述主回路分割开;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从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由所述第1节流装置减压后被供给到所述所有的并联热交换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控制得比所述其他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控制得比所述其他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低。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所述第2节流装置;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第2节流装置被关闭。
11.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过热度变得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使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其他热源机的所述主回路返回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除霜回路的控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过热度变得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使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其他热源机的所述主回路返回所述一部分热源机的所述除霜回路的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回路中,连接着能够分别选择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多个室内机;
与所述多个室内机分别相连的气体侧配管经由第2流路切换装置而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配管和吸入配管双方相连;
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流路,以使从所述压缩机经由所述排出配管而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通到与所述多个室内机中选择了制热运转的室内机相连的气体侧配管,使经由所述吸入配管要被吸入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制冷剂流通到与所述多个室内机中选择了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相连的气体侧配管;
所述控制装置在存在选择了制热运转的室内机和选择了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的冷热同时运转的执行中,在判断为需要所述多个并联热交换器的除霜的情况下,一边继续所述冷热同时运转,一边执行所述第1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或所述第2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CN201680038558.6A 2015-07-06 2016-03-28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7709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5038 2015-07-06
JP2015-135038 2015-07-06
PCT/JP2016/059861 WO2017006596A1 (ja) 2015-07-06 2016-03-2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900A CN107709900A (zh) 2018-02-16
CN107709900B true CN107709900B (zh) 2020-04-24

Family

ID=5768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8558.6A Active CN107709900B (zh) 2015-07-06 2016-03-28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5861B2 (zh)
EP (1) EP3321606B1 (zh)
JP (1) JP6351848B2 (zh)
CN (1) CN107709900B (zh)
WO (1) WO2017006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1304B2 (en) * 2017-05-19 2021-1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hilling uni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ing water circulation
JP6477802B2 (ja) * 2017-08-08 2019-03-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11201410B (zh) * 2017-10-12 2021-09-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US11226149B2 (en) * 2017-11-29 2022-0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760947A4 (en) * 2018-03-30 2021-03-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OLING DEVICE
JP7042906B2 (ja) * 2018-05-23 2022-03-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0890366B2 (en) * 2018-10-16 2021-01-12 Tiax,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ice
KR20200134809A (ko) * 2019-05-23 2020-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0255192A1 (ja) * 2019-06-17 2020-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4015944A4 (en) * 2019-09-17 2023-04-05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ND CONTROL PROCEDURES
JP6866910B2 (ja) * 2019-09-30 2021-04-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KR20210104476A (ko) * 2020-02-17 2021-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US11466910B2 (en) * 2020-05-11 2022-10-11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frost accumulation on heat pump evaporator coils
CN111664549B (zh) * 2020-06-10 2023-09-1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3776162A (zh) * 2020-06-10 2021-12-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7341341B2 (ja) * 2020-06-16 2023-09-0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11761687B2 (en) 2020-11-19 2023-09-19 Rolls-Royce North American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or two phase pump loop cooling system
CN112432373B (zh) * 2020-11-26 2021-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和空调
CN112444002A (zh) * 2020-11-30 2021-03-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1662104B2 (en) * 2021-03-26 2023-05-30 First Co. Independent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rooms
US20220412619A1 (en) * 2021-06-24 2022-12-29 Booz Allen Hamilton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US20230076358A1 (en) * 2021-09-09 2023-03-09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Indoor garden cente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0204A (en) * 1987-08-26 1989-07-25 Paragon Electric Company, Inc. Adaptive defrost system with ambient condition change detector
CN101871675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667366A (zh) * 2009-10-28 2012-09-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EP2589896A2 (en) * 2011-10-27 2013-05-08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3225866A (zh) * 2012-01-31 2013-07-3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
CN104011485A (zh) * 2012-01-24 2014-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154672A (zh) * 2014-08-06 2014-11-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并联多联机***及化霜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4414A (en) * 1987-08-26 1989-12-05 Paragon Electric Company, Inc. Adaptive defrost system
US5694782A (en) * 1995-06-06 1997-12-09 Alsenz; Richard H. Reverse flow defros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954127A (en) * 1997-07-16 1999-09-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ld plate for dual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6194526A (ja) * 2005-01-14 2006-07-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4923794B2 (ja) * 2006-07-06 2012-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157557A (ja) * 2006-12-25 2008-07-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272534B (zh) * 2009-01-15 2014-1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5213817B2 (ja) * 2009-09-01 2013-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9279608B2 (en) 2010-07-29 2016-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US9285802B2 (en) * 2011-02-28 2016-03-15 Emerson Electric Co. Residential solutions HVAC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JP5766293B2 (ja) * 2011-09-13 2015-08-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WO2014020651A1 (ja) * 2012-08-03 2014-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2927623B1 (en) * 2012-11-29 2019-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5968534B2 (ja) * 2013-05-31 2016-08-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3062045B1 (en) * 2013-10-24 2020-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0204A (en) * 1987-08-26 1989-07-25 Paragon Electric Company, Inc. Adaptive defrost system with ambient condition change detector
CN101871675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667366A (zh) * 2009-10-28 2012-09-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EP2589896A2 (en) * 2011-10-27 2013-05-08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4011485A (zh) * 2012-01-24 2014-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225866A (zh) * 2012-01-31 2013-07-3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
CN104154672A (zh) * 2014-08-06 2014-11-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并联多联机***及化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51848B2 (ja) 2018-07-04
JPWO2017006596A1 (ja) 2017-10-26
CN107709900A (zh) 2018-02-16
WO2017006596A1 (ja) 2017-01-12
US20190154321A1 (en) 2019-05-23
EP3321606A1 (en) 2018-05-16
EP3321606B1 (en) 2021-10-20
EP3321606A4 (en) 2019-02-27
US10415861B2 (en)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900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10508826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1201410B (zh) 空气调节装置
EP3062031B1 (en) Air conditioner
JP596853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416093B1 (en) Combined system of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hot-water supply device
JP3894221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505994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18684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672202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2010276239A (ja) 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JP4462436B2 (ja) 冷凍装置
CN113710971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1349623A (ja) 冷凍装置
KR101212683B1 (ko) 히트펌프 연동 급탕장치
WO201502922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04203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932551B2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