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7433B -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7433B
CN106377433B CN201610777530.6A CN201610777530A CN106377433B CN 106377433 B CN106377433 B CN 106377433B CN 201610777530 A CN201610777530 A CN 201610777530A CN 106377433 B CN106377433 B CN 106377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magnesium hydroxide
root canal
filling material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75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7433A (zh
Inventor
郑军
周为
景爱华
赵朋超
裴禹皓
杨冉
孟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7775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7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7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7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7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7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6/00Preparations for dentistry
    • A61K6/80Preparations for artificial teeth, for filling teeth or for capping tee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Dental Prepa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含纳米氢氧化镁的抗菌性根管充填材料,其包括固液分散体系和固相组分,固液分散体系中的纳米氢氧化镁与固相组分的重量比为0.1—0.3:1。所述固液分散体系是指将纳米氢氧化镁均匀分散于分散剂溶液中所获得的悬浮液;所述分散剂溶液为分散剂重量浓度0.1wt%—3wt%的水溶液、或水与乙醇的互溶溶液;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抗菌实验表明;纳米氢氧化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抑杀率可在7h内达到100%。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评价实验表明:含纳米氢氧化镁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口腔根管充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纳米氢氧化镁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临床常见的多发牙齿疾病。根管治疗是牙髓根尖周疾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根管充填的目的是用充填材料长期严密地封闭根管,预防根尖周病变的发生、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然而,牙根管充填材料无法对残留或漏进牙根管内的细菌进行持续抑杀往往是导致牙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微生物鉴定研究的不断进步,人们已发现许多牙根管致病菌,如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等,像粪肠球菌作为一种兼需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根管内检出率可高达40%,在根管再治疗的病例中检出率高达24~77%。不仅如此,这类牙根管检出病菌也是临床常见的耐药菌,还常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导致牙根管内混合感染。
目前,国内外牙根管充填材料,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氢氧化钙类、环氧树脂类、多聚甲醛类、氧化锌丁香油酚类等,其他如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玻璃离子水门汀等也在不断研究和应用之中。这些牙根管充填材料对口腔牙髓感染中的许多耐药菌(如粪肠球菌)的抑杀能力均有限。例如,氢氧化钙的灭菌能力依赖于牙根管充填糊剂提供的OH- 的浓度,只有当pH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时,根管中的氢氧化钙才具有杀菌活性。而许多耐药菌对强碱环境的耐受能力很强。离体牙实验显示:氢氧化钙对存在于牙本质小管中的粪肠球菌无效。因此未能被杀灭的粪肠球菌可在组织液环境中粘接于牙本质胶原,进入牙本质小管形成再感染,导致根管治疗失败。
纳米氢氧化镁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新型无机材料,可作为绿色阻燃剂、酸性废物中和剂、吸附剂、食品保鲜剂、化肥添加剂,重金属脱除、烟气脱硫、土地酸雨处理和pH调节剂等,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直是抑制胃酸药物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纳米氢氧化镁具有广谱抗菌性能,文献(Dong CX, CairneyJ, Sun QHi. Investigation of Mg(OH)2 nanoparticles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J Nanopart Res, 2010, 12: 2101-2109)提供了纳米氢氧化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吩嗪伯克氏菌等几种不同科目的细菌均具有抑杀作用的证据,并证实了这种杀菌性能与纳米氢氧化镁悬浊液中的OH-及Mg2+无关。一般认为,纳米氢氧化镁的抗菌机制与其他常见的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如纳米ZnO、TiO2、Ag等)类似,即溶解在溶液中的氧通过单电子还原反应生成过氧离子O2-。过氧离子O2-在碱性环境中具有化学稳定性,因而高浓度的O2-能够在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存在。这种活性氧极易与细菌细胞壁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反应,从而破坏芽孢外壁结构,达到快速杀菌的作用。不仅如此,表面活性能高的纳米氢氧化镁还可以吸附到细菌表面形成吸附复合体,通过干扰细菌的呼吸等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而达到抑杀效果。因此,纳米氢氧化镁能对口腔牙髓感染中常检出的各类细菌产生强烈的抑杀作用,且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镁是人体的常量元素,正常人体中60%~65%的镁存在于骨、齿中,仅次于骨骼中钙、磷的含量。镁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对促进骨形成和骨再生,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强度和密度具有重要作用。较早的研究发现,牙齿珐琅质中镁含量越高,牙齿越不易出现蛀牙和龋齿;镁补充剂可能会阻止或延缓牙周炎发展。纳米氢氧化镁被人体吸收后可生成Mg2+成为镁补充剂。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含纳米氢氧化镁的新型牙根管充填材料不仅能发挥其独特的抗菌性能,还能帮助人体增加吸收镁元素,从而成为应用于口腔环境的一种新型充填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持久发挥抗菌性的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包括固液分散体系和固相组分,其中,固液分散体系中发挥抗菌作用的多种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镁与固相组分的重量比为0.1—0.3:1。
