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0280B - 角度调整配件 - Google Patents

角度调整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0280B
CN107510280B CN201710821750.9A CN201710821750A CN107510280B CN 107510280 B CN107510280 B CN 107510280B CN 201710821750 A CN201710821750 A CN 201710821750A CN 107510280 B CN107510280 B CN 107510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wedge
wedge member
floating
floating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17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0280A (zh
Inventor
永谷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oyo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oy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oyo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oy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10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0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0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0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24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 A47C1/026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by means of peg-and-notch or pawl-and-ratchet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A47C17/12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extending the arm-re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only not fully covered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A47C17/02, A47C17/04, A47C17/38, A47C17/52, A47C17/64, or A47C17/84; Drawers in or unde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0/00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 A47C20/04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adjustable inclination
    • A47C20/043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adjustable inclination by means of peg-and-notch or pawl-and-ratchet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00Chai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or vertically-adjustable seats
    • A47C3/16Chai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or vertically-adjustable seats of legless type, e.g. with seat directly resting on the floor; Hassocks; Pouff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02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adjustable in heigh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07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with positive loc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制造容易且具有稳定的动作特性的角度调整配件。上述角度调整配件具有第1臂(10)、第2臂(20)和浮动楔部件(40),上述第1臂(10)设有具有直线状的楔面(18a)的楔形窗口部(18);上述第2臂(20)相对第1臂(10)以能够轴心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设有圆弧形状的齿轮部(26);上述浮动楔部件(40)在一面侧具有抵接于位于上述楔形窗口部(18)的外侧的直线状的楔面(18a)的直线状的第1抵接面(41),在另一面侧具有与上述齿轮部(26)啮合的齿面(43),并被可移动地收纳在上述楔形窗口部(18)中未被齿轮部(26)覆盖的楔形空间内,通过直线状的抵接面(41)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滑动,并且齿面(43)与齿轮部(26)啮合,上述浮动楔部件(40)限制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向展开方向摆动。

Description

角度调整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角度调整配件,尤其是涉及沙发等家具中所使用的角度调整配件。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例如沙发的头枕、扶手、搁脚物(foot-rest)等调整为所期望的角度而广泛使用角度调整配件(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存在一种角度调整配件,其具有第1臂1、第2臂2、楔形窗口部5和浮动楔部件6,其中,上述第1臂1具有盒体部3;上述第2臂2在上述盒体部3与第1臂1以可绕第1轴心C1摆动的方式枢轴连结,同时,具有齿轮部4;上述楔形窗口部5形成于第1臂1的盒体部3;上述浮动楔部件6可移动地配设于楔形窗口部5内,并具有与上述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
尤其公开了在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中,在由设于上述楔形窗口部5内的圆弧形状的楔面8和圆弧形状的齿轮部4形成的楔形空间内配设浮动楔部件6。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76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中,齿轮部4形成为以第1轴心C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另一方面,楔面8形成为以与第1轴心C1偏心的第2轴心C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进一步地,与上述楔面8的抵接面抵接的浮动楔部件6的抵接面9也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在设计时各圆弧形状的曲率、偏心量等应该考虑的设计因素较多,不容易进行设计。尤其是在根据顾客的要求来设计角度调整配件的情况下,设计较耗费时间。
此外,为了使进行复杂的动作的浮动楔部件6的动作平滑并且稳定,部件尺寸例如各圆弧形状的曲率或者偏心量必须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因此,在以往的例子中的角度调整配件中,为了确保稳定的动作特性,存在部件的制造较耗费时间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制造容易且具有更加稳定的动作特性的角度调整配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形成如下结构:
其具有:
第1臂,上述第1臂设有具有直线状的楔面的楔形窗口部;
第2臂,上述第2臂相对第1臂以能够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设有圆弧形状的齿轮部;以及
浮动楔部件,上述浮动楔部件在一面侧具有直线状的抵接面,上述抵接面抵接于位于上述楔形窗口部的外侧的直线状的楔面,
在另一面侧具有齿面,上述齿面与上述齿轮部啮合,
上述浮动楔部件被可移动地收纳在上述楔形窗口部中未被齿轮部覆盖的楔形空间内,
通过使直线状的抵接面沿着直线状的楔面滑动,并且使齿面与齿轮部啮合,上述浮动楔部件限制第2臂相对第1臂向展开方向摆动。
根据本发明,浮动楔部件的直线状的抵接面沿着直线状的楔面滑动。因此,设于第1臂的楔形窗口部的楔面能够以直线为基准进行设计、制造。其结果为,没有必要设计、制造像以往的例子那样的从圆弧形状的齿轮部偏心的圆弧形状的楔面,因而设计、制造变得容易进行。
