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565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565B
CN103676565B CN201310385035.7A CN201310385035A CN103676565B CN 103676565 B CN103676565 B CN 103676565B CN 201310385035 A CN201310385035 A CN 201310385035A CN 103676565 B CN103676565 B CN 103676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as voltage
transfer
sheet
bias
provi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50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565A (zh
Inventor
林英理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2Removing a copy sheet form a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 G03G15/6535Removing a copy sheet form a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using electrostatic means, e.g. a separating coron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偏压提供部将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提供给转印构件,以便将承载于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在夹缝部处转印到薄片体上。当薄片体的前端和后端经过夹缝部时,与薄片体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时相比,减小对转印构件提供的转印偏压的绝对值。分离偏压提供部对放电电极构件提供与转印偏压相反极性的分离偏压,以便从像载体分离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当前端和后端经过放电间隙时,与所述转印区域经过放电间隙时相比,减小对放电电极构件提供的分离偏压的绝对值。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利用被施加转印偏压的转印构件(例如转印辊)将由像载体(例如感光鼓的鼓表面)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过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包括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以及定影工序。
在转印工序中,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转印构件的一例)。转印偏压是指用于将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转印到薄片体上的偏压。由此,在薄片体经过由鼓表面与转印辊形成的夹缝部时,承载于鼓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
有时通过施加转印偏压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产生电位不均。关于此,对通过带电工序使鼓表面带电的电荷为正而转印偏压的极性为负的例子进行说明。当通过转印辊向鼓表面施加负极性的转印偏压时,有时在鼓表面产生由负电荷带电的区域。在对鼓表面进行除电时,如果鼓表面的性质仅对正的极性有感应,则无法去除在鼓表面带电的负电荷。由此,在鼓表面产生电位不均。在鼓表面产生的电位不均作为转印在薄片体的图像浓度不均而表现出来。
另外,鼓表面的电位不均有时也由于如下原因产生。由于在转印辊上施加有转印偏压,因此在鼓表面与转印辊之间经由夹缝部流过电流。当在夹缝部处存在薄片体时,与在夹缝部处不存在薄片体的情况相比,夹缝部的电阻变大。因而,在薄片体的前端、后端经过夹缝部时,夹缝部的电阻急剧变化,由此在鼓表面与转印辊之间流过过电流。由此,鼓表面的电位变动,有时在鼓表面的电位产生条状的不均。该条状的电位不均作为转印在薄片体的图像有条状的杂讯而表现出来。
已知有一种为了应对在鼓表面上产生的条状的电位不均的技术。在该技术中,设置有电流检测单元,该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在对转印辊施加了转印偏压时从转印辊流向鼓表面的电流。当被输送在前面的薄片体的后端经过夹缝部时,在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的电流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通过使提供下一张薄片体的时机延迟,增加由带电工序对鼓表面中产生了电位不均的区域进行带电处理的次数,从而消除电位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像载体上产生电位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体、带电部、曝光部、显影部、转印构件、放电电极构件、薄片体输送单元、转印偏压提供部以及分离偏压提供部。所述带电部使所述像载体带电。所述曝光部在由所述带电部带电的所述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显影部对所述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来在所述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像载体一起形成夹住被转印所述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的夹缝部。所述放电电极构件在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比所述夹缝部更靠下游的一侧,与所述像载体相对配置。所述薄片体输送单元以使所述薄片体经过所述夹缝部以及由所述放电电极构件和所述像载体形成的放电间隙的方式输送所述薄片体。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将与形成所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提供给所述转印构件,以便将承载于所述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像在所述夹缝部处转印到所述薄片体上。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与所述转印偏压相反极性的分离偏压,以便从所述像载体分离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薄片体。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当所述薄片体的前端和后端经过所述夹缝部时,与所述薄片体的所述调色剂像的转印区域经过所述夹缝部时相比,减小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的所述转印偏压的绝对值。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当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与所述转印区域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相比,减小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的所述分离偏压的绝对值,设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经过所述夹缝部时的所述转印偏压为第1转印偏压,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的所述分离偏压为第1分离偏压,当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增大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绝对值时,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增大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绝对值,当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