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7698A -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7698A
CN106767698A CN201710103958.7A CN201710103958A CN106767698A CN 106767698 A CN106767698 A CN 106767698A CN 201710103958 A CN201710103958 A CN 201710103958A CN 106767698 A CN106767698 A CN 106767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g dipper
particle
satellite
antenna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39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7698B (zh
Inventor
夏娜
陈玉卿
王储
陈国烨
柴煜奇
檀华丽
宋重羲
常亮
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 Na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039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7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7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7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7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53Determining attitude
    • G01S19/54Determining attitude using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s; using long or short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其特征是包括:北斗Ⅱ卫星天线、北斗Ⅱ接收机和远程网络服务器;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并解析出载波相位值等数据;然后将数据发送至远程网络服务器;服务器采用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求解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得到基线J的姿态角,从而得到杆塔的倾斜度。本发明的***布设便捷,测量方法能准确反映杆塔整体的倾斜,测量精度高,并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北斗导航技术、电力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智能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因自然因素(如地质运动、强风、暴雨等)和人为因素(如采矿、施工等)的影响,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和倒塌事故频频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是电力传输***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10中明确规定不同高度的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应控制在相应的参数范围内,超出范围应及时告警并进行维护。因此,对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进行精确的、自动化的、智能的监测非常重要。
目前,已有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人工巡检。该方法耗费人力和物力,效率低;巡检间隔时间长,难以及时发现险情;缺乏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
2、基于倾角传感器的检测。只能检测输电线路杆塔局部的角度变化,无法准确反映杆塔整体的倾斜;测量误差较大,难以达到DL/T 741-2010规程的精度要求。
3、基于GPS定位的方法。必须要建设参考站或采用CORS***,通过参考站对输电线路杆塔上的GPS流动站进行定位,进一步计算杆塔的倾斜度。该方法建设成本较高,而且基于单点定位结果计算杆塔倾斜度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在杆塔底部不固定的情况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以期能够便捷地、高精度地、自动化地监测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从而解决现有方法的不足,提高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的特点是包括:北斗Ⅱ卫星天线、北斗Ⅱ接收机和远程网络服务器;
所述北斗Ⅱ卫星天线包括:天线A和天线B,并放置在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顶端构成基线J;所述北斗Ⅱ卫星天线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并送至所述北斗Ⅱ接收机;
所述北斗Ⅱ接收机包括: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北斗板卡A和北斗板卡B分别与所述天线A和天线B连接;所述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用于解析所述天线A和天线B接收到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Η、卫星方位角P,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远程网络服务器;
所述远程网络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Η、卫星方位角P,代入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中,并采用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进而得到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
本发明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的特点是包括:
定义所述天线A和天线B之间的连线为基线J;所述基线J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J′;
定义所述基线J的航向角α是所述投影J′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所述航向角α的范围为0~360度;
定义所述基线J的俯仰角β是所述基线J与所述投影J′之间的夹角,所述俯仰角β的范围为-90~+90度;
所述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
在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顶端安装天线A和天线B,分别接收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射频载波信号,n≥4,m≥4;
步骤2、解析所述射频载波信号;
在所述输电线路杆塔上布置北斗Ⅱ接收机,与所述天线A和天线B连接;所述北斗Ⅱ接收机包括: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所述天线A接收到的所述射频载波信号,得到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和卫星方位角,并分别记为其中,表示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载波相位;表示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卫星高度角;表示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卫星方位角;