此外,浮动楔部件的直线状的抵接面沿着楔形窗口部的直线状的楔面滑动。因此,浮动楔部件的动作变得简单,能够得到具有更加平滑并且稳定的动作特性的角度调整配件。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在与上述楔形窗口部的楔面相对的位置形成相对上述楔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引导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浮动楔部件能够沿着平行的两个楔面以及引导面滑动。因此,浮动楔部件的动作特性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在上述浮动楔部件的齿面的边缘部形成与上述抵接面平行的抵接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浮动楔部件的两个平行的抵接面,浮动楔部件能够在楔形窗口部内滑动。因此,浮动楔部件的动作特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浮动楔部件中,也可使一对直线状的抵接面形成为镜面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组装入浮动楔部件时没有方向性,因而不会发生装配错误,因此装配作业性得到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也可在一对直线状的抵接面之间形成圆弧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浮动楔部件的动作变得更加平滑。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设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在摆动第2臂时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齿面和第2臂的齿轮部保持为非接触地游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摆动第2臂时,浮动楔部件的齿面和第2臂的齿轮部没有碰撞。因此,能够得到不产生刺耳的咔嗒咔嗒声的角度调整配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方式构成: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具有楔作动板,上述楔作动板通过其与上述第2臂的拖曳旋转摩擦力在小角度的范围内进行旋转,
通过上述第2臂相对上述第1臂的向一个方向的摆动,上述楔作动板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从上述齿轮部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
进一步地,通过向另一方向的上述小角度的摆动,将上述浮动楔部件压入形成于上述第1臂侧的直线状的楔面和上述齿轮部之间,并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与上述齿轮部形成啮合状态,通过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楔作用,对上述第2臂相对上述第1臂的向上述另一方向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摆动第2臂时,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从上述齿轮部非接触地游离而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摆动第2臂时产生的刺耳的咔嗒咔嗒声的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设有施力弹簧,上述施力弹簧安装于上述第1臂,通过对上述浮动楔部件向轴心侧施力,使得在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齿轮部啮合而形成锁定状态时产生碰撞声。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楔作动板,在摆动第2臂的情况下,在摆动途中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
进一步地,仅在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齿轮部啮合而形成锁定状态时,使被施力弹簧的弹簧力施力的浮动楔部件产生碰撞声。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碰撞声识别第2臂形成锁定状态,从而能够得知操作情况,因此可获得安心感。
作为本发明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可设有逆转抑制弹簧,上述逆转抑制弹簧的一端部卡定于配置在轴心的支轴,另一端部卡定于第2臂,并通过漩涡状弹簧材料的弹簧力抑制第2臂向起立方向的摆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当使用者坐在装入有本申请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沙发上时,张力作用于沙发的表皮,有时会将角度调整配件的第2臂向起立方向拉伸。在这样的情况下,逆转抑制弹簧的弹簧力会抑制第2臂的摆动。因此,第2臂不会违背使用者的意图而向起立方向摆动,从而能够维持期望的倾倒角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家具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装入有上述角度调整配件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家具,具有如下效果:能够获得结构部件的设计、制造容易、摆动的结构部件的动作特性平滑且稳定的家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作为结构部件的相对壁部的主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楔作动板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浮动楔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图7所示的浮动楔部件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从图1的立体图中将第1、第2壳部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为表示从图9中将跟前侧的相对壁部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为表示从图10中将跟前侧的齿轮板部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为表示从图11中将楔作动板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为表示从图12中将浮动楔部件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4为表示通过图12中的浮动楔部件的楔效果实现的第2臂的锁定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操作步骤的动作工序图。
图16为接着图15的动作工序图。
图17为接着图16的动作工序图。
图18为接着图17的动作工序图。
图19为接着图18的动作工序图。
图20为接着图19的动作工序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2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图21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23为图21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4为图22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5为图23所示的结构部件的相对壁部的主视图。
图26为图23所示的楔作动板的主视图。
图27为表示从图21中将第1、第2壳部的立体图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8为表示从图27中将跟前侧的相对壁部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9为表示从图28中将跟前侧的齿轮板部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0为表示从图29中将楔作动板以及施力弹簧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1为表示从图30中将浮动楔部件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操作步骤的动作工序图。
图33为接着图32的动作工序图。
图34为接着图33的动作工序图。
图35为接着图34的动作工序图。
图36为接着图35的动作工序图。
图37为接着图36的动作工序图。
图38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9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图38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40为图38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1为图39所示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2为表示从图38中将第1、第2壳部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3为表示从图42中将跟前侧的相对壁部取出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4为表示从图43中将跟前侧的齿轮板部取出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5为表示从图44中将楔作动板取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操作步骤的动作工序图。
图47为接着图46的动作工序图。
图48为接着图47的动作工序图。
图49为接着图48的动作工序图。
图50为接着图49的动作工序图。
图51为接着图50的动作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5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在图1至图20进行图示。特别地,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具有第1臂10、第2臂20、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浮动楔部件40以及第1、第2壳部50、52。并且,第1臂10和第2臂20通过支轴56,以能够以轴心L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一体化。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1臂10具有安装部11和夹持上述安装部11的一个端部并平行地相对的一对相对壁部12、13。上述相对壁部12、13通过2个铆钉14、14铆接固定于上述安装部11的一端部。
应予说明,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铆接固定,例如也可通过螺栓和螺母或焊接来进行固定。此外,也可在安装部11与相对壁部12、13中的任一方通过推出(ejection)加工来设置嵌合突起,而在剩下的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并进行一体化。
