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178A -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178A
CN106104178A CN201480076405.1A CN201480076405A CN106104178A CN 106104178 A CN106104178 A CN 106104178A CN 201480076405 A CN201480076405 A CN 201480076405A CN 106104178 A CN106104178 A CN 106104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rosting
heat exchanger
cold
producing medium
sourc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64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178B (zh
Inventor
竹中直史
若本慎
若本慎一
渡边和也
山下浩司
鸠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4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08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28D1/0426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with units having particular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large body of fluid, e.g. with interleaved units or with adjacent heat exchange units in common air flow or with units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each other or with units arranged around a central element
    • F28D1/0443Combination of units extending one beside or one above the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85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parallel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在与室内机(B、C)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室外机(A)中,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进行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多个并列换热器(50);形成为使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而进行除霜的流路的第一除霜配管(15);对从第一除霜配管(15)通过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第一节流装置(10);对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节的第二节流装置(7);以及,对第二节流装置(7)进行控制以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处于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并基于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进行除霜的结束判定的控制装置(30)。

Description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空气调节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中的热源侧单元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在寒冷地区也在逐渐增加取代燃烧化石燃料进行采暖的锅炉式的采暖器具而导入以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事例。对于热泵式的空气调节装置而言,除了向压缩机输入电力之外,还能够与从空气供给来的热量相应地高效地进行采暖。
然而,另一方面,在热泵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室外等的空气(外部气体)的温度(外部气体温度)越低,越容易在作为蒸发器对外部气体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换热器上结霜。因此,需要进行使附着在室外换热器的霜融化的除霜(除去霜)。作为进行除霜的方法,例如存在使采暖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反转而将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供给至室外换热器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有在除霜过程中停止室内的采暖的情况,因此具有舒适性受损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以下方案:例如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分割等,在室外换热器的一部分进行除霜期间使其他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从室外空气吸热来进行采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以便在除霜过程中也能够进行采暖。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将室外换热器分割成两个换热器部。而且,在对一个换热器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将设置于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部的上游的电子膨胀阀关闭。而且,通过打开将制冷剂从压缩机的排出配管旁通至换热器部的入口的旁通配管的电磁开闭阀,能够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部。然后,若一个换热器部的除霜结束,则进行另一个换热器部的除霜。此时,在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部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与压缩机的吸入压力相等的低压状态下进行除霜(低压除霜)。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具有多台热源机和至少一台以上室内机。而且,仅针对具有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侧换热器的热源机使四通阀的连接相对于采暖时反转,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直接流入热源机侧换热器。此时,在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机侧换热器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与压缩机的排出压力相等的高压状态下进行除霜(高压除霜)。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将室外换热器分割成多个室外换热器,使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交替流入各室外换热器,从而交替对各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因此,装置整体能够连续进行采暖。并且,压缩机具有喷射口,将供给至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从喷射口喷射至压缩机内。此时,在作为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中,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低于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且高于吸入压力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稍微高于0℃的温度的压力)的状态下进行除霜(中压除霜)。在三种除霜方法中,专利文献3记载了中压除霜与其他方法相比能够高效地进行除霜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当进行了规定时间的除霜时结束除霜。并且,当设置于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出侧的温度传感器超过规定温度时结束除霜。而且,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在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侧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出侧,节流装置进行过冷却度(过冷度)的控制。当判断为节流装置的开度为规定的开度以下时结束除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5207号公报([0042]-[0050]段、图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100969号公报([0016]-[0024]段、图1)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014345号([0006]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中压除霜中,将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的压力控制为规定的范围,由此能够利用较少的制冷剂流量高效地进行换热器的除霜,从而在室内机侧获得高的采暖能力。此时,例如由于当根据时间而使除霜停止时不进行霜是否完全融化(除霜是否结束)的判断,而存在因除霜徒劳地耗费能量、时间的问题,或者存在因残霜的影响使恢复后的采暖运转的采暖能力大幅度下降等问题。