具体的,所述固液分散体系是指将纳米氢氧化镁均匀分散于分散剂溶液中所获得的悬浮液;所述分散剂溶液为分散剂重量浓度0.1wt%—3wt%的水溶液、或水与乙醇的互溶溶液;所述分散剂的重量浓度是指分散剂重量相对于氢氧化镁重量与液相重量之和的百分比(液相指分散剂与水组成的溶液、或者分散剂与水及乙醇组成的溶液);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悬浮液是分散均匀且稳定性高的固液分散体系。
具体的,所述固相组分包括氢氧化钙,氯化钙或氯化镁(用作减水剂),以及二甲基硅油或甘油(起润滑作用);其中,所述固相组分的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氯化钙或氯化镁3%—6%、二甲基硅油或甘油3%—6%,余量为氢氧化钙。
上述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发挥抗菌作用的氢氧化镁为纳米级,纳米氢氧化镁的比表面积大、活性高,易与牙根管内表面形成稳定可靠的结合,使充填材料与牙根管内表面无空隙,产品更加稳固、抗菌、抗腐蚀、耐用。
上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固相组分与固液分散体系按1mg:0.2—1.0ml的比例调和均匀即得。所得成品为流动性较好的糊剂,直接使用即可。
本发明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中,发挥抗菌作用的是纳米氢氧化镁,其可以直接购买普通市售产品,也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制备,或者也可以按照下述步骤制备获得:
步骤一,用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或乙酸镁配制浓度为0.01-1.5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50-8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0-13,继续搅拌反应5-7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吐温80或聚丙烯酸钠,其加入量为镁盐的1-8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所得纳米氢氧化镁为针状、短棒状或六方片状,其中短棒状长径为100—300 nm,短径为10—20 nm;针状长80—300 nm;六方片状直径20—100 nm。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具有如下优点:
1)纳米氢氧化镁能对牙根管治疗中的多种致病及耐药菌发挥持久优异的抗杀性能;
2)纳米氢氧化镁的比表面积大、活性高,易与牙根管内表面形成稳定可靠的结合,使填充混合材料与牙根管内表面无空隙;
3)镁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中的纳米氢氧化镁可作为镁补充剂被人体吸收,无毒副作用。
按照 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及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的规定分别对本发明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进行溶血试验及MTT细胞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无溶血性,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纳米氢氧化镁的X射线衍射图(德国布鲁克斯D8Advance X-射线衍射仪,以Cu-kα为辐射源,λ=1.54056À);由图1可看出,所有衍射峰均能与六方晶系氢氧化镁(空间群P-3m1(164))的标准卡片JCPDS 00-044-1482相对应,而无其它晶相衍射峰的存在,说明产物主要为六方晶系氢氧化镁;
图2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纳米氢氧化镁的TEM电子衍射照片(日立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英国牛津INCA能谱仪);从所得样品的电子衍射照片可知,此为六方晶体结构。进一步证实所得产品为氢氧化镁六方晶形结构。
图3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纳米氢氧化镁的TEM透射电镜照片(8万倍,日立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采用无水乙醇超声分散后滴加在负有碳膜的铜网上,空气中干燥),由图3可以看出,产物为长300nm左右、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针状氢氧化镁(六方晶系);
图4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纳米氢氧化镁的TEM透射电镜照片(8万倍,日立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采用无水乙醇超声分散后滴加在负有碳膜的铜网上,空气中干燥),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为长100nm左右、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棒状氢氧化镁(六方晶系);
图5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纳米氢氧化镁的TEM透射电镜照片(8万倍,日立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采用无水乙醇超声分散后滴加在负有碳膜的铜网上,空气中干燥),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为80nm左右、分散性较好的纳米六方片状氢氧化镁(六方晶系);
图6为本发明所得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其他革兰氏阴性需氧菌或厌氧菌的抗菌效果类同;
图7为本发明所得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其他革兰氏阳性需氧菌或厌氧菌的抗菌效果类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氯化镁配制浓度为0.8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6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钠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0,继续搅拌反应5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吐温80,吐温80的加入量为镁盐的1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所得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所得纳米氢氧化镁呈300 nm的长针状(图3)。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2 g,氯化镁0.5 g,二甲基硅油0.3 g,纳米氢氧化镁3 g。用0.2%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如可采用搅拌或超声的方法将纳米氢氧化镁均匀分散在0.2%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而得)。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2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镁、二甲基硅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抗菌实验
采用悬浮液抗菌法测试本发明中纳米氢氧化镁对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抗杀效果。
配制0.8 mg/mL长300 nm左右的针状纳米氢氧化镁的生理盐水悬浮液,密封后在0.103 MPa、121℃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备用。