上述相对壁部12、13形成为镜面对称。例如,如图5所示,相对壁部13的一侧设置有轴孔15,同时,其另一侧的内向面突出设置有限位销17。并且,在相对壁部13中,在上述轴孔15与限位销17之间设有楔形窗口部18。
应予说明,上述限位销17可通过推出加工形成,也可通过安装分离的金属制销来形成。
此外,也可根据需要改变限位销17的位置,以能够卡合于后述板簧片36。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述限位销17、17以位于同一轴心上的方式分别设于一对相对壁部12、13。并且,通过将后述楔作动板31的板簧片36卡定于上述限位销17,能够将上述楔作动板31定位于指定的位置。此外,通过使后述楔作动板31的板簧片36与上述限位销17抵接或者具有微小的空隙,能够防止上述楔作动板31的较大的松动。
如图5所示,上述楔形窗口部18具有直线状的楔面18a。上述楔面18a以逐渐接近后述第2臂20的齿轮部26的方式倾斜(图12至图14)。此外,上述楔形窗口部18具有与上述楔面18a平行的相对引导面18b。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具有为了使浮动楔部件40滑动的引导功能。进一步地,上述楔面18a和引导面18b通过倾斜面18c连结。楔面18a和倾斜面18c具有与后述浮动楔部件40的第1抵接面41和第2抵接面42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并且,当浮动楔部件40离开齿轮部26时,上述楔面18a、引导面18b以及上述倾斜面18c形成能够收纳浮动楔部件40的保存空间(图12)。此外,上述楔面18a和引导面18b经由形成为与轴孔15为同心圆状的圆弧面18d而连接。因此,如图12至图14所示,通过直线状的楔面18a和圆弧状的齿轮部26,形成沿顺时针旋转方向缩小的楔形空间。在上述楔形空间内可移动地嵌合浮动楔部件40。
应予说明,由于相对壁部12、13形成为镜面对称,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2臂20具有安装部21和夹持上述安装部21的一个端部并平行地相对的一对齿轮板部22、23。并且,上述齿轮板部22、23通过2个铆钉24、24铆接固定于上述安装部21。
应予说明,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铆接固定,例如也可通过螺栓和螺母或焊接来进行固定。此外,也可在安装部21与相对壁部22、23中的任一方通过推出(ejection)加工来设置嵌合突起,而在剩下的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并进行一体化。
上述齿轮板部22、23形成镜面对称,并分别具有用于穿过支轴56的轴孔25、25。此外,在上述齿轮板部22、23中,其一端侧的圆弧状外边缘部例如在中心角为100°~120°的范围内分别形成有齿轮部26、26。进一步地,在上述齿轮部26的始端部设有第1凸起部27。而且,在上述齿轮部26的末端部设有第2凸起部28。并且,齿轮板部22、23在其内向面分别突出设置有卡定销29、29。
并且,第2臂20的两片齿轮板部22、23装入上述第1臂10的相对壁部12、13之间,并通过支轴56可摆动地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公开了组合3片结构部件来形成上述第1臂10、第2臂20,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上述第1臂10、第2臂20也可通过将形成为镜面对称的2片结构部件重叠并一体化而形成。作为一体化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例如焊接、铆接固定、螺栓和螺母或嵌合突起等。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具有楔作动板31,上述楔作动板31由于其与第2臂20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以轴心L为中心在限定的角度内进行旋转。
如图6所示,楔作动板31为通过冲压加工对1片金属板进行冲切并折叠而形成。并且,上述楔作动板31具有设于其一侧的轴孔32、设于其另一侧的一对板簧片36、36和设于上述轴孔32与上述板簧片36、36之间的开口窗口部37。并且,楔作动板31在被装入齿轮板部22、23之间的状态下以可与第2臂20一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应予说明,在位于上述轴孔32的附近的角部形成有卡定爪部35。该卡定爪部35通过卡定于上述齿轮板部22、23的卡定销29对楔作动板31进行限位。应予说明,从与限位销17的关系来看,板簧片36也可设于楔作动板31的下边或者上边。
轴孔32具有能够嵌合进设于齿轮板部22、23的轴孔25(图3、图4)的开口边缘部的环状肋25a的直径。此外,轴孔32在其周缘部形成有环状滑动接触部33。并且,环状滑动接触部33通过波形弹簧部34与楔作动板31连接。上述环状滑动接触部33以及波形弹簧部34为,在轴孔32的周围使不连续的多个圆弧状狭缝形成为同心圆状,然后使上述环状滑动接触部33沿板厚方向突出,从而同时形成环状滑动接触部33和波形弹簧部34。
并且,由于上述波形弹簧部34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环状滑动接触部33弹性地压接于第2臂20的齿轮板部22、23的内向面。因此,在楔作动板31和第2臂20之间产生适度的拖曳旋转摩擦力。因此,楔作动板31和第2臂20由于上述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共同旋转。
应予说明,通过设置上述环状滑动接触部33,具有上述波形弹簧部34被补强,耐久性得到提高,同时使摆动动作平滑并且稳定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楔作动板31中,也可在轴孔32的周围只设置波形弹簧部34。
如图6所示,上述板簧片36、36为沿上述楔作动板31的另一侧边缘部设置纵向上长的狭缝,并将切割剩下的另一侧边缘部分别弯起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因此,板簧片3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一体地连结于楔作动板31。
此外,上述板簧片36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6a。并且,上述板簧片36在上述凸部36a的一侧的基部形成有卡定用凹部36b。通过将限位销17卡定于该卡定用凹部36b,楔作动板31以不会由于其与第2臂20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旋转的方式被限位(图10、图11)。此外,上述板簧片36在上述凸部36a的另一侧形成有引导用凹部36c。在限位销17位于上述引导用凹部36c内并被引导的情况下,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一同旋转。
应予说明,上述限位销17可与所述引导用凹部36c抵接,也可具有微小的空隙。
此外,上述板簧片36未必要设置一对,也可于一侧设置1片。
如图6所示,上述开口窗口部37具有能够使后述浮动楔部件40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并且不产生松动地保持的形状。
即,上述开口窗口部37具有上下相对的第1支承部37a以及第2支承部37b。第1支承部37a以及第2支承部37b以能够分别抵接于后述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边缘部以及下端边缘部且进行支承的距离相对(图10、图11)。并且,第1支承部37a以及第2支承部37b通过第1连结部37c和第2连结部37d连结。上述第1连结部37c具有形成上述轴孔32的同心圆的圆弧面。此外,第2连结部37d形成不抵接于浮动楔部件40的弯曲面。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浮动楔部件40形成为镜面对称。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组装方向不限定于一个方向,所以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进行。
即,浮动楔部件40在其一侧具有第1抵接面41以及第2抵接面42,同时,在其另一侧形成齿面43。上述第1抵接面41以及第2抵接面42均为平坦面。并且,第1抵接面41和第2抵接面42之间的角度与设于相对壁部12、13的楔面18a和倾斜面18c之间的角度大致相同(图9、图12)。
此外,在上述齿面43的上下边缘部设有分别与上述第1抵接面41以及第2抵接面42平行的第3抵接面44以及第4抵接面45。上述第3抵接面44以及第4抵接面45均为平坦面。
并且,在第1抵接面41和第2抵接面42之间形成有曲率相同的圆弧面46、47。进一步地,在圆弧面46、47之间设有与圆弧面46、47曲率不同的圆弧面48。通过设置上述圆弧面46、47、48,具有使浮动楔部件40的移动变得更加平滑的优点。
应予说明,如图8所示,在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形成多个齿。该齿面43和齿轮部26、26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2处进行啮合,并且,齿面43的所有齿与齿轮部26、26同时啮合(图14)。
并且,例如,也可在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形成13个~20个齿,在齿轮部26形成40个以上的齿,更优选形成45个~65个齿。由此,也可使角度调整级数为40级以上。
第1、第2壳部50、52为用于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40脱落的部件。因此,第1、第2壳部50、52具有分别覆盖上述第1臂10的相对壁部12、13的外周面的正面形状,同时分别具有轴孔51、53。并且,第1、第2壳部50、52通过设于第2壳部52的一对弹性爪部54、54相互地连结为一体。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结构部件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楔作动板31预先装入第2臂20的齿轮板部22、23之间并通过铆钉24进行铆接固定,从而使第2臂20一体化。然后,将上述齿轮板部22、23以及楔作动板31***一体化的第1臂10的相对壁部12、13之间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将第2壳部52定位于上述相对壁部13后,将支轴56穿过轴孔53、15、25、32、25、15并临时固定。接着,将浮动楔部件40从相对壁部12的楔形窗口部18***,并***开口窗口部37以及相对壁部13的楔形窗口部18。然后,将第1壳部50的轴孔51嵌合于支轴56,从而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40的脱落。最后,通过将垫圈55嵌合于支轴56,并对突出的支轴56的一端部进行铆接,从而使上述结构部件连结并一体化。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5所示,如果使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向箭头A方向倾倒,则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并且,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直线状的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并沿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窄的楔形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40通过楔作用对第2臂20向A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从而维持(固定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
