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6678A -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6678A
CN106896678A CN201610881631.8A CN201610881631A CN106896678A CN 106896678 A CN106896678 A CN 106896678A CN 201610881631 A CN201610881631 A CN 201610881631A CN 106896678 A CN106896678 A CN 106896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uard block
paper
transfer
st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16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谷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96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具备转印辊、剥离电极和保护部件。转印辊将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用纸上。剥离电极配置在用纸被输送的转印位置的下游侧,具有多个针状电极。保护部件相对于剥离电极配置在转印辊侧,并且与剥离电极重叠,在保护部件上,在与多个针状电极中的至少1个针状电极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上的转印装置、和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纸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用纸上的图像形成装置。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经由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被输送到定影装置。此时,用纸容易被在该用纸产生的静电力拉向感光体或中间转印带等像载持体。因此,一直以来,提出了将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用纸从像载持体剥离的技术。
作为一个例子,提出了相对于用纸在与像载持体相反的一侧产生电场,由此将用纸电剥离的技术。在该技术中,例如,使用日本特开平10-90974号公报记载的电晕带电装置中采用的锯齿状电极。
但是,锯齿状电极的各锯齿的前端尖锐。因此,锯齿状电极有可能由于在输送用纸时用纸与锯齿状电极接触、或在维护时用户或维护人员与锯齿状电极接触而发生变形。在锯齿状电极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有可能妨碍用于剥离用纸的电场的形成。当电场的形成不充分时,在被输送到定影装置之前,用纸卷绕在像载持体上,成为用纸堵塞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转印装置具备转印辊、剥离电极和保护部件。转印辊将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用纸上。剥离电极配置在用纸被输送的转印位置的下游侧,具有多个针状电极。保护部件相对于剥离电极配置在转印辊侧,并且与剥离电极重叠,在保护部件上,在与多个针状电极中的至少1个针状电极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二次转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二次转印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B是将导纸部(paperguide portion)省略来表示该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A是表示二次转印装置具备的剥离电极和保护部件的平面图,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IVB-IVB线的截面图。
图5是关于向各部的电压的施加和在二次转印位置的附近产生的电场的说明图。
图6是关于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二次转印位置的附近产生的电场的说明图。
图7是将剥离电极和保护部件的另一个例子作为第4实施方式表示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读取部10、图像形成部20、供纸部30和排纸部40。图像读取部10读取原稿的图像,根据所读取的图像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20通过进行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处理,在从供纸部30供给的用纸上进行印刷。印刷后的用纸被排出至排纸部40。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有用于将从供纸部30供给的用纸输送到排纸部40的输送路33。具体而言,输送路33经由后述的二次转印位置和定影位置,从供纸部30延伸到排纸部40。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形成有双面印刷用的输送路等在各种用途中使用的另外的输送路。
图像形成部20具有4个图像形成站(image forming station)21~24、曝光单元3、中间转印装置50、二次转印装置60和定影装置70。图像形成站21~24沿中间转印带51的旋转方向配置成一列,基于图像数据分别形成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
图像形成站21~24各自包括感光鼓1、带电器2、显影器4、中间辊5和清洁单元6。感光鼓1为静电潜像载持体,通过从驱动源(未图示)传递的驱动力而沿规定方向旋转。带电器2使感光鼓1的周面带电至规定电位。曝光单元3将基于4种颜色(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各自的色相的图像数据调制后的激光束,向图像形成站21~24各自的感光鼓1照射。由此,在各感光鼓1的周面形成基于对应的色相的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从显影器4向该周面供给调色剂,由此,静电潜像被显像化而形成调色剂像。
中间转印装置50具有:中间转印带5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像载持体”);驱动中间转印带51的驱动辊52;和与该驱动辊52一起支撑中间转印带51的支撑辊53。驱动辊52和支撑辊53相互平行地配置,中间转印带51呈环状张紧架设在这些辊上。具体而言,中间转印带51以在旋转时外周面依次与图像形成站21~24各自的感光鼓1相对的方式,张紧架设在驱动辊52和支撑辊53上。
在夹着中间转印带51与各感光鼓1相对的各个位置,配置有中间辊5。在从4个感光鼓1中的各个感光鼓1向中间转印带51转印(一次转印)调色剂像的情况下,中间辊5被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负)相反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的一次转印偏压。此时,进行恒压控制。然后,在与4个感光鼓1中的各个感光鼓1相对的一次转印位置,调色剂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1的外周面形成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而得到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
