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2212B - 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 Google Patents

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2212B
CN106132212B CN201480077504.1A CN201480077504A CN106132212B CN 106132212 B CN106132212 B CN 106132212B CN 201480077504 A CN201480077504 A CN 201480077504A CN 106132212 B CN106132212 B CN 106132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liquid
material liquid
heating
dilu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75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2212A (zh
Inventor
坂田匡孝
小西达也
笹目正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o 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o 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 En Ltd filed Critical Ito 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2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2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5/00Coffee; Coffee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5/24Extraction of coffee; Coffee extracts; Making instant coffee
    • A23F5/243Liquid, semi-liquid or non-dried semi-solid coffee extract preparations; Coffee gels; Liquid coffee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02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containing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02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containing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s
    • A23L2/04Extraction of ju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42Preservation of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23L2/46Preservation of non-alcoholic beverages by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3/00Soups; Sauc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40Complete food formulations for specific consumer groups or specific purposes, e.g. infant formul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Jellies, Jams, And Syrups (AREA)

Abstract

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食物/饮料,其在保存过程中抑制降解臭味的产生、液色变化、沉淀及沉积物的产生等所谓时间劣变,能够保持良好的香味及口感,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步骤中的能源成本。另一目的是提供这种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方法是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液态食物/饮料通过将原料液用粘度比原料液低的稀释液进行稀释而得到。方法包括:稀释液加热步骤,其将稀释液在与原料液混合之前加热至比原料液高的温度;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其在原料液内使稀释液回漩而产生旋流,从而一边利用旋流的热对流加热原料液一边稀释原料液;二次加热/灭菌步骤,其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之后,通过传导热对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灭菌。

Description

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 饮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混合具有流动性且粘度不同的液态材料而得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发展,难于摄取一般食品的老年人处于增加趋势。
通常,吞咽食物的力量即吞咽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当吞咽变困难时,不仅难于摄取固体,也难于吞咽清凉饮料等一般液体。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食物/饮料由于吸入而意外地进入呼吸道,则由于老化所致的肌力低下而变得无法通过咳嗽等排出食物/饮料,其结果,引起所谓吸入性肺炎等症状,有时会危及生命。故应当密切注意吞咽困难者的食物/饮料摄取。
