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344B - 护线环以及带护线环的线束 - Google Patents

护线环以及带护线环的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1344B
CN107431344B CN201680017132.2A CN201680017132A CN107431344B CN 107431344 B CN107431344 B CN 107431344B CN 201680017132 A CN201680017132 A CN 201680017132A CN 107431344 B CN107431344 B CN 107431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mmet
fastening
end portion
deformation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1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1344A (zh
Inventor
高桥信
富田孝太郎
内堀正纪
尾张纯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he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he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he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Guhe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1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1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2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 H01B7/2825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using a water impermeable she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60R16/0222Gromm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68Corruga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16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 H02G3/0691Fixing tubing to casing by auxiliary means co-operating with indentations of the tubing, e.g. with tubing-convolu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后端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变形而变形并提高防水性的护线环。该护线环(40)具有:后方带安装部(415),其与后端相离,并且通过带状的束紧带(8)将与嵌合于内部的波纹管(5)重叠的部分紧固固定;以及后端侧环状突部(411)、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和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它们以与波纹管(5)凹凸嵌合的方式从内周面突出而沿周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前后方向(X)上配置有多个突出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配置于后端附近,并且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和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在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设置有变形吸收性比后方带安装部(415)高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由此,构成了护线环(40)。

Description

护线环以及带护线环的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致筒状且具有弹性的护线环以及具有护线环的带护线环线束,例如借助该护线环将包覆电线以从端部嵌合到内部的方式贯插于围绕并保护包覆电线的波纹管中。
背景技术
关于与搭载于汽车的电子设备等连接而供给电力或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包覆电线,为了防止与周边的部件等干渉而损伤或者导致水分侵入,有时根据需要而利用保护部件围绕并保护外周面。
作为围绕包覆电线的保护部件,例如,存在防止包覆电线与周边的部件等的干渉的波纹状的波纹管、防止水分的侵入的护线环(gormmet)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效果。
这些保护部件并非单独使用,而是例如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护线环那样,有时也与波纹管组合使用。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护线环中,在内部供波纹管嵌合的波纹侧端部的内周面上,沿着轴向配置有多个在整周范围内突出的波纹侧密封用肋,并且在与波纹侧密封用肋对应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将紧固带(以下,称为紧固部件)紧固的安装槽(以下,称为紧固固定部)。
这些波纹侧密封用肋以与嵌合于护线环的内部的波纹管的构成波纹状的山部与谷部的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即,波纹侧密封用肋如专利文献1的图2中记载的那样等间隔地配置。
在上述那样的护线环中,使波纹侧密封用肋与波纹管的谷部凹凸嵌合,并且利用紧固部件从嵌合部分的外周面一体地进行紧固,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水。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护线环的波纹侧端部利用等间隔配置的波纹侧密封用肋而使截面刚性增大、即形状保持性提高,因此,紧固部件的紧固所导致的变形的影响会波及至端部而导致变形。即,端部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变形而变形,在波纹管与护线环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防水性可能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15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端部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变形而变形并提高防水性的护线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发明是一种护线环,其是大致筒状,围绕包覆电线的波纹状的外装部件从该护线环的端部嵌合于内部,且具有弹性,其特征在于,该护线环具有:紧固固定部,其与所述端部相离,并且通过带状的紧固部件将与嵌合于内部的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紧固固定;以及突出部,其以与所述外装部件凹凸嵌合的方式从内周面突出而在周向上延伸设置,并且沿着轴向配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该突出部由端部侧突出部和多个固定侧突出部构成,该端部侧突出部配置于所述端部附近,该多个固定侧突出部在所述紧固固定部的所述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所述端部侧突出部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配置所述突出部的非配置部。
上述波纹状的外装部件是包含了具有纵截面形状呈凹凸状连续的外形以及内形的波纹管或者具有纵截面形状呈凹凸状连续的外形和平滑的内形的外装部件等在内的概念,可以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凸部与凹部连续的纵截面形状或大致圆弧状的凸部与凹部连续的波形的纵截面形状。
上述带状的紧固部件是包含紧固于紧固固定部上并将外装部件固定于护线环的内部的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束紧带等在内的概念。
上述紧固固定部是包含使护线环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方向凹陷而得的凹状的紧固固定部、使紧固部件的轴向的两侧的护线环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而得的凸状的紧固固定部或者平滑的紧固固定部等在内的概念。
上述非配置部例如是包含形成为与不具有突出部的部分的板厚相同程度的板厚的非配置部、形成为比不具有突出部的部分的板厚壁薄的非配置部或者形成为比具有突出部的部分的板厚壁薄并且比不具有突出部的部分的板厚壁厚的非配置部等在内的概念。
另外,所述端部侧突出部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隔着外装部件的波纹状的间距的2倍以上的间隔而配置,其中,在所述端部侧突出部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配置所述突出部的非配置部。
通过该发明,能够抑制端部伴随着由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引起的变形(以下,称为紧固变形)而变形,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详细叙述的话,通过在端部侧突出部与固定侧突出部之间设置不配置所述突出部的非配置部,紧固状态下的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的影响被变形吸收性比配置有所述突出部的位置高的非配置部吸收,因此,能够抑制端部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而变形。由此,借助紧固部件将紧固固定部紧固的护线环的端部侧突出部与外装部件的外周面能够在紧贴的状态下凹凸嵌合。另外,变形吸收性是指通过吸收紧固变形的影响来抑制端部的变形的变形抑制性能。
此外,通过不配置突出部、即将所述端部侧突出部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隔开外装部件的波纹状的间距的2倍以上的间隔而配置这样的简单结构,能够提高端部侧突出部与固定侧突出部之间的变形吸收性,因此,能够抑制端部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而变形,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此外,具有1个固定侧突出部的情况下的护线环可能无法得到固定侧突出部与外装部件的外周面的稳定的嵌合状态,但通过在紧固固定部的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固定侧突出部,由此,通过紧固部件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作用于多个固定侧突出部,能够实现外装部件的外周面与固定侧突出部的稳定的凹凸嵌合状态。
因此,护线环能够抑制水分浸入到比端部侧突出部靠内部的位置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浸入到比固定侧突出部靠内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而且,在要使外装部件嵌合时,有时使用扩径工具将护线环的端部侧扩径,但通过在端部侧突出部与固定侧突出部之间设置非配置部,能够容易地将护线环的端部侧扩径,从而使外装部件嵌合。
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在所述固定侧突出部设置有沿周向切断的周向切断部。
所述周向切断部能够由将固定侧突出部沿周向切断而得的缝、切口、槽或者凹部等构成。而且,周向切断部能够是与固定侧突出部的突出量对应的深度的切断部或者突出量的一半左右的深度的切断部等适当深度的切断部。
