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0746A -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0746A
CN105960746A CN201480062095.8A CN201480062095A CN105960746A CN 105960746 A CN105960746 A CN 105960746A CN 201480062095 A CN201480062095 A CN 201480062095A CN 105960746 A CN105960746 A CN 105960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power
voltage
termina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20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0746B (zh
Inventor
健·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Publication of CN105960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0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10)的方法包含:将多个发送终端(14)连接到电力***网络;以及对每个发送终端进行局部控制使其表现得像恒定电源,从而使得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可以同时响应于变化的外部电路条件而改变,同时使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维持恒定。至少一个发送终端可以包含:电容性输出转换器,其具有连接在两个输出终端之间的电容器和并联连接到电容器的受控制的电流源;或者电感性输出转换器,其具有连接到输出终端的电感器和与电感器串联连接的受控制的电压源。

Description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11月18日提交的第61/905,424和61/905,428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整个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通常以电压源的形式供应电力,其中供应电压保持恒定,而供应电流随负载条件而变。如图1a中所说明,两个或更多个电压源(v1,v2...vn)可以串联连接,以提供较高的供应电压。另一方面,电压源的并联连接很难,因为电压稍有不匹配,就可能导致并联源之间发生较大的电流不平衡。
有时,下面这样的某些负载要求或者优选电流源性能:对于这些负载,供应电流必须保持恒定,而供应电压可能会根据负载条件波动。如图1b中所说明,两个或更多个电流源(i1,i2...in)可以并联连接,以提供较高的供应电流。然而,电流源的串联连接很难,这是因为需要与电流精确地匹配。
可再生能量(例如风能和太阳能)以及其它分布式发电(DG)源通常通过电力电子接口集成到电网中,该电力电子接口提供原始源输出的功率调节和控制。常见的做法是控制该接口使其表现得像这样一个电流源,该电流源根据电流源能够或必需产生的功率量而注入一定量的电流到电网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电流源性能,因为它能避免与电压源电网发生冲突。
实际上,电网并不是理想的电压源,因为电线、变压器和发电机会构成串联阻抗。同样,接口无法成为理想的电流源,因为理想的电流源按照定义具有无限的输出阻抗。在存在这些不理想效应的情况下,DG电网***的稳定性要求电网阻抗与接口输出阻抗的比率满足奈奎斯特标准(Nyquist criterion)。请参照J.Sun的“电网连接的逆变器的基于阻抗的稳定性标准(Impedance-based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grid-connectedinverters)”,《IEEE电力电子学报》,2011年11月,第27卷,第11期,第3075-3078页。
多个太阳能或风能源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电网接口连接到电网,实际上作为电流源彼此并联操作。越来越需要使这些源串联操作,以便借此减少功率调节接口的成本并提高功率调节接口的效率。这样的应用有几个例子:
1)海上风能的多终端DC传输:DC传输比ac传输更适合海上风能,因为很难通过长海底ac电缆传送电力。对于这种应用,如图2a中所说明,串联式DC架构(10)是有利的,其中每个风力涡轮机(12)受到控制以产生DC输出,并且多个这样的DC终端(14)串联连接以形成足够高的DC电压用于传输到岸上电网,这种架构之所以有利,是因为它无需多余的DC-AC(16)和AC-DC(18)转换级,而如图2b中所说明,使用AC海上收集总线(24)时,必需要有这些转换级。
2)太阳能逆变器与中电压分配线的直接连接:商用(大规模)太阳能设施通常通过连接到中电压(例如15kV或33kV)分配线集成到电网中。为了避免对于高电压电子器件的需要,如图3a中所说明,每个太阳能逆变器(26)的输出保持在低电压电平(例如480V),并且使用中电压变压器(28)逐步提高电压以用于连接到分配网或分配网络(30)。图3b中所描绘的替代架构是将多个太阳能逆变器(26)串联连接,使得这些太阳能逆变器能直接与中电压分配网络(30)连接,而无需巨大的升压变压器。
