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2789A -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2789A
CN107532789A CN201680023822.9A CN201680023822A CN107532789A CN 107532789 A CN107532789 A CN 107532789A CN 201680023822 A CN201680023822 A CN 201680023822A CN 107532789 A CN107532789 A CN 107532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lighting
lath
light
base material
ligh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8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2789B (zh
Inventor
菅野透
西中俊平
篠崎大祐
植木俊
镰田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2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2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2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27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 E06B9/386Details of lamella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1/00Non-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day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1/00Non-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daylight
    • F21S11/007Non-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day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ght into the interior of a bui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2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prismatic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05Areas of differing opacity for light transmission contro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17Light path control; means to control ref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lind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光板条(40),具备: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采光板(40),采光板(40)具备:具有透光性并在与采光板(4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具有屈曲或弯曲的形状的基材(41)、设置于基材(41)的第一面(41A)的至少第一区域(41Aa)的具有透光性的多个采光部(42)、以及设置于多个采光部(42)之间的空隙部,与空隙部相接的采光部(42)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对入射至采光部(42)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发挥功能。

Description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5年4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092920号主张其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在办公室等中,屋外的自然光(太阳光)穿过窗玻璃等而入射至屋内(室内),因此有时屋内的人会感到炫目。因此,为了不在工作中感到炫目,另外从安全、保护隐私的观点等出发,有时在窗玻璃的前表面配置百叶窗、窗帘等。由此,能够遮挡从窗玻璃入射的光、或防止穿过窗玻璃而窥视室内。
为了提高百叶窗的遮光性,提出了一种百叶窗,该百叶窗具备具有由成为规定角度的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构成的截面山形形状的板条(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该结构,上下的平板部的板条的第一平板部彼此重合。因此,能够全面地通过第一平板部来覆盖窗户,从而能够提高遮光性。
然而,百叶窗除了遮光性之外还具有其它的功能的搭配也正在发展中。例如,提出了通过在百叶窗的板条中使用具有微小构造的采光部件,从而高效地对白天的外光进行采光,并朝向室内的天花板等照射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平面状的变色元件和遮光元件夹住导光膜而形成的装配件经由支承座而设置于板条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支承平面状的装配件的支承座转动,从而控制遮光性以及透光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95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述如上所述,一直以来存在有将用于板条的采光部件设置成微小形状而高效地对白天的外光进行采光的方法。然而,当采光部件的微小构造的形状以及采光状态的微小构造的方向未得到充分控制时,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采光特性等问题。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板条只能够提高遮光特性,而对于采光特性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启示。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板条中各板条为平板状。因此,在关闭百叶窗时,由于板条彼此重合而倾斜。因此,对于具有假定与窗平行设置的微小构造的采光部件而言,无法得到充分的采光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鉴于所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最大限度获得所设计的采光特性的板条的采光装置、以及适用于这样的采光装置的采光板条。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具备: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采光板,所述采光板具备:具有透光性并在与所述采光板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具有屈曲或弯曲的形状的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第一面的至少第一区域的具有透光性的多个采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多个采光部之间的空隙部,与所述空隙部相接的所述采光部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对入射至所述采光部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发挥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采光部设置于膜的一个面,所述膜贴合于所述基材的第一面。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支承所述采光板的支承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采光部包括多个第一采光部和多个第二采光部,所述多个第一采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个第二采光部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而屈曲或弯曲的第二部分的任意一个面,所述第一采光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采光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构成为光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第二面。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材沿着与所述基材的长边方向平行的中心线而被弯折。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所述基材沿着与所述基材的长边方向平行且处于从中心线偏离的位置的直线而被弯折,在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将相对于所述直线而面积较大的一侧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时,所述多个采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材的第二部分具有光吸收性。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板条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材的第二部分具有光反射性。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装置具备:多个板条;和支承机构,其使所述板条的长边方向朝向水平方向而连接所述多个板条并且以使所述多个板条沿竖直方向吊下的形态对所述多个板条进行支承,所述多个板条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的采光板条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多个板条可升降地支承。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机构以能够调节所述多个板条的倾斜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板条。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多个板条中的竖直方向上部侧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采光板条,在竖直方向下部侧的一部分设置有遮光板条。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装置中,所述采光板条的同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遮光板条的同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采光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有多个所述采光板条,在多个采光板条中,至少具有一个以上所述采光部的形状不同的采光板条。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将屋外的自然光(太阳光)高效地采入屋内,并且不会使屋内的人感到炫目而使直至屋内的深处感觉明亮的采光装置、以及适用于这样的采光装置的采光板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光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采光板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4A是对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的采光装置的主要部分进行了放大的立体图。
