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645B -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645B
CN106463645B CN201580026358.4A CN201580026358A CN106463645B CN 106463645 B CN106463645 B CN 106463645B CN 201580026358 A CN201580026358 A CN 201580026358A CN 106463645 B CN106463645 B CN 106463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mitting device
organic light
auxiliary electrod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63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645A (zh
Inventor
文英均
姜旼秀
李珍馥
柳秉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3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5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056776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换句话说,当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放置合适的有机材料层并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有机材料层。这些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而形成激子,当这些激子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光。
由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空间较小,所以有机发光装置很可能具有短路缺陷。由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中的销孔、裂缝、台阶以及涂覆粗糙度等,导致阳极和阴极可能彼此直接接触,或者在这些缺陷区域中有机层的厚度可能会变得更薄。这些缺陷区域提供了允许电流流动的低电阻路径,并且使得电流难以流过有机发光装置或者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本不流过有机发光装置。结果,有机发光装置具有减少的发光输出或没有发光输出。在多像素显示装置中,短路缺陷可能会通过产生不发光或发射具有小于平均光强度的强度的光的坏像素(dead pixel)而使显示质量下降。在照明应用或其他低分辨率应用中,相当一部分的对应区域可能会由于短路缺陷而不操作。考虑到短路缺陷,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通常是在无尘室中进行。然而,无论环境多么洁净,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短路缺陷。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增加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以便减少短路缺陷的数量,导致有机层的厚度增加到超过使装置操作实际需要的厚度。这种方法增加了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成本,并且使用这种方法仍不会完全消除短路缺陷。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公开申请待审公开No.10-2006-0130729(公开于2006年12月19日)。
公开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当在有机发光装置的一个区域中发生短路缺陷时,不具有短路的区域也能够正常操作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设置成彼此分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以及连接至所述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设置成与所述导电单元分隔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上,并且所述绝缘层包括暴露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的一个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材料层,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并且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在所述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制备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辅助电极;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设置成彼此分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以及连接至所述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在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上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孔;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有机材料层;以及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并且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在所述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即使当由于基板的一个区域的缺陷而发生短路时也不会丧失其功能。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即使在短路发生位置的面积尺寸增加时也能够稳定操作而不增加漏电流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布置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
图5图解了本申请的导电连接部的高电阻区域中的长度和宽度的一个示例。
图6到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第一电极的形状。
最佳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
在本申请中,将一个构件放置在另一个构件“上”的描述不仅包括一个构件邻接另一个构件的情形,而且还包括在这两个构件之间存在再一个构件的情形。
在本申请中,某些部分“包括”某些组成部分的描述是指能够进一步包括其他组成部分,且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除非特别地另有相反说明。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设置成彼此分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以及连接至所述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设置成与所述导电单元分隔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上,并且所述绝缘层包括暴露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的一个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材料层,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并且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在所述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设置成彼此分隔开是指导电单元在空间上彼此分隔开。此外,设置成彼此分隔开是指导电单元物理上不彼此邻接。
本申请的导电单元是指形成第一电极的组成部分中除导电连接部以外的区域。具体地说,导电单元可以是设置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区域中的第一电极的区域。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布置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具体地说,图1图解了基板、第一电极、辅助电极和绝缘层的组成部分的一个示例。