另外,由于对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的压力进行控制,因而与以往的反向除霜、低压除霜等不同,霜完全融化时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出侧的配管温度的上升较小。因此,难以根据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3那样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出口配管的温度对除霜结束进行判定。而且,若像专利文献2的高压除霜那样将作为除霜对象的换热器出口的制冷剂的控制应用于中压除霜,则存在中压脱离最适合的控制范围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例如能够继续对负荷加热(室内机的采暖等)的同时能够高效地进行换热器的除霜的热源侧单元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源侧单元与利用侧单元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多个热源侧换热器,所述多个热源侧换热器进行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第一除霜配管,所述第一除霜配管形成为使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来进行除霜的流路;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对从所述第一除霜配管通过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对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节;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控制,以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处于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来进行除霜结束的判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像空调对象空间的采暖等那样继续对负荷加热,并且能够高效地对作为除霜对象的热源侧换热器进行除霜。而且,能够以高精度对除霜结束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快速将除霜的室外侧换热器恢复为蒸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具有热源侧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换热器5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各运转模式中的各阀的ON/OFF以及开度调节控制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正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正常运转时的P-h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除霜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采暖能力比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前后焓差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除霜流量比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制冷剂量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过冷度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热交换量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对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进行换算所得的饱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过冷度SC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的第二节流装置7的开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采暖除霜运转(图9)中霜融化结束时的制冷循环的运行的P-h线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控制装置30所进行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控制顺序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各运转模式中的各阀的ON/OFF以及开度调节控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是相同或者相应的要素,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通用。而且,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是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说明书中记载的方式。特别是构成要素、控制中的判断等的组合不仅限定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组合,可以将其他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要素应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而且,关于用下标或者分支数来区别等的多个相同种类的设备等,在无需特别区别、限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等来记载。并且,在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物不同。而且,关于温度、压力等的高低,并非特别按照与绝对的值的关系来规定高低等,而是在***、装置等的状态、动作等中相对地规定。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具有热源侧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构成为热源侧单元的室外机A;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室内机(利用侧单元)B、C。利用第一延长配管11-1、11-2b、11-2c、以及第二延长配管12-1、12-2b、12-2c将室外机A与室内机B、C连接,并构成制冷剂回路。空气调节装置100还具有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对室内机B、C的制冷运转或者采暖运转(采暖正常运转或者采暖除霜运转)进行控制。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例如由具有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控制运算处理机构的微机等构成。并且,控制装置30具有存储机构(未图示),并具有将控制等所涉及的处理顺序作为程序的数据。而且,控制运算处理机构执行基于程序的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控制。
在此,作为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例如能够使用氟利昂制冷剂、HFO制冷剂等。作为氟利昂制冷剂例如存在HFC类制冷剂的R32制冷剂、R125、R134a等。并且,存在作为HFC类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R410A、R407c、R404A等。并且,作为HFO制冷剂例如存在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等。并且,作为其他制冷剂,能够使用CO2制冷剂、HC制冷剂(例如丙烷、异丁烷制冷剂等)、氨制冷剂、R32与HFO-1234yf的混合制冷剂等那样的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等用于蒸气压缩式的加热泵回路的制冷剂。
在此,在实施方式一中,对在一台室外机A连接两台室内机B、C的例子进行说明,室内机也可以是一台。并且,也可以并联连接两台以上室外机。并且,能够并联连接三根延长配管。并且,还能够通过在室内机侧设置切换阀来通过制冷剂回路构成为能够进行各个室内机分别选择制冷、采暖的制冷采暖同时运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进行说明。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作为主回路具有利用配管依次将压缩机1、切换制冷和采暖的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室内换热器3-b、3-c、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及室外换热器5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还在主回路具有蓄液器6。蓄液器6用于存储制冷采暖时所需要的制冷剂量的差量制冷剂。只是并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压缩机1的吸入部以外的制冷剂回路中具有存储液体制冷剂的容器。
室内机B、C分别具有:室内换热器3-b、3-c;流量控制装置4-b、4-c;以及室内风扇19-b、19-c。室内换热器3-b、3-c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调对象)的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换热器3-b、3-c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调对象)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并且,在采暖运转时室内换热器3-b、3-c作为冷凝器(散热器)起作用,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室内风扇19-b、19-c例如使室内的空气从室内换热器3-b、3-c通过而形成流入室内的空气流。而且,流量控制装置4-b、4-c例如由电子膨胀阀等构成。流量控制装置4-b、4-c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使开度变化,由此对例如室内换热器3-b、3-c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温度等进行调节。
接下来对室外机A的结构进行说明。压缩机1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在此,没有特别限定,压缩机1也可以利用例如逆变器回路等使驱动频率任意地变化,由此使压缩机1的容量(单位时间排出制冷剂的量)变化。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与位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的排出配管1a以及位于吸入侧的吸入配管1b之间连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例如由四通阀构成。而且,在采暖运转中,将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的连接切换成图1中实线的方向。并且,在制冷运转中,将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的连接切换成图1中虚线的方向。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室外机A所具有的室外换热器5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形成为热源侧换热器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5例如是具有多个传热管5a和多个翅片5b的翅片管型的换热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5被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50而构成。在此,以将室外换热器5分割成两个并列换热器50-1、50-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并列换热器50-1、50-2分别形成为本发明中的热源侧换热器。
传热管5a的内部供制冷剂通过,并且在与空气通过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层方向以及作为空气通过方向的列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并且,翅片5b在空气通过方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以使空气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5分割配置成并列换热器50-1、50-2。分割配置的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若左右分割,则并列换热器50-1、50-2的各自的制冷剂入口成为室外机A的左右两端,配管连接变得复杂。因此,优选例如如图2所示地沿上下方向配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翅片5b,如图2所示没有进行分割,也可以具有并列换热器50-1侧与并列换热器50-2侧分别独立的翅片5b。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室外换热器5分割成两个,形成并列换热器50-1与并列换热器50-2,分割数量不限于两个,能够分割成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