减小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绝对值时,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减小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像载体上产生电位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感光鼓、带电辊、转印辊以及分离构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转印偏压提供部向转印辊提供的转印偏压与从分离偏压提供部向分离构件提供的分离偏压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被转印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感光鼓、带电辊、转印辊、分离构件以及薄片体输送带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示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黑白方式的打印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复印机、传真装置以及兼具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其它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概要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基于来自外部(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图像数据在薄片体P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4;将形成在薄片体P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来定影于薄片体P上的定影部5;收容薄片体P的供给盒7;用于排出薄片体P的排出盘12;从供给盒7经由图像形成部4和定影部5向排出盘12输送薄片体P的输送路6;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1中右侧面的手动供给盘3;以及配置有设定各种菜单的多个菜单设定键等的操作部(图中未示出)。
图像形成部4包括感光鼓10、带电器42、曝光器43、显影器44、调色剂盒45、转印辊46、调色剂去除器47以及分离构件48。从感光鼓10的旋转方向(在图1中顺时针方向)来看,按带电器42、显影器44、转印辊46、分离构件48、调色剂去除器47的顺序沿着感光鼓10的周向配置这些构件。曝光器43配置于带电器42的上方。
感光鼓10例如是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有机光电导体))鼓。作为感光鼓10的周面的鼓表面16(感光层)由电荷产生层与电荷输送层未分离的单一层的有机感光体构成。有机感光鼓中,除了感光层为单一层的类型以外,还存在感光层由多层构成的类型。在该类型中,电荷产生层与电荷输送层相分离。单一层类型由于电荷产生层与电荷输送层未分离,因此即使感光层的表面被削掉,也能够保持稳定的感光体特性,能够实现感光鼓10的长寿命化。鼓表面16是像载体的一例。
带电器42具有带电辊50。利用图2说明带电辊50。图2是表示感光鼓10、带电辊50、转印辊46以及分离构件48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带电辊50的周面与作为感光层的鼓表面16大致点接触(point-contacted)。鼓偏压提供部51对带电辊50提供鼓偏压。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偏压是直流电压,但是也可以将交流电压作为鼓偏压来使用。通过带电辊50对鼓表面16施加鼓偏压,从而使鼓表面16均匀地带电。即,使鼓表面16的电位相等。
本实施方式的显影方式是反转显影方式。通过将激光选择性地照射到由带电器42带正电或负电的鼓表面16,选择性地消灭电荷,从而在鼓表面16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反转显影方式中,通过将带电有与鼓表面16所带电的极性相同极性的电荷的调色剂提供给鼓表面16的电荷消灭的区域,由此形成调色剂像。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方式中采用带正电的调色剂,因此鼓偏压的极性为正。
图1的带电器42(带电部的一例)采用带电辊50和鼓偏压提供部51的结构。带电部包括与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接触的带电辊50,利用带电辊50使鼓表面16带电。这样,带电部通过接触带电方式使鼓表面16带电。
与电晕带电方式相比,接触带电方式具有能够使为了将鼓表面16设为期望的电位而施加到鼓表面16的电压减小、以及在使鼓表面16带电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的量极其微量等优点。
参照图1,曝光器43具有将基于从外部PC(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激光L导向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的多面体转镜(图中未示出)。多面体转镜一边通过规定的驱动源进行旋转,一边使激光L在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上扫描,在鼓表面16上形成静电潜像。曝光器43是曝光部的一例。
显影器44是显影部的一例,对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来在鼓表面16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器44利用不包含载体而仅包含磁性体调色剂的一成分显影剂,如图1所示,包括界定显影器44的内部空间的显影容器21、形成于显影容器21的底壁的显影剂储存部11以及配置于显影容器21的开口的显影辊22来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
显影剂储存部11采用沿显影器44的长边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相邻的显影剂储存室14、15的结构。显影剂储存室14、15被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的隔板17在长边方向上相互隔开,但是在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相互连通。
另外,在各显影剂储存室14、15中将螺旋送料器18、19安装成能够旋转,该螺旋送料器18、19通过旋转将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输送。螺旋送料器18、19的输送方向被设定为互为反向,因此显影剂被在显影剂储存室14和显影剂储存室15之间一边搅拌一边输送。通过该搅拌,磁性体调色剂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为正。虽然调色剂的大部分带正电,但是,在低打印率的图像形成持续的情况下,一部分调色剂被反复带电,劣化而导致过带电或相反地被带负电。劣化的调色剂通过所谓更新(refresh)工作从显影器44排出到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上。
显影辊22以在其外周面与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之间形成了0.2mm至0.4mm的间隙的状态与鼓表面16相对配置。在显影辊22的内部配置有所谓吸取极,通过其磁力,显影剂储存室14内的调色剂被磁性地附着于显影辊22的外周面上。
显影辊22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22的旋转而向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输送,按照施加到显影辊22的显影偏压与施加到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的鼓偏压的电位差附着到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上的静电潜像。由此,在鼓表面16上形成调色剂像。显影偏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偏压。为了形成良好的调色剂像,优选的是显影辊22与鼓表面16之间的电位差为100V以上。显影辊22连接于显影施加部(图中未示出),通过显影施加部对显影辊22施加显影偏压。
