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035B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035B
CN106796035B CN201680002315.7A CN201680002315A CN106796035B CN 106796035 B CN106796035 B CN 106796035B CN 201680002315 A CN201680002315 A CN 201680002315A CN 106796035 B CN106796035 B CN 106796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fan
cross flow
air passage
stab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23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035A (zh
Inventor
高桥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6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气调节机。在外壳(3)形成有从吸入口(4)至吹出口(5)的空气通道(6),横流风扇(2)设置于空气通道(6),横流风扇(2)将经过热交换器(1)的空气向吹出口(5)送出。与横流风扇(2)相对地设置稳定器(16),稳定器(16)与空气通道(6)的前壁(14)相连。在稳定器(16)与空气通道(6)的前壁(14)的连接部(17)上,以从空气通道的壁面突出的方式设置防风件(30),防风件(30)防止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的轴向端部吸入空气。防风件(30)覆盖由连接部(17)和空气通道(6)的侧壁(15)包围的角部。确保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并且防止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吸入空气,从而能够降低噪声。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横流风扇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中,利用横流风扇的驱动,从外壳的吹出口吹出热风或冷风。在横流风扇中,一般来说,利用叶片的转动来提高气体的压力。虽然吸入的空气经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时产生压力损失,但是通过利用横流风扇来提高流通的空气的压力,确保了所希望的风量。
在横流风扇中,轴向的端部的风量比中央部少。如果因过滤器堵塞等使送风阻力增加,空气通道成为高压力损失的状态,则横流风扇的空气吸入量变少,吹出量也减少。在横流风扇的端部,由于空气的吸入量不足,所以不能完全地对风进行整流,经过横流风扇的端部的风产生紊乱。因此,产生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的空气吸入,从而产生噪声。此外,虽然横流风扇内部的风的流动基本上是二维流动,但是如果在横流风扇的端部产生风的紊乱,则对横流风扇的轴向中央部的流动也产生不良影响,通风阻力增加,成为从横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流量下降的原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横流风扇中,空气通道的侧壁形状形成为朝向出口逐渐缩小。由此,沿着侧壁的空气流动变得顺畅,消除了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的空气吸入,从而能够降低噪声。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121395号
如果空气通道变窄,则与横流风扇的转速对应的流量减小,横流风扇的效率变差。为了确保必要的流量,必须提高横流风扇的转速,耗电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能够确保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并且能够防止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吸入空气,从而降低噪声。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在外壳形成有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横流风扇设置于空气通道,所述横流风扇将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向吹出口送出,设置有防止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的轴向端部吸入空气的防风件,所述防风件设置成从空气通道的壁面突出。
当空气通道处于高压力损失状态时,横流风扇的吹出侧处于产生朝向横流风扇的空气流动的状况。但是,由于具有防风件,所以不产生朝向横流风扇的空气流动,从而防止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吸入空气。
与横流风扇相对地设置有稳定器,稳定器与空气通道的前壁相连,防风件设置在稳定器与空气通道的前壁的连接部。设置于连接部的防风件不妨碍送风,空气通道不会变窄。从横流风扇吹出的空气沿着防风件朝向吹出口流动。
按照本发明,由于消除了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的空气吸入,所以能够防止在横流风扇的轴向端部产生送风紊乱,从而能够降低噪声。此外,由于防风件不会使空气通道变窄,所以能够确保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2是室内单元的断面图。
图3是安装有横流风扇的外壳的断面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5是取下横流风扇后的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低压力损失状态时的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动的图。
图7是表示高压力损失状态时的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动的图。
图8是表示高压力损失状态时的横流风扇的端部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0是从前方斜下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1是表示高压力损失状态时的具有防风件的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动的图。
