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339A -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1339A
CN107431339A CN201680019467.8A CN201680019467A CN107431339A CN 107431339 A CN107431339 A CN 107431339A CN 201680019467 A CN201680019467 A CN 201680019467A CN 107431339 A CN107431339 A CN 107431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onductive thread
outer tubulature
tubulature
rela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4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1339B (zh
Inventor
井谷康志
河口智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1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1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01R13/562Bending-reliev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H01R4/72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using a heat shrinking insulating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4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能够容易地将折弯缓和部件以尽量不划伤绞线等的方式进行装配。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具备:外装管;第1导电线状部件,其插通到外装管内并且一个端部从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延伸出;第2导电线状部件,其借由位于比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的连接部连接到第1导电线状部件的一个端部;以及折弯缓和部件,其一个端部固定于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并且该折弯缓和部件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并延伸到连接部或者以超过连接部的方式延伸,能够比外装管容易地弹性弯曲变形。折弯缓和部件包括螺旋线状体,螺旋线状体通过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以包围第1导电线状部件的方式在折弯缓和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而形成。

Description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电线等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屏蔽导电体,具备:单芯线等第1导体;以及金属制的屏蔽管,在屏蔽管插通有该第1导体,在第1导体的端部能导通地连接有第2导体,第2导体由具有与第1导体不同的刚性的绞线等构成。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屏蔽管设有应力缓和单元,该应力缓和单元在从第1导体的端部到所述第2导体的范围内缓和弯曲应力的变化。屏蔽导电体通过该应力缓和单元,防止在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连接部分弯曲应力局部集中而使连接部分断裂的情况。
作为应力缓和单元,公开了橡胶制且呈圆柱状的应力缓和部件。在该应力缓和部件形成有插通孔,第1导体、连接部件以及第2导体插通到该插通孔。
另外,作为应力缓和单元,还公开了在从屏蔽管的前端部到编织部件范围内沿其外周面卷绕有弹簧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32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将插通到管中的第1导体与第2导体连接的情况下,通常,该连接部分配设于管外。也就是说,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连接部分比其他部分粗,所以在将第1导体和第2导体连接后,将该连接部分插通到管的作业变得困难。因此,在将第1导体插通到管后,在管外的位置进行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连接作业。那样的话,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连接部分配设于管外。
在这种情况下,在管的开口部的内周侧存在第1导体。因此,第2导体的重量以及与该第2导体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器的重量施加到管外的第1导体的端部时,第1导体被以强力按压在管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由此,可能有单芯线等第1导体变形等危险。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应力缓和单元为橡胶制且形成为圆柱状的应力缓和单元的情况下,将第1导体、连接部件以及第2导体插通到该应力缓和单元的插通孔的作业变得困难。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应力缓和单元为弹簧的情况下,在其外侧端部露出构成弹簧的线状材料的端部。该弹簧的线状材料的端部有可能划伤编织部件或者第2导体。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将用于抑制从外装管的端部延伸出的单芯线被以强力按压在外装管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的部件以尽量不划伤绞线等的状态进行装配。
用于解决课题的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具备:外装管;第1导电线状部件,其包括由单一导体构成的单芯线,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插通到所述外装管内并且一个端部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延伸出;第2导电线状部件,其包括通过多个线材的绞合而构成的绞线,借由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该连接部位于比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以及折弯缓和部件,其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并且该折弯缓和部件在比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的位置将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并延伸到所述连接部或者以超过所述连接部的方式延伸,能够比所述外装管容易地弹性弯曲变形,所述折弯缓和部件包括螺旋线状体,该螺旋线状通过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以将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的方式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而形成。
第2方式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以配置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
第3方式是第2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卡止凸部,在所述外装管上形成有能将所述卡止凸部嵌入的卡止凹部,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配置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下,所述卡止凸部嵌入到所述卡止凹部,从而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