转印辊46是将形成在感光鼓10的鼓表面16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P上的构件。转印辊46是在SUS、Fe等芯轴上形成了通过碳、离子导电性填料等将其电阻设为1×106至1×1010[Ω]的海绵橡胶层的辊构件。
参照图2,转印辊46与感光鼓10平行地延伸,并且以在与鼓表面16之间形成夹缝部N的方式在输送路6(图1)中以与鼓表面16接触的状态予以配置。沿着薄片体P的输送方向D在输送路6中输送来的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这样,转印辊46是转印构件的一例,由鼓表面16和转印辊46形成夹住薄片体P的夹缝部N。
在转印辊46上连接有转印偏压提供部52。转印偏压提供部52为了将承载于鼓表面16上的调色剂像在夹缝部N处转印到薄片体P,将与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附加到调色剂的电荷的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提供给转印辊4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带正电的调色剂,因此转印偏压的极性为负。在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时,带正电的调色剂被吸引到转印辊46,在薄片体P上转印调色剂像。
分离构件48是放电电极构件的一例,沿着感光鼓10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在薄片体P的输送方向D上比夹缝部N更靠下游的一侧与鼓表面16相对配置。在分离构件48与鼓表面16之间形成有放电间隙G。经过了夹缝部N的薄片体P经过放电间隙G,被输送到下游侧。如后面说明的那样,薄片体P经过放电间隙G,由此从鼓表面16分离。输送路6(图1)以及配置于输送路6的多个输送辊对是以使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和放电间隙G的方式输送薄片体P的薄片体输送单元的一例。
分离构件48具有沿着感光鼓10的旋转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分离针部53以及支承这些分离针部53的支承部55。
分离构件48与分离偏压提供部54连接。分离偏压提供部54为了从鼓表面16分离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P,对分离构件48提供与转印偏压相反极性的分离偏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的分离偏压)。由此,在多个分离针部53与鼓表面16之间(换言之放电间隙G)产生放电,去除由转印辊46进行的转印而在薄片体P上所带的负电荷,使薄片体P利用自身的韧性强度、自重等而从鼓表面16剥离。
参照图1,调色剂去除器47去除并回收在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P上之后残留于鼓表面16上的调色剂。
经过了放电间隙G的薄片体P通过输送路6输送至定影部5。定影部5将薄片体P上的调色剂像加热定影于薄片体P上。定影处理后的薄片体P经过输送路6输送至排出盘12。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对转印辊46提供的转印偏压与从分离偏压提供部54对分离构件48提供的分离偏压的关系。图3是表示该关系的图表。上侧的图表表示转印偏压,纵轴表示转印偏压的大小,横轴表示时间。下侧的图表表示分离偏压,纵轴表示分离偏压的大小,横轴表示时间。
在此,利用图4说明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等。图4是薄片体P的俯视图。转印区域是在薄片体P中被转印调色剂像的区域。薄片体P的前端与转印区域之间的空白部分为前端区域。薄片体P的后端与转印区域之间的空白部分为后端区域。
参照图3所示的转印偏压的图表,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的期间是将薄片体P的前端区域经过夹缝部N的期间、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N的期间以及薄片体P的后端区域经过夹缝部N的期间相加所得的期间。
设薄片体P的前端经过夹缝部N时以及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为-Vt1,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之前以及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之后的转印偏压为-Vt2,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为-Vt3。
转印偏压提供部52以转印偏压“-Vt1”的绝对值<转印偏压“-Vt2”的绝对值<转印偏压“-Vt3”的绝对值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对转印辊46提供转印偏压。
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Vt3”是为了使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P上所需的大小的偏压。
如果设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前后的转印偏压“-Vt2”的绝对值为与转印偏压“-Vt3”的绝对值相同,则在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的前后,由于在夹缝部N处没有薄片体,因此与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N时相比,在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的前后从转印辊46对鼓表面16提供的负电荷变多,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因此,使转印偏压“-Vt2”的绝对值小于转印偏压“-Vt3”的绝对值,防止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
使薄片体P的前端、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Vt1”的绝对值小于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的前后的转印偏压“-Vt2”的绝对值以及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Vt3”的绝对值是为了防止在鼓表面16上产生条状的电位不均。
即,如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那样,在薄片体P的前端、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夹缝部N的电阻急剧变化,由此在鼓表面16与转印辊46之间流过过电流。由此,鼓表面16的电位发生变动,在鼓表面16上产生条状的电位不均。因此,通过使薄片体P的前端、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Vt1”的绝对值小,使得上述过电流不流过鼓表面16与转印辊46之间,从而防止在鼓表面16上产生条状的电位不均。
但是,即使如上那样改变转印偏压,如果设分离偏压为固定,则也有可能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详细地说,如上所述,在薄片体P的前端、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将转印偏压设为“-Vt1”来使其绝对值比较小。
在薄片体P的前端、后端经过放电间隙G时,如果将分离偏压例如设为绝对值比较大的“Vs3”,则在薄片体P的前端、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与前端、后端接触的鼓表面16的区域(以下记载为“与前后端对应的鼓表面16的区域)带正电荷。即,与前后端对应的鼓表面16的区域在夹缝部N处被施加绝对值比较小的转印偏压“-Vt1”,在放电间隙G处被施加绝对值比较大的分离偏压“Vs3”,因此带正电。由此,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分离构件48提供如下所述的分离偏压。参照图3所示的分离偏压的图表,薄片体P经过放电间隙G的期间是将薄片体P的前端区域经过放电间隙G的期间、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经过放电间隙G的期间以及薄片体P的后端区域经过放电间隙G的期间相加所得的期间。
设薄片体P的前端经过放电间隙G时以及后端经过放电间隙G时的分离偏压为Vs1,薄片体P经过放电间隙G之前以及薄片体P经过放电间隙G之后的分离偏压为Vs2,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经过放电间隙G时的转印偏压为Vs3。其中,⊿t表示薄片体P从夹缝部N移动到放电间隙G的时间。
