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7847A - 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7847A
CN106757847A CN201611037467.9A CN201611037467A CN106757847A CN 106757847 A CN106757847 A CN 106757847A CN 201611037467 A CN201611037467 A CN 201611037467A CN 106757847 A CN106757847 A CN 106757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thread
section
sewing
stitching
sta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74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57847B (zh
Inventor
F·舒尔茨
J·恩斯
F·布雷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kepu Aihu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erkopp Adl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erkopp Adler AG filed Critical Duerkopp Adl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6757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7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57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7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9/00Applications of bobbin-winding or -changing devices; Indicating or control devices associated therewith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9/00Take-up devices, e.g. levers, for the needle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8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相应组件以及缝纫机。为了产生具有最高10mm的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部段,首先利用缝纫针经过缝料(15)从缝料上侧朝向缝料下侧传送面线部段。随后利用摆梭(19)拉出面线起始部段(13a),直到全部的面线起始部段(13a)处于缝料下侧的下方。利用面线捕捉器(40)抓住和引导面线起始部段(13a)。随后对面线起始部段(13a)进行处理以产生线迹伸出部。

Description

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具有最高10mm的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实施这种方法的组件和具有这种组件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由EP 1 847 641 B1、DE 102 34 251 C1、DE 10 2006 019 193 A1和DE 101 23075 C1公开了这种缝纫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具有期望的、短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面线。利用这种方法希望实现,以尽可能大的可靠性避免:从经缝纫的缝料部分的可见侧能看到起始线伸出缝料部分的边缘外。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特征的方法实现。
根据本发明认识到,如下情况是可能的:在开始产生线迹时并不是仅仅使面线起始部段被向下拉动穿过缝料——这例如由DE 10234251C1已知,而是也可以对被向下拉动的面线起始部段进行引导和处理,从而产生期望的较小的预期线迹伸出部。所产生的预期线迹伸出部可以是最高9mm,可以是最高8mm,可以是最高7mm、甚至更小。
根据权利要求2,切断面线起始部段直接产生了小的预期线迹伸出部。
根据权利要求3,夹紧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确保了:在执行最开始的针迹时使本身较长的面线起始部段在待产生的线迹的起始端处受控制地沿线迹被定位,由此,面线起始部段的起始端伸出线迹外的最长长度为针迹长度。只要在该面线起始部段中确保最高10mm的针迹长度,便自动地实现了期望的、小的面线预期线迹伸出部。面线捕捉夹可以与面线捕捉器相邻。面线捕捉器可以同时也被用作缝纫机的摆梭/钩圈装置(Greifer),因此也可以是针迹形成工具。也可能替代地,面线捕捉器和摆梭是不同的缝纫机部件。面线捕捉夹可以通过自身的夹紧单元形成,借助于面线捕捉器使面线起始部段受控制地转入该夹紧单元中。这种夹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在面线捕捉器上。替代于此,可以通过两个在缝纫机中本就存在的构件形成夹子,使面线起始部段在被面线捕捉器抓住之后适宜地被导入所述两个构件之间。这种夹子构件可以是底线线筒和底线线筒壳体。