图4B是对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的采光装置的主要部分进行了放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设置有采光装置的房间模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采光装置所具备的采光区域以及遮光区域的功能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对构成采光区域的采光板条的功能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8A是表示在采用了平板形状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进行了转动操作的状况的图。
图8B是表示在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屈曲的形状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进行了转动操作的状况的图。
图9A是用于对构成遮光部的遮光板条的功能进行说明的第一侧视图。
图9B是用于对构成遮光部的遮光板条的功能进行说明的第二侧视图。
图9C是用于对构成遮光部的遮光板条的功能进行说明的第三侧视图。
图10A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第二剖视图。
图10C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第三剖视图。
图10D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第四剖视图。
图10E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第五剖视图。
图10F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第六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采光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采光板条所具备的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一侧视图。
图12B是表示采光板条所具备的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二侧视图。
图12C是表示采光板条所具备的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三侧视图。
图13A是用于对采光板条以及遮光板条的倾动动作进行说明的第一侧视图。
图13B是用于对采光板条以及遮光板条的倾动动作进行说明的第二侧视图。
图13C是用于对采光板条以及遮光板条的倾动动作进行说明的第三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5A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第一剖视图。
图15B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第二剖视图。
图16是将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8A是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8B是使用了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9A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第一侧视图。
图19B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第二侧视图。
图19C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第三侧视图。
图19D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第四侧视图。
图20A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20B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采光状态的侧视图。
图20C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减光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2A是表示使用了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22B是表示使用了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剖视图。
图24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功能的图。
图24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功能的图。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截面的图。
图26是具备采光装置以及照明调光***的房间模型2000且沿着图27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房间模型的天花板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通过采光装置采光至室内的光(自然光)的照度与由室内照明装置产生的照度(照明调光***)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成为能够识别各部件的大小,将各部件的比例尺适当地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如对图1所示的采光装置1进行说明。
此外,图1是表示采光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采光装置1的位置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基于采光装置1的使用时的位置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在附图中,采光装置1的位置关系与相对于纸面的位置关系一致。
将图1的采光装置1的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前后方向设为Y方向。
如图1所示,采光装置1主要由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沿水平方向(X方向)平行排列的多个板条2、和将多个板条2支承为能够沿竖直方向(Z方向)吊下的支承机构3构成。在采光装置1中,将多个板条2可升降地支承,并且将多个板条2可倾动地支承。
多个板条2具有:由具有采光性的多个采光板条4构成的采光区域5、和位于采光区域5的下方并由具有遮光性的多个遮光板条6构成的遮光区域7。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未特别区分采光板条4和遮光板条6的情况下,归纳为板条2。
构成采光区域5的采光板条4具备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采光板40。
图2是表示采光板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的局部的放大图。
如图2、图3所示,采光板40具备:在与采光板4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A-A’面)中具有屈曲或弯曲的形状的基材41、设置于基材41的第一面41A的至少第一区域41Aa的具有透光性的多个采光部42、以及设置于多个采光部42之间的空隙部43。
基材41在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屈曲或弯曲的形状。图2中,基材41由在第一平面41A具有第一区域41Aa的第一部分41a、和在第一平面41A具有第二区域41Ab的第二部分41b构成。在该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1b的边界,基材41沿着与长边方向平行的中心线而弯折。构成基材41的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1b所成的角度θ可根据形成于第一区域41Aa的采光部42的形状而适当地设定。
在第一部分41a的第一区域41Aa设置有采光部42。即,屈曲的基材41的设置有采光部42的一侧的部分是第一部分41a,屈曲的基材41的未设置有采光部42的一侧的部分是第二部分。优选第一部分41a的第一区域41Aa成为平坦面。
基材41由热塑性聚合物、热固化性树脂、光聚合性树脂等透光性树脂构成。另外,作为透光性树脂,可使用由丙烯酸类聚合物、烯烃类聚合物、乙烯类聚合物、纤维素类聚合物、酰胺类聚合物、氟类聚合物、聚氨酯类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等构成的光透射性树脂。其中,例如优选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三醋酸纤维素(TA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聚合物(CO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等。基材41的全光线透射率按照JIS K7361-1的规定优选为90%以上。由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透明性。
采光部42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等具有光透射性和感光性的有机材料构成。另外,也可以使用在这些有机材料中混合聚合引发剂、偶联剂、单体、有机溶剂等而得到的材料。并且,聚合引发剂可以含有稳定剂、抑制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脱模剂、链转移剂、其它光聚合性单体等那样的各种添加成分。除此以外,能够使用专利第4129991号公报所记载的材料。采光部42的全光线透射率按照JIS K7361-1的规定优选为90%以上。由此,能够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多个采光部42沿基材41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并且沿基材41的短边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另外,各采光部42构成截面为三角形状的棱镜体。具体而言,该采光部42具有:与基材41的第一面41a的第一区域41Aa对置的第一面部42a、隔着第一角部44a而与第一面部42a邻接的第二面部42b、以及隔着与第一角部44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角部44b而与第一面部42a邻接且隔着第三角部44c而与第二面部42b邻接的第三面部(反射面:侧面)42c。
此处,在多个采光部42各个之间存在有空气(空隙部43),因此第二面部42b以及第三面部42c成为采光部42的构成材料与空气的界面。也可以在其间用其它的低折射率材料填充。然而,对于采光部42的内部与外部的界面的折射率差而言,与外部存在任何低折射率材料的情况相比,存在空气的情况下折射率差最大。因此,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根据斯涅尔(Snell)定律,入射至采光部42的光中的被第二面部42b或者第三面部42c全反射的光的临界角最小。由此,被第二面部42b或者第三面部42c全反射的光的入射角的范围最广,因此能够将入射至采光部42的光高效地向基材41的其它面侧引导。作为结果,可抑制入射至采光部42的光的损失,从而能够提高从基材41的其它面射出的光的亮度。
