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6184B -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6184B
CN105986184B CN201510067490.1A CN201510067490A CN105986184B CN 105986184 B CN105986184 B CN 105986184B CN 201510067490 A CN201510067490 A CN 201510067490A CN 105986184 B CN105986184 B CN 105986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ug
esr ingot
economical
electrod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74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6184A (zh
Inventor
张恒
张洪奎
续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wu Special Metallu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teel Special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teel Special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teel Special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674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6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6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6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6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6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该钢材包括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C0.35~0.45%,Si0.8~1.2%,Mn0.8~1%,Cr4.8~5.5%,Mo0.3~0.5%,Ti0.1~0.2%,Nb0.02~0.08%,B0.002~0.004%,P:≤0.03%;S:≤0.02%,其余为铁和杂质。该钢材的制造方法为:先成冶炼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击棒进行电渣重熔,得到电渣锭,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锻坯。本发明的化学成分的配比更加经济低廉,降低了Mo、V含量,大大降低了合金成本,同时通过提高Mn、Si元素的添加,以及Ti、Nb、B元素微合金强化保证了新钢种的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芯棒是无缝钢管轧制变形过程中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消耗备件之一。按钢管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浮动芯棒、半限动芯棒和限动芯棒,而其中以限动芯棒的所占比例最大。
由于制造限动芯棒技术性强、难度大,多年来国内生产大口径无缝钢管的企业主要从国外进口芯棒,如2007年我国芯棒进口量约为9000吨。目前,世界上芯棒的生产仅仅掌握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处于垄断地位,不仅价格远高于H13钢其他同类产品,而且其制造周期长、库存占用资金大,易受国际市场影响。而国内芯棒制造企业仅有中原特钢形成规模性生产,2009年MPM芯棒的年产量达到8000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
就限动芯棒使用材质而言,主要有38CrNi、35CrMo和H13。其中,由于H13具有高的淬透性和高的韧性,优良的抗热裂能力,较好的耐磨损能力,在较高温度(540℃)下还具有具有抗软化能力,因此已经成为制造限动芯棒的主流材质。从追求高性能的角度而言,为了促使H13拥有更优秀的二次硬化性能,得到更佳的高温强度及抗回火软化能力,H13钢的化学成分的优化主要是朝低Si高Mo的方向发展。目前,国际上H13改进型热作模具钢主要有Cr2.6型的QRO90SuperMe、HOTVAR和Cr5型的DIEVAR 8418,这些钢中Mo含量均达到2.0%~2.5%。
目前国内芯棒的制造还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有企业采用的设备引进时都是外方提供的芯棒技术条件或企业技术标准,而国内的一些著名的钢铁企业在制造高品质的产品时仍然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先进芯棒,如表1所示。
表1各类芯棒用钢化学成分(wt.%)
然而,随着近年来钢管市场发展逐步稳定,企业产能扩展趋于合理,同时钢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降低钢管生产成本提高钢管产品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大钢管企业日趋正视的问题。作为钢管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消耗备件,价格高昂的芯棒必然会成为钢管企业降本增效第一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疲劳性能的经济型的MPM连轧芯棒用钢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其包括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C:0.35~0.45%,Si:0.8~1.2%,Mn:0.8~1.0%,Cr:4.8~5.5%,Mo:0.3~0.5%,Ti:0.1~0.2%,Nb:0.02~0.08%,B:0.0020~0.0040%,P:≤0.030%;S:≤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成分设计思路为相对常用的H13钢降低了Mo、V三种元素的含量,通过加入价格低廉的Si、Mn、Ti元素来保证钢具有良好的热疲劳性能和优秀的冲击韧性,可替代H13钢的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用钢。
