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7008A - 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7008A
CN106357008A CN201610496045.1A CN201610496045A CN106357008A CN 106357008 A CN106357008 A CN 106357008A CN 201610496045 A CN201610496045 A CN 201610496045A CN 106357008 A CN106357008 A CN 106357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ly lines
connection terminal
lines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60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7008B (zh
Inventor
田畑瑛树
二畠康
矢野绅郎
矢野绅一郎
仁藤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57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7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7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7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7/00Power lines or r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of special types, e.g. suspension tramway, ropeway, underground rail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本发明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具有连接于通过电磁感应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线圈(31b)供给电力的供电线(20)的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第1连接端子(1a)具有从第1供电线(20a)向第2供电线(20b)导出的第1导出部(1ab)、和与第1导出部(1ab)交叉的第1延伸部(1ac)。第2连接端子(1b)具有从第2供电线(20b)向第1供电线(20a)导出的第2导出部(1bb)、和与第2导出部(1bb)交叉的第2延伸部(1bc)。设置部件(2)在俯视下,将第1延伸部(1ac)和第2延伸部(1bc)重叠,并且使第1导出部(1ab)和第2导出部(1bb)对置配置。

Description

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背景技术
以往,有当作为受电线圈的拾波线圈(pickup coil)通过连结部时抑制来自拾波线圈的输出电压的降低的电力线引入装置(例如,参照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12-20656号〕)。
文献1的电力线引入装置设置为,使对引入线进行固定的突出部从对供电线进行把持的连接用钣金突出,并使成对的突出部彼此重叠配置。文献1的电力线引入装置通过将成对的突出部彼此重叠配置,从而消除在相邻的连接用钣金之间相分离的部分,由此,抑制来自拾波线圈的输出电压的降低。
此外,文献1的电力线引入装置通过使成对的突出部彼此重叠配置,从而在该重叠部分发生磁放大。结果,当拾波线圈通过上述重叠部分时,输出电压放大,向移动设备侧的供电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更稳定的电力向移动设备侧供电的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特征在于,具备连接端子和设置部件。上述连接端子连接于通过电磁感应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的供电线。上述设置部件对上述连接端子进行保持。上述供电线具有第1供电线和第2供电线。上述第2供电线沿上述第1供电线的长度方向以一端与上述第1供电线的端部对置的方式配置。上述供电线能够对沿上述第1供电线和上述第2供电线的排列方向移动的上述受电线圈连续供电。上述连接端子具有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上述第1连接 端子与上述第1供电线的上述端部电连接。上述第2连接端子与上述第2供电线的上述一端电连接。上述第1连接端子具有第1导出部和第1延伸部。上述第1导出部在从上述第1供电线朝向上述第2供电线的方向上导出。上述第1延伸部在与上述第1导出部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上述第2连接端子具有第2导出部和第2延伸部。上述第2导出部在从上述第2供电线朝向上述第1供电线的方向上导出。上述第2延伸部在与上述第2导出部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上述设置部件,在俯视下,将上述第1延伸部与上述第2延伸部重叠,并且使上述第1导出部与上述第2导出部对置配置。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具有上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上述供电线和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电线与上述电力线引入装置电连接。上述移动设备,将流过上述供电线的交流电流所产生的磁能在上述受电线圈中转换为电能而被供电。
附图说明
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通过结合以下的详述及附图而更加能够理解。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其他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的其他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的局部切开后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的电路的结构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的结构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其他非接触绝缘集电器的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将电力向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移动设备供电的供电线进行引入的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参照图1至图8来说明。图1表示图4的AA方向上的剖面,图3表示图4的BB方向上的剖面。图9至图12中,对具备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进行说明。图中,对于相同部件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各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及位置关系有时为了明确地说明而进行了夸张。以下的说明中,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各要素可以设为通过1个部件构成多个要素而用1个部件兼作多个要素的形态,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分担1个部件的功能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如图1至图4所示,具备连接端子1和设置部件2。连接端子1连接于通过电磁感应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受电线圈31b供给电力的供电线20。受电线圈31b如图11例示的那样收容于受电部31。设置部件2对连接端子1进行保持。供电线20具有第1供电线20a和第2供电线20b。第2供电线20b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以一端20ba与第1供电线20a的端部20aa对置的方式配置。供电线20能够对沿第1供电线20a和第2供电线20b的排列方向移动的受电线圈31b连续供电。图1中,用空白的两个箭头例示出收容有受电线圈31b的受电部31的移动方向。