图1的暗区域是其中未形成第一电极(201、501)的区域,其表示绝缘层401。在图1的剖面图中,辅助电极301设置在基板101上,绝缘层401覆盖辅助电极301。此外,在绝缘层401的一些区域中形成有接触孔601,接触孔601提供了能够将辅助电极301和导电连接部501连接的通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之后,在导电连接部上形成绝缘层,并且可在绝缘层上设置辅助电极。
图2图解了有机发光装置的一个示例,在图1的剖面图的组成部分中,有机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连续设置在导电单元201上的有机材料层801和第二电极90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图2的组成部分中有机发光装置可由封装层密封。
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在图3和图4中,与导电连接部501邻接形成导电单元201,导电连接部501包括两个高电阻区域511,并且导电连接部501可通过接触孔601电连接至辅助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可包括在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区域中。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发光区域可包括有机发光装置的每个像素区域,并且每个导电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可位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区域中。更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包括形成导电单元的区域上形成的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层中产生发光现象,并且光可经由导电单元发射。
本申请中的发光区域是指在有机材料层的发光层处发射的光经由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发射的区域。例如,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发光区域可形成于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的区域之中的、未形成辅助电极的第一电极区域的至少一些区域中。此外,本申请中的非发光区域可指除发光区域之外的其余区域。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的非发光区域可指形成辅助电极的区域。
当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直接接触时,可发生短路缺陷。或者,当由于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的厚度减小、变形等导致有机材料层的功能丧失,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时,也可发生短路缺陷。当发生短路缺陷时,短路径被提供给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流,有机发光装置可能不会正常地操作。由于电流因短路缺陷而直接从第一电极流到第二电极导致的漏电流,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流可能会避开无缺陷区而流动。这可能会降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输出,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有机发光装置可能不操作。此外,当用于分散地流到大面积的有机材料的电流集中地流向短路发生位置时,局部产生高热量,导致装置破裂或着火的风险。
然而,在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即使在导电单元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中发生短路缺陷时,也可通过导电连接部来防止所有操作电流流到短路缺陷区域。换句话说,导电连接部包括高电阻区域,由此能够控制漏电流的量,使得漏电流不会无限地增加。因此,在根据本申请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即使在一些导电单元中发生短路缺陷时,不具有短路缺陷的其余导电单元也可正常地操作。
具体地说,导电连接部通过具有高电阻值的高电阻区域在发生短路缺陷时施加适度的电阻来起着防止电流经短路缺陷区域逸出的作用。为此,可考虑由于短路缺陷执行的漏电流控制以及在未发生短路缺陷时由于高电阻区域而增加的驱动电压来确定高电阻区域的电阻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可并联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可将辅助电极和导电单元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可将导电单元彼此物理连接。
具体地说,在有机发光装置中,电流可通过包括高电阻区域的导电连接部从辅助电极流到导电单元。更具体地说,当通过外部电源给有机发光装置施加电压时,任意一个导电单元的电流流动可以是辅助电极→导电连接部→导电单元→有机材料层→第二电极的方向或者与之相反的方向。
本申请的每个导电单元彼此分隔开,电流可通过导电连接部从辅助电极提供至每个导电单元。这是为了当在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发生短路时,防止由于必须流到未发生短路的另一单元的电流流到发生短路的导电单元而使整个有机发光装置不操作。
有机发光装置的一个像素中可包括任意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具体地说,导电单元可起着每个像素的透明电极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
当形成窄的高电阻区域时,在工艺期间可能发生断开。当高电阻区域断开时,未发生短路的导电单元没有被供电,连接至断开的高电阻区域的导电单元可能不操作。
因此,在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每个导电连接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因此,具有以下优势:即使当连接至每个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的任意一个高电阻区域断开时,导电单元也可通过其余的高电阻区域正常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可通过未断开的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之中的、具有最低电阻值的高电阻区域电连接至辅助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设置有辅助电极的非发光区域上。具体地说,高电阻区域可设置在设置有辅助电极的非发光区域上。因此,在有机发光装置的平面图中,通过使高电阻区域位于形成有辅助电极的区域上,可使由于高电阻区域导致的开口率下降最小化。
本申请的导电连接部可以是导电单元的端部,且形状或位置没有特别限制。此外,导电连接部可具有在导电单元的一个顶点、一个边缘或一侧的中部突出的形式,导电单元具有包括四边形在内的多边形形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可包括高电阻区域,在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高电阻区域可包括其中长宽比为10:1或更大的区域。
本申请的导电连接部相较于导电单元可具有相对较高的电阻。此外,本申请的导电连接部可在有机发光装置中执行短路防止功能。换句话说,当在有机发光装置中发生短路缺陷时,本申请的导电连接部起到能够不考虑短路缺陷而实现装置的操作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的材料可与导电单元的材料相同。具体地说,导电连接部和导电单元包括在第一电极中,并且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本申请的长度和宽度是一个相对概念,长度可指当从顶部观看时,从导电连接部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空间距离。换句话说,即使当导电连接部为直线的组合或者包括曲线时,长度仍可指测量假定为直线的长度的值。本申请中的宽度可指当从顶部观看时,从长度方向的中心到导电连接部的垂直方向的两端的距离。在图5中示出了长度和宽度的一个示例。
本申请的长度可指电流流动方向的测量结果。此外,本申请的宽度可指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测量结果。
此外,本申请的长度可以指电流从辅助电极迁移至导电单元的距离,宽度可指垂直于长度方向的距离。
在图5中,上述距离可以是a和b之和,宽度可以是c。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连接部可通过接触孔物理地邻接辅助电极。具体地说,图3和图4中的接触孔601由导电连接部501填充并且将下部的辅助电极和导电连接部501邻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绝缘层可将辅助电极或第一电极中的除邻接基板的表面以外的表面、或者其中辅助电极或第一电极邻接接触孔的区域绝缘。
具体地说,绝缘层设置成覆盖设置于基板上的导电连接部或辅助电极的暴露表面,并且可通过去除绝缘层的至少一个区域提供接触孔,导电连接部和辅助电极通过接触孔暴露到外部。这些接触孔可成为将导电连接部和辅助电极电连接的通路。具体地说,这些接触孔可以是能够将辅助电极物理连接至第一电极的区域。