将实验细菌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后取单一菌落转接于营养肉汤中,在37℃下培养20 h。采用梯度稀释法将实验菌液浓度稀释至10-5。分别取1mL 10-5的实验菌液(大肠杆菌为兼需厌氧革兰氏阴性菌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兼需厌氧革兰氏阳性菌代表)滴入到含有纳米氢氧化镁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使其形成悬浮液(同时将不含纳米氢氧化镁的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抗菌实验的空白对照组)。分别抽取1mL样品滴在已灭菌的平板计数琼脂平皿上用涂布棒推匀,再将平皿放入37℃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 h。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杀菌率。
溶血试验
根据GB /T 16886.4—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 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的规定及溶血评判要求,对本发明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进行溶血试验。其中,部分步骤列举如下:
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配成5%的细胞悬液,备用。取几支试管分别加入2.5ml 5%的红细胞悬液,阳性对照试管中加入2.5ml无菌蒸馏水,阴性对照试管中加入2.5ml生理盐水,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5ml的抗菌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浸提液(制备可参见GB /T 16886.4—2003)。于37℃温育1小时后将所有试管内液体取出,离心,将上清液移至比色皿中,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并计算溶血率。每组平行操作3管。溶血率Z的计算公式为:
Z(%) = (Dt-Dnc)/(Dpc-Dnc) ×100%. (公式1)
在公式1中,Dt为样品吸光度值,Dnc为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Dpc为阳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评判标准:溶血率<5%时,可判断该材料不具溶血作用。
细胞毒性测试:
采用10%小牛血清和细胞培养基配制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浸提液,具体为:称取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l g,经高压灭菌后加入含l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l0 ml。振荡混匀后在5% CO2细胞培养箱中37℃放置3 天,然后经3 000 r/min 离心处理得到上清液,采用滤器滤过除菌后用于随后的细胞MTT试验。
取生长稳定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经0.25% 胰蛋白酶消化3 min后,加含l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用灭菌巴氏吸管吹打使贴壁细胞脱落,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按需要用DMEM培养基配成104/ml细胞悬液接种于96 孔培养板,每孔100μl,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孔内的原培养液和未贴壁细胞。实验组加入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浸提液100μl,空白对照组加入含l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100μl,阳性对照组加入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含血清DMEM培养基100μl。每组设6个复孔继续培养。分别在加药后的第l、3、5、7天,吸弃原培养液,更换新鲜培养液,最后同时在每孔中加入MTT(5 mg / L)20μl,继续培养4 h 后,弃除余液,每孔加入DMSO 150μl,微振荡10min,在酶联免疫仪上测波长为570 nm 时的吸光度值(OD),记录结果。做3个平行样(p<0.05)。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纳米氢氧化镁呈长300 nm左右的针状,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见图6至图7)。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1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2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乙酸镁配制浓度为0. 01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8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钠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3,继续搅拌反应7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加入量为镁盐的8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8.8 g,氯化镁0.6 g,二甲基硅油0.6 g,纳米氢氧化镁1 g。用0.1%的聚乙二醇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5ml,将氢氧化钙、氯化镁、二甲基硅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氧化镁为短棒状,长径为100 nm,短径为10 nm(见图4)。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2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3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硝酸镁配制浓度为0.6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5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钾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2,继续搅拌反应6 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的加入量为镁盐的7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镁0.5 g,二甲基硅油0.5 g,纳米氢氧化镁2 g。用浓度为2%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与水(体积比3:1)混合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6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镁、二甲基硅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氢氧化镁为长80 nm针状。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3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4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购自北京德科岛金科技有限公司。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钙0.4g,甘油0.6 g,纳米氢氧化镁1.5 g。用浓度为0.7 %的聚丙烯酸钠与六偏磷酸钠(重量比1:1)的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4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钙、甘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氧化镁为六方片状,长为20 nm左右。