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5715A -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5715A
CN107565715A CN201710513043.3A CN201710513043A CN107565715A CN 107565715 A CN107565715 A CN 107565715A CN 201710513043 A CN201710513043 A CN 201710513043A CN 107565715 A CN107565715 A CN 107565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ed product
mark
iron core
side face
identification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30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5715B (zh
Inventor
加藤刚
大场康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High T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High 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High Tec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High Te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65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5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elements which are subject to variation, e.g. adjustable bearings, reconfigurable windings, variable pitch venti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定子层叠铁心(1)包括:第1~第N(N是2以上的自然数)块体B以该顺序层叠的层叠体(10);由以遍及所有的第1~第N块体B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层叠体(10)的周面S的标记来构成的识别标记(20)。

Description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5-097466号公报公开了如下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将从金属板(例如电磁钢板)冲压的多个冲压部件1片1片地层叠而得到层叠体的层叠工序;将层叠的多个冲压部件一体化的一体化工序。在一体化工序中,例如进行如下处理:将树脂填充到将多个冲压部件在层叠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内;沿着层叠方向将多个冲压部件的周面焊接等。日本特开2015-097466号公报中公开的制造方法由于在层叠多个冲压部件的时间点没有利用铆接等连结,因此,有时被称为“散层叠”。
日本特开2011-010389号公报公开了如下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得到层叠有预定多片冲压部件的块体的块体形成工序;层叠多个块体并得到层叠体的层叠工序;将层叠的多个块体一体化的一体化工序。在块体形成工序中,通过相邻的冲压部件彼此在层叠方向利用铆接而连结,从而构成1个块体。在一体化工序中,与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同样,利用树脂的填充处理、焊接处理等,块体彼此被一体化。日本特开2011-010389号公报中公开的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层叠多个块体从而得到层叠铁心,因此,有时被称为“块层叠”。
发明内容
根据日本特开2015-09746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1-010389号公报的制造方法,在一体化工序中,在冲压部件彼此或者块体彼此被一体化之前,层叠体会从外部受到冲击等,从而在冲压部件彼此或者块体彼此之间有可能产生旋转错位。特别是,冲压出冲压部件的金属板的厚度在其面内不均一。即,金属板板厚会存在偏差。因此,如果在冲压部件彼此或者块体彼此之间在一体化工序之前的期间产生旋转错位,则层叠铁心整体的尺寸可能会变化。
因此,本公开对能够抑制层叠体的旋转错位的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一个观点所涉及的层叠铁心包括:第1~第N(N是2以上的自然数)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的层叠体;由以遍及所有第1~第N铁心部件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层叠体的周面的标记来构成的识别标记。
本公开的其他观点所涉及的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上述层叠铁心的方法,包含:将第1~第N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来形成层叠体的第1工序;通过对层叠体的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识别标记的第2工序。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层叠体的旋转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定子层叠铁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定子层叠铁心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定子层叠铁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层叠铁心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5是用于说明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层叠铁心的层叠状态的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识别标记的其他例的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识别标记的其他例的图。
图9A~图9C是示出识别标记的其他例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识别标记的其他例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识别标记的其他例的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识别标记的其他例的图。
图13是示出转子层叠铁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定子层叠铁心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定子层叠铁心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的其他例的流程图。
图17A和图17B是用于说明对层叠铁心赋予识别标记的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下面说明的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子,因此,本发明不应该限于以下的内容。
<实施方式的概要>
[1]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层叠铁心包括:第1~第N(N是2以上的自然数)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的层叠体;由以遍及所有第1~第N铁心部件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层叠体的周面的标记来构成的识别标记。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层叠铁心中,在层叠体的周面形成识别标记,该识别标记由以遍及所有第1~第N铁心部件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层叠体的周面的标记来构成。因此,在构成层叠体的铁心部件旋转错位的情况下,在层叠体的周面形成的识别标记的当初的形状会变形,或者变得不连续。因此,基于识别标记能够容易发现旋转错位,并且通过挪动铁心部件使得识别标记的形状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的旋转错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层叠体的旋转错位。
