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4842B -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4842B
CN106094842B CN201610487739.9A CN201610487739A CN106094842B CN 106094842 B CN106094842 B CN 106094842B CN 201610487739 A CN201610487739 A CN 201610487739A CN 106094842 B CN106094842 B CN 106094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uv
trim
model
control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77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4842A (zh
Inventor
张勋
李昀澄
凌飞
周佳加
陈涛
张宏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4877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4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4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4Control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92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specially adapted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运动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进行建模;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H控制器;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以保证纵倾角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建立基于T‑S模型的UUV的深度及纵倾模型,并且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垂直面运动H控制器,利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解决UUV下潜过程中纵倾角过大的问题,以保证UUV作业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运动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水下航行器(UnmannedUnderwaterVehicle,UUV)是一种基于高新技术的小型水下自航载体,可以通过遥控或者自主操作的方式完成特定的水下作业任务。利用UUV可以进行深海勘探,海洋资源开发,沉船打捞以及军事上的港口战术侦查等任务。垂直面运动虽然是UUV 空间运动的一个特殊情形,但却是其完成使命任务的关键,对UUV垂直面运动控制问题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UUV的运动具有严重的非线性,而且航速经常需要改变。随着UUV智能化和控制精度要求以及对外界干扰抑制能力要求的提高,UUV 运动控制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经典的控制算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对UUV 的高精度控制。
文献《基于LMI的H滤波器在UUV纵倾控制中的应用》(中国造船,2013年,第54卷第4期) 基于LMI方法为UUV的纵倾控制***设计了一个最优鲁棒H滤波器,然后,利用特殊的双线性变换方法解决了UUV纵倾控制***方程的虚轴上存在极点不满足滤波器设计条件的问题。最后将设计的鲁棒H滤波器应用于UUV纵倾控制***,然而文献并没有建立具体的UUV垂直面的 T-S模型,而是通过滤波器的鲁棒性来解决纵倾控制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控制方法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文献《潜器垂直面运动的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研究了UUV下潜过程中纵倾角过大的问题,并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UUV下潜过程中加入纵倾角判断模块,用以实现对下潜过程中纵倾角的限制,但未对深度和纵倾的控制进行协调切换,本发明采用H深度控制器对UUV的深度进行控制,同时加入纵倾角判断模块,实现了深度控制和纵倾控制的切换,可以对UUV下潜过程的深度-纵倾进行协调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UUV处于变航速及受到海流干扰的情况下,对UUV 垂直面的运动进行控制的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
UUV垂直面运动模型为
垂向方程:
纵倾方程:
姿态方程:
运动关系式:
式中,m为UUV质量;L为UUV的长度;ρ为海水密度;B为UUV所受的浮力;u、v、 w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分速度;q、p、r为UUV纵倾、横倾和垂向角速度;x、y、z为 UUV纵荡、横荡和垂荡位移;xG、yG、zG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重心;φ为UUV横摇角、θ为UUV纵倾角、ψ为UUV艏摇角;δs为水平舵舵角;X、Y、Z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K、M、N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矩;Z′(·)、M′(·)为无因次水动力系数,I(·)为艇体坐标系下对轴的转动惯量;重心与浮心坐标分别为(0,0,0)、(0,0,zB);J为UUV对原点不在重心坐标系的惯量矩阵,
(2)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进行建模;
UUV深度及纵倾控制***含有扰动的非线性***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式中,x(t)∈Rn为状态变量;u(t)∈Rm为控制输入变量;w(t)∈Rq,w(t)∈L2(R)为外界扰动;f(t)为非线性函数;
用如下T-S模糊***逼近上述UUV垂直面子***,规则如下:
Ri:if ξ1(t) is Mi1 and ξ2(t) is Mi2...andξp(t) is Mip
then
z(t)=Cx(t)+Du(t)
式中,ξi(t),i=1,2,...,r模糊规则的前件变量;Mij(j=1,2,…,p)为模糊集合;r为规则个数;(Ai,Bi,H)为第i个子***相应维数的矩阵;Ri为模糊***的第i条规则;C,D为被控输出相应维数的矩阵,得到UUV垂直面子***的全局模糊模型:
z(t)=Cx(t)+Du(t)
其中,
βi(ξ(t))表示ξ(t)属于模糊集合Mij的隶属函数,同时也表示第i条规则的适用度;hi(ξ(t))表示规范化隶属度函数;
(3)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H控制器;
模糊***为:
得到模糊控制结构:
Ri:if ξ1(t) is Mi1 and...ξp(t) is Mip
then u(t)=Kix(t),i=1,2,…,r;
全局***模糊控制器为:
闭环***为:
其中,
(4)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以保证纵倾角满足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建立基于T-S模型的UUV的深度及纵倾模型,并且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垂直面运动H控制器,利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 UUV的下潜,解决UUV下潜过程中纵倾角过大的问题,以保证UUV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UUV垂直面运动控制硬件结构图;
图2UUV深度控制***原理图;
图3UUV纵倾控制***原理图;
图4PDC原理图;
图5UUV深度-纵倾协调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的UUV(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针对UUV处于变航速工作特点以及受海流干扰情况下,对UUV垂直面的运动进行控制。首先,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控制***进行逼近;然后,基于PDC方法利用LMI(Linear MatrixInequality) 设计H控制器;最后,针对UUV下潜过程纵倾角过大的问题,利用设计的H深度控制器及纵倾控制器进行深度纵倾协调控制,本发明对于设定的航速区间内能够较好的实现深度及纵倾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而利用设计的H深度控制器及纵倾控制器进行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方法可以有效减小UUV下潜过程的纵倾角,保证航行器的安全。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运动控制计算机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将UUV的俯仰角、航速初始状态输入T-S模型计算出状态反馈系数输入基于PDC设计的H控制器,利用H深度控制器对UUV的深度进行控制,同时加入纵倾角判断模块:当纵倾角大于设计要求时,从H深度控制切换至H纵倾控制,当纵倾角不大于设计要求时,则切换回H深度控制。具体包括:
1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
2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进行建模;
3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H控制器;
4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以保证纵倾角满足设计要求。
1、结合图5,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控制具体实施步骤可描述为:
1)用户输入UUV的期望深度;
2)进行深度控制,运动控制计算机接收期望深度指令,结合传感器反馈的初始状态信息输入T-S模糊模型求解出控制器状态反馈系数。
3)控制器通过解算当前传感器反馈的实时状态信息,输出舵角控制指令;
4)舵机执行控制指令时,若纵倾角没有超过限制,UUV继续运行直至达到期望深度并输出控制深度,若纵倾角超过限制则需要进行纵倾控制并转至步骤2。如此形成闭环控制***实现UUV垂直面的深度控制和纵倾控制。
2、UUV垂直面的深度控制和纵倾控制包含了硬件结构的搭建、基于T-S模型建立的UUV 深度及纵倾模型、垂直面运动H控制器的解算,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搭建的UUV垂直面运动控制硬件结构图。多普勒计程仪、可编程运动控制器、深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组成UUV垂直面的传感器***;ARM和运动控制计算机组成UUV垂直面的控制器***;可编程运动控制器和水平舵组成UUV垂直面的执行机构。传感器***提供俯仰角、航速、深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运动控制计算机。运动控制计算机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应的模数转换并结算出舵角指令,同时通过以太网输出舵角指令给ARM 后控制执行机构控制UUV的深度和纵倾角。
3、结合图2和图3,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
由于UUV结构的对称性,假设艇体坐标系的原点位于UUV的重心,参考六自由度模型,可得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如式(1)~式(4)所示。
垂向方程:
纵倾方程:
姿态方程:
运动关系式:
式中,m为UUV质量;L为UUV的长度;ρ为海水密度;B为UUV所受的浮力;u、v、 w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分速度;q、p、r为UUV纵倾、横倾和垂向角速度;x、y、z为 UUV纵荡、横荡和垂荡位移;xG、yG、zG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重心;φ为UUV横摇角、θ为UUV纵倾角、ψ为UUV艏摇角;δs为水平舵舵角;X、Y、Z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K、M、N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矩;Z′(·)、M′(·)为无因次水动力系数,I(·)为艇体坐标系下对轴的转动惯量;重心与浮心坐标分别为(0,0,0)、(0,0,zB);J为UUV对原点不在重心坐标系的惯量矩阵,
为了便于控制器的设计,下面对UUV的深度及纵倾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
1)UUV深度控制模型
在对UUV进行深度控制时,忽略水平面运动以及方程中一些非主要因素的作用,并且不计垂向方程(1)对深度控制的影响,在UUV航速为u0的工况下进行线性化处理 (w≈0,v≈0,p≈0,r≈0,cosθ≈1,sinθ≈θ),得到方程组:
式中,dq,dθ,dζ包括模型线性化产生的误差、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对于***的有界输入,它们是有界的。令UUV的深度指令为常数ζr,满足引入新的变量ζe=ζr-ζ得:
由(5)式和(6)式可得UUV在航速为u0时的线性标称深度控制***的状态方程:
式中:
2)UUV纵倾控制模型
假设UUV的重心G位于运动坐标系的原点O,同时忽略水平面运动以及横摇运动参数的影响(即认为v,p,r是小量),并且不计运动参数的高阶项,可得方程组:
式中,dq,dw,dθ包括模型线性化产生的误差、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对于***的有界输入,它们是有界的。令UUV平台的纵倾角指令为常数θr,其满足条件引入新的变量θe=θr-θ,得:
由(8)式和(9)式可得UUV在航速为u0时的线性标称纵倾控制***的状态方程:
其中,A=H-1P,B=H-1Q
4、基于T-S模型的H控制器设计
1)UUV垂直面子***的T-S模型描述
假设UUV垂直面子***(深度及纵倾控制***)含有扰动的非线性***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式中,x(t)∈Rn为状态变量;u(t)∈Rm为控制输入变量;w(t)∈Rq,w(t)∈L2(R)为外界扰动(海流、海流及测量噪声等);f(t)为非线性函数。
用如下T-S模糊***逼近上述UUV垂直面子***,规则如下:
Ri:if ξ1(t) is Mi1 and ξ2(t) is Mi2...and ξp(t) is Mip
then
z(t)=Cx(t)+Du(t)
式中,ξi(t),i=1,2,...,r模糊规则的前件变量;Mij(j=1,2,…,p)为模糊集合;r为规则个数;(Ai,Bi,H)为第i个子***相应维数的矩阵;Ri为模糊***的第i条规则;C,D为被控输出相应维数的矩阵,则可得UUV垂直面子***的全局模糊模型:
其中,
βi(ξ(t))表示ξ(t)属于模糊集合Mij的隶属函数,同时也表示第i条规则的适用度;hi(ξ(t))表示规范化隶属度函数。
2)基于PDC的H控制器设计
由图4PDC的原理可知,基于PDC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享用模糊模型的前件。假设模糊***如(14)式所示,则可得(15)式的模糊控制结构:
全局***模糊控制器为:
由(13)式及(16)式可得闭环***:
其中,
对于T-S模糊***(13),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16),使得闭环***(17)渐进稳定并且对于给定的γ>0,对所有的w(t)∈L2[0,+∞),满足||z(t)||2<γ||w(t)||2,即具有H范数界。
定理1:对于给定常数γ>0,存在状态反馈控制器u(t)=K(h)x(t),使得闭环***(17) 渐进稳定且满足||z(t)||2<γ||w(t)||2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正定矩阵Q和矩阵R(h),使得:
成立,那么所设计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为:
其中,
下面分析不等式(18)的可解性:
由于不等式(18)式成立的条件是不等式:
成立。其中,Q=P-1,Rj=KjQ。
对T-S模糊广义***进行了鲁棒H控制问题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上述分析,有下面定理成立:
定理2:***(13)是H可稳定的,如果存在共同的非奇异正定对称矩阵Q,满足:
其中:Ri=KiQ。状态反馈控制器为:
(21)式和(22)式是一个关于Q、Ri的LMIs。
5、基于T-S模型的UUV深度-纵倾协调控制
对于UUV下潜过程中纵倾角过大的问题,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UUV下潜过程中加入纵倾角判断模块,用以实现对下潜过程中纵倾角的限制,本发明利用设计的H控制器实现 UUV下潜过程的深度-纵倾协调控制。深度-纵倾协调控制的基本思路为:首先利用H深度控制器对UUV的深度进行控制,同时加入纵倾角判断模块:当纵倾角大于设计要求时,从H深度控制切换至H纵倾控制,当纵倾角不大于设计要求时,则切换回H深度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在UUV变深过程中对纵倾角起到了严格的限制效果,对UUV作业的安全性也更高。

Claims (1)

1.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
UUV垂直面运动模型为
垂向方程:
纵倾方程:
姿态方程:
运动关系式:
式中,m为UUV质量;L为UUV的长度;ρ为海水密度;B为UUV所受的浮力;u、v、w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分速度;q、p、r为UUV纵倾、横倾和垂向角速度;x、y、z为UUV纵荡、横荡和垂荡位移;xG、yG、zG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重心;φ为UUV横摇角、θ为UUV纵倾角、ψ为UUV艏摇角;δs为水平舵舵角;X、Y、Z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K、M、N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矩;Z′(·)、M′(·)为无因次水动力系数,I(·)为艇体坐标系下对轴的转动惯量;重心与浮心坐标分别为(0,0,0)、(0,0,zB);J为UUV对原点不在重心坐标系的惯量矩阵,
(2)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进行建模;
UUV深度及纵倾控制***含有扰动的非线性***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式中,x(t)∈Rn为状态变量;u(t)∈Rm为控制输入变量;w(t)∈Rq,w(t)∈L2(R)为外界扰动;f(t)为非线性函数;
用如下T-S模糊***逼近上述UUV垂直面子***,规则如下:
Ri:if ξ1(t) is Mi1 and ξ2(t) is Mi2...and ξp(t) is Mip
z(t)=Cx(t)+Du(t)
式中,ξi(t),i=1,2,...,r模糊规则的前件变量;Mij(j=1,2,…,p)为模糊集合;r为规则个数;(Ai,Bi,H)为第i个子***相应维数的矩阵;Ri为模糊***的第i条规则;C,D为被控输出相应维数的矩阵,得到UUV垂直面子***的全局模糊模型:
其中,
βi(ξ(t))表示ξ(t)属于模糊集合Mij的隶属函数,同时也表示第i条规则的适用度;hi(ξ(t))表示规范化隶属度函数;
(3)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H控制器;
模糊***为:
得到模糊控制结构:
全局***模糊控制器为:
闭环***为:
其中,
(4)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以保证纵倾角满足设计要求。
CN201610487739.9A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094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7739.9A CN10609484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7739.9A CN10609484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4842A CN106094842A (zh) 2016-11-09