分离偏压提供部54以分离偏压“Vs1”的绝对值<分离偏压“Vs2”的绝对值<分离偏压“Vs3”的绝对值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对分离构件48提供分离偏压。
由此,对鼓表面16的各区域施加以下的偏压。
对被施加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Vt3”的鼓表面16的区域施加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经过放电间隙G时的分离偏压“Vs3”。
对被施加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的前后的转印偏压“-Vt2”的鼓表面16的区域施加薄片体P经过放电间隙G的前后的分离偏压“Vs2”。
对被施加薄片体P的前端和后端经过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Vt1”的鼓表面16的区域施加薄片体P的前端和后端经过放电间隙G时的分离偏压“Vs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关于极性互不相同的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对被施加绝对值比较大的转印偏压“-Vt3”的鼓表面16的区域施加绝对值比较大的分离偏压“Vs3”,对被施加绝对值比较小的转印偏压“-Vt1”的鼓表面16的区域施加绝对值比较小的分离偏压“Vs1”。因此,在薄片体P的转印区域以及薄片体P的前端和后端经过夹缝部N和放电间隙G时,由于施加到鼓表面16的转印偏压与分离偏压能够取得平衡,因此能够防止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由此,在通过带电辊50使鼓表面16带电时,能够使鼓表面16的整体电位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对被施加绝对值比较中等的转印偏压“-Vt2”的鼓表面16的区域施加绝对值比较中等的分离偏压“Vs2”。因此,在薄片体P经过夹缝部N和放电间隙G的前后,也能够取得转印偏压与分离偏压的平衡,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的效果。
此外,如果转印偏压提供部52提供的转印偏压“-Vt1”的绝对值变大,则与此成比例地增大分离偏压提供部54提供的分离偏压“Vs1”的绝对值,如果转印偏压提供部52提供的转印偏压“-Vt1”的绝对值变小,则与此成比例地减小分离偏压提供部54提供的分离偏压“Vs1”的绝对值。关于转印偏压“-Vt2”与分离偏压“Vs2”的关系、转印偏压“-Vt3”与分离偏压“Vs3”的关系也同样。由此,能够取得施加给鼓表面16的转印偏压与分离偏压的平衡。
关于图3所示的转印偏压“-Vt1”、转印偏压“-Vt2”、转印偏压“-Vt3”、分离偏压“Vs1”、分离偏压“Vs2”以及分离偏压“Vs3”,可以归纳成以下的(1)至(3)。
(1)分离偏压提供部54对分离构件48提供第1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1”)的期间的长度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对转印辊46提供第1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1”)的期间的长度相同。
分离偏压提供部54对分离构件48提供第2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2”)的期间的长度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对转印辊46提供第2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2”)的期间的长度相同。
分离偏压提供部54对分离构件48提供第3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3”)的期间的长度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对转印辊46提供第3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3”)的期间的长度相同。
(2)分离偏压提供部54开始对分离构件48提供第1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1”)的时机晚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开始对转印辊46提供第1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1”)的时机。
分离偏压提供部54开始对分离构件48提供第2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2”)的时机晚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开始对转印辊46提供第2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2”)的时机。
分离偏压提供部54开始对分离构件48提供第3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3”)的时机晚于转印偏压提供部52开始对转印辊46提供第3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3”)的时机。
(3)转印偏压提供部52对转印辊46提供的第1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1”)的值、第2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2”)的值、第3转印偏压(转印偏压“-Vt3”)的值分别为恒定。
分离偏压提供部54对分离构件48提供的第1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1”)的值、第2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2”)的值、第3分离偏压(分离偏压“Vs3”)的值分别为恒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单一层的有机感光鼓作为感光鼓10来使用。单一层的有机感光鼓由于其感光层(鼓表面16)不被分离为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因此电荷移动的反应不灵,难以消除鼓表面16的电位不均。因而,本实施方式对于单一层的有机感光鼓特别有效。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薄片体P的前端和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设为“-Vt1”,但是也可以将任意一方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设为“-Vt1”。在该方式中,将薄片体P的前端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设为“-Vt1”的情况下,将薄片体P的前端经过放电间隙G时的分离偏压设为“Vs1”。在将薄片体P的后端经过夹缝部N时的转印偏压设为“-Vt1”的情况下,将薄片体P的后端经过放电间隙G时的分离偏压设为“Vs1”。
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与鼓表面16接触的带电辊50,使鼓表面16带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接触带电方式来作为使鼓表面16带电的方式。与电晕方式相比,接触带电方式使鼓表面16带电的能力较弱,因此一旦在鼓表面16上产生电位不均,就难以消除电位不均。因而,本实施方式对于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特别有效。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体输送单元包括输送薄片体P的输送路6(图1),利用输送路6将薄片体P送至夹缝部N和放电间隙G。然而,薄片体输送单元也可以是包括载置薄片体P的薄片体输送带并使薄片体输送带驱动来将薄片体P送至夹缝部N和放电间隙G的方式。
即,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利用薄片体输送带向夹缝部N输送薄片体P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5是表示感光鼓10、带电辊50、转印辊46、分离构件48以及薄片体输送带61的位置关系的图。