连接端子1具有图1、图2、图5至图7所示的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第1连接端子1a与第1供电线20a的端部20aa电连接。第2连接端子1b与第2供电线20b的一端20ba电连接。第1连接端子1a具有第1导出部1ab和第1延伸部1ac。第1导出部1ab在从第1供电线20a朝向第2供电线20b的方向上导出。第1延伸部1ac在与第1导出部1ab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2连接端子1b具有第2导出部1bb和第2延伸部1bc。第2导出部1bb在从第2供电线20b朝向第1供电线20a的方向上导出。第2延伸部1bc在与第2导出部1bb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设置部件2如图1及图5所示,在俯视下,使第1延伸部1ac和第2延伸部1bc重叠配置。设置部件2如图1、图6及图7所示,使第1导出部 1ab和第2导出部1bb对置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配置为,第1延伸部1ac与第1导出部1ab交叉,第2延伸部1bc与第2导出部1bb交叉,第1延伸部1ac与第2延伸部1bc重叠,所以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电力。
开始对电力线引入装置10所使用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进行说明。
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例如如图9所示,除了电力线引入装置10以外,还具有供电线20、吊架(hanger)25、连接装置26、导轨(rail)28和移动设备32。如图10所示,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还具有电源装置24和端子台29。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利用电力线引入装置10,从电源装置24侧向供电线20引入电力。电源装置24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51,作为交流电流,能够输出几十kHz的高频电流。
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的导轨28例如沿使移动设备32移动的移动路线悬挂于顶板板材。导轨28形成为长条状。导轨28如图9所示,具备矩形的底板28a和一对侧壁28b。一对侧壁28b沿底板28a的长度方向从底板28a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突出。导轨28由底板28a和一对侧壁28b形成为剖视H字形状。导轨28沿长度方向而在底板28a和一对侧壁28b所围的区域收容电力线引入装置10以及吊架25。导轨28在与设置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底板28a的表面相反的背面侧设置端子台29。
供电线20以能够沿导轨28的长度方向配置的方式被多个吊架25所保持。供电线20沿导轨28的长度方向设为一对即2根。供电线20,匹配于移动设备32的移动路线的长度而由多个集电线(trolley line)20z构成。供电线20通过连接装置26使沿着导轨28的长度方向的邻接的集电线20z电连接。供电线20使多个集电线20z电连接而构成图10所示的电路。图10中,对多个连接装置26附加字符“J”。
吊架25将供电线20沿导轨28配置,抑制供电线20的下垂。吊架25具备棒状的第1保持臂25a、棒状的第2保持臂25b以及使第1保持臂25a与第2保持臂25b连结的连结体25c。连结体25c呈棒状的外形形状。第1保持臂25a将成对的供电线20的一方的集电线20z在前端保持。第2保持臂25b将成对的供电线20的另一方的集电线20z在前端保持。连结体25c使第1保持臂25a从一方的端部突出,并使第2保持臂25b从另一方的端 部突出。第1保持臂25a从连结体25c的突出量大于第2保持臂25b从连结体25c的突出量。
吊架25通过螺栓将连结体25c螺紧固定于导轨28的底板28a。吊架25中,由于第1保持臂25a相比于第2保持臂25b而言从连结体25c的突出量大,所以移动设备32能够不碰到另一方的集电线20z地移动。
连接装置26整体呈长方体状的外形形状。集电线20z***在连接装置26的内部。连接装置26沿导轨28的长度方向将邻接的集电线20z彼此在内部电连接。
移动设备32中安装有受电部31。受电部31如图11所示,具备空隙31aa,呈C字状的外形形状。受电部31在空隙31aa中经由空间将供电线20夹入。受电部31构成为,在将供电线20夹入空隙31aa的状态下,移动设备32能够沿供电线20的长度方向移动。受电部31具有C字形状的受电核31a和在受电核31a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的受电线圈31b。受电核31a能够由磁性体构成。
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中,经由电力线引入装置10,从电源装置24将交流电流引入供电线20,从而在供电线20的周围产生与交流电流的频率对应的磁场。图11中,用空白箭头例示出流过供电线20的交流电流的朝向,用黑箭头例示出由于交流电流的流动而在供电线20的周围产生的磁通的朝向。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中,利用在受电线圈31b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对移动设备32供电。换言之,受电部31构成拾波线圈,对利用流过供电线20的交流电流而在供电线20的周围产生的磁通进行拾波。受电部31通过接近供电线20配置而能够提高受电效率。
移动设备32除了受电部31以外还具备恒压电路部33、逆变器34(inverter)和驱动部35。受电部31也可以是与恒压电路部33作为一体而设置的结构。受电线圈31b将产生的感应电流供给到恒压电路部33。恒压电路部33使来自受电线圈31b的电压成为规定的恒压。逆变器34将来自恒压电路部33的输出进行电力转换,并供给到驱动部35。移动设备32通过将经由受电线圈31b供电的电力供给到驱动部35,能够使马达等驱动部35驱动。
换言之,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构成非接触供电输送装置,移动设备32 不与供电线20接触,通过电磁感应从供电线20向移动设备32侧供电。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如图4所示,由第1块10a、第2块10b、以及设置在第1块10a与第2块10b之间的中央块10c这三个构成。第1块10a设于沿着供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第2块10b设置于沿着供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相反侧。