[2]在上述第1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层叠体以第1~第N+1铁心部件按顺序层叠而构成,识别标记具有包含至少2个以上在第1~第N+1铁心部件的层叠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标记线,标记线在第1~第N+1铁心部件中第n(n是1~N的自然数)铁心部件与第1~第N+1铁心部件中第n+1铁心部件的边界,具有不同的2个交点Pn1、Pn2,在交点Pn1、Pn2间的离开距离为Ln时,对于所有的n满足式1。
Ln≠Lm(m是1~N中除了n的任意自然数)···(1)
在该情况下,根据离开距离Ln,第1~第N+1铁心部件被个别确定。因此,在得到层叠体后,即使在产生铁心部件的顺序交换,或者铁心部件的上下反转这样的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基于识别标记来发现异常,并且通过进行铁心部件的改变层叠等使得识别标记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的异常。
[3]在上述第1项或者第2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识别标记可以具有在第1~第N铁心部件的层叠方向延伸的第1和第2标记线。
[4]在上述第3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层叠体以第1~第N+1铁心部件按该顺序层叠来构成,第1~第N+1铁心部件中第n(n是1~N的自然数)铁心部件与第1~第N+1铁心部件中第n+1铁心部件的边界的第1标记线与第2标记线的离开距离为Dn时,对于所有的n满足式2。
Dn≠Dm(m是1~N中除了n的任意自然数)···(2)
在该情况下,根据离开距离Dn,第1~第N+1铁心部件被个别确定。因此,在得到层叠体后,即使在产生铁心部件的顺序交换,或者铁心部件的上下反转这样的异常的情况下,基于识别标记能够容易发现异常,并且通过进行铁心部件的改变层叠等使得识别标记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的异常。
[5]在上述第2项~第4项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铁心中,标记线在从周面观察时,可以关于通过层叠方向的层叠体的中央的虚拟线为非对称。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识别标记的形状,容易确定层叠体中第1铁心部件侧或者第N铁心部件侧。
[6]在上述第5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标记线可以具有随着从第1铁心部件趋向第N铁心部件而靠近的部分。
[7]在上述第3项或者第4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第1和第2标记线在从周面观察时,可以关于通过层叠方向的层叠体的中央的虚拟线为非对称。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识别标记的形状,容易确定层叠体中第1铁心部件侧或者第N铁心部件侧。
[8]在上述第7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第1标记线与第2标记线可以随着从第1铁心部件趋向第N铁心部件而靠近。在该情况下,第1标记线与第2标记线在第N铁心部件最接近或者接触。因此,能够利用识别标记的形状,容易确定层叠方向中位于最端部的第1或者第N铁心部件。
[9]在上述第3项、第4项、第7项或者第8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第1标记线可以不与第2标记线相交。
[10]在上述第3项、第4项、第7项或者第8项所记载的层叠铁心中,第1标记线可以与第2标记线相交。
[11]在上述第1项~第10项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铁心中,可以在层叠体的周面设置有凹状或者凸状的异形部,识别标记形成于与异形部对应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基于层叠体的周面的识别标记,容易确定异形部位于层叠体的何处。
[12]本实施方式的其他例所涉及的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上述第1项~第11项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铁心的方法,包含:将第1~第N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来形成层叠体的第1工序;通过对层叠体的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识别标记的第2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其他例所涉及的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中,在第2工序中,通过对层叠体的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识别标记。因此,在构成层叠体的铁心部件旋转错位的情况下,在层叠体的周面形成的识别标记的当初的形状会变形,或者变得不连续。因此,基于识别标记能够容易发现旋转错位,并且通过挪动铁心部件使得识别标记的形状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的旋转错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层叠体的旋转错位。
[13]上述第12项所记载的方法在第2工序之后还可以包含判别第2工序中形成的识别标记是否错位的第3工序。
[14]上述第13项所记载的方法可以在第1工序之后且第2工序之前还包含判定层叠体好坏的第4工序,在第4工序中层叠体被判定为良品的情况下,在第2工序中在层叠体的周面形成识别标记。在该情况下,由于在良品的层叠体形成识别标记,因此,能够容易确定层叠体的好坏。此外,即使在层叠体产生错位等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挪动铁心部件使得识别标记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使层叠体返回良品的状态。
[15]在上述第14项所记载的方法中,可以在第4工序中判定层叠体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预定的适当范围内,在第4工序中被判定为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在第2工序中在层叠体的周面形成识别标记。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识别标记来确定层叠厚度适当的层叠体。
[16]在上述第15项所记载的方法中,识别标记具有在第1~第N铁心部件的层叠方向延伸的第1和第2标记线,上述第15项所记载的方法还可以包含:在第4工序中被判定为层叠厚度超过适当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对层叠体的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第1标记线的第5工序;在第5工序之后,调节层叠厚度使得层叠厚度成为适当范围内的第6工序;判定第6工序中调整的之后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适当范围内的第7工序;在第7工序中被判定为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对层叠体的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第2标记线,并得到识别标记的第8工序。在该情况下,在第5工序中,在层叠厚度超过适当范围的层叠体形成第1标记线。由于在第7工序中被判定为在第6工序中调整的之后的层叠厚度不在适当范围内的层叠体,在第8工序中不形成第2标记线,因此,在层叠体的周面存在第1标记线。另一方面,在被判定为在第6工序中调整的之后的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的层叠体,第8工序中形成有第2标记线,结果,与第2工序同样的识别标记设置在层叠体的周面。因此,能够利用在层叠体的周面是否存在第1标记线,或者是否存在识别标记(第1和第2标记线),确定是否是层叠厚度由于层叠厚度的调节而变得适当的层叠体。