所述北斗板卡B解析所述天线B接收到的所述射频载波信号,得到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载波相位,并记为其中,表示所述北斗板卡B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载波相位;
步骤3、建立所述输电线路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步骤3.1、获得载波相位单差方程;
利用式(1)获得所述天线A和天线B在第k个历元时接收到的第i颗北斗Ⅱ卫星的载波相位单差利用式(2)获得所述天线A和天线B在第k个历元时接收到的第j颗北斗Ⅱ卫星的载波相位单差
步骤3.2、利用式(3)获得载波相位双差方程:
式(3)中,表示载波相位双差;lAB为所述基线J的长度;λ为所述射频载波信号的波长;Ηik和Ηjk分别是第i颗北斗Ⅱ卫星和第j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对基线J的高度角,其中,Pik和Pjk分别是第i颗北斗Ⅱ卫星和第j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对基线J的方位角,其中, 为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ε为随机观测噪声;
步骤3.3、利用式(4)建立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步骤4、提出一种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对所述姿态角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
步骤4.1、设置所述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的搜索空间为d(d=1,2)维,粒子总数为N,第d维粒子的位置变化范围和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xd,min,xd,max]和[vd,min,vd,max];设第1维为所述航向角α,则[x1,min,x1,max]设置为[0°,360°];设第2维为所述俯仰角β,则[x2,min,x2,max]设置为[-90°,+90°];设置所述算法的迭代次数为t,最大迭代次数为NCmax,1≤t≤NCmax;并初始化迭代次数t=1;
步骤4.2、随机产生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初始位置Xi(t)=[xid(t)]和初始速度Vi(t)=[vid(t)];xid(t)和vid(t)分别表示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和速度;xd,min≤xid(t)≤xd,max,vd,min≤vid(t)≤vd,max,i=1,2,....,N;
步骤4.3、计算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为Fi(t),得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Lid(t)];Lid(t)表示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个体最优位置;
步骤4.4、重复步骤4.3,从而获得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比较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从中选出最大适应度值对应的个体最优位置作为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群体最优位置Lg(t)=[Lgd(t)];Lgd(t)表示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群体最优位置;g=1,2,...,N;
步骤4.5、按式(5)更新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速度vid(t),得到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速度vid(t+1):
vid(t+1)=w×vid(t)+c1×r1×[Lid(t)-xid(t)]+c2×r2×[Lgd(t)-xid(t)]+c3×r3×[Lcd(t)-xid(t)] (5)
式(5)中,w为惯性因子;c1、c2和c3为加速因子;r1、r2和r3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Lcd(t)为所述第t代粒子群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几何中心,按式(6)进行计算;Lcd(t)作为粒子群的中心对粒子个体的飞行会产生吸引,有利于粒子个体趋向于优化的解,从而增强了粒子间的协作性;在更新过程中,若粒子的速度vid(t+1)超过所述速度变化范围[vd,min,vd,max],则取边界值;
步骤4.6、按式(7)更新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xid(t),得到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xid(t+1):
xid(t+1)=xid(t)+vid(t+1) (7)
更新过程中,若粒子的位置xid(t+1)超过所述位置变化范围[xd,min,xd,max],则取边界值;
步骤4.7、计算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为Fi(t+1),并与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的适应度值进行比较,将较大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作为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1);
步骤4.8、重复步骤4.7,从而获得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比较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从中选出最大适应度值对应的个体最优位置作为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群体最优位置Lg(t+1);
步骤4.9、将t+1赋值给t,判断t<NCmax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4.5;否则,表示NC max次迭代完成,获得的群体最优位置Lg(NC max)=[Lgd(NC max)]即为所述基线J姿态角数学模型的最优解;Lg1(NC max)和Lg2(NC max)分别为所述算法求解得到的所述基线J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
步骤5、计算得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
已知所述基线J初始安装时的航向角α(0)和俯仰角β(0),以及步骤4求解得到的所述基线J当前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利用式(8)和式(9)分别获得所述杆塔的水平扭转角Δα和倾斜角Δβ:
Δα=α-α(0) (8)
Δβ=β-β(0) (9)
进一步由式(10)计算可得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η:
η=tan(Δβ) (10)。
与已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优势体现在:
1、本发明***布设便捷。在本监测***中,只需在输电线路杆塔顶端布设两个北斗Ⅱ卫星天线构成基线J,北斗Ⅱ卫星天线与北斗Ⅱ接收机相连,无需建设参考站或采用CORS***,因此***布设更便捷。
2、本发明方法能准确反映杆塔整体的倾斜。由于两个北斗Ⅱ卫星天线布置在杆塔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因此它们之间基线J的姿态能够准确反映杆塔整体的倾斜;
3、本发明方法测量精度高。利用n颗北斗Ⅱ卫星在m个历元下的射频载波信号,建立基线J姿态角数学模型,具备了很强的约束条件,保证了算法求解基线J姿态角的精确性;同时采用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求解基线J姿态角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