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第1块10a和第2块10b和中央块10c整体如图1至图3所示,成为具备连接端子1和设置部件2的结构。连接端子1除了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以外,还具备第3连接端子1c和第4连接端子1d。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是相同构造。第3连接端子1c和第4连接端子1d是相同构造。以下,对于第1连接端子1a以及第3连接端子1c进行详述,对于第2连接端子1b以及第4连接端子1d进行简单说明。
第1连接端子1a如图1、图2、图5至图7所示,除了第1导出部1ab和第1延伸部1ac以外,还具备第1刃支承部1ad和第1突出部1ae。第1导出部1ab呈矩形平板状的外形形状。第1延伸部1ac呈矩形平板状的外形形状。第1连接端子1a通过第1导出部1ab和第1延伸部1ac形成L字状的外形形状。第1刃支承部1ad具备第1基底部1af和一对第1侧壁部1ag。第1基底部1af呈矩形平板状的外形形状。第1基底部1af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部1av。孔部1av沿第1基底部1af的长度方向设有2个。
第1侧壁部1ag设置为,从第1基底部1af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边立起。第1刃支承部1ad,在与第1基底部1af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由第1基底部1af和一对第1侧壁部1ag形成C字状的外形形状。一对第1侧壁部1ag分别在中央部具备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1贯通孔1ap。第1贯通孔1ap形成为第1侧壁部1ag的长度方向为长径的长圆状。一对第1侧壁部1ag分别在从第1基底部1af离开的前端侧具备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的第1突起1ah。
第1刃支承部1ad能够将第1供电线20a的端部20aa处的导体收容在由第1基底部1af、一对第1侧壁部1ag所围的区域。第1刃支承部1ad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1限制部1aj。第1限制部1aj弯曲形成第1侧壁部 1ag的一部分。第1限制部1aj限制第1供电线20a向第1基底部1af侧的沉入。第1刃支承部1ad在与长度方向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具有第2限制部1ak。第2限制部1ak弯曲形成与设有第1限制部1aj的第1侧壁部1ag相对置的第1侧壁部1ag的一部分。第2限制部1ak限制第1供电线20a向第2供电线20b侧的移动。
第1刃支承部1ad沿长度方向从设置第1限制部1aj的第1侧壁部1ag处的第1限制部1aj的相反侧的一端导出第1导出部1ab。第1导出部1ab在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第1延伸部1ac。第1突出部1ae设置在第1延伸部1ac的与第1导出部1ab相反的一侧。第1突出部1ae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设置。第1突出部1ae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隔着第1延伸部1ac设置在第1导出部1ab的相反侧。第1突出部1ae具备第1固定部1am。第1固定部1am对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配置的第2电力线21b进行固定。第1固定部1am将第2电力线21b的一端缘21ba夹持而固定。
第1连接端子1a在俯视下设置为,第1导出部1ab的导出方向与第1延伸部1ac的延伸方向交叉。第1连接端子1a在俯视下更优选沿第1导出部1ab的导出方向与第1延伸部1ac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设置。
第2连接端子1b除了第2导出部1bb和第2延伸部1bc以外还具备第2刃支承部1bd和第2突出部1be。第2连接端子1b若以第2延伸部1bc为基准轴向旋转则与第1连接端子1a为相同结构。第2连接端子1b,对应于第1连接端子1a的第1导出部1ab、第1延伸部1ac、第1刃支承部1ad、第1突出部1ae而具备第2导出部1bb、第2延伸部1bc、第2刃支承部1bd、第2突出部1be。第2连接端子1b,对应于第1连接端子1a的第1刃支承部1ad的第1基底部1af、第1侧壁部1ag、第1限制部1aj、第2限制部1ak而具备第2基底部1bf、第2侧壁部1bg、第3限制部1bj、第4限制部1bk。
第2连接端子1b的第2刃支承部1bd对第2供电线20b的一端20ba进行保持。第2连接端子1b,对应于第1连接端子1a的第1固定部1am而具备第2固定部1bm。第2固定部1bm将第1电力线21a的端缘部21aa夹持而固定。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在使第1刃支承部1ad 和第2刃支承部1bd配置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在俯视下配置为,使第1延伸部1ac和第2延伸部1bc隔着空间10aa相对置。
第3连接端子1c如图2及图3所示,与第3供电线20c的端部位20ca电连接。第3连接端子1c具有第3导出部1cb和第3延伸部1cc。第3导出部1cb在从第3供电线20c朝向第4供电线20d的方向上导出。第3延伸部1cc在与第3导出部1cb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3连接端子1c在第3延伸部1cc的与第3导出部1cb相反的一侧设有第3突出部1ce。第3突出部1ce沿第3供电线20c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从第3延伸部1cc向第3导出部1cb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向上。第3突出部1ce具备将第4电力线21d的端缘部位21da夹持而固定的第3固定部1cm。
连接端子1中,使第1连接端子1a的第1导出部1ab的长度与第3连接端子1c的第3导出部1cb的长度为相同长度。连接端子1中,与第1连接端子1a的第1延伸部1ac的长度相比,使第3连接端子1c的第3延伸部1cc的长度较短。第3连接端子1c除了第3导出部1cb和第3延伸部1cc以外,还具备第3刃支承部1cd和第3突出部1ce。第1连接端子1a和第3连接端子1c,除了第3延伸部1cc的长度比第1延伸部1ac的长度短以外同样地形成。
第4连接端子1d与第4供电线20d的一端缘部20da电连接。第4连接端子1d具有第4导出部1db和第4延伸部1dc。第4导出部1db在从第4供电线20d朝向第3供电线20c的方向上导出。第4延伸部1dc在与第4导出部1db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4连接端子1d在第4延伸部1dc的与第4导出部1db相反的一侧设有第4突出部1de。第4突出部1de沿第4供电线20d的长度方向从第4延伸部1dc向第4导出部1db的相反侧突出。第4突出部1de具备将第3电力线21c的一缘部21ca夹持而固定的第4固定部1dm。
连接端子1中,使第2连接端子1b的第2导出部1bb的长度和第4连接端子1d的第4导出部1db的长度为相同长度。连接端子1中,与第2连接端子1b的第2延伸部1bc的长度相比,使第4连接端子1d的第4延伸部1dc的长度较短。