第4方式是第1-第3中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所述螺旋线状体是通过线状体在棒状部件上缠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第5方式是第1-第3中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所述螺旋线状体通过在筒部件上形成螺旋状的切槽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式,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另外,折弯缓和部件在比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的位置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并延伸到连接部或者以超过连接部的方式延伸。因此,包括单芯线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在比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的位置被折弯缓和部件以不较大地弯曲的方式支承。由此,能抑制从外装管的端部延伸出的单芯线被以强力按压到外装管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另外,所述折弯缓和部件构成为包括螺旋线状体,该螺旋线状体通过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以将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的方式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而形成,因此能够在其内部容易配设第1引线线状部件等,能容易安装折弯缓和部件。另外,由于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所以能使得尽量不划伤包括绞线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
根据第2方式,能抑制第1导电线状部件直接接触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周缘部。
根据第3方式,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卡止凸部,在所述外装管上形成有能将所述卡止凸部嵌入的卡止凹部。并且,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配设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下,所述卡止凸部嵌入到所述卡止凹部,从而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由于包括螺旋线状体的折弯缓和部件能以容易缩径的方式变形,所以其另一个端部容易配设于外装管的一个端部内,从而能将卡止凸部嵌入到卡止凹部。由此,能够容易将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后安装固定到外装管的一个端部。
根据第4方式,能容易制造螺旋线状体。
根据第5方式,能容易由筒部件来制造螺旋线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组装到车辆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中主要包括折弯缓和部件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折弯缓和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折弯缓和部件的位置制造工序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制造工序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折弯缓和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组装到车辆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图2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该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作为例如将搭载于汽车等车辆2的第1电气设备4和第2电气设备6连接的布线材料而使用。
第1电气设备4配设于比车辆2的车室靠前方侧(例如,发动机室等),第2电气设备6配设于比车辆2的车室靠后方侧(例如,后备箱的下侧等)。例如,第1电气设备4以及第2电气设备6中的一方为电池,另一方为逆变器装置。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穿过车辆2的地板下面而配设。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中的固定于地板下面的中间部分优选沿该地板的下表面维持成一定形状(例如,直线形状)。另一方面,在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各个末端部连接有连接器21、21,各个连接器21、21分别与第1电气设备4或者第2电气设备6连接。假设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中间部固定于车辆2,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各个末端部的连接器21、21分别与第1电气设备4或者第2电气设备6通过连接器连接而被固定时,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各个端部为了吸收固定部位之间的振动差,优选构成为容易弯曲。另外,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各个端部为了进行朝向第1电气设备4或者第2电气设备6进行处理,优选构成为容易弯曲。
因此,在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中间部使用包括单芯线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另外,在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中间部,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上套有外装管22。由此,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中间部构成为维持规定的路径形状并被保护。
另一方面,在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两个端部使用包括绞线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另外,在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两个端部套有波纹管等容易弯曲的外装件26。由此,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各端部构成为容易弯曲并被保护。
图3是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示出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中的主要包括折弯缓和部件50的部分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折弯缓和部件50的示意图。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具备:外装管22;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以及折弯缓和部件50。
外装管22是由金属或者树脂等形成的部件,其自身具有保持一定形状(在此为直线形状)的程度的刚性。
当外装管22是金属制管时,能通过该金属制的外装管22来进行外装管22内部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和外部之间的电磁屏蔽。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外装管22的外周实施涂装等。