图12是从下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3是从前方斜下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4是从下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5是从前方斜下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6是从下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7是从前方斜下方向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图18是表示其他方式的防风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热交换器
2 横流风扇
3 外壳
4 吸入口
5 吹出口
6 空气通道
13 后壁
14 前壁
15 侧壁
16 稳定器
17 连接部
30 防风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包括热交换器1和横流风扇2,上述热交换器1和横流风扇2安装在外壳3内。从外壳3的上表面到前表面的上部形成有吸入口4,在外壳3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吹出口5。
在外壳3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4至吹出口5的空气通道6,热交换器1配置于上述空气通道6,在热交换器1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配置有横流风扇2。过滤器配置于吸入口4,利用过滤器对从吸入口4吸入的室内空气除去尘埃。导风面板7能够开闭地设置于吹出口5。
外壳3由背面板10和前面板11构成,前面板11能够装拆地安装于背面板10。如图4、图5所示,前面板11形成为背面侧敞开的箱状,在前面板11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作为吹出口5的开口。
热交换器1和横流风扇2安装于背面板10。排水盘12能够装拆地设置于背面板10,该排水盘12接收从热交换器1滴下的排出水。排水盘12在热交换器1的下方配置成比横流风扇2更靠前方。
在背面板10的前侧朝向前面板11的开口形成有后壁13。在排水盘12的下方形成有前壁14。排水盘12和前壁14一体形成。在背面板10上朝向前方形成有左右的侧壁15。由上述后壁13、前壁14和左右的侧壁15包围的空间成为空气通道6。从外壳3的上部吸入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1被吸入横流风扇2,并且从横流风扇2朝向前方的吹出口5吹出。
在横流风扇2和排水盘12之间设置有稳定器16。稳定器16在横流风扇2的前方接近配置,通过使前壁14的送风方向上游侧朝向上侧弯曲而与前壁14一体形成,形成空气通道6的一部分。连接稳定器16和前壁14的连接部17形成为平滑的曲面。
通过连接沿着轴向排列的多个叶轮而构成横流风扇2。在横流风扇2的轴向的一侧的端板上安装有轴毂。在横流风扇2的另一侧的端板上突出设置有支承轴。在背面板10的左右的侧壁15上分别设置有凸缘20,所述凸缘20用于将横流风扇2支承成能够转动。在另一侧的凸缘20上设置有轴承21,支承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轴承21。在一侧的凸缘20的外侧配置有电机,电机收容于电机外壳22。电机轴23从电机外壳22突出,电机轴23贯通一侧的凸缘20并嵌入横流风扇2的轴毂,电机轴23固定于轴毂。
在横流风扇2的左右侧面和凸缘20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空气不在位于横流风扇2侧方的间隙流动的方式设置有盖构件24,该盖构件24包围横流风扇2的送风方向上游侧的侧方。盖构件24分别配置在横流风扇2的左右侧端。
在此,在空气调节机中,通常处于空气通道6的通风阻力小的低压力损失状态。此时,如图6所示,利用横流风扇2来改变送风的方向,吸入的空气顺畅地朝向吹出口5流动。但是,如果因过滤器堵塞等使通风阻力变大,则空气通道6成为高压力损失状态。由此,横流风扇2的空气吸入量减少,来自横流风扇2的吹出量也减少。在利用横流风扇2大幅改变送风方向的接近前壁14的部分处,由于不能确保从横流风扇2的上游侧的空气吸入,所以空气通道6内的稳定流动变得紊乱。特别是横流风扇2的轴向的两端部附近的吹出量变少。如图7、图8所示,在前壁14的附近产生涡流。因上述涡流,在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的轴向两端部附近,产生反向的涡流。其结果,产生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吸入的空气经过横流风扇2的侧面与凸缘20之间的间隙到达吸入侧的短路。因上述短路的影响,横流风扇2内的二维流动变得紊乱,从而产生噪声。
在此,如图9、图10所示,设置有防风件30,该防风件30防止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的轴向端部吸入空气。防风件30以从空气通道6的壁面突出的方式,从连接部17形成至空气通道6的侧壁15,并且覆盖由连接部17和侧壁15包围的角部。
防风件30形成为从连接部17朝向后方,并且朝向稳定器16的上游侧亦即上方的三棱锥状。随着朝向稳定器16的上游侧,防风件30的轴向的宽度变窄。防风件3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面向空气通道6。上表面为倾斜面,从稳定器16沿着横流风扇2的外周形成。下表面为三角形,与前壁14齐平。
如图11所示,当空气通道6处于高压力损失状态时,在横流风扇2的轴向的两端部的吹出侧,即使在前壁14的附近产生涡流,也能够利用防风件30,截断朝向送风方向上游侧亦即横流风扇2的空气流动。由此,消除了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的空气吸入。因此,能够抑制短路的产生,并且横流风扇2的送风不会紊乱,从而能够抑制噪声的产生。
