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921A - 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921A
CN106030921A CN201580009356.4A CN201580009356A CN106030921A CN 106030921 A CN106030921 A CN 106030921A CN 201580009356 A CN201580009356 A CN 201580009356A CN 106030921 A CN106030921 A CN 106030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ojecting strip
strip part
retaining hole
straigh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93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921B (zh
Inventor
千叶真吾
榛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30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连接器(2)的端子保持构造,该连接器(2)将端子(6)的直形部(61)压入到形成在树脂制的壳体(4)的端子保持壁(41)上的端子保持孔(44)中而进行保持。在端子(6)的直形部(61),在与端子保持孔(44)对应的部位的外表面形成有向与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突出的至少一对突条部(62)。突条部(62)的与直形部(61)正交的截面被形成为在末端部具有楔形的凹陷(63)。向两侧突出的突条部(62)的凹陷(63)的底部(64)间的尺寸(W1)被形成得大于将向该两侧突出的突条部(62)压入的位置的端子保持孔(44)的尺寸(W2)。这样,能够提高被压入在端子保持孔(44)中的端子(6)的保持力,能够稳定地保持端子(6)。

Description

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将端子的直形部压入到形成于壳体的端子保持孔来进行保持。
背景技术
在安装在具备各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PCB)上,且用于与柔性集约布线的连接用连接器等配合连接器连接的树脂制的连接器中,通过将端子的直形部压入到形成于壳体的端子保持壁的端子保持孔,从而保持该端子。在该情况下,为了提高端子的保持力并维持与对方侧端子的电连接状态良好,以往提出了各种端子的保持构造。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端子的构造:在直形部的与端子保持孔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与向端子保持孔的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而被该端子保持孔保持。在此情况下,形成有突出部的部分(突出末端附近)的直形部的宽度被扩宽为比端子保持孔的宽度大。因此,当端子的直形部被压入端子保持孔时,突出部成为咬入该端子保持孔的内壁的状态,端子被连接器保持。
由此,能够抑制端子向长边方向(压入方向及其反方向)的偏离,在与配合连接器嵌合时,防止端子被对方侧端子推压并向压入方向的反方向后退。另外,通过抑制端子向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振动,从而防止端子的两端部(配合连接器侧及电路基板侧的端部)从位置尺寸(对准尺寸)偏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21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436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例如在平板状的端子上形成有突出部的情况下,在将方柱状的端子的角部进行冲压而呈平板状挤出并形成有突出部的情况下,由于这些突出部变薄,因此,在将端子的直形部压入到端子保持孔中时,该突出部会划开端子保持孔的内壁并使树脂塑性变形。而且,沿着突出部所通过的压入路径在内壁上形成槽(划痕)。由此,压入方向的反方向的端子保持力降低,端子有可能沿着槽后退而从端子保持孔脱出。另外,当由突出部张开的树脂发生塑性变形时,由于对突出部的按压力减弱,因此,端子保持力降低。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其能够提高被压入于端子保持孔的端子的保持力并稳定地保持端子。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突条部,其形成在端子的直形部的,与形成在树脂制的壳体的端子保持壁上并且将所述端子的直形部压入来保持所述端子的端子保持孔对应的部位的外表面,向与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突出;以及凹陷,其形成在向所述两侧突出的突条部的末端部,与所述直形部正交的截面为楔形,底部间的尺寸被形成得大于将向该两侧突出的突条部压入的位置的所述端子保持孔的尺寸。
由此,在将直形部压入到端子保持孔时,可以将端子保持壁的树脂约束在突条部的楔形的凹陷中,防止树脂在端子保持孔内塑性变形并逃出而使其弹性变形,因此,树脂所构成的楔形处于被挤入到凹陷中的状态,能够增大从端子保持壁作用于突条部的按压力(弹性变形所带来的复原斥力)。另外,在压入时由突条部张开的端子保持孔一边在孔内的树脂被约束在凹陷中的同时不是进行塑性变形而是进行弹性变形,一边沿着突条部的压入路径向后方移动,因此,在突条部通过后由于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孔宽度)。因此,能够抑制在突条部通过之后的端子保持孔的内壁上形成槽,能够防止端子从端子保持孔脱出。
在此情况下,所述突条部的所述压入方向的进深侧可以被形成为向该压入方向而末端变细。另外,所述突条部的所述压入方向的进深侧也可以被形成为随着向该压入方向而上下分离。由此,在将直形部压入到端子保持孔时,能够一边用突条部的末端变细部分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将端子保持孔渐渐张开,一边使该突条部向端子保持孔的进深侧行进。因此,能够使由突条部张开的端子保持孔内的树脂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顺畅地移动,因此,并非使张开的树脂塑性变形,而是更容易使其弹性变形,能够可靠地抑制在端子保持孔的内壁上形成槽。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突条部的凹陷的底部将所述压入方向的进深侧形成为向该压入方向而末端变细。由此,在将直形部***到端子保持孔时,可以一边除了用突条部的末端变细部分之外,还用突条部的分支部分的末端变细部分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将端子保持孔渐渐张开,一边使突条部向端子保持孔的进深侧行进。因此,能够进一步顺畅地使由突条部张开的端子保持孔内的树脂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移动,能够进一步容易使张开的树脂弹性变形,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端子保持孔的内壁上形成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能够提高被压入在端子保持孔中的端子的保持力并稳定地保持端子的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附图说明