室外风扇5f将外部气体(室外的空气)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台室外风扇5f将外部气体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也可以分别在并列换热器50-1、50-2设置室外风扇5f并独立进行风量控制等。
并且,分别利用第一连接配管13-1、13-2连接并列换热器50-1、50-2与第二延长配管12(流量控制装置4-b、4-c)。在第一连接配管13-1、13-2分别设置第二节流装置7-1、7-2。第二节流装置7-1、7-2例如由电子控制式膨胀阀构成。第二节流装置7-1、7-2能够基于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使开度可变。而且,分别利用第二连接配管14-1、14-2连接并列换热器50-1、50-2与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压缩机1)。并且,在第二连接配管14-1、14-2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1、8-2。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机A具有第一除霜配管15,所述第一除霜配管15例如在采暖运转中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给至室外换热器5用于除霜。第一除霜配管15的一端与排出配管1a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第二连接配管14-1、14-2连接。
而且,在第一除霜配管15设置有形成为减压装置的第一节流装置10。第一节流装置10以使从排出配管1a流入第一除霜配管15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成为中压的方式进行减压。减压的制冷剂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侧。并且,在第一除霜配管15中,在分支的各配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1、9-2。第二电磁阀9-1、9-2对是否使在第一除霜配管15中流动的制冷剂从第二连接配管14-1、14-2通过进行控制。在此,第一电磁阀8-1、8-2以及第二电磁阀9-1、9-2例如只要是像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等那样能够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等即可,不限定种类。
在此,如果预先确定了需要的除霜能力(除霜所需的制冷剂流量),也可以将毛细管作为第一节流装置10(减压装置)设置于第一除霜配管15。并且,也可以代替第一节流装置10,使电磁阀9-1、9-2小型化,以使在预先设定的除霜流量时压力降低到中压。并且,也可以代替第二电磁阀9-1、9-2而设置流量控制装置,不设置第一节流装置10。
并且,虽然未图示,在空气调节装置100中,为了对压缩机1的频率、室外风扇5f、各种流量控制装置等作为执行器的设备进行控制,安装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机构(传感器)。在此,特别对在中压除霜的执行以及除霜的结束判定等所需的传感器进行说明。在第一除霜配管15安装压力传感器21。并且,在当对并列换热器50-1、50-2进行除霜时作为制冷剂流出侧的配管的第一连接配管13-1、13-2上安装温度传感器22-1、22-2,所述温度传感器22-1、22-2分别对第一连接配管13-1、13-2中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在对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进行控制时,使用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所涉及的压力。并且,关于用于除霜结束判定的室外换热器5的制冷剂流出侧的过冷度SC的计算,使用压力传感器21的饱和液体温度与温度传感器22-1、22-2的检测所涉及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在此,为了检测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也可以代替压力传感器21而例如在第一连接配管13-1、13-2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
接下来对空气调节装置100所执行的各种运转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在空气调节装置100的运转动作中存在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这两种运转模式。并且,在采暖运转中存在采暖正常运转和采暖除霜运转(也称作连续采暖运转),在所述采暖正常运转中,构成室外换热器5的并列换热器50-1、50-2双方作为正常的蒸发器进行动作。采暖除霜运转是继续采暖运转的同时交替对并列换热器50-1和并列换热器50-2进行除霜的运转。例如在将一方的并列换热器50-1作为蒸发器而进行采暖运转的同时,对另一方的并列换热器50-2进行除霜。而且,当并列换热器50-2的除霜结束时,下次将并列换热器50-2作为蒸发器而进行采暖运转,进行并列换热器50-1的除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各运转模式中的各阀的ON/OFF以及开度调节控制的状态的图。在图3中,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的ON例如表示四通阀按图1的实线的方向连接的情况,OFF表示按虚线的方向连接的情况。并且,电磁阀8-1、8-2、电磁阀9-1、9-2的ON表示将阀打开而使制冷剂流过的情况,OFF表示阀关闭的情况。
[制冷运转]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4中,将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流过的部分标记为粗线,将制冷剂没有流过的部分标记为细线。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在此,图5的点(a)~点(d)表示在图4中附加了相同记号的部分的制冷剂的状态。压缩机1在开始驱动时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利用压缩机1进行的制冷剂压缩过程中,以与按等熵线进行绝热压缩的情况相比与压缩机1的绝热效率相应地加热的方式进行压缩,用图5的点(a)至点(b)所示的线来表示。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通过而分支。一方的制冷剂从电磁阀8-1以及第二连接配管14-1通过而流入并列换热器50-1。另一方的制冷剂从电磁阀8-2以及第二连接配管14-2通过而流入并列换热器50-2。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的制冷剂对外部气体进行加热而被冷却,冷凝成中温中压的液体制冷剂。关于并列换热器50-1、50-2中的制冷剂变化,若考虑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损失,则用图5的点(b)至点(c)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来表示。在此,使制冷剂从并列换热器50-1、50-2通过,在室内机B、C的负荷小等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关闭电磁阀8-2使制冷剂不流过并列换热器50-2。通过使制冷剂不流过并列换热器50-2,其结果是能够使室外换热器5的传热面积变小而进行稳定的运转。
从并列换热器50-1、50-2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从第一连接配管13-1、13-2、以及全开状态的第二节流装置7-1、7-2通过后合流。合流的制冷剂从第二延长配管12-1通过,进而分支至第二延长配管12-2b、12-2c并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通过。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通过的制冷剂膨胀、减压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流量控制装置4-b、4-c中制冷剂的变化在焓恒定的基础上进行。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用图5的点(c)至点(d)所示的竖直线来表示。
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换热器3-b、3-c。流入室内换热器3-b、3-c的制冷剂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被加热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此,控制装置30对流量控制装置4-b、4-c进行控制,以便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热度(过热)为2K~5K左右。关于室内换热器3-b、3-c中制冷剂的变化,若考虑压力损失,则用图5的点(d)至点(a)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来表示。
流出室内换热器3-b、3-c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一延长配管11-2b、11-2c通过而合流,进而从第一延长配管11-1通过。然后,返回室外机A,从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以及蓄液器6通过而被吸入压缩机1。
[采暖正常运转]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正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6中,采暖正常运转时制冷剂流过的部分标记为粗线,制冷剂不流过的部分标记为细线。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正常运转时的P-h线图。图7的点(a)~点(e)表示在图6中附加了相同记号的部分的制冷剂的状态。压缩机1在开始驱动时,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利用压缩机1进行的制冷剂压缩过程中,以与按等熵线进行绝热压缩的情况相比与压缩机1的绝热效率相应地加热的方式进行压缩,用图7的点(a)至点(b)所示的线来表示。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从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通过后从室外机A流出。流出室外机A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一延长配管11-1通过进而分支至第一延长配管11-2b、11-2c,流入室内机B、C的室内换热器3-b、3-c。
流入室内换热器3-b、3-c的制冷剂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被冷却,冷凝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室内换热器3-b、3-c中制冷剂的变化用图7的点(b)至点(c)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来表示。