此外,周向切断部可以设置于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1个位置或者2个位置至4个位置等多个位置,在设置于多个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沿周向均等地配置,也可以在周向的规定范围内设置多个。此外,可以在多个固定侧突出部中的任意上设置周向切断部,也可以在多个固定侧突出部的全部上设置周向切断部。
通过该发明,固定侧突出部的变形吸收性提高,由此,能够降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由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相伴的端部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所述紧固部件由带部和锁定该带部的锁定部构成,将所述周向切断部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与所述锁定部对应的部位和/或所述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与所述锁定部对置的部位。
上述对应的位置是从径向外侧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锁定部重叠的部位,上述对置的位置是与所对应的位置在周向上相对的部位。
通过该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的固定侧突出部的变形吸收性。
详细叙述的话,当将由带部以及将该带部锁定的锁定部构成的紧固部件紧固时,该紧固部件被紧固成以锁定部和与锁定部对置的部分为长轴方向的大致椭圆状,因此,通过在所述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与所述锁定部对应的部位和/或所述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与所述锁定部对置的部位设置所述周向切断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侧突出部的变形吸收性。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将所述周向切断部设置于所述多个所述固定侧突出部中的端部侧的所述固定侧突出部。
通过该发明,相比于在多个固定侧突出部中的与端部侧相反侧的固定侧突出部上设置周向切断部的情况,端部侧的固定侧突出部的变形吸收性提高,由此,能够抑制由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相伴的端部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在比所述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状的变形凹部。
比上述所述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位置意味着包含所述紧固固定部在内的端部侧的位置。
所述变形凹部是指在轴向以及周向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规定的长度的槽状或者凹状的非贯通的凹部。
通过该发明,能够提高比所述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位置的变形吸收性,能够抑制由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相伴的端部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由于在端部具有用于抑制水分浸入到内部的端部侧突出部因此,端部的形状保持性增强,由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相伴的端部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可能下降,但通过在端部设置变形凹部,能够利用端部侧突出部抑制水分浸入到内部,并且抑制由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相伴的端部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将所述变形凹部形成为槽宽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变窄的渐细形状。
槽宽朝向上述所述端部逐渐变窄的渐细形状包含向端部侧凸出的梯形、三角形状或者下坠形状等。
通过该发明,由于紧固固定部的紧固变形所导致的影响从紧固固定部朝向端部侧逐渐减轻,因此,通过将所述变形凹部形成为槽宽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变窄的渐细形状,由于不是局部地吸收变形而是通过比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位置整体来吸收变形,因此,不会产生局部的负荷。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所述变形凹部的槽深在所述轴向上变化,槽最深部形成于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凸部对应的位置。
上述的槽深在所述轴向上变化的变形凹部能够是如下变形凹部:在变形凹部的轴向的中央附近具有槽最深部,从变形凹部的端部相反侧和端部侧这两侧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的变形凹部;在变形凹部的轴向上的比中央稍靠端部相反侧的位置具有槽最深部,从变形凹部的端部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并且从变形凹部的相反端部以急剧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的变形凹部;或者在变形凹部的轴向上的比中央稍靠端部侧的位置具有槽最深部,从变形凹部的相反端部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并且从变形凹部的端部以急剧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的变形凹部。
通过该发明,能够基于变形凹部对比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位置的变形吸收性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期望的变形。
详细而言,通过使槽深在所述轴向上变化,并对槽最深部在轴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基于变形凹部对比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位置的变形吸收性进行控制。此外,通过将槽最深部形成于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凸部对应的位置,能够防止由于设置变形凹部而导致比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位置翻折等意料之外的变形。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所述多个固定侧突出部由2个所述固定侧突出部构成。
通过该发明,能够更可靠地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详细叙述的话,在具有3个以上的固定侧突出部的情况下,通过紧固部件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向3个以上的固定侧突出部分散,因此,作用于1个固定侧突出部的紧固载荷下降,但通过具有2个固定侧突出部,防止了作用于1个固定侧突出部的紧固载荷下降,能够使期望的紧固载荷作用于固定侧突出部。
由此,2个固定侧突出部能够借助期望的紧固载荷得到与外装部件的外周面的稳定的凹凸嵌合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使所述端部侧突出部沿着所述端部配置。
通过该发明,即使在对护线环周边进行高压清洗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水分从护线环的端部浸入到内部。
详细叙述的话,例如,如果在比护线环的端部靠内部的位置配置端部侧突出部,在进行通过以高压力喷射的水分对护线环周边进行清洗的高压清洗的情况下,以高压力喷射的水分容易地通过外装部件与护线环之间而到达端部侧突出部,护线环的端部侧可能由于作用于内部侧的水压而卷起,但通过使端部侧突出部沿着护线环的端部配置,能够阻止水分侵入到护线环的内部而使端部侧卷起,因此,能够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在所述端部附近的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薄壁化的端部薄壁部。
通过该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环的端部的变形吸收性,因此,护线环的端部与非配置部协作,能够抑制护线环的端部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变形而变形,从而使外装部件的外周面与端部侧突出部可靠地凹凸嵌合。
而且,即使在对护线环周边进行高压清洗的情况下,由于具有薄壁端部,因此,护线环的端部的面积下降,能够降低由于喷射的水分而使端面受到的水压,并且由于喷射到护线环的端部的水分沿着薄壁端部的外周面流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护线环的端部侧卷起。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使所述非配置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所述外装部件上的构成波纹状的多个凸部中的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上且3个所述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下对应的长度。
上述外侧尺寸是包含了在配置于轴向的最外部的凸部的外侧的面上互相对应的位置彼此的尺寸,例如是包含了凸部的外侧前端部分彼此的尺寸等在内的概念。
通过该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详细叙述的话,通过将非配置部的轴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外装部件的相邻的2个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上对应的长度,由此,形状保持性比非配置部高的端部侧突出部与固定侧突出部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端部侧突出部与固定侧突出部之间的非配置部的变形吸收性可靠地提高,能够使端部侧突出部与外装部件的凸部可靠地凹凸嵌合。
另一方面,通过将非配置部的轴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外装部件的相邻的3个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下对应的长度,能够抑制端部侧突出部与固定侧突出部之间的非配置部的变形吸收性过度地提高,即将形状保持性保持为恒定级别,能够使外装部件的外周面与端部侧突出部及固定侧突出部高精度地凹凸嵌合。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此外,该发明是一种带护线环的线束,其特征在于,该带护线环的线束由以下部件构成:上述的护线环;所述包覆电线,其贯插于该护线环的内部;所述外装部件,其围绕并保护该包覆电线,并且从所述护线环的所述端部嵌合于所述内部;以及所述紧固部件,其将设置于所述护线环的所述紧固固定部紧固。
通过该发明,嵌合有护线环的部分处的防水性提高,能够防止包覆电线的导通性下降。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可以由使外周面凹陷而成的槽状的紧固槽部构成所述紧固固定部,通过该发明,由于能够使紧固部件嵌入于紧固槽部而配置并与固定侧突出部对应,因此,能够可靠地使通过紧固部件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作用于固定侧突出部。
由此,由于能够可靠地保持外装部件的外周面与固定侧突出部的凹凸嵌合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护线环的防水性。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是,设所述紧固槽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为凹状槽宽,设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轴向的长度为紧固宽度,设从所述凹状槽宽中减去所述紧固宽度而得的长度为间隙长度,使所述紧固槽部构成为所述凹状槽宽小于所述紧固宽度的2倍,将所述固定侧突出部形成于与在所述轴向上分别距所述紧固槽部中的一个壁部以及另一个壁部为所述间隙长度而得的范围对应的所述内周面。