即使是此类吞咽困难者,为使他能够容易地摄取食物/饮料,提供一种不仅具有流动性且具有一定的粘度、不堵塞喉部而能够迅速吞咽的液态食物/饮料。
这种食物/饮料的示例包括胶冻状(凝胶状)食物/饮料;通过提供比普通饮料更高的粘度的软性饮料获得的饮料,软性饮料的示例是诸如绿茶、红茶等茶类饮料、咖啡饮料、果汁饮料等;诸如浓汤、葛粉汤、酸酪乳饮料、咖喱、燉锅等针对吞咽困难者的液态食品等。
例如,中年以后的年龄者喜欢饮用绿茶等茶饮料,但如上所述,如果吞咽能力下降,则难于咽下通常的绿茶饮料,无法满足嗜好性食欲。因此,诸如茶饮料等软性饮料对针对吞咽困难者的商品的需求也较大。
如上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可作为RTD(Ready to Drink)形态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被优选地提供,但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被希望长期保存,因此在保存过程中尽可能抑制内容物的口感及香味的劣变、所谓时间劣变,保持高品质较为重要。
因此,在制造步骤中,要求抑制成为时间劣变的主要原因的糖分及胺基酸的氧化、变质并且抑制内容物即液态食物/饮料的浓度及成分的变化、不均匀。
将描述作为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的示例诸如茶类饮料、果汁饮料以及乳饮料等包装在容器中的软性饮料的常规制造方法。
这种包装在容器中的软性饮料,通过向绿茶及红茶等植物体萃取液的浓缩物或浓缩果汁或浓缩乳等高浓度且粘度较高的原料液添加水等稀释液进行稀释而制造。
在常用的方法中,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一边搅拌一边以预定的温度加热灭菌一定时间,然后封装在PET瓶、罐等给定的容器中。
以下,将参照包装在容器中的茶饮料的情况描述具体示例。
首先,用热水萃取茶叶,对萃取液进行浓缩处理至预定的浓度,得到高浓度/高粘度的原料液。一旦冷却原料液之后,调合pH调节剂、抗氧化剂以及其它添加剂,然后用水等稀释液稀释至预定的浓度。
接着,一边搅拌将原料液稀释的混合液一边加热至预定的灭菌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并灭菌,同时除去混合液中的溶解氧。
然后,混合液被冷却,填充至给定的容器并封装。因此完成工序。
即使在茶类饮料以外的液态食物/饮料的情况下,“制备高浓度、高粘度的原料液”,“然后,用水等稀释液稀释至预定的浓度”,“进行灭菌及除气”的制造步骤,无较大的区别。
如果如上所述的制造步骤应用于针对吞咽困难者的食物/饮料,则在原料液的阶段或者稀释步骤以后的任意阶段,通过添加果胶等增稠剂或其它合适的添加剂等,能够制备出粘度较佳的原料液。
除上述的茶萃取液之外,为了提高流通效率等目的,诸如果汁、蔬菜汁以及浓缩乳等软性饮料的原料液以被浓缩为高浓度的形态进行交易为多。
特别地,在针对吞咽困难者的液态食物/饮料的情况下,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也与水相比具有较高的粘度以及较高的密度。
原料液与稀释液,以预定的质量比例投入至储藏罐(batch tank)等较大的罐内以便进行浓度调节,然后,用加热器等加热设备加热储藏罐至混合液达到灭菌温度,在灭菌温度通过保持一定时间段而灭菌。
当混合液的粘度较高时,为使加热状态及浓度均匀,可需要使用搅拌装置充分搅拌混合液。
特别地,当原料液为高浓度且混合液的粘度也较高时,为浓度及温度的均质化需要特别剧烈的搅拌。这可存在由于搅拌导致的空气的并入,在混合液中增加成为以后的时间劣变的主要原因的溶氧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用于灭菌和除气的加热通过通过直接加热储藏罐等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可需要将大量混合液从冷温状态加热至灭菌温度。
因此,如果至达到灭菌温度的时间段或所谓升温时间变长,并且混合液的粘度较高,则由于加热不均匀,混合液的一部分容易被过度加热使得含有的胺基酸等引起热变性。这不仅成为保存过程中时间劣变的主要原因,并且香味及口感平衡容易破坏,且用于加热的热能也变大,故从能成本的观点来看也存在不理想的问题。
作为保持普通软性饮料的品质的目的,也已经提出了各种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7)。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出在制造步骤中将原料及填充容器等置于氮气环境的方法。
然而,虽然本方法能够防止新的氧气的溶解,但并不能对填充的饮用液本身进行除气(脱氧),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提出在减压环境下通过除气器(脱气装置)对饮用液中的溶氧进行强制去除的方法。
然而,由于在减压环境下强制除气(脱氧),除氧气以外的香气成分也会从饮用液体中去除,这可导致对于香气成分极其重要的茶饮料及咖啡饮料等软性饮料难以适用的问题。
专利文献5公开将除气的水作为稀释液使用的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在从冷温状态直接加热混合液的方面与上述现有技术相似。因此,无法充分抑制饮用液的时间劣变,也无法解决能源成本的问题。
除此之外,提出使饮用液中的溶氧减少的方法,其包括使用中空纤维透膜进行过滤的方法(专利文献6)以及在被填充饮用液的容器的盖的内表面装配通过吸收水分来发挥除氧的作用效果的除氧剂的方法(专利文献7)。
然而,在使用中空纤维透膜时,需要附加安装成本,存在问题。在直接与饮料接触的部分配置除氧剂并不理想,又存在容器成本也增加的问题。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方法,从防止饮用液的时间劣变以及降低制造步骤中的能源成本的观点来看,均不充分。
[专利文献1]JP3457566B
[专利文献2]JP4135061B
[专利文献3]JP4988477B
[专利文献4]JP2009-17864A
[专利文献5]JP6-141825A
[专利文献6]JP2005-110527A