本申请的接触孔可成为用于防止因导电连接部而导致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开口率下降的手段,接触孔可设置在辅助电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具体地说,接触孔可位于其中形成辅助电极的非发光区域中。此外,为了防止由于接触孔导致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开口率下降,接触孔的最大直径可不大于辅助电极的线宽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在有机发光装置中设置将导电连接部和有机材料层绝缘的附加绝缘层。具体地说,在形成辅助电极和第一电极之后,可在除设置有导电单元的区域以外的第一电极和/或辅助电极上设置附加绝缘层。这是为了将设置于第一电极和/或辅助电极上的有机材料层与导电连接部绝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绝缘层和附加绝缘层的每一个可以是有机绝缘层或无机绝缘层。绝缘层和附加绝缘层的材料没有限制,只要是通常在本领域中使用的材料即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从辅助电极到导电单元的电阻可大于或等于1kΩ并且小于或等于1MΩ。
任意一个导电单元和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可指任意一个导电单元和物理上最靠近的另一个导电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包括彼此分隔开的1,000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具体地说,第一电极可包括彼此分隔开的大于或等于1,000个且小于或等于1,000,000个的导电单元。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形成有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的图案。具体地说,导电单元可形成有其中不包括导电连接部的区域彼此分隔开的图案。
本申请的图案可具有封闭图形的形状。具体地说,图案可以是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之类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可以是无固定形式。
图6到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第一电极的形状。具体地说,图6和图7示出了形成三角形图案的导电单元201的情形。图8和图9示出了形成四边形图案的导电单元201的情形。图10和图11示出了形成六边形图案的导电单元201的情形。在图6到图11中,由圆形或椭圆形表示的那些是指设置的接触孔601,由箭头表示的那些示出了导电连接部501,箭头方向表示电流通过导电连接部501流到导电单元201的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的形状不限于图6到图11中的那些,可提供各种形状。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的接触孔的数量以及导电连接部的布置等不限于图6到图11中的那些,可提供各种形状。
当本申请的导电单元的数量为1,000个或更多个时,有机发光装置可获得使发生短路期间的漏电流量最小化且同时使正常操作期间的电压增加最小化的效果。此外,随着本申请的导电单元的数量增加至1,000,000个或以下时,可保持上述效果且同时保持开口率。换句话说,当导电单元的数量大于1,000,000时,由于辅助电极的数量增加可发生开口率下降。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以整个有机发光装置的平面图为基础,导电单元在有机发光装置中所占据的面积可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90%。具体地说,导电单元包括在发光区域中,并且以整个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表面为基础,导电单元所占据的面积可与有机发光装置的开口率相同或相似。
在本申请的第一电极中,每个导电单元通过导电连接部电连接,因此装置的驱动电压增加。因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通过导电连接部而具有短路防止功能且同时通过包括1,000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来降低装置的驱动电压,以便弥补由于导电连接部导致的驱动电压增加。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可大于或等于0.01mm2且小于或等于25mm2
当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被制造得较小时,存在以下优势:因引入了防止短路的导电连接部而使操作电压增加速率下降,并且针对操作电流的漏电流值下降。此外,存在以下优势:当产生由于短路而不发光的导电单元时,可通过使非发光区域最小化而使产品质量下降最小化。然而,当导电单元的面积被制造得过小时,发光区域在整个装置区域中的比率大大下降,导致由开口率下降引起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当利用上述导电单元的面积制造有机发光装置时,可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上述优势,并且同时使上述劣势最小化。
在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导电连接部、导电单元、以及包括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层可彼此串联地电连接。本申请的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层可彼此并联地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发光层位于导电单元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每个发光层可彼此并联地电连接。换句话说,本申请的发光层可与对应于导电单元的区域对应地设置。
当以相同的电流密度操作本申请的发光层时,电阻值随着发光层的面积减小而增加。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当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小且数量增加时,每个发光层的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形下,当有机发光装置操作时,串联连接至有机材料层的导电连接部的电压相比于施加至包括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层的电压的比率减小。
当在本申请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发生短路时,漏电流的量可由从辅助电极到导电单元的操作电压和电阻值来确定,而与导电单元的数量无关。因此,当增加导电单元的数量时,在正常操作期间由导电连接部导致的电压增加现象可被最小化,并且当发生短路时,漏电流的量也可被最小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具有3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具体地说,辅助电极可具有1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
当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薄膜电阻高于所需的薄膜电阻时,对于电极的每个位置,电压可能不同。结果,当之间放置有机材料层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得不同时,有机发光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可能会降低。因此,为了降低高于所需薄膜电阻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薄膜电阻,可使用辅助电极。本申请的辅助电极的薄膜电阻可为3Ω/□或更小,特别是可为1Ω/□或更小,在上述范围内,有机发光装置可保持高亮度均匀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形成为透明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的薄膜电阻可高于操作有机发光装置所需的薄膜电阻。因此,为了降低第一电极的薄膜电阻,可通过将辅助电极电连接至第一电极而使第一电极的薄膜电阻降低至辅助电极的薄膜电阻水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形成有彼此电连接的导电线。具体地说,导电线可形成有导电图案。具体地说,可通过向本申请的辅助电极的至少一个区域施加电压来驱动整个辅助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被用于包括在OLED照明中。在OLED照明的情形中,在整个发光区域中,即在所有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具有均匀亮度的光发射很重要。具体地说,为了在OLED照明中实现均匀亮度,OLED照明中包括的所有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优选保持为相同。
