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5186B -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5186B
CN107405186B CN201680016778.9A CN201680016778A CN107405186B CN 107405186 B CN107405186 B CN 107405186B CN 201680016778 A CN201680016778 A CN 201680016778A CN 107405186 B CN107405186 B CN 107405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processed
holding member
unit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6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5186A (zh
Inventor
伊藤承央
山田芳久
村田直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Noritake Dent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Noritake Dent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Noritake Dental Inc filed Critical Kuraray Noritake Dent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05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5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5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5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003Making bridge-work, inlays, implants or the like
    • A61C13/0022Blanks or green, unfinished dental restoration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003Making bridge-work, inlays, implants or the like
    • A61C13/0004Computer-assisted sizing or machining of dental prosthe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8Artificial teeth; Making same
    • A61C13/083Porcelain or ceramic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8Artificial teeth; Making same
    • A61C13/087Artificial resin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5/00Filling or capping teeth
    • A61C5/70Tooth crowns; Making thereof
    • A61C5/77Methods or devices for making crow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14Brackets; Fixing brackets to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66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liberation of internal stresses, e.g. shrinking of one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 B29C65/665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liberation of internal stresses, e.g. shrinking of one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using shrinking during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53Medical equipment;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L2031/7532Artificial members, protheses
    • B29L2031/7536Artificial teeth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被加工体(1)的利用效率的被加工单元(10)及其制造方法。被加工单元(10)具备被加工体(1),该被加工体(1)具有多个划区(11)。划区(11)将被加工体(1)的被加工面划分。

Description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56572号(2015年3月19日申请)的发明,该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通过引用并入记载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机械加工处理的被加工体的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陶瓷、金属等被加工体机械加工为三维形状的情况下,保持被加工单元的端部而进行加工处理。另外,该被加工体也被称作“毛坯”。例如,在牙科业界,将作为被加工体的圆板(盘)形状的氧化锆的外缘区域用加工装置保持,进行修补物的切出。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牙科修补物的制造方法中,在毛坯的外缘上用粘接剂安装圈,将圈固定到加工装置的夹盘上,由此将毛坯固定在加工装置上。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95/30382号公报。
以下的分析根据本发明的观点给出。
例如,在将被加工体(毛坯)或从被加工体制作的制品着色的情况下,被加工体的组成针对每个颜色而不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被加工体针对每个由圈包围的被加工体具有1个组成。在从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的被加工体制作牙科用修补物的情况下,选择具有与患者的天然齿的颜色对应的颜色(组成)的被加工体。被加工体形成为适合于加工装置的既定的大小,通常能够从1个被加工体制作多个相同组成的牙科用修补物。但是,即使是需求较少的(例如组成或颜色的)被加工体,即,即使是修补物制作所需要的大小较小就足够的情况,也不得不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的被加工体制作为既定的大小。因此,在加工中没有被使用的被加工体的大部分成为浪费。
发明内容
所以,希望能够根据组成的需要而将被加工体有效率地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备被加工体的被加工单元,该被加工体具有多个划区。划区将被加工体的被加工面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作为被加工体的构成要素的多个划区的工序;将多个划区组合、形成被加工体的工序,该被加工体具有第1面、配设在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以及第1面与第2面之间的外周部;准备具有圈形状的保持部件的工序;将保持部件加热而使其膨胀的工序;将被加工体向保持部件的圈嵌入的工序;将保持部件冷却而使其收缩、将保持部件向被加工体的外周部安装的工序。
能够根据组成或颜色等的需要来调整或选择被加工体的各划区的大小。由此,能够削减在加工中没有被使用而成为浪费的部分,能够提高被加工体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划区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表示划区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表示划区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涉及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7是涉及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被加工体的其他方式的被加工体的概略侧视图。
图9是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将被加工体加工后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涉及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涉及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划区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15是涉及其他方式的划区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16是涉及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17是假被加工体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涉及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19是涉及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XX-XX线处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图21是保持部件及突出部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2是保持部件及突出部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3是保持部件及突出部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4是保持部件及突出部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5是保持部件及突出部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6是涉及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7是涉及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被加工体及保持部件的概略分解剖视图。