在空气通道6处于低压力损失状态时,横流风扇2的吹出量足够大。虽然从横流风扇2的轴向的端部也吹出空气,但是从横流风扇吹出的空气沿着防风件30的上表面流动,防风件30不会妨碍送风。如此,即使设置防风件30,空气通道6也不会变窄,所以能够确保足够的吹出量。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风件30形成为下表面朝向下方倾斜。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风件30相比,本防风件30的轴向的宽度不变,但是下表面的后端与前壁14相比位于下方。因此,防风件30的下表面的面积增加。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此,通过使防风件30的下表面的面积增加,提高了截断朝向与送风方向相反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风件30形成为上表面接触稳定器16。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风件30相比,本防风件30的轴向的宽度不变,但是上表面的上端位于更上方。下表面与前壁14齐平。因此,防风件30的上表面的面积增加而成为沿着送风方向较长的倾斜面。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此,通过使防风件30的上表面的面积增加,能够抑制从横流风扇2吹出的空气沿着侧壁15流动。因此,能够降低在侧壁15的附近产生的送风紊乱,从而能够实现顺畅的送风。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6、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风件30形成为上表面接触稳定器16,下表面朝向下方倾斜。下表面的后端与前壁14相比位于下方,上表面成为沿着送风方向较长的倾斜面。因此,防风件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增加。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此,能够提高截断朝向与送风方向相反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效果,并且降低在侧壁15的附近产生的送风紊乱,从而能够实现顺畅的送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在外壳3形成有从吸入口4至吹出口5的空气通道6,横流风扇2设置于空气通道6,该横流风扇2将经过热交换器1的空气向吹出口5送出,设置有防止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的轴向端部吸入空气的防风件30,该防风件30设置成从空气通道的壁面突出。
由此,能够防止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吸入空气,消除在横流风扇2的端部的送风紊乱,从而能够降低噪声。
与横流风扇2相对地设置有稳定器16,稳定器16与空气通道6的前壁14相连,防风件30设置在稳定器16与空气通道6的前壁14的连接部17。因此,由于防风件30不从前壁14突出,所以空气通道6不会变窄,从而能够保持横流风扇2的送风性能。
防风件30覆盖由连接部17和空气通道6的侧壁15包围的角部。由此,能够截断沿着侧壁15朝向横流风扇2的空气流动。
防风件30形成为从连接部17朝向稳定器16的上游侧,随着朝向稳定器16的上游侧,防风件30的轴向的宽度变窄。由此,能够将从横流风扇2的端部吹出的空气顺畅地导入空气通道6内。
防风件30与空气通道6的前壁14齐平。由此,防风件30成为前壁14的一部分,不会妨碍送风。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作为防风件30的其他方式,如图18所示,防风件30以向空气通道6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前壁14。防风件30形成为从接近连接部17的前壁14的上游侧端部朝向前方延伸。防风件30的前端位于远离前壁14的空气通道6内。随着从前端朝向后端,防风件30的轴向的宽度变宽。由此,能够截断沿着前壁14朝向与送风方向相反方向的横流风扇2的空气流动。
此外,可以将防风件30设置成能够以向空气通道6突出的方式移动。防风件30的后端能够转动地支撑于前壁14或连接部17,并且设置有用于推出防风件30的弹簧等压靠构件。利用压靠构件的推力,防风件30离开空气通道6的壁面并被推入空气通道6内。防风件30与从横流风扇2吹出的空气的风压对应地进出。当空气通道6处于高压力损失状态时,由于风压弱,所以利用压靠构件推动防风件30而使其向空气通道6内突出。此时,防风件30防止从横流风扇2的吹出侧吸入空气。当空气通道6处于低压力损失状态时,由于风压比压靠构件的推力强,所以防风件30被风施压,保持成沿着空气通道6的壁面的状态。此时,不妨碍空气通道6内的空气的流动。

Claims (3)

1.一种空气调节机,在外壳形成有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横流风扇设置于空气通道,所述横流风扇将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向吹出口送出,与所述横流风扇相对地设置有稳定器,所述稳定器与空气通道的前壁相连,其连接部形成平滑的曲面;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设置有防止从横流风扇的吹出侧的轴向端部吸入空气的防风件,所述防风件设置成从空气通道的壁面突出,防风件覆盖由连接部和空气通道的侧壁包围的角部,防风件形成为从连接部朝向后方,并且朝向稳定器的上游侧的三角锥状,所述防风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面向空气通道,所述上表面为倾斜面,从稳定器沿着横流风扇的外周形成;所述下表面与 空气通道的前壁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随着朝向稳定器的上游侧,防风件的轴向的宽度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防风件形成为下表面朝向下方倾斜,下表面的后端与前壁相比位于下方。
CN201680002315.7A 2015-02-09 2016-01-26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6796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3379 2015-02-09
JP2015023379A JP6616076B2 (ja) 2015-02-09 2015-02-09 空気調和機
PCT/JP2016/052070 WO2016129379A1 (ja) 2015-02-09 2016-01-26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035A CN106796035A (zh) 2017-05-31
CN106796035B true CN106796035B (zh) 2020-03-20

Family

ID=5661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2315.7A Active CN106796035B (zh) 2015-02-09 2016-01-26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16076B2 (zh)