第4连接端子1d除了第4导出部1db和第4延伸部1dc以外,还具备 第4刃支承部1dd和第4突出部1de。第4连接端子1d若以第4延伸部1dc为基准轴向旋转则与第3连接端子1c为相同结构。第3连接端子1c和第4连接端子1d配置为,在第3刃支承部1cd和第4刃支承部1dd配置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在俯视下第3延伸部1cc和第4延伸部1dc隔着空间而重叠。
连接端子1分别通过金属板的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第1连接端子1a、第2连接端子1b、第3连接端子1c以及第4连接端子1d。连接端子1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铜或铜合金等。
设置部件2如图2所示,在第1块10a中,具备第1基座部2a、第1主体(body)部2b、第1保持体2m、第1罩部2u、第3保持体2p、第3罩部2x以及第1侧壁罩2c。此外,在中央块10c中,设置部件2具备中央罩2d、第1分隔部2s和第2分隔部2t。
在第2块10b中,设置部件2以与第1块10a中的第1基座部2a、第1主体部2b、第1保持体2m、第1罩部2u对应的方式,具备第2基座部2e、第2主体部2f、第2保持体2n、第2罩部2v。在第2块10b中,设置部件2以与第1块10a中的第3保持体2p、第3罩部2x、第1侧壁罩2c对应的方式,具备第4保持体2q、第4罩部2y、第2侧壁罩2g。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由于第1块10a和第2块10b为相同结构,所以主要基于第1块10a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主视图中,第1基座部2a例如呈矩形的外形形状。第1基座部2a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2个贯通孔2aa。2个贯通孔2aa在短边方向的中央部沿长度方向设置。第1基座部2a沿长度方向以能够引入电力线21的方式具备引入槽2am。在主视图中,第1基座部2a能够经由2个贯通孔2aa向平行的2个引入槽2am引入电力线21。
第1主体部2b具备基部2ba和突壁部2bb。在主视图中,基部2ba以能够将第1基座部2a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呈矩形的外形形状。基部2ba具备圆柱状的凸台(boss)2be。凸台2be嵌合于第1基座部2a的贯通孔2aa。凸台2be的内部形成空洞。对于凸台2be而言,通孔在基部2ba的表面形成开口部2bc。在俯视图中,基部2ba具有从四角分别向外方突出的突片2bs。突片2bs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部2bx。第1主体部2b能够使结束带2bt插通于各突片2bs的各个贯通孔部2bx而使电力线21固 定。
突壁部2bb呈长方体状的外形形状。突壁部2bb的内部为空洞,能够收容电力线21的一部分。突壁部2bb设于基部2ba的与凸台2be突出的面相反侧的面。突壁部2bb沿基部2ba的长度方向设置,向与基部2ba正交的方向突出。突壁部2bb在前端具备突部2bd。突部2bd沿突壁部2bb的长度方向设有2个。
第1保持体2m例如呈长方体状的外形形状。第1保持体2m具备能够收容第1刃支承部1ad的槽部2ma。第1保持体2m中,在收容了第1刃支承部1ad的状态下,第1刃支承部1ad突出。第1保持体2m在外侧面形成有多个第1肋2mb。
突部2bd经由第1保持体2m,与第1刃支承部1ad的孔部1av嵌合。由于突部2bd嵌合于孔部1av,所以第1主体部2b能够保持第1刃支承部1ad。第1主体部2b在突部2bd的前端的外形破坏而变得大于孔部1av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1刃支承部1ad脱落。
第1主体部2b通过使基部2ba的凸台2be嵌合于第1基座部2a的贯通孔2aa从而将第1基座部2a覆盖。第1主体部2b中,基部2ba、突壁部2bb、凸台2be、突片2bs和突部2bd一体形成。第1主体部2b通过树脂材料的一体成形而形成。
第1罩部2u以能够将保持于第1刃支承部1ad的第1供电线20a覆盖的方式,呈剖面U字状的外形形状。第1罩部2u形成有与第1肋2mb嵌合的嵌合槽2ua。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在将第1供电线20a固定于第1连接端子1a后,通过使嵌合槽2ua与第1肋2mb嵌合,从而第1罩部2u被安装于第1保持体2m。
第1侧壁罩2c设在第1主体部2b的与中央罩2d相反的一侧。第1侧壁罩2c以设于第1主体部2b的侧面的方式,在侧视图中呈J字状的外形形状。第1侧壁罩2c堵塞第1主体部2b的侧面,抑制尘埃或垃圾进入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内部。
对于设置部件2而言,固定螺栓插通于第1主体部2b的开口部2bc以及第1基座部2a的贯通孔2aa并螺紧于导轨28的底板28a,从而设置部件2被固定于导轨28。
中央块10c的中央罩2d以能够将第1主体部2b和第2主体部2f连结的方式,遍及第1主体部2b和第2主体部2f形成连续的光滑的面。第1分隔部2s和第2分隔部2t遍及第1主体部2b和第2主体部2f而设。中央罩2d将第1分隔部2s和第2分隔部2t覆盖。
第1分隔部2s如图8所示,为平板状,在俯视下呈T字状的外形形状。第1分隔部2s在第1面2sa侧具备从周围凹陷的第1凹陷部2sc。第1凹陷部2sc能够收容第1连接端子1a。第1分隔部2s在与第1面2sa相反的第2面具备收容第2连接端子1b的第2凹陷部。第1分隔部2s由绝缘体形成。第1分隔部2s设在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连接端子1b之间,确保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连接端子1b的电绝缘性。
第1分隔部2s具备从第1面2sa突出的多个第2肋2sr和从第2面突出的多个第3肋。第1分隔部2s利用第2肋2sr和第3肋,能够确保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连接端子1b的绝缘距离。第1分隔部2s通过具备第2肋2sr和第3肋,能够抑制由第1连接端子1a或第2连接端子1b产生的磁通的降低,并且能够提高电绝缘性。第1分隔部2s的T字状的横棒的一部分收容于第1保持体2m的槽部2ma。
第2分隔部2t为与第1分隔部2s相同的结构,以第1分隔部2s被设在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连接端子1b之间的方式,设在第3连接端子1c与第4连接端子1d之间。
设置部件2使收容第1刃支承部1ad的第1保持体2m和收容第2刃支承部1bd的第2保持体2n配置为直线状。设置部件2使收容第3刃支承部1cd的第3保持体2p和收容第4刃支承部1dd的第4保持体2q配置为直线状。设置部件2使第1保持体2m以及第2保持体2n、第3保持体2p以及第4保持体2q具有高度差地配置。设置部件2,在不进入受电线圈31b中的空隙31aa的位置配置第1电力线21a,在不进入受电线圈31b中的空隙31aa的位置配置第2电力线21b。
以下,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而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对移动设备32进行供电的情况。
