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605A -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605A
CN106461605A CN201580023216.2A CN201580023216A CN106461605A CN 106461605 A CN106461605 A CN 106461605A CN 201580023216 A CN201580023216 A CN 201580023216A CN 106461605 A CN106461605 A CN 106461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film
mentioned
transfer
pressing component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32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605B (zh
Inventor
松永贵辉
木下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ck and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1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01N27/44717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 G01N27/44739Collec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blotting to a membrane or punching of gel spo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01N27/44717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 G01N27/4473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by 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分离转印装置(100)中保持转印膜(1)的转印膜保持器具(2),具备固定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固定部(20、21),固定部(20、21)具备从与排出部(50a)相反的一侧与转印膜(1)抵接的弹性体(20a、21a)、和向弹性体(20a、21a)按压转印膜(1)的按压部件(20b、21b)。

Description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技术,特别是,涉及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并将分离出的受检体转印到转印膜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排出分离出的该受检体,并通过使转印膜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的技术(以下,也称为“排出转印”)。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进行排出转印的装置的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7-292616号公报(2007年11月8日公开)”
在进行排出转印时,为了将从排出部排出的受检体良好地转印到转印膜,使转印膜与排出部紧贴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在进行排出转印时使转印膜与排出部紧贴的新的技术。
本发明者们锐意研究的结果,想到了在进行排出转印的分离转印装置中保持转印膜的转印膜保持器具的新的构成,使本发明完成。
即,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转印膜保持器具是分离转印装置中保持该转印膜的转印膜保持器具,该分离转印装置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排出分离出的该受检体,通过使转印膜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该转印膜保持器具具备固定该转印膜的移动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具备从与该排出部相反的一侧与该转印膜抵接的弹性体、和向该弹性体按压该转印膜的按压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进行排出转印时,能够合适地使转印膜与排出部紧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印膜保持器具的功能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印膜保持器具的功能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的尺寸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以下。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100的概略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分离转印装置100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分离转印装置100的构成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分离转印装置100是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排出分离出的该受检体,通过使转印膜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的分离转印装置,具备夹具(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臂部)20、夹具(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臂部)21、夹具框(臂部,连结部)22、滑架(臂部,绕到侧壁的上端的部位,第二部位)23、阳极缓冲槽(第一缓冲液槽)30、桌台31、阴极缓冲槽(第二缓冲液槽)40、分离部50、马达(驱动部)62、滚珠丝杠(驱动部)63、导轴(驱动部)64、轴架(驱动部)65、导柱(臂部,第一部位)66、以及控制部68。另外,虽然为了说明而未图示,但为了安全,还具备在动作时覆盖整体的盖。
这里,分离部50收纳分离凝胶(分离介质)52,具有在阳极缓冲槽30内开口的第一开口(排出部)50a和在阴极缓冲槽40内开口的第二开口50b。另外,在阳极缓冲槽30内以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方式配置有转印膜1。另外,在阳极缓冲槽30内配置有阳极(第一电极)32,在阴极缓冲槽40内配置有阴极(第二电极)41。
因此,在分离转印装置100中,通过在阴极缓冲槽40和阳极缓冲槽30填满缓冲液,而使阴极缓冲槽40内的阴极41与阳极缓冲槽30内的阳极32经由两个槽中的缓冲液、分离凝胶52、以及转印膜1电连接。即,分离转印装置100是通过对阴极41与阳极32之间施加电压,使从第二开口50b导入的样本被分离凝胶52分离,使分离出来的各成分从第一开口50a排出并吸附于转印膜1的装置。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主要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阳极和阴极)