通过该发明,即使在紧固部件的配置位置在紧固槽部内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通过紧固部件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可靠地作用于多个固定侧突出部。
详细叙述的话,能够使固定侧突出部位于与如下状态等在轴向上偏离的状态下的紧固部件对应的范围:紧固部件与紧固槽部的一个壁部抵接的状态、紧固部件与另一个壁部抵接的状态、或者紧固部件相对于紧固槽部的宽度方向倾斜的状态。
由此,即使当紧固部件在紧固槽部内在轴向上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紧固载荷作用于多个固定侧突出部,从而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此外,作为该发明的方式,能够使内径形成为比所述外装部件的外径小。
通过该发明,在外装部件扩压护线环的形态或者护线环压窄外装部件的形态、即在护线环的内周面与外装部件的外周面在径向内外方向上互相压合的形态下紧贴,因此,能够提高护线环的密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端部伴随着紧固固定部的变形而变形并提高防水性的护线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的从上方正面观察时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以及逆变器侧连接器的从下方背面观察时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截面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的从上方正面观察时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3中的A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6是电线围绕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与波纹管的连接部分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截面的横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c-c箭头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3中的B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11是示出侧面观察时的缺口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12是变形凹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对该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1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从上方正面观察时主视图的外观立体图,图2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以及逆变器侧连接器21的从下后方观察时的外观立体图,图3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纵剖视图,图4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从上方正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而且,图5示出图3中的A部的要部放大图,图6示出电线围绕部41的放大俯视图,图7示出与波纹管5的连接部分的说明图。详细而言,图7的(a)示出从后方观察与波纹管5的连接部分的分解状态时的分解立体图,图7的(b)示出沿着图3中的a-a箭头的剖视图,图7的(c)示出沿着图3中的b-b箭头的剖视图。
此外,图8示出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横剖视图,图9示出沿着图8中的c-c箭头的剖视图,图10示出图3中的B部的要部放大图,图11示出侧面观察时的缺口部444的要部放大图,图12示出变形凹部46的说明图。
另外,为了使图示明确,在图1至图4、图7以及图8中,将包覆电线12、13图示为比波纹管5、护线环40长,并且在图7中,通过虚线图示出包覆电线12、13。此外,在图4中,通过双点划线示出线束侧连接器11,在图9中,省略线束1的图示,在图11中,通过双点划线示出束紧带6。
此外,在图1中,箭头X表示前后方向(以下,称为“前后方向X”),箭头Y表示宽度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Y”),箭头Z表示上下方向(以下,称为“上下方向Z”)。而且,在前后方向X上,设后述的连接器外壳30侧(图1中的左侧)为前方,设后述的线束1侧(图1中的右侧)为后方。此外,设图1中的上侧为上方,设图1中的下侧为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详细的图示,但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图1至图11对覆盖一端连接于电动机的线束1与逆变器2的连接位置的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1在贯插于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状态下与设置于逆变器2的逆变器侧连接器21连接。
这里,对线束1以及逆变器侧连接器21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线束1由线束侧连接器11和2根包覆电线12构成,该线束侧连接器11在内部收纳有在宽度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2个连接端子(省略图示),该2根包覆电线12与线束侧连接器11的连接端子连接。
线束侧连接器11从前方依次一体形成有与逆变器侧连接器21的内部嵌合的前侧部分11a以及与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后述的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连接器外壳30)的内部嵌合的后侧部分11b。
线束侧连接器11的前侧部分11a是宽度方向Y较长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在沿着其前端附近的外周凹陷设置的凹槽中安装有与逆变器侧连接器21的内部抵接的密封环11c。
线束侧连接器11的后侧部分11b形成为比前侧部分11a大的大致相似形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
上述结构的线束1的包覆电线12的外周面被将金属线编织为大致筒状而得的编织线4覆盖。
而且,2根包覆电线12以及编织线4与贯插于后述的护线环40的分支部42中的包覆电线13一起一体地贯插于合成树脂制的大致筒状体的波纹管5中。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波纹管5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的凸部分5a和凹部分5b沿着前后方向X连续的截面凹凸形状的波纹状。
而且,将线束1、编织线4、包覆电线13以及波纹管5的前端收纳于后述的护线环40的内部,而构成带护线环的线束100(参照图4)。
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逆变器侧连接器21由连接器壳体22和2个连接端子23等构成,该连接器壳体22贯插并固定于在逆变器2的安装面2a上以规定的大小开口而形成的开口孔(省略图示)中,该2个连接端子23配置于连接器壳体22的内部。
连接器壳体22由比安装面2a向后方突出的主体部分(省略图示)以及贯插于安装面2a的开口孔中并且向逆变器2的内部突出的贯插部分(省略图示)一体形成。
另外,连接器壳体22的主体部分形成为如下的大致筒状体:以宽度方向Y较长的背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状的闭合截面形状沿前后方向X延伸设置,并且具有能够与线束侧连接器11的前侧部分11a嵌合的大小的内表面形状。
2个连接端子23在连接器壳体22的主体部分的内部,在宽度方向Y上隔开规定间隔而固定。该连接端子23在连接器壳体22的贯插部分处与省略图示的包覆电线连接。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安装有该逆变器侧连接器21的安装面2a上,在逆变器侧连接器21的上方形成有供将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后述的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连接器外壳30)固定的固定螺栓24螺合的螺纹孔2b。
如图1至图4所示,将上述结构的线束1与逆变器侧连接器21的连接位置一体地覆盖的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由以下部分构成:铝合金制的连接器外壳30,其嵌合安装于逆变器侧连接器21;合成树脂制的护线环40,其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后部且具有弹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束紧带6,其将护线环40固定于连接器外壳30。
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是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的筒状体,构成为从前方依次一体形成有:与安装面2a抵接的外壳基部31、供逆变器侧连接器21嵌合的逆变器侧主体部32以及与护线环40嵌合的护线环侧主体部33。
而且,在连接器外壳30上,在逆变器侧主体部32与护线环侧主体部33的交界部分形成有第1凸缘部34,在护线环侧主体部33上形成有第2凸缘部35以及第3凸缘部36。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的外壳基部31由在前后方向X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正面观察时大致矩形的基部主体311以及从基部主体311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正面观察时大致三角形的紧固固定部312一体形成。
而且,在基部主体311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并且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的线状突部313。
在紧固固定部312上,沿着前后方向X开口形成有供与逆变器2的螺纹孔2b螺合的固定螺栓24贯插的贯通孔314。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的逆变器侧主体部32形成为将宽度方向Y较长的背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的闭合截面形状沿前后方向X延伸设置而得的大致筒状体。该逆变器侧主体部32的内表面形状是与逆变器侧连接器21大致相似形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形成为能够供逆变器侧连接器21嵌合的大小。
而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逆变器侧主体部32的下表面具有朝向下方立起设置并且借助后方侧开口的仰视时大致コ字状的突起而形成为凹槽状的前端安装部321。该前端安装部321形成为在护线环40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状态下能够安装后述的护线环40的延伸设置部445。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的护线环侧主体部33是与逆变器侧主体部32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形成为将宽度方向Y较长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状的闭合截面形状沿前后方向X延伸设置而得的筒状体。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的第1凸缘部34形成为从逆变器侧主体部32与护线环侧主体部33的交界部分处的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另外,第1凸缘部34形成为弯曲部分的突出长度(逆变器侧主体部3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的直线部分的突出长度(逆变器侧主体部3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形状(参照图9)。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的第2凸缘部35形成为在前后方向X上从护线环侧主体部33的大致中央处的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外壳30的第3凸缘部36是与第2凸缘部35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形成为从护线环侧主体部33的后端朝向外侧突出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