在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当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且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时,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二电极具有足够低的薄膜电阻,在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二电极中几乎没有电压差,然而,在第一电极的情形中,在每个有机发光装置中可能存在电压差。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使用辅助电极,特别是金属辅助电极,以便弥补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的电压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金属辅助电极可形成有彼此电连接的导电线。具体地说,辅助电极能够通过形成导电线而使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中几乎不存在电压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可具有1Ω/□或更大、或者3Ω/□或更大的薄膜电阻,特别是,薄膜电阻可为10Ω/□或更大。此外,导电单元可具有1,000Ω/□或更小、或者500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换句话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Ω/□且小于或等于1,000Ω/□、或者大于或等于10Ω/□且小于或等于500Ω/□的薄膜电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所需的薄膜电阻水平可被控制成与对应于发光面积的导电单元的面积成反比。例如,当导电单元具有100cm2的发光面积时,导电单元所需的薄膜电阻可为大约1Ω/□。此外,当每个导电单元形成得很小时,导电单元所需的薄膜电阻可为1Ω/□或更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当第一电极形成为比如ITO之类的透明电极时,可使用辅助电极,以使得导电单元的薄膜电阻满足1Ω/□或更大。具体地说,辅助电极可以是金属辅助电极。
本申请的导电单元的薄膜电阻可由形成导电单元的材料确定,并且也可通过电连接至辅助电极而降低至辅助电极的薄膜电阻水平。因此,本申请的有机发光装置中所需的导电单元的薄膜电阻值可通过辅助电极和导电单元的材料进行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形成为条纹结构或网格结构。当辅助电极形成为网格结构时,导电单元可设置在网的空白空间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线宽度。
辅助电极的线宽度可指以设置有辅助电极的基板表面的平行截面为基础的辅助电极的线厚度。此外,辅助电极的线宽度可指以设置有辅助电极的基板表面的平行截面为基础的辅助电极的最厚线厚度。
当辅助电极形成为具有上述范围内的线宽度时,可通过确保开口率来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设置为围绕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的网格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设置为形成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的重复图案单元的网格结构。具体地说,网格结构可形成具有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的重复形状的开口区域。
图案单元可指由辅助电极形成的重复的封闭区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具有60%或更大的开口率。特别是,辅助电极可具有75%、或80%或更大的开口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基于发光表面具有60%或更大的开口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高电阻区域可具有大于或等于0.5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线宽度。如上所述,在有机发光装置中,高电阻区域可位于设置有辅助电极的区域上,以便确保开口率。因此,高电阻区域可具有等于或小于辅助电极的线宽度的线宽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以是透明电极。
当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可以是比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之类的导电氧化物。此外,第一电极可以是半透明电极。当第一电极为半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可由比如Ag、Au、Mg、Ca或其合金之类的半透明金属制备。当半透明金属被用作第一电极时,有机发光装置可具有微腔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由金属材料形成。换句话说,辅助电极可以是金属电极。
辅助电极通常可使用所有金属。具体地说,可包括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铝、铜和/或银。当辅助电极使用铝来实现与透明电极的粘合或光工艺中的稳定性时,也可使用钼/铝/钼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材料层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发光层,并且可进一步包括选自由以下层构成的集合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荷产生层;电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电荷产生层是指当施加电压时产生空穴和电子的层。
作为基板,可使用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表面平滑度、易操作性和抗水性的基板。具体地说,可使用玻璃基板、薄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塑料基板可包括呈单层或多层形式的膜,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和聚酰亚胺(PI)。此外,基板可包括基板自身中的光散射功能。然而,基板并不限于此,可使用有机发光装置中常用的基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以是阳极,第二电极可以是阴极。此外,第一电极可以是阴极,第二电极可以是阳极。
作为阳极,通常具有较大功函数的材料为优选的,以使空穴平滑地注入到有机材料层。能够用在本发明中的阳极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金属,比如钒、铬、铜、锌、金或其合金;金属氧化物,比如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金属和氧化物的组合,比如ZnO:Al或SnO2:Sb;导电聚合物,比如聚(3-甲基噻吩)、聚[3,4-(亚乙基-1,2-二氧)噻吩](PEDOT)、聚吡咯和聚苯胺;等等,但并不限于此。
阳极的材料并不限于阳极,也可被用作阴极的材料。
作为阴极,通常具有较小功函数的材料为优选的,以使电子平滑地注入到有机材料层。阴极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金属,比如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和铅或其合金;多层结构材料,比如LiF/Al或LiO2/Al;等等,但并不限于此。
阴极的材料并不限于阴极,也可被用作阳极的材料。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空穴传输层材料,能够从阳极或空穴注入层接收空穴、将空穴移动到发光层并且对于空穴具有高迁移率的材料是合适的。空穴传输层的具体示例包括:芳胺基有机材料、导电聚合物、具有共轭部分和非共轭部分的嵌段共聚物等,但并不限于此。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发光层材料,是能够通过分别从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接收空穴和电子并将空穴和电子结合而在可见光区域发光的材料,优选为对荧光或磷光具有良好的量子效率的材料。发光层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咔唑基化合物;二聚苯乙烯化合物;BAlq;10-羟基苯并喹啉金属化合物;苯并恶唑基化合物、苯并噻唑基化合物和苯并咪唑基化合物;聚(p-苯撑乙烯撑)(PPV)基聚合物;螺环化合物;聚芴、红荧烯等,但并不限于此。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电子传输层材料,能够从阴极顺利接收电子、将电子移动到发光层并且对于电子具有高迁移率的材料是合适的。电子传输层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8-羟基喹啉的Al络合物;包含Alq3的络合物;有机自由基化合物;羟基黄酮-金属络合物等,但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位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非发光区域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可利用封装层来密封。