在中间转印带51的外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51的旋转,被输送到由二次转印装置60向用纸转印的二次转印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转印装置60具备的二次转印辊62配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51与驱动辊52相对的位置,并且以规定的压力与中间转印带51的外周面压接。二次转印位置为中间转印带51的旋转路径上的驱动辊52上的位置。另外,二次转印辊62经由与其芯部(轴部)连接的导电性的轴承或抵接电极(未图示)等被接地(参照图5)。此外,关于二次转印装置6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在从中间转印带51向用纸转印(二次转印)调色剂像的情况下,对驱动辊52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负)的二次转印偏压V1(参照图5)。此时,通过进行恒流控制,二次转印电流从二次转印辊62经由用纸和中间转印带51向驱动辊52流动。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1的外周面上载持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被转印到用纸上。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单元54(参照图1)回收。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用纸被输送到定影装置70。定影装置70具备:加热辊71;由该加热辊71加热的定影带72;和在定影位置与定影带72压接的加压辊73。用纸通过定影位置,由此,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调色剂像牢固地定影在用纸上。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经由二次转印位置的用纸,通过经由该用纸从二次转印辊62向驱动辊52流动的二次转印电流,带电为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并且容易被拉向中间转印带51。因此,如果不实施任何对策,则在被输送到定影装置70之前,用纸卷绕在中间转印带51上,成为用纸堵塞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转印装置60如以下那样构成。
[1-2]二次转印装置
如图2~图3B所示,二次转印装置60,除了上述的二次转印辊62以外,还具备框架63、剥离电极64、保护部件65和导纸部67。
框架63是用于将二次转印装置60的各部结构单元化的部件,二次转印辊62被枢轴支撑于框架63。另外,在框架63上固定有保护部件65和导纸部67,保护部件65和导纸部67依次配置在用纸被输送的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游侧。此外,框架63使用聚碳酸酯/ABS树脂等适合于成形等的各种树脂形成。另外,保护部件65和导纸部67中的至少任一者可以与框架63形成为一体。
剥离电极64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游侧,并且被保持在保护部件65的与二次转印辊62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剥离电极64具有基底部640和从该基底部640突出的多个针状电极641(参照图3B)。具体而言,基底部640以其延伸方向沿着二次转印辊62的旋转轴的状态(与二次转印辊6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被保护部件65保持。多个针状电极641设置在基底部640的用纸的输送路33侧(中间转印带51侧)的端缘640a,并且从该端缘640a向输送路33突出(参照图4A和图5)。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底部640具有与二次转印辊62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在基底部640的端缘640a整体的范围内,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针状电极641。另外,针状电极641的长度L优选为1.5mm~2mm左右。通过将长度L设定在这样的范围,能够使针状电极641的前端远离基底部640。由此,电场容易集中在针状电极641的前端。
剥离电极64的基底部640电连接有连接电极板642(参照图3B)。另外,连接电极板642连接有作为接点端子的线圈643。线圈643经由连接用端子(未图示)与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极用高压电源(未图示)连接,由此,经由线圈643和连接电极板642,通过恒压控制对剥离电极64施加规定的电压V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kV~-3kV左右)(参照图5)。
保护部件65相对于剥离电极64位于二次转印辊62侧,并且与剥离电极64重叠。具体而言,保护部件65具有位于输送路33侧的前端边缘65a,该前端边缘65a与多个针状电极641中的任一个的前端相比向输送路33侧突出(参照图4A~图5)。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保护部件65上,在与每隔1个的针状电极641相对的各个位置设置有缺口部651。具体而言,缺口部651呈保护部件65的前端边缘65a的一部分凹陷成U字状的形状。因此,在从剥离电极64侧观察保护部件65时,与缺口部651对应的针状电极641的前端位于缺口部651的内侧。此外,前端边缘65a的缺口部651的开口宽度W优选为1~2mm左右,更优选为约1mm左右。缺口部651的形状不限定于U字状,也可以变形为V字状或方槽状等呈凹状的各种形状。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剥离电极64成为与用纸的带电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相反的极性的方式,对剥离电极64施加恒压。由此,以针状电极641的前端为起点的集中电场,形成为用于将用纸剥离的剥离电场E1(参照图5)。在上述二次转印装置60中,在与针状电极641相对的位置,在保护部件65设置有缺口部651。因此,与缺口部651对应的针状电极641与保护部件65不重叠,因此,能够使以该针状电极641的前端为起点形成的剥离电场E1高效地作用于用纸。因此,能够将经由二次转印位置输送的用纸,抵抗要将其拉向中间转印带51(像载持体)的静电力,从中间转印带51高效地剥离。
另外,通过将保护部件65重叠在剥离电极64上,并且在与针状电极641相对的位置部分地设置缺口部651,与该缺口部651对应的针状电极641即使不与保护部件65重叠,也可由构成缺口部651的保护部件65的边缘保护。具体而言,在从剥离电极64侧看保护部件65时,与缺口部651对应的针状电极641的前端位于缺口部651的内侧(参照图4A)。因此,能够保护针状电极641的前端免受与用纸或用户等的接触的影响。作为其结果,能够防止针状电极641的变形,关于用纸从中间转印带51(像载持体)的剥离,能够维持良好的状态。
[2]第2实施方式