[17]在上述第16项所记载的方法中,第2工序中得到识别标记、与第8工序中得到识别标记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在第2工序中标注了识别标记的层叠体,是不进行层叠厚度调节层叠厚度也适当的层叠体。另一方面,在第8工序中标注了识别标记的层叠体,是层叠厚度通过进行调节层叠厚度而变得适当的层叠体。因此,通过使第2工序中得到的识别标记、第8工序中得到的识别标记成为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确定是否是进行了层叠厚度调节的层叠体。
[18]上述第12项~第17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2工序之后,还可以包含通过对层叠体的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与识别标记不同的其他识别标记的第9工序。在该情况下,在第2工序后且铁心部件彼此一体化之前的期间,通过对层叠体的层叠状态进行调节等,从而即使在层叠体的周面形成的识别标记的当初形状变形,也能在第9工序中重新标注识别标记。因此,基于新的识别标记能够容易发现旋转错位,并且通过挪动铁心部件使得新的识别标记的形状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的旋转错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层叠体的旋转错位。
<实施方式的例子>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说明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具有同一要素或者同一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定子层叠铁心]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定子层叠铁心1的构成。定子层叠铁心1(定子)如图1所示,包括层叠体10、识别标记20。
层叠体10的第1~第N(N是2以上的自然数)块体B(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N=6的例子)中,层叠体10的6个块体B1~B6从下侧到上侧以该顺序层叠。在块体B的层叠方向(以下仅称作层叠方向)相邻的块体B彼此例如利用焊接等(未图示)接合而一体化。
块体B如图3所示,是堆积有多个冲压部件30的层叠体。在层叠方向相邻的冲压部件30彼此利用铆接C接合。此外,在层叠方向相邻的块体B彼此未利用铆接C接合。
层叠体10也可以由所谓的旋转堆叠构成。“旋转堆叠”是指在层叠多个块体B时,使块体B彼此的角度相对地错开,包含使块体B旋转并层叠。旋转堆叠主要是以抵消冲压部件30的板厚偏差为目的而实施的。在得到层叠体10时,可以将冲压部件30以每1片旋转堆叠。旋转堆叠的角度可以设定为任意大小。此外,旋转堆叠处理可以在后述的冲压装置130的内部进行(所谓的模具内旋转堆叠),也可以在冲压装置130的外部进行(所谓的模具外旋转堆叠)。
冲压部件30例如是对电磁钢板W(参照图4)进行加工(例如冲压加工、切弯加工等)而得到的。在冲压部件30未设置临时铆接的情况下,从中心轴Ax方向观察的冲压部件30的形状与从中心轴Ax方向观察的层叠体10的形状大致相同(参照图3)。
返回图1,层叠体10呈圆筒形。即,在层叠体10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沿着中心轴Ax延伸的贯通孔10a。在贯通孔10a内能够配置未图示的转子层叠铁心(转子)。因此,定子层叠铁心1与转子层叠铁心一起构成电动机(马达)。
层叠体10具有轭部11、多个极齿部12(图1中有6个极齿部12)。轭部11呈圆环状,以包围中心轴Ax的方式延伸。径向的轭部11的宽度、轭部11的内径、轭部11的外径以及轭部11的厚度分别能根据马达的用途和性能设定为各种大小。
各极齿部12分别从轭部11的内缘朝向中心轴Ax侧沿着层叠体10的径向(以下仅称作径向)延伸。在图1所示的层叠体10中,各极齿部12与轭部11一体形成。
各极齿部12在周向以近似等间隔排列。周向的各极齿部12的宽度、径向的各极齿部12的长度、相邻的极齿部12彼此的间隔以及各极齿部12的厚度,分别能根据马达的用途和性能设定为各种大小。
在定子层叠铁心1构成为马达的情况下,在各极齿部12卷绕有预定次数的绕组(未图示)。在相邻的极齿部12之间划定有用于配置绕组的空间即狭缝10b。在各极齿部12设置有铆接C。
识别标记20如图1和图2所示,由遍及所有的多个块体B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层叠体10的周面S的标记来构成。作为标记的方式,例如可以例举与周面S直接接触的接触标记、不与周面S接触的非接触标记。作为接触标记,例如可以例举作业者用笔在周面S描绘识别标记20的方法(将笔的油墨标注在周面S的方法);将印记按压在周面S并将识别标记20形成于周面S的方法(将印记的油墨标注在周面S的方法)等。作为非接触标记,例如可以例举利用喷墨打印机等将油墨喷射到周面S从而将识别标记20形成于周面S的方法;利用激光来加工周面S并将识别标记20形成于周面S的方法(激光打印)等。
识别标记20具有在层叠方向延伸的标记线21、22。即,识别标记20包含2个在层叠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如图1~图3所示的例子所示,在层叠体10由3个以上的块体B(第1~第N+1块体B)构成的情况下,识别标记20在第1~第N+1块体B1~BN+1中第n(n是1~N的自然数)块体Bn与第1~第N+1块体B1~BN+1中第n+1块体Bn+1的边界,具有不同的2个交点Pn1、Pn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交点Pn1、Pn2间的离开距离为Ln时,对于所有的n满足式3。
Ln≠Lm(m是1~N中除了n的任意自然数)···(3)
换言之,第n(n是1~N的自然数)块体Bn与第n+1块体Bn+1的边界的标记线21(第1标记线)与标记线22(第2标记线)的离开距离为Dn时,对于所有的n满足式4。
Dn≠Dm···(4)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离开距离”可以将沿着层叠体10的周面的爬电距离用作基准,也可以将层叠体10从侧方观察时的直线距离用作基准。
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N=5的例子)中,如图2所示,识别标记20(标记线21、22)在块体B1与块体B2的边界具有交点P11、P12,这些交点P11、P12的离开距离为L1。识别标记20(标记线21、22)在块体B2与块体B3的边界具有交点P21、P22,这些交点P21、P22的离开距离为L2。识别标记20(标记线21、22)在块体B3与块体B4的边界具有交点P31、P32,这些交点P31、P32的离开距离为L3。识别标记20(标记线21、22)在块体B4与块体B5的边界具有交点P41、P42,这些交点P41、P42的离开距离为L4。识别标记20(标记线21、22)在块体B5与块体B6的边界具有交点P51、P52,这些交点P51、P52的离开距离为L5。L1与L2~L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L2与L1、L3~L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L3与L1、L2、L4、L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L4与L1~L3、L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L5与L1~L4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
另一方面,块体B1与块体B2的边界的标记线21、22的离开距离为D1(=L1)。同样,块体B2与块体B3的边界的标记线21、22的离开距离为D2(=L2),块体B3与块体B4的边界的标记线21、22的离开距离为D3(=L3),块体B4与块体B5的边界的标记线21、22的离开距离为D4(=L4),块体B5与块体B6的边界的标记线21、22的离开距离为D5(=L5)。D1与D2~D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D2与D1、D3~D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D3与D1、D2、D4、D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D4与D1~D3、D5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D5与D1~D4的任意一个都不相等。