[专利文献7]JP4408142B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食物/饮料,其在保存过程中抑制降解臭味的产生、液色变化、沉淀及沉积物的产生等所谓时间劣变,能够保持良好的香味及口感,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步骤中的能源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种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被配置如下:
(1)
一种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液态食物/饮料通过将原料液用粘度比述原料液低的稀释液进行稀释而得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稀释液加热步骤,其将稀释液在与上述原料液混合之前加热至比原料液高的温度;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其在原料液内使稀释液回漩而产生旋流,从而一边利用上述旋流的热对流加热原料液一边稀释原料液;二次加热/灭菌步骤,其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之后,通过传导热对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灭菌。
(2)
如(1)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的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的粘度在0.33-490mPa*s的范围内。
(3)
如(1)或(2)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原料液在45℃-95℃的范围被加热。
(4)
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的灭菌温度在125℃-140℃的范围。
(5)
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原料液与稀释液。
(6)
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液含有植物体的萃取物。
(7)
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体包括茶叶。
(8)
一种通过(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9)
如(8)所述的液态食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液态食物/饮料包括绿茶饮料。
(10)
一种用于防止液态食物/饮料的时间劣变方法,液态食物/饮料通过将原料液用粘度比原料液低的稀释液进行稀释而得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稀释液加热步骤,其将稀释液在与原料液混合之前加热至比原料液高的温度;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其在原料液内使稀释液回漩而产生旋流,从而一边利用旋流的热对流加热原料液一边稀释原料液;二次加热/灭菌步骤,其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之后,对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灭菌。
发明的有利效果
在用稀释液稀释原料液时,稀释液在原料液中产生旋流。故较强的热对流在稀释液与原料液的混合液内产生使得稀释液的热量通过热对流迅速传递至原料液。旋流也允许原料液与稀释液较容易被均匀地混合。
因此,即使在原料液的粘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均匀地加热并稀释原料液,难以发生加热不均匀、浓度不均匀。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即使是针对吞咽困难者而提高粘度的液态食物/饮料,也较难发生制造步骤中的过度加热导致的成分的氧化、变质,香味、口感也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较佳地抑制时间劣变。
在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通过外部热源加热储藏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的储藏罐等使得混合液通过罐材料的热传导来加热。
如上所述,由于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预先加热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所以在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能够缩短至灭菌温度的加热时间(所谓升温时间),能够抑制二次加热/灭菌所需的热能的成本。
也已经获得在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通过热传导实现高温以及短时间的加热对液态食物/饮料的香味形成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知识。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在保存液态食物/饮料时的降解臭味的产生、液色变化、沉淀及沉积物的产生等所谓时间劣变,能够保持良好的香味及口感,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步骤中的能源成本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也可提供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液态食物/饮料为绿茶饮料的情况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选择以下除实施例以外的本领域中的任何公知方法。
1.原料液的原料
在本实施例中的原料液可包含植物体的萃取物。当萃取物为液体时,可使用萃取物而无需任何改变。
也可以使用将萃取物浓缩的形态或者使其干燥的固体并重新溶解至水等溶剂。
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原料液。