4、本发明***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在本监测***中,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是自动完成的,实现了对杆塔倾斜度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数据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输电线路杆塔及杆塔上基线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杆塔上基线姿态角数学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如图1所示,该***的结构组成包括:北斗Ⅱ卫星天线、北斗Ⅱ接收机和远程网络服务器;其中:
北斗Ⅱ卫星天线包括:天线A和天线B,并放置在输电线路杆塔的顶端构成基线J;北斗Ⅱ卫星天线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并送至北斗Ⅱ接收机;
北斗Ⅱ接收机包括: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和无线通信模块;北斗板卡A和北斗板卡B分别与天线A和天线B连接;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用于解析天线A和天线B接收到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Η、卫星方位角P,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远程网络服务器;
远程网络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Η、卫星方位角P,代入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中,并采用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基线J的姿态角,进而得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
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是:
定义天线A和天线B之间的连线为基线J;基线J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J′;
定义基线J的航向角α是投影J′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航向角α的范围为0~360度;
定义基线J的俯仰角β是基线J与投影J′之间的夹角,俯仰角β的范围为-90~+90度。
监测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
在输电线路杆塔的顶端安装天线A和天线B,分别接收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射频载波信号,n≥4,m≥4;
步骤2、解析射频载波信号;
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布置北斗Ⅱ接收机,与天线A和天线B连接;北斗Ⅱ接收机包括: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和无线通信模块;
北斗板卡A解析天线A接收到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和卫星方位角,并分别记为其中,表示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载波相位;表示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卫星高度角;表示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卫星方位角;
北斗板卡B解析天线B接收到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载波相位,并记为其中,表示北斗板卡B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载波相位;
步骤3、建立输电线路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输电线路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步骤3.1、获得载波相位单差方程;
利用式(1)获得天线A和天线B在第k个历元时接收到的第i颗北斗Ⅱ卫星的载波相位单差利用式(2)获得天线A和天线B在第k个历元时接收到的第j颗北斗Ⅱ卫星的载波相位单差
步骤3.2、利用式(3)获得载波相位双差方程:
式(3)中,表示载波相位双差;lAB为基线J的长度;λ为射频载波信号的波长;Ηik和Ηjk分别是第i颗北斗Ⅱ卫星和第j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对基线J的高度角,其中,Pik和Pjk分别是第i颗北斗Ⅱ卫星和第j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对基线J的方位角,其中, 为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ε为随机观测噪声,且ε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因此,式(4)的数学期望是整数:
进而得式(5)的函数值为1:
在式(5)中,基线J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未知;选取适当的α和β值使得等式(5)成立,即求解得到了基线J的航向角和俯仰角;因此,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求解问题也就是一个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
步骤3.3、利用式(6)建立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为了保证上述问题求解的唯一性,选取n颗北斗Ⅱ卫星(n≥4),m个历元(m≥4),构成多约束条件,利用式(6)建立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此时,选取适当的α和β值使得Fitness(α,β)=m×(n-1)时,则该α和β值即为基线J的航向角和俯仰角。
步骤4、提出一种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对所述姿态角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
步骤4.1、针对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的最优解求解问题,设置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的搜索空间为d(d=1,2)维,粒子总数为N,第d维粒子的位置变化范围和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xd,min,xd,max]和[vd,min,vd,max];设第1维为航向角α,则[x1,min,x1,max]设置为[0°,360°];设第2维为俯仰角β,则[x2,min,x2,max]设置为[-90°,+90°];速度变化范围[vd,min,vd,max]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实施例中设置为[-30°,30°];设置算法的迭代次数为t,最大迭代次数为NCmax,1≤t≤NCmax;并初始化迭代次数t=1;
步骤4.2、随机产生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初始位置Xi(t)=[xid(t)]和初始速度Vi(t)=[vid(t)];xid(t)和vid(t)分别表示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和速度;xd,min≤xid(t)≤xd,max,vd,min≤vid(t)≤vd,max,i=1,2,....,N;
步骤4.3、计算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为Fi(t),得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Lid(t)];Lid(t)表示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个体最优位置;
步骤4.4、重复步骤4.3,从而获得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比较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从中选出最大适应度值对应的个体最优位置作为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群体最优位置Lg(t)=[Lgd(t)];Lgd(t)表示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群体最优位置;g=1,2,...,N;