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标记线21、22在从周面S观察时,关于通过层叠方向的层叠体10的中央的虚拟线VL(参照图2)为非对称。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标记线21、22随着从块体B6趋向块体B1而互相靠近。换言之,由标记线21、22构成的识别标记20具有随着从块体B6趋向块体B1而互相靠近的部分。即,L1=D1<L2=D2<L3=D3<L4=D4<L5=D5成立。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标记线21、22互相不相交。
[定子层叠铁心的制造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定子层叠铁心1的制造装置100。制造装置100是用于从带状的金属板即电磁钢板W(被加工板)制造定子层叠铁心1的装置。制造装置100包括开卷机110、送出装置120(送出部)、冲压装置130、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控制器150(控制部)。
开卷机110在装载有卷起为线圈状的带状的电磁钢板W即线圈材料111的状态下,旋转自如地保持线圈材料111。送出装置120具有从上下夹入电磁钢板W的一对辊121、122。一对辊121、122基于来自控制器150的指示信号而旋转和停止,向冲压装置130间歇地依次送出电磁钢板W。
构成线圈材料111的电磁钢板W的长度例如也可以是500m~10000m左右。电磁钢板W的厚度例如也可以是0.1mm~0.5mm左右。电磁钢板W的厚度,从得到具有更优良的磁特性的定子层叠铁心1的观点而言,例如可以是0.1mm~0.3mm左右。电磁钢板W的宽度例如也可以是50mm~500mm左右。
冲压装置130基于来自控制器150的指示信号而动作。冲压装置130具有:依次对由送出装置120间歇地送出的电磁钢板W冲压加工并形成冲压部件30的功能;和依次层叠由冲压加工得到的冲压部件30并重合来制造层叠体10的功能。
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基于来自控制器150的指示信号而动作。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具有判定由冲压装置130制造的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层叠方向的层叠体10的高度)是否在预定的适当范围内的功能。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在从层叠方向将预定的负荷赋予给层叠体10的状态下,检测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赋予给层叠体10的负荷根据层叠体10的尺寸可以为各种大小,但例如大小可以满足加压后的层叠体10的厚度T在加压前的层叠体10的厚度T0的99.9%以上且不到厚度T0(0.999T0≤T<T0)。
控制器150例如基于记录在记录介质(未图示)的程序或者来自操作者的操作输入等,生成用于使送出装置120、冲压装置130和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分别动作的指示信号,并发送到送出装置120、冲压装置130和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
[定子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定子层叠铁心1的制造方法。首先,形成层叠体10(第1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1)。具体而言,利用送出装置120将电磁钢板W送出到冲压装置130,利用冲压装置130将电磁钢板W的被加工部位冲压为预定形状。由此,形成冲压部件30。通过重复该冲压加工,从而多个冲压部件30一边利用铆接C互相接合一边层叠预定片数,制造1个块体B。之后,冲压装置130在该块体B上进一步堆积多个冲压部件30,在该块体B上层叠其他块体B。冲压装置130利用该重复来层叠多个块体B,形成层叠体10。此时,构成层叠体10的多个块体B彼此不互相接合,处于能自由进行移动、取下的状态。
接下来,将冲压装置130中形成的层叠体10运送至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在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中检查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层叠体10可以从冲压装置130由运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等)自动运送到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也可以由作业者运送。在作业者运送层叠体10时,可以利用转向架等,也可以用手抱住。
接下来,利用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判定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预定的适当范围内(第4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2)。若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判定为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则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识别标记20(第2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3)。
然而,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识别标记20后,在构成层叠体10的多个块体B彼此接合之前的期间,由于某些原因(例如来自外部的冲击),在块体B彼此之间有可能产生旋转错位(参照图6A)。另外,同样,块体B的层叠顺序可能混乱(参照图6B),或者块体B的上下可能反转(参照图6C)。此外,在图6A中,6个块体B1~B6中的块体B5旋转错位。在图6B中,6个块体B1~B6中的块体B5、B6的层叠顺序交换。在图6C中,6个块体B1~B6中的块体B5的上下反转。
因此,在步骤S3中在层叠体10的周面S标注了识别标记20后,判定层叠体10的层叠状态是否适当(第3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4)。具体而言,判定步骤S3中形成的识别标记20的形状是否从当初的形状错位。在步骤S4中,可以使用拍摄装置等对层叠体10的周面S进行拍摄,通过进行图像处理来自动判定层叠状态,也可以作业者利用目视来确认并判定层叠状态。
在步骤S4中判定了层叠状态的结果,在层叠状态适当的情况下,通过焊接等将多个块体B彼此一体化(参照图5的步骤S5)。由此,得到定子层叠铁心1,定子层叠铁心1的制造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判定了层叠状态的结果为层叠状态不适当的情况下,修正层叠体10的层叠状态使得步骤S3中形成的识别标记20的形状成为当初的形状(参照图5的步骤S6)。具体而言,在图6A中,通过使块体B5挪动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修正层叠状态。在图6B中,替换块体B5、B6的顺序,从而修正层叠状态。在图6C中,使块体B5的上下反转,从而修正层叠状态。之后,前进至步骤S5,将多个块体B彼此一体化。
返回步骤S2,若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判定为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超过适当范围,则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标记线21(第5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7)。此外,在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低于适当范围的情况下,由于将该层叠体10返回冲压装置130并进一步层叠冲压部件30通常是困难的,因此,将该层叠体10作为次品处理,结束对于该层叠体10的处理。