阳极32配置在阳极缓冲槽30内,阴极41配置在阴极缓冲槽40内。阳极32和阴极41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形成阳极32和阴极41的材料,例如从抑制电极的离子化的观点来看优选白金。
关于这些电极配置,阳极32配置在阳极缓冲槽30内,阴极41配置在阴极缓冲槽40内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阴极41、第一开口50a、以及阳极32配置在大致一条直线上。在这样的配置中若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转印膜1,则通过第一开口50a的电力线相对于转印膜1大致垂直,所以能够提高样本的吸附的精度。
另外,优选阳极32与转印膜1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从阳极32产生的气泡给分离成分向转印膜1吸附带来负面影响。
阳极32以及阴极41例如,既可以与控制部68连接进行使用,也可以与外部的电源供应器(直流电源装置)连接进行使用。在与外部的电源供应器连接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在对该电源供应器设置时间、电流以及电压之后,与电源供应器的动作开始同时地,操作控制部68使分离转印装置100动作开始即可。
(阳极缓冲槽和阴极缓冲槽)
阳极缓冲槽30和阴极缓冲槽40是使缓冲液(buffer)滞留的绝缘性的容器。阴极缓冲槽40相对于阳极缓冲槽30设在上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缓冲槽30固定在桌台31上,阴极缓冲槽40固定于阳极缓冲槽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
装入阳极缓冲槽30和阴极缓冲槽40的缓冲液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所有的缓冲液,特别是,能够合适地使用在弱酸性~弱碱性具有缓冲带的缓冲液。作为那样的缓冲液,例如,能够使用Tris/甘氨酸系缓冲液、乙酸缓冲溶液、炭酸钠系缓冲液、CAPS缓冲液、Tris/硼酸/EDTA缓冲液、Tris/乙酸/EDTA缓冲液、MOPS、磷酸缓冲液、Tris/Tricine系缓冲液等缓冲液。
另外,虽然详细后述,但在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在转印膜1的移动路径中,设有从转印膜1的背面(与分离部50相反的一侧的面)支承转印膜1的引导件(支承部件)33、34。
(分离部)
分离部50在其内部收纳分离凝胶(分离介质)52。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0配置为,在大致竖直方向直立,其下部配置在阳极缓冲槽30内,其上部单面与阴极缓冲槽40接触。由此,分离凝胶52被阳极缓冲槽30内的缓冲液和阴极缓冲槽40内的缓冲液中的至少一者水冷,而能够充分地冷却。
另外,分离部50具有在阳极缓冲槽30内开口的第一开口50a和在阴极缓冲槽40内开口的第二开口50b。由此,分离凝胶52经由第一开口50a面向阳极缓冲槽30内,经由第二开口50b面向阴极缓冲槽40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0由设于阴极缓冲槽40的锁止件42固定于阴极缓冲槽4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
分离部50能够由利用玻璃或者丙烯酸等绝缘体形成的两块绝缘板51、53构成。在一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0在第二开口50b中使绝缘板53的局部缺失,从而使分离凝胶52暴露,由此,能够将样本容易地导入分离凝胶52。
分离凝胶52是用于将从第二开口50b导入的样本成分根据分子量做分离的凝胶。分离凝胶52能够在分离部50向分离转印装置100进行安装之前,或者在进行了安装之后,填充在分离部50内。另外,也可以使用填充了分离凝胶52的市售的页片(page chip)作为分离部50。作为分离凝胶52的例子,能够列举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分离凝胶52的横向宽度例如,能够是能够使10~12道的样本分离的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分离部50内填充分离凝胶52的构成,但也能够采用在绝缘板51与绝缘板53之间设置被称为纳米柱的许多的超微细柱的构成。
另外,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包含其四周,也可以被由导电性的多孔质材料(例如,亲水性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聚偏氟乙烯)膜、亲水性PTFE(Polytetrafluoro ethylene:聚四氟乙烯)膜等)形成的覆盖部覆盖。由此,在转印膜1接触或者被按压到第一开口50a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口50a与转印膜1之间不设置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在输送转印膜1时转印膜1从分离部50和分离凝胶52处受到的摩擦阻力和损伤。
此外,分离部50在大致竖直方向直立,所以与分离部50设置在大致水平方向的构成相比,能够使样本导入量增大。这是因为,在水平型的电泳装置中,不容易改变设于分离凝胶的井的深度,但在竖直型的电泳装置中,能够容易地改变井的深度,所以能够容易地使样本导入量增大。
(转印膜1)
优选转印膜1是样本的吸附、保持体,能够长期间稳定地保存被分离凝胶52分离出的样本,并且,使其后的分析变得容易。作为转印膜1的材质,优选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样本结合能力(每个单位面积能够吸附的重量)较高的材质。作为转印膜1,在样本为蛋白质的情况下PVDF膜等适合。此外,优选PVDF膜预先使用甲醇等进行亲水化处理。除此以外,也能够使用硝化纤维膜或者尼龙膜等以往利用于蛋白质、DNA以及核酸的吸附的膜。
此外,作为能够在分离转印装置100中进行分离和吸附的样本,并能够列举来自生物材料(例如,生物个体、体液、细胞株、组织培养物、或组织碎片)的调制物,或者,市售的试剂等。例如,能够列举多肽或者多核苷酸,但不限定于这些。
转印膜1以在阳极缓冲槽30内浸渍到缓冲液的状态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膜1具有一次电泳、转印所使用的长度,换句话说,具有在一次电泳、转印中在阳极缓冲槽30内移动的距离的长度即可。通过使转印膜1这样构成,不需要在每一次电泳、转印,都进行切断转印膜1的操作,能够使分离转印装置100的使用性提高。另外,转印膜1的横向宽度是与分离凝胶52的横向宽度对应的长度即可。
(调整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膜1以被调整器(转印膜保持器具)2保持的状态使用。调整器2具备夹具20、21和夹具框22,配置在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内侧。
图3是表示调整器2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A)表示夹具20、21未固定转印膜1的状态,(B)表示夹具20、21固定转印膜1的状态。如图3所示,夹具20、21分别固定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上的端部1a、1b。