图1-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构造的连接器的构成的图,是从前方示出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构造的连接器的构成的图,是从后方示出的立体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用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壁保持端子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用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壁保持端子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1的B部详细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图,是从上方示出的图。
图4-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图,是从侧方示出的图。
图5-1是示出端子被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壁保持的状态的剖视图,是将相当于图3-1的箭头A31的部分从箭头方向示出的图。
图5-2是示出端子被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壁保持的状态的剖视图,是将相当于图3-1的箭头A32的部分从箭头方向示出的图。
图6-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立体图。
图6-2是图6-1的C部详细图。
图7-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图,是从上方示出的图。
图7-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图,是从侧方示出的图。
图8是将图7-2的箭头A7部分的突条部的剖面从箭头方向示出的图。
图9-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立体图。
图9-2是图9-1的D部详细图。
图10-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图,是从上方示出的图。
图10-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中的突条部的图,是从侧方示出的图。
图10-3是图10-2的E部详细图。
图11是将图10-3的箭头A10部分的突条部的剖面从箭头方向示出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连接器
4 壳体
6 端子
41 端子保持壁
44 端子保持孔
61 直形部
62、72、82 突条部
63 凹陷
64 凹陷的底部
W1 凹陷的底部间的宽度尺寸
W2 端子保持孔的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作为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设想的一个例子是基板用连接器,该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PCB),其端子与柔性集约布线的连接用连接器等配合连接器的端子(对方侧端子)电连接,但是,其用途不限于此。
在图1-1、图1-2中,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构造的连接器2的构成,图1-1是从前方示出连接器2的立体图,图1-2是从后方示出连接器2的立体图。此外,在本说明中,将图1-1、图1-2所示的箭头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侧方向),将箭头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箭头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关于其中的前后方向,将箭头Y1方向作为前方(前侧),将箭头Y2方向作为后方(后侧)。
如图1-1、图1-2所示,连接器2包括:壳体4,其与配合连接器(未图示)嵌合;以及端子6,其被壳体4保持,与配合连接器的端子(对方侧端子)电连接。
壳体4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端子保持壁41,其在上下方向竖起并保持端子6;以及端子收容部42,其从端子保持壁41的周缘向前方呈大致方筒状延伸并包围端子6。配合连接器(未图示)被从壳体4的开口43***到端子收容部42的内侧,与该端子收容部42嵌合而对方侧端子与端子6电连接。在此情况下,端子收容部42为了使得配合连接器可以***而被形成为比该配合连接器大一圈的方筒状。
在端子保持壁41上,在前后方向贯通地形成有压入端子6的端子保持孔44。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6的前后方向的剖面被形成为矩形的方柱状,因此,端子保持孔44被形成为与端子6的截面形状对应,且比端子截面形状略微大的矩形状(相似形状)的截面。另外,端子保持孔44的数量与端子保持壁41所保持的端子6的数量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的6个端子保持孔44在左右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地形成于端子保持壁41。
如图2-1所示,端子6是使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在预定方向以预定长度延伸为方柱状而形成的,其两端为使4个面(上下表面及左右侧面)朝向端部(前端及后端)而分别倾斜地缩窄的形状(末端变细状)。另外,端子6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直形部61,在直形部61形成有被端子保持孔44保持的突条部62。