封装层可由透明树脂层形成。封装层起到防止有机发光装置受氧和污染物影响的作用,且可以是透明材料以避免抑制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透明度可指透射60%或更多的光,特别是透射75%或更多的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发射具有大于或等于2,000K且小于或等于12,000K的色温的白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板与第一电极之间可进一步包括光散射层。
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的、与设置有有机材料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基板,并且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基板和第一电极之间的光散射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光散射层可包括平坦化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平坦化层可设置在第一电极和光散射层之间。
或者,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包括位于基板的、与设置有第一电极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光散射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光散射层诱导光散射,并且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能够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光散射效率的结构即可。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光散射层可具有其中散射颗粒分散到粘合剂中的结构、包括具有不均匀性的膜、和/或包括具有浑浊性的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光散射层可利用诸如旋涂、棒涂和狭缝涂布之类的方法直接形成在基板上,或者可利用以膜的形式制备并贴附的方法来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以是柔性有机发光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基板可包括柔性材料。具体地说,基板可以是可弯曲的薄膜型玻璃、塑料基板或膜型基板。
塑料基板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然而,通常可包括呈单层或多层形式的膜,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和聚酰亚胺(PI)。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在显示装置中可起像素或背光的作用。作为显示装置的其他组成部分,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组成部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在照明装置中可起发光单元的作用。作为照明装置的其他组成部分,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组成部分。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备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辅助电极;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设置成彼此分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以及连接至所述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在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上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孔;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有机材料层;以及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并且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在所述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的形成可利用光蚀刻;沉积;或印刷。具体地说,辅助电极的形成可利用使辅助电极形成为条纹结构或网格结构的方法。作为光蚀刻、沉积和印刷,可使用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方法,没有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绝缘层的形成可以是形成覆盖导电连接部或辅助电极的绝缘层,然后通过去除绝缘层的一个区域而形成接触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的形成可以是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并且将所述层图案化为第一电极。具体地说,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并且通过光蚀刻、激光蚀刻等将第一电极材料层形成为第一电极。此外,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之后,可在导电连接部上形成绝缘层,并且可在绝缘层上形成辅助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的形成可以是在绝缘层的形成之后,在其上形成有辅助电极和绝缘层的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并且将所述层图案化为第一电极。具体地说,第一电极的形成可以是在绝缘层的形成之后,使用沉积工艺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并且通过光蚀刻、激光蚀刻等将第一电极材料层形成为第一电极。
符号说明
101:基板
201:导电单元
301:辅助电极
401:绝缘层
501:导电连接部
511:高电阻区域
601:接触孔
701:附加绝缘层
801:有机材料层
901:第二电极

Claims (19)

1.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
基板;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1,000个至1,000,000个导电单元以及连接至所述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单元设置成彼此分隔开,其中每个所述导电单元的面积大于或等于0.01mm2且小于或等于25mm2
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设置成与所述导电单元分隔开;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上,并且所述绝缘层包括暴露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的一个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接触孔;
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材料层,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并且
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两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在所述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其中所述导电单元通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之中未断开的、具有最低电阻值的高电阻区域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从接触所述辅助电极的区域至接触所述导电单元的区域沿着所述辅助电极的轮廓延伸;以及