从室内换热器3-b、3-c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通过。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通过的制冷剂膨胀、减压成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此时的制冷剂变化用图7的点(c)至点(d)所示的竖直线来表示。在此,控制装置30对流量控制装置4-b、4-c进行控制,以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度(过冷却度)为5K~20K左右。
从流量控制装置4-b、4-c流出的中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从第二延长配管12-2b、12-2c通过而合流,进而从第二延长配管12-1通过而返回室外机A。
返回室外机A的制冷剂分支地从第一连接配管13-1、13-2通过。此时,从第二节流装置7-1、7-2通过。从第二节流装置7-1、7-2通过的制冷剂膨胀、减压成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为图7的点(d)至点(e)。在此,控制装置30对第二节流装置7-1、7-2进行控制,以便开度恒定,例如在全开的状态下固定或者使第二延长配管12-1等的中间压的饱和温度为0℃~20℃左右。
流出第一连接配管13-1、13-2(第二节流装置7-1、7-2)的制冷剂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的制冷剂对外部气体进行冷却而被加热并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列换热器50-1、50-2中制冷剂的变化用图7的点(e)至点(a)所示的稍微倾斜的接近水平的直线表示。
流出并列换热器50-1、50-2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从第二连接配管14-1、14-2、电磁阀8-1、8-2通过后合流,从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以及蓄液器6通过而被吸入压缩机1。
[采暖除霜运转(连续采暖运转)]
采暖除霜运转是在采暖正常运转中对附着在室外换热器5的霜进行除霜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此,存在多种方法来判定是否进行除霜。例如在判断出根据压缩机1的吸入侧压力换算的饱和温度大幅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外部气体温度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除霜。另外,例如在判断出外部气体温度与蒸发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且经过时间为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除霜。
在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中,在采暖除霜运转中,存在对并列换热器50-2进行除霜并且并列换热器50-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继续采暖的情况下的运转。与此相反地,存在并列换热器50-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继续采暖并且对并列换热器50-1进行除霜的情况下的运转。在这些运转中,仅仅是电磁阀8-1、8-2的开闭状态以及电磁阀9-1、9-2的开闭状态反转,并且并列换热器50-1与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的流动调换,其他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进行并列换热器50-2的除霜并且并列换热器50-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继续采暖的情况下的运转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同样。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8中,采暖除霜运转时制冷剂流过的部分标记为粗线,制冷剂不流过的部分标记为细线。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采暖除霜运转时的P-h线图。在此,图9的点(a)~点(h)表示在图8中附加了相同记号的部分的制冷剂的状态。当控制装置30判断为在进行采暖正常运转时需要进行消除结霜状态的除霜时,关闭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对应的电磁阀8-2。然后,控制装置30打开第二电磁阀9-2,进行使第一节流装置10的开度为预先设定的开度的控制。由此,除了主回路之外,形成依次连接有压缩机1→第一节流装置10→电磁阀9-2→并列换热器50-2→第二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7-1的中压除霜回路并开始进行采暖除霜运转。
当开始采暖除霜运转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第一除霜配管15,被第一节流装置10减压到中压。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9中的点(b)至点(f)来表示。然后,减压到中压(点(f))的制冷剂从电磁阀9-2通过而流入并列换热器50-2。流入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与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0-2的霜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如此一来,使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并列换热器50-2,由此能够将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0-2上的霜融化。此时的制冷剂的变化用图9中的点(f)至点(g)的变化来表示。在此,进行除霜的制冷剂达到霜的温度(0℃)以上的0℃~10℃左右(在R410A制冷剂的情况下,0.8MPa~1.1MPa)的饱和温度。
另一方面,通过扩大第二节流装置7-1的开度,主回路的点(d)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点(g)的制冷剂的压力。由此,能够使进行除霜后的制冷剂(点(g))从第二节流装置7-2通过而返回主回路。并且,若第二节流装置7-1的阀的阻力过大,则点(d)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点(g)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还存在不能够控制成点(g)的制冷剂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0℃~10℃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根据主流的制冷剂流量来设计第二节流装置7-1的阀的流量系数(Cv值)。在此,还存在并列换热器50-1进行除霜,并列换热器50-2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的情况,因此对于第二节流装置7-2也同样。
进行除霜后的制冷剂从第二节流装置7-2通过而合流到主回路(点(h))。合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并列换热器50-1并利用与外部气体的热交换而蒸发。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采暖能力比的关系的图。在图10中,表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在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在图10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计算采暖能力的结果。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前后焓差的关系的图。在图11中,表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在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在图11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计算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前后焓差的结果。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除霜流量比的关系的图。在图12中,表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在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在图12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计算除霜所需的制冷剂的流量的结果。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制冷剂量的关系的图。在图13中,表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在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计算蓄液器6和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中各自的制冷剂量的结果。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基于室外换热器5的压力的饱和温度与过冷度的关系的图。在图14中,表示在将R410A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在使除霜能力固定而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在图中已换算成饱和液体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计算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制冷剂流出侧的过冷度(过冷却度)SC的结果。
接下来,使用图10至图14对将进行除霜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设定为高于0℃且为10℃以下的理由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可知:在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中,在制冷剂的饱和液体温度高于0℃且为10℃以下的情况下采暖能力升高,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采暖能力下降。
首先,对在饱和液体温度为0℃以下的情况下采暖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说明。为了使霜融化,需要使冷剂的温度高于0℃。从图9的P-h线图可知,若将饱和液体温度设定为0℃以下而欲使霜融化,则点(g)的位置高于饱和气体焓。因此,不能够利用制冷剂的冷凝潜热,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前后的焓差变小(图11)。
此时,若想要与0℃至10℃的最合适的情况同样地发挥除霜能力,则需要流入到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流量需要达到3~4倍左右(图12)。能够供给到进行采暖的室内机B、C的制冷剂流量与此相应地减少,因此采暖能力下降。若使饱和液体温度在0℃以下,则采暖能力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进行低压除霜的情况同样地下降。因此,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按饱和液体温度换算需要高于0℃。