CN (1) CN106796035B (zh)
WO (1) WO20161293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2573B2 (ja) * 2016-08-29 2021-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69522B2 (ja) 2016-11-21 2018-08-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8138854A (ja) * 2017-02-24 2018-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10107956A (zh) * 2019-06-06 2019-08-09 宁波甬仿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9890U (zh) * 1980-03-24 1981-10-22
JPH08121396A (ja) * 1994-10-28 1996-05-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機
JP2000291973A (ja) * 1999-02-02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2061867A (ja) * 2000-08-22 2002-02-28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650134A (zh) * 2002-05-15 2005-08-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6057862A (ja) * 2004-08-17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3926056U (zh) * 2011-12-02 2014-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204063280U (zh) * 2011-08-31 2014-12-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9890U (zh) * 1980-03-24 1981-10-22
JPH08121396A (ja) * 1994-10-28 1996-05-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機
JP2000291973A (ja) * 1999-02-02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2061867A (ja) * 2000-08-22 2002-02-28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650134A (zh) * 2002-05-15 2005-08-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6057862A (ja) * 2004-08-17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4063280U (zh) * 2011-08-31 2014-12-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203926056U (zh) * 2011-12-02 2014-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5692A (ja) 2016-08-12
JP6616076B2 (ja) 2019-12-04
CN106796035A (zh) 2017-05-31
WO2016129379A1 (ja)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6035B (zh) 空气调节机
US8910492B2 (en) Wall-mounte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343458B1 (en) Blower and heat pump utilizing said blower
KR101485609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7024345A (ja) 空気調和機
JP634059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790842B (zh) 横流式风机及包括该横流式风机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3075791B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JP4859204B2 (ja) 遠心ファンと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113833673A (zh) 一种蜗壳结构、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0832217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5024349B2 (ja) 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並びに空気清浄機
CN110506164B (zh) 螺旋桨式风扇及空调装置用室外机
JP498044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81058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3080395A1 (ja) 空気調和機
EP2280176A1 (en) Cross 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JP2006038443A (ja) 送風ダクト
CN111670324A (zh) 空气调节机
CN220816003U (zh) 天花板埋入式换气扇
JP5590016B2 (ja) ターボ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120582A (ja) 遠心送風機
JP644531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6346477U (zh) 薄型烟机
CN111033129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