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4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MTT实验表明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5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硫酸镁配制浓度为1.5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7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钾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1,继续搅拌反应6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吐温80,吐温80的加入量为镁盐的2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钙0.5 g,甘油0.5 g,纳米氢氧化镁2.5 g。用浓度为1.5%的聚丙烯酸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1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钙、甘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氢氧化镁为短棒状,长径为300 nm,短径为20 nm。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5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MTT实验表明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6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乙酸镁配制浓度为0.05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7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钾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1,继续搅拌反应6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加入量为镁盐的6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镁0.5 g,二甲基硅油0.5 g,纳米氢氧化镁3 g。用浓度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0.3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镁、二甲基硅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氢氧化镁为六方片状,长80 nm左右(见图5)。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6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MTT实验表明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7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氯化镁配制浓度为0.6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7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钾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2,继续搅拌反应6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的加入量为镁盐的5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镁0.5 g,甘油0.5 g,纳米氢氧化镁1 g。用浓度为0.5%的六偏磷酸钠与聚乙二醇(重量比2:1)的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5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镁、甘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氢氧化镁为短棒状,长径为150 nm,短径为15 nm。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7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MTT实验表明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8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硫酸镁配制浓度为0.2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7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钠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3,继续搅拌反应6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吐温80,吐温80的加入量为镁盐的1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镁0.5 g,二甲基硅油0.5 g,纳米氢氧化镁3 g。用质量浓度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3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镁、二甲基硅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氢氧化镁为长约80 nm左右针状。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8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MTT实验表明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实施例9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一)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一,用氯化镁配制浓度为0. 6 mol/L的镁盐溶液;
步骤二,在常压及80℃搅拌条件下,用氢氧化钾调整上述镁盐溶液pH值至10,继续搅拌反应7 h,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加入量为镁盐的8 wt%;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二)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氢氧化钙9 g,氯化钙0.6 g,二甲基硅油0.4g,纳米氢氧化镁1.5 g。用1.5 %的聚乙二醇与聚丙烯酸(重量比1:4)的乙醇与水(体积比1:2)的混合溶液将纳米氢氧化镁制成稳定的悬浮液。然后按照固液比1 mg: 0.5 ml,将氢氧化钙、氯化钙、二甲基硅油加入到纳米氢氧化镁的悬浮液中调和均匀,得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经XRD测试分析和相关计算以及TEM电子衍射分析和晶粒形貌大小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纳米氧化镁为六方片状,长约100 nm。纳米氢氧化镁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7小时后的杀菌率均达到100%。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实施例9制得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溶血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为:无溶血性,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Claims (3)

1.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包括固液分散体系和固相组分,其特征在于,固液分散体系中的纳米氢氧化镁与固相组分的重量比为0.1—0.3:1;