端子6被从直形部61的一端侧(前侧)起***到端子保持壁41的后方开口,向前方压入到端子保持孔44。压入后的端子6如图2-2所示,在突条部62被端子保持孔44保持的状态下,以直形部61的另一端朝下的方式弯曲为大致直角。而且,弯曲的端子6的一端侧(下端侧)***通到电路基板(未图示)的端子孔,利用软钎焊等固定后,另一端侧(前端侧)与对方侧端子(未图示)连接。
本发明在形成于端子6的直形部61的突条部62具有特征,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突条部62的构成。在图3-1~图4-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突条部62的构成。图3-1是示出端子6的突条部62的部分的立体图,图3-2是图3-1的B部详细图,图4-1是将突条部62从上方示出的图,图4-2是将突条部62从侧方示出的图。
如图3-1~图4-2所示,突条部62在直形部61的外表面中的与端子保持孔44对应的部位的对称位置,向与将端子6向端子保持孔44压入的方向即压入方向(图2-1、图5-2的箭头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突出地形成。在此情况下,通过对直形部61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将突条部62挤出形成。具体而言,通过对直形部61的上表面61a及下表面61b的左右方向两侧的角部从上下进行冲压,从而在左右方向的两侧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将一对突条部62挤出形成。
即,在直形部61,在左右两侧的上下4处利用冲压来形成凹陷611,将这些凹陷611的底面作为冲压面622而在左右两侧的上下形成第1至第4突条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611被形成为矩形状,冲压面622被形成为与上下表面61a、61b平行的平坦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冲压直形部61时,从上下进行的冲压的打入深度比以往深。由此,如图5-1所示,在直形部61形成有在末端部具有所谓的楔形的凹陷63的突条部62,该凹陷63的与该直形部61正交的截面(端子6的压入方向的截面)随着从直形部6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向中央侧而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在此情况下,突条部62夹着楔形的凹陷63分支为上下两股,夹着左右方向的一个凹陷63一体地形成有第1突条部62a和第2突条部62b,夹着另一个凹陷63一体地形成有第3突条部62c和第4突条部62d。第1突条部62a和第2突条部62b、第3突条部62c和第4突条部62d使夹着凹陷63地被形成为平滑的凸曲状的相对面在上下方向相对。这些相对面在凹陷63的底部64相互接触,由此,在相对面之间形成楔形的凹陷63。
通过这样将对直形部61从上下进行的冲压的打入深度加深,从而将与加深地冲压的量相应的直形部61的角部的材料(金属材料)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富余地挤出,突条部62的壁厚(上下方向的尺寸)及突出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变大。由此,左右对称位置的一对突条部62的凹陷63的底部64间的宽度尺寸(图5-1所示的尺寸W1)被形成得大于压入该一对突条部62的位置的端子保持孔44的宽度尺寸(图5-1所示的尺寸W2)。此外,图5-1是将端子6被保持于端子保持壁41的状态以相当于图3-1的箭头A31的部分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示出的图。
通过将突条部62设置为这样的形态,从而在将直形部61压入到端子保持孔44时,如图5-1所示,可以将端子保持壁41的树脂约束在突条部62的楔形的凹陷63中,因此,在突条部62的凹陷63中,能够防止树脂塑性变形而逃脱。即,在端子保持孔44内不使树脂塑性变形而使其弹性变形,可以设置为树脂所构成的楔形被打入到凹陷63中的状态,因此,能够增大从端子保持壁41作用于突条部62的按压力(弹性变形所带来的复原斥力)。
另外,由于在压入时由突条部62张开的端子保持孔44一边在孔内的树脂被凹陷63约束的同时并非进行塑性变形而是进行弹性变形,一边沿着突条部62的压入路径向后方移动,因此,如图5-2所示,在突条部62通过后,由于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孔宽度)。因此,能够抑制在突条部62通过后的端子保持孔44的内壁上沿着该突条部62的压入路径形成槽。由此,突条部62的后端与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孔宽度)的端子保持孔44的内壁干扰,因此,能够防止端子6从端子保持孔44脱出。此外,图5-2是将端子6被端子保持壁41保持的状态以相当于图3-1的箭头A32的部分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示出的图。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端子保持孔44与突条部6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能够提高端子保持孔44的端子保持力(图5-1,图5-1中以箭头F示出的作用于突条部62的力),因此,能够用端子保持壁41稳定地保持端子6。此外,突条部62的长度(前后方向的尺寸)可以伸长到端子保持孔44的长度。例如,在使突条部62与端子保持孔44的长度一致的情况下,作用于突条部62的端子保持力的作用区域扩张到最大限度,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端子6。
以上,基于图1-1~图5-2所示的第1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即使在如图6-1~图8所示的第2的实施方式、如图9-1~图11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那样变更了突条部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的第1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还可以得到这些实施方式所特有的作用效果。以下,说明第2的实施方式及第3的实施方式。此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壳体及端子)的基本构成与第1的实施方式(图1-1~图5-2)同样,以下,说明与第1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各实施方式的特征点(突条部的构成)。