如图3的(B)所示,夹具20具备弹性体20a、按压部件20b以及限位器(卡止部件)20c,使弹性体20a与转印膜1的背面(与和第一开口50a抵接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抵接,通过按压部件20b从转印膜1的表面侧向弹性体20a按压转印膜1(的端部1a)而固定转印膜1。特别是,优选按压部件20b将转印膜1压入弹性体20a。
详细而言,如图3的(A)和(B)所示,按压部件20b具备抵接部A,该抵接部A以与上述移动方向正交并在与弹性体20a相反的一侧与转印膜1分离的轴B为中心绕纸面逆时针转动,且随着该转动,抵接部A与转印膜1抵接并向弹性体20a按压转印膜1的。
用于固定转印膜1的按压部件20b的转动从抵接部A与弹性体20a分离的状态(图3的(A))到抵接部A陷入弹性体20a的状态(图3的(B))完成。限位器20c是规定按压部件20b的转动的范围的卡止部件,限位器20c进行卡止,使得按压部件20b达到抵接部A陷入弹性体20a、固定转印膜1的状态后,不能进一步转动。
同样地,如图3的(B)所示,夹具21具备弹性体21a、按压部件21b以及限位器(卡止部件)21c,使弹性体21a与转印膜1的背面(与和第一开口50a抵接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抵接,并通过按压部件21b从转印膜1的表面侧向弹性体20a按压转印膜1(的端部1a)而固定转印膜1。特别是,优选按压部件21b将转印膜1压入弹性体21a。
详细而言,如图3的(A)和(B)所示,按压部件21b具备抵接部A,该抵接部A以与上述移动方向正交且在与弹性体21a相反的一侧与转印膜1分离的轴B为中心绕纸面逆时针转动,随着该转动,抵接部A与转印膜1抵接并向弹性体21a按压转印膜1的。
用于固定转印膜1的按压部件21b的转动从抵接部A与弹性体21a分离的状态(图3的(A))到抵接部A陷入弹性体21a的状态(图3的(B))完成。限位器21c是规定按压部件21b的转动的范围的卡止部件,限位器21c进行卡止,使得按压部件21b达到抵接部A陷入弹性体21a、固定转印膜1的状态后,不能进一步转动。
另外,按压部件20a、20b还具备用于供用户进行上述转动操作的把手部C。把手部C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构成为从轴B向与抵接部A伸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伸长即可,优选构成为向与抵接部A伸长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伸长,而按压部件20a、20b作为整体成为以轴B为弯曲部的L字状的形状。由此,在使按压部件20a、20b以轴B为中心旋转而对转印膜1进行了固定的状态下,按压部件20b、21b的把手部C成为水平,能够降低按压部件20b、21b的高度。在排出转印时,按压部件20b、21b在固定了转印膜1的状态下在阳极缓冲槽30的中移动,但由于降低此时的按压部件20b、21b的高度,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移动的按压部件20b、21b而在阳极缓冲产生波浪。由此,能够进行更良好的转印。
此外,把手部C不需要为直线形状,如图4、图5所示,也可以进行折弯以使用户的手容易把持。
这里,对调整器2的功能进行说明。调整器2是保持转印膜1的结构体,优选得以维持转印膜1的张力尽量高的状态。这是因为若转印膜1的张力较低(转印膜较松弛),则即使使转印膜1与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抵接,也难以使转印膜1紧贴第一开口50a。若以下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整器2得以合适地维持转印膜1的张力,能够使转印膜1容易地紧贴第一开口50a。
图4是用于说明调整器2的功能的剖视图。若在通过调整器2保持转印膜1的状态下,即、通过夹具20、21固定转印膜1的状态下,转印膜1与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抵接,则转印膜1被第一开口50a按下,在夹具20、21的固定位置的内侧(图中X),通过上述按下的转印膜1,按下弹性体20a、21a。此时,来自弹性体20a、21a的反作用力施加给转印膜1,所以能够维持转印膜1的张力。由此,能够使转印膜1合适地紧贴第一开口50a。
另外,如图3的(A)和(B)所示,一方面,夹具20的按压部件20b以沿从转印膜1的端部1a朝向端部1b的方向拖拽转印膜1的方式转动,向弹性体20a按压转印膜1。即,在夹具20的固定时转印膜1被向朝向内侧的方向(松弛的方向)拖拽。另一方面,夹具21的按压部件21b以沿从转印膜1的端部1a朝向端部1b的方向拖拽转印膜1的方式转动,向弹性体21a按压转印膜1。即,在夹具21的固定时转印膜1被向朝向外侧的方向(张紧的方向)拖拽。
此时,首先,通过夹具20固定转印膜1,其后,固定夹具21,从而能够顺利地给予转印膜1合适的张力。这是因为,在通过夹具20进行固定时,转印膜1未被夹具21固定,所以即使由夹具20向内侧拖拽转印膜1,也仅转印膜1移动。而且,其后,通过以尽可能将转印膜1拉伸的状态,进行通过夹具21进行的固定,转印膜1被进一步向外侧拖拽,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印膜1的张力。这样,通过至少一个夹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夹具21)在固定时向外侧拖拽转印膜1,能够提高转印膜1的张力。由此,能够使转印膜1合适地紧贴第一开口50a。
另外,在转印膜1的固定时,夹具20的按压部件20b以向内侧拖拽转印膜1的方式转动,并且由于设置限位器20c,得以防止在通过限位器20c卡止转动之后,转印膜1向内侧位移(松弛)。由此,能够合适地防止在对固定后的转印膜1施加较强的力时,转印膜1松弛。
另外,在一变形例中,也可以在按压部件20b、21b的抵接部A设置防滑部件,用以防止在固定时转印膜1位移。作为防滑部件,能够使用公知的具有高摩擦系数的部件,例如,也可以在抵接部粘贴防滑片。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按压部件20b、21b的抵接部A埋入硅海绵等防滑部件20d、21d。由此,能够防止防滑部件20d、21d从按压部件20b、21b剥离。
另外,在一变形例中,如图6所示,夹具21也可以具备锁止件(卡止部件)21e。锁止件21e是用于防止在使按压部件21b转动固定转印膜1之后,按压部件21b返回的卡止部件,通过设置锁止件21e,能够合适地防止在固定后的转印膜1受到了较强的力时,转印膜1松弛。
弹性体20a、21a的材料只要是具有能够使按压部件20b、21b以及转印膜1陷入的柔软度,且能够使转印膜1与按压部件20b、21b成对地固定的弹性体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合适地使用硅海绵、聚氨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氟橡胶等弹性体。
在一个例子中,弹性体20a、21a所使用的硅海绵的物理特性可以是表观密度(JIS-K6767)0.50g/cm3、抗拉强度(JIS-K6251)1.6Mpa、硬度(类型E,JIS-K6253)30。虽然弹性体20a、21a的物理特性并不限定于此,但可以是表观密度(JIS-K6767)0.1g/cm3~1.0g/cm3、抗拉强度(JIS-K6251)0.3MPa~3.0MPa、硬度(类型E,JIS-K6253)10~100。
另外,虽然调整器2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按压部件20b(或者21b)的转动的轴B接近弹性体20a(或者21a)。若按压部件20b(或者21b)的转动的轴B与弹性体20a(或者21a)之间的距离较长,则根据杠杆的原理,存在转印膜1容易从夹具20(或者21)脱离的担心。图7是表示调整器2的尺寸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7所示,在一个例子中,从按压部件21b的轴B到弹性体21a的距离能够为8.5mm,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一个例子中,弹性体21a的厚度能够为3mm,由按压部件21b形成的对弹性体21a的压入距离能够为0.5mm,当并不限定于此。