接下来,修正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使得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处于适当范围(第6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8)。具体而言,从层叠体10去除预定片的冲压部件30。接下来,利用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判定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预定的适当范围内(第7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9)。
在步骤S9中若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判定为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则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标记线22(第8工序、参照图5的步骤S10)。由此,对层叠体10的周面S赋予识别标记20。之后,进行步骤S4以下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若层叠厚度检查装置140判定为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不在适当范围内,则将该层叠体10作为次品处理,结束对于该层叠体10的处理。
[作用]
在以上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层叠体10的周面S赋予标记从而形成有识别标记20(参照图5的步骤S3)。因此,在构成层叠体10的块体B旋转错位的情况下,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的识别标记20的当初的形状会变形,或者变得不连续。因此,基于识别标记20能够容易发现旋转错位,并且通过挪动块体B使得识别标记20的形状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10的旋转错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层叠体10的旋转错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判定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适当范围内,在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识别标记20(参照图5的步骤S3)。因此,由于在良品的层叠体10形成识别标记20,因此,能够容易确定层叠体10的好坏(是否是层叠厚度适当的层叠体10)。此外,即使在层叠体10产生错位等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挪动块体B使得识别标记20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使层叠体10返回良品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判定为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超过适当范围的情况下,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标记线21(参照图5的步骤S7)。而且,在步骤S8中修正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在步骤S9中判定为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标记线22,结果,与步骤S3同样的识别标记20设置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不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在层叠体10的周面S未形成标记线22,因此,标记线21存在于层叠体10的周面S。因此,能够利用标记线21是否存在于层叠体10的周面S、是否存在识别标记20(标记线21、22),来确定是否是层叠厚度由于步骤S8的层叠厚度的调节而变得适当的层叠体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2个交点Pn1、Pn2间的离开距离Ln,满足式3。因此,根据离开距离Ln,第1~第N+1块体B被个别确定。因此,在得到层叠体10后,即使在产生块体B的顺序交换,或者块体B的上下反转这样的异常的情况下,基于识别标记20也能够容易发现异常,并且对块体B进行改变层叠等使得识别标记20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10的异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标记线21、22的离开距离Dn,满足式4。因此,根据离开距离Dn,第1~第N+1块体B被个别确定。因此,在得到层叠体10后,即使在产生块体B的顺序交换,或者块体B的上下反转这样的异常的情况下,基于识别标记20也能够容易发现异常,并且对块体B进行改变层叠等使得识别标记20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10的异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周面S观察时,标记线21、22关于虚拟线VL为非对称。因此,能够利用识别标记20的形状,容易确定层叠体10中的块体B1侧或者块体B6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记线21与标记线22随着从块体B6趋向块体B1而靠近。因此,标记线21与标记线22在块体B1最接近或者接触。因此,能够利用识别标记20的形状,容易确定层叠方向中位于最端部的块体B1。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在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形。例如,识别标记20如图7A、图7B和图8A所示,也可以由1条标记线构成。图7A例举的识别标记20是在层叠方向延伸的直线。图7B例举的识别标记20是相对于层叠方向倾斜延伸的直线。
构成识别标记20的标记线如图8A所示,可以是直线以外。具体而言,构成识别标记20的标记线可以是直线,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与曲线的组合。构成识别标记20的标记线可以在中途弯曲。
构成识别标记20的标记线如图8B所示,可以在层叠体10的周面S从块体B1的表面延伸到块体B6的表面(从层叠体10的上表面到下表面)。
如图1~图3例举的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标记线21、22可以不相交。如图9A~图9C、图10A和图10B例举的那样,标记线21、22可以相交。
识别标记20如图9A例举的那样,关于虚拟线VL可以为对称形状。识别标记20如图1~3、图7B、图8A、图8B、图9B、图9C、图10A和图10B所示,关于虚拟线VL可以为非对称形状。图9A和图9B的识别标记20呈现X形。图9C和图10A的识别标记20呈现V形。图10B的识别标记20呈现U形。
如图9B和图9C、图10A和图10B例举的那样,标记线21、22相交的部位位于最上端或者最下端的块体B附近(各图中在块体B1附近)。如图9C、图10A和图10B例举的那样,标记线21、22相交的部位可以在最上端或者最下端的块体B上(各图中为块体B1上)。
如图9C和图10B例举的那样,标记线21、22的一端彼此可以一致。在图10B的识别标记20中,以拐点为界将标记线21、22的一端彼此连接。另一方面,如图10A例举的那样,标记线21、22的一端彼此可以不一致。
识别标记20可以由2条以上的标记线构成。例如,如图11A所示,识别标记20可以由3条标记线21~23构成。在图11A所示的例子中,标记线21、22在块体B1一体地连接,整体构成1条线。另一方面,标记线23与标记线21、22不相交。
在图11A中,识别标记20在第n块体Bn与第n+1块体Bn+1的边界,在周向具有以该顺序排列的3个交点Pn1、Pn2、Pn3。在该情况下,在第n块体Bn与第n+1块体Bn+1的边界,相邻的交点Pn1、Pn2间的离开距离和Pn2、Pn3的离开距离分别为Ln12、Ln23时,对于所有的n可以满足式5、6。
Ln12≠Lm12···(5)
Ln23≠Lm23···(6)
图11A和图11B所示的例子(N=5的例子)中,离开距离L112~L512、L123~L523规定如下。
L112: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11、P12的离开距离
L212: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21、P22的离开距离