除植物体的萃取物之外,原料液可包含稍后描述的一些添加剂。
2.植物体
本申请中使用的植物体可例如优选地地选自茶叶、以及诸如麦子、黑豆、米等谷类,并且也可选自通过浸渍于萃取溶剂等而能够萃取含有成分的其他植物。
在叶、茎、根、种子、花卉等植物体中的构成部位,并不特别限定。
萃取方法可选自公知的方法诸如单纯浸渍在萃取溶剂的方法。萃取溶剂可选自热水、冷水以及一些有机溶剂,但由于使用于饮料,因此萃取溶剂以水为佳。
在萃取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压榨、过滤以及离心分离等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植物体的萃取物也可以是在萃取溶剂中含有萃取于植物体的成分的状态,或者根据需要将其浓缩或干燥而取出萃取成分的固体。
植物体也可以是根据需要经由切割、加热、乾燥等步骤而加工的植物体加工物的形态。
以下,以植物体包括茶叶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说明植物体。
当作为植物体选择茶叶时,如果可以适用本申请所示的容器包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品种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优选地选择茶树(Camellia sinensis)。
当植物体包括茶叶时,茶叶也可以是生茶叶,当茶叶作为植物体加工物使用时,也可以使用经由将生叶蒸、炒等而加热的处理、揉捻处理等所谓粗茶加工步骤而加工的粗茶,或者将粗茶进一步精加工而得的煎茶、玉露等制作茶(精制茶),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乌龙茶等半发酵茶以及红茶等发酵茶等。
当植物体为麦子时,也可以是焙烧麦的状态,也可以将其两种以上混合而使用。除此之外,也可以不加热生茶叶而使用经粉碎、切割加工的先前描述的新鲜茶叶。
3.原料液
在本实施例中,当萃取物为液体时,原料液可以直接使用萃取物而无需任何改变。又,也可以使用将该萃取物浓缩的形态、或者使其干燥成固体并重新溶解于水等溶剂中。
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原料液。
除植物体的萃取物之外,原料液可含有稍后描述的一些添加剂。
4.稀释液
在本实施例中,稀释液优选为水,特别地,优选含有预先实施除气处理以除去溶氧的除气水。作为稀释液的除气方法,除伴随加热的除气之外,可以使用通过除气器除气等本领域中的公知方法。
在作为水使用除气水的情况下,通过与原料液混合,能够减少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的混合液的溶氧量。
溶氧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将向原料液混合的水的一部分置换为未经除气处理的纯水来执行.温度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稀释液的先前加热温度来调节。
由于纯水未进行特别的除气处理,所以通过增加纯水的比例以在不改变原料液与水的混合质量比的情况下调节溶氧量。
(水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使用的稀释液,使用纯水、除气水、加热水(已除气)。具体地,分别使用被调节为25℃、溶氧7.0ppm的纯水、被调节为温度25℃、溶氧0ppm的除气水以及被调节为98℃-60℃、溶氧0ppm的加热水。
5.混合液
在本实施例中,混合液是指处于通过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将原料液与稀释液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的状态的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述混合液的温度可优选地被调节至45℃-95℃,更优选地为45℃-90℃,进一步优选地为45℃-80℃。
混合液中的溶氧量可优选地被调节至0.1ppm-3.0ppm。
溶氧量可被优选地调节至0.1ppm-2.0ppm,更优选地为0.1ppm-1.5ppm。
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通过原料液与作为稀释液的水的混合,原料液被稀释,并且通过加热水的热量而被加热。同时除气水被混合使得混合液中的溶氧量的调节也被同时执行。
(粘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是原料液具有预定的粘度。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的粘度可优选地为0.33-490mPa*s,更优选地为0.33-400mPa*s,进一步优先地为0.33-300mPa*s。
如果粘度低于0.33mPa*s或者高于490mPa*s,则可存在有吞咽困难者难以吞咽的风险。如果粘度高于490mPa*s,则可存在即使采用本申请的方法,也有难以稀释均匀的风险。
注意的是,1帕斯卡秒表示,当在流体内每1米(m)存在1米每秒(m/s)的速度梯度时,在与其速度梯度的方向垂直的面,在速度方向上产生1帕斯卡(Pa)的应力的粘度(Pa/((m/s)/m)=Pa/s)。
(粘度的测定)
在本实施例中,粘度用音叉型振动式粘度计SV-10(A&D株式会社制造)来测定。
作为稀释液的水在原料液中回漩而产生旋流。
产生旋流的方法并不受限定。例如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在圆柱形状的罐内执行时,沿着罐内壁注入作为稀释液的水,从而能够在原料液中产生旋流。原料液通过上述旋流而被搅拌,并且通过作为稀释液的水的热对流而被加热,使得全体混合液的浓度变得均匀,且被均匀加热。
因此,在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至达到灭菌温度的加热时间可被缩短,并且也难以发生混合液的浓度不均匀及加热不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的灭菌温度可优选地在120℃-145℃范围内、更优选地为123℃-140℃、进一步优选地为125℃-140℃、最优选地为125℃-135℃。
为使混合液中的溶氧量低于0.1ppm,除上述之外,需要使用除气器等强制除气处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来源于植物体的香气成分也可与溶氧一起丢失。故当香味平衡在茶饮料中较重要时,超出本申请的需要的过度的除气反而有对品质带来不良影响。