在图6-1~图8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突条部72的构成,图6-1是示出端子7的突条部72的部分的立体图,图6-2是图6-1的C部详细图,图7-1是将突条部72从上方示出的图,图7-2是将突条部72从侧方示出的图,图8是将图7-2的箭头A7部分的突条部72的剖面从箭头方向示出的图。
如图6-1~图8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7的直形部71,通过将上表面71a及下表面71b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角部从上下冲压,从而在左右方向的两侧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挤出形成有夹着楔形的凹陷73分支为上下二股的突条部72。
在此情况下,突条部72的端子7的压入方向的进深侧(前侧)、即在端子7的压入时使端子7向端子保持孔44移动时的移动方向侧被形成为向该压入方向而末端变细。即,突条部72将侧部721的前侧形成为锥形状,使得前侧的突出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向前方而渐渐变窄,在前端与直形部71的宽度一致。另外,突条部72的压入方向的进深侧(前侧)被形成为随着向该压入方向而上下分离。即,突条部72将冲压面722的前侧形成为锥形状,使得前侧的壁厚(上下方向的尺寸)随着向前方而渐渐成为薄壁,壁厚在前端大致消失。
通过将突条部72设置为这样的形态,从而在将直形部71压入到端子保持孔44时,突条部72一边用侧部721及冲压面722的锥形部分723、724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使端子保持孔44渐渐张开,一边向端子保持孔44的进深侧进入,因此,能够使由突条部72张开的端子保持孔44内的树脂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顺畅地移动。因此,并非使由突条部72张开的树脂塑性变形,而是更容易使其弹性变形,能够可靠地抑制沿着突条部72的压入路径在端子保持孔44的内壁上形成槽。
此外,也可以不将突条部72形成为锥形状,而是形成为例如使前侧的突出宽度随着向前方而弯曲地变窄,且在前端与直形部71的宽度一致的弯曲状(凸曲状),也可以形成为使前侧的壁厚随着向前方而弯曲地成为薄壁,且壁厚在前端渐渐消失的弯曲状(凹曲状)。在设置为这样的弯曲状的情况下,可以使端子保持孔44内的树脂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顺畅地移动。另外,在上述的第1的实施方式中,使直形部61的左右两侧的上下4处呈矩形状凹陷,在左右两侧的上下形成了第1至第4突条部62(换个看法为凹陷611),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冲压面722的前侧及后侧呈凸状弯曲的方式使直形部71的左右方向的上下4处凹陷,在左右两侧的上下形成有第1至第4突条部72(凹陷711)。
在图9-1~图11中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突条部82的构成,图9-1是示出端子8的突条部82的部分的立体图,图9-2是图9-1的D部详细图,图10-1是将突条部82从上方示出的图,图10-2是将突条部82从侧方示出的图,图10-3是图10-2的E部详细图,图11是将图10-3的箭头A10部分的突条部82的截面从箭头方向示出的图。
如图9-1~图11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突条部82与第2实施方式的突条部72同样,夹着楔形的凹陷83在左右两侧的上下形成有突条部82,在其侧部821及冲压面822的前侧具有锥形部分823、824。此外,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部82的凹陷83的底部84,换言之突条部82的左右两侧分支为上下二股的部分中,端子8的压入方向的进深侧(前侧)被形成为向该压入方向而末端变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冲压面822从平坦状变为锥形状的部位的附近从上下冲压为圆柱形,且前侧成为弯曲状的方式,对底部84挤出形成有弯曲部分841。即,通过对冲压面822的该部位进行冲压,从而形成圆柱状的凹陷825,底部84的前侧部分(相当于图8所示的突条部72的凹陷73的底部74的前侧部分741的部分)的材料(金属材料)被以凹陷825的量弯曲地挤出。由此,如图11所示,在底部84,以前侧的突出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向前方而弯曲地变窄,且在前端与直形部81的宽度一致的方式,在前侧形成有凸曲状的弯曲部分841。此外,也可以设置为不是这样的弯曲状,而是设置为前侧的突出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向前方而渐渐变窄,且在前端与直形部81的宽度一致的锥形状。
此处,如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突条部72中,底部74的前侧部分741为从直形部71的侧面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状态(与压入方向垂直地伸出的状态),因此,在将直形部71压入到端子保持孔44时,在端子保持孔44内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移动的树脂与底部74的前侧部分741干扰而容易被向前方挡回。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直形部81压入到端子保持孔44时,能够一边除了侧部821及冲压面822的锥形部分823、824之外,还用底部84的弯曲部分841将端子保持孔44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渐渐张开,一边使突条部82向端子保持孔44的进深侧行进。因此,与上述的第2的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由突条部82张开的端子保持孔44内的树脂从压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进一步顺畅地移动。因此,并非使由突条部82张开的树脂塑性变形,而是更容易使其弹性变形,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沿着突条部82的压入路径在端子保持孔44的内壁上形成槽。