即,如果在图15所示的啮合状态下,则通过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的啮合,能够在第2臂20不发生滑动的情况下可靠地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
相反地,如图16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由于基于波形弹簧部34的弹簧力而产生的拖曳旋转(drag turning)摩擦力,楔作动板31将与第2臂2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和齿轮部26开始分离。与此同时,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向下推。因此,浮动楔部件40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向斜下方侧滑动并向楔形窗口部18的下方侧移动。因此,在齿面43和齿轮部2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并且浮动楔部件40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浮动楔部件40在楔形窗口部18的楔面18a、引导面18b和楔作动板31的第1、第2支承部37a、37b这4处被支承。并且,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由于浮动楔部件40与齿轮部26不发生接触,因此能够在不产生刺耳的咔嗒咔嗒声的情况下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安静地摆动。此外,在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之间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期间,由于浮动楔部件40被楔作动板31从上方推压,因此齿面43与齿轮部26不会相互啮合。
即,在进行将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的操作期间,浮动楔部件40不会发生松动并被保持,从而保持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的非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第2突起部28会推压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将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向下推。因此,通过楔作动板31的共同旋转,限位销17将越过板簧片36的凸部36a并卡定于卡定用凹部36b。并且,浮动楔部件40的第2抵接面42抵接于倾斜面18c,从而形成保存状态(图18)。
在保存状态下,浮动楔部件40被收纳于保存空间内,并且,板簧片36的卡定用凹部36b卡定于限位销17。因此,即使使第2臂20向A方向摆动,也会通过卡定于限位销17的板簧片36的弹簧力保持齿轮部26与齿面43不啮合的非接触游离状态。因此,楔作动板31不会进行共同旋转而仅第2臂20能够向A方向自由地摆动(图19)。
下面,如图19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在第2臂20即将到达相对第1臂10形成直线状的最终展开位置之前,齿轮板部23的卡定销29卡定于楔作动板31的卡定爪部35。进一步地,如果将第2臂20稍微用力地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楔作动板31也以支轴56为中心向顺时针旋转方向(A方向)摆动。因此,限位销17从板簧片36的卡定用凹部36b脱离,并且限位销17位于板簧片36的引导用凹部36c内(图20)。因此,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面向上推,从而使处于保存状态的浮动楔部件40向上方移动。此时,由于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也抵接于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因此浮动楔部件40不会产生松动。并且,由于在楔作动板31和第2臂20之间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板31将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40将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向楔形窗口部18(楔形空间)的上部滑动,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形成直线状(180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但未必限定于此。通过对设置齿轮部26的中心角的范围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也可将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形成120度的角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
并且,如果使第2臂20再次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由于波形弹簧部34的弹簧力所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并且,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向下推。因此,浮动楔部件40沿着楔形窗口部18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滑动并向背离齿轮部26的方向小幅移动。因此,在齿面43与齿轮部2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浮动楔部件40再次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图16)。因此,即使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也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并且,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向上推并使之滑动。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进一步地,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并沿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窄的楔形空间(图15)。因此,浮动楔部件40通过楔作用对第2臂20向A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并维持(固定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明显看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得到即使使第2臂20向A方向以及B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摆动,也完全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的安静的角度调整配件。
如图21至图3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区别点在于组装有将棒状弹簧材料折弯成大致门型的施力弹簧60。其目的是使得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完全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但仅在第2臂的操作开始时以及操作刚结束后产生碰撞声,以此消除使用者的不安感。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具有第1臂10、第2臂20、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浮动楔部件40、第1、第2壳部50、52以及施力弹簧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除第1臂10、楔作动板31以及施力弹簧60以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所以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1臂10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用于安装后述施力弹簧60的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对壁部12、13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对壁部12、13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楔形窗口部18的形状以及用于安装后述施力弹簧60的结构。
即,如图25所示,相对壁部13的楔形窗口部1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具有相互平行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的同时,还具有倾斜面18c以及圆弧面18d。进一步地,楔形窗口部18在上述引导面18b的大致中央设有缺口部18e。