优选基材41的折射率与采光部42的折射率大致相等。例如,在基材41的折射率与采光部42的折射率大幅不同的情况下,在光从采光部42入射至基材41时,有时在这些采光部42与基材41的界面产生无用的光的折射、反射。该情况下,存在有产生无法得到所期望的采光特性、亮度降低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另外,作为采光板40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使用光刻技术在基材41上形成多个采光部42。另外,除了使用光刻技术的方法以外,也能够通过熔融挤出法、模挤出法、压印法等方法来制造采光板40。在熔融挤出法、模挤出法等方法中,基材41和采光部42通过相同的树脂而一体形成。
另外,也可以将采光部42形成于膜的一个面,将该膜贴合于基材的第一面。在膜的一个面上形成采光部42的方法能够使用所述的光刻技术、压印法等。
返回图1,构成遮光区域7的遮光板条6由具有遮光性的长条板状的遮光用基材11构成。遮光用基材11只要是作为所谓的百叶窗用的板条的通常使用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举出金属制、木制、树脂制。另外,可举出在遮光用基材11的表面实施了涂装等的材料。
另外,构成遮光区域7的遮光板条6不需要全部由遮光性较高的材料构成。例如,构成遮光区域7的遮光板条6的一部分也可以由被着色的具有透光性的着色板条构成。像这样通过将遮光板条6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设为着色板条,与完全遮挡外光的板条相比能够提高室内的明亮度。另外,不会有过度的眩光进入室内的人的视线、电脑显示器,从而得到舒适的室内环境。并且,没有从屋外窥视室内的担心,也可确保室内的人的隐私。
遮光板条6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与图3所示的采光板条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收纳遮光板条6时产生无用的应力等。
支承机构3具备:沿竖直方向(多个板条2的短边方向)平行排列的多个梯绳12、对多个梯绳12的上端部进行支承的固定盒13、以及安装于多个梯绳12的下端部的升降梁14。
图4A、图4B是对采光装置1的主要部分进行了放大的立体图,图4A示出将各板条2之间打开的状态,图4B示出将各板条2之间关闭的状态。
梯绳12隔着多个板条2的中央部而在左右的两侧排列配置有一对。如图4A、图4B所示,各梯绳12具有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前后一对纵绳15a、15b、和挂设于纵绳15a、15b之间的上下一对横绳16a、16b,并且所述各梯绳12具有横绳16a、16b在纵绳15a、15b的长边方向(竖直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配置的结构。各板条2以***纵绳15a、15b与横绳16a、16b各个之间的状态配置。
如图1所示,固定盒13位于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板条2的最上部,并与所述多个板条2平行排列配置。另一方面,升降梁14位于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板条2的最下部,并与所述多个板条2平行排列配置。构成各梯绳12的纵绳15a、15b在由于升降梁14的自重而向竖直向下方向被拉动的状态下,从固定盒13垂下。
支承机构3具备:用于对多个板条2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部17、和用于对多个板条2进行倾动操作的倾动操作部18。
如图1以及图4A、图4B所示,升降操作部17具有多个升降绳19。多个升降绳19分别与构成梯绳12的纵绳15a、15b平行地排列配。另外,多个升降绳19在贯穿了形成于各板条2的孔部20的状态下,其下端部安装于升降梁14。
对于多个升降绳19而言,其上端侧在固定盒13的内部盘绕,并从设置于固定盒13的一侧的窗部21被拉出。从窗部21被拉出的升降绳19与操作绳22的一端连接。操作绳22的另一端安装于升降梁14的一端部。
对于升降操作部17而言,从升降梁14位于最下部的状态,通过拉动操作绳22,将升降绳19向固定盒13的内侧拉入。由此,多个板条2一边从下部侧依次重合在升降梁14上,一边与升降梁14一起上升。升降绳19通过设置于窗部21的内侧的限位器(未图示。)来固定。由此,能够在任意的高度位置固定升降梁14。相反,通过将由限位器实施的升降绳19的固定解除,能够由于自重而使升降梁14下降。由此,能够再次使升降梁14位于最下部。
如图1所示,倾动操作部18在固定盒13的一侧具有操作杆23。操作杆23以能够绕轴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倾动操作部18中,通过使操作杆23绕轴转动,能够对构成图4A所示的梯绳12的纵绳15a、15b以相互反向地向上下方向的方式进行移动操作。由此,在将图4A所示的各板条2间打开的状态与将图4B所示的各板条2间关闭的状态之间,能够使多个板条2彼此同步地倾动。
具有如以上的结构的采光装置1在从窗玻璃等的上部吊下的状态下,配置为使多个板条2与该窗玻璃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另外,采光区域5以使各采光板条4的形成有采光部42的第一区域41Aa与窗玻璃对置的状态配置。
此处,使用图5所示的房间模型1000对采光装置1的采光区域5以及遮光区域7的功能进行说明。此外,图5是表示设置有采光装置1的房间模型100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房间模型1000例如假定为在采光装置1的办公室中被使用的模型。具体而言,图5所示的房间模型1000模拟屋外的光L通过窗玻璃1003而从斜上方入射至由天花板1001、地板1002、安装有窗玻璃1003的近前的侧壁1004、以及与近前的侧壁1004对置的深处的侧壁1005包围而成的室内1006的情况。采光装置1以与窗玻璃1003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配置。
在房间模型1000中,将室内1006的高度尺寸(从天花板1001到地板1002的尺寸)H1设为2.7m,将窗玻璃1003的纵向尺寸H2设为距天花板1001为1.8m,将采光部5的纵向尺寸H3设为距天花板1001为0.6m,将室内1006的深度尺寸(从近前的侧壁1004到深处的侧壁1005的尺寸)W设为16m。
在房间模型1000中,有在室内1006的靠中间部位坐在椅子上的人Ma、和在室内1006的靠深处的部位站在地板1002上的人Mb。坐在椅子上的人Ma的眼的高度Ha距地板1002为0.8m,站在地板1002上的人Mb的眼的高度Hb距地板1002为1.8m。
使室内1006的人Ma、Mb感到炫目的区域(以下,称为眩光区域。)G为室内的人Ma、Mb的眼的高度Ha、Hb的范围。另外,室内1006的窗玻璃1003的附近主要是屋外的光L通过窗玻璃1003而直接照射的区域F。该区域F是距近前的侧壁1004为1m的范围。因此,眩光区域G为距地板1002为0.8m~1.8m的高度范围中的除去区域F之外的、从距近前的侧壁1004离开1m的位置直至深处的侧壁1005的范围。
在采光区域5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使相对于各采光板条4的一个面而从斜上方入射至内部的光L从各采光板条4的另一面朝向斜上方向外部射出。具体而言,在各采光板条4中,如图7所示,从第二面部42b入射至各采光部42的光L被第三面部42c全反射后,作为朝向天花板1001的光L,从基材41的另一面射出。
优选设计为该射出的光不会再入射至基材41的第二部分41b。具体而言,根据形成于第一区域41Aa的采光部42的形状来适当地设定构成基材41的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1b所成的角度θ以及第二部分41b的长度L2。通过像这样设计采光板条4的形状,从而能够使从基材41的另一面射出的光不会再入射至基材41的第二部分41b。因此,能够避免朝向天花板1001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基材41的第二部分41b而朝向地板1002反射。
另外,通过使构成采光板条4的基材41屈曲,从而在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下,能够使基材41的设置有采光部42的第一区域41Aa成为与窗玻璃1003平行的姿势。
图8A是表示在采用了平板形状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对采光板条进行了转动操作的状况的图。图8B是表示在采用了屈曲的形状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对采光板条进行了转动操作的状况的图。
如图8A所示,在采用了平板形状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在进行了转动操作时采光板条30不相对于窗玻璃1003平行,而成为倾斜的状态。换句话说,成为在俯视中沿上下方向排列的采光板条30的端部彼此重合从而防止向室内侧的漏光的构造。因此,即使欲操作图1所示的升降绳19而使采光板条30成为立起姿势,沿上下方向排列的采光板条30的端部彼此抵接,因此也不会成为垂直的姿势。在这样的结构中,在设定为采光板条30成为垂直的姿势时得到最大的采光特性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得到采光特性。另外,当欲使倾斜的状态下的采光特性成为最大限度时,采光部的形状的设计较为困难。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采用了屈曲的形状的采光板条4的情况下,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各采光板条4的一部分(第一部分41a的第一区域41Aa)相对于窗玻璃1003而成为平行的姿势。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得到所设计的采光特性。
另外,如图8B所示,为了最大限度得到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下的采光特性,优选在全闭合状态下邻接的采光板条4的第一部分41a间的间隙较小,采光板条4的第一部分41a密集地设置。为了在全闭合状态下密集地设置第一部分41a,优选对第一部分41a的长度L1、第二部分41b的长度L2、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1b所成的角度θ、板条宽度L3以及邻接的板条间距P进行设计。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4在全闭合状态下以怎样程度密集地配置(采光面积率)例如能够像以下那样求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41沿着与长边方向平行的中心线而被弯折。因此,第一部分41a的长度L1与第二部分41b的长度L2相同。因此,第一部分41a的长度L1成为L1=L3×(1/cos((180-θ)/2)。此处,对于通常市售的百叶窗而言,与板条宽度L3邻接的板条间距P满足恒定的关系。当假设将该市售的百叶窗的板条变更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4时,L3/P≈1.2。此处,在全闭合状态下,板条间距P中第一部分41a所占的比例保持原样成为采光面积率。因此,当将所述的关系式作为板条间距P与第一部分41a的长度L1的关系式而对式子进行变形时,L1/P≈1.2×(1/2)×(1/cos((180-θ)/2)。此处,例如当设为θ=150°时,L1/P≈0.62,采光面积率为62%。
通过使用这样的采光板条4,如图5所示,能够使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中的朝向眩光区域G的光、朝向地板1002的光的亮度降低,并且能够使朝向天花板1001的光的亮度相对提高。即,通过使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高效地朝向天花板1001照射。另外,不会使室内1006的人Ma、Mb感到炫目,能够使朝向天花板1001的光L照射至室内1006的深处。
另外,被天花板1001反射的光L’替代照明光,而遍及较广范围明亮地照射室内1006。该情况下,通过熄灭室内1006的照明设备,能够期待节约白天室内1006的照明设备所消耗的能量的节能效果。