电力线引入装置10如图10所示,例如跨将成对配线的供电线20与电源装置24侧连接的连结部22a、与同连结部22a相邻且成对配线的供电线 20的折返部23a而配置。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中,使与折返部23a连接的集电线20z彼此利用第2电力线21b、端子台29以及第4电力线21d电连接。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中,在连结部22a与折返部23a之间,形成邻接的集电线20z彼此在空间上分离的离线部分10za。离线部分10za在图1中进行了例示。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相比较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中,在受电部在连结部与折返部之间通过的情况下,如果连结部与折返部在空间上分离,则有由流过供电线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降低的倾向。非接触绝缘集电器,如果由流过供电线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降低,则从受电部输出的输出有可能降低。
特别是,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中,形成为由受电部从供电线效率良好地受电、能够输出规定的稳定的电力的构造。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中,第1供电线与同第1供电线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的外形形状不同,来自与受电线圈交链的第1供电线的磁通和来自与受电线圈交链的第1连接端子的磁通有可能不同。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中,第2供电线与同第2供电线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的外形形状不同,来自与受电线圈交链的第2供电线的磁通和来自与受电线圈交链的第2连接端子的磁通有可能不同。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中,如果第1供电线与第2供电线在空间上分离的供电线的离线部分处产生的磁通畸变而磁通密度变小,则受电部的电压变小,有难以将稳定的电力供电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以设置部件2能够对受电线圈31b连续供电的方式,使第1延伸部1ac和第2延伸部1bc重叠配置。受电部31在将第1导出部1ab和第2导出部1bb收容在空隙31aa内的状态下,能够接收来自第1导出部1ab和第2导出部1bb双方的磁通。因此,电力线引入装置10,能够对受电线圈31b连续供电,并且,能够抑制由于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重叠引起的磁放大,从而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供电。
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受电部31沿与供电线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第1延伸部1ac与第2延伸部1bc重叠而从空隙31aa伸出的方式延伸,能够使来自第1延伸部1ac与第2延伸部1bc的磁通的影响较小。换言之,电力线引入装置10通过使在与第1导出部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延伸的第1延伸部1ac、和在与第2导出部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延伸部1bc重叠配置,能够实现小型化。
进而,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在离线部分10za,使第1供电线20a与第1电力线21a沿并行方向配置,使流过第1供电线20a的电流与流过第1电力线21a的电流的方向一致。图1中,用虚线的空白箭头例示出流过第1供电线20a与第2供电线20b的电流的朝向。图1中,用空白的虚线箭头例示出流过第1电力线21a与第2电力线21b的电流的朝向。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在离线部分10za,第2供电线20b和第2电力线21b沿并行方向配置,使流过第2供电线20b的电流与流过第2电力线21b的电流的方向一致。
换言之,优选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俯视下,第1固定部1am将第2电力线21b的一端缘21ba沿与第2供电线20b并行的方向固定。第2固定部1bm将第1电力线21a的端缘部21aa沿与第1供电线20a并行的方向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利用连接端子1,在相同的电流的方向上,能够形成相同磁场,因此能够使更稳定的电力供电。
电力线引入装置10如图1所示,通过适当地设定第2延伸部1bc的长度并适当地调整第2导出部1bb与第2电力线21b的距离H,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供电。同样,电力线引入装置10,通过适当地设定第1延伸部1ac的长度并适当地调整第1导出部1ab与第1电力线21a的距离,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供电。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由板状的导电性部件构成。
电力线引入装置10通过将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用板状的导电性部件构成,能够容易地调整磁通。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通过使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形成为平板状,能够将第1延伸部1ac与第2延伸部1bc的距离调整得小于供电线20的径。
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通过调整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重叠量,能够抑制从供电线20的部分产生的磁通与从供电线20的离线部分10za产生的磁通之差。
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第1导出部1ab和第2导出部1bb为平板状的情况下,在从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某一方向另一方的投影视图中,能够将相互重复的区域规定为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重叠量。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为了改变第1导出部1ab、第2导出部1bb的重复面积,在第1导出部1ab具备第1倾斜部1at,在第2导出部1bb具备第2倾斜部1bt。
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为了抑制从供电线20的部分产生的磁通与从供电线20的离线部分10za产生的磁通之差,不限于调整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重复区域。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为了抑制从供电线20的部分产生的磁通与从供电线20的离线部分10za产生的磁通之差,也可以调整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重复区域上的厚度。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为了抑制从供电线20的部分产生的磁通与从供电线20的离线部分10za产生的磁通之差,作为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的重复区域上的距离,也可以适当调整第1宽度W1。第1宽度W1如图5所示,表示第1导出部1ab和第2导出部1bb在导出方向上重叠的重复区域的长度。