也已经得到在茶饮料等中,由于残留有上述微量的氧气,故通过在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而散发出香味的知识。作为加热方法优选采用通过热传导的加热。
6.其它添加剂
(甜味剂)
在原料液中,除增稠剂之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选自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甜味剂: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甜味剂以及甜菊等天然非糖类甜味剂,诸如蔗糖素、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
然而,当原料液为煎茶等绿茶萃取液时,只要没有特别需要,优选不添加来源于萃取对象物以外的糖类。
对于稀释液,只要满足粘度比原料液低的条件,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与原料液同样的添加剂。
(其它)
在能够适用本制造方法的范围内,原料液中可以含有选自下述中一种或两种以上:谷胺酸、天门冬胺酸、谷醯胺酸、天门冬酰胺、精胺酸、丙胺酸等胺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类以及选自儿茶酸、绿原酸等多酚的。
上述各成分也可作为其他制剂添加,但较佳为来源于萃取对象物即植物体的成分。
7.pH
混合液的pH,可以通过所制造的饮料的种类进行适当调节。例如,当包装在容器中的饮料为绿茶饮料时,pH可优选为3.8-6.5,更优选为5.0-6.4,进一步优选为6.0-6.3。
调节pH可以适当地使用碳酸氢钠、柠檬酸等执行。
8.容器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特别限定用于填充饮料的容器。例如,可以使用例如塑胶制造的瓶(所谓塑胶瓶)、钢、铝等金属罐、瓶、纸容器等。特别是可优选地使用塑胶瓶等透明容器等。
[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包装在容器中的饮料为绿茶饮料的情况主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原料液的制备
在本示例中,作为植物体萃取物使用绿茶萃取物,并按照以下配方制备原料液1-7。
(1)原料液1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48g,使用90℃的沸水2000ml进行萃取5分钟。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3.2g、碳酸氢钠2.4g,进而添加果胶224g。然后使用量筒利用除气水将液体稀释至4L,从而得到原料液1。
(2)原料液2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48g,使用90℃的沸水2000ml进行萃取5分鐘。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3.2g、碳酸氢钠2.4g,进而添加果胶224g。然后将液体浓缩至Brix值达到15.3,从而得到原料液2。
(3)原料液3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48g,使用90℃的沸水2000ml进行萃取5分钟。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3.2g、碳酸氢钠2.4g,进而添加果胶224g。然后将液体浓缩至Brix值达到42.7,从而得到原料液3。
(4)原料液4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340g,使用90℃的沸水14000ml进行萃取5分钟。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22.4g、碳酸氢钠16.8g。然后将液体浓缩至Brix值达到3.5,从而得到原料液4。
(5)原料液5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48g,使用90℃的沸水2000ml进行萃取5分钟。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3.2g、碳酸氢钠2.4g,进而添加果胶265.6g。然后使用量筒利用除气水将液体稀释至4L,从而得到原料液5。
(6)原料液6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130g,使用90℃的沸水5500ml进行萃取5分钟。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22.4g、碳酸氢钠16.8g。然后将液体浓缩至Brix值达到1.4,从而得到原料液6。
(7)原料液7
对静冈产的深蒸头茬茶48g,使用90℃的沸水2000ml进行萃取5分钟。
在过滤萃取液之后,添加维生素C 3.2g、碳酸氢钠2.4g,进而添加果胶272g。然后使用量筒利用除气水将液体稀释至4L,从而得到原料液7。
实施例1: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评价
(1)试样的制备
使用原料液1,在表1所示的条件下,制备出试样1-6。在试样5的一次加热中使用微波炉。
[表1]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151
(2)感官评价
对于在表1的条件下制备的试样1-6,在表2所示的评价条件下,对以下评价项目实施感官评价试验。
感官评价试验委托7名官能检查员进行,按照以下所示的标准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
(顶香)
强:A
略强:B
略弱:C
弱:D
(口感)
非常良好:A
良好:B
略不良:C
不良:D
(水的颜色)
非常良好:A
良好:B
略不良:C
不良:D
通过上述评价项目,将试样1-6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161
(考察)
自表2的记载可以明确,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对于产生旋流并通过传导热进行二次加热而制备的混合液,得到良好的感官评价结果。
实施例2:混合液的粘度的评价
(1)试样的制备