此外,相对壁部13在上述楔形窗口部18的上下分别设有卡定孔19a以及抵接销19b。
如图26所示,楔作动板3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楔作动板31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开口窗口部37的形状。上述开口窗口部3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有将后述浮动楔部件40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并且能够不产生松动地将其保持的形状。
即,上述开口窗口部37具有上下相对的第1支承部37a以及第2支承部37b。第1支承部37a以及第2支承部37b以能够分别抵接于后述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边缘部以及下端边缘部且进行支承的距离相对。但是,在图26中,在第2支承部37b右侧的大致一半形成比第2支承部37b更低的阶梯部37e。第1支承部37a和阶梯部37e之间的相对间距离为使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不能同时抵接的距离。
由于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施力弹簧60为将线状弹簧材料弯曲成大致门型。并且,在施力弹簧60中,将其两侧端部分别向外侧且在同一直线上弯曲而设有卡定端部61、61。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部件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楔作动板31预先组装入第2臂20的齿轮板部22、23之间,然后,通过使用铆钉24、24进行铆接固定从而使第2臂20一体化。另一方面,将施力弹簧60***一体化的第1臂10的相对壁部12、13之间。接着,使施力弹簧60的卡定端部61、61分别卡定于相对壁部12、13的卡定孔19a、19a。然后,在将上述齿轮板部22、23以及楔作动板31***一体化的第1臂10的相对壁部12、13之间的同时,将楔作动板31***大致门型的施力弹簧60。进一步地,将第2壳部52定位于上述相对壁部13后,将支轴56穿过轴孔53、15、25、32、25、15并临时固定。接着,将浮动楔部件40从相对壁部12的楔形窗口部18***,并***开口窗口部37以及相对壁部13的楔形窗口部18。然后,将第1壳部50的轴孔51嵌合于支轴56,从而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40的脱落。最后,通过将垫圈55嵌合于支轴56,并对突出的支轴56的一端部进行铆接,使上述结构部件连结并一体化。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2所示,如果使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向箭头A方向倾倒,则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并且,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直线状的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并沿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窄的楔形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40通过楔作用对第2臂20向A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从而维持(固定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此时,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未落入楔形窗口部18的缺口部18e中。
即,如果在图32所示的啮合状态下,则通过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的啮合,能够在第2臂20不发生滑动的情况下可靠地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
相反地,如图33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由于基于波形弹簧部34的弹簧力而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板31将与第2臂2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和齿轮部26开始分离。与此同时,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向下推。因此,浮动楔部件40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向斜下方侧滑动并向楔形窗口部18的下方侧移动。然后,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落入楔形窗口部18的缺口部18e中。因此,齿面43和齿轮部2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并且浮动楔部件40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在此时的非接触游离状态下,通过施力弹簧60对浮动楔部件40向支轴56侧施力。因此,浮动楔部件40在缺口部18e、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和施力弹簧60这3处被支承。因此,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由于浮动楔部件40与齿轮部26不发生接触,因此能够在不产生刺耳的咔嗒咔嗒声的情况下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安静地摆动。此外,在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发生拖曳旋转期间,由于浮动楔部件40被楔作动板31从上方推压,因此齿面43与齿轮部26不会相互啮合。
即,即使进行将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的操作,浮动楔部件40也不会发生松动并被保持,同时,保持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的非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第2突起部28会推压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将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向下推,所以楔作动板31会发生摆动。因此,限位销17将越过板簧片36的凸部36a,接着,限位销17卡定于卡定用凹部36b。并且,浮动楔部件40的第2抵接面42抵接于倾斜面18c,从而形成保存状态(图35)。
在该保存状态下,浮动楔部件40被收纳于保存空间内,并且,板簧片36的卡定用凹部36b卡定于限位销17。因此,即使使第2臂20向A方向摆动,也将通过卡定于限位销17的板簧片36的弹簧力保持齿轮部26与齿面43不啮合的状态。因此,楔作动板31不会进行共同旋转,而仅第2臂20能够不产生咔嗒咔嗒声地向A方向自由地摆动。
如图36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在第2臂20即将到达相对于第1臂10形成直线状的最终展开位置之前,齿轮板部23的卡定销29卡定于楔作动板31的卡定爪部35。进一步地,如果将第2臂20稍微用力地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楔作动板31也以支轴56为中心向顺时针旋转方向(A方向)摆动。因此,限位销17从板簧片36的卡定用凹部36b脱离,并且限位销17位于板簧片36的引导用凹部36c内。因此,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面向上推,从而使处于保存状态的浮动楔部件40向上方移动。此时,由于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也抵接于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因此浮动楔部件40不会产生松动。并且,由于楔作动板31和第2臂20之间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两者将共同旋转。因此,受到施力弹簧60施力的浮动楔部件40将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向楔形窗口部18(楔形空间)的上部滑动。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图37),当齿面43和齿轮部26啮合时会产生碰撞声。通过该碰撞声,使用者能够知道齿面43已与齿轮部26啮合,因而产生安心感。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形成直线状(180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但未必限定于此。通过对设置齿轮部26的中心角的范围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也可将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形成120度的角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
接着,如果使第2臂20再次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由于波形弹簧部34的弹簧力所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然后,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被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按压。因此,浮动楔部件40沿着楔形窗口部18的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滑动并向背离齿轮部26的方向小幅移动。接着,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落入缺口部18e中。因此,在齿面43与齿轮部2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浮动楔部件40再次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图33)。因此,即使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也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