如图3所示,在该第2凸缘部35与第3凸缘部36之间的连接器外壳30上卷绕有将以从外侧覆盖的方式盖住的编织线4安装固定的合成树脂制的束紧带7。
另外,束紧带7由在连接器外壳30的周向上较长的大致带状的带部7a以及设置于带部7a的一端并且将贯插于内部的带部7a卡定的锁定部7b一体形成。
该束紧带7卷绕成使得锁定部7b位于连接器外壳30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的弯曲部分(参照图8)。
如图1至图4所示,护线环40形成为具有供线束1贯插的内部空间的大致筒状体。
更详细而言,护线环40由以下部分一体形成:电线围绕部41,其隔着波纹管5围绕着包覆电线12、13;分支部42,其从电线围绕部41的前端附近向上方分支并且供包覆电线13贯插;波纹部43,其围绕着线束侧连接器11与包覆电线12的连接部附近;以及连接器围绕部44,其隔着连接器外壳30的护线环侧主体部33围绕线束侧连接器11。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护线环40的电线围绕部41形成为具有比波纹管5的外径小的内径的大致圆筒状。另外,电线围绕部41的后端的外表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以外径朝向后方而逐渐缩径的方式倾斜并且薄壁化的倾斜部分41a的形状。
而且,在电线围绕部41的后端附近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设置并且沿周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环状突部410。
如图5所示,该环状突部410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截面为大致梯形,该环状突部410形成为相对于波纹管5的凹部分5b弹性变形并凹凸嵌合的大小。
此外,环状突部410由沿着电线围绕部41的后端开口缘形成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和向前方与后端侧环状突部411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的固定侧环状突部412、413构成,从后端朝向前方依次配置。
详细叙述的话,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形成于向前方与后端侧环状突部411隔开与波纹管5的相邻的2个凸部分5a的外侧尺寸W对应的长度的位置。
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形成为,在比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靠前方的位置处能够嵌合于波纹管5的与供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嵌合的凹部分5b相邻的凹部分5b中。
此外,在前后方向X上,如后述那样,在固定侧环状突部412、413中的与后方带安装部415对应的靠后端侧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设置有沿周向切断的缝412a。
缝412a是沿着周向将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切断而得的切口,图7的(b)、(c)所示,在沿周向延伸设置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该缝412a设置于与配置有后述的束紧带8的锁定部8b的锁定配置部415a对应的位置即从径向外侧观察时与锁定配置部415a重叠的位置、以及在周向上与对应于锁定配置部415a的位置对置的位置,即在图7中该缝412a设置于水平方向的侧方上的2个位置。
如上所述,配置有环状突部410的护线环40在与波纹管5嵌合的状态下设置于如下范围内:位于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的、波纹管5的相邻的2个凸部分5a与电线围绕部41不凹凸嵌合。
该电线围绕部41与波纹管5不凹凸嵌合的范围是指:未配置有环状突部410那样的突部并且变形吸收性比环状突部410附近的电线围绕部41高的部分,将该部分称为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
在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外周面上,在比后述的后方带安装部415靠后端侧、即在前后方向X上比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靠后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使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不贯通的变形凹部46。
变形凹部46形成为槽宽朝向前后方向X的后端侧而逐渐变窄的渐细的俯视时梯形,是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的凹部。
详细叙述的话,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的凹部即变形凹部46的槽最深部46a在配置有多个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形成于与所嵌合的波纹管5的凸部分5a对应的位置、即从径向外侧观察时与凸部分5a重叠的位置。
此外,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的变形凹部46的槽最深部46a配置于变形凹部46的前后方向X上的比中央稍靠前方侧的位置,并形成为如下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截面大致へ字型:从变形凹部46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并且从变形凹部46的后端即后方带安装部415的附近以急剧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
另一方面,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电线围绕部41的后端附近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后方带安装部415,该后方带安装部415沿着周向凹陷设置于在前后方向X上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和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供合成树脂制的束紧带8卷绕。
另外,束紧带8由在电线围绕部41的周向上较长的大致带状的带部8a以及设置于带部8a的一端并且将贯插于内部的带部8a卡定的锁定部8b一体形成。
如图5所示,该后方带安装部415形成为具有如下这样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的凹槽状:在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对应的位置,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后方壁与束紧带8的后端抵接,在与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对应的位置,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前方壁与束紧带8的前端抵接。
即,以使得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位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规定范围内的方式形成后方带安装部415。
详细叙述的话,将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定义为安装部槽宽,将束紧带8的带部8a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定义为带宽,将从安装部槽宽中减去带宽而得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定义为间隙长度。
此时,设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安装部槽宽小于带宽的2倍,设在前后方向X上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前后方向X的前端以及后端分别相距间隙长度而得的后方带安装部415的范围为后方带安装部415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规定范围。
而且,以使后方带安装部415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规定范围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和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对置的方式将具有小于带宽的2倍的安装部槽宽的后方带安装部415形成于电线围绕部41的外周面。
换言之,如图5以及下述“式1”所示,以使束紧带8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以下,称为“带宽W1”)在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与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的前后方向X的间隔(以下,称为“突部间隔W2”)以上的方式形成束紧带8。
而且,如下述“式2”所示,以使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以下,称为“安装部槽宽W3”)比突部间隔W2长并且比从将带宽W1乘以“2”而得的值中减去突部间隔W2而得的长度短的方式形成后方带安装部415。
式1
W2≤W1
W1;束紫带宽
W2:突部间隔
式2
W2<W3<2×W1-W2
W3:安装部槽宽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护线环40的分支部42是朝向前方斜上方延伸设置的大致圆筒状,并且形成为与电线围绕部41的内部空间连通。另外,分支部42的前端部是与电线围绕部41的后端部同样的结构,因此,标注与电线围绕部4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护线环40的波纹部43以从电线围绕部41的前端朝向前方对其内径和外径扩径的方式延伸设置,以使得其正面观察时大致圆状的闭合截面形状成为宽度方向Y较长的正面观察时大致长椭圆状的闭合截面形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护线环40的连接器围绕部44形成为将宽度方向Y较长的后视时大致长椭圆状的闭合截面形状沿前后方向X延伸设置而得的大致筒状体。更详细而言,连接器围绕部44在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状态下,从波纹部43朝向前方以连接器围绕部44的前端部与连接器外壳30的第1凸缘部34接近对置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延伸设置。
该连接器围绕部44的外表面形状形成为上下方向Z的长度比第1凸缘部34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长并且宽度方向Y的长度比第1凸缘部34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短的主视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
另一方面,连接器围绕部44的内表面形状是比连接器外壳30的护线环侧主体部33的外表面形状小的大致相似形的主视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形成为能够供护线环侧主体部33嵌合的大小。
而且,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围绕部44上,在在主视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的一个弯曲部分的顶部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膨出的膨出部441。