CN106094842B true CN106094842B (zh) 2019-04-12

Family

ID=5721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7739.9A Active CN10609484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48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583B (zh) * 2019-01-18 2021-08-31 东华理工大学 基于自主水下机器人航向运动的动态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CN110673611B (zh) * 2019-10-21 2021-06-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方案和t-s模糊***的欠驱动无人艇控制方法
CN114879481B (zh) * 2022-06-02 2022-12-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抗水动力干扰的船舶动力定位鲁棒h∞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4648B2 (ja) * 2006-10-30 2008-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トンネル換気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997595B2 (ja) * 2012-12-05 2016-09-2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飛行制御システム
CN104467741B (zh) * 2014-10-14 2017-08-15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t‑s模糊建模的有源滤波器智能电流跟踪控制方法
CN104483835B (zh) * 2014-11-06 2017-03-15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柔性航天器多目标综合控制方法
CN105607482A (zh) * 2016-01-26 2016-05-25 张果 一种基于t-s双线性模型的非线性关联大***的分散控制方法
CN105573327B (zh) * 2016-03-02 2018-07-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t-s模糊时滞模型的欠驱动uuv垂直面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4842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hle et al. Formation control of marine surface craft: A Lagrangian approach
CN102768539B (zh) 基于迭代的自主水下航行器三维曲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Nađ et al.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an overactuated marine surface vehicle
CN105573327B (zh) 基于t-s模糊时滞模型的欠驱动uuv垂直面控制方法
CN103942383B (zh) 一种深海作业型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估计方法
CN108445892A (zh) 一种欠驱动无人船编队控制器结构及设计方法
CN106444796B (zh) 一种不确定时变时滞的欠驱动uuv深度自适应全局滑模控制方法
CN109634307A (zh)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复合航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05807789B (zh) 基于t-s模糊观测器补偿的uuv控制方法
CN107991872B (zh) 欠驱动auv的虚拟锚泊水平面区域镇定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法
CN112965371B (zh) 基于固定时间观测器的水面无人艇轨迹快速跟踪控制方法
CN105425812B (zh) 一种基于双模型下的无人机自动着舰轨迹控制方法
CN106094842B (zh)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CN107656530B (zh) 变参数开架式海洋水下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装置和***
Zhang et al. Reaction-wheel-based roll stabilization for a robotic fish using neural network sliding mode control
Lin et al. Underwater experiments of a water-jet-based spherical underwater robot
Ha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ipulation hydrodynamics for a small sized, single body and streamlined I-AUV
Zhou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motion control of a novel conceptual multimodal underwater vehicle for autonomous sampling
CN114967714A (zh) 一种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抗扰运动控制方法及***
Jing et al. Self-tuning adaptiv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pitch control of a manta-ray-like underwater glider
Dai et al. Dual closed loop AUV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based on finite time and state observer
CN108363400B (zh) 一种基于虚拟锚泊的欠驱动auv三维控制区域镇定控制方法
CN104155043A (zh) 一种动力定位***外界环境力测量方法
Wang et al. Dynamic model-aided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autonomous gliders
Li et al. Dynamics modeling and experiments of wave driven rob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