使用原料液1以及4-7,在表3所示的条件下改变原料液的粘度来制备试样1以及7-10,并对以下评价项目进行感官评价试验。
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于表4。另外,感官评价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表3]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171
(2)感官评价
对于在表3的条件下制备的试样1以及7-10,在表4所示的评价条件下,对于以下评价项目实施感官评价试验。
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于表4。
(评价项目)
(余香)
非常适度:A
适度:B
略重/不足:C
重/不足:D
(含在口中时的香味)
非常良好:A
良好:B
略不良:C
不良:D
[表4]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181
(考察)
如表4所示,在混合液的粘度在0.33-490mPa/s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余香、含在口中时的香味良好的感官评价结果。
实施例3:通过一次加热温度的评价
(1)试样的制备
使用上述原料液1-3,在表5所示的条件下,制备出试样1以及11-16。
[表5]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191
(2)感官评价
对于在表5的条件下制备的试样1以及11-16,在表6所示的评价条件下,对于以下评价项目实施感官评价试验。
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于表6。另外,感官评价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评价项目)
(芳香)
非常良好:A
良好:B
略不良:C
不良:D
(鲜香)
非常适度:A
适度:B
略重/不足:C
重/不足:D
[表6]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201
(考察)
自表6的记载可以明确,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的混合液的温度在45℃-95℃的范围的情况下,其结果为芳香、鲜香的感官项目均良好。
从该事实显示在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的混合液的温度与这些感官评价项目相关。
实施例4: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的灭菌保持温度的评价
(1)试样的制备
在试样1中,在表7所示的条件下,改变二次加热/灭菌步骤的保持温度来制备试样1以及17-20,并对以下评价项目进行感官评价试验。
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于表8。另外,感官评价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表7]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211
(2)感官评价
对于在表7的条件下制备的试样1以及17-20,在表8所示的评价条件下,对于以下评价项目实施感官评价试验。
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于表8。另外,感官评价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评价项目)
(吞咽时的口香)
非常良好:A
良好:B
略不良:C
不良:D
(滋味)
非常适度:A
适度:B
略重/不足:C
重/不足:D
[表8]
Figure BDA0001120338490000221
(考察)
如表8所示,在二次加热/灭菌处理中的保持温度在125-140℃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吞咽时的口香及滋味的观点上,可以得到良好的感官评价结果。
(总结)
如实施例1-实施例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色调及香味/口感良好,并且这些品质即使随着时间也难以劣变的良好品质的包装在容器中的绿茶饮料。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特别可适用于通过混合具有流动性且粘度不同的液态材料而得到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

Claims (5)

1.一种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所述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通过将含有茶叶的萃取物的原料液用粘度比所述原料液低的稀释液进行稀释而得到,所述方法包括:
稀释液加热步骤,其将所述稀释液在与所述原料液混合之前加热至比所述原料液高的温度;
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其中,沿着罐内壁注入所述稀释液并使所述稀释液在所述原料液内回漩而产生旋流,从而一边利用所述旋流的热对流加热所述原料液一边稀释所述原料液;
二次加热/灭菌步骤,其在所述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之后,通过传导热对所述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灭菌,
在所述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所述原料液在45℃-95℃的范围被加热,同时将所述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的粘度调节在0.33-490mPa·s的范围内,所述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的灭菌温度为125℃-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所述原料液与所述稀释液。
3.一种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其中所述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为包装在容器中的绿茶饮料。