如图8所示,膨出部441在与连接器外壳30嵌合的状态下形成于护线环侧主体部33上的对应于第2凸缘部35与第3凸缘部36之间的部分。该膨出部441形成为具有能够收纳束紧带7的锁定部7b的内部空间的形状。
此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连接器围绕部44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前方带安装部442,该前方带安装部442上卷绕有将护线环40固定于连接器外壳30的束紧带6。
另外,束紧带6由卷绕于连接器围绕部44的大致带状的带部6a以及设置于带部6a的一端并且供贯插于内部的带部6a卡定的锁定部6b一体形成。
该束紧带6卷绕于连接器围绕部44,以使得锁定部6b位于在前后方向X上与后述的前方带安装部442的缺口部444(参照图9)对置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与连接器外壳30嵌合的状态下,前方带安装部442形成于对应于第1凸缘部34与第2凸缘部35之间的护线环侧主体部33的外周面上。
更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前方带安装部442形成为在前方侧以及后方侧分别具有前方侧壁部分442a以及后方侧壁部分442b的凹槽状,该前方侧壁部分442a以及后方侧壁部分442b沿着连接器围绕部44的周向凹陷设置并且高度比束紧带6的带部6a的壁厚低。
在连接器围绕部44的与该前方带安装部442对应的内周面上,沿着前后方向X并排设置地形成有2个朝向内侧突出设置并且沿着周向延伸设置的唇部443。
前方带安装部442的前方侧壁部分442a与束紧带6的带部6a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下以及前方带安装部442的后方侧壁部分442b与束紧带6的带部6a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下,该2个唇部443在前后方向X的截面上形成于与带部6a重合的范围内。
即,以使2个唇部443位于前方带安装部442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规定范围内的方式形成前方带安装部442。
详细叙述的话,将前方带安装部442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定义为安装部槽宽,将束紧带6的带部6a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定义为带宽,将从安装部槽宽中减去带宽而得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定义为间隙长度。
此时,设前方带安装部442的安装部槽宽小于带宽的2倍,设在前后方向X上与前方侧壁部分442a以及后方侧壁部分442b分别相距间隙长度而得的前方带安装部442的范围为前方带安装部442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规定范围。
而且,以使前方带安装部442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规定范围与2个唇部443对置的方式在连接器围绕部44的外周面上形成具有小于带宽的2倍的安装部槽宽的前方带安装部442。
换言之,如图10以及下述“式3”所示,以使束紧带6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以下称为“带宽W11”)在2个唇部443的前后方向X的间隔(以下,称为“唇部间隔W12”)以上的方式形成束紧带6。
而且,如下述“式4”所示,以使前方带安装部442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以下,称为“安装部槽宽W13”)比唇部间隔W12长并且比从将带宽W11乘以“2”而得的值中减去唇部间隔W12而得的长度短的方式形成前方带安装部442。
式3
W12≤W11
W11:束紧带宽
W12;唇部间隔
式4
W12<W13<2×W11-W12
W13;安装部槽宽
如图4、图8以及图9所示,在主视观察时,在该前方带安装部442的前方侧壁部分442a形成有将在宽度方向Y上与膨出部441对置的弯曲部分的顶部沿着前后方向X切掉而得的缺口部444。
缺口部444是通过将在主视观察时与束紧带6的锁定部6b对置的范围像图11所示那样切成在侧视观察时后方侧宽且前方侧窄的侧视观察时大致梯形而形成的。
更详细而言,缺口部444被切成前方侧的上下方向Z上的缺口长度以及后方侧的上下方向Z上的缺口长度比锁定部6b的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长的侧视时大致梯形。
另外,在护线环40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状态下,缺口部444形成为与比第1凸缘部34的外周缘靠内侧的部分对置。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连接器围绕部44的前端下部具有从主视时大致长椭圆形形状的直线部分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俯视时大致矩形的延伸设置部445。该延伸设置部445形成为在护线环40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状态下能够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前端安装部321。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的组装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首先,将连接器外壳30的护线环侧主体部33贯插于编织线4,然后,将束紧带7卷绕于护线环侧主体部33,将编织线4组装于护线环侧主体部33。
此后,预先将贯插于护线环40中的线束1与连接器外壳30嵌合,然后,将连接器外壳30与护线环40嵌合。此后,分别将束紧带8以及束紧带6卷绕于后方带安装部415以及前方带安装部442,从而构成了供线束1贯插的带护线环的安装部件3。
通过由上述那样构成的护线环40、包覆电线12、13、波纹管5以及束紧带8构成带护线环的线束100,能够提高安装了护线环40的部分的防水性,防止包覆电线12、13的导通性下降。
此外,构成带护线环的线束100的护线环40由以下部分构成:后方带安装部415,其形成于与在后端附近嵌合于内部的波纹管5重合的部分的外周面;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其配置于后端附近;以及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和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它们在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范围对应的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设置有变形吸收性比后方带安装部415高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作为未配置有突部的非配置部,由此,能够抑制护线环40的后端伴随着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变形而变形,提高护线环40的防水性。
详细叙述的话,通过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设置变形吸收性比后方带安装部415高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作为不具有突部的非配置部,由此,紧固状态下的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变形的影响被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吸收,因此,能够抑制护线环40的后端伴随着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变形而变形。由此,通过束紧带8将后方带安装部415紧固的、沿着护线环40的后端开口缘配置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波纹管5的凹部分5b能够在紧贴的状态下凹凸嵌合。
此外,仅具有环状突部410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的护线环40可能无法获得与波纹管5的凹部分5b稳定的嵌合状态,但通过在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范围对应的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由束紧带8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作用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能够实现波纹管5的凸部分5a及凹部分5b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的稳定的凹凸嵌合状态。
因此,护线环40利用不配置环状突部的简单结构构成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能够抑制水分浸入到比后端侧环状突部411靠内部的位置,并且,由于能够可靠地防防水分浸入比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靠内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护线环40的防水性。
另外,在要与波纹管5嵌合时,有时使用扩径工具将护线环40的后端侧扩径,但通过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之间设置变形吸收性比后方带安装部415高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能够容易地将护线环40的后端侧扩径,从而与波纹管5嵌合。
由于在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设置沿周向切断的缝412a,因此,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变形吸收性提高,由此,能够降低束紧带8对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由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相伴的后端部分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束紧带8由带部8a以及将带部8a锁定的锁定部8b构成,由于将缝412a设置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周向上的与锁定部8b对应的位置以及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周向上的与锁定部8b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变形吸收性。
详细叙述的话,当将由带部8a以及将带部8a锁定的锁定部8b构成的束紧带8紧固时,该束紧带8被紧固成以锁定部8b和与锁定部8b对置的部分为长轴方向的大致椭圆状,因此,通过在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周向上的与锁定部8b对应的部位以及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周向上的与锁定部8b对置的部位设置缝412a,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变形吸收性。
此外,由于在环状突部410中的后端侧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设置缝412a,因此,与在环状突部410中的前方的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上设置缝的情况相比,由于提高了后端侧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变形吸收性,因此,能够抑制由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相伴的后端部分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由于在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外周面上设置凹状的变形凹部46,因此,能够使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变形吸收性提高,能够抑制由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相伴的后端部分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由于在后端具有用于抑制水分浸入到内部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因此,后端的形状保持性增强,由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相伴的端部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可能下降,但通过设置变形凹部46,能够利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抑制水分浸入内部,并且抑制由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相伴的后端部分的变形所导致的防水性下降。