另一方面,在遮光区域7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通过各遮光板条6来对相对于各遮光板条6的一个面而从斜上方入射至内部的光L进行遮光。遮光区域7位于比采光区域5靠下方,因此能够对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中的主要朝向眩光区域G的光、朝向地板1002的光进行遮光。
图9A~图9C是用于对构成遮光区域7的遮光板条6的功能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9A示出将各板条2间打开的状态,图9B示出将各板条2间关闭的状态,图9C示出各板条2的收纳状态。此时的遮光板条6的形状与采光板条4相同。遮光板条6的形状与采光板条4相同,从而能够避免收纳时局部被施加较强的应力。因此,能够避免遮光板条6截面变形。另外,如图9C所示,优选预先在固定盒13以及升降梁14设置辅助板条2的收纳的辅助部件13A、14A。
在采光装置1中,如图9A、图9B所示,通过对多个板条2进行倾动操作,能够调节采光区域5中朝向天花板的光L的角度。另一方面,在遮光区域7中,通过对多个板条2进行倾动操作,能够调节从遮光板条6的各个之间入射的光L、或能够从遮光板条6的各个之间通过窗玻璃1003而观察屋外的状况。
另外,在采光装置1中,如图9C所示,一边从下方侧折叠多个板条2一边使升降梁14上升,例如,在使升降梁14下降至下方的状态时使升降梁14位于与采光区域5和遮光区域7对应的位置的边界的情况下,能够使窗玻璃1003的与成为遮光区域7的位置对置的区域成为敞开的状态。并且,在使升降梁14上升至最上部的情况下,能够使窗玻璃1003全面敞开。
另外,图9A~图9C中示出遮光板条6的形状与采光板条4相同。与此相对,遮光板条6也可以使用平板状的部件。该情况下,在“JIS A4801钢制以及铝合金制单板百叶窗”的规定中,对于板条而言,宽度35mm以上有3mm以上重叠量,小于35mm有2mm以上重叠量,并且,板条为全闭合状态时从水平方向观察看不见对面侧。因此,作为闭合状态的遮光板条6的间隔,优选满足JIS规定。
如上所述,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使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朝向室内1006的天花板1001照射,并且利用构成遮光区域7的多个遮光板条6对朝向眩光区域G的光L进行遮光。
因此,根据该采光装置1,能够通过采光区域5将屋外的自然光(太阳光)高效地采入室内1006,并且不会使室内1006的人Ma、Mb感到炫目,而使直至室内1006的深处感觉明亮。另一方面,能够通过遮光区域7对从窗玻璃1003入射的光进行遮光、或防止通过窗玻璃1003而窥视室内1006。
此外,本发明未必限定于作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而示出的采光装置1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此处,基材的变形例如图10A~图10F所示。
图10A~图10F是表示基材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例如,图10A所示的基材45在由第一部分45a和第二部分45b构成这一点上,与图2以及图3的结构相同。该第二部分45b突出的方向不同。
另外,图10B所示的基材46在由第一部分46a和第二部分46b构成这一点上,与图2以及图3的结构相同。第二部分46b连接于不同于图2以及图3的结构的第一部分41a的端部这一点不同。
另外,基材不局限于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的结构。例如,如图10C所示,与基材47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垂直交叉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多次重复的形状。也可以是所谓的多阶梯状。另外,对于图10D所示的基材48而言,图2以及图3所示的基材41的两端被连接,与基材48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筒状的三角形状。该筒状的形状不局限于三角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而且对于图10E所示的基材49而言,形成将基材的一部分切除的槽部这一点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基材41不同。另外对于图10F所示的基材410而言,基材未屈曲而是弯曲。
在任意情况下,在采光装置为全闭合状态下,将包括相对于窗玻璃1003垂直的面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45Aa~49Aa、410Aa。在该第一区域45Aa~49Aa、410Aa设置有采光部42。该采光部42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一区域45Aa~49Aa、410Aa,也可以经由膜而贴合。另外在图10E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设置有采光部42的部件嵌合于槽部。
另外,只要采光部42形成在包括相对于窗玻璃1003垂直的面的第一区域41Aa即可,并不限于图7的结构。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采光部42形成为朝向室内1006侧。该情况下,优选适当地调节采光部42与空隙部43的折射率差,以使采光部42不聚光。此外,该情况下,设置有采光部42的第一面41A成为与图7的情况相反的一侧的面。
对于采光部4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并不限于由所述的截面三角形状的棱镜体构成。例如,也可以如图12A所示的采光部42A,由截面直角三角形状的棱镜体构成。另外,也可以如图12B所示的采光部42B,由截面梯形(矩形)状的棱镜体构成。并且,针对该截面形状,也能够对五边形、六边形等适当地施加变更。图12C示出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六边形状的采光突起部42C。
所述板条2的数量、大小等能够配合窗玻璃1003的大小而适当地施加变更。与此配合地,所述梯绳12以使多个板条2成为相互平行的状态对多个板条2进行支承,因此也能够增加配置所述板条2的数量。
另外,也可以没有升降操作部17的升降绳19。由于去除使升降绳19通过的孔部20,所以能够抑制从孔部20的漏光。
另外,在所述采光装置1中,构成为:多个板条2中的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配置于上部侧,构成遮光区域7的多个遮光板条6配置于下部侧,但也未必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只要多个板条2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采光板条4构成即可。例如,采光区域5不需要位于多个板条2中的竖直方向最上部,也可以还在采光区域5的竖直方向上部设置遮光区域7。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使采光板条4与遮光板条6的存在比率渐渐发生变化,以使多个板条2中的、越靠竖直方向上方而遮光板条6的比例越增加,越靠竖直方向下方而采光板条4的比例越增加。采光板条4以及遮光板条6的配置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功能,就能够适当地变形。
另外,在所述支承机构3中,构成为通过手动来操作所述的升降操作部17和倾动操作部18,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驱动马达等驱动单元而自动地操作多个板条2的升降操作和多个板条2的倾动操作。
另外,在所述支承机构中,也可以例如图13A~图13C所示构成为:分别独立地对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和构成遮光区域7的多个遮光板条6进行倾动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5以及图13A所示,通过使采光区域5以及遮光区域7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利用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来使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朝向室内1006的天花板1001照射,并且通过构成遮光区域7的多个遮光板条6对朝向眩光区域G的光L进行遮光。
另一方面,如图5以及图13B所示,在太阳的高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与此配合地,通过仅使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转动来调节各采光板条4的角度。由此,与图5以及图13A所示的情况相同,能够利用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来使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朝向室内1006的天花板1001照射。
另外,如图5以及图13C所示,通过仅使构成遮光区域7的多个遮光板条6转动,能够在使采光区域5成为闭合状态的同时使遮光区域7成为打开状态。由此,利用构成采光区域5的多个采光板条4来使通过窗玻璃1003而入射至室内1006的光L朝向室内1006的天花板1001照射,并且能够从构成遮光区域7的多个遮光板条6之间通过窗玻璃1003来观察屋外的状况。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有支承部件的结构中存在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对支承部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示意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50具备对采光板4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51。支承部件51如果能够支承采光板40,则其形状无要求。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对采光板40的外周进行支承的框架。
在单独将厚度0.1~1.0mm左右的采光板40用作采光板条的情况下,会产生因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挠曲等问题,但通过设为支承部件51对采光板40进行支承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采光板40的随时间变化。
另外,在采光板40如图10D那样具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其内部且不阻碍光的通路的部分***金属等硬质部件。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在相对于基材的第一区域而屈曲或弯曲的第二部分也设置具有不同的采光功能的采光部这一点上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以下的说明中,省略与所述实施方式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5A以及图15B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主要部分放大而示出剖视图。
如图15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60而言,第一面41a的第一区域41Aa与第二区域41Ab具有互不相同的采光功能。
如图15A所示,对于设置于第一区域41Aa的多个第一采光部61、和设置于第二区域41Ab的多个第二采光部62而言,各自的截面的形状不同。第一采光部61由具有使入射至第一区域41Aa的光朝向室内1006的窗侧的天花板1001射出的角度的棱镜体构成。另一方面,第二采光部62由具有使入射至第二区域41Ab的光朝向室内1006的进深侧的天花板1001射出的角度的棱镜体构成。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采光部61和第二采光部62分别以不同角度射出入射至采光板条60的光L,分别从室内1006的窗侧朝向进深侧的天花板1001照射。因此,无论太阳高度如何,均能够对室内1006的天花板1001的大致整体照射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60具有屈曲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入射的光朝向室内1006的天花板1001射出的角度连续地变化。由此,能够使更均匀的光L朝向天花板1001照射。