如以上那样,通过将转印膜1夹在比弹性体20a、21a硬的按压部件20b、21b与弹性体20a、21a之间,在使转印膜1与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抵接时,转印膜1陷入弹性体20a、21a,从而能够对转印膜1施加张力。由此,能够合适地使转印膜1紧贴第一开口50a。
另外,在固定转印膜1的端部1a之后,固定端部1b时,使按压部件21b以使转印膜1向外侧卷入的方式旋转,从而卷上转印膜1并进行固定,所以能够不松弛地固定转印膜1。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整器2,能够不松弛地固定转印膜1,并且在使转印膜1与第一开口50a抵接时对转印膜1施加张力,所以,其结果是,第一开口50a与转印膜1的紧贴变得均匀,能够将解析对象的分子(受检体)良好地转印到转印膜1。
夹具框22是连结夹具20、21的杆部件,以使夹具20、21分离规定距离的方式连结夹具20、21。由此,在通过夹具20、21固定转印膜1的两端部时,能够沿转印膜1移动方向不产生松弛地拉伸转印膜1。由此,能够抑制转印结果由于转印膜1的松弛而模糊,能够使测定灵敏度提高。另外,能够使施加给随着夹具20的移动输送的转印膜1的张力恒定。因此,能够将样本均匀地合适地转印到转印膜1。
夹具框22配置在从移动方向侧方夹持转印膜1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夹具框22与转印膜1的表面(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面)及背面(与第一开口50a相反的一侧的面)重叠。由此,能够防止夹具框22阻碍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的转印、其它部件对转印膜1的背面的抵接等(详细后述)。另外,也不阻碍由夹具20、21形成的对转印膜1的固定。
夹具框22、夹具20、21(除了弹性体20a、21a之外)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由特氟龙(注册商标)、丙烯酸树脂、PEEK树脂那样的合成树脂构成。
(臂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器2设置于臂部。臂部使转印膜1移动、以及与第一开口50a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由作为连结起来的一系列部件的调整器2、滑架23以及导柱66构成。
导柱66是以与后述的驱动部(轴架65)连结,并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杆部件。滑架23是与导柱66连结,绕到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上端,并与夹具20连结的部件。
如以上那样,臂部从与驱动部连结的位置起,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绕到该侧壁的上端,并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柱66在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延伸到与该侧壁的上端并排的位置,这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而且,滑架23与导柱66嵌合,并跨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上端延伸到该侧壁的内侧。
通过像这样构成,滑架23能够容易地针对驱动部拆装。导柱66配置在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并不会对根据需要进行的、阳极缓冲槽30的取下(详细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说明)、电极的安装等各种操作造成障碍。因此,通过适当地取下滑架23,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操作。
(驱动部)
驱动部在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臂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马达62、滚珠丝杠63、导轴64以及轴架65构成。
马达62使滚珠丝杠63旋转。马达62既可以使用能够使转速变化的马达,也可以将转速固定的马达与齿轮组合地使用。滚珠丝杠63贯通轴架65,并且与轴架65螺纹配合。导轴64贯通轴架65,轴架65构成为能够沿导轴64移动。而且,马达62通过使滚珠丝杠63旋转,从而向图中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轴架65。轴架65与臂部(导柱66)连结,由此,驱动部能够向图中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臂部。而且,臂部保持转印膜1,所以转印膜1项图中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移动。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向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臂部,则也可以由其它的驱动机构(例如,传动带、齿轮等)构成驱动部。
另外,驱动部设在阳极缓冲槽30下。由此,能够防止从阳极缓冲槽86飞溅的缓冲液使驱动部的耐用性降低的担心、以及驱动部成为针对分离转印装置100的各种操作的障碍的担心。
(控制部)
控制部68是进行分离转印装置100的各种控制(臂部的位置的控制、施加给阳极32及阴极41的电流、电压的控制等)的控制面板。控制部68也可以具备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的按钮、开关、用于向用户通知动作状态的灯、显示部等。
(样本的电泳以及转印)
接下来,参照图1对分离转印装置100中的样本的电泳以及转印的流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样本的电泳及转印时,转印膜1以配置在与第一开口50a抵接的位置的状态受调整器2保持。此时,通过设在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的引导件33、34,从转印膜1的背面(与分离部50相反的一侧)支承转印膜1。
引导件33、34被设置为,在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在转印膜1移动的移动路径中支承转印膜。引导件33、34的长边方向与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X方向)正交,并与第一开口50a的长边方向平行。
而且,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侧)与转印膜1的表面(分离部50侧)抵接,从而转印膜1以与分离部50相反的一侧凸出的方式折弯。这样,通过引导件33、34支承转印膜1,且分离部50对转印膜1加以按压,而使转印膜1以向下(与分离部50相反的一侧)凸出的方式折弯。由此,能够对转印膜1施加张力,使转印膜1更与第一开口50a紧贴。由此能够更合适地进行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的转印。