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变形或变更的形态来实施本发明,这样的变形或变更的形态当然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前后方向的截面为矩形的方柱状的端子,但是,也可以形成该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等棒状的端子。另外,也可以在直形部并非形成一对突条部,而是将多对突条部在前后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地形成。无论一对还是多对哪一种,成对的突条部的对称位置可以是左右方向也可以是上下方向。另外,也可以不是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对称位置,而是形成在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使前后方向的位置错开地构成对的突条部。此外,这样使前后方向的位置错开地构成对的突条部的凹陷的底部间的尺寸、及构成该对的突条部被压入的位置的端子保持孔的尺寸,分别适用将任一方的突条部在前后方向假想地挪移到达到另一方的突条部的对称位置的情况下的各尺寸。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包括:
至少一对突条部,其形成在端子的直形部的、与形成在树脂制的壳体的端子保持壁上并且将所述端子的直形部压入来保持所述端子的端子保持孔对应的部位的外表面,向与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突出;以及
凹陷,其形成在向所述两侧突出的突条部的末端部,与所述直形部正交的截面为楔形,底部间的尺寸被形成得大于将向该两侧突出的突条部压入的位置的所述端子保持孔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部的所述压入方向的进深侧被形成为向该压入方向而末端变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部的所述压入方向的进深侧被形成为随着向该压入方向而上下分离。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部的凹陷的底部的所述压入方向的进深侧被形成为向该压入方向而末端变细。
CN201580009356.4A 2014-03-19 2015-03-02 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7295 2014-03-19
JP2014057295A JP6339831B2 (ja) 2014-03-19 2014-03-19 コネクタの端子保持構造
PCT/JP2015/056106 WO2015141454A1 (ja) 2014-03-19 2015-03-02 コネクタの端子保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921A true CN106030921A (zh) 2016-10-12
CN106030921B CN106030921B (zh) 2018-08-28

Family

ID=5414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935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921B (zh) 2014-03-19 2015-03-02 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2932B2 (zh)
JP (1) JP6339831B2 (zh)
CN (1) CN106030921B (zh)
WO (1) WO20151414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064A (zh) * 2019-02-11 2020-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0890B2 (ja) * 2015-04-22 2019-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WO2016190044A1 (ja) 2015-05-27 2016-12-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ヒドロキシ置換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7249733B2 (ja) 2015-05-27 2023-03-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ヒドロキシ置換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梱包方法
CN111755903B (zh) 2017-06-23 2022-08-30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
JP7027932B2 (ja) * 2018-02-14 2022-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429A (en) * 1997-08-18 2000-03-28 Autosplice Systems Inc. Continuous press-fit knurl pin
US20020142627A1 (en) * 2001-03-28 2002-10-03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erminal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dy and auxiliary machine module
US7083478B1 (en) * 2005-08-25 2006-08-01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holding structure of board mounted-type connector
JP2009043676A (ja) * 2007-08-10 2009-02-2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圧入端子、端子圧入構造、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03329361A (zh) * 2011-01-11 2013-09-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触头和带有触头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0294A (en) * 1970-10-19 1972-06-13 Sylvania Electric Prod Multiple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5643586U (zh) * 1979-08-17 1981-04-20