步骤4.5、按式(7)更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速度vid(t),得到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速度vid(t+1):
vid(t+1)=w×vid(t)+c1×r1×[Lid(t)-xid(t)]+c2×r2×[Lgd(t)-xid(t)]+c3×r3×[Lcd(t)-xid(t)] (7)
式(7)中,w为惯性因子;c1、c2和c3为加速因子,通常取值为2;r1、r2和r3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Lcd(t)为第t代粒子群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几何中心,按式(8)进行计算;Lcd(t)作为粒子群的几何中心对粒子个体的飞行会产生吸引,有利于粒子个体趋向于优化的解,从而增强了粒子间的协作性;
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中粒子速度更新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w×vid(t)表示由于惯性作用粒子具有自身开拓和探索新位置的能力;c1×r1×[Lid(t)-xid(t)]表示粒子具有自我学习能力;c2×r2×[Lgd(t)-xid(t)]和c3×r3×[Lcd(t)-xid(t)]表示粒子向种群中其他粒子的学习能力,体现了粒子间的信息共享;与传统粒子群算法相比,c3×r3×[Lcd(t)-xid(t)]表示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聚群行为,使得粒子间的协作性得以增强,有助于提高算法收敛速度;
更新过程中,若粒子的速度vid(t+1)超过所述速度变化范围[vd,min,vd,max],则取边界值;
步骤4.6、按式(9)更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xid(t),得到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xid(t+1):
xid(t+1)=xid(t)+vid(t+1) (9)
更新过程中,若粒子的位置xid(t+1)超过所述位置变化范围[xd,min,xd,max],则取边界值;
步骤4.7、计算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为Fi(t+1),并与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的适应度值进行比较,将较大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作为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1);
步骤4.8、重复步骤4.7,从而获得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比较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从中选出最大适应度值对应的个体最优位置作为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群体最优位置Lg(t+1);
步骤4.9、将t+1赋值给t,判断t<NCmax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4.5;否则,表示完成NC max次迭代,获得的群体最优位置Lg(NC max)=[Lgd(NC max)]即为基线J姿态角数学模型的最优解;Lg1(NC max)和Lg2(NC max)分别为算法求解得到的基线J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
步骤5、计算得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
已知基线J初始安装时的航向角α(0)和俯仰角β(0),以及步骤4求解得到的基线J当前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利用式(8)和式(9)分别获得杆塔的水平扭转角Δα和倾斜角Δβ:
Δα=α-α(0) (10)
Δβ=β-β(0) (11)
进一步由式(12)计算可得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η:
η=tan(Δβ) (12)。

Claims (2)

1.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其特征是包括:北斗Ⅱ卫星天线、北斗Ⅱ接收机和远程网络服务器;
所述北斗Ⅱ卫星天线包括:天线A和天线B,并放置在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顶端构成基线J;所述北斗Ⅱ卫星天线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并送至所述北斗Ⅱ接收机;
所述北斗Ⅱ接收机包括: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北斗板卡A和北斗板卡B分别与所述天线A和天线B连接;所述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用于解析所述天线A和天线B接收到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Η、卫星方位角P,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远程网络服务器;
所述远程网络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Η、卫星方位角P,代入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中,并采用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进而得到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
2.一种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定义所述天线A和天线B之间的连线为基线J;所述基线J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J′;
定义所述基线J的航向角α是所述投影J′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所述航向角α的范围为0~360度;
定义所述基线J的俯仰角β是所述基线J与所述投影J′之间的夹角,所述俯仰角β的范围为-90~+90度;
所述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接收北斗Ⅱ卫星的射频载波信号;
在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顶端安装天线A和天线B,分别接收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射频载波信号,n≥4,m≥4;
步骤2、解析所述射频载波信号;
在所述输电线路杆塔上布置北斗Ⅱ接收机,与所述天线A和天线B连接;所述北斗Ⅱ接收机包括:北斗板卡A、北斗板卡B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所述天线A接收到的所述射频载波信号,得到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和卫星方位角,并分别记为其中,表示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载波相位;表示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卫星高度角;表示所述北斗板卡A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卫星方位角;
所述北斗板卡B解析所述天线B接收到的所述射频载波信号,得到n颗北斗Ⅱ卫星的m个历元的载波相位,并记为其中,表示所述北斗板卡B解析得到第i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的载波相位;
步骤3、建立所述输电线路杆塔上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步骤3.1、获得载波相位单差方程;
利用式(1)获得所述天线A和天线B在第k个历元时接收到的第i颗北斗Ⅱ卫星的载波相位单差利用式(2)获得所述天线A和天线B在第k个历元时接收到的第j颗北斗Ⅱ卫星的载波相位单差