另外,在外装管22为树脂制的情况下,通过在其内部将筒状的金属编织件等套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30上,或者通过将筒状的金属编织件或者金属管套在外装管22外等,从而能进行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和外部之间的电磁屏蔽。但是,这样的电磁屏蔽不是必需的。
另外,在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中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上安装有波纹管等容易弯曲的外装件26。也就是说,外装件26是比外装管22容易弯曲的筒状部件。作为外装件26,也可以使用金属制的波纹管或者树脂制的波纹管等。作为波纹管,能够采用形成有狭缝并能通过所述狭缝而将第2导电线状部件40配设于波纹管内的波纹管。
当外装件26是金属制的波纹管时,据此能实现内部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和外部之间的电磁屏蔽功能。
另外,当外装件26是树脂制的波纹管时,通过在其内部将筒状的金属编织件等套在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等上或者将筒状的金属编织件等套于外装件26周围,从而能进行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等和外部之间的电磁屏蔽。但是,这样的电磁屏蔽不是必须的。
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包括由单一导体构成的单芯线32。单芯线32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单芯线32在内部无间隙地被填充,因此与由绞线构成同一截面的情况相比,能设定得细,另外,具有容易维持规定形状(在此为直线形状)的性质。另外,当单芯线32由铝或者铝合金形成时,能实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轻量化,进而能实现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轻量化。在此,在外装管22内配设有多个(在此为2个)第1导电线状部件30。
单芯线32在与单芯线3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上的截面形状(以下,称为横截面形状)也可以呈方形或者呈圆形。
另外,在此,在单芯线32的外周形成有包覆层34。包覆层34通过将软化的树脂挤出包覆在单芯线32的外周等而形成。在单芯线32的外周形成包覆层34不是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例如外装管22由树脂等形成,并且在外装管22内仅配设1个单芯线32即可。
第2导电线状部件40包括绞线42,绞线42通过将多个线材41(参照图7等)绞合而构成。构成绞线42的线材41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绞线42因为其多个线材41分别能弯曲,因此具有容易弯曲的性质。另外,当绞线42由铝或者铝合金形成时,能实现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轻量化,进而能实现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当绞线42由铜或者铜合金形成时,则更容易弯曲。
在此,根据上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数量,多个(在此为2个)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以并列状态使用。另外,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两端侧分别使用多个(在此为2个)第2导电线状部件40。
另外,在此,在绞线42的外周形成有包覆层44。包覆层44通过将软化的树脂挤出包覆在绞线42的外周等而形成。在绞线42的外周形成包覆层34不是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外装件26由树脂等形成并且在外装件26内仅配设1个绞线42即可。
上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所包含的单芯线32因为很难弯曲,所以不适用于一边弯曲一边布线或者吸收固定部分之间的振动差等。于是,在该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中,在维持规定形状(在此为直线形状)的部分使用包括单芯线32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在固定部分之间的振动吸收部分或者弯曲布线的部分使用包括绞线42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
另外,上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穿过外装管22内,并且一个端部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延伸出。并且,第2导电线状部件40借由连接部28连接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一个端部,连接部28位于比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靠外侧。
更具体地,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一个端部除去包覆层34,从而在该端部形成规定长的露出单芯线32a。另外,在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一个端部除去包覆层44,从而在该端部形成规定量的露出绞线42a。并且,在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的外侧位置连接有露出单芯线32a和露出绞线42a。露出单芯线32a和露出绞线42a的连接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软钎焊、铆接中间连接端子等而进行。
分别在多个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一个端部和多个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一个端部形成有上述连接部28。在此,连接部28形成有2个。并且,连接部包覆部29以覆盖这些连接部28的方式形成。连接部包覆部29是用于将露出单芯线32a和露出绞线42a从外部进行绝缘包覆的部件。连接部包覆部29例如以将热收缩前的热收缩管套在上述2个连接部28以及其附近的包覆层34、44上的状态,使热收缩管热收缩而形成。另外,优选地,以绝缘性部件介于2个连接部28之间的状态套设上述热收缩管。或者,也可以将热收缩管分别套在2个连接部28上。除此之外,连接部包覆部29也可以通过涂布密封胶、卷绕胶带等方法而形成。
另外,在此,上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另一个端部也从外装管22的另一端侧开口部24延伸出。并且,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另一个端部也连接有别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一个端部。也就是说,即使在外装管22的另一端侧,与上述同样地,也形成有2个连接部28以及覆盖该连接部28的连接部包覆部29。
上述连接部28以及连接部包覆部29形成于外装管22的外侧的理由为如下。
也就是说,上述连接部28因为将露出单芯线32a和露出绞线42a在各自的延伸方向上重叠并接合,所以有***的倾向。而且,由于连接部包覆部29覆盖连接部28,所以与连接部包覆部29的厚度相对应地,连接部28进一步***。
因此,在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和第2导电线状部件40连接后,将它们插通到外装管22内的作业变得困难。因此,优选地,在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插通到外装管22后,进行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和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连接作业。
