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643A -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643A
CN107709643A CN201680039128.6A CN201680039128A CN107709643A CN 107709643 A CN107709643 A CN 107709643A CN 201680039128 A CN201680039128 A CN 201680039128A CN 107709643 A CN107709643 A CN 107709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strip
strip portions
fabric
base portion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91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643B (zh
Inventor
高桥章
成子聪
近田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imited By Share Ltd In Dongli
New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mited By Share Ltd In Dongli, New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In Dongli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6930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0286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709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21/08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04B21/12Open-work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20Physical properties optic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3One surface including hollow piping or integrated straps, e.g. for inserts or mounting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4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with one or more yarns appearing predominantly on one face, e.g. plated or paralleled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13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apertures, e.g. with one or more mesh fabric pl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并且能够发挥稳定的色彩效果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经编织物(1)是由基部(2)以及凸条部(6)构成,该凸条部(6)沿着编织方向形成,由顶部(3)和形成在该顶部(3)两侧的两个侧壁部(4、5)构成,所述顶部(3)和两个侧壁部(4、5)是由颜色各不相同的编织纱形成的链式针织列构成。该经编织物(1)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从与编织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该经编织物(1)时的位置,观察者所观察到的色彩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编织方向形成着凸条部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根据观察者从与编织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织物时的位置,观察者所观察到的色彩会发生变化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想要时尚性更高的衣服或皮包、鞋等的需求者增加,为了响应需求者的这种要求,用来使衣服等具有优异的美感或动感的织物开发盛行。一般来说,这样的织物会采用各种方法来赋予色彩效果,例如使用颜色或材料不同的多种纱、将组织组合、或者利用网眼设计等,使用了该织物的衣服等因织物所带来的色彩效果而发挥优异的美感或动感。
作为这种赋予了色彩效果的织物,例如,提出了赋予被称为所谓彩虹色调的色彩效果的织物(日本专利特开2003-41465号公报),或对表面实施凹凸图案的装饰而赋予了色彩效果的编织物(日本专利特开2013-124419号公报)。
所述日本专利特开2003-4146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以往的织物是以如下方式制造,即,使用通过以不同染色法或不同染料交替地染色而染上不同颜色的纱编织织物之后,将该织物利用所述不同染色法或不同染料交替地染色,在织物表面分别出现大致等面积的以不同方法染色而成的部分,因以不同方法染色而成的部分分别以等面积存在,所以发挥彩虹色的色彩效果。
另外,所述日本专利特开2013-124419号中公开的以往的编织物是由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构成的复合布料,将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结合的单层组织部及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分离的双层袋组织部交替地形成,下层布料的双层袋组织部使用热收缩性纤维纱,在制造时实施热处理使下层布料的双层袋组织部收缩,上层布料的双层袋组织部***而形成凸条,由此对表面实施凹凸图案的装饰。而且,在该编织物中,在所述上层布料的形成凸条的左右面配置不同颜色的纱,观察者从一面侧观察时与从另一面侧观察时能观察到不同的颜色,由此发挥色彩效果。
这样,在所述任一以往技术中,均赋予织物色彩效果,所以关于使用该织物的衣服等,当穿着者活动时,观察者相对于织物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织物的呈现方法变化,从而发挥与通常不同的美感或动感。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41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1244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所述以往的织物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获得色彩效果,必须在织物编织后进行至少两次染色步骤,制造步骤变得复杂且花费工夫,所以生产成本增加,另外,由于必须将所要使用的编织纱染上不同的颜色,所以种类受限。