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能够抑制受电部31接受磁通而输出的输出电压中产生过电压。移动设备32中,在从受电部31输出的输出电流为过电流而过大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产生移动设备32的故障的要因。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供电线20的离线部分10za,也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向移动设备32侧供电。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相比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与从供电线的部分产生的磁通相比,从供电线的离线部分产生的磁通较大地降低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以跨离线部分的方式安装有2个受电部的移动设备。
但是,非接触绝缘集电器中,在使用以跨离线部分的方式安装有2个受电部的移动设备的情况下,与具备1个受电部的移动设备相比,有难以实现移动设备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由于能够抑制从供电线20的离线部分10za产生的磁通与从供电线20的部分产生的磁通之差,所以能够以具备1个受电部31的移动设备32构成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非接触绝 缘集电器50,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能够使用具备1个受电部31的移动设备32,能够实现移动设备32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具有上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供电线20和移动设备32。供电线20与电力线引入装置10电连接。移动设备32具备受电线圈31b。受电线圈31b将流过供电线20的交流电流所产生的磁能转换为电能。
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能够以具备上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结构将更稳定的电力向移动设备32供电。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如图10所示,以在供电线20的与电源装置24电连接的连结部22a与供电线20的折返部23a之间能够向受电部31连续供电的方式配置于导轨28。图10中,用箭头例示电流的流动路线。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中,供电线20还与电力线21电连接。电力线21具有第1电力线21a和第2电力线21b。第2连接端子1b设有第2突出部1be。第2突出部1be在第2延伸部1bc的与第2导出部1bb相反的一侧,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从第2延伸部1bc向第2导出部1bb的相反侧突出。第2突出部1be具备第2固定部1bm。第2固定部1bm将第1电力线21a的端缘部21aa固定。第2供电线20b经由第2连接端子1b,与第1电力线21a电连接。
第1连接端子1a设有第1突出部1ae。第1突出部1ae在第1延伸部1ac的与第1导出部1ab相反的一侧,沿第2供电线20b的长度方向从第1延伸部1ac向第1导出部1ab的相反侧突出。第1突出部1ae具备第1固定部1am。第1固定部1am将第2电力线21b的一端缘21ba固定。优选的是,第1供电线20a经由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电力线21b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不限于图10所示的、用于经由端子台29从电源装置24对供电线20引入电力。以下,如图12所示,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用于使供电线20和电容器盒27电连接的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如图12所示,跨第1输入部22b和第2输入部23b而配置。第1输入部22b中,成对的供电线20的一方(20a, 20c)与电容器盒27电连接。第2输入部23b中,相邻于第1输入部22b而电连接供电线20的另一方(20b,20d)和电容器盒27。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第1输入部22b与第2输入部23b之间,以能够向受电部31连续供电的方式配置于导轨28。电力线引入装置10经由端子台29以及电容器盒27,使供电线20电连接。图12中,用箭头例示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中,在第1输入部22b与第2输入部23b之间,形成供电线20在空间上分离的离线部分10za。电容器盒27能够设置在供电线20的任意点。
电容器盒27,通过根据供电线20的长度适当地设定供电线20的静电电容,能够调整供电线20的阻抗。电容器盒27例如具备多个电容器,通过使多个电容器适当地串联电连接或并联电连接,能够调节电容器盒27整体的静电电容。
电容器盒27,通过调节电容器盒27整体的静电电容,使供电线20的阻抗中的电容成分变动,通过配置在供电线20的任意的位置,使供电线20间的产生电压降低。
变形例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中,根据受电线圈31b从供电线20接受的磁通,在移动设备32中,也能够抑制来自受电部31的输出电压产生过电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的形态)
从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具备连接端子(1)和设置部件(2)。连接端子(1)连接于供电线(20)。供电线(20)通过电磁感应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线圈(31b)供给电力。设置部件(2)对连接端子(1)进行保持。供电线(20)具有第1供电线(20a)和第2供电线(20b)。第2供电线(20b)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而一端(20ba)与第1供电线(20a)的端部(20aa)对置。第2供电线(20b)能够对沿第1供电线(20a)与第2供电线(20b)的排列方向移动的受电线圈(31b)连续供电。连接端子(1)具有第1连接端子(1a)和第2连接端子(1b)。第1连接端子(1a)与第1供电线(20a) 的端部(20aa)电连接。第2连接端子(1b)与第2供电线(20b)的一端(20ba)电连接。第1连接端子(1a)具有第1导出部(1ab)和第1延伸部(1ac)。第1导出部(1ab)在从第1供电线(20a)朝向第2供电线(20b)的方向上导出。第1延伸部(1ac)在与第1导出部(1ab)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2连接端子(1b)具有第2导出部(1bb)和第2延伸部(1bc)。第2导出部(1bb)在从第2供电线(20b)朝向第1供电线(20a)的方向上导出。第2延伸部(1bc)在与第2导出部(1bb)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部件(2)在俯视下使第1延伸部(1ac)和第2延伸部(1bc)重叠配置。