如图3B所示,在保护部件65中,将对于针状电极641每隔1个地设置有缺口部651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R1时,不限于第一区域Rl在保护部件65的长度方向占据整个区域的情况,也可以还设置有与该第一区域Rl不同的如下那样的第二区域R2。即,在第二区域R2中,在保护部件65上没有设置缺口部651,保护部件65与连续的2个以上的针状电极641整体重叠。因此,在第二区域R2中,针状电极641不从保护部件65突出,因此,针状电极641的前端由保护部件65保护,而在其前端形成的集中电场对用纸的作用被抑制。
第二区域R2可以在保护部件6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另外,第二区域R2在该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可以适当改变。通过适当进行保护部件65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配置的改变、和第二区域R2的宽度的改变中的至少任一者,能够使保护部件65的长度方向上的剥离电场E1的分布为期望的分布(形成有期望的强弱的分布)。由此,能够在保护部件65的长度方向上的适当的部位设置1个或多个成为剥离的起点的部位(剥离电场E1大的部位)。因此,关于用纸从中间转印带51(像载持体)的剥离,能够维持更加良好的状态。
因此,可考虑如下那样的优选的实施例。即,在保护部件65中,能够使与容易产生向中间转印带51的卷绕的用纸的两侧端部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R1,使其以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R2。另外,为了应对通过输送路33的用纸的各种尺寸,可以在与各种尺寸的用纸的两端部对应的多个区域设置第一区域R1。另外,可以在保护部件6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与用纸的中央部相对的区域)也设置第一区域R1。由此,用纸整体容易剥离,作为其结果,能够使从二次转印位置的排纸方向稳定化。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与容易产生向中间转印带51的卷绕的用纸的两侧端部相对的区域(第一区域R1),集中设置有通过缺口部651露出的针状电极641,因此,能够使剥离电场E1集中在该用纸的两侧端部。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将用纸从中间转印带51剥离。
[3]第3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优选剥离电极64的针状电极641与二次转印辊62接近配置。具体而言,剥离电极64优选从针状电极641的前端到二次转印辊62的最短距离L1小于从针状电极641的前端到驱动辊52的最短距离L2。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针状电极641的前端与二次转印辊62之间产生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剥离电场E1不同的新的电场(第二剥离电场E2),作为其结果,能够在更接近二次转印位置的位置使剥离电场E2作用于用纸。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将用纸从中间转印带51剥离。
[4]第4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在保护部件65上,可以与多个针状电极641一对一地对应设置有多个缺口部651。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多个针状电极641各自的前端产生的集中电场(剥离电场E1)没有浪费地高效地作用于用纸。
此外,保护部件65的结构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可以变形为在与多个针状电极641中的至少1个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651的各种结构。
[5]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二次转印装置60还具备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1与二次转印辊62之间的二次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情况下,在二次转印装置60中,剥离电极64被设置在二次转印带的内表面侧(与用纸的输送路33相反的一侧)。在该结构中,也能够使在剥离电极64具有的针状电极641的前端产生的剥离电场E1作用于用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在一次转印位置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用纸高效地从感光鼓1剥离的情况。
应当认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所有方面均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同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Claims (7)

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印辊,该转印辊将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用纸上;
剥离电极,该剥离电极配置在所述用纸被输送的所述转印位置的下游侧,具有多个针状电极;和
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相对于所述剥离电极配置在所述转印辊侧,并且与所述剥离电极重叠,所述保护部件在与所述多个针状电极中的至少1个针状电极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件具有比所述多个针状电极各自的前端向前突出的前端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部件上,在与被输送的所述用纸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缺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部件上设置有:设置有所述缺口部的第一区域;和保护部件与连续的2个以上的针状电极整体重叠的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与所述多个针状电极中的每隔1个的针状电极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缺口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像载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和
转印装置,
所述转印装置具有:
转印辊,该转印辊将在所述像载持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用纸上;
剥离电极,该剥离电极配置在所述用纸被输送的所述转印位置的下游侧,具有多个针状电极;和
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相对于所述剥离电极配置在所述转印辊侧,并且与所述剥离电极重叠,所述保护部件在与所述多个针状电极中的至少1个针状电极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装置中的从所述针状电极的前端到所述转印辊的最短距离,小于从所述针状电极的前端到所述像载持体的最短距离。