其组成合金元素的作用如下:
碳:热作模具钢中含碳量决定淬火钢的基体硬度,钢中的碳一部分进入钢的基体中引起固溶强化。另外一部分碳将和合金元素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结合成合金碳化物。热作模具钢,这种合金碳化物除少量残留的以外,还要求它在回火过程中在淬火马氏体基体上弥散析出产生两次硬化现象。从而由均匀分布的残留合金碳化合物和回火马氏体的组织来决定热作模具钢的性能。由此可见,钢中的含C量不能太低,但碳含量过高会影响钢的韧性及热疲劳性能,所以常见的H13热作模具钢碳含量控制在0.37~0.42%之间,但本发明碳含量设计为0.35~0.45%。
锰:Mn具有固溶强化作用,从而提高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强度和硬度,虽然其固溶强化效果不及碳、磷和硅,但其对钢的延展性几乎没有影响。在铁素体~珠光体型钢中Mn是唯一可使屈服强度增加又使冷脆转变温度变化最小的合金元素。锰溶入奥氏体中能强烈增加钢的淬透性,同时强烈减低钢的Ms点Mn加入钢中使Ac1、Ac3、Ar1和Ar3降低,这与细化铁素体和珠光体相联系,又会减薄碳化物片,对FP型钢的强化起积极作用同时有资料介绍Mn和Ni类似有提高钢的韧度的作用。H13型二次硬化型模具钢,其含Mn量在0.20%~0.60%。对改进型热作模具钢(如QRO90super,Super~Me和HOTVAR)含Mn在0.75%。而本发明锰含量控制区间为0.8~1.0%。
硅:硅是一个对铁素体进行置换固溶强化非常有效的元素,仅次于磷,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的韧度和塑性Si也为提高回火抗力的有效元素。Si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使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不易聚集,增加回火稳定性。另外,Si虽然不推迟ε碳化物的生成,但它可固溶于ε碳化物,并提高其稳定性,延迟ε→θ转变。第一类回火脆性与ε→θ转变和沿马氏体条间界分布形成连续薄膜有关,延迟ε→θ转变便意味着提高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温度或抬高回火温度~硬度曲线,可使回火马氏体的ε碳化物与基体保持共格和均勻分布,使回火马氏体保持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本发明硅含量控制在1.0~1.2%。
硫:高锰钢中因硫与锰的存在,便生成了硫化锰,硫化锰可进入溶渣。在生产中若硫小于0.02%,则完全可达到标准要求。本发明硫含量控制在0.020%以下。
磷: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是和铁、锰等产生共晶磷化物,且在晶界析出。磷和容易引起材料的热裂,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并对耐磨性有一定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在工作中断裂。此外,磷还具有促进锰、碳元素偏析的作用,因次应尽量降低磷含量。本发明磷含量控制在0.030%以下。
铬:铬是合金工具钢中最普遍含有的和价廉的合金元素。铬对钢的耐磨损性、高温强度、热态硬度、韧度和淬透性都有有利的影响,同时它溶入基体中会显著改善钢的耐蚀性能,在H13钢中含Cr和Si会使氧化膜致密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再则以Cr对0.3C~1Mn钢回火性能的作用来分析,加入小于6%Cr对提高钢回火抗力是有利的,但未能构成二次硬化;当含Cr大于6%的钢淬火后在550℃回火会出现二次硬化效应。人们对热作钢模具钢一般选5%Cr的加入量。本发明铬加入量为4.8~5.5%。
钼:Mo溶于Fe中也具固溶强化的作用,Mo溶解于A中能提高钢的淬透性,Mo是作为使钢具有二次硬化的主要合金元素加入的,现在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在回火时马氏体中析出Mo2C造成。Mo可与C形成Mo2C和MoC合金碳化物,还可随回火温度升高转变为M6C。一般为了产生二次硬化效应,要求Mo的加入量不低于1.0%,加入3%Mo时可取得接近极值的效果。当加入量为2.0%~2.5%时,可获得最经济和有效的效果。Mo具有比Cr更强烈的碳化物形成倾向,在5%Cr的热作模具钢中,Mo2C先于Cr7C3形成。前已述,M7C3不能作为二次硬化的高温强化相,而且它在回火马氏体中的形成是以原位析出(in~situ)机制,不会发生弥散析出。为此,Mo的二次硬化的硬化强度和其最大硬化强度对应的温度皆高于Cr的相应值,同时,Mo2C的过时效速度亦较低(即不易聚集长大)。但作为合金元素,钼属于贵金属元素,加入量为2.0%~2.5%时固然具有更优秀的高温力学性能,但权衡芯棒用钢所要求的高温性能,本发明Mo含量设计在0.3~0.5%。
铌:铌是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在热轧时碳化铌的应变诱导延迟了热变形过程中静态和动态再结晶,提高非再结晶温度,有助于细化形变奥氏体的相变产物,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但加入量过多,铌的碳化物迅速粗化长大,影响钢的韧性。本发明铌含量控制在0.02~0.06%之间。
钛:Ti的作用与V类似,具有细化组织,提高钢的热强性、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性能耐磨性的作用。钛虽然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但不和其他金属元素联合形成复合化合物。碳化钛结合力强,稳定,不易分解,在钢中只有加热到1000℃以上才缓慢地溶入固溶体中。在未溶入之前,碳化钛微粒有防止晶粒长大的作用。钛也是强铁素体形成元素之一,强烈地提高钢的奥氏体化温度。钛在普通低合金钢中能提高塑性和韧性。由于钛固定了氮和硫,并形成碳化钛,提高了钢的强度。经正火使晶粒细化,析出形成碳化物可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得到显著改善。本专利钛含量为0.1~0.2%之间。
硼:微量硼可显著的提高钢的淬透性。硼吸附于奥氏体晶界上,降低晶间能量,抑制铁素体形成并强化晶界,从而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与持久强度。但含量高时,硼与钢中残余氮、氧化合形成稳定的夹杂物,对钢的性能有恶化作用。本专利中硼含量控制在0.0020~0.004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