图15A中,在采光板条60的一个面设置了第一采光部61以及第二采光部62,但并不限于该结构。更具体而言,多个第二采光部62也可以设置于相对于基材的第一区域41Aa屈曲或弯曲的第二部分41b的任意的面。图15B是多个第二采光部62设置于相对于基材的第一区域41Aa而屈曲或弯曲的第二部分41b且与第一区域41Aa不同的面的采光板条60的剖视示意图。当第一采光部61与第二采光部62设置于基材的不同的面时,能够根据使用的方式来变更采光板条60中的与窗平行的部分。例如,能够在太阳处于比较高的位置的夏天,将形成有第一采光部61的面配置为与窗平行,在太阳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的冬天,将形成有第二采光部62的面配置为与窗平行。根据该结构,为了根据时间以及时期等使用方式得到适当的采光特性,而能够容易地变更所使用的采光部。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在还具备光扩散膜这一点上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光散射膜和其周围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6是将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主要部分放大而示出的图。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70构成为在基材41的第二面设置有光扩散层(光扩散膜)71。扩散膜71也可以通过与基材41的第二面贴合来设置,在基材为如图10D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嵌合于嵌合部来设置。
如图16所示,光扩散膜71以覆盖基材41的第二面41B的与第一区域41Aa对置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因此,光扩散膜71使经由采光部42而射出的光扩散。优选光扩散膜71具有使光主要沿水平方向(采光板条70的长边方向)扩散,并且沿上下方向(采光板条70的短边方向)几乎不扩散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特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扩散层而具备一个光扩散膜71,但也可以采用层叠有多个光扩散膜71的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70,在基板41的光射出侧配置了光扩散膜71。因此,从采光板条70朝向天花板1001(图5)的光经由光扩散膜71而被扩散。由此,能够朝向天花板1001(图5)照射更均匀的光。特别是,在光扩散膜71具有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特性的情况下,在房间的进深方向上也能够使明亮度均匀。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在沿着与基材的长边方向平行且处于偏离中心线的位置的直线使基材弯折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对该采光板条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7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80而言,基材81沿着与其长边方向平行且处于偏离中心线C的位置的直线被弯折。采光部42设置于相对于中心线C而面积较大的一侧的区域(第一区域81Aa)。因此,具有第一区域81Aa的第一部分81a的长度大于具有第二区域81Ab的第二部分82b的长度。
图18A是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图18B是使用了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情况下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8A所示,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4而言,在全闭合状态下,具有第一区域41Aa的第一部分41a的长度L1相对于邻接的板条间距P较短。因此,在全闭合状态下,在邻接的采光板条4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间隙。与此相对,如图18B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80中,第一部分81a密集地配置于邻接的采光板条80之间。因此,在采光装置全闭合状态下,能够缩小在邻接的采光板条4之间产生的间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采光特性。通过更密集地配置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4,能够抑制产生间隙,但需要较多得设置采光板条4的数量。
例如,将第一部分81a与连接采光板条80的两端的直线所成的角θ1设为15°,将第一部分81a与第二部分81b所成的角θ2设为130°。该情况下,当计算板条间距P与第一部分41a的长度L1的关系时,L1/P≈0.94。即,采光面积率为94%,能够确认得到了较高的采光特性。
另外,第二部分81b的长度L2相对于第一部分81a的长度L1较短。因此,能够进一步避免射出至采光板条80的光再入射至第二部分81b。即,能够避免朝向天花板1001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经由采光板条80的第二部分81b而朝向地板1002反射。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在对基材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赋予光吸收性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对该采光板条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9A~图19D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图19A~图19D中,将采光板条的主要部分放大。图19A是在第二部分41的任意一个面设置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的情况,图19B以及图19C是第二部分41b本身由具有光吸收性的部件92构成的情况。这样,对于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90而言,只要基材41的第二部分41b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光吸收性即可。因此,也可以第二部分41b整体具有光吸收性,而且如图19D所示,也可以第一部分41a的一部分具有光吸收性。这意味着特别是有时入射至基材的屈曲部附近的光未被采光而直接入射至室内,因此直至第一部分赋予光吸收性。另外,对于光吸收性而言,也可以在第二部分41b的任意一个面设置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也可以第二部分41b本身具有光吸收性。
对于图19A的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而言,也可以将光吸收性的部件(例如着色带等)设置于第二区域41Ab,也可以对第二区域41Ab的表面进行着色。从光吸收性方面考虑着色为黑色最为优选,但也可以着色其它的颜色。也可以使着色的颜色与采光板条90本身的颜色配合而实现黑色。另外在第二部分41b本身具有光吸收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第二部分41b进行着色来实现。
图19B~图19D的具有光吸收性的部件92能够使用着色树脂等来制成。如图19B以及图19C所示,优选具有光吸收性的部件92在其内部具有芯材93。通过设置芯材93,能够提高采光板条90的刚性。芯材93也可以如图19B所示为板状,也可以如图19C所示为棒状。除此之外,只要是能够提高具有光吸收性的部件92的刚性的结构,都能够适当地使用。例如也可以在具有光吸收性的部件92内将芯材93设置成网状。能够通过公知的嵌入成型等来制成具备在内部具有芯材93的光吸收性的部件92。
如图19A~图19C所示,通过设置于第一区域41Aa的采光部42能够使入射至这些采光板条90的外光朝向天花板侧射出。另一方面,入射至第一区域41Aa的光的一部分透过第一区域41Aa(箭头La)。该光在未设置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的情况下,朝向图5的眩光区域G。因此,存在有使室内1006的人Ma、Mb感到炫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90具备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因此,通过设置于邻接的采光板条90的第二区域41Ab的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能够吸收透过了某个采光板条90的第一区域41Aa的光La。因此,能够减少朝向眩光区域G的光,从而能够抑制使室内1006的人Ma、Mb感到炫目。
另外,通过将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设置于第二区域41Ab的整个面,能够切换采光状态和减光状态。图20A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20B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采光状态的侧视图,图20C是使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减光状态的侧视图。
图20B中,从图20A所示的采光装置的全打开状态使采光板条80转动,以使设置有采光部42的第一区域41Aa朝向竖直方向。因此,设置有采光部42的第一区域41Aa朝向竖直方向。从窗玻璃1003入射的光经由采光部42而朝向天花板1006折射。
与此相对,在图20C中,使采光板条80向与图20B相反的方向转动。因此,设置有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的第二区域41Ab朝向竖直方向。因此,通过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对从窗玻璃1003入射的光进行遮光。在存在有邻接的采光板条80间的间隙的情况下,有时外光进行直射,但能够减少外光。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80中,设置有具有光吸收性的部分91,但也可以将具有该光吸收性的部分91设为具有光反射性的部分。另外,在对第二部分41b本身赋予光反射性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部分41b置换为镜子等反射板。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光反射性的部分能够对从窗玻璃1003入射的光进行反射。通过该反射,使通过了采光板条的第一区域41Aa的光La朝向天花板1006侧。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在基材的与梯绳相接的部分设置有缺口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对该采光板条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2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概要的立体图。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100在基材41的与梯绳12(参照图4A以及图4B)相接的部分的局部设置有缺口部101。在图21中,在基材41的第一部分41a以及第二部分41b的任意一者上都设置有缺口部101,但未必需要在双方都设置缺口部101,也可以仅设置于任意一方。