然后,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拖曳旋转的楔作动板31的阶梯部37e将浮动楔部件40向上推。因此,浮动楔部件40脱离缺口部18e后,沿着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滑动。因此,收到施力弹簧60的施力的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再次形成啮合状态。此时,当齿面43与齿轮部26啮合时会产生碰撞声。由于使用者通过听取该碰撞声能够识别操作情况,因此会令使用者产生安心感。进一步地,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并沿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窄的楔形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40通过楔作用对第2臂20向A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并维持(固定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图32)。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明显看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得到即使在使第2臂20向A方向以及B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摆动的情况下,在摆动操作中也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的安静的角度调整配件。但是,当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板部23的齿轮部26基于摆动操作而啮合时,会产生碰撞声。因此,使用者能够知道自己的操作状况,从而获得安心感。
如图38至图5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组装有漩涡状的逆转抑制弹簧70。
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在例如应用于沙发的头枕的情况下,为对埋入头枕的第2臂20的倾倒方向的摆动进行多级限制,并保持倾倒处的位置的结构。因此,第2臂20向起立方向极轻地摆动。
但是,如果使用者坐在座位部上,则张力会作用于覆盖座位部、靠背以及搁脚物的表皮上。因此,可能会将搁脚物拉向起立方向而使其突然立起,从而导致无法保持所期望的最终倾倒状态。这样的问题在铺展沙发的表皮的制造工序以及拆开清洗作业中也会产生。因此,以使表皮不产生褶皱的方式来包装表皮并不容易。
本实施方式以消除上述问题为目的。
即,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如图40以及图41所示,具有第1臂10、第2臂20、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浮动楔部件40、第1、第2壳部50、52以及逆转抑制弹簧70。并且,第1臂10和第2臂20以能够通过支轴57以轴心L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而一体化。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第1臂10的相对壁部13、第2臂20、逆转抑制弹簧70、支轴57和辅助销58。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相对壁部13的轴孔15并非圆孔,而是六边形的轴孔。这是为了防止后述支轴57的空转。因此,轴孔15不局限于六边形,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此外,轴孔15也可以是以圆形为主体并具有止转功能的大致D字形。
第2臂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2臂20的区别点在于齿轮板部22、23相对于安装部21的安装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
如图40所示,支轴57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轴56大致相同。但是,支轴56和支轴57的区别点在于,在轴部的基部具有环状肋57a,同时,在其头部设有卡合槽57b。上述环状肋57a用于防止支轴57的空转。因此,环状肋57a也可以是能够嵌合于上述轴孔15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此外,环状肋57a也可以是以圆形为主体并具有止转功能的大致D字形。
辅助销58用于卡定后述逆转抑制弹簧70的端部,并铆接固定于第2臂20的齿轮板部22、23。
逆转抑制弹簧70具有将带状弹簧材料卷成漩涡状的形状,并通过将两端弯折而形成卡定端部71、72。
接着,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部件的组装方法除了使用支轴57来代替支轴56这点以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完毕后铆接固定辅助销58,以及进一步将逆转抑制弹簧70的卡定端部71、72分别卡合组装于支轴57的卡合槽57b和辅助销58。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6所示,如果使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向箭头A方向倾倒,则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此外,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直线状的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并沿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窄的楔形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40通过楔作用对第2臂20向A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从而维持(固定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
即,如果在图46所示的啮合状态下,则通过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的啮合,能够在第2臂20不发生滑动的情况下可靠地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
相反地,则如图47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由于基于波形弹簧部34的弹簧力而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板31将与第2臂2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开始分离。与此同时,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向下推。因此,浮动楔部件40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滑动并向楔形窗口部18的下方侧移动。因此,在齿面43和齿轮部2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并且浮动楔部件40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浮动楔部件40在楔形窗口部18的楔面18a、引导面18b和楔作动板31的第1、第2支承部37a、37b这4处被支承。并且,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由于浮动楔部件40与齿轮部26不发生接触,因此能够在不产生刺耳的咔嗒咔嗒声的情况下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安静地摆动。此外,在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之间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期间,由于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被楔作动板31推压,因此齿面43与齿轮部26不会相互啮合。
即,在进行将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的操作期间,浮动楔部件40不会发生松动并被保持,从而保持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的非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48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第1突起部27会推压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面将推压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因此,浮动楔部件40发生旋转,限位销17越过板簧片36的凸部36a,随后,限位销17卡定于卡定用凹部36b。并且,浮动楔部件40的第2抵接面42抵接于倾斜面18c,从而形成保存状态(图49)。
在保存状态下,浮动楔部件40被收纳于保存空间内,并且,板簧片36的卡定用凹部36b卡定于限位销17。因此,即使使第2臂20向B方向摆动,也将通过卡定于限位销17的板簧片36的弹簧力保持齿轮部26与齿面43不啮合的状态。因此,楔作动板31不会进行共同旋转而仅第2臂20能够向A方向自由地摆动。