此外,由于变形凹部46是槽宽朝向后端而逐渐变窄的渐细的俯视时梯形,因此,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所导致的影响从后方带安装部415朝向后端侧逐渐减轻,因此,通过将变形凹部46形成为槽宽朝向后端而逐渐变窄的梯形,由于不是局部地吸收变形而是通过整个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来吸收变形,因此,不会产生局部的负荷。
此外,变形凹部46在比前后方向X的中央稍靠前方侧的位置具有槽最深部46a,以从变形凹部46的后端侧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并且从变形凹部46的前方以急剧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的方式使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并且将槽最深部46a形成于与配置有多个的环状突部410之间对应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将槽最深部46a形成于从径向外侧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嵌合的波纹管5的凸部分5a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变形凹部46控制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变形吸收性,从而实现期望的变形。
详细而言,通过使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并对槽最深部46a的前后方向X上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利用变形凹部46控制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变形吸收性。此外,通过将槽最深部46a形成于在配置有多个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与所嵌合的波纹管5的凸部分5a对应的位置、即从径向外侧观察时与凸部分5a重叠的位置,能够防止由于设置变形凹部46而导致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翻折等意料之外的变形。
此外,如图7的(c)所示,由于形成于外周面的变形凹部46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在侧方形成的缝412a在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截面方向上不一致,因此,能够使与束紧带8对后方带安装部415的紧固变形相伴的变形的影响在截面方向上分散,能够防止截面方向上的局部变形。
此外,通过将护线环40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设定为与构成波纹管5的多个凸部分5a中的在前后方向X上相邻的2个凸部分5a的外侧尺寸W对应的长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环的防水性。
详细叙述的话,通过将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设定为与在前后方向X上相邻的2个凸部分5a的外侧尺寸W对应的长度,由此形状保持性比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高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变形吸收性可靠地提高,能够使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波纹管5的凹部分5b可靠地凹凸嵌合。
另一方面,通过将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前后方向X的长度设定为与在前后方向X上相邻的2个凸部分5a的外侧尺寸W对应的长度,能够抑制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变形吸收性过度地提高,即将形状保持性保持为恒定级别,从而使波纹管5的凸部分5a及凹部分5b与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及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高精度地凹凸嵌合。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环40的防水性。
此外,通过将护线环40的后方带安装部415形成为使外周面凹陷而成的槽状,能够使束紧带8嵌入于后方带安装部415而配置从而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对应,因此,能够使通过将束紧带8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可靠地作用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
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波纹管5的凸部分5a及凹部分5b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的凹凸嵌合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护线环40的防水性。
此外,通过使护线环40的后方带安装部415构成为安装部槽宽W3小于带宽W1的2倍,并且将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形成于与在前后方向X上分别距后方带安装部415的一个壁部以及另一个壁部为间隙长度的范围对应的内周面,即使在束紧带8的配置位置在后方带安装部415内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通过束紧带8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作用于多个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
详细叙述的话,能够使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位于与如下状态等在前后方向X上偏离的状态下的束紧带8对应的范围:束紧带8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一个壁部抵接的状态、束紧带8与另一个壁部抵接的状态或者束紧带8相对于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宽度方向倾斜的状态。
由此,即使当束紧带8在后方带安装部415内在前后方向X上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紧固载荷作用于多个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从而提高护线环40的防水性。
此外,由于在护线环40上具有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因此,能够使通过束紧带8的紧固而产生的紧固载荷限于向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的分散,因此,能够防止分别作用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的紧固载荷下降,从而使期望的紧固载荷作用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
详细叙述的话,当在与后方带安装部415对应的范围内除了配置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之外还配置突部的情况下,紧固载荷向包含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在内的多个突部分散,作用于1个突部的紧固载荷下降,但由于配置于与后方带安装部415对应的范围内的突部仅是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因此,也能够防止作用于1个突部的紧固载荷下降。
由此,由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以及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能够借助期望的紧固载荷来获得与波纹管5的凸部分5a和凹部分5b的稳定的凹凸嵌合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护线环40的防水性。
此外,通过使护线环40的内径形成为比波纹管5的外径小,由此在波纹管5扩压护线环40的形态或者护线环40压窄波纹管5的形态、即在护线环40的内周面与波纹管5的外周面在径向内外方向上互相压合的形态下紧贴,因此,能够提高护线环40的密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线环40的防水性。
此外,通过使护线环40的后端侧环状突部411沿着后端配置,即使在对护线环40周边进行高压清洗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水分从护线环40的后端浸入到内部。
详细叙述的话,例如,如果在比护线环40的后端靠内部的位置配置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在进行通过以高压力喷射的水分对护线环40周边进行清洗的高压清洗的情况下,以高压力喷射的水分容易地通过波纹管5与护线环40之间而到达后端侧环状突部411,护线环40的后端侧可能由于作用于内部侧的水压而卷起,但通过使后端侧环状突部411沿着护线环40的后端配置,能够阻止水分侵入护线环40的内部而使后端侧卷起。
此外,由于在护线环40的后端附近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后端而逐渐薄壁化的倾斜部分41a,因此,能够使护线环40的后端的变形吸收性进一步提高,因此,护线环40的后端与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协作,能够抑制护线环40的后端伴随着后方带安装部415的变形而变形,从而使波纹管5的凹部分5b与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可靠地凹凸嵌合。
而且,即使在对护线环40进行高压清洗的情况下,由于具有倾斜部分41a,因此,护线环40的后端的面积下降,能够降低由于喷射的水分而使后端面受到的水压,并且由于喷射到护线环40的后端的水分沿着倾斜部分41a的外周面流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护线环40的后端侧卷起。
另外,根据上述说明,成为具有比束紧带6的带部6a的壁厚低的高度的前方侧壁部分442a以及后方侧壁部分442b的前方带安装部44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比束紧带6的带部6a的壁厚高的高度的前方侧壁部分442a以及后方侧壁部分442b的前方带安装部442。
此外,在波纹管5与护线环40嵌合的状态下,在后端侧环状突部411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之间的间隔能够配置波纹管5的相邻的2个凸部分5a,但不仅限于上述那样构成,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配置相邻的3个凸部分5a。
而且,将波纹管5形成为截面凹凸形状的波纹状,但例如也可以是外形的截面形状为凹凸形状并且内形平滑的外装部件等,而且,不仅限于将凸部分5a以及凹部分5b形成为截面梯形,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圆弧状。
此外,束紧带8不限于合成树脂制,也可以是金属制。