进而,因进行不同的染色步骤,必然地所要使用的染色液的量也增加,所以还存在废液处理花费成本,且对环境的负担也较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所述以往的编织物中,凸条是通过下层布料的双层袋组织部的热收缩而上层布料的双层袋组织部***的部分,并不能够自由地控制该凸条的形状,所以形状产生不均。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例如在顶部位置针对每个凸条而偏移的情况下,成为在某一凸条中在左右面配置不同颜色,但在其它凸条中,本来应仅配置在一面的颜色局部地配置在另一面的一部分的状态,所以当从另一面观察时,成为局部观察到应配置在所述一面的颜色而缺乏统一感的状态,难以获得充分的色彩效果。
进而,凸条仅是上层布料的一部分***形成的部分,它本身的形状稳定性称不上高,如果外力作用那么形状容易变形。因此,还存在如下问题:即便将该编织物使用在衣服等中,也会因穿着者活动对凸条作用外力而导致它的形状变形,从而难以发挥所期待那样的色彩效果。
这样一来,以往的编织物存在难以发挥色彩效果的问题,所以即便将它使用在衣服等中,该衣服等所带来的美感或动感也未必充分。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使用的编织纱的种类无特别限制,能够以低成本制造,且能够发挥稳定的色彩效果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来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是一种织物,具有基部以及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是在该基部上沿着编织方向相互平行而形成,
所述凸条部是由顶部和两个侧壁部构成,所述顶部由沿着编织方向延伸的编织列构成,所述两个侧壁部由沿着编织方向延伸并且以将所述基部侧编入到该基部且将所述顶部侧系紧在该顶部而将该基部与顶部连结的方式编织成的编织列构成;
所述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位配置着与其它部位不同的颜色。
在所述织物中,由于构成凸条部的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位配置与其它部位不同的颜色,所以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从与编织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该织物时的位置,所观察到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改变配置在顶部的颜色与配置在两个侧壁部的颜色的情况下,当从正面观察织物表面时,观察到配置在顶部的颜色,当从与编织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除了观察到配置在顶部的颜色以外,还观察到配置在侧壁部的颜色。
另外,在改变配置在顶部以及一侧壁部的颜色与配置在另一侧壁部的颜色的情况下,当从一侧壁部侧观察时,观察到配置在顶部以及一侧壁部的颜色,当从另一侧壁部侧观察时,观察到配置在该另一侧壁部的颜色。
另外,在使配置在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的颜色为完全不同的颜色的情况下,当从正面观察织物表面时,观察到配置在顶部的颜色,当从一侧壁部侧观察时,除了观察到配置在顶部的颜色以外,还观察到配置在该一侧壁部的颜色,当从另一侧壁部侧观察时,观察到配置在顶部的颜色以及配置在另一侧壁部的颜色。
这样一来,所述织物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观察该织物时的位置而所观察到的颜色发生变化。
而且,本发明的织物中,通过将侧壁部编入到基部并且系紧在顶部,而凸条部本身的形状稳定性高,即便外力作用,它的形状也不易变形,所以色彩效果的程度不易受使用形态影响,能够充分发挥色彩效果。
此外,在所述织物中,优选为,所述顶部由利用连结纱连结的至少两列链式针织列构成,所述两个侧壁部分别由链式针织列构成,所述侧壁部的链式针织列是将形成在顶部侧的线圈以***状态系紧在所述顶部的链式针织列中。
在该情况下,所述织物能够使用如下织物的编织方法适当地编织,所述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编织机编织织物的方法,所述编织机包括具备多个织针且相互对向的至少一对针床以及将编织纱供给至所述织针的供给机构,所述织物具有基部以及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是在该基部上沿着编织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由顶部以及将该顶部与所述基部连结的两个侧壁部构成,
所述织物的编织方法是利用所述供给机构,对与所述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对应的织针中的至少一个织针供给颜色与供给至其它织针的编织纱不同的编织纱,并且
在所述一对针床中的一个针床侧,编织至少两列链式针织列,利用连结纱将这些多个链式针织列连结而形成顶部,
在所述另一针床侧,以将***到构成所述顶部的链式针织列中的线圈形成在与所述一针床对向一侧的方式,编织链式针织列,形成与所述顶部连结的两个侧壁部,并且形成与这两个侧壁部连结的基部。
根据该编织方法,能够在编织织物的阶段,利用链式针织列形成基部与凸条部,所以与像以往那样在编织后实施特定处理而形成凸条的情况相比,凸条部的形状不易产生不均,能够消除因凸条部的形状不均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色彩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编织后不需要染色步骤,所以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此外,所使用的编织纱只要如上所述那样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为与其它部位不同的颜色,那么它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能够自由地选择使用丝纱或纺纱。
另外,所述织物也可以在所述各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之间架设所述连结纱,而形成网眼部。在该情况下,凸条部彼此成为利用网眼部与相互邻接的其它凸条部连结的状态,所以能够更加提高凸条部的形状稳定性。进而,由于形成网眼部,而可通过该网眼部的开口部分观察凸条部,所以与无网眼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表现复杂的图案。