L312: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31、P32的离开距离
L412: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41、P42的离开距离
L512: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51、P52的离开距离
L123: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12、P13的离开距离
L223: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22、P23的离开距离
L323: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32、P33的离开距离
L423: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42、P43的离开距离
L523:层叠体10的周向中,相邻的交点P52、P53的离开距离
但是,在将这样的识别标记20形成于层叠体10的周面S之后的工序中,在由于何种原因而产生了块体B的异常(例如层叠顺序的交换、块体B的上下反转等)的情况下,即使对于所有的n满足式5、6,有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现该异常。例如,如图11B所示,是L112=L523、L512=L123且位于块体B1、B6之间的块体B2~B5作为一体上下反转的情况。因此,在存在满足Ln12=Lm23的m的情况下,对于该m也可以满足式7。
Lm12≠Ln23···(7)
换言之,第n块体Bn与第n+1块体Bn+1的边界的相邻的交点间的离开距离Ln12、Ln23组;第m块体Bm与第m+1块体Bm+1的边界的相邻的交点间的离开距离Lm12、Lm23组不一致即可。在图11A和图11B所示的例子中,若在L112=L523的情况下L512≠L123,则即使位于块体B1、B6之间的块体B2~B5作为一体上下反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发现块体B的异常。
识别标记20可以是标记线21、22以外的形状(例如字符、图形、记号、色彩或者这些结合构成的标记)。图12A例举的识别标记20呈现箭头记号。因此,能够利用箭头的方向来判别最上端或者最下端的块体B(图12A中为块体B1)是哪个。图12B例举的识别标记20呈现星形。
识别标记20可以在层叠多个块体B并得到层叠体10后且实施在该层叠体10产生错位的主要原因的工序前形成。
识别标记20可以在对层叠体10赋予负荷的状态下形成,也可以在对层叠体10不赋予负荷的状态下形成。
识别标记20可以形成于层叠体10的外周面,也可以形成于内周面。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定子层叠铁心1,而且可以适用于转子层叠铁心2(参照图13)。在图13所示的转子层叠铁心2中,在层叠体10形成有多个磁体插通孔10c。磁体插通孔10c沿着层叠体10的外周缘以预定间隔排列。在磁体插通孔10c内插通有永磁体14,并且填充有树脂材料15。
可以在层叠体10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设置有凹状或者凸状的异形部。在定子层叠铁心1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在层叠体10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有多个耳状部13作为该异形部。耳状部13从轭部11的外缘向轭部11的径向外侧突出。在耳状部13设置有在中心轴Ax的延伸方向贯通耳状部13的贯通孔13a。贯通孔13a例如作为用于将定子层叠铁心1固定在电动机的壳体(未图示)的螺栓的插通孔发挥功能。
在具有这样的耳状部13的层叠体10中,识别标记20也可以形成于层叠体10的外表面中与耳状部13对应的位置。在图14例举的定子层叠铁心1中,识别标记20位于与一个耳状部13正对。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识别标记20容易掌握耳状部13的位置。因此,在之后的工序(例如将定子层叠铁心1固定在电动机的壳体的工序)中,能够一边参照识别标记20一边对耳状部13进行定位。此外,识别标记20可以考虑定子层叠铁心1的形状、定子层叠铁心1的生产线等,形成于层叠体10的外周面中与预定的耳状部13正对的位置以外的任意位置。
在转子层叠铁心2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可以在层叠体10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凹部16作为该异形部。凹部16从层叠体10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洼进。凹部16例如作为插通有将转子层叠铁心2与轴(未图示)结合的键部件的键槽发挥功能。
在具有这样的凹部16的层叠体10中,识别标记20也可以形成于层叠体10的内周面中与凹部16对应的位置。在图13例举的转子层叠铁心2中,识别标记20位于与一个凹部16正对。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利用识别标记20来掌握凹部16的位置。因此,在之后的工序(例如利用键部件将转子层叠铁心2与轴结合的工序)中,能够一边参照识别标记20一边将键部件***到凹部16内。此外,识别标记20可以考虑转子层叠铁心2的形状、转子层叠铁心2的生产线等,形成于层叠体10的内周面中与预定的凹部16正对的位置以外的任意位置。
如图15所示,不仅对于层叠有多个块体B的层叠体10,而且对于层叠有未互相铆接的多个冲压部件30的层叠体10,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识别标记20由以遍及所有的多个冲压部件30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层叠体10的周面S的标记来构成。此外,这些冲压部件30互相不接合,处于能自由进行移动、取下的状态。因此,在标注了识别标记20后,对于层叠体10进行利用焊接的一体化处理、使用树脂的一体化处理等。
在步骤S2、S9中判定层叠体10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适当范围内,但也可以用层叠厚度以外的其他基准来判定层叠体10的好坏。例如,在层叠体10被旋转堆叠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旋转堆叠是否正确地进行。在层叠体10具有沉孔等凹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块体B是否为适当的层叠顺序以构成该凹部。也可以将这些好坏判定的基准组合。
在步骤S3中形成于层叠体10的周面S的识别标记20、在步骤S10中形成于层叠体10的周面S的识别标记20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在步骤S3中得到的识别标记20表示的是即使不进行层叠厚度的调节层叠厚度也适当的层叠体10。另一方面,在步骤S10中得到的识别标记20表示的是通过进行层叠厚度的调节使得层叠厚度适当的层叠体10。因此,在步骤S3中得到的识别标记20、与在步骤S10中得到的识别标记为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基于识别标记20的形状的差异,确定是否是进行了层叠厚度调节的层叠体10。
通过在步骤S4、S6之后且在步骤S5之前实施其他工序,从而在识别标记20的形状从当初的形状错位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层叠体10的周面S形成其他识别标记。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步骤S4、S6之后,实施消除层叠体10的不平衡的工序(图16的步骤S11)。具体而言,使多个块体B中的一部分旋转,从而降低层叠体10的重心的偏向。因此,在步骤S3或者步骤S10中形成的识别标记20的形状,如图17A所示,处于从当初的形状错位的状态。因此,在步骤S11之后,例如将由标记线21A、22A构成的其他识别标记20A形成于层叠体10的周面S(第9工序、参照图16的步骤S12)。在该情况下,识别标记20A可以形成于与识别标记20不同的位置(参照图17B),也可以补充识别标记20使得识别标记20成为当初的形状。
由于经过这样的步骤S11,从而对层叠体10的周面标注新的识别标记20A,因此,基于新的识别标记20A能够容易发现旋转错位,并且通过挪动块体B使得新的识别标记20A的形状成为当初的形状,从而能够消除层叠体10的旋转错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层叠体10的旋转错位。

Claims (12)

1.一种层叠铁心,包括:
层叠体,第1~第N(N是2以上的自然数)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