5.一种用于防止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的时间劣变方法,所述包装在容器中的液态食物/饮料通过将含有茶叶的萃取物的原料液用粘度比所述原料液低的稀释液进行稀释而得到,所述方法包括:
稀释液加热步骤,其将所述稀释液在与所述原料液混合之前加热至比所述原料液高的温度;
一次加热/稀释步骤,其中,沿着罐内壁注入所述稀释液并使所述稀释液在所述原料液内回漩而产生旋流,从而一边利用所述旋流的热对流加热所述原料液一边稀释所述原料液;以及
二次加热/灭菌步骤,其在所述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之后,对所述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灭菌,
在所述一次加热/稀释步骤中,所述原料液在45℃-95℃的范围被加热,同时将所述原料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的粘度调节在0.33-490mPa·s的范围内,所述二次加热/灭菌步骤中的灭菌温度为125℃-140℃。
CN201480077504.1A 2014-04-30 2014-12-26 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Active CN106132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4196 2014-04-30
JP2014-094196 2014-04-30
PCT/JP2014/006504 WO2015166522A1 (en) 2014-04-30 2014-12-26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food/beverage and liquid food/beverage manufactured using the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212A CN106132212A (zh) 2016-11-16
CN106132212B true CN106132212B (zh) 2020-11-24

Family

ID=54358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7504.1A Active CN106132212B (zh) 2014-04-30 2014-12-26 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06891A1 (zh)
JP (2) JP6103793B2 (zh)
CN (1) CN106132212B (zh)
TW (1) TWI600380B (zh)
WO (1) WO201516652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694A (zh) * 1987-02-12 1988-08-24 第二汽车制造厂 乳化沥青的半自动化生产
JPH06141825A (ja) * 1992-11-09 1994-05-2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清涼飲料水の製造方法
CN1087796A (zh) * 1992-12-11 1994-06-15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酒厂 桦液保鲜及配制天然饮料系列的方法
CN1510995A (zh) * 2001-05-18 2004-07-07 �ɿڿ��ֹ�˾ 线内生产由浓缩物制成的热处理过的饮料的***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52388A (en) * 1954-06-08 1958-09-16 Jose C Cortez Concentrated extracts of tea
US2824676A (en) * 1955-01-31 1958-02-25 Still & Sons Ltd W M Dispensing apparatus
US4432340A (en) * 1980-11-14 1984-02-21 Intertec Associates Inc. Energy saving heating vessel
GB2131673B (en) * 1982-12-08 1986-06-25 Apv Int Ltd High-temperature treatment of liquids
US4539216A (en) * 1984-05-25 1985-09-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a products
US5427806A (en) * 1994-08-08 1995-06-2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making a stable green tea extract and product
CN1060619C (zh) * 1994-10-10 2001-01-17 广东康加美保健品有限公司 矿泉乌龙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JPH11197023A (ja) * 1998-01-16 1999-07-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茶飲料の温蔵方法および緑茶飲料の供給方法
JP2000093130A (ja) * 1998-09-18 2000-04-04 Ito En Ltd 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000189123A (ja) * 1998-12-25 2000-07-11 Toyo Hakko:Kk コ―ヒ―様飲食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06298A (ja) * 1999-10-06 2001-04-17 Sanden Corp 炭酸飲料供給装置
JP3685400B2 (ja) * 2001-10-04 2005-08-17 ユーシーシー上島珈琲株式会社 ディスペンサー用濃縮コーヒー液の製造方法