根据权利要求4,通过面线引导夹预先规定面线起始部段的长度避免了:面线起始部段不期望地过长。面线引导夹还可以负责,通过摆梭实际上拉出面线起始部段并且不从在缝纫针与面线储备装置之间的面线段/面线延伸部分(Oberfadenlauf)中重新拉出面线。
根据权利要求5,较小的起始针迹长度、例如一个较短的起始针迹、两个较短的起始针迹或三个较短的起始针迹避免了:面线起始部段在引导和处理时被传送装置不期望地带动,这可能不期望地导致在缝料与针孔中出口之间的面线具有延长的路段。
根据权利要求6,通过线张紧装置调节面线拉伸或面线引导实现了:能调节地预先规定面线引导和面线处理,这例如可以用于适配于不同的材料品质和/或不同的线品质。线张紧装置的调节可以依赖于面线捕捉夹的设计形式或作用。以这种方式可以优化线张紧装置与面线捕捉夹的共同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7的组件的优点相应于在前面参考根据本发明的产生方法描述的内容。摆梭和面线捕捉器可以是同一个部件。替代地,摆梭和面线捕捉器也可以通过彼此分开的部件形成。
根据权利要求8的面线刀能够实现可靠地切断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面线刀可以是机器部件,其形成为与用于在线迹端部上切断线的另一个刮线刀分开的部件。替代地,面线刀也可以同时形成用于在线迹端部切线的刮线刀。
根据权利要求9安装的面线捕捉器和特别是面线刀实现了,面线起始部段可以与传送装置的运动无关地被引导和特别短地被切断。
根据权利要求10的面线捕捉夹的优点相应于与产生方法的捕捉夹步骤相联系地说明的内容。面线捕捉夹可以与面线捕捉器相邻。在这种情况下,面线捕捉夹可以同样安装在用于缝料传送装置的支架上。面线捕捉夹可以通过缝纫机的线筒和线筒壳体的共同作用形成。
根据权利要求11的面线捕捉夹的布置简化了面线起始部段的受控制的引导。
根据权利要求12的面线捕捉夹的优点相应于在前面在产生方法中与引导夹步骤相联系地说明的内容。
对于根据权利要求13的线张紧装置的优点也是如此。
由于通过面线引导夹和/或线张紧装置相应地预先规定,可以特别是避免,被拉出的面线起始部段过长以致于其在拉出时与底线的缠结。
根据权利要求14的抽吸装置避免了,被切断的线头不期望地聚集在缝纫机的区域中。
根据权利要求15的缝纫机的优点相应于在前面参考所述产生方法和缝纫组件所说明的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
图1示出双连锁缝缝纫机的前视图;
图2示出缝纫机的针迹形成区域的透视示意图;
图3以放大的比例尺相应于图1中的观察箭头III示出缝纫机的局部的俯视图,其中示出针迹形成工具在线圈提升位置中由摆梭尖端抓住面线圈的情况;
图4在类似图3的视图中示出在根据图3的位置之后的瞬时位置中的针迹形成工具,其中,摆梭尖端已使自由的面线起始端被完全从缝料中拉出;
图5在类似于图3的视图中示出在根据图4的位置之后的瞬时位置,其中,面线的自由端部在面线捕捉器与面线-配对刀的共同作用下被切除;
图6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根据图3至图5的缝纫组件缝纫的线迹的俯视图,用于说明所产生的线迹起始面线连同其预先规定的预期线迹伸出部;
图7在类似于图3至图5的视图中示出用于受控制地引导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其中,该面线起始部段被夹在底线线筒的线筒盖与线筒壳体之间;和
图8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根据图7的缝纫组件缝纫的线迹的俯视图,用于说明所产生的线迹起始面线连同其预先规定的预期线迹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双连锁缝缝纫机1具有基板2以及从该基板竖起的立柱3和成角度的臂4。该臂终止于头部5。在臂4中可转动地支承主轴6。该主轴在头部5中驱动曲柄传动机构7连同线杆8。曲柄传动机构7与在头部5中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的针杆9以驱动方式连接。该针杆在其下端部上具有针10。通过曲柄传动机构7能使针10沿竖直轴11上下运动。
为了简化位置关系的显示,下面使用笛卡尔的xyz坐标系。竖直轴11沿该坐标系的z方向延伸。x方向垂直于图1的图纸平面向内延伸并且平行于缝纫机1的缝纫方向。Y方向在图1中向左延伸。
针10在孔眼中引导从线筒/线筒12通过线张紧装置和线杆8输送的针线13,该针线也被称为面线。针线13具有自由的面线起始部段13a。
基板2支承利用螺栓固定的支承板14,在该支承板上放置有缝料部分15。支承板14设计为具有用于使下方的移料件17穿过的开口。该下方的移料件具有用于使针10穿过的针孔18。移料件17以已知的方式与布置在基板2下方的推动-和提升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摆梭19位于支承板14下方,该摆梭包括具有摆梭尖端21的摆梭体部20。在摆梭体部20中带有罐形的线筒壳体22,该线筒壳体用于接纳线筒22a形式的摆梭储线装置。线筒壳体22和线筒22a的上边缘轮廓在根据图2的示意图中以虚线表示。摆梭线也被称为底线。