识别标记,由以涉及所有的所述第1~第N铁心部件并连续的方式标注在所述层叠体的周面的标记来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铁心,
所述层叠体以第1~第N+1铁心部件按该顺序层叠而构成,
所述识别标记具有标记线,所述标记线包含至少2个以上在所述第1~第N+1铁心部件的层叠方向延伸的部分,
所述标记线在所述第1~第N+1铁心部件中第n(n是1~N的自然数)铁心部件与所述第1~第N+1铁心部件中第n+1铁心部件的边界,具有不同的2个交点Pn1、Pn2
在所述交点Pn1、Pn2间的离开距离为Ln时,对于所有的n满足式1:
Ln≠Lm(m是1~N中除了n的任意自然数)···(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铁心,
所述标记线在从所述周面观察时,关于通过所述层叠方向的所述层叠体的中央的虚拟线为非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铁心,
所述标记线具有随着从所述第1铁心部件趋向所述第N铁心部件而靠近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铁心,
在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设置有凹状或者凸状的异形部,
所述识别标记形成于与所述异形部对应的位置。
6.一种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
其为制造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铁心的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含:
将所述第1~第N铁心部件以该顺序层叠来形成所述层叠体的第1工序;
通过对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所述识别标记的第2工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2工序之后还包含判别所述第2工序中形成的所述识别标记是否错位的第3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1工序之后且所述第2工序之前,还包含判定所述层叠体的好坏的第4工序,
在所述第4工序中判定为所述层叠体是良品时,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形成所述识别标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4工序中判定所述层叠体的层叠厚度是否在预定的适当范围内,
在所述第4工序中判定为所述层叠厚度在所述适当范围内时,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形成所述识别标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
所述识别标记具有在所述第1~第N铁心部件的层叠方向延伸的第1和第2标记线,
所述制造方法还包含:
在所述第4工序中判定为所述层叠厚度超过所述适当范围时,通过对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所述第1标记线的第5工序;
在所述第5工序之后,调节所述层叠厚度使得所述层叠厚度成为所述适当范围内的第6工序;
判定所述第6工序中调整的之后的所述层叠厚度是否在所述适当范围内的第7工序;
在所述第7工序中判定为所述层叠厚度在适当范围内时,通过对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所述第2标记线,并得到所述识别标记的第8工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第2工序中得到的所述识别标记、与在所述第8工序中得到的所述识别标记是不同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6~11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
还包含:在所述第2工序之后通过对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周面赋予标记,从而形成与所述识别标记不同的其他识别标记的第9工序。
CN201710513043.3A 2016-07-01 2017-06-29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565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1777 2016-07-01
JP2016131777A JP6694771B2 (ja) 2016-07-01 2016-07-01 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715A true CN107565715A (zh) 2018-01-09
CN107565715B CN107565715B (zh) 2020-07-24

Family

ID=6080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3043.3A Active CN107565715B (zh) 2016-07-01 2017-06-29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6339B2 (zh)
JP (1) JP6694771B2 (zh)
CN (1) CN107565715B (zh)
CA (1) CA297195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3368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铁芯制品以及铁芯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1869062A (zh) * 2018-03-07 2020-10-30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77248B1 (de) * 2017-10-26 2023-06-07 Heinrich Georg GmbH Maschinenfabrik Inspek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fehleranalyse
JP7078425B2 (ja) * 2018-03-07 2022-05-31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CN111869063B (zh) 2018-03-16 2024-07-16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旋转体的制造方法
JP7154029B2 (ja) * 2018-04-16 2022-10-17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体の製造装置
DE102019213658A1 (de) * 2019-09-09 2021-03-11 Elringkling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lechstapels, Blechstapel, Maschinenbauteil und Elektromotor
JPWO2022244147A1 (zh) * 2021-05-19 2022-11-24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11146A (ja) * 1989-05-26 1990-1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の回転子製造方法
JPH04334951A (ja) * 1991-05-10 1992-11-24 Mitsui High Tec Inc 積層鉄芯製造装置
CN102428627A (zh) * 2009-05-14 2012-04-25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制造叠片铁芯的方法以及叠片铁芯
CN104158368A (zh) * 2014-09-11 2014-11-19 吕三元 超超高效5500瓦4极节能环保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1168A (en) * 1978-09-16 1980-03-22 Shinko Electric Co Lt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S5553157A (en) * 1978-10-12 1980-04-18 Kokusan Denki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S598457B2 (ja) * 1979-09-26 1984-02-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積層鉄心製造装置