图22A是表示使用了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22B是表示使用了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的侧视图。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100在与梯绳12相接的部分设置有缺口部101。因此,如图22A所示,在全打开状态下,在侧视中采光板条100从被构成梯绳12的纵绳15a、15b夹持的区域突出。因此,能够与纵绳15a、15b的宽度无关地自由设计采光板条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另外在缺口部101上架设有梯绳12,因此能够防止采光板条100向左右方向偏离。
如图22B所示,在全闭合状态下,采光板条100使构成梯绳12的横绳16a突出。因此,通过使用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100,能够减少在不具有缺口部101的采光板条(例如,参照图18A)中产生的在邻接的采光板条100间生成的间隙。即,能够提高全闭合状态下的采光面积率,能够实现较高的采光特性。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基材的形状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对该采光板条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23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剖视图。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110使用图10A所示的基材45。采光部42设置于该基材45的第一区域45。
图24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功能的图,图24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的功能的图。图24A的左图是采光装置为全闭合时的侧视图,右图是倾动操作后的侧视图。
如图24A所示,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4而言,当从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向打开的方向对采光板条4进行倾动操作时,采光板条4倾斜。通过使该采光板条4倾斜致使图5中朝向天花板1001方向的光朝向地板1002方向。即,在倾动操作时,导致光入射至眩光区域G。
与此相对,在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中,在倾动操作时也能够抑制光入射至眩光区域。图24B的左图是采光装置为全闭合时的侧视图,右图是倾动操作后的侧视图。如图24B所示,对于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110而言,当从采光装置的全闭合状态向打开的方向对采光板条110进行倾动操作时,采光板条110倾斜。该采光板条110形成有采光部42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板条4不同。因此,通过使采光板条110倾斜,从而使图5中朝向天花板1001方向的光更加朝向室内1006的窗侧1003的天花板1001射出。即,在倾动操作时也能够抑制光入射至眩光区域G。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第八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第一~第八实施方式中,对由相同的多个采光板条构成的采光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混合了不同光学设计的采光板条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对特征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并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3C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截面的图。图25的采光装置120在其竖直方向上具有上部区域120A、中央区域120B、下部区域120C这三个区域。构成上部区域120A的采光板条121A、构成中央区域120B的采光板条121B、以及构成下部区域120C的采光板条121C各自光学设计不同。即,构成采光板条121A的采光部122A、构成采光板条121A的采光部122B、以及构成采光板条121C的采光部122C各自形状不同。
如图25所示,从外部入射至采光装置120的光经由各个采光部122A~122C而取向。因此,分别入射至上部区域120A、中央区域120B、下部区域120C的光分别向不同方向射出。
图25中,作为一个例子,以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即入射至下部区域120C的光向靠近窗1003的方向射出,入射至上部区域120A的光向靠近深处的侧壁1005的方向射出,入射至中央区域120B的光向它们之间射出(参照图5)。这样,使从采光装置120射出的光的方向在每个区域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室内整体的照度均匀化。
上部区域120A、中央区域120B、下部区域120C的面积比率不需要为恒定。如上所述,,在使射出的光的方向随着从下部区域120C朝向上部区域120A而从窗1003侧向深处的侧壁1005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各区域的面积。
该情况下,通过了下部区域120C的光直至照射天花板1001所移动的距离小于通过了上部区域120A的光直至照射天花板1001所移动的距离。当光移动的距离较长时,相应地光因灰尘等而散射的可能性变高。因此,从使室内整体的照度均匀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从上部区域210A射出的光量大于从下部区域210C射出的光量。因此,在如图25所示设定各区域的光的取向性的情况下,优选按上部区域120A、中央区域120B、下部区域120C的顺序,使各区域所占的面积比率变大。
图25中,分为三个区域,但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划分为三个以上区域,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区域。区域数量能够适当地变更。使通过哪个区域的光向哪个方向配光也能够自由地变更。能够通过变更采光部的形状来变更配光的方向。另外,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采光装置1相同,同时设置遮光区域,也能够适当地设计采光区域与遮光区域的配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是自不必说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所记载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改例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地组合。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图示出将一张平板弯折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除了该例子之外弯曲的曲面状的板条。
[照明调光***]
图26是具备采光装置以及照明调光***的房间模型2000,且是沿着图27的B-B’线的剖视图。图28是表示房间模型2000的天花板的俯视图。
在房间模型2000中,构成供外光导入的房间2003的天花板2003a的天花板材料也可以具有较高光反射性。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在房间2003的天花板2003a上,作为具有光反射性的天花板材料而设置有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目的在于促进将来自设置于窗2002的采光装置2010的外光导入室内的深处,因此被设置于窗边的天花板2003a。具体而言,设置于天花板2003a的规定的区域E(距窗2002约3m的区域)。
该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如之前叙述的构成,将经由设置有采光装置2010(所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窗2002而导入室内的外光高效地引导至室内的深处。从采光装置2010朝向室内的天花板2003a而导入的外光被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反射,从而改变方向而照射放置于室内的深处的桌子2005的桌子上表面2005a,进而发挥使该桌子上表面2005a变明亮的效果。
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既可以具有扩散反射性,也可以具有镜面反射性,为了兼得使放置于室内的深处的桌子2005的桌子上表面2005a明亮的效果、和抑制对室内的人产生不舒服的眩光的效果,优选将两者的特性适度地混合。
被采光装置2010导入室内的光的大部分朝向窗2002的附近的天花板,窗2002的附近光量充足的情况较多。因此,通过并用所述那样的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能够将入射至窗附近的天花板(区域E)的光向比窗边光量少的室内的深处分配。
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例如能够通过对铝那样的金属板实施几十微米程度的凹凸的压花加工、或在形成了相同的凹凸的树脂基板的表面蒸镀铝那样的金属薄膜来制成。或者,由压花加工而形成的凹凸也可以以更大的周期的曲面形成。
另外,通过适当地改变形成于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的压花形状,能够控制光的配光特性、室内的光的分布。例如,在呈向室内的深处延伸的条纹状实施了压花加工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被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反射的光向窗2002的左右方向(与凹凸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扩散。在房间2003的窗2002的大小、朝向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性质,通过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能够使光向水平方向扩散,并且朝向室内的深处的方向反射。
采光装置2010被用作房间2003的照明调光***的一部分。照明调光***例如由包括采光装置2010、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设置于窗的日射调节装置2008、它们的控制***、以及设置于天花板2003a的光反射性天花板材料2003A在内的房间整体的构成部件构成。
房间2003的窗2002在上部侧设置有采光装置2010,在下部侧设置有日射调节装置2008。此处,作为日射调节装置2008,而设置百叶窗,但并不限于此。
在房间2003,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沿窗2002的左右方向(Y方向)以及室内的进深方向(X方向)配置为格子状。这些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与采光装置2010一并构成房间2003整体的照明***。
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例如示出窗2002的左右方向(Y方向)的长度L1为18m,房间2003的进深方向(X方向)的长度L2为9m的办公室的天花板2003a。此处,室内照明装置2007在天花板2003a的横向方向(Y方向)以及进深方向(X方向)上,分别以隔开1.8m的间隔P的方式配置为格子状。更具体而言,50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以10行(Y方向)×5列(X方向)排列。