进而,所述织物也可以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缝隙(开口部)的编织区域,所述编织区域是以将所述各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之间连结的方式编织而成。在该情况下,也与所述同样地,成为利用编织区域将凸条部彼此连结的状态,该凸条部的形状稳定性提高,而稳定地发挥色彩效果。另外,由于通过缝隙观察凸条部,所以与未形成编织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出现在织物表面的图案复杂。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各凸条部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之间,形成至少一列编织列。在该情况下,各凸条部与和它邻接的凸条部分离,各凸条部间的间隔变宽,所以观察者能够观察侧壁部的位置范围发生变化,而能够发挥与各凸条部间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不同的色彩效果。此外,如果各凸条部间的间隔过宽,那么观察者能够观察侧壁部的位置范围变得过窄,有无法充分发挥色彩效果或者基部被观察到的部分过多而有损美感的担忧。因此,优选为,以各凸条部间的间隔成为1.5mm~4mm左右(织针3根~5根量左右)的方式调整所形成的编织列的数量。
此外,所述基部也可以形成为网眼状,还可以使用透明纱作为编织纱。通过将所述基部形成为网眼状,能够实现织物的轻量化,也能够确保使用在衣服等时的透气性。另外,通过使用透明纱作为基部的编织纱,使基部不醒目而使凸条部的色彩显眼,能够提高通过在构成凸条部的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配置不同颜色而发挥的色彩效果。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织物所使用的编织纱的种类无特别限制,制造成本也得到抑制,而且能够稳定地发挥高色彩效果,且在将它使用在衣服等的情况下,能够赋予该衣服等非常优异的美感或动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织物的编织方法,由于凸条部的形状不易产生不均,所以能够编织充分发挥色彩效果的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组织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2是图1的A-A间的剖视图。
图3是用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色彩效果的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组织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5是图4的B-B间的剖视图。
图6是用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色彩效果的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组织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组织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组织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的一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1的组织的详细情况的图,图2是图1的A-A间的剖视图。如该图1以及图2所示,该经编织物1由基部2以及凸条部6构成,该凸条部6沿着编织方向形成,由顶部3以及形成在该顶部3两侧的两个侧壁部4、5构成。
所述顶部3由利用连结纱3c连结的2个链式针织列3a、3b构成,侧壁部4、5由下述线圈4a1、5a1分别系紧在所述2个链式针织列3a、3b而成的链式针织列4a、5a构成。另外,所述基部2由链式针织列2a、2b和连结部2d构成,所述链式针织列2a、2b接结有所述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所述连结部2d形成在各凸条部6间,由将这些链式针织列2a、2b彼此连结的连结纱2c构成。此外,在图1中,构成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以及构成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由实线表示,顶部3的连结纱3c由虚线表示,基部2的连结纱2c由点线表示,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则省略图示。
另外,在本例的经编织物1中,构成顶部3的2个链式针织列3a、3b使用第1颜色的编织纱,构成侧壁部4的链式针织列4a使用第2颜色的编织纱,侧壁部5的链式针织列5a使用第3颜色的编织纱,构成所述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以及所述连结纱2c、3c使用透明的编织纱。此外,构成所述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也可以使用与分别接结的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相同颜色的色纱,顶部3的连结纱3c也可以使用与构成该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相同颜色的色纱。
此外,在本例中,作为用于所述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及连结纱3c、以及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的编织纱,除了聚酯纱或尼龙纱、人造丝纱等丝纱以外,还可例示纺纱等。另外,作为所述基部2的连结纱2c,可例示由聚酯或热塑性弹性体、尼龙等构成的高透明度的单丝纱。
而且,该经编织物1能够使用公知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来编织,所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具备具有多个织针且对向配置的两列针床以及对该针床供给特定纱的供给机构。
具体来说,在一侧针床(正面侧针床)中,一边利用由供给机构供给的第1颜色的编织纱来编织两个链式针织列3a、3b,一边将在线圈纵行方向上邻接的这两个链式针织列3a、3b利用连结纱3c连结而形成顶部3。
另一方面,在另一侧针床(背面侧针床)中,一边利用由供给机构供给的第2颜色以及第3颜色的编织纱分别编织构成侧壁部4、5的两个链式针织列4a、5a,并且利用由供给机构供给的透明编织纱编织构成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一边将各链式针织列2a、2b和位于它们附近的其它链式针织列2a、2b沿着线圈纵行方向利用多个连结纱2c连结。