C:0.36~0.43%,Si:0.87~1.13%,Mn:0.83~0.99%,Cr:4.89~5.48%,Mo:0.31~0.48%,Ti:0.11~0.19%,Nb:0.022~0.056%,B:0.0021~0.0038%,P:≤0.025%;S:≤0.01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
C:0.39~0.43%,Si:0.96~1.13%,Mn:0.89~0.99%,Cr:5.01~5.48%,Mo:0.41~0.48%,Ti:0.13~0.19%,Nb:0.032~0.056%,B:0.0026~0.0038%,P:≤0.025%;S:≤0.01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如本发明所述的钢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配料完毕后,先冶炼成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击棒进行电渣重熔,得到电渣锭,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锻坯。
本发明的钢材的元素配比与现有技术的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显著优点:
1、化学成分的配比更加经济低廉,与以往上述已申请的专利相比,本专利降低了Mo、V含量,大大降低了合金成本,同时通过提高Mn、Si元素的添加,以及Ti、Nb、B元素微合金强化保证了新钢种的力学性能。
2、与现有H13热作模具钢相比,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下,新钢种具有更加优秀的耐热疲劳性能以及优秀的冲击韧性,具体性能如下:
(1)机械性能如表3所示。
表3室温力学性能
(2)为评价热疲劳破坏程度,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开展了评定工作,其中以瑞典研究者提出的Uddeholm热疲劳图谱最为流行。该法无法精确评定热疲劳损伤程度,且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国外也有学者根据裂纹深度面积、宽度和长度等来评定热疲劳损伤,但其方法是通过手工计算,主观影响因素较大,而且工作量大。上海大学吴晓春等人基于Uddeholm热疲劳裂纹评价标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评价***对热疲劳后试样的表面裂纹及深度裂纹形貌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测定裂纹的总面积及在试样表面所占的百分数(A%)、最宽主裂纹的宽度(Wmax)和热疲劳裂纹的总长度(L),定义表面损伤因子Ds=A×W/L;通过测定横截面上裂纹的面积(P%)、最深裂纹的深度(dmax)及5条主裂纹的平均深度(d5A,称为5强平均深度),定义裂纹深度损伤因子Dd=P×dmax/d5A。以D=Ds×Dd表示总的热疲劳损伤因子,D值越大表示热疲劳损伤程度越大。损伤因子评定法综合反映了试样表面和深度两个方向的裂纹扩展情况,并借助计算机辅助热疲劳裂纹图象分析***,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较为客观的反映了热疲劳损伤程度。一般热疲劳损伤因子值越大表示热疲劳损伤程度越严重。本发明在室温到700℃之间进行3000次连续冷热循环试验后进行热疲劳损伤因子分析,要求达到表4。
表4热疲劳损伤因子
附图说明
图1为室温到700℃之间进行3000次连续冷热循环试验后热疲劳表面裂纹形貌;图中:1a为本发明的产品的表面形貌图;1b为现有产品的表面形貌图。
图2为室温到700℃之间进行3000次连续冷热循环试验后热疲劳截面裂纹形貌;图中:2a为本发明的产品的表面形貌图;2b为现有产品的表面形貌图。
图3为本发明得到的试验轧制900支钢管后芯棒表面形貌;图中:3a为本发明的产品的表面形貌图;3b为现有产品的表面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36%、Si为1.12%、Mn为0.99%、P为0.025%、S为0.018%、Cr为5.48%、Mo为0.31%、Ti为0.11%、Nb为0.018%、B为0.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2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39%、Si为1.0%、Mn为0.85%、P为0.018%、S为0.011%、Cr为4.89%、Mo为0.48%、Ti为0.17%、Nb为0.014%、B为0.0029%,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3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42%、Si为1.06%、Mn为0.89%、P为0.022%、S为0.012%、Cr为4.99%、Mo为0.30%、Ti为0.13%、Nb为0.056%、B为0.0031%,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4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44%、Si为0.96%、Mn为0.91%、P为0.019%、S为0.009%、Cr为5.32%、Mo为0.44%、Ti为0.16%、Nb为0.040%、B为0.0021%,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5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38%、Si为0.87%、Mn为0.96%、P为0.021%、S为0.016%、Cr为5.26%、Mo为0.35%、Ti为0.19%、Nb为0.010%、B为0.0037%,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6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37%、Si为0.92%、Mn为0.87%、P为0.020%、S为0.011%、Cr为5.11%、Mo为0.33%、Ti为0.12%、Nb为0.012%、B为0.003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7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39%、Si为0.84%、Mn为0.92%、P为0.015%、S为0.008%、Cr为5.01%、Mo为0.38%、Ti为0.20%、Nb为0.011%、B为0.002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表5实施例中微量元素的化学成分(wt%)