薄片体输送带61缠绕在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将薄片体P向输送方向D输送。薄片体输送带61在夹缝部N处被鼓表面16与转印辊46夹住。分离构件48配置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游的位置。分离构件48隔着薄片体输送带61与鼓表面16相对配置。由分离构件48和鼓表面16形成放电间隙G。
载置于薄片体输送带61的薄片体P,在夹缝部N处被转印上鼓表面16的调色剂像。然后,在夹缝部N处被吸在鼓表面16的薄片体P当经过放电间隙G时,从鼓表面16分离而由薄片体输送带61输送至下游。
即使将本发明应用于利用薄片体输送带61向夹缝部N和放电间隙G输送薄片体P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体;
带电部,使所述像载体带电;
曝光部,在由所述带电部带电的所述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对所述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来在所述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构件,与所述像载体一起形成夹住被转印所述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的夹缝部;
放电电极构件,在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比所述夹缝部更靠下游的一侧,与所述像载体相对配置;
薄片体输送单元,以使所述薄片体经过所述夹缝部以及由所述放电电极构件和所述像载体形成的放电间隙的方式输送所述薄片体;
转印偏压提供部,将与形成所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提供给所述转印构件,以便将承载于所述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像在所述夹缝部处转印到所述薄片体上;以及
分离偏压提供部,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与所述转印偏压相反极性的分离偏压,以便从所述像载体分离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薄片体,其中,
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当所述薄片体的前端和后端经过所述夹缝部时,与所述薄片体的所述调色剂像的转印区域经过所述夹缝部时相比,减小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的所述转印偏压的绝对值,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当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与所述转印区域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相比,减小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的所述分离偏压的绝对值,
设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经过所述夹缝部时的所述转印偏压为第1转印偏压,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的所述分离偏压为第1分离偏压,
当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增大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绝对值时,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增大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绝对值,当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减小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绝对值时,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减小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绝对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载体的感光层由电荷产生层与电荷输送层未分离的单一层的有机感光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包括与所述像载体接触的带电辊,利用该带电辊使所述像载体带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绝对值为A、第2转印偏压的绝对值为B、第3转印偏压的绝对值为C,其中,所述第2转印偏压是所述薄片体经过所述夹缝部之前以及所述薄片体经过所述夹缝部之后的所述转印偏压,所述第3转印偏压是所述薄片体的所述转印区域经过所述夹缝部时的所述转印偏压,
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以A<B<C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转印偏压,
设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绝对值为D、第2分离偏压的绝对值为E、第3分离偏压的绝对值为F,其中,所述第2分离偏压是所述薄片体经过所述放电间隙之前以及所述薄片体经过所述放电间隙之后的所述分离偏压,所述第3分离偏压是所述薄片体的所述转印区域经过所述放电间隙时的所述分离偏压,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以D<E<F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分离偏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期间的长度与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期间的长度相同,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第2分离偏压的期间的长度与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第2转印偏压的期间的长度相同,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第3分离偏压的期间的长度与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第3转印偏压的期间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开始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第1分离偏压的时机晚于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开始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第1转印偏压的时机,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开始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第2分离偏压的时机晚于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开始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第2转印偏压的时机,
所述分离偏压提供部开始对所述放电电极构件提供所述第3分离偏压的时机晚于所述转印偏压提供部开始对所述转印构件提供所述第3转印偏压的时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体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所述薄片体的输送路,利用该输送路将所述薄片体送至所述夹缝部和所述放电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体输送单元包括载置所述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带,通过使所述薄片体输送带驱动,将所述薄片体送至所述夹缝部和所述放电间隙。
CN201310385035.7A 2012-08-31 2013-08-2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0900 2012-08-31