另一方面,若提高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则如图14所示,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增加。因此,液体制冷剂的量增加从而制冷剂密度提高。通常的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在制冷时需要的制冷剂量多于在采暖时需要的制冷剂量。因此,在采暖运转时,在蓄液器6那样的储液装置中存在剩余制冷剂。
但是,如图13所示,若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增大(饱和温度变高),则除霜所需的制冷剂量增加。因此,滞留在蓄液器6的制冷剂量减少,在饱和温度为10℃左右时蓄液器6变空。若在蓄液器6中不存在多余的液体制冷剂,则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不足且压缩机1的吸入密度下降等,因而采暖能力下降。
在此,若过度填充制冷剂,则能够提高饱和温度的上限。只是有存在当其他运转时剩余制冷剂从蓄液器6溢出等可能性,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可靠性下降,因此最好预先适当地填充制冷剂。并且,还存在饱和温度越高越容易在换热器内的制冷剂与霜的温度差产生温度不均,出现霜立即完全融化的部位和怎么也无法融化的部位的问题。
根据以上理由,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高于0℃且为10℃以下。在此,若考虑最大限度地采用利用潜热的中压除霜并且抑制除霜过程中制冷剂的移动来消除融化不均,则优选将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过冷度SC的目标值设定为0K。只是若考虑用于计算过冷度等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精度,则优选以过冷度SC为0K至5K左右的方式,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高于0℃且为6℃以下。
而且,对采暖除霜运转中第一节流装置10以及第二节流装置7-1、7-2的动作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在采暖除霜运转中,控制装置30对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便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0℃~10℃左右。另一方面,为了利用第二节流装置7-2的前后的差压而提高控制性,第二节流装置7-1的开度设为全开状态。另外,在采暖除霜运转中,压缩机1的排出压力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之差没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将第一节流装置10的开度固定为与事前设计的所需的除霜流量匹配的开度。
在此,从进行除霜的制冷剂散出的热量有时不仅移动至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0-2的霜,还存在一部分向外部气体散热的情况。因此,控制装置30也可以对第一节流装置10以及第二节流装置7-2进行控制,以便在外部气体温度下降时使除霜流量增加。由此,无论外部气体温度如何,都能够使施加于霜的热量恒定,从而能够使除霜所花费的时间恒定。
并且,控制装置30也可以根据外部气体温度,对判定有无结霜时所使用的饱和温度的临界值、正常运转的时间等进行变更。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缩短正常采暖运转的运转时间,使采暖除霜运转开始时的结霜量恒定。由此,在采暖除霜运转中,能够使从制冷剂施加于霜的热量恒定。因此,无需利用第一节流装置10控制除霜流量,作为第一节流装置10能够使用流路阻力恒定的低成本的毛细管。
并且,控制装置30也可以设定外部气体温度的临界值,在外部气体温度为临界值(例如外部气体温度是-5℃、-10℃等)以上的情况下,进行采暖除霜运转,在外部气体温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停止室内机B等的采暖,进行对多个并列换热器50的全部进行除霜的采暖停止除霜运转。
在外部气体温度为例如-5℃、-10℃等那样低到0℃以下的情况下,由于外部气体的绝对湿度本来就低,因此结霜量少,因此,到结霜量成为规定量为止的正常运转的时间变长。因此,即使停止室内机的采暖而对多个并列换热器50的全部进行除霜,室内机的采暖停止的时间也短。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的情况下,若还考虑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向外部气体散热,则能够通过根据外部气体温度选择性地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或者采暖停止除霜运转来高效地进行除霜。
在此,在采暖停止除霜运转中,将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设定为OFF,将第二节流装置7-1、7-2设定为全开,将电磁阀8-2、8-1设定为开,将第二电磁阀9-1、9-2设定为闭,将第一节流装置10设定为闭。由此,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制冷采暖切换装置2、以及电磁阀8-1、电磁阀8-2通过,流入并列换热器50-1、50-2,能够使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0-1、50-2的霜融化。
并且,如实施方式一那样,在将并列换热器50-1、50-2一体成型地构成并且利用室外风扇5f将室外空气输送到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情况下,为了在采暖除霜运转时减少散热量,也可以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以降低风扇输出的方式进行变更。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并列换热器50-1:蒸发器,并列换热器50-2:除霜)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的热交换量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图15表示试验结果。根据图15可知若霜完全融化则热交换量下降。因此,能够基于热交换量进行除霜是否结束的判断。并且,作为间接推测热交换量的方法,存在下述的指标。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对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进行换算所得的饱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并且,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过冷度SC与时间的关系的图。而且,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时的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图16~图18表示试验结果的一例。
在采暖除霜运转中,将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控制成按饱和温度换算成0℃~10℃左右。在本试验中,霜在从开始采暖除霜运转后经过四分钟的时刻完全融化,但执行器其后还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所涉及的控制。可知:若霜完全融化,则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下降,并且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在霜完全融化前,制冷剂的热量从传热管5a、翅片5b通过并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0℃的霜,与此相对,在霜完全融化后,制冷剂的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到空气,热阻上升。因此,能够根据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的变化(例如从最大值降低5K以上,过冷度SC降低至2K左右)来进行霜是否完全融化的判断。在此,在霜完全融化前,过冷度SC上升。这是因为制冷剂向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移动而导致的。因此,将过冷度SC暂时上升后开始下降的时刻判定为霜完全融化的时刻即可。
另外,在图18中,由于热阻变大,因此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饱和温度(压力)上升,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扩大。当即使进行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控制的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达到规定值以上之后压力也上升时,例如在按饱和温度为10℃左右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为霜完全融化。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在图9所示的采暖除霜运转中,霜融化结束时的制冷循环的运行的P-h线图。再次基于图9以及图19,对霜完全融化后的现象进行说明。如上文所述,在霜完全融化前,制冷剂的热量经由传热管5a以及翅片5b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0℃的霜。另一方面,在霜完全融化后,制冷剂的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到空气,因此热阻上升。因此,换热器的AK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并不是进行制冷或者采暖,因此是从制冷剂侧观察到的传热性能)下降。由于热交换量Q=A·K·ΔT,因此AK值下降与制冷剂侧的热交换量Q的下降以及温度差ΔT的上升相关联。因此,在霜完全融化后还进行除霜运转的并列换热器50-2中,使制冷剂压力上升,以使ΔT变大,而且出口焓上升。关于压力,由于将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控制成收敛于规定范围(按饱和温度换算成0℃~10℃的范围),因此与不进行开度控制的情况相比,焓进一步上升。因此,并列换热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大幅度下降。因此,能够基于并列换热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的变化来判断霜是否完全融化。特别是,能够如本实施方式一那样,将为了进行中压控制而装配的压力传感器21等的检测或基于传感器的检测而被控制的第二节流装置7的状态用于判定,因此能够减少传感器的数量而较好。
[控制顺序]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控制装置30所进行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控制的顺序的图。当开始运转时(S1),控制装置30进行室内机B、C的运转模式是否为采暖运转的判断(S2)。当判断为不是采暖运转(是制冷运转)时,进行正常的制冷运转的控制(S3)。
并且,当判断为是采暖运转时,进行正常的采暖运转的控制(S4)。然后,在采暖运转时,考虑因结霜导致的传热、因风量下降导致的室外换热器5的传热性能下降,对是否满足例如式(1)所示那样的除霜开始条件(有无规定量以上的结霜)进行判断(S5)。在此,x1设定为10K~20K左右即可。
【数学式1】
(吸入压力的饱和温度)<(外部气体温度)-x1…(1)
例如当判断为满足式(1)等除霜开始条件时,开始交替对并列换热器50-1、50-2除霜的采暖除霜运转(S6)。在此,对在图2中当按照室外换热器5的下层侧的并列换热器50-2、上层侧的并列换热器50-1的顺序进行除霜时的控制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顺序也可以相反。