CN201610881631.8A 2015-10-09 2016-10-09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68966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1213 2015-10-09
JP2015201213 2015-10-09
JP2016-172777 2016-09-05
JP2016172777A JP6759013B2 (ja) 2015-10-09 2016-09-05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678A true CN106896678A (zh) 2017-06-27

Family

ID=5853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1631.8A Pending CN106896678A (zh) 2015-10-09 2016-10-09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59013B2 (zh)
CN (1) CN10689667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1268A (ja) * 1993-04-13 1994-10-28 Sharp Corp コロナ放電装置
JPH08190255A (ja) * 1995-01-09 1996-07-23 Konica Corp コロナ帯電装置
JPH09185223A (ja) * 1996-01-08 1997-07-15 Konica Corp コロナ放電装置
JPH1090974A (ja) * 1996-09-17 1998-04-10 Konica Corp コロナ帯電装置
US5926683A (en) * 1995-03-22 1999-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wo-potential-level electricity removing member
US20070258737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Hiromi Ogiyama Transfer-sepa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26A (zh) * 2010-03-18 2011-09-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65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1268A (ja) * 1993-04-13 1994-10-28 Sharp Corp コロナ放電装置
JPH08190255A (ja) * 1995-01-09 1996-07-23 Konica Corp コロナ帯電装置
US5926683A (en) * 1995-03-22 1999-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wo-potential-level electricity removing member
JPH09185223A (ja) * 1996-01-08 1997-07-15 Konica Corp コロナ放電装置
JPH1090974A (ja) * 1996-09-17 1998-04-10 Konica Corp コロナ帯電装置
US20070258737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Hiromi Ogiyama Transfer-sepa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26A (zh) * 2010-03-18 2011-09-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65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2824A (ja) 2017-04-13
JP6759013B2 (ja)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5174B (zh) 成像装置
CN1036765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0753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ndless belt contact member
US7149458B2 (en) Xerographic charging device having three pin arrays
US99042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362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123860B1 (en) Small footprint charge device for tandem color marking engines
US89426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541180A (ja) 記録媒体に極性変換装置と再帯電装置とによって両面印刷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57065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96678A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3012391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having an image charging uni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using the same
JP55908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80242B2 (en) Print engin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99773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ation through transfer of toner images to transfer target in superimposed manner
US7548716B2 (en) Color gamut and enhanced transfer using hybrid architecture design
US20140322380A1 (en) Digital embossing device
JP3574979B2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US10133217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65177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定影方法
US20140319722A1 (en) Digital embossing and creasing before printing
US20140319739A1 (en) Digital embossing and creasing
CN103293905B (zh) 放电装置
JP20101340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04336A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