摆梭19能围绕竖直的、沿z方向延伸的摆梭轴线23转动。摆梭体部20的缝纫运行-转动方向24在图3中为围绕摆梭轴线23的顺时针方向。摆梭体部20固定地与轴25连接,该轴与摆梭轴线23同轴。轴25可转动地支承在利用螺纹件与基板2连接的支承座26中。在该支承座中支承有驱动轴27,该驱动轴与布置在支承座26的内部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该齿轮传动机构具有1:2的传动比,从而在驱动轴27转动时,位于轴25上的摆梭体部20以两倍的方式转动。驱动轴27通过皮带传动装置28与主轴6以驱动方式连接。
刮线刀29用于在线迹端部处切断针线13和摆梭线,该刮线刀例如由EP 1 847 641B1已知。
为了保持和传送缝料部分15,缝纫机1额外地还具有压脚30和上方的传送装置31,该上方的传送装置与下方的移料件17共同作用以用于传送缝料。
示意性的图2还示出面线13从线筒12到面线起始部段13a的延伸情况。面线13从线筒12出发经过线张紧装置32和线杆8以及面线引导夹33引导到针10。
面线引导夹33具有张紧轮34,该张紧轮被固定在引导杆35上。通过压簧36使张紧轮34被拉向面线引导夹33的固定在壳体上的支座37,从而夹紧面线13。在支座37上安装有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电磁铁38,该电磁铁由缝纫机1的中央控制装置39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操控。
下面,根据图3至图5来描述一种缝纫机-组件的实施方式,该缝纫机-组件用于产生具有最高10mm的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线。
缝纫机-组件具有用于抓住面线13的面线捕捉器40。面线捕捉器40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捕捉孔41(也可参见图5),该捕捉孔同时用作可动的面线刀。面线捕捉器40的自由端部在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中在下方的移料件17下面延伸,其中,捕捉孔41与针孔18对齐。面线捕捉器40具有L形弯曲的基体42并且通过摆动支承件43支承。摆动支承件43能以固定在壳体上的方式或另选地固定地与下方的移料件17的传送装置支架44连接。借助于摆动支承件43可以使面线捕捉器40的基体42围绕摆动轴线45在根据图3的初始位置与切断-终端位置之间移动。图5示出在初始位置与切断-终端位置之间的基体42中间位置。摆动轴线45平行于z方向延伸。面线捕捉器40通过气动的驱动装置致动,该气动的驱动装置在附图中未示出并且其接合在基体42中的致动孔46上,该致动孔设计为在基体42中与摆动轴线45间隔开。
下面根据图3至5描述一种用于产生具有最高10mm的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
图3示出在线圈提升位置中的缝纫机1针迹形成工具。缝纫针10已经离开其下止点并且沿正的z轴方向又向上移动,直到形成了面线圈47。在根据图3的瞬时位置中,摆梭尖端21接合到该面线圈47中。面线捕捉器40处于初始位置,其中,面线圈47形成在面线捕捉器40的捕捉孔41的下方。面线圈47形成一面线部段,利用缝纫针10使该面线部段穿过缝料15被从该缝料的上侧传送到该缝料的下侧。
捕捉孔41以非常小的间距布置在下方的移料件17的下面。该间距小于1mm。
自由的面线起始部段13a在根据图3的瞬时位置中仍向上从缝料15伸出。
图2示出在根据图3的位置之后短时间的摆梭旋转瞬时位置。
图4示出与图3相比大于180°的摆梭旋转之后的针迹形成工具瞬时位置。摆梭尖端21在这种旋转中使面线起始部段13a穿过缝料15被完全向下拉出。面线起始部段13a在此也向下穿过针孔18和捕捉孔41。面线13在摆梭尖端21与针孔18之间在摆梭19的上方和刮线刀29的下方延伸并且相对于缝料从下方首先穿过捕捉孔41并且随后穿过下移料件17中的针孔18。也就利用摆梭19使面线起始部段13a被拉出,直到全部的面线起始部段13a都处于线迹-下侧的下方。
在摆梭尖端21拉出面线起始部段13a期间,使面线引导夹33被关闭,因此在面线行程中在面线引导夹33之前不再能从面线储备装置拉出面线13。在摆梭尖端21拉出面线起始部段13a之后,使面线引导夹33打开。
图5示出在切断面线起始部段13a之前的短时间内在根据图3和图4的初始位置与切断-终端位置之间的面线捕捉器40的基体42的中间位置。在基体42摆动时,面线捕捉器40通过捕捉孔41抓住面线13以用于缩短面线起始部段13a。在根据图5的位置中,捕捉孔41的边缘棱作为面线刀与组件的固定在壳体上的配对刀48共同作用以用于切断面线13。在根据图5的瞬时位置中,针10向上离开针孔18。
作为这种切断过程的结果,面线13被按规定缩短。面线起始部段13a的自由端部在线迹起始端处在缝料部分15上的长度最高为10mm。面线起始部段13a的这个剩余长度可以小于10mm,并可以是9mm、8mm或也可以是7mm并且也还可以更小。
利用面线刀41在配对刀48处切断面线13是利用面线捕捉器40引导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13a的最终结果并且从而实现了面线起始部段13a的制造,即得到期望的、最高10mm的面线起始部段13a线迹伸出部。
现在,可以在面线13和在图1至图5中未详细示出的底线参与的情况下实现线迹,其为双连锁缝。在线迹端部处,随后利用刮线刀29进行面线13和底线的切线过程。
借助于控制装置39可以在开始缝纫期间和特别是在切断面线起始部段13a期间根据图3至图5的顺序得到针迹长度。这避免了在下方的移料件17与面线起始部段13a之间的不期望的相对运动。