进入采暖除霜运转前的采暖正常运转中各阀的ON/OFF为图3的“采暖正常运转”栏所示的状态。而且,从该状态起,以图3的“采暖除霜运转”的“50-1:蒸发器50-2:除霜”的栏所示那样,将各阀(阀门)变更为(a)~(e)的状态,开始采暖除霜运转(S7)。
(a)电磁阀8-2OFF
(b)电磁阀9-2ON
(c)第一节流装置10打开
(d)第二节流装置7-1全开
(e)第二节流装置7-2控制开始
直到判断为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霜完全融化并满足除霜结束条件为止,对并列换热器50-2进行除霜并进行将并列换热器50-1作为蒸发器的运转(S8)。若继续进行除霜从而使附着在并列换热器50-2的霜逐渐融化,则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上升、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下降、第二节流装置7-2的开度打开。因此,例如在第一连接配管13-2等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在满足式(2)~式(5)中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判定为除霜结束即可。在此,只要将x2按饱和温度换算设定为10℃左右,将x3例如设定为最大开度的50%左右,将x4设定为5K左右,将x5设定为2K左右即可。
【数式2】
(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压力)>x2…(2)
【数式3】
(第二流量控制装置7-2的开度)>x3…(3)
【数式4】
(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x4…(4)
【数式5】
(相对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出口的过冷度SC的最大值的减少量)>x5…(5)
在此,在除霜开始初期的阶段(从除霜开始经过2分钟~3分钟左右),在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没有滞留制冷剂,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变小。为了防止将此误判定为因霜融化导致的过冷度SC下降,优选从除霜开始后经过一定时间(2分钟~3分钟左右)之前,不进行根据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结束判定。
并且,根据取决于外部气体温度、室外风的风速、风雪等的结霜状态的不同,存在即使判定为满足除霜结束条件实际上除霜也没有结束的情况。因此,即使考虑安全率地判定为满足除霜结束条件,也将除霜持续规定时间(2分钟~3分钟左右),以便霜完全融化(S9)。能够完全除霜,从而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然后,若判断为满足式(2)~式(5)中任意一个且经过规定时间,则结束并列换热器50-2的除霜(S10)。若结束并列换热器50-2的除霜,按照以下的(a)~(c)那样使电磁阀9-2等的状态变化,开始并列换热器50-1的除霜(S11)。
(a)电磁阀9-2OFF
(b)电磁阀8-2ON
(c)第二节流装置7-1、7-2正常的中间压控制
此时,将各阀(阀门)变更为图3的“采暖除霜运转”的“50-1:除霜50-2:蒸发器”所示的状态(S12),这次开始进行并列换热器50-1的除霜。在(S10)~(S13)中控制装置30所进行的处理与在(S6)~(S9)中控制装置30所进行的处理只是阀的序号不同,对于除霜结束条件是否成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除霜结束等控制处理等进行相同的处理。而且,当结束并列换热器50-1的除霜时,结束采暖除霜运转(S15),进行正常的采暖运转的控制(S4)。
如上所述,在室外换热器5中,按照位于上层侧的并列换热器50-2、位于下层侧的并列换热器50-1的顺序进行除霜,由此能够防止结冰。
如以上说明,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以及室外机A,能够通过进行采暖除霜运转来进行室外换热器5的除霜,并且能够连续进行室内的采暖。此时,将从排出配管1a分支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至按饱和温度换算成高于霜的温度的、0℃~10℃左右的压力,并使其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由此能够进行利用了制冷剂的冷凝潜热的高效率的运转。
而且,由于基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并列换热器50的制冷剂流出口的过冷度SC、以及第二节流装置7的开度等,判定除霜结束,因此能够在采暖除霜运转中更加准确地判定除霜结束。
另外,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0℃~10℃,因此能够适当地分配制冷剂量、制冷剂温度等用于除霜,并且能够维持采暖能力。
并且,在开始除霜后,例如在过冷度小的期间的一定时间不判定为除霜结束条件,因此能够防止除霜结束的误判定。而且,在判断为除霜结束后,继续进行规定时间的除霜,因此即使例如因风速的偏离等发生融化不均,霜在并列换热器50没有完全融化却判定为除霜结束,也能够通过继续进行除霜来使霜完全融化。
实施方式二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在图21中,对于标记与图1相同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进行与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动作相同的动作等。以下,以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与实施方式一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中,压缩机1在于压缩机1的内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具有能够从压缩机1的外部导入(喷射)制冷剂的的喷射口。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机A具有第二除霜配管16,所述第二除霜配管16例如在采暖运转中将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通过的制冷剂喷射至压缩机1。第二除霜配管16将一端与压缩机1的喷射口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分支,分别与第一连接配管13-1、13-2连接。
而且,在第二除霜配管16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7。第三节流装置17对流入第二除霜配管16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减压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第三节流装置17是是由能够改变开度的阀、例如电子膨胀阀等构成。并且,在第二除霜配管16中,在分支的各个配管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8-1、18-2。第三电磁阀18-1、18-2对是否使在第二除霜配管16中流动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喷射进行控制。在此,第三电磁阀18-1、18-2例如只要是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等能够控制制冷剂的流动的阀等,不限定种类。并且,在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1a设置温度传感器23。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各运转模式中的各阀的ON/OFF以及开度调节控制的状态的图。图22是将第三节流装置17以及电磁阀18-1、18-2的状态追加于图3的图。
当并列换热器50-1成为除霜对象时,电磁阀18-1为ON。并且,在并列换热器50-2成为除霜对象时,电磁阀18-2为ON。而且,将除霜后的制冷剂喷射至压缩机1。此时,控制装置30基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上升或者排出过热度SH上升来控制第三节流装置17的开度,从而控制喷射流量。
在并列换热器50-1成为除霜对象的采暖除霜运转(连续采暖运转)中,当霜完全融化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1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过冷度SC下降且焓上升。并且,在并列换热器50-2成为除霜对象的采暖除霜运转(连续采暖运转)中,当霜完全融化时,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2的制冷剂流出口侧的过冷度SC下降且焓上升。因此,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焓也上升,排出温度上升。此时,排出温度与制冷剂的压缩比、比热比相应地增加而上升,因此将从作为除霜对象的并列换热器50流出的制冷剂喷射至压缩机1,对排出温度是否急剧变化进行判定,由此能够对霜是否完全融化进行判定。例如能够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控制装置30的控制流程S8中追加式(6)所示的判定。在此x6只要为5℃左右即可。
【数式6】
(相对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或者排出过热度的上次测定值的变化量)>x6…(6)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二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将因除霜而冷却的制冷剂喷射至压缩机1时,控制装置30基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上升进行除霜结束判定,因此能够可靠地对因并列换热器50的过冷度下降导致的制冷剂温度上升进行判断,能够更加精确地在短时间内判定除霜是否结束。
实施方式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以及实施方式二中,对将室外换热器5分割成多个并列换热器50-1、50-2而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彼此并联的独立的室外换热器5的结构。能够进行将一部分的室外换热器5作为除霜对象并利用其它室外换热器5继续进行采暖运转的采暖除霜运转。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例子,对空气调节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适用于冷藏装置、冷冻装置等其他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a排出配管,1b吸入配管,2制冷采暖切换装置(四通阀),3-b、3-c室内换热器,4-b、4-c流量控制装置,5室外换热器,5a传热管,5b翅片,5f室外风扇,6蓄液器,7-1、7-2第二节流装置,8-1、8-2、8-3、9-1、9-2电磁阀,10第一节流装置,11-1、11-2b、11-2c第一延长配管,12-1、12-2b、12-2c第二延长配管,13-1、13-2第一连接配管,14-1、14-2第二连接配管,15第一除霜配管,16第二除霜配管,17第三节流装置,18-1、18-2电磁阀,19-b、19-c室内风扇,21压力传感器,22-1、22-2、23温度传感器,30控制装置,50-1、50-2并列换热器,100空气调节装置,A室外机,B、C室内机。

Claims (11)

1.一种热源侧单元,所述热源侧单元与利用侧单元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所述热源侧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多个热源侧换热器,所述多个热源侧换热器进行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