下面,如图50所示,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在第2臂20即将到达相对于第1臂10形成直角状的最终展开位置之前,齿轮板部23的卡定销29卡定于楔作动板31的卡定爪部35。因此,如果将第2臂20稍微用力地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楔作动板31以支轴57为中心向顺时针旋转方向(A方向)摆动。因此,限位销17从板簧片36的卡定用凹部36b脱离,并且限位销17移动至板簧片36的引导用凹部36c。因此,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面向上推,从而使处于保存状态的浮动楔部件40向上方移动。此时,由于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也抵接于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因此浮动楔部件40不会发生松动。并且,由于在楔作动板31和第1臂10之间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两者将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40将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向楔形窗口部18(楔形空间)的上部滑动,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图51)。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形成直角状(90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但未必限定于此。通过对设置齿轮部26的中心角的范围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也可将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形成120度的角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
接着,如果使第2臂20再次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如图47所示,由于波形弹簧部34的弹簧力所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板31与第2臂2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然后,楔作动板31的第1支承部37a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上端面向下推。因此,浮动楔部件40沿着楔形窗口部18的楔面18a以及引导面18b滑动并向背离齿轮部26的方向小幅移动。因此,在齿面43与齿轮部2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浮动楔部件40再次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因此,即使使第2臂20向箭头B方向摆动也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
然后,如果使第2臂20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楔作动板31的第2支承部37b将浮动楔部件40的下端部向上推并使之滑动。因此,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进一步地,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并沿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窄的楔形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40通过楔作用对第2臂20向A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并维持(固定保持)第1臂10与第2臂20的倾斜角度(图46)。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明显看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得到即使使第2臂20向A方向以及B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摆动,也完全不会产生咔嗒咔嗒声的安静的角度调整配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图46中,即使张力通过未图示的表皮等沿箭头B方向作用于第2臂20,上述张力也将被逆转抑制弹簧70的弹簧力抑制。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发生基于作用于表皮的张力的问题。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同样能够防止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基于表皮的张力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固定第1臂10并且摆动第2臂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当然也可以固定第2臂20并且摆动第1臂10。
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当然也可以将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组合。因此,能够得到在产生锁定状态的碰撞声的同时,能够抑制由于沙发的张力导致的第2臂向起立方向的摆动的角度调整配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能够使用于无腿座椅、沙发、头枕、搁脚物等。进一步地,只要为2个结构部件发生摆动的装置,则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也能够适用于例如使门扇摆动开闭的架子等。
符号说明
10 第1臂
11 安装部
12 相对壁部
13 相对壁部
14 铆钉
15 轴孔
17 限位销
18 楔形窗口部
18a 楔面
18b 引导面
18c 倾斜面
18d 圆弧面
19a 卡定孔
19b 抵接销
20 第2臂
21 安装部
22 齿轮板部
23 齿轮板部
24 铆钉
25 轴孔
26 齿轮部
27 第1突起部
28 第2突起部
29 卡定销
30 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
31 楔作动板
32 轴孔
33 环状滑动接触部
34 波形弹簧部
35 卡定爪部
36 板簧片
36a 凸部
36b 卡定用凹部
36c 引导用凹部
37 开口窗口部
37a 第1支承部
37b 第2支承部
37c 第1连结部
37d 第2连结部
40 浮动楔部件
41 第1抵接面
42 第2抵接面
43 齿面
44 第3抵接面
45 第4抵接面
46 圆弧面
47 圆弧面
48 圆弧面
50 第1壳部
51 轴孔
52 第2壳部
54 轴孔
54 弹性爪部
55 垫圈
56 支轴
57 支轴
58 辅助销
60 施力弹簧
61 卡定端部
70 逆转抑制弹簧
71 卡定端部
72 卡定端部
L 轴心
A 摆动方向
B 摆动方向

Claims (10)

1.一种角度调整配件,其具有:
第1臂(10),所述第1臂(10)设有具有直线状的楔面(18a)的楔形窗口部(18);
第2臂(20),所述第2臂(20)相对第1臂(10)以能够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设有圆弧形状的齿轮部(26);以及,
浮动楔部件(40),所述浮动楔部件(40)在一面侧具有直线状的抵接面(41),所述抵接面(41)抵接于位于所述楔形窗口部(18)的外边缘部的直线状的楔面(18a),
在另一面侧具有齿面(43),所述齿面(43)与所述齿轮部(26)啮合,
所述浮动楔部件(40)被可移动地收纳在所述楔形窗口部(18)中未被齿轮部(26)覆盖的楔形空间内,
通过使直线状的抵接面(41)沿着直线状的楔面(18a)滑动,并且使齿面(43)与齿轮部(26)啮合,所述浮动楔部件(40)被压入形成于直线状的楔面(18a)与齿轮部(26)之间的楔形空间,从而限制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向展开方向摆动,所述楔形空间沿第2臂(20)相对第1臂(10)展开的方向逐渐变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与楔形窗口部(18)的楔面(18a)相对的位置形成相对所述楔面(18a)平行的直线状的引导面(18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的边缘部形成有平行于所述抵接面(41)的抵接面(4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浮动楔部件(40)中,使一对直线状的抵接面(41、42)形成为镜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直线状的抵接面(41、42)之间形成有圆弧面(46、47、48)。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设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在摆动第2臂(20)时,所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使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第2臂(20)的齿轮部(26)非接触地游离并进行保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配件以如下方式构成:
所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30)具有楔作动板(31),所述楔作动板(31)通过其与所述第2臂(20)的拖曳旋转摩擦力在小角度的范围内进行旋转,
通过所述第2臂(20)相对所述第1臂(10)的向一个方向(B)的摆动,所述楔作动板(31)使所述浮动楔部件(40)的所述齿面(43)从所述齿轮部(26)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
进一步地,通过向另一方向(A)的所述小角度的摆动,将所述浮动楔部件(40)压入形成于所述第1臂(10)侧的直线状的楔面(18a)和所述齿轮部(26)之间,并使所述浮动楔部件(40)的所述齿面(43)与所述齿轮部(26)形成啮合状态,通过所述浮动楔部件(40)的楔作用,对所述第2臂(20)相对所述第1臂(10)的向所述另一方向(A)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设有施力弹簧(60),所述施力弹簧(60)安装于所述第1臂(10),通过对所述浮动楔部件(40)向轴心侧施力,使得在浮动楔部件(40)的齿面(43)与齿轮部(26)啮合而形成锁定状态时产生碰撞声。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设有逆转抑制弹簧(70),所述逆转抑制弹簧(70)的一端部(71)卡定于配置在轴心的支轴(57),另一端部(72)卡定于第2臂(20),并通过漩涡状弹簧材料的弹簧力抑制第2臂(20)向起立方向的摆动。
10.一种家具,其特征在于:
装入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