此处,本例的织物中,在编织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时,在与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对向一侧(与正面侧针床对向一侧)形成线圈4a1、5a1,将该线圈4a1、5a1***到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的纱圈,将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系紧在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另一方面,将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编入到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将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与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分别接结。
这样一来,编织一片立体的经编织物,即,基部2与顶部3由侧壁部4、5连结,由顶部3以及侧壁部4、5构成的凸条部6形成在基部2上。
这样编织成的经编织物1由于在编织阶段形成基部2与凸条部6,所以凸条部6的形状不易产生不均,各凸条部6的形状大致均一。另外,凸条部6由分别以链式针织列构成的顶部3与侧壁部4、5形成,构成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系紧在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并且编入到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中,所以各凸条部6的形状稳定性比以往更高。
此外,从所述基部2到顶部3为止的高度h取决于所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对向配置的两列针床间的距离或编织纱的伸缩程度,高度h越高,凸条部6的形状越容易崩塌,所以优选为以该高度h成为1mm~4mm左右的方式改变针床间的距离,或者调整编织时的拉力等。
接下来,以下一边参照图3一边对经编织物1所发挥的色彩效果进行说明。
该经编织物1中,根据观察者从与编织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该经编织物1时的位置,所观察到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当观察者朝向图3的纸面从左手侧的区域R1内观察经编织物1时,除了观察到顶部3以外还观察到侧壁部4,所以观察者能够观察到第1颜色以及第2颜色,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者而言侧壁部5位于死角,所以观察者观察不到第3颜色。
相对于此,当观察者朝向图3的纸面从右手侧的区域R2内观察经编织物1时,除了观察到顶部3以外还观察到侧壁部5,所以观察者观察到第1颜色以及第3颜色,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者而言侧壁部4位于死角,所以观察者观察不到第2颜色。此外,在本例中,区域R1以及区域R2的角度大致为40°~60°。
图3中的区域R3以及区域R4是分别附加于区域R1以及区域R2的区域,这些区域R3以及区域R4例如补充了观察者的位置从区域R1内向区域R2内变化的期间,也就是从观察者观察到第1颜色以及第2颜色的状态向主要观察到第1颜色以及第3颜色的状态转变的期间,对发挥美妙的色彩效果发挥有效作用。
这样一来,本例的经编织物1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观察该经编织物1时的位置,观察者所观察到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通过将该经编织物1使用在衣服或皮包、鞋等中,而在穿着者活动时,观察者相对于经编织物1表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发挥所述色彩效果,所以能够使衣服等具有优异的美感或动感。此外,由于连结纱2c使用透明的编织纱,所以与该连结纱2c使用有色纱的情况相比,凸条部6的色彩显眼。
另外,如上所述,在该经编织物1中,由于凸条部6的形状不均非常少,所以与以往相比,稳定地发挥色彩效果,另外,由于凸条部6的形状稳定性高,所以即便将经编织物1使用在衣服等时因穿着者活动而外力作用,也能稳定地发挥色彩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4以及图5,一边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11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中,省略了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的图示,在图5中,还图示了图4中未图示的凸条部,图示合计3个凸条部。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经编织物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该经编织物11中,在所述基部2的连结部2d利用与连结纱2c不同的编织纱编织构成该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e,包含该链式针织列2e的链式针织列2a、2b、2e与位于它们附近的其它链式针织列2a、2b、2e在线圈纵行方向上由多个连结纱2c连结而编织。此外,用于所述链式针织列2e的编织纱无论有色无色都无妨,但通过使用透明的编织纱,能够使凸条部6的色彩容易地显眼。
在该经编织物11中,通过在基部2的连结部2d进而编织链式针织列2e,与经编织物1相比,各凸条部6间的间隔变宽。因此,如图6所示,观察到顶部3及侧壁部4的区域R1'以及观察到顶部3及侧壁部5的区域R2'比经编织物1中的区域R1以及区域R2变窄,另一方面,区域R3'以及区域R4'比区域R3以及区域R4变宽。
这样一来,该经编织物11因区域R3'以及区域R4'变宽而发挥更加鲜明的色彩变化。
此外,编织在连结部2d的链式针织列2e的数量未必限定为一列,也可以为两列以上,但如果凸条部6间的间隔过分隔开,那么存在区域R1'以及区域R2'变得过窄而无法充分发挥色彩效果,或者基部2露出得过多而有损美感的担忧。因此,优选为,也要考虑到凸条部6的高度h,以区域R1'以及区域R2'的范围成为适当值(优选为大致20°以上),区域R3'以及区域R4'的范围成为适当值(优选为40°以上),各凸条部6间的间隔l成为1.5mm~4mm左右(织针3根~5根量左右)的方式,决定链式针织列2e的数量。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下一边参照图7,一边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21进行说明。此外,与所述同样地,对于与经编织物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在图7中,也省略了基部2的链式针织列2a、2b的图示。
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21是在所述基部2的连结部2d编织链式针织列2e,并且将包含该链式针织列2e的链式针织列2a、2b、2e的一部分与位于它们附近的其它链式针织列2a、2b、2e的一部分以基部2的连结部2d呈所谓网眼状的方式,在线圈纵行方向上利用多个连结纱2c连结而编织。此外,链式针织列2e在图7中由实线表示。