根据图6的俯视图示出在线迹-起始部段中的利用根据图3至图5的缝纫组件产生的线迹48a。缝纫方向沿x方向在图6中向左延伸。基于在面线刀41与配对刀48之间的面线部段,在线迹48a起始端处的面线起始部段13a短到,实现10mm的最大线迹伸出部A。
在图6中也示出了,最开始的两个起始-针迹S1、S2相对于后面的针迹S3,…Sn缩短。
下面根据图7描述缝纫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其用于产生具有最高10mm的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部段。与上文参考图1至图5说明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说明。
根据图7的组件除了根据图1至图5的部件之外还具有在图6中示意性示出的提升装置49。提升装置49可以设计为气动缸。提升装置49可通过中央控制装置39操控。提升装置49布置在线筒壳体22的底部与线筒22a的下底壁之间。通过提升装置49可以实现线筒22a相对于线筒壳体22沿移动路径50的提升移动,该移动路径在图2中表示。在线筒22a相对于线筒壳体22的提升的位置中,线筒22a的盖壁51在边缘侧相对于在线筒壳体22的上侧中面向该盖壁的线筒接纳部52突出大于0.5mm、例如大于1mm。
为了受控制地引导和处理被表现为面线捕捉器的摆梭尖端21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13a以得到最高10mm的期望的预期线迹伸出部,根据图7的组件以如下方式工作:
在面线圈47的形成和利用摆梭尖端21抓住该面线圈方面,根据图7的组件首先如结合图1至图3所述地进行工作。
在到达相应于图3的瞬时位置时,致动提升装置49,从而线筒22a突出于线筒壳体22的上边缘。摆梭尖端21随后拉出面线13并向下相应于在前面结合图1至图5的实施方式所说明地穿过缝料部分15拉动面线起始部段13a。在根据图7的实施方式中,面线起始部段13a由于线筒22a盖壁51相对于线筒壳体22的突出而位于盖壁51与线筒壳体22之间,如图7所示。这样,面线13的一个部段位于线筒22a内。
在根据图7的摆梭尖端21的瞬时位置中或在继续前进45°的摆梭尖端21旋转位置中,提升装置49进入其初始位置,从而线筒22a重新降低到其在线筒壳体22中的常规位置。面线起始部段13a则在线筒22a与线筒壳体22之间被夹紧。这样,通过线筒22a和线筒壳体22形成了面线捕捉夹。
如果在根据图7的瞬时位置之后并且在面线起始部段13a被夹紧之后形成后续的针迹,则面线起始部段13a在接下来的缝纫过程中被逐步地从面线捕捉夹22a、22中拉出,其中,面线起始部段13a以及从缝料部分15穿过针孔18从上方直接引导的面线部段被底线缠绕并在形成线迹时共同打结。面线起始部段13a的自由的起始端随后可以具有针迹长度范围中的长度。如果针迹长度被设计为最高10mm,则可以通过面线起始部段13a得到最高10mm的期望的预期线迹伸出部。
图8示出线迹48b,该线迹利用根据图7的缝纫组件产生。面线起始部段13a在线迹48b中并不是处在线迹起始端处远离线迹48b,而是在针迹Si与Si+1之间。i的大小依赖于在缝料部分15下方的拉出的面线起始部段13a的长度,该面线起始部段在缝纫时被逐步地从在线筒22a与线筒壳体22之间的夹紧状态中拉出。i可以例如在4到10的范围中。在线迹48b中,面线起始部段13a的线迹伸出部A也为最高10mm。
在缝纫组件的一变型方案中可以取消面线引导夹33。通过设定线张力——该线张力通过线张紧装置32施加到面线13上——随后在拉出和/或引导面线起始部段13a时得到从面线起始部段13a拉出的面线13长度尺寸与从缝纫针10前的面线段拉出的面线13长度尺寸之间的期望的关系。线张力被设定得越强,则从面线起始部段13a拉出的长度尺寸相对于由线张紧装置32提供的面线13长度尺寸的比例越大。
缝纫组件可以额外地还具有在图5中示意性表示的抽吸装置53,用于抽吸利用面线刀41切断的面线部段。抽吸装置53与配对刀48的切割边棱相邻。抽吸装置53与负压源连接。
在用于产生具有最高10mm的预期线迹伸出部的线迹-起始部段的缝纫组件的另一个变型中,具有捕捉孔41的面线捕捉器40也可以在没有配对刀的情况下使用。这样,面线捕捉器40与面线捕捉夹共同作用,该面线捕捉夹是如上所述的在线筒22a与线筒壳体22之间形成的夹紧装置。该面线捕捉夹可以与面线捕捉器40相邻。
在缝纫组件的该变型中,面线起始部段13a不是被切断,而是被以受控制地引导的方式与线迹-起始部段缝合,如前面结合图7和图8说明地。在该缝纫过程中,可以通过用于沿+/-y方向形成线迹的、捕捉孔41的同步运动实现:面线起始部段13a在从面线捕捉夹中拉出的情况下被逐渐地向右(-y方向)和向左(+y方向)放置到针孔中,从而其始终被设置在相应的针迹下方并且在下面缝纫。为了确保这样沿+/-y方向设置面线起始部段13a,针孔18的侧面——通过该侧面在缝纫起始-线迹部段时引导面线起始部段13a——能以直线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并非圆形弯曲。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该线迹起始面线具有最高10mm的理论-线迹伸出部,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利用缝纫针(10)使面线部段(47)穿过缝料(15)被从缝料上侧传送到缝料下侧,
-利用摆梭(19)拉出面线起始部段(13a),直到全部的面线起始部段(13a)处于缝料下侧的下方,
-利用面线捕捉器(21;40)抓住面线起始部段(13a),