图29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30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31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32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33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4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5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6是表示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的例子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7是涉及本公开的第6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8是涉及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39是涉及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40是涉及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41是涉及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图42是涉及本公开的第9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43是图42的XXXXIII-XXXXIII线处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附图标记是为了发明的理解而附加的,并不意图限定于图示的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图面的尺寸及尺寸比率并不意图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以下记载上述各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划区一体地形成。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划区分别具有不同的组成。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单元还具备将被加工体的至少外周部包围的保持部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针对每个划区被分割。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划区中的至少2个划区具有不同的组成。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划区具有与邻接的划区卡合的形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单元还具备配设在邻接的划区之间的缓冲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缓冲件含有树脂。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维持多个划区的组合。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由多个部分构成。保持部件的部分分别配设在被加工体的各划区上。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单元还具备将划区的外周部包围的覆盖部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的部分是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覆盖部件具有与将邻接的划区包围的覆盖部件卡合的形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沿着外周部连续地配设。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具有圈形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的厚度比被加工体的厚度薄。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配设在被加工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由2个以上的零件构成。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的各零件分别具有凹部或凸部。各零件以将凹部与凸部嵌合的方式配设。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是塑料。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在与保持部件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至少1个第1定位部。保持部件具有与第1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的第2定位部。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第1定位部具有凹部或凸部形状。第2定位部具有与第1定位部嵌合或卡合的形状。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中的一方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嵌合或卡合。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中的一方具有凹部形状,另一方具有凸部形状。凸部形状的宽度大于等于凹部形状的宽度。凸部形状的一部分被***在凹部形状中。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第1定位部遍及被加工体的整周配设。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第1定位部或第2定位部具有槽形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第1定位部或第2定位部具有锥状或柱状形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借助粘接件接合在被加工体上。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与被加工体直接接触。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具有作为被加工面的第1面、配设在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以及配设在第1面和第2面之间的外周部上的突出部。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具有板状形状。突出部从被加工体的侧面突出。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突出部具有面向与第1面相同的方向的第3面、面向与第2面相同的方向的第4面、和将第3面与第4面连结的第5面。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具有作为被加工面的第1面、配设在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以及配设在第1面和第2面之间的外周部上的突出部。保持部件配设在突出部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上。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具有板状形状。突出部从被加工体的侧面突出。保持部件至少配设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突出部具有面向与第1面相同的方向的第3面、面向与第2面相同的方向的第4面、和将第3面与第4面连结的第5面。保持部件将第5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具有面向与突出部的第3面相同的方向的第1面、和面向与突出部的第4面相同的方向的第2面。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的第1面与突出部的第3面形成同一面,或存在于比突出部的第3面更靠被加工体的第1面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的第2面与突出部的第4面形成同一面,或存在于比突出部的第4面更靠被加工体的第2面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还将突出部的第3面及第4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突出部的厚度和保持部件的厚度大致相同。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宽度是0.3mm~2mm。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突出部配设在被加工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划区的平面形状具有扇形。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划区被组合而构成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的被加工体。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划区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划区中的1个划区是不被加工装置加工的部分。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1个划区比能够固定到加工装置上的大小小。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是陶瓷、金属或树脂。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是氧化锆结晶粒子没有达到完全烧结的煅烧体。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被加工体具有加工物,该加工物借助被加工体的加工而形成,连接在被加工体的突出部或外缘部上。
根据上述第2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在使保持部件膨胀的工序中,将保持部件加热到60℃~150℃。
根据上述第2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方式,保持部件包括工程塑料。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图1中表示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图2中表示图1的II-II线处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被加工单元10具备被加工体1、和配设在被加工体1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保持部件2。被加工体1例如是由加工装置加工的部件。例如,在牙科领域的情况下,从被加工体1制作牙科用制品。作为牙科用制品,例如可以举出陶瓷框架、全轮廓牙冠等修补物。牙科用修补物优选的是具有牙冠形状。此外,作为牙科用制品,例如可以举出齿列矫正用制品(例如,齿列矫正用托架)、牙科植入用制品(例如,牙科植入用基台)。保持部件2是辅助将被加工单元10向加工装置保持或固定的部件。例如,当将被加工单元向加工装置保持或固定时,被加工单元10中的至少保持部件2由加工装置保持。
被加工体1具有作为被加工面的第1面1a及与第1面1a相反侧的第2面1b。第1面1a和第2面1b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被加工体1优选的是具有平板形状。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被加工单元10及被加工体1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具有椭圆形、多边形等的平面形状。
被加工体1在物理上被分割为多个划区11。1个被加工体1将多个划区11组合而构成。多个划区11中的至少2个划区11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组成。例如,各划区11可以包含分别不同的着色材料。多个划区11中的至少2个划区11可以具有相同的组成,也可以是,全部的划区11具有相同的组成。各划区11的主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1个划区11优选的是比能够保持或固定到加工装置上的大小小。
多个划区11中的至少1个可以为由加工装置加工的部分。多个划区11中的至少1个可以为不被加工装置加工的部分。多个划区11中的至少1个可以为填补被加工体1的大小、用来使被加工体1成为能够保持在加工装置上的大小的假被加工体。
被加工体1优选的是以将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及第2面1b分割的方式,由各划区11分割。相对于1个被加工体1的划区11的数量可以适当设定。1个划区11的大小可以根据各组成等的需要等而适当调整。多个划区11既可以为分别不同的大小,也可以为相同的大小。
各划区11的形状是怎样的形状都可以。多个划区11既可以具有分别不同的形状,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被加工体1的平面形状是圆形的情况下,划区11优选的是以穿过圆形的中心的方式将被加工体1分割。例如,划区11可以具有扇形的平面形状。在划区11具有扇形的情况下,扇形的半径优选的是相同。由此,能够将多个划区11以放射状组合以使各圆弧连续,构成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状的被加工体1。多个划区11的中心角的合计角度优选的是360°。各扇形的中心角的大小是怎样都可以,例如可以设为45°、60°、90°、120°、180°(即,半圆、半椭圆等)、240°、270°、300°、315°等。