该经编织物21与经编织物1同样地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观察该经编织物21时的位置而色彩发生变化,另外,通过使基部2的连结部2d为网眼状,能够实现经编织物21本身的轻量化,也能够确保使用在衣服等时的透气性。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下一边参照图8,一边对第4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3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与所述同样地,对于与经编织物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该经编织物31与所述经编织物1、11、21不同的是,在基部2的连结部2d利用连结纱2c形成由线圈构成的编织列2f,且将连结纱2c接结在侧壁部4、5的各链式针织列4a、5a,以基部2的连结部2d呈网眼状的方式进行编织。
该经编织物31也与所述经编织物21同样地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观察该经编织物31时的位置而色彩发生变化,另外,通过使连结部2d为网眼状,而实现织物本身的轻量化,也能够确保使用在衣服等时的透气性。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下一边参照图9,一边对第5实施方式的经编织物41进行说明。此外,与所述同样地,对于与经编织物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基部2整体的图示。
如图9所示,该经编织物41是以将各凸条部6的顶部3的一部分与和它邻接的其它凸条部6的顶部3的一部分之间利用多个连结纱7连结,并在与顶部3大致相同高度的平面内形成网眼状组织的方式编织。此外,优选为,所述连结纱7为有色纱。另外,连结纱7在图9中由点线表示。
在该经编织物41中,通过在与顶部3大致相同高度的平面内形成网眼状组织,观察者可通过网眼的开口部分观察凸条部6,所以与无网眼状组织的情况相比,能够表现复杂的图案。另外,由于成为凸条部6与其它凸条部6连结的状态,所以能够更加提高凸条部6的形状稳定性。
此外,在该经编织物41中,也可以利用将顶部3彼此连结的多个连结纱7编织宽幅的编织区域,在与顶部3大致相同高度的平面内形成具有缝隙(小开口部)的编织组织。图10表示从表面观察以此方式编织成的经编织物51的图。在图10中,符号52为宽幅的编织区域,符号53为缝隙。
如该图10所示,在该经编织物51中,观察者观察到利用多个连结纱7编织成的宽幅的编织区域52,并且通过所述缝隙53观察到凸条部6的顶部3以及侧壁部4、5,所以该经编织物51的美感度与未编织宽幅的编织区域52不同,在表面出现复杂的图案。另外,经编织物51的外观通过改变连结纱7的颜色、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的编织纱以及各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的编织纱的颜色的组合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将该经编织物51使用在衣服或鞋中,能够使衣服或鞋的外观容易具有多样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采用的形态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任何限定。
例如,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构成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利用第1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将构成一侧壁部4的链式针织列4a利用第2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将构成另一侧壁部5的链式针织列5a利用第3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在顶部3以及各侧壁部4、5分别配置不同的颜色,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顶部3以及各侧壁部4、5中的任一部位与其它部分为不同颜色即可。
具体来说,也可以将构成顶部3以及侧壁部4的各链式针织列3a、3b、4a利用第1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将构成侧壁部5的链式针织列5a利用第2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在该情况下,当观察者从侧壁部4侧观察经编织物时,仅观察到第1颜色,当从侧壁部5侧观察时,观察到第1颜色以及第2颜色。
另外,也可以将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3a、3b利用第1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将各侧壁部4、5的链式针织列4a、5a利用第2颜色的编织纱编织,在该情况下,当观察者从各侧壁部4、5侧观察经编织物时,观察到第1颜色以及第2颜色,当从正面观察经编织物时,大致仅观察到第1颜色。
只要像这样使顶部3以及各侧壁部4、5中的任一部位与其它部分为不同颜色,便能够发挥色彩效果,即,根据观察者从与编织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经编织物时的位置而色彩发生变化。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两个链式针织列3a、3b利用连结纱3c连结而编织顶部3,但构成顶部3的链式针织列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顶部3也可以将三列以上的链式针织列利用连结纱连结而编织。
进而,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透明纱作为连结纱2c,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有色纱。
[符号的说明]
1、11、21、31、41、51 经编织物
2 基部
2a、2b 链式针织列
2c 连结纱
2d 连结部
2e 链式针织列
2f 编织列
3 顶部
3a、3b 链式针织列
3c 连结纱
4、5 侧壁部
4a、5a 链式针织列
4a1、5a1 线圈
6 凸条部
7 连结纱

Claims (13)

1.一种织物,具有基部以及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是在该基部上沿着编织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所述织物的特征在于:
所述凸条部是由顶部和两个侧壁部构成,所述顶部由沿着编织方向延伸的编织列构成,所述两个侧壁部由沿着编织方向延伸并且以将所述基部侧编入到该基部且将所述顶部侧系紧在该顶部而将该基部与顶部连结的方式编织成的编织列构成;
所述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位配置着与其它部位不同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是由利用连结纱连结的至少两列链式针织列构成,
所述两个侧壁部分别由链式针织列构成,