室内照明装置2007具备室内照明器具2007a、明亮度检测部2007b以及控制部2007c,在明亮度检测部2007b中控制部2007c与室内照明器具2007a构成为一体化。
室内照明装置2007也可以各自分别具备多个室内照明器具2007a以及明亮度检测部2007b。其中,明亮度检测部2007b相对于各室内照明器具2007a而各设置有一个。明亮度检测部2007b接受室内照明器具2007a进行照明的被照射面的反射光,并检测被照射面的照度。此处,通过明亮度检测部200b来检测放置于室内的桌子2005的桌子上表面2005a的照度。
在各室内照明装置2007中各设置有一个的控制部2007c,这些控制部2007c彼此连接。各室内照明装置2007通过彼此连接的控制部2007c来进行对各个室内照明器具2007a的LED灯的光输出进行调节的反馈控制,以使各个明亮度检测部2007b所检测到的桌子上表面2005a的照度成为恒定的目标照度L0(例如,平均照度:750lx)。
图28是表示被采光装置采光至室内的光(自然光)的照度与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照明调光***)的关系的图。在图28中,纵轴表示桌子上表面的照度(lx),横轴表示距窗的距离(m)。另外,图中的虚线表示室内的目标照度。(●:采光装置的照度,△: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合计照度)
如图28所示,由通过采光装置2010采入的光而产生的桌子上表面照度越靠窗附近越明亮,随着远离窗而其效果变小。在应用了采光装置2010的房间中,白天通过来自窗的自然采光而产生这样的向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分布。因此,采光装置2010与补偿室内的照度分布的室内照明装置2007并用。设置于室内天花板的室内照明装置2007利用明亮度检测部2007b对各个装置之下的平均照度进行检测,并进行调光控制而将室内照明装置2007点亮,以使房间整体的桌子上表面照度成为恒定的目标照度L0。因此,设置于窗附近的S1列、S2列几乎未被点亮,在随着朝向房间进深方向去而提高S3列、S4列、S5列的输出的同时将它们点亮。作为结果,房间的桌子上表面被自然采光的照度和室内照明装置2007的照明一起照亮,从而能够实现在整个房间进行办公方面被认为是比较充分的桌子上表面照度亦即750lx(“JIS Z9110照明总则”的办公室的推荐维持照度)。
如以上所述,通过并用采光装置2010和照明调光***(室内照明装置2007),能够使光到达室内深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的明亮度,并且能够确保在整个房间进行办公方面被认为是充分的桌子上表面照度。因此,能够不受季节或天气的影响而获得更加稳定的明亮的光环境。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应用于确保板条的收纳性以及轻型化并且具备提高了刚性的板条的采光装置、以及适用于这样的采光装置的采光板条等。
符号说明
1、121…采光装置;2…板条;3…支承机构;4、30、50、60、70、80、90、100、110、121A、121B、121C…采光板条;41、45、46、47、48、49、81…基材;41A…第一面;41Aa、45Aa、46Aa、47Aa、48Aa、49Aa、81Aa…第一区域;42、42A、42B、42C、61、62、122A、122B、122C…采光部;43…空隙部;51…支承部件;5…采光区域;6…遮光板条;7…遮光区域;71…扩散膜(扩散层);91…具有遮光性的部分;92…具有光吸收性的部件;93…芯材;101…缺口部;L…光。

Claims (15)

1.一种采光板条,具备: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采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光板具备:具有透光性并在与所述采光板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具有屈曲或弯曲的形状的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第一面的至少第一区域的具有透光性的多个采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多个采光部之间的空隙部,
与所述空隙部相接的所述采光部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对入射至所述采光部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发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采光部设置于膜的一个面,所述膜贴合于所述基材的第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所述采光板的支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采光部包括多个第一采光部和多个第二采光部,
所述多个第一采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多个第二采光部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而屈曲或弯曲的第二部分的任意一个面,
所述第一采光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采光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第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沿着与所述基材的长边方向平行的中心线而被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沿着与所述基材的长边方向平行且处于从中心线偏离的位置的直线而被弯折,
在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将相对于所述直线而面积较大的一侧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时,所述多个采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的第二部分具有光吸收性。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的第二部分具有光反射性。
10.一种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板条;和
支承机构,其使所述板条的长边方向朝向水平方向而连接所述多个板条并且以使所述多个板条沿竖直方向吊下的形态对所述多个板条进行支承,
所述多个板条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板条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多个板条可升降地支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以能够调节所述多个板条的倾斜度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板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板条中的竖直方向上部侧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采光板条,在竖直方向下部侧的一部分设置有遮光板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光板条的同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遮光板条的同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多个所述采光板条,
在多个采光板条中,至少具有一个以上所述采光部的形状不同的采光板条。
CN201680023822.9A 2015-04-30 2016-04-26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27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2920 2015-04-30
JP2015-092920 2015-04-30
PCT/JP2016/063045 WO2016175203A1 (ja) 2015-04-30 2016-04-26 採光スラット及び採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2789A true CN107532789A (zh) 2018-01-02
CN107532789B CN107532789B (zh) 2019-11-19

Family

ID=5719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8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2789B (zh) 2015-04-30 2016-04-26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4531B2 (zh)
EP (1) EP3296623A4 (zh)
JP (1) JPWO2016175203A1 (zh)
CN (1) CN107532789B (zh)
RU (1) RU2017140781A (zh)
WO (1) WO20161752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5183B2 (ja) * 2014-12-04 2020-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装置
KR101716888B1 (ko) * 2015-02-26 2017-03-15 주식회사 자연데코 롤 스크린을 갖는 다기능 이중 롤 블라인드
JPWO2017131012A1 (ja) * 2016-01-29 2018-11-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ブラインド、採光装置、照明システム
WO2017188318A1 (ja) * 2016-04-27 2017-11-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装置および採光システム
JP6757467B2 (ja) * 2017-05-01 2020-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装置
JP6865118B2 (ja) * 2017-06-23 2021-04-28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採光装置
JP7234491B2 (ja) * 2017-07-13 2023-03-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ブラインド
US10012356B1 (en) * 2017-11-22 2018-07-03 LightLouver LLC Light-redirecting optical daylighting system
USD868499S1 (en) * 2018-04-25 2019-12-03 Ching Feng Home Fashions Co., Ltd. Louv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9526A (en) * 1986-06-27 1989-01-24 Wausau Metals Corporation Blind with light-transmitting slats
JP2002270015A (ja) * 2001-03-14 2002-09-20 Nikken Sekkei Ltd 自然光を効果的に利用した照明システム
CN1392959A (zh) * 2000-09-11 2003-01-22 S·T·I·日本株式会社 配光控制装置、百叶窗、隔壁、窗帘、帐篷、及照明器
WO2011089542A1 (en) * 2010-01-20 2011-07-28 Helmut Koester Z-shaped venetian blind slats for daylight deflection