多个划区11优选的是分别具有相同的厚度。由此,能够将第1面1a及第2面1b两者形成为平面。此外,将被加工单元10向加工装置固定时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对位变得容易。
在图1及图2所示的方式中,被加工体1具有第1划区11a、第2划区11b及第3划区11c。第1划区11a、第2划区11b及第3划区11c具有相同形状。第1划区11a、第2划区11b及第3划区11c具有相同的大小。第1划区11a、第2划区11b及第3划区11c的两面具有扇形的平面形状。扇形的中心角是120°。第1划区11a、第2划区11b及第3划区11c以放射状配设,构成圆形的被加工体1。第1划区11a、第2划区11b及第3划区11c的两面分别配设在同一面上,第1面1a及第2面1b构成为平面。
在图3~图6中示出表示划区的平面形状的例子的被加工体的概略俯视图。图3~图6表示使构成1个被加工体的划区分离的状态。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划区11a、11b、11c具有中心角120°的扇形的平面形状。在图4所示的方式中,划区11a、11b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划区11a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划区11b、11c具有中心角90°的扇形的平面形状。在图3~图5所示的方式中,各划区的半径都为相同的大小。在图6所示的方式中,划区11a~11f不具有扇形的平面形状,但构成为,组合而形成圆形。
在图7中示出表示被加工体的其他方式的被加工体的概略俯视图。在邻接的划区11中,划区11彼此也可以直接接触。或者,如图7所示,被加工体1也可以在邻接的划区11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还具有缓冲件6。缓冲件6优选的是能够将划区11的端面的凹凸吸收那样的材料。缓冲件6也可以是将划区11彼此接合的粘接件。在缓冲件6中,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薄片。在图7所示的方式中,表示了整体配设在划区11之间的缓冲件6,但缓冲件6也可以部分地配设在划区11之间。通过使用缓冲件6,能够抑制由划区11的端面的凹凸造成的组合的不匹配。此外,通过使用粘接件作为缓冲件6,能够提高划区11彼此的接合强度。
在图8中示出表示被加工体的其他方式的被加工体的概略侧视图。划区11可以在与邻接的划区11对置的端面上具有与邻接的划区11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如图8所示,例如可以为形成在划区11a的端面上的凹部11g,以及形成在划区11b的端面上、与凹部11g嵌合的凸部11h。被加工体1也可以除了卡合部以外还具有图7所示那样的缓冲件6。通过设置卡合部,能够提高划区11彼此的接合强度。
保持部件2配设在相当于被加工体1的侧面的外周部1c的至少一部分上。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将被加工体1的外周部1c包围。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维持多个划区11的组合。例如,优选的是由保持部件2的收缩力将多个划区11保持为被加工体1的形状。通过使用保持部件2,能够使被加工体1的丢弃部分(残留部分)变少,降低制造成本。此外,能够对应于保持部件2的宽度的量而减小用来制作被加工体的模型,所以能够削减被加工体1的原料的使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沿着外周部1c连续地配设。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具有与被加工体1的平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保持部件2例如可以具有轮状、环状、管状或圈状形状。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遍及被加工体1的侧壁的整周配设。在保持部件2与被加工体1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
在图9及图10中表示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图9及图10是保持部件2及被加工体1侧面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图9表示不具有粘接件的方式,图10表示具有粘接件3的方式。保持部件2如图9所示,能够在不经由粘接件的情况下将被加工体1的外周部1c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保持部件2的内周部2c和被加工体1的外周部1c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或者,保持部件2如图10所示,可以经由将被加工体1与保持部件2接合的粘接件3而将被加工体1的外周部1c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在不使用粘接件3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保持部件2的热膨胀带来的力经由粘接件传递给被加工体1。由此,即使是在加工后被暴露在高温下的情况,也能够抑制起因于被加工体1与保持部件2的热膨胀系数的差的不良状况(例如,被加工体1或加工物的损坏)的发生。此外,在加工后想要从被加工体1将保持部件2拆下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保持部件2从被加工体1拆下。
保持部件2可以具有面向与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相同的方向的第1面2a、面向与被加工体1的第2面1b相同的方向的第2面2b、以及配设在第1面2a与第2面2b之间且面向被加工体1的外周部1c方向的内周部2c。保持部件2的第1面2a和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保持部件2的第2面2b和被加工体1的第2面1b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保持部件2的第1面2a可以存在于比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更靠被加工体1的第2面1b侧的位置。同样,保持部件2的第2面2b可以存在于比被加工体1的第2面1b更靠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侧的位置。即,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和保持部件2的第1面2a优选的是形成阶差。被加工体1的第2面1b和保持部件2的第2面2b优选的是形成阶差。保持部件2的厚度t2优选的是比被加工体1的整体的厚度t1薄。由此,在将被加工单元10向加工装置固定的情况下,对位变得容易。
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在被加工体1的厚度方向上配设在被加工体1的中央。即,优选的是保持部件2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与被加工体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重叠。由此,将被加工单元10安设到加工装置上的情况下的位置对位变得容易。
被加工单元10优选的是相对于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及第2面1b的延伸方向对称。例如,优选的是被加工体1的第1面1a和第2面1b都能够朝向加工工具(通常是上侧)安设到加工装置上。
保持部件2的厚度t2只要是不给被加工体1的加工带来障碍的厚度,是怎样的厚度都可以。保持部件2的厚度t2优选的是比被加工体1的厚度t1薄。这是为了容易将被加工单元10保持到加工装置上。保持部件2的厚度t2优选的是1mm以上,更优选的是2mm以上,更加优选的是4mm以上。这是为了保持由加工装置进行的保持的强度。
保持部件2的宽度w1只要是能够将被加工单元10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宽度就可以。
作为被加工体1或划区11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陶瓷、金属、树脂等。作为陶瓷的例子,可以举出包括氧化锆、氧化铝、结晶化玻璃中的至少1种的材料。作为金属的例子,可以举出钛、钛合金等。作为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醚酮、特氟龙(注册商标)等。进而,作为树脂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在这些树脂中填充了无机填充材料的复合材料(复合树脂)。
在使划区11为不被加工的划区(假被加工体)的情况下,作为不被加工的划区11的材料,除了上述材料以外,只要是能够将被加工单元10保持在加工装置上、并且具有能够将加工的划区11加工的强度的材料,就能够使用。
在被加工体1例如被用于牙科用制品的切出的情况下,被加工体1可以为被烧制成氧化锆结晶粒子没有达到完全烧结的状态的氧化锆煅烧体。氧化锆煅烧体含有抑制氧化锆及氧化锆的结晶相的相转变的稳定化剂。例如,稳定化剂在成为烧结体时,抑制烧结体的结晶相从正方晶向单斜晶相转变。作为稳定化剂,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钇(Y2O3)、氧化铈(CeO2)等氧化物。稳定化剂优选的是添加正方晶类氧化锆粒子能够局部稳定化那样的量。例如,在作为稳定化剂而使用氧化钇的情况下,氧化钇的含有率相对于氧化锆与氧化钇的合计mol数优选的是2mol%~8mol%,更优选的是2.5mol%~6.5mol%。如果过度提高稳定化剂的含有率,则尽管能够抑制相转变,但弯曲强度及破坏韧性下降。另一方面,如果稳定化剂的含有率过低,则尽管能够抑制弯曲强度及破坏韧性的下降,但相转变的发展的抑制不充分。另外,添加稳定化剂而局部地稳定化的氧化锆被称作局部稳定化氧化锆。氧化锆烧结体中的稳定化剂的含有率例如可以通过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发光分光分析、荧光X射线分析等来测量。
被加工体1的整体的大小d1及被加工体1的厚度t1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保持部件2的材料优选的是下述这样的材料:在固定在加工装置上的情况下,不因固定时的压力而较大地变形。此外,保持部件2的材料优选的是下述这样的材料:能够用以下说明那样的方法安装到被加工体1上。作为保持部件2的材料,例如可以利用工程塑料、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醚酮、特氟龙(注册商标)、金属、木材等。进而,在上述树脂的例子中,可以也包括在树脂中填充有无机填充材料的复合材料(复合树脂)。
可以在保持部件2上赋予信息。例如,可以在保持部件2的能够辨识的位置上,借助印字、刻印、封印等,用字符或条码等标记设置信息。在信息中,例如包括批次号、色调(阴影)、收缩率(缩减)、上下的区别等。
对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制作各划区11。准备作为含有稳定化剂的氧化锆粒子的局部稳定化氧化锆粉末。稳定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可以适当选择。氧化锆结晶粒子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选择适当优选者。作为向氧化锆粒子的稳定化剂的添加方法,可以选择加水分解法、中和共同沉淀法、醇盐法、固相法等适当优选的方法。如果需要,则在准备的局部稳定化氧化锆粉末中,添加添加物并混合。在使用湿式混合的情况下,使组成物干燥。
接着,将组成物加压成形为既定的形状。例如,将组成物加压成形为划区11的形状。加压成形方法可以选择适当优选的方法。加压压力例如可以为20MPa以上。在加压成形后,也可以对烧结用组成物以例如150MPa以上的压力再实施CIP(Cold IsostaticPressing;冷等静压加压)。在加压成形后,也可以借助切削或磨削等将成形体加工为希望的形状。
接着,将成形体在氧化锆粒子不烧结的温度下烧制而成形出煅烧体。煅烧条件例如可以设为,煅烧温度800℃~1200℃,使其保持时间为1小时~12小时。煅烧体也可以借助切削或磨削等加工为希望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不是在成形时成形为划区11的形状,而是在制作煅烧体后,将煅烧体成形为划区11的形状。
借助上述工序,制作构成被加工体1的多个划区11。接着,将多个划区11组合,制作上述那样的被加工体1。根据需要,在划区11之间装入缓冲件6。划区11的组合工序也可以是后述的保持部件2的装配时。
接着,准备保持部件2。保持部件2的制作方法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保持部件2可以利用注射成形、挤压成形、切削加工(切出成形)等制作。在是圈状的保持部件2的情况下,例如将保持部件2加热而使其膨胀。保持部件2的加热温度可以根据保持部件2的材料而适当设定。例如,在保持部件2是工程塑料的情况下,保持部件2的加热温度优选的是60℃以上,更优选的是80℃以上。此外,保持部件2的加热温度优选的是150℃以下,例如可以设为120℃以下或100℃以下。接着,在保持部件2膨胀的状态下,将被加工体1向保持部件2嵌入。并且,使保持部件2与被加工体1位置对位,将保持部件2冷却。保持部件2如果被冷却则收缩。由此,保持部件2被装配到被加工体1上(所谓的烧嵌方式)。根据该方法,能够在不使用粘接件的情况下将保持部件2安装到被加工体1上。