实施例 C Si Mn P S Cr Mo Ti Nb B
1 0.36 1.12 0.99 0.025 0.018 5.48 0.31 0.11 0.018 0.0038
2 0.39 1.0 0.85 0.018 0.011 4.89 0.48 0.17 0.014 0.0029
3 0.42 1.06 0.89 0.022 0.012 4.99 0.30 0.13 0.056 0.0031
4 0.44 0.96 0.91 0.019 0.009 5.32 0.44 0.16 0.040 0.0021
5 0.38 0.87 0.96 0.021 0.016 5.26 0.35 0.19 0.010 0.0037
6 0.37 0.92 0.87 0.020 0.011 5.11 0.33 0.12 0.012 0.0036
7 0.39 0.84 0.92 0.015 0.008 5.01 0.38 0.20 0.011 0.0026
8 0.41 1.13 0.83 0.013 0.007 4.91 0.36 0.15 0.033 0.0016
9 0.42 1.12 0.89 0.018 0.015 4.99 0.43 0.14 0.022 0.0036
10 0.43 0.98 0.95 0.020 0.012 5.08 0.41 0.13 0.032 0.0032
实施例8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41%、Si为1.13%、Mn为0.83%、P为0.013%、S为0.007%、Cr为4.91%、Mo为0.36%、Ti为0.15%、Nb为0.033%、B为0.001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9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42%、Si为1.12%、Mn为0.89%、P为0.018%、S为0.015%、Cr为4.99%、Mo为0.43%、Ti为0.14%、Nb为0.022%、B为0.003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10
按表5的配方配料,控制C为0.43%、Si为0.98%、Mn为0.95%、P为0.020%、S为0.012%、Cr为5.08%、Mo为0.41%、Ti为0.13%、Nb为0.032%、B为0.003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电渣锭重量0.5t,再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横截面积为100mm×100mm的锻坯。
实施例1~10的产品的力学性能如表6所示。
表6实施例力学性能
实施例1~10的产品在室温到700℃之间进行3000次室温连续冷热循环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热疲劳损伤因子计算结果
本发明的钢材产品与H13钢材在室温到700℃之间进行3000次室温连续冷热循环试验后的表面裂纹形貌分别如图1a、1b、2a和2b所示,观察裂纹形貌,本专利钢种的裂纹宽度与裂纹深度相比H13钢更细更浅,可见本发明的热疲劳性能显著优于H13钢。
实际生产验证:
采用本专利钢种生产Ф252直径的芯棒4支在包钢无缝管厂进行轧制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平均轧制钢管的数量超过900支,下线检验后芯棒使用状态与H13相似,整体使用寿命与H13相当。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C:0.35~0.45%,Si:0.8~1.2%,Mn:0.8~1.0%,Cr:4.8~5.5%,Mo:0.3~0.5%,Ti:0.1~0.2%,Nb:0.02~0.08%,B:0.0020~0.0040%,P:≤0.030%;S:≤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C:0.36~0.43%,Si:0.87~1.13%,Mn:0.83~0.99%,Cr:4.89~5.48%,Mo:0.31~0.48%,Ti:0.11~0.19%,Nb:0.022~0.056%,B:0.0021~0.0038%,P:≤0.025%;S:≤0.01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C:0.39~0.43%,Si:0.96~1.13%,Mn:0.89~0.99%,Cr:5.01~5.48%,Mo:0.41~0.48%,Ti:0.13~0.19%,Nb:0.032~0.056%,B:0.0026~0.0038%,P:≤0.025%;S:≤0.01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钢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配料完毕后,先冶炼成电极棒,然后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得到电渣锭,将所述电渣锭加热锻造成锻坯。
CN201510067490.1A 2015-02-09 2015-02-09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986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7490.1A CN105986184B (zh) 2015-02-09 2015-02-09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7490.1A CN105986184B (zh) 2015-02-09 2015-02-09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6184A CN105986184A (zh) 2016-10-05
CN105986184B true CN105986184B (zh) 2017-11-28

Family

ID=5704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7490.1A Active CN105986184B (zh) 2015-02-09 2015-02-09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6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1080A (zh) * 2019-12-28 2020-05-05 钢铁研究总院 一种耐高温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6700A (zh) * 2003-08-28 2005-05-18 河南中原特殊钢厂 一种可用于加工连轧管机限动芯棒的钢及其生产工艺