特别是,引导件33、34在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分别形成在成对地对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位置进行夹持的位置,从而转印膜1被配置在分离部50的两侧的引导件33、34支承,且分离部50对转印膜1进行按压,而使转印膜1以向下(与分离部相反的一侧)凸出的方式折弯。由此,能够更均匀地对转印膜1施加张力,使转印膜1更均匀地紧贴第一开口50a。由此能够更合适地进行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的转印。
此外,如上述那样,夹具框22配置在从移动方向侧方夹持转印膜1的位置,所以不妨碍引导件33、34从转印膜1的背面支承转印膜1。
而且,将样本从分离部50的第二开口50b导入分离凝胶52。优选样本除了成为分析对象的生物体分子之外,还有用于确认电泳的进行状态的可视分子量标记。
以以上的状态,进行样本的通过电泳形成的分离。控制部68控制马达62,将转印膜1的位置设定在开始位置,并在阳极32与阴极41之间流通电流,开始电泳。作为在阳极32与阴极41之间流通的电流值,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在50mA以下,更优选在20mA以上、且在30mA以下。此外,可以以电流值恒定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以电压恒定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以其它的方式控制电流、电压。
转印膜1配合分离部50中的电泳的进行,因由驱动部形成的对臂部(调整器)的驱动而朝向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逐渐地移动。X方向是与第一开口50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印膜1的移动速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是在60~120分钟内移动5cm~10cm的速度。
然后,由于电泳而排出的样本(在分离凝胶52内分离的样本)从第一开口50a,吸附到转印膜1上的按照排出的时刻的位置(在排出的时刻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位置)。由此,在转印膜1转印分离后的样本。
转印后,回收转印膜1,能够提供给染色或者免疫反应(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中的封闭(blocking)以及抗原抗体反应)等。其后,通过荧光检测器等,检测转印到转印膜1的成分的分离图案。这样的荧光检测器也可以设置在分离转印装置100,由此能够使电泳、转印、以及检测的所有工序自动化。
如以上那样,分离部50为大致竖直地直立的构成,从而分离部50浸渍阳极缓冲槽30和阴极缓冲槽40的至少一个槽的缓冲液,能够对分离凝到胶52进行水冷。
而且,在像这样构成分离转印装置100的情况下,(i)需要使转印膜1在阳极缓冲槽30内移动,(ii)在如以往技术那样,在转印膜1的上游配置驱动部的情况下,存在从阳极缓冲槽30飞溅的缓冲液使该驱动部的耐用性降低的担心、以及该驱动部成为针对分离转印装置100的各种操作造成的障碍的担心,(iii)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驱动部设在阳极缓冲槽30下,并且,使臂部的形状为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绕到该侧壁的上端并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的形状,从而能够避免缓冲液引起的驱动部的耐用性的降低以及驱动部带来的对各种操作的阻碍,并使转印膜1在阳极缓冲槽30内顺利地移动。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调整器2)是在分离转印装置100中保持该转印膜1的转印膜保持器具,该分离转印装置100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第一开口50a)排出所分离出的该受检体,并通过使转印膜1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来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该转印膜保持器具具备固定该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固定部(夹具20、21),该固定部具备从与该排出部相反的一侧与该转印膜抵接的弹性体20a、20b、和向该弹性体按压该转印膜的按压部件20b、21b。
根据上述的构成,弹性体从与排出部相反的一侧与转印膜的端部抵接,按压部件向弹性体按压该端部而固定该端部。由此,在使转印膜与排出部抵接时,转印膜陷入弹性体从而能够对转印膜施加张力。由此,能够使转印膜合适地紧贴排出部。
本发明的方式2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中,上述按压部件20b、21b具备以与上述移动方向正交的、在与上述弹性体20a、21a相反的一侧与上述转印膜1分离的轴B为中心转动,并随着该转动与上述转印膜1抵接并向上述弹性体20a、21a按压上述转印膜1的抵接部A。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通过使按压部件转动,来固定转印膜。
本发明的方式3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2中,上述按压部件20b、21b还具备用于进行上述转动操作的把手部C。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容易地使按压部件转动。
本发明的方式4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3中,上述按压部件20b、21b具有以上述轴B为弯曲部的L字状的形状。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容易地使按压部件转动。另外,能够降低固定了转印膜1的状态下的按压部件的高度,所以能够抑制在排出转印时,由于移动的按压部件,而阳极缓冲处产生波浪这种情况,能够进行良好的转印。
本发明的方式5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2~4中,具备固定上述转印膜的移动方向上的一个端部1b的第一固定部(夹具21),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21b通过以沿从上述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1a朝向该一个端部1b的方向拖拽上述转印膜1的方式转动,而向上述弹性体21a按压上述转印膜1。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转印膜的一个端部时,以向外侧(从另一个端部朝向上述一个端部的方向)拖拽(卷上)转印膜的方式转动按压部件。因此,通过在固定了转印膜的上述另一个端部之后,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一个端部,转印膜被向外侧拖拽(卷上)并被固定,所以能够不松弛地固定转印膜。
本发明的方式6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5中,第一固定部具备规定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21b的转动的范围的卡止部件(限位器21c、锁止件21e)。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规定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的转动的范围,能够防止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形成的固定解除。