在图11及图12中示出表示将被加工体1加工后的被加工单元的一例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图11表示将第1划区11a加工、第2划区11b没有加工的状态。图12是保持部件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加工装置可以设定为,将被加工体1中的特定的部分(例如特定的划区11)加工。例如可以设定为,仅加工第1划区11a的位置。将被加工单元10装配到加工装置上,将被加工体1借助切削等加工形成加工物4。加工物4能够在使被加工体1的外缘部1e以框状残留的同时,以连结在外缘部1e上的状态切出。加工物4例如是在上述中记载那样的牙科用制品。借助加工物4的形成,在被加工体1上形成被切掉的切削部5。外缘部1e借助加工物4及切削部5的形成而沿着外周部1c形成。外缘部1e是加工带,作为加工物4的框发挥作用。加工物4由连接部4a连结在外缘部1e上。后述的第1定位部的方式优选的是在加工后不出现加工物4的脱落等不良影响那样的方式。
根据第1实施方式,被加工体可以具备具有不同的组成的多个划区。各划区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其大小及形状。由此,能够提高被加工体的利用效率,削减成为浪费的被加工体。此外,还能够以划区单位制造销售被加工体。进而,能够通过由加工装置进行的1次的加工来制作不同组成的加工物。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图13中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图14中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划区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第1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划区应用1个保持部件。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划区配设保持部件的一部分。
涉及第2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20具备多个划区单元21。各划区单元21具有划区11、和配设在划区11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覆盖部件12。划区11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划区相同。可以使1个划区单元21的大小比能够保持在加工装置上的大小小。
在图14所示的方式中,覆盖部件12将划区11的外周部(侧面)包围。覆盖部件12除了将1个划区包围以外,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相同。当将多个划区单元21组合而构成被加工单元20时,覆盖部件12形成由加工装置保持的保持部件。1个覆盖部件12的一部分构成保持部件的一部分。通过将多个划区单元21组合,覆盖部件12的一部分连续而形成将划区11的组合包围的保持部件。例如,在划区11是扇形的情况下,覆盖部件12中的配设在划区11的圆弧部分处的部分构成保持部件。覆盖部件12中的不构成保持部件的部分可以作为缓冲部发挥作用,该缓冲部使与邻接的划区的接合变得顺畅。
划区单元21彼此可以用粘接件(未图示)接合。或者,也可以在覆盖部件12彼此对置的部分上设置使覆盖部件12彼此卡合的卡合部。
在图15中表示与图14所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的划区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图14所示的方式中,覆盖部件遍及划区的整周配设。在涉及图15所示的方式的划区单元22中,覆盖部件13仅配设在划区11的侧面的一部分上。划区单元22通过与图13所示的组合相同地组合,能够构成图1所示那样的被加工单元。覆盖部件13配设在当将划区单元组合时作为保持部件发挥作用的部分上。在图15所示的方式中,覆盖部件13沿着划区11的圆弧部分配设。在划区11的侧面中的、在划区单元22的组合时与邻接的划区11对置的部分上,没有设置覆盖部件13。图15所示的划区单元22除了覆盖部件13的配置部位不同以外,与图14所示的划区单元的方式相同。
划区单元22彼此可以用粘接件(未图示)接合。或者,也可以在划区11彼此对置的部分上设置使划区11彼此卡合的卡合部。
第2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由于能够针对每个划区单元制造或销售,所以使用者可以制造或购买与需要对应的划区单元,任意地设定被加工单元中的组成的组合。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进行说明。在图16中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图17中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假被加工体的概略俯视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划区单元组合而构成被加工单元。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1个划区单元构成被加工单元30。
被加工单元30具备划区单元21和假被加工体31。划区单元21与涉及第2实施方式的划区单元21相同。假被加工体31是填补划区单元21的大小而使得划区单元21能够保持在加工装置上的部件。假被加工体31可以具有用来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保持部31a。保持部31a具有与保持部件相同的功能。保持部31a既可以作为假被加工体31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由另外的部件构成。在图16及图17所示的方式中,假被加工体31具有组合3个划区单元21那样的平面形状。在图16及图17所示的方式中,假被加工体31具有与划区单元21组合而形成圆形状那样的平面形状。
假被加工体31的形状及大小可以匹配于划区单元21的形状及大小来设计。假被加工体31具有能够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厚度。假被加工体31的材料只要能够保持到加工装置上、进行划区的加工,是怎样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假被加工体31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与保持部件相同的材料。
假被加工体31和划区单元21例如可以用粘接件(未图示)接合。或者,也可以在假被加工体31与划区单元21对置的部分上设置使假被加工体31与划区单元21卡合的卡合部。
假被加工体31优选的是能够反复使用。划区单元21优选的是能够从假被加工体31拆装。
在图18中表示与图16所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被加工单元33具备划区(被加工体)23、保持划区23的假被加工体34、和将划区23与假被加工体34接合的粘接件24。假被加工体34具有环状或管状构造,其具有以划区23的大小挖空的开口。假被加工体34可以具有用来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保持部34a。在图18所示的方式中,划区23以同心圆状嵌入在假被加工体34的开口中,借助粘接件24接合。划区23的大小(例如半径)可以为能够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大小(例如半径)的80%以下、60%以下、50%以下或40%以下。
假被加工体34优选的是具有在由加工装置进行的加工时不变形那样的强度。
第3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3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3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不需要将被加工体增大到能够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大小。由此,即使是需要较少的组成,也能够在不需要其他组成的被加工体的情况下进行加工。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图19中表示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图20中表示图19的XX-XX线处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在图21中表示保持部件部分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在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40中,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被加工体41还具有突出部41c。保持部件2配设在突出部41c的至少一部分上。
被加工体41具有作为被加工面的第1面41a及与第1面41a相反侧的第2面41b。第1面41a和第2面41b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被加工体41优选的是具有平板形状。在图19所示的方式中,被加工单元40及被加工体41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具有椭圆形、多边形等的平面形状。
被加工体41沿着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即在第1面41a及第2面41b的外缘或第1面41a及第2面41b之间的外周部41g上具有用来将被加工单元40向加工装置保持的突出部41c。突出部41c优选的是遍及被加工体41的外周部41g的整周连续地配设。即,突出部41c优选的是具有圈状或环状形状。突出部41c可以具有从被加工体41的侧面突出那样的方式。例如,突出部41c可以在被加工体41的第1面41a及第2面41b之间,相对于第1面41a及第2面41b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突出。此外,突出部41c处于被加工体41的外周部41g,可以具有使被加工体41的端部比其他部分薄那样的方式。
至少1个划区可以具有被加工体41的突出部41c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多个划区42a~42d组合,能够使突出部41c连续。
突出部41c可以具有面向与第1面41a相同的方向的第3面41d、以及面向与第2面41b相同的方向的第4面41e。突出部41c可以具有将第3面41d与第4面41e连结的第5面41f。第3面41d和第4面41e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第3面41d和第1面41a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第4面41e和第2面41b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第3面41d和第5面41f优选的是垂直或大致垂直。第4面41e和第5面41f优选的是垂直或大致垂直。第1面41a及第2面41b和第5面41f优选的是垂直或大致垂直。突出部41c的厚度t12优选的是比被加工体41的整体的厚度t11薄。即,第1面41a和第3面41d优选的是形成阶差。第2面41b和第4面41e优选的是形成阶差。由此,在将被加工单元40向加工装置固定的情况下,位置对位变得容易。另外,第1面41a和第3面41d也可以形成同一面。此外,第2面41b和第4面41e也可以形成同一面。
突出部41c的厚度t12优选的是1mm以上,更优选的是2mm以上,更加优选的是4mm以上。这是为了在加工时保持被加工单元40,以及为了将加工后的被加工体41加强。
突出部41c的宽度w11优选的是2mm以下,更优选的是1.7mm以下,更加优选的是1.5m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突出部41c的宽度w11过大,则被加工体41的材料的浪费变多。此外,突出部41c的宽度w11优选的是0.3mm以上,优选的是0.4mm以上,更优选的是0.6mm以上,更加优选的是0.8mm以上。突出部41c具有在加工后将被加工体41加强的作用。因此,为了将加工后的被加工体41加强而在突出部41c中需要一定的宽度。
突出部41c优选的是在被加工体41的厚度方向上配设在被加工体41的中央。即,优选的是突出部41c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与被加工体4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重叠。由此,将被加工单元40安设在加工装置上的情况下的位置对位变得容易。