JP2013014909A (ja) * 2011-07-01 2013-01-24 Noriko Makino ブラインド
US20130042982A1 (en) * 2010-04-30 2013-02-21 Hangzhou Wokasolar Technology Co., Ltd. Multi-Slat Combination Blind of Rotating Type
JP2014015831A (ja) * 2012-07-10 2014-01-30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ブラインド及びその建築用光学アセンブリー
CN103688196A (zh) * 2011-07-19 2014-03-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双面日光重新定向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19Y2 (zh) * 1986-08-29 1993-05-21
US4773733A (en) 1987-11-05 1988-09-27 John A. Murphy, Jr. Venetian blind having prismatic reflective slats
JP2695545B2 (ja) 1991-07-11 1997-12-24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JP3281330B2 (ja) 1999-06-21 2002-05-13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昼光利用システム
US6196292B1 (en) 2000-01-11 2001-03-06 Charles Leo Jack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ndow treatment
JP3120889U (ja) 2006-02-07 2006-04-20 世明 林 多段式ブラインド構造
US20080291541A1 (en) 2007-05-23 2008-11-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edirecting solar control film
JP2010067565A (ja) * 2008-09-12 2010-03-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採光用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採光装置
TWI417485B (zh) * 2009-08-18 2013-12-01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導光膜片
TWI414673B (zh) * 2009-12-08 2013-11-11 Ind Tech Res Inst 導光微結構片,導光方法,以及窗戶結構的應用
US20110259529A1 (en) 2010-04-22 2011-10-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indow System Useful for Blocking Direct Sunlight
CN103460082A (zh) 2011-03-30 2013-12-1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偏转与光漫射混合构造
JP2013002224A (ja) * 2011-06-21 2013-01-07 Iris Ohyama Inc 熱線遮蔽機能付き採光ブラインド及び熱線遮蔽機能付き遮光・採光両用ブラインド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6152623B2 (ja) 2012-01-31 2017-06-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採光パネル、採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9429288B2 (en) * 2012-10-02 2016-08-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film, web roll for lighting film, window pane, roll screen, and lighting louver
JP6244660B2 (ja) * 2013-04-19 2017-12-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
JP5818171B2 (ja) 2013-05-22 2015-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制御具
JP6165512B2 (ja) 2013-06-14 2017-07-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採光システム
US9850705B2 (en) 2013-07-16 2017-12-26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Energy efficient shading systems for windows
US20150024337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A.Tron3D Gmbh Voxel level new information updates using intelligent weighting
CN105579872B (zh) * 2013-09-26 2018-09-04 夏普株式会社 面状光学部件和采光器
CN105637390B (zh) 2013-10-17 2018-05-18 夏普株式会社 采光部件、采光器和采光部件的设置方法
WO2015076245A1 (ja) 2013-11-25 2015-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装置及び採光スラット
EP3144585A4 (en) 2014-05-13 2018-0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aylighting device
WO2016002869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スラット及び採光装置
US20160025288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Sergiy Vasylyev Light directing sheeting and systems employing the same
TW201609593A (zh) 2014-09-09 2016-03-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窗戶玻璃
EP3210057B1 (en) 2014-10-20 2020-08-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un-facing light redirecting films with reduced glare
JPWO2016067998A1 (ja) 2014-10-28 2017-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装置、採光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9526A (en) * 1986-06-27 1989-01-24 Wausau Metals Corporation Blind with light-transmitting slats
CN1392959A (zh) * 2000-09-11 2003-01-22 S·T·I·日本株式会社 配光控制装置、百叶窗、隔壁、窗帘、帐篷、及照明器
JP2002270015A (ja) * 2001-03-14 2002-09-20 Nikken Sekkei Ltd 自然光を効果的に利用した照明システム
WO2011089542A1 (en) * 2010-01-20 2011-07-28 Helmut Koester Z-shaped venetian blind slats for daylight deflection
US20130042982A1 (en) * 2010-04-30 2013-02-21 Hangzhou Wokasolar Technology Co., Ltd. Multi-Slat Combination Blind of Rotating Type
JP2013014909A (ja) * 2011-07-01 2013-01-24 Noriko Makino ブラインド
CN103688196A (zh) * 2011-07-19 2014-03-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双面日光重新定向膜
JP2014015831A (ja) * 2012-07-10 2014-01-30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ブラインド及びその建築用光学アセンブリ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6623A1 (en) 2018-03-21
CN107532789B (zh) 2019-11-19
US20180119486A1 (en) 2018-05-03
EP3296623A4 (en) 2018-12-26
JPWO2016175203A1 (ja) 2018-03-29
RU2017140781A (ru) 2019-05-31
RU2017140781A3 (zh) 2019-05-31
US10344531B2 (en) 2019-07-09
WO2016175203A1 (ja) 2016-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2789B (zh)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JP6716733B2 (ja) 採光装置及び採光スラット
CN105308483B (zh) 采光膜、窗玻璃、卷帘和采光百叶窗
JP6642872B2 (ja) 採光部材、採光装置、ロールスクリーン及びブラインド
RU2660919C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6639019B2 (ja) 採光スラット及び採光装置
US9121982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for emitting diffuse light
CN105637390A (zh) 采光部件、采光器和采光部件的设置方法
CN106461186A (zh) 采光装置
US20180291681A1 (en) Daylighting mem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aylighting member, and daylighting apparatus
WO2017188318A1 (ja) 採光装置および採光システム
EP3372889A1 (en) Daylighting device
JPWO2016175207A1 (ja) 採光システム
JP2016091941A (ja) 採光装置
JP6684709B2 (ja) 採光装置
JP6757467B2 (ja) 採光装置
JPWO2018235803A1 (ja) 採光部材および採光装置
CN108351441A (zh) 采光装置、采光***以及采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JPWO2016121679A1 (ja) 採光装置、スクリーン
JPWO2018012401A1 (ja) スラットおよびブラインド
WO2018066264A1 (ja) 採光スラット及び採光装置
WO2018079709A1 (ja) 調光ブラインド、採光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JPWO2018101393A1 (ja) 採光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