CN102242316A (zh) * 2011-06-29 2011-11-16 江苏环立板带轧辊有限公司 H13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738A (zh) * 2012-03-29 2012-08-1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粗糙度保持能力的支承辊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9126B2 (ja) * 1995-01-24 2003-06-23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熱間継目無管圧延用マンドレルバ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17745B2 (ja) * 2000-04-13 2005-11-16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マンドレルバ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16309A (ja) * 2005-05-12 2006-11-24 Nachi Fujikoshi Corp 疲労強度に優れた高耐摩耗靭性鋼
KR101219766B1 (ko) * 2010-08-03 2013-01-09 김정한 수직 또는 수평 원심주조에 의한 중온용 롤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6700A (zh) * 2003-08-28 2005-05-18 河南中原特殊钢厂 一种可用于加工连轧管机限动芯棒的钢及其生产工艺
CN102242316A (zh) * 2011-06-29 2011-11-16 江苏环立板带轧辊有限公司 H13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738A (zh) * 2012-03-29 2012-08-1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粗糙度保持能力的支承辊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6184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393178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low-cost, short-production-cycle wear-resistant steel
CN105408512B (zh) 高强度油井用钢材和油井管
CN106102940B (zh) 厚壁高韧性高张力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81780B (zh) 超高强度高韧性易焊接超细奥氏体晶粒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75545B (zh) 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高韧性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424067B (zh) 膚鍛鋼、滲碳零件及膚鍛鋼之製造方法
CN107937828B (zh) F6nm马氏体不锈钢筒体锻件及热处理方法
JP6829717B2 (ja) 残留熱を利用する継目無鋼管のオンライン焼入れ冷却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7923022B (zh) 马氏体不锈钢
CN104264062B (zh) 一种热轧态薄规格高强度桥梁板的制造方法
CN101928889A (zh) 一种抗硫化物腐蚀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8212A (zh) 厚壁高韧性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63224A1 (en) An ultra-high strength thermo-mechanically processed steel
CN107385360A (zh) 一种双相不锈钢钢筋及其制备方法
JP5647344B2 (ja) 金型寿命が改善された高強度冷間鍛造用鋼線の製造方法
JP6679935B2 (ja) 冷間加工部品用鋼
CN107675090B (zh) 一种布氏硬度650hbw级别高耐磨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3156B (zh) 用热轧卷板制造高强韧性吊臂钢管的制造方法
CN105483562A (zh) 一种高抗弯强韧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4413B (zh) 低淬透性耐磨带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86184B (zh) 一种用于经济型mpm连轧芯棒的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74443B (zh) 一种锻造模具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9149B (zh) 一种h级表面渗铝改性抽油杆用钢及其杆体制造方法
CN107075634B (zh) 钢材和扩管用油井钢管
US10487372B2 (en) High-strength bo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1

Address after: 200940 room 1277, building 216, 1269 Shuishui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Baowu Special Metallu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940 No. 1269, Fisheries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AOSTEEL SPECIAL STEE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