被加工体41的整体的大小d12、以及作为被加工体41的被加工面的第1面41a及第2面41b的大小d13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保持部件2被配设在突出部41c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上。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至少配设在突出部41c的突出方向上。保持部件2优选的是沿着相当于突出部41c的侧面的第5面41f连续地配设。即,保持部件2将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与保持部件2的内周部2c对置。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与保持部件2的内周部2c可以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保持部件2的第1面2a和被加工体41的第3面41d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保持部件2的第2面2b和被加工体41的第4面41e优选的是平行或大致平行。
突出部41c的第3面41d和保持部件2的第1面2a可以形成同一面。同样,突出部41c的第4面41e和保持部件2的第2面2b可以形成同一面。这是为了使得保持部件2与突出部41c完全重叠。在此情况下,保持部件2的厚度t13与突出部41c的厚度t12相同。或者,保持部件2的第1面2a可以存在于比突出部41c的第3面41d更靠被加工体41的第1面41a侧的位置。同样,保持部件2的第2面2b可以存在于比突出部41c的第4面41e更靠被加工体41的第2面41b侧的位置。这是为了使得容易将被加工单元40保持到加工装置上。在此情况下,保持部件2的厚度t13变得比突出部41c的厚度t12厚。
保持部件2的厚度t13只要是不给被加工体41的加工带来障碍的厚度,是怎样的厚度都可以。保持部件2的厚度t13优选的是比被加工体41的厚度t1薄,更优选的是与突出部41c的厚度t12相等。这是为了使得容易将被加工单元保持到加工装置上。保持部件2的厚度t13优选的是1mm以上,更优选的是2mm以上,更加优选的是4mm以上。这是为了保持由加工装置进行的保持的强度。
优选的是以将突出部41c及保持部件2加在一起的部分用加工装置保持。因此,保持部件2的宽度w12优选的是具有与突出部41c的宽度w11加在一起能够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宽度。
被加工单元40的制造方法可以与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
突出部及保持部件的方式可以采用与图19~图21所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在图22~图25中表示突出部及保持部件的其他例子。
在图22所示的被加工单元50中,保持部件52配设为,不仅将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覆盖,还将第3面41d及第4面41e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即,保持部件52可以在被加工体41侧具有容纳突出部41c的槽部。保持部件52可以配设为,在槽部中嵌合突出部41c。
突出部41c的宽度w14优选的是与图20所示的宽度w11相同。保持部件52的宽度(w14+w15)优选的是与图20所示的宽度(w11+w12)相同。突出部41c的厚度t14为了确保强度而优选的是1mm以上。保持部件52的厚度t15为了保持到加工装置上,优选的是小于等于被加工体41的厚度。
在图23所示的被加工单元60中,保持部件62可以配设为,将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以及第3面41d及第4面41e中的一个面覆盖。在图23所示的方式中,保持部件62配设为,将突出部41c的第3面41d及第5面41f覆盖。
保持部件62具有面向与被加工体41的第2面41b及第4面41e相同的方向的第1面62a。保持部件62优选的是第1面62a与突出部41c的第4面41e形成同一面,或存在于比突出部41c的第4面41e更靠第2面41b侧的位置。这是为了使被加工单元60向加工装置的安装稳定化。保持部件62优选的是在被加工体41的厚度方向上配设在中央。在此情况下,突出部41c的位置可以从被加工体41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错开。
突出部41c的宽度w16优选的是与图20所示的宽度w11相同。保持部件62的宽度(w16+w17)优选的是与图20所示的宽度(w11+w12)相同。突出部41c的厚度t16为了确保强度而优选的是1mm以上。保持部件62的厚度t17为了保持到加工装置上而优选的是小于等于加工体41的厚度。
在图24及图25所示的被加工单元70中,保持部件72由2个以上的零件构成。图25是从保持部件72的侧面侧观察的俯视图。在图24及图25所示的方式中,保持部件72具有将突出部41c的第3面41d覆盖的第1部72a、和将突出部41c的第4面41e覆盖的第2部72b。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被第1部72a及第2部72b覆盖。第1部72a及第2部72b在面向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的一侧分别具有至少1个卡合部。例如,第1部72a及第2部72b配设为,凹部和凸部在突出部41c的第5面41f侧嵌合。在图22所示的方式中,第1部72a和第2部72b的边界线为蜿蜒状。
第1部72a及第2部72b优选的是形成有凹部及凸部的区域具有相同形状。第1部72a及第2部72b更优选的是作为整体而具有相同形状。第1部72a及第2部72b更加优选的是相同零件。在此情况下,能够使保持部件72的制造及管理变得简单。
根据图24及图25所示的方式,通过在保持部件72的各部上设置卡合部,能够防止各部的位置偏移。通过使保持部件72为多个零件,能够使保持部件72向被加工体41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图24所示的方式中,表示了存在突出部的方式,但在不存在突出部的方式中也能够将保持部件由2个以上的零件构成。
图26表示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方式。被加工体41和保持部件2也可以由粘接件43至少部分地接合。粘接件43优选的是配设在突出部41c及保持部件2的厚度的范围内。粘接件43的材料优选的是不产生被加工体41与保持部件2的位置偏移那样的材料。作为粘接件43,例如可以使用热硬化性树脂、光硬化性树脂等。粘接件43例如可以在不能以烧嵌方式装配保持部件的情况下应用。
第4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第4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4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被加工体41的加工后的方式与图11及图12相同,但加工后的被加工体41也可以在外缘部1e(图11及图12)上还具有突出部41c。加工物4与外缘部1e及突出部41c中的至少一方连结。在加工后,如图11及图12所示,被加工体41的外缘部的宽度变薄,即使是仅通过外缘部不能得到充分的强度的情况,根据涉及第2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也能够以突出部41c将被加工体41的外缘部加强。即,能够由突出部41c局部地确保被加工体41的外缘部的厚度。由此,即使是在加工后在被加工体41上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也能够抑制被加工体41的损坏。此外,通过设置突出部41c,能够增大被加工单元40向加工装置的安装中的位置偏移的容许范围。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图27中表示涉及第5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在图28中表示被加工体及保持部件的概略分解剖视图。
在涉及第5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80中,被加工体81在外周部81c中的与保持部件82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至少1个第1定位部81d。保持部件82在内周部82c中的与被加工体81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至少1个第2定位部82d。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是用来决定保持部件82相对于被加工体81的位置的部分。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也能够抑制保持部件82相对于被加工体81发生位置偏移。
至少1个划区可以具有被加工体81的第1定位部81d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多个划区组合,能够使第1定位部81d连续。
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可以配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可以具有相互对应的形状。例如,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优选的是具有一方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方嵌合那样的位置及形状。在图27及图28所示的方式中,第1定位部81d形成为凹部。第2定位部82d形成为与第1定位部81d的凹部嵌合的凸部。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的位置只要是被加工体81的外周部81c与保持部件82的内周部82c对置的部分,是哪里都可以。
凸部优选的是,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到凹部中。凸部优选的是具有下述这样的形状及大小:当***在凹部中时,与凹部的开口及/或内壁抵接。例如,凸部的宽度(例如,将被加工体81的第1面81a与第2面81b连结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大小)优选的是比凹部的宽度(上下方向上的大小)大。由此,通过使第1定位部81d与第2定位部82d嵌合或卡合,能够抑制保持部件82相对于被加工体81的位置偏移。
在图29~图32中示出表示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在图29~图32中,图示了第1定位部81d的俯视图,但第2定位部82d也具有与第1定位部81d的形状对应的平面形状。第2定位部82d的图示及说明省略。第1定位部81d例如可以如图29及图30所示那样形成为连续的槽部。第1定位部81d既可以如图29所示那样是直线的槽部,也可以如图30所示那样是锯齿状或蜿蜒状的槽部。第1定位部81d例如可以如图31及图32所示那样形成为至少1个部分性的或不连续的点状的凹部(例如,纺锤状或柱状)或者片断的槽部。由第1定位部81d带来的点线既可以如图31所示那样是直线的,也可以如图32所示那样是锯齿状或蜿蜒状。在图29~图32中表示了具有规则的形状的第1定位部81d,但第1定位部81d也可以具有不规则的形状。
在图27及图28所示的方式中,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具有1个三角形状的截面,但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可以具有其他的截面形状。在图33~图36中示出表示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的例子的概略局部剖视图。例如,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可以如图33所示那样具有四边形等多边形状的截面。如图34所示,第1定位部81d可以具有半圆状、半椭圆状等的截面形状(半球状)。相对于此,第2定位部82d既可以具有与第1定位部81d相同的半圆状、半椭圆状等截面形状(半球状),也可以如图34所示那样具有与第1定位部81d不同的形状(在图34中是三角形状)。如图35所示,第2定位部82d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第1定位部81d卡合。在图35所示的方式中,第2定位部82d的宽度w22大于等于第1定位部81d的宽度w21。第2定位部82d的一部分被***到第1定位部81d中,第1定位部81d和第2定位部82d在第1定位部81d的上下端处部分地接触。在此情况下,被加工体81的外周部81c和保持部件82的内周部82c也可以不接触。或者,如图35所示,保持部件82例如也可以通过其收缩而变形,在内周部82c的上下端处与被加工体81的外周部81c部分地接触。此外,如图36所示,在1个截面中,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可以具有多个凹部或凸部。