-利用面线捕捉器(21;40)引导面线起始部段(13a)并对面线起始部段(13a)进行处理以产生线迹伸出部(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面线刀(41)切断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13a)以产生线迹伸出部(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面线捕捉夹(22a、22)夹紧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13a)以产生线迹伸出部(A)。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面线起始部段(13a)的长度通过面线引导夹(33)预先规定,该面线引导夹位于缝纫针(10)前方的面线段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面线起始部段(13a)在穿过缝料(15)之后被引导穿过缝料传送装置(17)的针孔(18),在此执行具有起始针迹长度(S1、S2)的制造方法,该起始针迹长度小于在产生线迹时的一般-针迹长度(S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在缝纫针(10)前的面线段中的线张紧装置(32)进行设定,使得在拉出和/或引导面线起始部段(13a)时对以下长度尺寸实现期望的关系:
-从面线起始部段(13a)拉出的面线(13)的长度尺寸,和
-从在缝纫针(10)前的面线段拉出的面线(13)的长度尺寸。
7.一种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组件,包括:
-被驱动的针杆(9)以及由其携带的缝纫针(10),所述缝纫针用于引导面线(13),
-摆梭(19),
-用于抓住面线(13)的面线捕捉器(21;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切断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13a)的面线刀(4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缝料传送装置(17),其中,面线捕捉器(40)被安装在用于缝料传送装置(17)的支架(4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紧被抓住的面线起始部段(13a)的面线捕捉夹(22a、2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面线捕捉夹(22a、22)与面线捕捉器(21)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预先规定面线起始部段(13a)的长度的面线引导夹(33),该面线引导夹位于缝纫针(10)前的面线段中。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缝纫针(10)前的面线段中的能调节的线张紧装置(32)。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抽吸被切断的面线部段的抽吸装置(53)。
15.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的缝纫机。
CN201611037467.9A 2015-11-24 2016-11-23 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组件 Active CN106757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23194.1 2015-11-24
DE102015223194.1A DE102015223194B3 (de) 2015-11-24 2015-11-24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mit kurzem Soll-Nahtüberstand sowie Baugrupp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7847A true CN106757847A (zh) 2017-05-31
CN106757847B CN106757847B (zh) 2020-09-08

Family

ID=5725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7467.9A Active CN106757847B (zh) 2015-11-24 2016-11-23 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176296B1 (zh)
JP (1) JP6975533B2 (zh)
KR (1) KR102557765B1 (zh)
CN (1) CN106757847B (zh)
DE (1) DE102015223194B3 (zh)
TW (1) TWI753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7627A1 (de) * 2017-05-05 2018-11-08 Dürkopp Adler AG Baugruppe zum Erzeugen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mit einem Soll-Nahtüberstand
DE102017207626A1 (de) * 2017-05-05 2018-11-08 Dü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Naht-Endunterfadens mit vorgegebenem Soll-Nahtüberstand