WO1982003491A1 (en) 1981-03-31 1982-10-14 Hara Yoshihumi Iron core lamin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S59183155U (ja) * 1983-05-25 1984-12-06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H07231588A (ja) * 1994-02-18 1995-08-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固定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5799387A (en) * 1996-06-05 1998-09-01 L.H. Carbide Corpordation Lamina stack having a plurality of outer perimeter configurations and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stack
US6018207A (en) * 1998-07-10 2000-01-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ired interlocks for flexible indexing of rotated stator cores
JP4089072B2 (ja) * 1998-10-23 2008-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み形モータ
JP2007221907A (ja) * 2006-02-16 2007-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テータコア、及び回転機
WO2007138647A1 (ja) * 2006-05-25 2007-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581013B2 (ja) 2009-06-23 2014-08-27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回転子鉄心
DE102009034791A1 (de) 2009-07-25 2011-01-27 Robert Bosch Gmbh Umspritzter Eisenkern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11101464A (ja) * 2009-11-04 2011-05-19 Mitsui High Tec Inc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13135543A (ja) * 2011-12-27 2013-07-08 Aisin Aw Co Ltd 積層鉄心
JP6342758B2 (ja) 2013-10-09 2018-06-13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11146A (ja) * 1989-05-26 1990-1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の回転子製造方法
JPH04334951A (ja) * 1991-05-10 1992-11-24 Mitsui High Tec Inc 積層鉄芯製造装置
CN102428627A (zh) * 2009-05-14 2012-04-25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制造叠片铁芯的方法以及叠片铁芯
CN104158368A (zh) * 2014-09-11 2014-11-19 吕三元 超超高效5500瓦4极节能环保电动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9062A (zh) * 2018-03-07 2020-10-30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193368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铁芯制品以及铁芯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1193368B (zh) * 2018-11-15 2023-05-23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铁芯制品以及铁芯制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7421A (ja) 2018-01-11
US10686339B2 (en) 2020-06-16
CN107565715B (zh) 2020-07-24
CA2971952A1 (en) 2018-01-01
JP6694771B2 (ja) 2020-05-20
CA2971952C (en) 2021-05-04
US20180006509A1 (en) 2018-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5715A (zh)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04201B (zh) 层叠铁心的制造方法
CN1819402B (zh) 电动机及制造电动机用设备
JP4467640B2 (ja) 固定子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6683428B2 (ja) 積層鉄心用加工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CN110100377A (zh)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JP5804551B2 (ja) 分割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06353001A (ja) 積層鉄心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2125075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製造システム
WO2016067702A1 (ja) 順送加工方法
JP2010154589A (ja) モータコア
JP6612072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KR101921723B1 (ko) 적층 철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적층 철심 제조 장치
JP2017022885A5 (zh)
JP6764463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CN105471196B (zh) 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5873420B2 (ja) 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JP5972558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6392089B2 (ja) 打抜き方法及び打抜き装置並びに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H06133501A (ja) 電動機固定子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92275B1 (ko) 하프 블랭킹을 이용한 적층코아 제조장치
JP2003019520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用金型装置
JP4912088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9075884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16192862A (ja) 回転子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