第1定位部81d及/或第2定位部82d的深度及/或高度优选的是第1定位部81d和第2定位部82d能够卡合的深度及/或高度。第1定位部81d及/或第2定位部82d的深度及/或及高度例如可以设为0.5mm以上。
被加工单元80的制造方法可以与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
第5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第5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5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根据第5实施方式,通过将第1定位部81d和第2定位部82d匹配,能够将保持部件82相对于被加工体81安装到适当的位置。此外,在将保持部件82安装到被加工体81上之后,第1定位部81d及第2定位部82d也起到防打滑的作用,能够抑制保持部件82相对于被加工体81的位置偏移。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6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图37中表示涉及第6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
在第5实施方式中,被加工体的第1定位部是凹部,保持部件的第2定位部是凸部。在涉及第6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90中,在被加工体91和保持部件92之间,凹部和凸部颠倒。即,配设在被加工体91的外周部91c上的第1定位部91f是凸部。配设在保持部件92的内周部92c上的第2定位部92f是与第1定位部91f对应的凹部。
被加工单元90的制造方法可以与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
第6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第5实施方式相同。第6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6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及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第5实施方式中,将第5及第6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组合。在图38~图41中表示涉及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图38~图41分别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一例。
在图38所示的被加工单元100中,对于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图21所示的方式应用了第5及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被加工体101的第1定位部101h可以配设在突出部101c的第5面101f上。保持部件102的第2定位部102d可以配设在与第1定位部101h对应的位置。第1定位部101h及第2定位部102d的方式可以与第5及第6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39所示的被加工单元110中,对于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图22所示的方式应用了第5及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被加工体101的第1定位部101h可以配设在突出部101c的第5面101f上。保持部件112的第2定位部112a可以配设在与第1定位部101h对应的位置。第1定位部101h及第2定位部112a的方式可以与第5及第6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40所示的被加工单元120中,对于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图23所示的方式应用了第5及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被加工体101的第1定位部101h可以配设在突出部101c的第5面101f上。保持部件122的第2定位部122b可以配设在与第1定位部101h对应的位置。第1定位部101h及第2定位部122b的方式可以与第5及第6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41所示的被加工单元130中,对于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图24所示的方式应用了第5及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被加工体101的第1定位部101h可以配设在突出部101c的第5面101f上。保持部件132的第2定位部132c可以配设在与第1定位部101h对应的位置。第1定位部101h及第2定位部132c的方式可以与第5及第6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7实施方式的各方式中,表示了被加工体的第1定位部是凹部、保持部件的第2定位部是凸部的方式。在第7实施方式的各方式中,也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被加工体与保持部件之间使凹部和凸部颠倒。即,可以是配设在被加工体的突出部上的第1定位部具有凸部,配设在保持部件的内周部上的第2定位部具有凹部(图示省略)。
在第7实施方式的各方式中,表示了被加工体的第1定位部处于突出部的第5面上的方式,但第1定位部也可以配设在突出面的第3面及第4面中的至少1个上。第2定位部可以配设在与第1定位部对应的位置。
涉及第7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可以与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
第7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第6实施方式相同。第7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7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8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划区彼此在物理上分离。在第8实施方式中,被加工体的至少2个划区在物理上没有被分离,而可以一体地形成。第8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及概略剖视图可以与图1及图2相同。
邻接的划区11优选的是被结合。因此,邻接的划区11的材料优选的是能够借助烧制而结合的材料,更优选的是主材料相同。例如,邻接的划区11可以为着色剂等添加材料的种类及/或含有率不同的氧化锆。
涉及第8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除了将多个划区11一体地成形以外,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制造方法相同。关于被加工体的成形,首先,设置相对于模型能够拆卸的分隔体,形成希望的形状的划区的模型。分隔***于划区的边界。接着,在将组成物供给到各划区的区域中之后,将分隔体拆下。接着,可以将组成物加压成形,形成多个组成为一体的成形体。关于成形体的烧结以后的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第8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第7实施方式相同。第8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8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第7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不再需要保持部件及粘接件等保持多个划区的部件。
对涉及本公开的第9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进行说明。在图42中表示涉及第9实施方式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在图43中表示图42的XXXXIII-XXXXIII线处的被加工单元的概略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加工单元具有保持部件,而在第9实施方式中,被加工单元140不具有保持部件。
被加工体141具有第1面141a、第2面141b及作为保持部件的替代的突出部141c。突出部141c配设在被加工体141的外周部上。突出部141c可以为被加工体141的一部分。各划区151a~151c优选的是具有突出部141c。突出部141c的基本的方式可以与第4实施方式的突出部相同。突出部141c的宽度w31优选的是能够将被加工单元141保持到加工装置上的宽度。突出部141c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及/或保持部件与突出部的组合相同。
突出部141c例如可以通过在制作出板状体的被加工体后、将外缘部的上端及下端切掉来形成。
第9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外的方式可以与第1~第8实施方式相同。第9实施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1个组合。
根据第9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第8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可以将保持部件的装配工序省略。
将上述专利文献的公开通过引用并入到本文中。本发明的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本发明的全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及附图)的框架内,并且基于本发明的基本的技术思想,能够包括对各种各样的公开要素(包括各权利要求的各要素、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各要素、各附图的各要素等)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变形、变更及改良。此外,在本发明的全公开的框架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公开要素(包括各权利要求的各要素、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各要素、各附图的各要素等)的多种多样的组合、替换及选择。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课题、目的及展开方式根据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全部公开事项也会变得清楚。
关于在本文中记载的数值范围,在该范围内包含的任意的数值或小范围即使在没有其他段的记载的情况下也应被解释为具体地记载的内容。
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如以下的附记那样记载,但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记载。
[附记1]
一种被加工单元,具备:被加工体,其具有突出部;保持部件,其配设在前述突出部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上。
[附记2]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具有板状形状;前述突出部从前述被加工体的侧面突出;前述保持部件至少配设在前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
[附记3]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具有第1面、配设在与前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以及前述第1面与前述第2面之间的外周部;前述突出部配设在前述外周部上。
[附记4]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沿着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外周部连续地配设;前述保持部件具有圈形状。