其中从所述辅助电极到所述导电单元的电阻大于或等于1kΩ并且小于或等于1M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设置有所述辅助电极的非发光区域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高电阻区域包括其中长宽比为10∶1或更大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物理地邻接所述辅助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将所述辅助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中的除邻接所述基板的表面以外的表面、或者其中所述辅助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接触孔邻接的区域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还包括附加绝缘层,所述附加绝缘层将所述导电连接部与所述有机材料层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为围绕一个或多个所述导电单元的网格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为形成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的重复图案单元的网格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具有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线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高电阻区域具有大于或等于0.5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线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单元具有大于或等于1Ω/口且小于或等于1,000Ω/口的薄膜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具有3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是柔性有机发光装置。
14.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
15.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
16.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
制备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辅助电极;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1,000个至1,000,000个导电单元以及连接至所述导电单元的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单元设置成彼此分隔开,其中每个所述导电单元的面积大于或等于0.01mm2且小于或等于25mm2
在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上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孔;
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有机材料层;以及
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并且
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两个或多个高电阻区域,在所述高电阻区域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比与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其中所述导电单元通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之中未断开的、具有最低电阻值的高电阻区域电连接至所述辅助电极;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高电阻区域从接触所述辅助电极的区域至接触所述导电单元的区域沿着所述辅助电极的轮廓延伸,
其中从所述辅助电极到所述导电单元的电阻大于或等于1kΩ并且小于或等于1M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其中绝缘层的形成是:形成覆盖所述导电连接部或所述辅助电极的绝缘层,然后通过去除所述绝缘层的一个区域而形成所述接触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其中第一电极的形成是: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并且将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图案化为所述第一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其中第一电极的形成是:在绝缘层的形成之后,在上面形成有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绝缘层的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并且将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图案化为所述第一电极。
CN201580026358.4A 2014-05-12 2015-05-04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463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56776 2014-05-12
KR1020140056776A KR102101644B1 (ko) 2014-05-12 2014-05-12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CT/KR2015/004480 WO2015174672A1 (ko) 2014-05-12 2015-05-04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645A CN106463645A (zh) 2017-02-22
CN106463645B true CN106463645B (zh) 2020-09-18

Family

ID=54480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6358.4A Active CN106463645B (zh) 2014-05-12 2015-05-04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5975B2 (zh)
EP (1) EP3144995B1 (zh)
JP (1) JP6559708B2 (zh)
KR (1) KR102101644B1 (zh)
CN (1) CN106463645B (zh)
TW (1) TWI590508B (zh)
WO (1) WO2015174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509B (zh) * 2017-06-27 2020-09-22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2413156B1 (ko) * 2017-11-28 2022-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Oled 조명 장치
CN109065750B (zh) * 2018-07-25 2020-04-21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449179A (zh) * 2018-10-22 2019-03-08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WI677123B (zh) * 2018-11-29 2019-11-11 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去***及使用該去***的發光裝置
CN111244299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机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去***及使用该去***的发光装置
KR20200078831A (ko) * 2018-12-24 2020-07-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조명장치
KR102544067B1 (ko) * 2018-12-31 2023-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조명 장치
KR102427008B1 (ko) 2019-12-02 2022-08-01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감광성 조성물, 네거티브형 감광성 조성물, 화소 분할층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6697A1 (en) * 2001-07-09 2003-01-09 Weaver Michael S. Method for patterning devices