所述侧壁部的链式针织列是将形成在顶部侧的线圈以***状态系紧在所述顶部的链式针织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之间架设所述连结纱,而形成网眼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缝隙的编织区域,所述编织区域是以将所述各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之间连结的方式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各凸条部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之间,形成至少一列编织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形成为网眼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由透明纱构成。
8.一种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编织机编织织物的方法,所述编织机包括具备多个织针且相互对向的至少一对针床以及将编织纱供给至所述织针的供给机构,所述织物具有基部以及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是在该基部上沿着编织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由顶部以及将该顶部与所述基部连结的两个侧壁部构成,所述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供给机构,对与所述顶部以及两个侧壁部对应的织针中的至少一个织针供给颜色与供给至其它织针的编织纱不同的编织纱,并且
在所述一对针床中的一个针床侧,编织至少两列链式针织列,利用连结纱将这些多个链式针织列连结而形成顶部,
在所述另一针床侧,以将***到构成所述顶部的链式针织列中的线圈形成在与所述一针床对向一侧的方式,编织链式针织列,形成与所述顶部连结的两个侧壁部,并且形成与这两个侧壁部连结的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之间架设所述连结纱,而形成网眼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缝隙的编织区域,所述编织区域是以将所述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的顶部的一部分之间连结的方式编织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各凸条部与邻接于该凸条部的其它凸条部之间,形成至少一列编织列。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部形成为网眼状。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供给机构,对与所述基部对应的织针供给透明纱。
CN201680039128.6A 2015-07-02 2016-06-29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ctive CN107709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3530 2015-07-02
JP2015133530 2015-07-02
JP2016108624A JP6196352B2 (ja) 2015-07-02 2016-05-31 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16-108624 2016-05-31
PCT/JP2016/069303 WO2017002867A1 (ja) 2015-07-02 2016-06-29 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643A true CN107709643A (zh) 2018-02-16
CN107709643B CN107709643B (zh) 2020-06-30

Family

ID=5782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9128.6A Active CN107709643B (zh) 2015-07-02 2016-06-29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7805B2 (zh)
EP (1) EP3318666B1 (zh)
JP (1) JP6196352B2 (zh)
CN (1) CN1077096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7052A (zh) * 2019-02-13 2019-04-23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N111455548A (zh) * 2020-04-17 2020-07-28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提花单层网布及制作方法
CN112368435A (zh) * 2018-08-10 2021-02-12 株式会社黑田蕾丝 蕾丝针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8488B1 (en) 2014-09-30 2015-07-1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lenticular knit structure
US9192204B1 (en) 2014-09-30 2015-11-2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upper incorporating a textile component with tensile elements
US9375046B2 (en) 2014-09-30 2016-06-2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inlaid tensile element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10822728B2 (en) 2014-09-30 2020-11-03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s exhibiting color shifting effects
USD845650S1 (en) * 2016-05-24 2019-04-16 Toray Industries, Inc. Textile fabric
JP2018104841A (ja) * 2016-12-26 2018-07-05 東レ株式会社 繊維構造体
JP7130680B2 (ja) * 2017-06-15 2022-09-05 フージィェン ファフォン ニュー マテリアル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グラフィック及びテキスト情報を伝達する変色編物