CN109457409A (zh) * 2018-11-28 2019-03-12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用的挑线机构及缝纫机
CN109402885A (zh) * 2018-11-28 2019-03-01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用的挑线机构及缝纫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8752A (en) * 1985-04-16 1987-04-21 Kochs Adler,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 needle thread through a workpiece
DE19746653C1 (de) * 1997-10-22 1998-11-12 Pfaff Ag G M Verfahren zum Verkürzen des nähgutseitigen Greiferfadenendes bei Nähmaschinen mit Fadenschneideinrichtung
US20050178307A1 (en) * 2002-03-06 2005-08-18 Frazer James T. Multiple horizontal needle quilt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01058922A (zh) * 2006-04-21 2007-10-24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锁式线迹缝纫机
CN102162180A (zh) * 2010-02-17 2011-08-24 埃米施图茨纳克缝纫机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操作缝纫机的方法和缝纫机
CN102535038A (zh) * 2010-11-15 2012-07-04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和用这种缝纫机缝制线缝起始部的方法
CN203546369U (zh) * 2012-08-01 2014-04-16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用于缝纫机的抽线刀片、带这种抽线刀片的切线组件和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0842C (zh) *
JP2002113278A (ja) * 2000-10-10 2002-04-16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DE10123075C1 (de) * 2001-05-11 2002-10-10 Duerkopp Adler Ag Doppelsteppstichnähmaschine mit einer Fadenabschneidvorrichtung
JP4037151B2 (ja) * 2002-04-10 2008-01-2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上糸保持装置
DE10234251C1 (de) * 2002-07-27 2003-10-09 Due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m Ziehen des freien Fadenendes eines Nadelfadens von der Oberseite eines Nähgutteils auf dessen Unterseite und Näh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202006009410U1 (de) * 2006-04-21 2007-08-30 Dürkopp Adler AG Fadenziehmesser für eine Nähmaschine
JP5885018B2 (ja) * 2011-09-13 2016-03-1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8752A (en) * 1985-04-16 1987-04-21 Kochs Adler,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 needle thread through a workpiece
DE19746653C1 (de) * 1997-10-22 1998-11-12 Pfaff Ag G M Verfahren zum Verkürzen des nähgutseitigen Greiferfadenendes bei Nähmaschinen mit Fadenschneideinrichtung
US20050178307A1 (en) * 2002-03-06 2005-08-18 Frazer James T. Multiple horizontal needle quilt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01058922A (zh) * 2006-04-21 2007-10-24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锁式线迹缝纫机