第一除霜配管,所述第一除霜配管形成为使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来进行除霜的流路;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对从所述第一除霜配管通过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对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节;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控制,以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处于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来进行除霜结束的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控制,以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按饱和温度换算成处于高于0℃且为10℃以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来进行除霜结束的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判定为除霜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比除霜中过冷却度的最大值降低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除霜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为预先确定的压力以上时,判定为除霜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为预先确定的开度以上时,判定为除霜结束。
8.一种热源侧单元,所述热源侧单元与利用侧单元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所述热源侧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多个热源侧换热器,所述多个热源侧换热器进行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
第一除霜配管,所述第一除霜配管形成为使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流入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来进行除霜的流路;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对从所述第一除霜配管通过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对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节;
第二除霜配管,所述第二除霜配管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从喷射口流入;
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对从所述第二除霜配管通过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节;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控制,以便从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通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处于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温度或者排出过热度来对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热源侧单元基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温度或者排出过热度来判定除霜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开始除霜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以上后,进行除霜结束的判定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侧单元,其特征在于,从判定为除霜结束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结束作为除霜对象的所述热源侧换热器的除霜所涉及的运转。
1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将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记载的热源侧单元与利用侧单元进行配管连接,所述利用侧单元具有进行制冷剂的流量控制的流量控制装置、以及进行负荷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负荷侧换热器。
CN201480076405.1A 2014-02-27 2014-09-05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6104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7255 2014-02-27
JP2014-037255 2014-02-27
PCT/JP2014/073500 WO2015129080A1 (ja) 2014-02-27 2014-09-05 熱源側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178A true CN106104178A (zh) 2016-11-09
CN106104178B CN106104178B (zh) 2018-09-25

Family

ID=5400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6405.1A Active CN106104178B (zh) 2014-02-27 2014-09-05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8388B2 (zh)
EP (1) EP3112781B1 (zh)
JP (1) JP6022058B2 (zh)
CN (1) CN106104178B (zh)
WO (1) WO2015129080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382A (zh) * 2017-04-01 2017-06-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918122A (zh) * 2017-04-01 2017-07-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4A (zh) * 2017-04-01 2017-08-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84561A (zh) * 2017-06-19 2017-08-2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8826732A (zh) * 2018-07-27 2018-11-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25763A (zh) * 2018-11-20 2019-11-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
CN110770517A (zh) * 2017-06-27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1536723A (zh) * 2020-05-26 2020-08-14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一种二次冷凝并对主路制冷剂进行过冷的融霜方法及装置
CN112248743A (zh) * 2020-09-22 2021-01-22 艾泰斯热***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双温区室外换热器热泵***
CN112797669A (zh) * 2021-01-05 2021-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设备
CN113251732A (zh) * 2021-04-29 2021-08-1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制冷***及控制方法
CN113302436A (zh) * 2019-01-28 2021-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3614463A (zh) * 2019-03-25 2021-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4402173A (zh) * 2019-09-17 2022-04-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5234993A (zh) * 2018-12-11 2022-10-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3867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49831B2 (ja) * 2014-05-28 2016-07-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323489B2 (ja) * 2015-08-04 2018-05-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6615222B2 (ja) * 2015-12-02 2019-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252606B2 (ja) * 2016-01-15 2017-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9154463B (zh) * 2016-05-16 2020-11-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8091536A (ja) * 2016-12-01 2018-06-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8662799A (zh) * 2017-03-31 2018-10-16 开利公司 多级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2027B (zh) 2018-01-17 2020-01-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30330B (zh) * 2018-01-26 2022-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WO2019146070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9184207A (ja) * 2018-04-17 2019-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426001B (zh) * 2019-01-10 2021-08-1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20200092604A (ko) * 2019-01-25 2020-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3646597B (zh) * 2019-03-28 2022-1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US11415343B2 (en) * 2019-05-23 2022-08-1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645745A (zh) * 2019-10-23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连续制热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3997A (zh) * 2020-11-30 2021-03-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1906223B2 (en) * 2021-03-04 2024-02-20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fault of an air system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or cooling