CN201710821750.9A 2017-05-11 2017-09-13 角度调整配件 Active CN107510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4967A JP6404400B1 (ja) 2017-05-11 2017-05-11 角度調整金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家具
JP2017-094967 2017-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0280A CN107510280A (zh) 2017-12-26
CN107510280B true CN107510280B (zh) 2023-10-13

Family

ID=6072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1750.9A Active CN107510280B (zh) 2017-05-11 2017-09-13 角度调整配件
CN201721175724.5U Active CN208807931U (zh) 2017-05-11 2017-09-13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使用该角度调整配件的家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5724.5U Active CN208807931U (zh) 2017-05-11 2017-09-13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使用该角度调整配件的家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00836B1 (zh)
JP (1) JP6404400B1 (zh)
CN (2) CN107510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4400B1 (ja) * 2017-05-11 2018-10-10 向陽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金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家具
CN110037483B (zh) * 2019-04-04 2024-01-12 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头枕调节装置
CN110664157A (zh) * 2019-09-09 2020-01-10 东莞市伟宏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头枕角度调节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29A (zh) * 1993-12-03 1997-04-02 列克特斯公司 病人护理***
JP2006230720A (ja) * 2005-02-25 2006-09-07 Naonobu Yamashita 角度調整金具
JP2012205922A (ja) * 2012-07-10 2012-10-25 Naonobu Yamashita 角度調整方法
CN203418107U (zh) * 2013-09-03 2014-02-05 深圳市鑫灏源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抽芯机构
CN203662356U (zh) * 2013-05-20 2014-06-25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整金具
CN104172793A (zh) * 2014-08-14 2014-12-03 东莞市伟宏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多功能升降架
CN105902029A (zh) * 2015-02-23 2016-08-31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JP2016154844A (ja) * 2015-02-23 2016-09-01 向陽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金具及びソファー
CN208807931U (zh) * 2017-05-11 2019-05-03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使用该角度调整配件的家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507U (zh) * 1977-06-29 1979-01-29
JP3766669B2 (ja) * 2003-08-29 2006-04-12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4296223B1 (ja) * 2008-05-23 2009-07-15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4418519B1 (ja) * 2009-05-22 2010-02-17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4551478B2 (ja) * 2009-08-05 2010-09-29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4624479B1 (ja) * 2010-05-26 2011-02-02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5584087B2 (ja) * 2010-10-19 2014-09-03 向陽技研株式会社 座イス用角度調整金具及び座イス用連結構造
JP2016165452A (ja) * 2015-03-06 2016-09-15 株式会社ヒカリ 角度調節装置及びリクライニング椅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29A (zh) * 1993-12-03 1997-04-02 列克特斯公司 病人护理***
JP2006230720A (ja) * 2005-02-25 2006-09-07 Naonobu Yamashita 角度調整金具
JP2012205922A (ja) * 2012-07-10 2012-10-25 Naonobu Yamashita 角度調整方法
CN203662356U (zh) * 2013-05-20 2014-06-25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整金具
CN203418107U (zh) * 2013-09-03 2014-02-05 深圳市鑫灏源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抽芯机构
CN104172793A (zh) * 2014-08-14 2014-12-03 东莞市伟宏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多功能升降架
CN105902029A (zh) * 2015-02-23 2016-08-31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JP2016154844A (ja) * 2015-02-23 2016-09-01 向陽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金具及びソファー
CN208807931U (zh) * 2017-05-11 2019-05-03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使用该角度调整配件的家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0836A1 (en) 2018-11-14
CN208807931U (zh) 2019-05-03
EP3400836B1 (en) 2021-06-30
CN107510280A (zh) 2017-12-26
JP6404400B1 (ja) 2018-10-10
JP2018187286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0280B (zh) 角度调整配件
KR100589834B1 (ko) 리클라이닝 어저스터
EP2767188B1 (en) Angle-adjustable hinge and sofa
US8602498B2 (en)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JP3132642B2 (ja) 内歯式リクライニングデバイス
JP2002177078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19461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EP2532275B1 (en) Angle-adjustable hinge
JP5498608B1 (ja) ソファー
JP5465410B2 (ja) 角度調節金具
JP6105102B2 (ja) 角度調整金具及びソファー
WO201310871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EP3058850B1 (en) Angular adjustment tool and sofa
JP2009039331A (ja)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及び該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177719B1 (ja) 角度調整具
JP5687781B2 (ja) 角度調節金具
JP2001000265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03525721A (ja) シート構造体のための直線駆動型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H0540757Y2 (zh)
JP5908999B2 (ja) 角度調節金具
JP4383043B2 (ja)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アジャスタ
JP51980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383044B2 (ja)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アジャスタ
JP2023167809A (ja)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01061583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