另外,很难在外装管22内进行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和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连接作业。另外,将***的连接部28放回到外装管22内也变得困难。
因此,该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以连接部28以及连接部包覆部29配设于外装管22的外侧的状态进行制造。
如此,当连接部28配设于外装管22的外侧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以及另一端侧开口部24各自的内周缘部的内侧。
在将该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组装到车辆2前,有时抓住该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的外装管22进行搬送、处理等,这样的话,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重量、其端部的连接器21、21的重量等施加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端部。在该情况下,第1导电线状部件30被以强力按压到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以及另一端侧开口部24各自的内周缘部。
在此,由于包括单芯线32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具有很难弯曲并容易维持一定形状的性质,所以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以及另一端侧开口部24的内周缘部局部集中地且强烈地按压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因而可能有导致包覆层34、单芯线32变形等的危险。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被以强力按压到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以及另一端侧开口部24各自的内周缘部,而使用折弯缓和部件50。
折弯缓和部件50形成为能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包围的形状,并构成为能够比外装管22容易地弹性弯曲变形。该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并朝向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的外方延伸。折弯缓和部件50的长度尺寸设定成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直到连接部28的大小或者超过连接部28的大小。并且,在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的外侧,折弯缓和部件50包围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并延伸到连接部28或者超过连接部28。并且,当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端部要相对于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中间部或者外装管22较大地弯曲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端部与折弯缓和部件50的内周部抵接并受到该要弯曲的力。由此,折弯缓和部件50与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端部一起相对于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中间部或者外装管22逐渐地弹性弯曲。因此,抑制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的内周缘部强烈地按压到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另外,当要使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端部弯曲的力被解除时,折弯缓和部件50以及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端部借由折弯缓和部件50的弹性复原力恢复原来的直线状态。
另外,由于连接部28被连接部包覆部29覆盖,另外,第2导电线状部件40容易弯曲,所以即使连接部28和第2导电线状部件40被按压到折弯缓和部件50的外侧端部开口,连接部28或者绞线42也很难产生变形。
更具体地,折弯缓和部件50具备螺旋线状体52和作为卡止凸部的卡止体54,螺旋线状体52以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包围的方式描绘螺旋。
螺旋线状体52以使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线状体描绘螺旋的方式形成。在此,螺旋线状体52包括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52a、52b。
在螺旋线状体52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朝向外方突出的卡止体54。在此,在螺旋线状体52中通过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52a、52b的端部朝向外方弯曲,而形成有朝相互相反方向突出的卡止体54。另外,卡止体54也可以仅形成1个。另外,卡止体54也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折弯缓和部件也可以通过一个端部压入到外装管等而被固定。
另外,在螺旋线状体52的另一个端部,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52a、52b经由半圆弧状的部分52c连接。半圆弧状的部分52c配设成避开螺旋线状体52的内部空间的延长空间,向外周侧偏离。
这样的折弯缓和部件50能够以例如图6所示的方式来制造。
也就是说,准备棒状部件60,将线状体51在其延伸方向中间部弯曲成U字状。然后,将线状体51的弯曲部分52c配设于棒状部件60的一个端部,将从该弯曲部分52c朝两侧延伸的部分绕棒状部件60卷绕成双重螺旋状,制造出上述螺旋线状体52的形状。最后,将线状体51的两个端部朝外方折弯成L字状而形成卡止体54。由此,能容易制造折弯缓和部件50。另外,在上述线状体51为金属部件的情况下,只要一边使该金属部件塑性变形一边缠绕在上述棒状部件60上即可。另外,在线状体51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只要一边将该线状体51加热到能变形的温度一边缠绕在棒状部件60,然后冷却即可。
另外,为了能使上述连接部28以及连接部包覆部29容易穿过折弯缓和部件50的内侧进行配设,优选地,折弯缓和部件50的内径比外装管22的内径大。但是,如上述那样具有螺旋结构的折弯缓和部件50也能变形成使其内径增大,所以折弯缓和部件50的内径大于外装管22的内径不是必需的。另外,折弯缓和部件50也可以是通过模具成型为原来就具有螺旋形状的部件的。
上述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能够例如以如下的方法来制造。另外,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各图中,外装管22、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等图示成比实际尺寸短。
首先,如图7所示,准备外装管22以及插通到该外装管22内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另外,准备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一端侧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以及折弯缓和部件50,并且准备配设于外装管22的另一端侧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以及折弯缓和部件50。
然后,如图8所示,将折弯缓和部件50分别固定到外装管22的两端侧开口部23、24。在此的固定能通过以将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配设到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24的内侧的状态,将卡止体54嵌入到作为卡止凹部的卡止孔23h、24h而进行,卡止孔23h、24h形成于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24。