所述固液分散体系是指将纳米氢氧化镁均匀分散于分散剂溶液中所获得的悬浮液;所述分散剂溶液为分散剂重量浓度0.1wt%—3wt%的水溶液、或水与乙醇的互溶溶液;所述分散剂的重量浓度是指分散剂重量相对于氢氧化镁重量与液相重量之和的百分比;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组分包括氢氧化钙,氯化钙或氯化镁,以及二甲基硅油或甘油;其中,所述固相组分的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氯化钙或氯化镁3%—6%、二甲基硅油或甘油3%—6%,余量为氢氧化钙。
3.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固相组分与固液分散体系按1 mg:0.2—1.0ml的比例调和均匀即得。
CN201610777530.6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377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7530.6A CN106377433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7530.6A CN106377433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7433A CN106377433A (zh) 2017-02-08
CN106377433B true CN106377433B (zh) 2019-04-05

Family

ID=5793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77530.6A Active CN106377433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74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2069A (zh) * 2017-12-04 2018-05-04 武汉大学 一种牙根管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4750A (zh) * 2019-12-27 2020-03-31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牙髓炎或牙尖周炎的根管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34582A1 (en) * 2021-05-06 2022-11-10 Dead Sea Bromine Company Ltd. Aqueous dispersions of magnesium compounds for use in preservation of harvested products
CN113912822B (zh) * 2021-09-06 2023-06-16 上海抚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2381B2 (ja) * 1990-06-26 1994-08-17 昭和薬品化工株式会社 骨性硬組織形成用ペースト組成物
CN100998543B (zh) * 2007-01-15 2010-05-26 邓旭亮 口腔根管封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7433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elho et al. Antibacterial bone substitute of hydroxyapatite and magnesium oxide to prevent dental and orthopaedic infections
CN106377433B (zh) 一种抗菌性牙根管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1717A (zh) 纳米结构的钙-银磷酸盐复合粉末、用于获得所述粉末的方法以及其杀菌和杀真菌应用
CN109432507B (zh) 含金属氧化物的抗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enifer et al. Investigation on antibacterial and hemolytic properties of magnesium-doped hydroxyapatite nanocomposite
Gandhi et al. Annealing dependent synthesis of cyto-compatible nano-silver/calcium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CN107661544A (zh) 抗菌促成骨复合功能多孔骨科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5684B (zh) 一种可余辉光监测缓释抗菌的锗酸锌基质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v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in-vitro cell compatibilities of doped copper oxide/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Karunakaran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superparamagnetic mesoporous Co-doped hydroxyapatite nanorods for various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N107096069A (zh) 羟基磷灰石包覆银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178A (zh) 具有主动缓释效应的陶瓷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含此陶瓷材料的***
CN1164276C (zh) 利用天然牛胆汁在动物牛体外培育药用牛胆结石的方法
Sumathi et al. A new insight into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an apatite like oxyphosphate–BiCa4 (PO4) 3O
CN100502890C (zh) 含有纳米银的阿莫西林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glycine-copper (ii)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improved biosafety for sustainable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
Ali et al. Bio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balt nanoparticles using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lants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CN114588112B (zh) 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硒纳米颗粒及其抗菌应用
CN115998962A (zh) 一种组织粘附性复合水凝胶的合成方法及其绿色序列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应用
Emad et al. Anti-inflammation effect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zinc polycarboxylate cement (AGNPS-ZPCCEM)
Haghshenas et al. In vitro antibacterial biofilm effect of magnesium oxide nanoparticles on Streptococcus mutans
KR100439124B1 (ko) 항균 또는 살균 활성을 갖는 정제수 제조용 암석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7431062B (zh) 一种绿色发光氨基酸衍生抗菌碳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35576A (zh) 一种利用细菌上清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Avram et al.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hydroxyapatite and sil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