本发明的方式7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5或者6中,具备固定上述另一个端部的第二固定部(夹具20),第二固定部的按压部件20b通过以沿从上述另一个端部1b朝向上述一个端部1a的方向拖拽上述转印膜1的方式转动,而向上述弹性体20a按压上述转印膜1。
根据上述的构成,即使是在通过第二固定部固定转印膜的上述另一个端部时,以向内侧(从另一个端部朝向上述一个端部的方向)拖拽转印膜的方式转动按压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转印膜的一个端部时,以向外侧拖拽转印膜的方式转动按压部件,所以通过在通过第二固定部固定了转印膜的上述另一个端部之后,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一个端部,转印膜被向外侧拖拽并固定,所以也能够不松弛地固定转印膜。
本发明的方式8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7中,第二固定部具备规定第二固定部的按压部件20b的转动的范围的卡止部件(限位器20c)。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规定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的转动的范围,能够防止第二固定部的按压部件形成的固定解除。
本发明的方式9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2~8中,在上述抵接部A设置防滑部件20d、21d。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防止在转印膜的固定时转印膜位移。
本发明的方式10所涉及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可以是,在上述方式9中,上述防滑部件埋入上述抵接部A。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防止防滑部件离开抵接部。
本发明的方式11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是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排出分离出的该受检体,并通过使转印膜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来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的分离转印装置,该分离转印装置具备上述方式1~10的转印膜保持器具。
根据上述的构成,起到与上述方式1~10同等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式12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1中,具备:第一缓冲液槽;第二缓冲液槽,其配置在第一缓冲液槽的上方;分离部,其收纳分离介质,具有在第一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一开口和在第二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二开口,并在大致竖直方向直立;臂部,其保持配置在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转印膜;以及驱动部,其设在第一缓冲液槽下,向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该臂部,其中,该臂部通过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绕到该侧壁的上端,并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构成为分离部大致竖直地直立,能够分离部浸渍到第一或者第二缓冲液槽内的缓冲液,对分离介质进行水冷。但是,在使分离转印装置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需要使转印膜在第一缓冲液槽内移动。
这里,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将驱动部设在第一缓冲液槽下,并且,使臂部的形状为通过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绕到该侧壁的上端并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的形状,能够避免缓冲液引起的驱动部的耐用性的降低以及驱动部所带来的对各种操作的阻碍,并使转印膜在第一缓冲液槽内顺利地移动。
在本发明的方式13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中,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2中,上述臂部具有:第一部位,其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在上述侧壁的外侧,延伸到与该侧壁的上端并排的位置;和第二部位,其与第一部位嵌合,并跨过上述侧壁的上端延伸到该侧壁的内侧。
根据上述的构成,第二部位能够容易地相对于驱动部拆装。第一部位配置在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不会成为第一缓冲液槽的取下、电极的设置等各种操作的障碍。因此,通过适当地取下第二部位,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操作。
在本发明的方式14所涉及的分离转印装置中,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2或者13中,在第一缓冲液槽配置有第一电极,在第二缓冲液槽配置有第二电极,上述转印膜以***第一开口以及第一电极之间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构成,对于分离介质,能够在第一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一开口与在第二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二开口之间施加电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受检体的电泳。另外,由于转印膜***第一开口与第一电极之间,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从第一开口向转印膜的转印进行了分离后的受检体。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示出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适当地组合公开的技术手段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能够通过对各实施方式分别组合公开的技术手段,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生物体分子等的分析领域中。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印膜,1a、1b…端部,2…调整器(转印膜保持器具),20…夹具(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臂部),21…夹具(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臂部),20a、21a…弹性体,20b、21b…按压部件,A…抵接部,B…轴,C…把手部,20c、21c…限位器(卡止部件),20d、21d…防滑部件,21e…锁止件(卡止部件),22…夹具框(臂部,连结部),23…滑架(臂部,绕到侧壁的上端的部位,第二部位),30…阳极缓冲槽(第一缓冲液槽),31…桌台,32…阳极(第一电极),33、34…引导件(支承部件),40…阴极缓冲槽(第二缓冲液槽),41…阴极(第二电极),42…锁止件,50…分离部,50a…第一开口(排出部),50b…第二开口,51、53…绝缘板,52…分离凝胶(分离介质),62…马达(驱动部),63…滚珠丝杠(驱动部),64…导轴(驱动部),65…轴架(驱动部),66…导柱(臂部,第一部位),68…控制部,100…分离转印装置。