DE3361744D1 (en) * 1982-03-04 1986-02-20 Du Pont Press-fit electrical terminals
US5263880A (en) * 1992-07-17 1993-11-23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bond pin-plastic header combina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5897401A (en) * 1997-07-01 1999-04-27 Solid State Stamping, Inc. Serrated starred pin
JP3503877B2 (ja) * 1999-02-19 2004-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角線材を使用した基板用の端子構造
JP4069817B2 (ja) * 2003-07-10 2008-04-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5135794A (ja) * 2003-10-31 2005-05-2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圧入端子のモールド圧入構造とこのモールド圧入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JP4707970B2 (ja) * 2004-05-28 2011-06-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5392329B2 (ja) * 2011-09-13 2014-01-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圧入端子
JP5926215B2 (ja) * 2013-04-03 2016-05-25 ファインネクス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429A (en) * 1997-08-18 2000-03-28 Autosplice Systems Inc. Continuous press-fit knurl pin
US20020142627A1 (en) * 2001-03-28 2002-10-03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erminal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dy and auxiliary machine module
US7083478B1 (en) * 2005-08-25 2006-08-01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holding structure of board mounted-type connector
JP2009043676A (ja) * 2007-08-10 2009-02-2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圧入端子、端子圧入構造、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03329361A (zh) * 2011-01-11 2013-09-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触头和带有触头的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064A (zh) * 2019-02-11 2020-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921B (zh) 2018-08-28
US20160359257A1 (en) 2016-12-08
JP2015179639A (ja) 2015-10-08
US10522932B2 (en) 2019-12-31
JP6339831B2 (ja) 2018-06-06
WO2015141454A1 (ja)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921A (zh) 连接器的端子保持构造
US9033743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0444469C (zh) 电接插件的连接端子
US8206188B1 (en) Connector terminal
US821599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033722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5299708B2 (ja) 基板用端子
EP2846409A2 (en) Connector
US6773290B2 (en) Conductive member of zero insertion/extraction force integrated circuit socket
DE102014221070B4 (de) Verbinderanschluss
US10056714B2 (en) Connector device including coming-off preventing structure
KR101680273B1 (ko) 커넥터용 플러그 터미널
CN104979669A (zh) 端子
US8568176B2 (en) Terminal module for electric connector
CN104303372A (zh) 阴性端子
US20160120024A1 (en) Linear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KR101533808B1 (ko) 커넥터
CN109193192B (zh) 电连接器
TWM446433U (zh)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組
US10439306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terminal
CN111987489A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2587723U (zh) 一种接线端子
US11469533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 vertical compression contact with chip module
CN214044178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电连接组件及电子产品
US111459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