[附记5]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具有面向与前述第1面相同的方向的第3面、面向与前述第2面相同的方向的第4面、和将前述第3面与前述第4面连结的第5面;前述保持部件将前述第5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附记6]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具有面向与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3面相同的方向的第1面、和面向与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4面相同的方向的第2面。
[附记7]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的前述第1面与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3面形成同一面,或存在于比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3面更靠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第1面侧的位置。
[附记8]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的前述第2面与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4面形成同一面,或存在于比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4面更靠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第2面侧的位置。
[附记9]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还将前述突出部的前述第3面及前述第4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附记10]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在前述突出部中的与前述保持部件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至少1个第1定位部;前述保持部件具有与前述第1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的第2定位部。
[附记11]
一种被加工单元,具备:被加工体;保持部件,其配设在前述被加工体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前述被加工体在与前述保持部件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至少1个第1定位部;前述保持部件具有与前述第1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的第2定位部。
[附记12]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第1定位部具有凹部或凸部形状;前述第2定位部具有与前述第1定位部嵌合的形状;前述第1定位部及前述第2定位部中的一方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嵌合。
[附记13]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第1定位部遍及前述被加工体的整周配设。
[附记14]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第1定位部或前述第2定位部具有槽形状。
[附记15]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第1定位部或前述第2定位部具有锥状或柱状形状。
[附记16]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具有从前述外周部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第1定位部配设在前述突出部上;前述保持部件至少配设在前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
[附记17]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沿着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外周部连续地配设;前述保持部件具有圈形状。
[附记18]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具有第1面、配设在与前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前述外周部配设在前述第1面与前述第2面之间;前述突出部具有面向与前述第1面相同的方向的第3面、面向与前述第2面相同的方向的第4面、和将前述第3面与前述第4面连结的第5面;前述保持部件将前述第5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附记19]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由2个以上的零件构成。
[附记20]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的各零件分别具有凹部或凸部;前述各零件以将前述凹部与前述凸部嵌合的方式配设。
[附记21]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是陶瓷、金属或树脂。
[附记22]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是氧化锆结晶粒子没有达到完全烧结的煅烧体。
[附记23]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是前述煅烧体的一部分。
[附记24]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借助粘接件接合在前述被加工体上。
[附记25]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与前述被加工体直接接触。
[附记26]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保持部件是塑料。
[附记27]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的厚度与前述保持部件的厚度大致相同。
[附记28]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宽度是0.3mm~2mm。
[附记29]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突出部配设在前述被加工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附记30]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前述被加工体具有加工物,该加工物借助前述被加工体的加工而形成,连接在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突出部或外缘部上。
[附记31]
一种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在外周部上具有第1定位部的被加工体的工序;准备具有第2定位部的保持部件的工序;以使前述第1定位部与前述第2定位部对应的方式将前述保持部件向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外周部安装的工序。
[附记32]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前述第1定位部是凹部或凸部;在安装前述保持部件的工序中,使前述第1定位部与前述第2定位部嵌合。
[附记33]
一种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在外周部上具有突出部的被加工体的工序;准备保持部件的工序;将前述保持部件向前述突出部的外侧安装的工序。
[附记34]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安装前述保持部件的工序包括:将具有圈形状的前述保持部件加热而使其膨胀的工序;将前述被加工体向前述保持部件的圈嵌入的工序;将前述保持部件冷却而使其收缩的工序。
[附记35]
如附记所记载的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前述被加工体具有从前述外周部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第1定位部配设在前述突出部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例如可以应用到牙科用修补物的制作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33、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 被加工单元
1、41、81、91、101、141 被加工体
1a、41a、81a、91a、101a、141a 第1面
1b、41b、81b、91b、101b、141b 第2面
1c、41g、81c、91c 外周部
1d、81d、91f、101h 第1定位部
1e 外缘部
2、52、62、72、82、92、102、112、122、132 保持部件
2a、62a、82a、92a、102a、122a 第1面
2b、82b、92b、102b 第2面
2c、82c、92c、102c 内周部
82d、92f、102d、112a、122b、132c 第2定位部
3 粘接件
4 加工物
4a 连接部
5 切削部
6 缓冲件
11 划区
11a~11f 第1~第6划区
11g 凹部
11h 凸部
12、13 覆盖部件
21、22 划区单元
23 划区(被加工体)
24 粘接件
31、34 假被加工体
31a、34a 保持部
41c、101c、141c 突出部
41d、101d 第3面
41e、101e 第4面
41f、101f 第5面
42a~42d 第1~第4划区
43 粘接件
72a、132a 第1部
72b、132b 第2部
151a~151c 划区

Claims (20)

1.一种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加工体,所述被加工体具有多个划区;
前述划区将前述被加工体的被加工面划分,
前述被加工面在同一面上被划分,
前述被加工体具有第1面、配设在与前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以及前述第1面和前述第2面之间的外周部,前述第1面或者第2面为被加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前述划区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前述划区分别具有不同的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前述被加工体的至少外周部包围的保持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加工体针对每个前述划区被分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设在邻接的划区之间的缓冲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前述被加工体的至少外周部包围的保持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件由多个部分构成;
前述保持部件的前述部分分别配设在前述被加工体的各划区上。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件配设在前述被加工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件是塑料。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加工体在与前述保持部件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至少1个第1定位部;
前述保持部件具有与前述第1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的第2定位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定位部或前述第2定位部具有槽形状、或者锥状或柱状形状。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件借助粘接件接合在前述被加工体上,或者前述保持部件与前述被加工体直接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面为被加工面,前述被加工体具有配置于前述外周部的连接部。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划区的平面形状具有扇形。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前述划区中的1个划区是不被加工装置加工的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加工体是陶瓷、金属或树脂。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加工体是氧化锆结晶粒子没有达到完全烧结的煅烧体。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加工体具有加工物,所述加工物借助前述被加工体的加工而形成,连接在前述被加工体的突出部或外缘部上。