此外,后方带安装部415不仅限于沿着周向凹陷设置,也可以是束紧带8的前后方向X的两侧的护线环40的外周面向外部侧突出的凸状的后方带安装部或平滑的后方带安装部。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中,
本发明的外装部件与实施方式的波纹管5对应,
以下同样地,
凸部与凸部分5a对应,
紧固部件与束紧带8对应,
薄壁端部与倾斜部分41a对应,
突出部以及端部侧突出部与后端侧环状突部411对应,
突出部以及固定侧突出部与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413对应,
非配置部与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对应,
周向切断部与缝412a对应,
紧固固定部以及紧固槽部与后方带安装部415对应,
轴向与前后方向X对应,
带部与带部8a对应,
紧固宽度与带宽W1对应,
凹状槽宽与安装部槽宽W3对应,
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较多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说明中,由沿周向将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切断而得的切口构成缝412a,但也可以由槽或者凹部等构成缝412a,其深度可以是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突出量的一半左右。
此外,如图7的(b)所示,缝412a设置于与锁定配置部415a对应的位置以及与锁定配置部415a对置的位置这2处,但也可以设置在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的周向上的1个位置或者4个左右为止的位置。这样,在要设置多个缝412a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沿周向均等地配置多个缝412a,也可以在周向的规定范围内设置多个缝412a。
此外,在固定侧环状突部412、413中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设置缝412a,但也可以还在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上设置缝,也可以仅在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3上设置缝。
如图12的(a)所示,变形凹部46形成为槽宽朝向前后方向X的后端侧而变窄的俯视时大致梯形,但也可以如图12的(b)所示那样形成为后端侧为圆弧状的俯视时大致下坠(drop)形状,或者,也可以如图12的(c)所示那样形成为周向比前后方向X长的凹部。
此外,如图12的(d)所示,作为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的变形凹部46,在比前后方向X的中央稍靠前方的位置具有槽最深部46a,该变形凹部46形成为从变形凹部46的后端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并且从变形凹部46的前方以急剧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但也可以如图12的(e)所示那样,在变形凹部46的前后方向X的中央附近具有槽最深部46a,该变形凹部46形成为从变形凹部46的前方侧以及后端侧的两侧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也可以如图12的(f)所示那样,在变形凹部46的比前后方向X的中央稍靠后端侧的位置具有槽最深部46a,该变形凹部46形成为从变形凹部46的前方以平滑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并且从变形凹部46的后端以急剧的倾斜加深至槽最深部46a。
这样,通过使槽深在前后方向X上变化来调整槽最深部46a在前后方向X上的位置,能够利用变形凹部46控制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的变形吸收性。此外,通过将槽最深部46a形成于与配置有多个的突出部彼此之间对应的位置,能够防止由于设置变形凹部46而导致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翻卷等意料之外的变形。
此外,也可以在分支部42的外周面上设置变形凹部46,而且,也可以在分支部42的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上设置缝412a。由此,能够起到与设置于电线围绕部41的后端侧的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4上的变形凹部46或缝412a同样的效果。
标号说明
5:波纹管;5a:凸部分;8:束紧带;8a:带部;8b:锁定部;12:包覆电线;13:包覆电线;40:护线环;41a:倾斜部分;46:变形凹部;46a:槽最深部;100:带护线环的线束;410:环状突部;411:后端侧环状突部;412:第1固定侧环状突部;412a:缝;413:第2固定侧环状突部;414:高变形吸收性部分;415:后方带安装部;X:前后方向;W:外侧尺寸;W1:带宽;W3:安装部槽宽。

Claims (18)

1.一种护线环,其是大致筒状且具有弹性,围绕包覆电线的波纹状的外装部件从该护线环的端部嵌合于内部,其中,
该护线环具有:
紧固固定部,其与所述端部相离,并且通过带状的紧固部件将与嵌合于内部的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紧固固定;以及
突出部,其以与所述外装部件凹凸嵌合的方式从内周面突出而在周向上延伸设置,并且沿着轴向配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
该突出部由端部侧突出部和多个固定侧突出部构成,
该端部侧突出部配置于所述端部附近,
该多个固定侧突出部在所述紧固固定部的所述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端部侧突出部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配置所述突出部的非配置部,
在所述固定侧突出部设置有沿周向切断的周向切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紧固部件由带部和锁定该带部的锁定部构成,
所述周向切断部设置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与所述锁定部对应的部位和/或所述固定侧突出部的周向上的与所述锁定部对置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周向切断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固定侧突出部中的端部侧的所述固定侧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在比所述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状的变形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变形凹部形成为槽宽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变窄的渐细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变形凹部的槽深在所述轴向上变化,
槽最深部形成于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凸部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多个固定侧突出部由2个所述固定侧突出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端部侧突出部沿着所述端部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在所述端部附近的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薄壁化的薄壁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非配置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所述外装部件上的构成波纹状的多个凸部中的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上且3个所述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下对应的长度。
11.一种护线环,其是大致筒状且具有弹性,围绕包覆电线的波纹状的外装部件从该护线环的端部嵌合于内部,其中,
该护线环具有:
紧固固定部,其与所述端部相离,并且通过带状的紧固部件将与嵌合于内部的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紧固固定;以及
突出部,其以与所述外装部件凹凸嵌合的方式从内周面突出而在周向上延伸设置,并且沿着轴向配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
该突出部由端部侧突出部和多个固定侧突出部构成,
该端部侧突出部配置于所述端部附近,
该多个固定侧突出部在所述紧固固定部的所述内周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端部侧突出部与所述固定侧突出部之间设置有不配置所述突出部的非配置部,
在比所述紧固固定部靠端部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状的变形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变形凹部形成为槽宽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变窄的渐细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变形凹部的槽深在所述轴向上变化,
槽最深部形成于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凸部对应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多个固定侧突出部由2个所述固定侧突出部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端部侧突出部沿着所述端部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在所述端部附近的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朝向所述端部而逐渐薄壁化的薄壁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线环,其中,
所述非配置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所述外装部件上的构成波纹状的多个凸部中的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上且3个所述凸部的外侧尺寸以下对应的长度。
18.一种带护线环的线束,其中,该带护线环的线束由以下部件构成:
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护线环;
所述包覆电线,其贯插于该护线环的内部;
所述外装部件,其围绕并保护该包覆电线,并且从所述护线环的所述端部嵌合于所述内部;以及
所述紧固部件,其将设置于所述护线环的所述紧固固定部紧固。
CN201680017132.2A 2015-03-26 2016-03-25 护线环以及带护线环的线束 Active CN107431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3658 2015-03-26
JP2015063658 2015-03-26
PCT/JP2016/059661 WO2016153045A1 (ja) 2015-03-26 2016-03-25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344A CN107431344A (zh) 2017-12-01
CN107431344B true CN107431344B (zh) 2020-01-14

Family

ID=5697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132.2A Active CN107431344B (zh) 2015-03-26 2016-03-25 护线环以及带护线环的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3737B2 (zh)
JP (1) JP6647280B2 (zh)
CN (1) CN107431344B (zh)