JP2012190900A JP2014048441A (ja) 2012-08-31 2012-08-3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65A CN103676565A (zh) 2014-03-26
CN103676565B true CN103676565B (zh) 2016-04-06

Family

ID=5018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503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565B (zh) 2012-08-31 2013-08-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42795B2 (zh)
JP (1) JP2014048441A (zh)
CN (1) CN1036765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8566B2 (en) * 2012-11-29 2015-04-1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229850B2 (ja) * 2015-03-26 2017-11-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4112B2 (ja) * 2015-04-20 2018-04-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59013B2 (ja) * 2015-10-09 2020-09-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91809B2 (en) 2015-10-09 2017-10-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63581B2 (ja) * 2015-12-25 2020-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833539B2 (ja) * 2017-02-06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3518A (ja) * 1992-05-12 1993-11-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制御装置
US5541718A (en) * 1993-09-21 1996-07-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static image transfer device having a two level transfer voltage for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at leading and trailing edge regions
CN1207515A (zh) * 1997-08-04 1999-02-10 株式会社东芝 成象设备
JP2001083812A (ja) * 1999-09-09 2001-03-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46139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6199A (en) * 1975-03-17 1976-06-29 Xerox Corporation Belt transfer loading system
JP3067497B2 (ja) * 1993-12-21 2000-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写真装置
JP3184750B2 (ja) * 1995-03-22 2001-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80936A (ja) * 1995-09-16 1997-03-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731890B1 (en) * 2002-11-14 2004-05-04 Nexpress Solutions Llc Transfer of toner using a time-varying transfer station current
JP2010256528A (ja) 2009-04-23 2010-11-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3518A (ja) * 1992-05-12 1993-11-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制御装置
US5541718A (en) * 1993-09-21 1996-07-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static image transfer device having a two level transfer voltage for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at leading and trailing edge regions
CN1207515A (zh) * 1997-08-04 1999-02-10 株式会社东芝 成象设备
JP2001083812A (ja) * 1999-09-09 2001-03-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46139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65A (zh) 2014-03-26
JP2014048441A (ja) 2014-03-17
US20140064761A1 (en) 2014-03-06
US9042795B2 (en) 2015-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5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48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5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リサイクル方法
JP49620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1272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020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772A (ja) 現像システム
JP200708637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26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0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0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8833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402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44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22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23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97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616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54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687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51647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5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768A (ja) 現像システム
JP20061897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33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