也就是说,在外装管22的比开口部23的端部靠内侧(稍微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相对的一对卡止孔23h,在比开口部24的端部靠内侧(稍微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相对的一对卡止孔24h。另外,卡止孔23h不必贯通外装管的内外。卡止凹部也可以按从外装管的内侧观看凹陷且不贯通到外侧的方式形成。
然后,一边将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的卡止体54朝向内侧压入一边将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嵌入到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内。然后,当将一对卡止体54朝向内侧压入的力被解除时,一对卡止体54从该内侧嵌入到一对卡止孔23h。由此,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成为嵌入到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内的状态,并维持折弯缓和部件50和外装管22直线状地延伸的位置关系。另外,通过一对卡止体54嵌入到一对卡止孔23h,从而折弯缓和部件50被保持为相对于外装管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上被定位的状态。
另外,折弯缓和部件50因为形成为螺旋线状体52,所以能以缩径的方式变形。因此,即使折弯缓和部件50的外径大于外装管22的内径,也能使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以能嵌入到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内的方式缩径变形。
同样地,在外装管22的另一个端部也固定有折弯缓和部件50。
接着,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借由任意一方面侧的折弯缓和部件50插通到外装管22内,从而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两个端部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两端侧开口部23、24的外侧位置。
接着,如图11所示,将折弯缓和部件50从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卸下。也就是说,以通过按压折弯缓和部件50中的接近一对卡止孔23h的部分等而使一对卡止体54向内侧移位的状态,将折弯缓和部件50向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的外方拔出。
另外,如图8-图10所示,在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插通于外装管22时,将折弯缓和部件50固定于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的理由为如下。也就是说,在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插通于外装管22时,可能有第1导电线状部件30与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的内周缘部接触的危险。这样的话,会有划伤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等的危险。于是,若将折弯缓和部件50固定到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就会配设在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24的内侧。因此,在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配设于外装管22内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很难直接接触到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24的内周缘部。由此,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划伤被抑制。
另外,在上述各工序中,代替将折弯缓和部件50固定到外装管22,也可以在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安装将其内周缘部覆盖的树脂制等保持体。该保持体也可以在将第2导电线状部件40插通到外装管22后卸下,也可以维持已安装的状态。
当从外装管22卸下折弯缓和部件50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两个端部成为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两端侧外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在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两端的露出单芯线32a上分别连接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端部的露出绞线42a。并且,在外周形成连接部包覆部29。另外,在进行该连接时,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也可以插通到折弯缓和部件50,也可以在连接后,第2导电线状部件40从其相反侧插通到折弯缓和部件50。
接着,再次在外装管22的两端侧的开口部23、24分别固定折弯缓和部件50。
接着,当将外装件26套在第2导电线状部件40、折弯缓和部件50的外周侧,将连接器21、21等连接到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相反侧的端部时,则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完成。另外,也可以在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相反侧的端部事先连接有连接器21、21等。
根据这样构成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20,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另外,该折弯缓和部件50在比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靠外侧的位置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包围并且延伸到连接部28或者以超过该连接部28的方式延伸。因此,包括单芯线32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在比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靠外侧的位置以不被折弯缓和部件50较大地弯曲的方式弹性地支承。由此,能够抑制从外装管22的端部延伸出的单芯线32被以强力按压到外装管22的开口部23的内周缘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外装管22的另一端侧开口部24,也能在抑制从外装管22的端部延伸出的单芯线32被以强力按压到外装管22的开口部24的内周缘部。
根据这些结构,能有效地抑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单芯线32的变形、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包覆层34的划伤等。
另外,折弯缓和部件50因为包括以包围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方式描绘螺旋的螺旋线状体52,所以能在其内部容易配设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另外,这样的螺旋线状体52能从直线状态容易弹性弯曲,且能容易通过弹性复原力而复原成原来的直线状态。因此,通过螺旋线状体52,包括单芯线32的第1导电线状部件30在比外装管22的一端侧的开口部23靠外侧的位置被折弯缓和部件50以不较大地弯曲的方式适当地弹性支承。