WO (1) WO20161530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454B2 (ja) * 2016-06-01 2019-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DE102018103016A1 (de) * 2018-02-09 2019-08-14 Stabilus Gmbh Kabeldurchführanordnung
JP7014040B2 (ja) 2018-05-10 2022-02-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017121B2 (ja) * 2018-05-18 2022-02-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0035540A (ja) * 2018-08-27 2020-03-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カバー
JP7206849B2 (ja) * 2018-11-27 2023-01-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80435B2 (ja) * 2019-02-15 2022-11-3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0188725A1 (ja) 2019-03-19 2020-09-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収容部材と保護チューブとの接続構造
US20220190569A1 (en) 2019-03-19 2022-06-1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housing member and protective tube
JP7328035B2 (ja) * 2019-07-08 2023-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グロメット止水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049303B2 (ja) 2019-10-29 2022-04-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被覆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59235B2 (ja) * 2020-02-17 2022-10-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DE102020004934A1 (de) * 2020-08-13 2022-02-17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Dichtung für ein elektrisches Kabel
JP7133596B2 (ja) * 2020-09-10 2022-09-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IT202100002711A1 (it) * 2021-02-08 2022-08-08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Involucro protettivo di schiuma per connettori per frigoriferi
DE102022122132A1 (de) * 2022-09-01 2024-03-07 Leoni Kabel Gmbh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innengekühlte Kab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1691A (en) * 1958-02-27 1960-11-29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 Grommet for guiding wire and the like
US3229026A (en) * 1964-07-30 1966-01-11 Advance Transformer Co Grommet and canister construction
US3506999A (en) * 1968-08-05 1970-04-21 Mc Donnell Douglas Corp Fair-lead grommet
US3918667A (en) * 1973-10-18 1975-11-11 James E Madden Mounting for pipes and conduits in studs and joists
US3889909A (en) * 1974-06-12 1975-06-17 Illinois Tool Works Wire bundle centering grommet
US4640479A (en) * 1983-01-31 1987-02-03 All States Inc. Strain relief grommet
DE3828693C1 (zh) * 1988-08-24 1989-10-26 Plastoform Gmbh & Co Kg, 4973 Vlotho, De
JPH07245030A (ja) * 1994-03-07 1995-09-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
ATE224597T1 (de) * 1997-12-09 2002-10-15 Dsg Canusa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alten und durchführen länglicher objekte
US6218625B1 (en) * 1998-10-02 2001-04-17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Grommet
JP3620345B2 (ja) * 1999-05-27 2005-02-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3501050B2 (ja) * 1999-11-18 2004-02-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該グロメットのパネル取付方法
JP2001177955A (ja) * 1999-12-17 2001-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該グロメットのパネル取付方法
JP3825278B2 (ja) * 2001-05-29 2006-09-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US6660937B1 (en) * 2002-11-07 2003-12-09 Yazaki North America Grommet for automotive wiring harness
JP2005065354A (ja) * 2003-08-11 2005-03-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へのグロメットの取付構造
EP1544046B1 (en) * 2003-12-17 2007-02-2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a door harness
US6995316B1 (en) * 2004-08-04 2006-02-07 Tyco Electronics Canada, Ltd. Overmolded wire sealing assembly
FI119040B (fi) * 2006-05-15 2008-06-30 Ensto Control Oy Läpiviennillinen kotelo ja läpivientitiiviste
US7915534B2 (en) * 2007-09-11 2011-03-29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Grommet
JP5157513B2 (ja) * 2008-02-20 2013-03-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CN102197557B (zh) * 2008-10-21 2014-11-05 3M创新有限公司 机械式入线口
US8178795B2 (en) * 2009-06-05 2012-05-15 Custom Plastic Distributors, Inc. Method for retrofitting air plenum grommets
IT1396198B1 (it) * 2009-10-08 2012-11-16 Palazzoli Spa Struttura di guarnizione, particolarmente per cavi elettrici
JP5365569B2 (ja) * 2010-04-01 2013-12-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グロメット
US20120048616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Ideal Industries, Inc. Grommet assembly
JP2012175719A (ja) * 2011-02-17 2012-09-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
JP5874977B2 (ja) * 2012-09-18 2016-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き取付部材
CN203950060U (zh) * 2013-05-03 2014-11-1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线盒及使用该分线盒的分线盒组件
JP6008249B2 (ja) * 2013-07-04 2016-10-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2015042025A (ja) * 2013-08-20 2015-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導電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3045A1 (ja) 2016-09-29
JPWO2016153045A1 (ja) 2018-02-08
US10373737B2 (en) 2019-08-06
US20180019041A1 (en) 2018-01-18
JP6647280B2 (ja) 2020-02-14
CN107431344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1344B (zh) 护线环以及带护线环的线束
US10790655B2 (en) Grommet
US9472931B2 (en) Seal structure for wire harness
US9716377B2 (en) Electrical wire protection member
JP5874977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き取付部材
JP5915939B2 (ja) グロメット保護部材及び電線接続装置
US10407002B2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JP2018153059A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の取り付け構造
US10411402B2 (en) Device connector
WO2012114547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6479524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取付部材
US20230102530A1 (en) Wire harness
JP5799937B2 (ja)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構造部
JP2019062738A (ja) グロメット
JP2014116997A (ja) グロメット保護部材及び電線接続装置
JP2004187357A (ja) グロメット
JP2004159461A (ja) グロメット
JP7463984B2 (ja) グロメッ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49765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078981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構造部
JP2015070083A (ja) シール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