设置部件(2)使第1导出部(1ab)和第2导出部(1bb)对置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俯视下,将第1延伸部(1ac)与第2延伸部(1bc)重叠,将第1导出部(1ab)与第2导出部(1bb)对置配置,能够将更稳定的电力供电。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第一方案中,供电线(20)还与电力线(21)电连接。电力线(21)具有第1电力线(21a)和第2电力线(21b)。第2连接端子(1b)具备第2突出部(1be)和第2固定部(1bm)。第2突出部(1be)在第2延伸部(1bc)的与第2导出部(1bb)相反的一侧。第2突出部(1be)沿第1供电线(20a)的长度方向,从第2延伸部(1bc)向第2导出部(1bb)的相反侧突出。第2固定部(1bm)设于第2突出部(1be)。第2固定部(1bm)将第1电力线(21a)的端缘部(21aa)固定。第2供电线(20b)经由第2连接端子(1b),与第1电力线(21a)电连接。第1连接端子(1a)具备第1突出部(1ae)和第1固定部(1am)。第1固定部(1am)设于第1突出部(1ae)。第1固定部(1am)将第2电力线(21b)的一端缘(21ba)固定。第1突出部(1ae)位于第1延伸部(1ac)的与第1导出部(1ab)相反的一侧。第1突出部(1ae)沿第2供电线(20b)的长度方向,从第1延伸部(1ac)向第1导出部(1ab)的相反侧突出。第1供电线(20a)经由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电力线(21b)电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能够以第2供电线(20b)经由第2连接端子(1b)而与第1电力线(21a)连接、第1供电线(20a) 经由第1连接端子(1a)而与第2电力线(21b)连接的简单结构供电。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第二方案中,在俯视下,第1固定部(1am)将第2电力线(21b)的一端缘(21ba)沿与第2供电线(20b)并行的方向固定。第2固定部(1bm)将第1电力线(21a)的端缘部(21aa)沿与第1供电线(20a)并行的方向固定。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某个中,第1连接端子(1a)是板状的导电性部件。第2连接端子(1b)是板状的导电性部件。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能够以第1连接端子(1a)与第2连接端子(1b)为板状的导电性部件的结构容易地对磁通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具备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的某1个电力线引入装置(10)、供电线(20)和移动设备(32)。供电线(20)与电力线引入装置(10)电连接。移动设备(32)具备受电线圈(31b)。受电线圈(31b)将流过供电线(20)的交流电流所产生的磁能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50),能够以具备上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10的结构,将更稳定的电力向移动设备32供电。
符号说明
1 连接端子
1a 第1连接端子
1ab 第1导出部
1ac 第1延伸部
1b 第2连接端子
1bb 第2导出部
1bc 第2延伸部
1c 第3连接端子
1cb 第3导出部
1cc 第3延伸部
1d 第4连接端子
1db 第4导出部
1dc 第4延伸部
2 设置部件
10 电力线引入装置
10aa 空间
20 供电线
20a 第1供电线
20aa 端部
20b 第2供电线
20ba 一端
21a 第1电力线
21aa 端缘部
21b 第2电力线
21ba 一端缘
31aa 空隙
31b 受电线圈。

Claims (5)

1.一种电力线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连接端子,连接于通过电磁感应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的供电线;以及
设置部件,保持该连接端子,
供电线具有第1供电线和沿着该第1供电线的长度方向而一端与上述第1供电线的端部相对置的第2供电线,能够对沿着上述第1供电线与上述第2供电线的排列方向移动的上述受电线圈连续供电,
上述连接端子具有与上述第1供电线的上述端部电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以及与上述第2供电线的上述一端电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
上述第1连接端子具有在从上述第1供电线朝向上述第2供电线的方向上导出的第1导出部、和在与该第1导出部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延伸部,
上述第2连接端子具有在从上述第2供电线朝向上述第1供电线的方向上导出的第2导出部、和在与该第2导出部的导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延伸部,
上述设置部件,在俯视下,将上述第1延伸部和上述第2延伸部重叠,并且使上述第1导出部和上述第2导出部对置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电线还与电力线电连接,
上述电力线具有第1电力线和第2电力线,
上述第2连接端子具备第2突出部和第2固定部,上述第2突出部在上述第2延伸部的与上述第2导出部相反的一侧,沿上述第1供电线的长度方向从上述第2延伸部向上述第2导出部的相反侧突出,上述第2固定部设于上述第2突出部并将上述第1电力线的端缘部进行固定,
上述第2供电线经由上述第2连接端子而与上述第1电力线电连接,
上述第1连接端子具备第1突出部和第1固定部,上述第1突出部在上述第1延伸部的与上述第1导出部相反的一侧,沿上述第2供电线的长度方向从上述第1延伸部向上述第1导出部的相反侧突出,上述第1固定部设于上述第1突出部并将上述第2电力线的一端缘进行固定,
上述第1供电线经由上述第1连接端子而与上述第2电力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下,上述第1固定部将上述第2电力线的上述一端缘沿与上述第2供电线并行的方向进行固定,
上述第2固定部将上述第1电力线的上述端缘部沿与上述第1供电线并行的方向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接端子和上述第2连接端子是板状的导电性部件。
5.一种非接触绝缘集电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1项所述的电力线引入装置;
上述供电线,与该电力线引入装置电连接;以及
移动设备,具备将由流过该供电线的交流电流所产生的磁能转换为电能的上述受电线圈。
CN201610496045.1A 2015-07-17 2016-06-29 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Active CN106357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3308A JP6569978B2 (ja) 2015-07-17 2015-07-17 電力線引込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接触絶縁トロリー
JP2015-143308 2015-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7008A true CN106357008A (zh) 2017-01-25