另外,由于折弯缓和部件50构成为包括螺旋线状体53,螺旋线状体53通过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53a、53b以包围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的方式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而形成,所以螺旋线状体53的端部不配设于折弯缓和部件50的另一个端部、即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周围。在此,在第2导电线状部件40的周围设有将部分53a、53b连接的半圆弧状的部分52c。因此,能使得折弯缓和部件50尽量不划伤包括绞线的第2导电线状部件40。
另外,由于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以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的内侧的状态固定在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所以抑制第1导电线状部件30直接接触到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23的内周缘部。由此,在将第1导电线状部件30插通于外装管22时或者插通后的状态下,有效地抑制对包覆层34的划伤等。
另外,在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卡止体54,在外装管22设有能嵌入卡止体54的卡止孔23h。并且,在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卡止体54嵌入到卡止孔23h,从而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外装管22的一端开口部。在此,由于包括螺旋线状体53的折弯缓和部件50能容易以缩径的方式产生变形,所以能将其另一个端部容易地配设于外装管22的一个端部内,从而能使卡止体54嵌入到卡止孔23h。由此,能将折弯缓和部件50的一个端部容易加装固定到外装管22的一个端部。
图13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折弯缓和部件150的说明图。该折弯缓和部件150通过在由树脂等形成的筒部件151形成螺旋状的切槽152而形成。在此,2个切槽152形成为双重螺旋状。
另外,在折弯缓和部件150的一个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朝向外方向突出的一对卡止体154。卡止体154也可以是在形成筒部件151时一体形成的部分,也可以是之后通过粘接等而接合的部件。将该卡止体154嵌入到外装管22的卡止孔23h,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将折弯缓和部件150固定到外装管22。
另外,上述2个切槽152到达筒部件151的一个端部的边缘,但是不到达另一个端部的边缘。这是因为2个切槽152在筒部件151的两个端部到达边缘的话,筒部件151会被分割成2个。因此,在2个切槽152之间描绘2条螺旋的各部分借由筒部件151的另一个端部(折弯缓和部件150的另一个端部)的筒状部分连接而形成。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描绘螺旋的部分在折弯缓和部件150的另一个端部不突出,该部分很难划伤第2导电线状部件40。
根据该变形例,有从筒部件151容易制造被切槽152分割的螺旋线状体153的优点。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例而说明的各个构成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适当地组合。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面只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应当理解,没有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得到。
附图标记说明
20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22 外装管
23h 卡止孔
24h 卡止孔
28 连接部
29 连接部包覆部
30 第1导电线状部件
32 单芯线
40 第2导电线状部件
42 绞线
50、150、250 折弯缓和部件
51 线状体
52 螺旋线状体
54 卡止体
60 棒状部件
151、251 筒部件
152 切槽
153 螺旋线状体
154 卡止体

Claims (5)

1.一种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具备:
外装管;
第1导电线状部件,其包括由单一导体构成的单芯线,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插通到所述外装管内并且一个端部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延伸出;
第2导电线状部件,其包括通过多个线材的绞合而构成的绞线,借由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该连接部位于比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以及
折弯缓和部件,其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并且该折弯缓和部件在比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靠外侧的位置将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并延伸到所述连接部或者以超过所述连接部的方式延伸,能够比所述外装管容易地弹性弯曲变形,
所述折弯缓和部件包括螺旋线状体,该螺旋线状通过2根描绘螺旋的部分以将所述第1导电线状部件包围的方式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其中,
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以配置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卡止凸部,
在所述外装管上形成有能将所述卡止凸部嵌入的卡止凹部,
在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配置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下,所述卡止凸部嵌入到所述卡止凹部,从而所述折弯缓和部件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装管的一端侧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其中,
所述螺旋线状体是通过线状体在棒状部件上缠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其中,
所述螺旋线状体通过在筒部件上形成螺旋状的切槽而形成。
CN201680019467.8A 2015-04-06 2016-03-16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Active CN107431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7553A JP6252538B2 (ja) 2015-04-06 2015-04-06 外装部材付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5-077553 2015-04-06
PCT/JP2016/058317 WO2016163217A1 (ja) 2015-04-06 2016-03-16 外装部材付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339A true CN107431339A (zh) 2017-12-01
CN107431339B CN107431339B (zh) 2019-01-01

Family

ID=5707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467.8A Active CN107431339B (zh) 2015-04-06 2016-03-16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8682B2 (zh)
JP (1) JP6252538B2 (zh)
CN (1) CN107431339B (zh)