CN108385266B (zh) * 2018-04-10 2023-11-17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透视双贾卡提花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US11566353B2 (en) * 2019-04-05 2023-01-31 Nike, Inc. Knit component with differing visual effects
MX2023014324A (es) * 2021-06-01 2023-12-13 Asahi Chemical Ind Material de recubrimiento superficial.
WO2022255309A1 (ja) * 2021-06-01 2022-12-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ダブルラッセル編地及びそれを含む表皮材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3341B2 (zh) * 1986-04-01 1987-07-20 Nippon Maiyaa Kk
JPH11152663A (ja) * 1997-11-13 1999-06-08 Asahi Doken Kk 立体構造状ネット
EP1184499A1 (en) * 1999-12-16 2002-03-06 Asahi Doken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maquisette style knitted fabric
JP2003293250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eiren Co Ltd 立体構造経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US7213421B2 (en) * 2003-03-31 2007-05-08 Seiren Co., Ltd. Three-dimensionally constructed warp knit fabric with slippage-preventive yarns
CN102534977A (zh) * 2010-12-16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JP2013124419A (ja) * 2011-12-13 2013-06-24 Shindo:Kk 凹凸模様装飾細幅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42842A (zh) * 2014-08-18 2015-02-11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的三层网布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3341A (ja) 1985-08-06 1987-02-13 Canon Inc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5385036A (en) * 1993-05-24 1995-01-31 Guilford Mills, Inc. Warp knitted textile spacer fabric,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from
JPH09510901A (ja) * 1994-03-30 1997-11-04 スミス アンド ネフュー ピーエルシー 医療用物品
FR2749327B1 (fr) * 1996-06-04 1998-06-2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tructure textile tricotee a double peau et fils de liaison orientab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3751183B2 (ja) * 2000-03-31 2006-03-0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立体構造経編地
JP2002138352A (ja) * 2000-10-26 2002-05-14 Suminoe Textile Co Ltd 三次元立体編物
JP3867669B2 (ja) * 2000-12-18 2007-01-10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二重編地
JP4832663B2 (ja) * 2001-05-16 2011-12-07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クッション構造
JP2003041465A (ja) 2001-05-25 2003-02-13 Fuasutaa:Kk 玉虫色の光彩を有する経編地
US7235504B2 (en) * 2001-09-28 2007-06-26 Seiren Co., Ltd. Three dimensional knitted fabric having unevenness
JP4398426B2 (ja) * 2003-03-31 2010-01-13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立体構造経編地
DE20319433U1 (de) * 2003-12-14 2004-07-01 Weber, Notger Lagerungshilfsmittel und Bezüge aus luftgeflutetem Abstandsgestricke oder Abstandsgewirke
US7076974B1 (en) * 2005-10-06 2006-07-18 Tsan-Jee Chen Warp knitting fabric
WO2008005051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apid cooling and heating of car seats with massaging effects
JP4853781B2 (ja) * 2006-09-16 2012-01-11 Tbカワシマ株式会社 二重編地
JP4849411B2 (ja) * 2007-04-02 2012-01-1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畝状ダブルラッセル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13520B1 (en) * 2010-01-20 2011-03-29 Li Cheng Enterprise Co., Ltd Structure of spacer fabric and thickness-controlled knit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448475B2 (en) * 2010-04-09 2013-05-28 Seiren Co., Ltd. Skin material for interior material
JP5764397B2 (ja) * 2011-06-22 2015-08-19 株式会社Shindo モアレ縞模様の装飾帯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3341B2 (zh) * 1986-04-01 1987-07-20 Nippon Maiyaa Kk