20.一种被加工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作为被加工体的构成要素的多个划区的工序;
将多个前述划区组合、形成前述被加工体的工序,前述被加工体具有第1面、配设在与前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以及前述第1面与前述第2面之间的外周部;
准备具有圈形状的保持部件的工序;
将前述保持部件加热而使其膨胀的工序;
将前述被加工体向前述保持部件的圈嵌入的工序;
将前述保持部件冷却而使其收缩、将前述保持部件向前述被加工体的前述外周部安装的工序,
前述第1面或者第2面为被加工面,
前述被加工面在同一面上被划分。
CN201680016778.9A 2015-03-19 2016-03-18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05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6572 2015-03-19
JP2015-056572 2015-03-19
PCT/JP2016/058767 WO2016148289A1 (ja) 2015-03-19 2016-03-18 被加工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5186A CN107405186A (zh) 2017-11-28
CN107405186B true CN107405186B (zh) 2021-06-18

Family

ID=56920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6778.9A Active CN107405186B (zh) 2015-03-19 2016-03-18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5397B2 (zh)
EP (2) EP3272308A4 (zh)
JP (3) JP7029293B2 (zh)
KR (1) KR102464515B1 (zh)
CN (1) CN107405186B (zh)
WO (1) WO20161482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8287A1 (ja) * 2015-03-19 2016-09-22 クラレノリタケデンタル株式会社 被加工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32438B1 (ko) * 2020-08-21 2022-08-16 주식회사 하스 치과용 블랭크
KR102413882B1 (ko) * 2020-09-24 2022-06-28 대구보건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임시 수복 보철물의 3차원 형상 가공 시스템용 지그장치
KR102387547B1 (ko) * 2021-12-06 2022-04-15 순천향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치과용 디스크 블록 조립체
KR20240002539A (ko) * 2022-06-29 2024-01-05 주식회사 하스 치아 보철물 제작용 블랭크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593A (zh) * 2000-12-07 2004-03-03 ����ʿ�ߵ�ԺУ�ǽ����������� 陶瓷毛坯用的保持装置
DE20316004U1 (de) * 2003-10-14 2004-03-04 Stührenberg, Birgit Rohling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Zahnersatz
DE102007013675A1 (de) * 2007-03-19 2008-10-02 Doceram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keramischen Produkten und Halterung
WO2013072287A1 (de) * 2011-11-15 2013-05-23 Kronacher Werkzeugbau Klug Gmbh & Co. Kg Rohling für künstliche zähne mit mehreren unterschiedlichen farbschicht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1809Y2 (ja) * 1989-08-16 1996-06-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ウエハ―保持装置
WO1995030382A1 (de) 1994-05-05 1995-11-16 Joseph Hinterseh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ntalprothese
ATE281126T1 (de) * 1996-05-17 2004-11-15 Brandestini Mar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ntaler rekonstruktionen und rohli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A2414082C (en) * 2000-06-22 2007-12-11 3M Espe Ag Device for producing dental workpieces
US6482284B1 (en) * 2000-08-31 2002-11-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dental mill blank and support stub assembly
EP1613237B1 (de) * 2003-04-04 2011-02-23 Xawex Ag Rohling zur Herstellung zahnmedizinischer rekonstruktionen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sselben
JPWO2009154301A1 (ja) * 2008-06-18 2011-12-01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 歯科補綴物加工用ブロ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6598B2 (ja) * 2008-07-19 2014-08-20 イボクラール ビバデント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歯科用cad/camシステム用のアドレス可能なマトリックス/クラスターブランクおよびその最適化
DE202009018693U1 (de) * 2009-09-11 2012-10-19 Pritidenta B. V. Zahnblock zur Fertigung von Zahnersatzteilen mit daran befestigtem Halter
CN103476723B (zh) 2011-04-20 2016-12-07 斯特劳曼控股公司 制备玻璃‑陶瓷体的方法
DE102011086628A1 (de) 2011-11-18 2013-05-23 Tridonic Jennersdorf Gmbh Rohrförmige LED-Lampe
DE102012201744A1 (de) 2012-02-06 2013-08-08 Wieland Dental + Technik Gmbh & Co. Kg Werkstücksystem
US20130224454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Yunoh Jung Non-Pre-Colored Multi-Layer Zirconia Dental Blank that has a Gradual Change in Chroma through a Thickness After Sintering
JP6108891B2 (ja) 2013-03-18 2017-04-0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供給設備
JP6352593B2 (ja) 2013-05-02 2018-07-04 クラレノリタケデンタル株式会社 ジルコニア焼結体、ジルコニア組成物及びジルコニア仮焼体、並びに歯科用補綴物
US10231807B2 (en) 2013-05-10 2019-03-19 Kuraray Noritake Dental Inc. Zirconia sintered body, zirconia composition, zirconia pre-sintered body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ental prosthesis
DE202013103515U1 (de) 2013-08-05 2013-09-12 Ivoclar Vivadent Ag Rohlingaufnahme sowie Dental-Fräsmaschine
DE102015204174A1 (de) * 2015-03-09 2016-09-15 Precis Glashütte GmbH Haltevorrichtung für Dentalrohlinge
DE102015122865A1 (de) * 2015-12-28 2017-06-29 Degud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ntalen Resta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593A (zh) * 2000-12-07 2004-03-03 ����ʿ�ߵ�ԺУ�ǽ����������� 陶瓷毛坯用的保持装置
DE20316004U1 (de) * 2003-10-14 2004-03-04 Stührenberg, Birgit Rohling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Zahnersatz
DE102007013675A1 (de) * 2007-03-19 2008-10-02 Doceram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keramischen Produkten und Halterung
WO2013072287A1 (de) * 2011-11-15 2013-05-23 Kronacher Werkzeugbau Klug Gmbh & Co. Kg Rohling für künstliche zähne mit mehreren unterschiedlichen farbschicht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9616B1 (en) 2023-12-20
JP7216780B2 (ja) 2023-02-01
EP3272308A1 (en) 2018-01-24
JP7146856B2 (ja) 2022-10-04
EP3272308A4 (en) 2018-10-17
US11185397B2 (en) 2021-11-30
JP2020179224A (ja) 2020-11-05
JP7029293B2 (ja) 2022-03-03
CN107405186A (zh) 2017-11-28
WO2016148289A1 (ja) 2016-09-22
KR102464515B1 (ko) 2022-11-07
EP4049616A1 (en) 2022-08-31
JP2021183283A (ja) 2021-12-02
KR20170129836A (ko) 2017-11-27
JPWO2016148289A1 (ja) 2018-01-18
US20180243054A1 (en)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7346B (zh) 被加工单元
CN107405186B (zh)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05185B (zh) 被加工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7136850B2 (ja) 被加工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