步骤3.2、利用式(3)获得载波相位双差方程:
式(3)中,表示载波相位双差;lAB为所述基线J的长度;λ为所述射频载波信号的波长;Ηik和Ηjk分别是第i颗北斗Ⅱ卫星和第j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对基线J的高度角,其中,Pik和Pjk分别是第i颗北斗Ⅱ卫星和第j颗北斗Ⅱ卫星在第k个历元时对基线J的方位角,其中, 为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ε为随机观测噪声;
步骤3.3、利用式(4)建立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数学模型:
步骤4、提出一种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对所述姿态角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所述基线J的姿态角;
步骤4.1、设置所述增强协作粒子群算法的搜索空间为d(d=1,2)维,粒子总数为N,第d维粒子的位置变化范围和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xd,min,xd,max]和[vd,min,vd,max];设第1维为所述航向角α,则[x1,min,x1,max]设置为[0°,360°];设第2维为所述俯仰角β,则[x2,min,x2,max]设置为[-90°,+90°];设置所述算法的迭代次数为t,最大迭代次数为NCmax,1≤t≤NCmax;并初始化迭代次数t=1;
步骤4.2、随机产生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初始位置Xi(t)=[xid(t)]和初始速度Vi(t)=[vid(t)];xid(t)和vid(t)分别表示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和速度;xd,min≤xid(t)≤xd,max,vd,min≤vid(t)≤vd,max,i=1,2,....,N;
步骤4.3、计算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为Fi(t),得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Lid(t)];Lid(t)表示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个体最优位置;
步骤4.4、重复步骤4.3,从而获得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比较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从中选出最大适应度值对应的个体最优位置作为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群体最优位置Lg(t)=[Lgd(t)];Lgd(t)表示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群体最优位置;g=1,2,...,N;
步骤4.5、按式(5)更新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速度vid(t),得到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速度vid(t+1):
vid(t+1)=w×vid(t)+c1×r1×[Lid(t)-xid(t)]+c2×r2×[Lgd(t)-xid(t)]+c3×r3×[Lcd(t)-xid(t)](5)
L c d ( t ) = 1 N Σ i = 1 N x i d ( t ) - - - ( 6 )
式(5)中,w为惯性因子;c1、c2和c3为加速因子;r1、r2和r3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Lcd(t)为所述第t代粒子群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几何中心,按式(6)进行计算;Lcd(t)作为粒子群的中心对粒子个体的飞行会产生吸引,有利于粒子个体趋向于优化的解,从而增强了粒子间的协作性;在更新过程中,若粒子的速度vid(t+1)超过所述速度变化范围[vd,min,vd,max],则取边界值;
步骤4.6、按式(7)更新所述第t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xid(t),得到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搜索空间上的位置xid(t+1):
xid(t+1)=xid(t)+vid(t+1) (7)
更新过程中,若粒子的位置xid(t+1)超过所述位置变化范围[xd,min,xd,max],则取边界值;
步骤4.7、计算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为Fi(t+1),并与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的适应度值进行比较,将较大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作为第t+1代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Li(t+1);
步骤4.8、重复步骤4.7,从而获得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比较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从中选出最大适应度值对应的个体最优位置作为第t+1代粒子群中N个粒子的群体最优位置Lg(t+1);
步骤4.9、将t+1赋值给t,判断t<NCmax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4.5;否则,表示NCmax次迭代完成,获得的群体最优位置Lg(NCmax)=[Lgd(NCmax)]即为所述基线J姿态角数学模型的最优解;Lg1(NCmax)和Lg2(NCmax)分别为所述算法求解得到的所述基线J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
步骤5、计算得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
已知所述基线J初始安装时的航向角α(0)和俯仰角β(0),以及步骤4求解得到的所述基线J当前的航向角α和俯仰角β,利用式(8)和式(9)分别获得所述杆塔的水平扭转角Δα和倾斜角Δβ:
Δα=α-α(0) (8)
Δβ=β-β(0) (9)
进一步由式(10)计算可得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η:
η=tan(Δβ) (10)。
CN201710103958.7A 2017-02-24 2017-02-24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Active CN106767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3958.7A CN106767698B (zh) 2017-02-24 2017-02-24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3958.7A CN106767698B (zh) 2017-02-24 2017-02-24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7698A true CN106767698A (zh) 2017-05-31
CN106767698B CN106767698B (zh) 2018-10-30

Family

ID=5896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3958.7A Active CN106767698B (zh) 2017-02-24 2017-02-24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769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8279A (zh) * 2019-06-05 2019-08-0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杆塔倾斜测量***及倾斜解算方法
CN110849322A (zh) * 2019-12-03 2020-02-28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塔基三维位移轨迹高精度监测方法