Claims (11)

1.一种转印膜保持器具,是分离转印装置中保持该转印膜的转印膜保持器具,该分离离转印装置在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排出分离出的该受检体,通过使转印膜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该转印膜保持器具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该转印膜的移动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固定部,
该固定部具备:
弹性体,其从与该排出部相反的一侧与该转印膜抵接;和
按压部件,其向该弹性体按压该转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具备抵接部,该抵接部以与上述移动方向正交并在与上述弹性体相反的一侧与上述转印膜分离的轴为中心转动,并随着该转动,与上述转印膜抵接,向上述弹性体按压上述转印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还具备用于进行上述转动操作的把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具有以上述轴为弯曲部的L字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上述转印膜的移动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固定部,
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通过以沿从上述转印膜的移动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朝向该一个端部的方向拖拽上述转印膜的方式转动来向上述弹性体按压上述转印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第一固定部具备规定第一固定部的按压部件的转动的范围的卡止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上述另一个端部的第二固定部,
第二固定部的按压部件通过以沿从上述另一个端部朝向上述一个端部的方向拖拽上述转印膜的方式转动来向上述弹性体按压上述转印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第二固定部具备规定第二固定部的按压部件的转动的范围的卡止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抵接部设置防滑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滑部件埋入上述抵接部。
11.一种分离转印装置,通过电泳分离受检体,从排出部排出分离出的该受检体,通过使转印膜与该排出部抵接并移动,将分离出的该受检体转印到该转印膜,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印膜保持器具。
CN201580023216.2A 2015-02-24 2015-12-07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Active CN106461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4587 2015-02-24
JP2015034587A JP5952446B1 (ja) 2015-02-24 2015-02-24 転写膜保持器具及び分離転写装置
PCT/JP2015/084255 WO2016136079A1 (ja) 2015-02-24 2015-12-07 転写膜保持器具及び分離転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605A true CN106461605A (zh) 2017-02-22
CN106461605B CN106461605B (zh) 2018-09-11

Family

ID=5637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3216.2A Active CN106461605B (zh) 2015-02-24 2015-12-07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1010B2 (zh)
EP (1) EP3264075B1 (zh)
JP (1) JP5952446B1 (zh)
KR (1) KR101873143B1 (zh)
CN (1) CN106461605B (zh)
ES (1) ES2856548T3 (zh)
SG (1) SG11201610796RA (zh)
WO (1) WO20161360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98485B1 (ko) * 2018-08-03 2020-04-07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기물 분석장치
CN114264596B (zh) * 2021-12-23 2023-12-1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Ptfe材料与金属生成转移膜润滑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01239A (ja) * 1993-08-27 1997-02-04 イー・アイ・デユ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湾曲したフレーム付き膜、それ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の使用方法
KR20060088516A (ko) * 1998-11-02 2006-08-04 재팬 사이언스 앤드 테크놀로지 코퍼레이션 모세관 전기영동장치 및 시료 주입방법
CN102077084A (zh) * 2008-06-30 2011-05-25 夏普株式会社 样品分离吸附器具
JP2012185005A (ja) * 2011-03-04 2012-09-27 Sharp Corp 分離吸着キット、分離吸着装置及び分子の解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02524A0 (en) 1991-07-31 1993-01-14 Du Pont Apparatus for the handling of electrophoretic transfer membranes and for the chemiluminescent detection of blots contained thereon,and processes using the apparatus
US5514256A (en) * 1994-10-28 1996-05-07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NA sequencing