JP4126646B2 (ja) * 2002-04-26 2008-07-30 株式会社フロンティア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流動性食品材料の通電加熱装置
US20040175308A1 (en) * 2003-03-05 2004-09-09 Zeller Marvin L. Heat convection system
AU2005214741B2 (en) * 2004-02-13 2009-05-07 Intelligent Coffee Company, L.L.C. Liquid concentrate beverage dispenser with replaceable cartridge
CN2770770Y (zh) * 2005-03-17 2006-04-12 何立 旋流式超声波燃油在线乳化器
CN101531588B (zh) * 2008-03-13 2016-02-24 周向进 一种新的精对苯二甲酸的制造方法
CN101632905B (zh) * 2009-09-03 2012-07-18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之间高效混合的方法
US9277758B2 (en) * 2011-09-09 2016-03-08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Liquid coffee beverage concentrate
JP2013111559A (ja) * 2011-11-30 2013-06-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膜を用いて海水中の塩分を脱塩もしくは濃縮する装置に供給する前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694A (zh) * 1987-02-12 1988-08-24 第二汽车制造厂 乳化沥青的半自动化生产
JPH06141825A (ja) * 1992-11-09 1994-05-2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清涼飲料水の製造方法
CN1087796A (zh) * 1992-12-11 1994-06-15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酒厂 桦液保鲜及配制天然饮料系列的方法
CN1510995A (zh) * 2001-05-18 2004-07-07 �ɿڿ��ֹ�˾ 线内生产由浓缩物制成的热处理过的饮料的***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212A (zh) 2016-11-16
JP2017121248A (ja) 2017-07-13
US20170006891A1 (en) 2017-01-12
WO2015166522A1 (en) 2015-11-05
JP2017500036A (ja) 2017-01-05
TWI600380B (zh) 2017-10-01
JP6103793B2 (ja) 2017-03-29
TW201545669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0219B (zh) Green tea drinks in containers
CN104432354B (zh) 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荔枝果汁的制备方法及其荔枝果汁
JP6187572B2 (ja) 炭酸飲料
CN107249351A (zh) 含有香料的无色透明的饮料
JP2015084771A (ja) 容器詰め果汁含有飲料、容器詰め果汁含有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異風味抑制剤
JP2018157792A (ja) 茶飲料
CN106132212B (zh) 液态食物/饮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态食物/饮料
JP7062394B2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含有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59942B2 (ja) 褐変抑制剤
JP6054652B2 (ja) コーヒー飲料の製造方法
TWI664917B (zh) 容器裝盛飲料的製造方法、容器裝盛飲料的呈味及/或香味劣化抑制方法
KR100895665B1 (ko) 복분자 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BR112021012633A2 (pt) Extrato de café, e, bebida
JP6161342B2 (ja) コーン茶の製造方法
JP6941205B1 (ja) コーヒー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ーヒー飲料
JP6659897B1 (ja) 乳成分とリナロールを含有する茶飲料
JP2000189054A (ja) 果汁入りウ―ロン茶
JP6642966B2 (ja) 容器詰穀物茶飲料
JP2022020225A (ja) コーヒー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22015956A (ja)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香味を改善する方法
JP2005040031A (ja) 烏龍茶抽出物及び烏龍茶系飲料の製法
JP2022096086A (ja) 容器詰麦抽出液含有濃縮液、その濃縮液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濃縮液の甘味付与方法
JP2007330155A (ja) カカオ茶及びその製造法
KR20090037051A (ko) 당근 농축액 및 사과 농축액을 이용한 음료 조성물 및 그제조방법
JP2020103203A (ja) 容器詰乳含有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91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91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