CN111336981A (zh) * 2020-02-25 2020-06-26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北斗和惯性传感器的物联网杆塔形变监测装置
CN111811476A (zh) * 2020-08-06 2020-10-2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线三维杆塔倾角及扭角监测***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4802A (zh) * 2009-07-28 2009-12-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导航卫星姿态测量方法
CN101975565A (zh) * 2010-10-15 2011-02-16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gps的输电导线舞动监测***及监测方法
CN102721401A (zh) * 2010-10-15 2012-10-10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gps的输电导线舞动监测***及监测方法
CN106352845A (zh) * 2016-11-01 2017-01-25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姿态测量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及监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4802A (zh) * 2009-07-28 2009-12-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导航卫星姿态测量方法
CN101975565A (zh) * 2010-10-15 2011-02-16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gps的输电导线舞动监测***及监测方法
CN102721401A (zh) * 2010-10-15 2012-10-10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gps的输电导线舞动监测***及监测方法
CN106352845A (zh) * 2016-11-01 2017-01-25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姿态测量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及监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8279A (zh) * 2019-06-05 2019-08-0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杆塔倾斜测量***及倾斜解算方法
CN110849322A (zh) * 2019-12-03 2020-02-28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塔基三维位移轨迹高精度监测方法
CN110849322B (zh) * 2019-12-03 2021-10-26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塔基三维位移轨迹高精度监测方法
CN111336981A (zh) * 2020-02-25 2020-06-26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北斗和惯性传感器的物联网杆塔形变监测装置
CN111811476A (zh) * 2020-08-06 2020-10-2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线三维杆塔倾角及扭角监测***及方法
CN111811476B (zh) * 2020-08-06 2023-08-25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线三维杆塔倾角及扭角监测***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7698B (zh)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7698A (zh) 基于北斗ⅱ姿态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监测***及监测方法
CN102288176B (zh) 基于信息融合的煤矿救灾机器人导航***及方法
CN107389063A (zh) 基于gsm/mems融合的高精度室内融合定位方法
CN103995250B (zh) 射频标签轨迹追踪方法
CN202216696U (zh) 基于信息融合的煤矿救灾机器人导航装置
CN107396322A (zh) 基于路径匹配与编码译码循环神经网络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07066774A (zh) 倾斜摄影测量预测滚石运动轨迹模拟***及其预测方法
CN113325422B (zh) 天基测雨雷达目标定位及降雨信息三维处理方法和***
CN104749576A (zh) 一种多雷达航迹关联融合方法
CN108168556B (zh) 融合粒子群优化与Taylor级数展开的掘进支护支架超宽带定位方法
CN106597363A (zh) 一种室内wlan环境下的行人定位方法
CN106767828A (zh) 一种手机室内定位解决方法
CN104936287A (zh) 基于矩阵补全的传感网室内指纹定位方法
CN106289691A (zh)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装置的桥梁分块冲击振动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3796304B (zh) 一种基于虚拟训练集和马尔科夫链的煤矿井下定位方法
CN106352845A (zh)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姿态测量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及监测方法
CN103068043A (zh) 一种基于wifi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室内精确定位方法
CN202632112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巡检带电导线的电场差分避障***
CN107290722A (zh) 微震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270889A (zh) 一种基于地磁图谱的室内定位方法及定位***
CN109459030A (zh) 一种基于地标的行人定位修正方法及***
CN101907461A (zh) 基于角度余切值的被动多传感器量测数据关联方法
CN108957395A (zh) 一种隧道内噪声免疫的移动目标三维定位方法
CN106197418A (zh) 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指纹法与传感器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03226752A (zh) 房屋建筑施工进度自动实时跟踪方法和跟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6

Address after: 230051 d405, No. 369 Huayuan Avenue,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SSTARS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Tunxi Road,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 Na

Patentee before: Chen Yu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230601 no.485 Danxia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 Na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30051 d405, No. 369 Huayuan Avenue,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STARS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