JP3502183B2 (ja) * 1995-03-20 2004-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シート類の展張支持治具
JP4674890B2 (ja) * 2004-10-25 2011-04-20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シート張設治具
JP4813244B2 (ja) 2006-04-25 2011-1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サンプル分離吸着器具
US8310604B2 (en) * 2007-10-26 2012-11-13 GE Sensing &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LP Visual inspection apparatus having light source bank
JP5236609B2 (ja) 2009-10-06 2013-07-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サンプル分離吸着器具
EP2507387B1 (en) 2009-12-01 2017-01-25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Limited Biochemical analysis instrument and method
JP5802205B2 (ja) 2010-06-22 2015-10-28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生体関連物質の捕捉装置および生体関連物質の採取システム
JP5702096B2 (ja) * 2010-09-15 2015-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用カセット、そのパッケージ、および電気泳動方法
US20150219597A1 (en) * 2012-05-31 2015-08-06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Ab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phoresis cassette
AU2013329110B2 (en) 2012-10-12 2017-05-04 Sage Science, Inc. Side-eluting molecular fractionator
GB201305114D0 (en) 2013-03-20 2013-05-01 Univ Bath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analysing gly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01239A (ja) * 1993-08-27 1997-02-04 イー・アイ・デユ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湾曲したフレーム付き膜、それ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の使用方法
KR20060088516A (ko) * 1998-11-02 2006-08-04 재팬 사이언스 앤드 테크놀로지 코퍼레이션 모세관 전기영동장치 및 시료 주입방법
CN102077084A (zh) * 2008-06-30 2011-05-25 夏普株式会社 样品分离吸附器具
JP2012185005A (ja) * 2011-03-04 2012-09-27 Sharp Corp 分離吸着キット、分離吸着装置及び分子の解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56703A (ja) 2016-09-01
ES2856548T3 (es) 2021-09-27
US10191010B2 (en) 2019-01-29
SG11201610796RA (en) 2017-01-27
KR101873143B1 (ko) 2018-06-29
EP3264075A4 (en) 2018-10-03
JP5952446B1 (ja) 2016-07-13
EP3264075B1 (en) 2021-02-17
EP3264075A1 (en) 2018-01-03
WO2016136079A1 (ja) 2016-09-01
CN106461605B (zh) 2018-09-11
US20170350858A1 (en) 2017-12-07
KR20160142358A (ko) 2016-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90342B2 (ja) 直接拭取り自動化電気泳動,移送および検出用の装置,ならびにその装置の実用化方法
CN106461605A (zh)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JP2009063454A (ja) 電気泳動転写装置
US20120011975A1 (en) Thin section preparing method
US4059501A (en) Automated electrophoresis unit
EP0715716B1 (en) Bowed framed membrane,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s therefor
CN106233132A (zh)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KR20220083797A (ko) 휴대용 생물반응기
CN106233130B (zh)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US201903092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djustable Volume Cell Culture
CN106233133A (zh) 带框部件转印膜、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试剂槽以及振荡装置
CN111605181A (zh) 一种贴膜装置
JP6461046B2 (ja) 転写膜保持器具及び分離転写装置
CN217180442U (zh) 一种布料防皱抗静电功能测试装置
JP6353869B2 (ja) 生体分子分析装置
WO2016190321A1 (ja) 電気泳動ゲル、電気泳動キット、電気泳動装置および電気泳動方法
CN220912834U (zh) 板材表面硬度检测设备
CN201247280Y (zh) 自动式摩擦静电电压测试仪
JP2001219458A (ja) 定尺被覆棒状部材の製造装置
CN114354953A (zh) 一种临床检验取样分析仪
JPS6293642A (ja) 電気泳動装置における支持体搬送装置
JP2015219218A (ja) 生体分子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8

Address after: Hyogo Prefecture,Japan

Applicant after: SHARP Life Science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or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erck & Co.,Inc.

Address before: Hyogo Prefecture,Japan

Patentee before: SHARP Life Scienc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