WO (1) WO20161632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541A (zh) * 2018-12-12 2021-07-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7498B2 (ja) * 2017-02-10 2020-09-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6788814B2 (ja) * 2017-04-12 2020-11-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058006A (ja) * 2017-09-21 2019-04-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結束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EP3864933A1 (en) 2018-10-11 2021-08-18 nVent Services GmbH Device and methods for armoring heat shrink kits for impact and flammability protection
KR102274227B1 (ko) * 2019-11-26 2021-07-07 신양철 전기 전송매체
JP7404928B2 (ja) * 2020-02-25 2023-1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712937B1 (en) * 2020-03-20 2023-08-01 Jerry Daugherty Hose line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tractor-trail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8170A (ja) * 1997-12-16 1999-07-02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用プロテクタ
JP2007073228A (ja) * 2005-09-05 2007-03-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2010073676A (ja) * 2008-08-18 2010-04-0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付き電線、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4115352A (zh) * 2012-02-24 2014-10-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2208Y2 (ja) * 1991-11-13 1998-05-20 小一 石河 可撓性螺旋管
JP5269519B2 (ja) * 2008-08-19 2013-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JP5204708B2 (ja) * 2009-03-30 2013-06-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5293644B2 (ja) * 2010-03-02 2013-09-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5948653B2 (ja) * 2012-05-29 2016-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5713139B1 (ja) * 2014-11-12 2015-05-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パイ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485704B2 (ja) * 2015-11-25 2019-03-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外装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70440B2 (ja) * 2016-03-04 2020-03-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8170A (ja) * 1997-12-16 1999-07-02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用プロテクタ
JP2007073228A (ja) * 2005-09-05 2007-03-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2010073676A (ja) * 2008-08-18 2010-04-0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付き電線、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4115352A (zh) * 2012-02-24 2014-10-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的外装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541A (zh) * 2018-12-12 2021-07-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US11552462B2 (en) 2018-12-12 2023-01-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ing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339B (zh) 2019-01-01
JP6252538B2 (ja) 2017-12-27
JP2016197974A (ja) 2016-11-24
WO2016163217A1 (ja) 2016-10-13
US20180114612A1 (en) 2018-04-26
US10068682B2 (en)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1339A (zh) 带外装部件的布线模块
EP3057105B1 (en) Wire harness
CN107533887B (zh) 导电部件
US20160152197A1 (en) Wire harness
US9966166B2 (en) Shielded conduction path
US9633764B2 (en) Conducting line shield structure
US10965113B2 (en) Wire harness
US10320165B2 (en) Shielded conduction path
JP2006040624A (ja) 異種電線間の接続構造
US20170207613A1 (en) Exterior material for wire harnes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wire harness
CN107009972A (zh) 电线外装件和线束
JP201508235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95416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0323635A (zh) 形状保持的电缆组件
US20190157775A1 (en) Conductor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
JP2014146506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KR101896360B1 (ko) 용량성 센싱을 하는 스티어링휠에 사용된 메시 차폐 물질에 대한 크림프 연결
JP7371550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244478A1 (ja)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153850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24452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4146488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