CN106357008B CN106357008B (zh) 2019-04-16

Family

ID=5784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6045.1A Active CN106357008B (zh) 2015-07-17 2016-06-29 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69978B2 (zh)
KR (1) KR101909167B1 (zh)
CN (1) CN106357008B (zh)
TW (1) TWI6049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4285B1 (ja) * 2018-04-23 2019-09-11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450A (zh) * 2004-03-31 2005-10-05 欧姆龙株式会社 传感器用电缆以及具备该电缆的放大分离型传感器
JP2012020656A (ja) * 2010-07-14 2012-02-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力線引込み装置
WO2015010975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icking-up signals in electrically contactless man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502A (ja) * 1997-06-10 1999-01-06 Yamaha Motor Co Ltd 搬送システムの非接触式給電装置
JP4507903B2 (ja) * 2004-05-28 2010-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タロック装置
JP4479380B2 (ja) * 2004-06-30 2010-06-09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接続体、電子部品の接続構造、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CN101183609B (zh) * 2007-12-10 2010-06-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容式非接触集流环及使用所述集流环的供电装置
GB2463692A (en) * 2008-09-19 2010-03-24 Bombardier Transp Gmbh An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a vehicle with electric energy
WO2012107490A2 (de) * 2011-02-09 2012-08-16 Conductix-Wampfler Ag Vorrichtung zur energieübertragung und zur induktiven kommunikation
TWI439700B (zh) * 2012-01-19 2014-06-01 Ind Tech Res Inst 用於具有雙導線之電力電纜線的電力感測裝置
CN203537081U (zh) * 2013-11-08 2014-04-09 济南东普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非接触式供电***
CN103545941A (zh) * 2013-11-11 2014-01-29 天津工业大学 点对点协同工作无线充电耦合器
CN103633748B (zh) * 2013-11-12 2015-09-09 天津工业大学 电磁谐振式铁路机车无线供电***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450A (zh) * 2004-03-31 2005-10-05 欧姆龙株式会社 传感器用电缆以及具备该电缆的放大分离型传感器
JP2012020656A (ja) * 2010-07-14 2012-02-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力線引込み装置
WO2015010975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icking-up signals in electrically contactless mann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09167B1 (ko) 2018-12-10
KR20170009719A (ko) 2017-01-25
TWI604975B (zh) 2017-11-11
TW201720679A (zh) 2017-06-16
CN106357008B (zh) 2019-04-16
JP2017024492A (ja) 2017-02-02
JP6569978B2 (ja)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194B (zh) 带有噪声滤波器的汇流条装置
JP5154676B2 (ja) コンデンサ
US20100176909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power-suppl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4283404B (zh) 具有非均匀的绕组端子分布的耦合电感器
TW541757B (en) Antenna element with conductors formed on outer surfaces of device substrate
JP599113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3080698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0462770A (zh) 电容器
CN109152316A (zh) 噪声滤波器和降噪单元
CN106357008B (zh) 电力线引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非接触绝缘集电器
CN104348353A (zh) 能够使电磁噪声最小化的紧凑结构的电源设备
CN104518297B (zh) 电子部件、电部件的连接构件
JP5061693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US11811383B2 (en) Noise filter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213583417U (zh) 一种差共模电感
CN112054011A (zh) 树脂一体成型的薄型功率模块结构
KR101706372B1 (ko) 2상 구동형 급전부를 구비한 무선전력 전송시스템
JP6622351B2 (ja) 非接触給電用電線接続デバイス
KR101563317B1 (ko) 합산형 픽업장치
EP4053859A1 (en) Integrally-formed inductor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CN212810020U (zh)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CN212461677U (zh) 树脂一体成型的薄型功率模块结构
CN211208151U (zh) 一种多联式大功率排感
CN219457314U (zh) 一种电感器
CN210516492U (zh)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