CN102162180A (zh) * 2010-02-17 2011-08-24 埃米施图茨纳克缝纫机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操作缝纫机的方法和缝纫机
CN102535038A (zh) * 2010-11-15 2012-07-04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和用这种缝纫机缝制线缝起始部的方法
CN203546369U (zh) * 2012-08-01 2014-04-16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用于缝纫机的抽线刀片、带这种抽线刀片的切线组件和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3871B (zh) 2022-02-01
KR20170060590A (ko) 2017-06-01
EP3176296B1 (de) 2019-08-21
EP3176296A1 (de) 2017-06-07
KR102557765B1 (ko) 2023-07-19
DE102015223194B3 (de) 2017-02-23
JP6975533B2 (ja) 2021-12-01
CN106757847B (zh) 2020-09-08
TW201726999A (zh) 2017-08-01
JP2017099875A (ja)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7847A (zh) 用于产生线迹起始面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组件
TWI611062B (zh) 縫紉機
CN104372529A (zh) 纽扣缝纫线的缝线缠绕装置
KR20140085427A (ko) 이중 체인 스티치의 솔기의 풀림 방지 방법, 이중 체인 스티치 재봉틀의 솔기의 풀림 방지 장치 및 이중 체인 스티치의 솔기 구조
JP2007195806A (ja) 自動玉縁縫いミシン
TWI498467B (zh) A sew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sewing the starting portion of the seam with such a sewing machine
TW200402489A (en) Method of pulling the free end of a needle thread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side of a work piece and sewing machine for putting the method into practice
JP4334710B2 (ja) 環縫いミシン
JP5544056B2 (ja) 飾り縫いミシン
JP2010088760A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KR20210044870A (ko) 코드재를 봉착할 수 있는 미싱 및 코드재를 공급하는 장치 그리고 코드 안내체
JP3872487B2 (ja)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ミシン
KR20210044869A (ko) 코드재를 봉착할 수 있는 미싱 및 코드 컷 장치
JP2010227374A (ja) ミシン
CN105506867B (zh) 缝纫机
JP2003236281A (ja) ミシン
TWI746457B (zh) 鎖眼機
CN105274737B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TW201344003A (zh) 縫紉機之送線裝置
JP4739869B2 (ja) ミシン
JP5420606B2 (ja)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ミシン
JP5468235B2 (ja) 自動玉縁縫いミシン
JP4975311B2 (ja) ミシンの針糸繰り出し装置
US139745A (en)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JPS6029191A (ja) ミシンの自動糸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2

Address after: Bielefeld, Germany

Patentee after: Durkep Adler Co.,Ltd.

Address before: Bielefeld,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Dukepu Aihua JS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ielefeld, Germany

Patentee after: Dukepu Aihu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Germany

Address before: Bielefeld,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Durkep Adl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