CN113405274A (zh) * 2021-05-28 2021-09-17 维克(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风冷模块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3564A (ja) * 1990-10-01 1992-05-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除霜運転制御装置
US5158506A (en) * 1989-12-19 1992-10-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Ice-crea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ontroller therefor
JPH07120116A (ja) * 1993-10-29 1995-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却装置
JPH08100969A (ja) * 1994-09-30 1996-04-16 Kubot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6162240A (ja) * 2004-11-10 2006-06-2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1102678A (ja) * 2009-11-11 2011-05-26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WO2011093080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2272534A (zh) * 2009-01-15 2011-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3036682A (ja) * 2011-08-08 2013-02-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US20130098092A1 (en) * 2010-07-29 2013-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2088A (ja) * 2002-06-11 2004-01-15 Fuji Koki Corp 除霜機能を内蔵した圧力スイッチ
JP4211847B2 (ja) * 2007-01-17 2009-01-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1075207A (ja)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GB2494411B (en) 2011-09-06 2017-12-06 Skype Signal processing
US10036562B2 (en) * 2012-08-03 2018-07-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8506A (en) * 1989-12-19 1992-10-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Ice-crea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ontroller therefor
JPH04143564A (ja) * 1990-10-01 1992-05-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除霜運転制御装置
JPH07120116A (ja) * 1993-10-29 1995-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却装置
JPH08100969A (ja) * 1994-09-30 1996-04-16 Kubot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6162240A (ja) * 2004-11-10 2006-06-2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2272534A (zh) * 2009-01-15 2011-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1102678A (ja) * 2009-11-11 2011-05-26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WO2011093080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20130098092A1 (en) * 2010-07-29 2013-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JP2013036682A (ja) * 2011-08-08 2013-02-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8122A (zh) * 2017-04-01 2017-07-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4A (zh) * 2017-04-01 2017-08-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871382A (zh) * 2017-04-01 2017-06-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871382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918122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4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84561A (zh) * 2017-06-19 2017-08-2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10770517B (zh) * 2017-06-27 2021-09-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0770517A (zh) * 2017-06-27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8826732A (zh) * 2018-07-27 2018-11-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25763A (zh) * 2018-11-20 2019-11-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
CN115234993A (zh) * 2018-12-11 2022-10-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5234993B (zh) * 2018-12-11 2023-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3302436A (zh) * 2019-01-28 2021-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3614463A (zh) * 2019-03-25 2021-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4402173A (zh) * 2019-09-17 2022-04-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4402173B (zh) * 2019-09-17 2023-09-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1536723A (zh) * 2020-05-26 2020-08-14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一种二次冷凝并对主路制冷剂进行过冷的融霜方法及装置
CN112248743A (zh) * 2020-09-22 2021-01-22 艾泰斯热***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双温区室外换热器热泵***
CN112797669A (zh) * 2021-01-05 2021-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设备
CN112797669B (zh) * 2021-01-05 2022-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设备
CN113251732A (zh) * 2021-04-29 2021-08-1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制冷***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18388B2 (en) 2018-07-10
US20160370045A1 (en) 2016-12-22
JPWO2015129080A1 (ja) 2017-03-30
WO2015129080A1 (ja) 2015-09-03
EP3112781A4 (en) 2018-02-28
EP3112781A1 (en) 2017-01-04
CN106104178B (zh) 2018-09-25
JP6022058B2 (ja) 2016-11-09
EP3112781B1 (en) 2019-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178A (zh) 热源侧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7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601705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813123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247302B (zh) 空调装置
CN102523754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7709900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11496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其的热水生成装置
CN104736948B (zh) 空调装置
JPWO201907362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33005B (zh) 空调装置
CN102378883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7110546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765133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CN103890501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7139244A (ja) 冷凍装置
CN108431526B (zh) 空调装置
CN108474602B (zh) 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