TW201208461A (en) * 2010-08-13 2012-02-16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mitting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4275B (en) * 1996-03-12 1999-07-11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JPH10294491A (ja) * 1997-04-22 1998-11-04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発光装置
US6713955B1 (en) * 1998-11-20 2004-03-3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urrent self-limiting structure
TW471240B (en) * 1999-04-02 2002-01-01 Idemitsu Kosan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JP3878365B2 (ja) * 1999-09-09 2007-02-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196191A (ja) * 2000-01-14 2001-07-1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薄膜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00669A1 (en) * 2001-05-11 2003-01-02 Invensys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paper quality by adjusting fiber filter parameters
JP4270891B2 (ja) * 2003-01-21 2009-06-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のレーザーリペア方法
TWI223569B (en) 2002-03-20 2004-11-01 Sanyo Electric Co Method for reducing light quantity of organic EL panel and organic EL panel
WO2004026003A1 (ja) * 2002-09-12 2004-03-25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7183707B2 (en) 2004-04-12 2007-0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with short reduction
US7586171B2 (en) * 2004-04-14 2009-09-08 Yong Cao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ive members and processes for forming and using th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JP4706287B2 (ja) * 2005-03-11 2011-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DE102008013031B4 (de) * 2008-03-07 2019-07-25 Osram Oled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JP5882738B2 (ja) * 2008-11-25 2016-03-0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の短絡防止
DE102009001573B3 (de) * 2009-03-16 2010-08-05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 leitendes Federelement, Kontaktelement und Steckverbinder
KR101254748B1 (ko) 2009-05-06 2013-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10193066A1 (en) * 2009-08-13 2011-08-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urrent limiting element for pixels in electronic devices
KR101113451B1 (ko) * 2009-12-01 2012-02-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5707928B2 (ja) 2010-12-21 2015-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8552440B2 (en) * 2010-12-24 2013-10-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ing device
JP6057143B2 (ja) 2012-03-19 2017-01-11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582719B1 (ko) * 2012-05-31 2016-01-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4053120A (ja) * 2012-09-06 2014-03-20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電子機器
KR101965256B1 (ko) 2012-10-17 2019-04-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414067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air Liquide, Societe Anonyme Pour I'etude Et I'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Bis(alkylimido)-bis(alkylamido)molybdenum molecules for deposition of molybdenum-containing films
KR101469413B1 (ko) * 2013-04-29 2014-1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77955B1 (ko) * 2013-05-16 2014-12-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6697A1 (en) * 2001-07-09 2003-01-09 Weaver Michael S. Method for patterning devices
TW201208461A (en) * 2010-08-13 2012-02-16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mitting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77210A1 (en) 2017-03-16
TWI590508B (zh) 2017-07-01
KR102101644B1 (ko) 2020-04-17
EP3144995A1 (en) 2017-03-22
JP6559708B2 (ja) 2019-08-14
KR20150129564A (ko) 2015-11-20
EP3144995B1 (en) 2021-09-08
JP2017516271A (ja) 2017-06-15
EP3144995A4 (en) 2017-11-01
TW201607096A (zh) 2016-02-16
CN106463645A (zh) 2017-02-22
US10325975B2 (en) 2019-06-18
WO2015174672A1 (ko)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645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77955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69413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77929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54821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KR101946999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77953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25574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TWI610484B (zh) 有機發光裝置
KR20150123599A (ko) 유기발광소자
TWI585967B (zh) 有機發光裝置的修復方法
KR101938695B1 (ko) 유기발광소자의 단락 결함 영역의 검출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