JPH11152663A (ja) * 1997-11-13 1999-06-08 Asahi Doken Kk 立体構造状ネット
EP1184499A1 (en) * 1999-12-16 2002-03-06 Asahi Doken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maquisette style knitted fabric
JP2003293250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eiren Co Ltd 立体構造経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US7213421B2 (en) * 2003-03-31 2007-05-08 Seiren Co., Ltd. Three-dimensionally constructed warp knit fabric with slippage-preventive yarns
CN102534977A (zh) * 2010-12-16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JP2013124419A (ja) * 2011-12-13 2013-06-24 Shindo:Kk 凹凸模様装飾細幅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42842A (zh) * 2014-08-18 2015-02-11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的三层网布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8435A (zh) * 2018-08-10 2021-02-12 株式会社黑田蕾丝 蕾丝针织物
CN109667052A (zh) * 2019-02-13 2019-04-23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N109667052B (zh) * 2019-02-13 2024-05-10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N111455548A (zh) * 2020-04-17 2020-07-28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提花单层网布及制作方法
CN111455548B (zh) * 2020-04-17 2022-03-11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提花单层网布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643B (zh) 2020-06-30
US20180179676A1 (en) 2018-06-28
JP2017014676A (ja) 2017-01-19
EP3318666B1 (en) 2021-12-29
US10597805B2 (en) 2020-03-24
EP3318666A4 (en) 2019-01-23
JP6196352B2 (ja) 2017-09-13
EP3318666A1 (en) 2018-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643A (zh)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JP5342974B2 (ja) 経編地及び筒状経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7217384B (zh) 一种双色单贾卡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及该经编织物
CN101677635A (zh) 一种袜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217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211645541U (zh) 一种提花网孔面料及鞋面
CN109594190A (zh)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WO2017002867A1 (ja) 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CN206970818U (zh) 双面贾卡间隔经编织物
CN108691089A (zh) 经编机、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及经编织物
JP2005042266A (ja) 経編地
CN10451407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3608042B2 (ja) 衣料用ジャカード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844970A (zh) 一种新型透气面料、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205636025U (zh) 单面可呈色彩变换的双层网布
JPWO2018066463A1 (ja) 経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CN212737379U (zh) 一种新型透气面料及鞋面
CN112921488B (zh) 一种具有绒感的贾卡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用途
JP6080699B2 (ja) 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518341A (zh) 一种单面纬编网眼面料
CN108754805A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03361863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5058821A (zh) 一种轻薄透孔针织提花面料及其编织工艺、鞋面
JP2009144253A (ja) 異なる編組織からなる経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8

Address after: No. 1-1, 2-D, shimomocho, Central District,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RAY INDUSTRIES

Address before: No. 15-2, Anshan temple, Chitian Town, Jinli County, Fuku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WKNIT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ORAY INDUSTRIE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