3)模块化低电压微型逆变器:如图4a中所说明,微型逆变器(32)从单个太阳能面板(34)的DC输出产生50/60Hz的AC。由于面板输出电压通常是电网(36)的峰值电压的一部分(例如在住宅建筑中是160V),所以微型逆变器需要变压器来逐步升高电压,并且使用能经受住峰值电网电压的高电压装置。通过将每个微型逆变器设计成能产生低于面板输出电压的电压,并且通过串联操作多个微型逆变器(32)以便连接到单位电网(36),如图中4b所描绘,借此可以避免使用变压器和高电压装置。这个方案类似于图3b中所示的方案,并且能减少微型逆变器的成本并提高微型逆变器的效率。
这三个实例的共同点是:a)多个电源(下文中称作发送终端)串联连接以形成串,并且b)该串与可以被视为电压源的DC或AC电网并联连接。为了便于串联连接,各个发送终端应当充当电压源,而串应当表现得像电流源,以便与电网这个电压源并联操作。
当所有发送终端的位置极为接近(例如在同一个壳体中)时,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实现各个发送终端以及整个串之间的这种混合电压和电流源性能。在此情况下,如图5中所描绘,中央控制器(40)将通过调节各个发送终端(42,42')的输出电压而控制总串电压,并且电感器(L,L')可以串联***以吸收串和电网之间的瞬时电压差,从而实际上将串变成受控的电流源。
这个中央控制方案在DC网络和AC网络中都能起作用,但是需要控制器和每个发送终端之间的高速通信链路,这个中央控制方案在发送终端分散时(例如在上文所论述的三个实例中)难以实施,其中串的物理尺寸的范围可以在用于屋顶微型逆变器的几米到用于海上风力涡轮机的几公里。中央控制的速度必须与每个风力涡轮机或太阳能转换器中使用的半导体装置的开关频率相当,使得即使几毫秒的失控信号也可能导致破坏性损害并且关闭整个串。中央控制还难以模块化和维护。因此,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使得能够将可再生源这样串联连接到电网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其包括:将多个发送终端连接到电力***网络;以及对每个发送终端进行局部控制使其表现得像恒定电源,从而使得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可以同时响应于变化的外部电路条件而改变,同时使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维持恒定。
所述变化的外部电路条件可以包含:多终端电力***连接到的网络的变化的电压和电流,或者发送终端的变化的功率电平;并且多个发送终端可以用串联、并联或矩阵配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多个发送终端中的至少一些可以串联连接以形成串,并且所述串可以与网络的总线并联连接,所述总线表现得像电压源。
所述串可以有利地包括串联连接的下列元件:与配电网络或电网直接连接的太阳能逆变器或微型逆变器,或者具有DC输出用于DC传输到岸上电网的海上风力涡轮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多个发送终端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并联连接以形成行,并且所述行可以与网络的总线串联连接,所述总线表现得像电流源。
每个发送终端可以有利地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相关联的功率调节电路,其中局部控制在功率调节电路的输出终端产生恒定电源性能。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通过在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中的至少一项超出预指定的水平时减小发送终端的功率输出,借此修改发送终端的恒定电源性能。
如果发送终端包括AC源,则恒定电源的功率是指基本循环中的平均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至少一个发送终端可以包含功率调节电路,其包括具有连接在两个输出终端之间的电容器的电容性输出转换器,并且功率调节电路的其余部分充当并联连接到电容器的受到控制的电流源,并且局部控制可包括:控制电流源以遵照P/v作为参考,其中P是转换器的期望输出功率,v是输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至少一个发送终端可以包含功率调节电路,所述功率调节电路包括具有连接到输出终端的电感器的电感性输出转换器,并且所述功率调节电路的其余部分充当与所述电感器串联连接的受控制的电压源,并且其中所述局部控制可包括:控制所述电压源以遵照P/i,其中P是所述转换器的期望输出功率,i是通过所述电感器的电流。
为了提供故障隔离,旁路二极管可以并联连接到功率调节电路的输出终端,并且断开开关可以串联连接在输出终端和旁路二极管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发送终端供电的可再生源可包括驱动发电机的风力涡轮机,以及将发电机AC输出转换成DC的相关联的功率调节电路。局部控制涉及发电机侧控制和网络侧控制,其中发电机侧控制调节可再生能源,以便提取最高功率量,并且网络侧控制负责提供恒定电源性能。
发电机侧控制可以提供功率信号到网络侧控制,所述功率信号指示可供用于馈送到网络中的功率量,并且网络侧控制可以使用这个信号作为控制输出功率的命令,并且在启动、关闭或功率缩减期间,当输出功率必须减小或受到限制时,网络侧控制可以将期望功率电平的水平传送到发电机侧控制。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含将发电机输出转换成DC的整流器,以及DC-DC转换器,其使整流器的输出阶升成较高电压,并且还使用高频变压器提供电隔离。DC-DC转换器可以是电容性输出转换器或电感性输出转换器。发电机侧控制控制整流器,并且网络侧控制控制DC-DC转换器。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益处和方面,其中:
图1描绘(a)串联的多个电压源和(b)并联的多个电流源;
图2描绘用于(a)利用多终端串联DC布置到岸上电网的DC传输和(b)具有升压变压器和中央整流站的AC收集总线的海上风力发电厂架构;
图3描绘使用(a)中电压变压器和(b)用于直接(无变压器)电网接口的逆变器的串联连接而连接到中电压分配线的商用太阳能***;
图4描绘用于与低电压公用电网连接的(a)并联和(b)串联的微型逆变器连接;
图5说明通过使用串联电感器对于串电压的中央控制和电流源性能的形成;
图6呈现(a)恒定电源(CPS)的i-v特性,(b)CPS的串联连接,和(c)CPS的并联连接;
图7说明(a)处于独立模式的具有电阻负载和(b)连接到电压源的串联的两个CPS的操作;
图8说明(a)处于独立模式的具有电阻负载和(b)连接到电压源的并联的两个CPS的操作;
图9描绘作为CPS受到控制的串联的风力涡轮机的操作;
图10描绘(a)串联行架构和(b)其等效矩阵配置;
图11描绘修改CPS特性以通过(a)限压和限流以及(b)功率缩减来减少终端电压和电流变化;
图12说明利用(a)并联串和(b)串联行(矩阵)的海上风力电网集成的多终端DC传输架构,假设总线电压是由岸上电站施加的;
图13描绘(a)涡轮机的电气***,(b)具有电容输出的转换器,和(c)具有电感输出的转换器;
图14描绘包含发电器侧和网络侧控制的涡轮机的整体局部控制;
图15描绘(a)n个风力涡轮机构成的串,(b)每个涡轮机表示为其电容性输出转换器的串的等效电路,(c)和(d)两种不同条件下的串电压;
图16描绘三个终端的串对于功率逐步变化的瞬时响应;
图17描绘三个终端的串对于具有差异电容的功率逐步变化的瞬时响应;
图18说明包含断开开关和旁路二极管以提供故障隔离能力;
图19描绘(a)与电流源总线串联的一行电感输出终端,和(b)其等效电路;以及
图20描绘三个终端的行对于功率逐步变化的瞬时响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解决对于串中的各个发送终端的电压源性能和整个串的电流源性能的冲突要求的解决方案是使每个发送终端表现得像恒定电源(constant-power source,CPS)。不同于电压或电流源,其中仅仅供应电流或电压随外部条件变化,CPS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随外部条件变化,而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保持恒定。数学上,可以将这个关系描述成p=v·i=恒定,其中v和i分别是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这个符号适合于DC源。
对于AC源,应将功率理解成是基本循环中的平均功率。另外,应注意,恒定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这是因为能获得的或者需要的功率量有变化。图6a说明这些恒定电源的i-v特性。
恒定电源可以彼此并联或串联地操作,分别如图6b和图6c中所说明,其中引入新符号表示CPS(48)。在任一种配置中,每个CPS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都取决于外部电路。为了说明CPS如何根据外部电路条件调整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考虑两个DC CPS的串联连接,这两个DC CPS的输出功率分别是p1和p2。图7示出了每个CPS以及其组合的i-v特性。
考虑两种情况:
1)使用电阻负载的独立操作(图7a):负载的i-v特性表示为从原点开始的直线(v=Ri)。这条线与组合的恒定功率曲线(vi=p1+p2)的交叉点A限定这两个CPS的组合输出电压(V)和通过负载的电流(I)。穿过点A的水平线与每条CPS的i-v曲线相交,并且交叉点(A1和A2)表示对应的CPS的操作点。
2)使用电压源的并联操作(图7b):并联电压源的i-v特性表示为垂直线v=V。这条线与组合的恒定功率曲线(vi=p1+p2)相交,并且交叉点B限定每个CPS供应的电流(I)。穿过点B的水平线与每条CPS的i-v曲线相交,并且交叉点(B1和B2)表示对应的CPS的操作点。
虽然上面的分析是针对特定的CPS和负载条件,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串联的CPS可以根据变化的负载条件以及每个CPS的功率电平调节。对于并联的CPS可以执行相同的分析。作为一实例,考虑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负载的并联的两个CPS:
1)使用电阻负载的独立操作(图8a):负载的i-v特性同样表示为从原点开始的直线(v=Ri)。这条线与组合的恒定功率曲线(vi=p1+p2)的交叉点A限定两个CPS的输出电压(V)和其组合输出电流(I)。穿过点A的垂直线与每条CPS的i-v曲线相交,并且交叉点(A1和A2)限定对应的CPS的输出电流(I1和I2)。
2)使用电压源的并联操作(图8b):并联电压源的i-v特性同样表示为垂直线v=V。这条线与组合的恒定功率曲线(vi=p1+p2)相交,并且交叉点B限定两个CPS的输出电压(V)。同一条垂直线与每条CPS的i-v曲线相交,并且交叉点(B1和B2)限定对应的CPS的输出电流(I1和I2)。
以上分析可以扩展到任何数目的串联或并联连接的CPS或者这两种情况的组合。
现在具体考虑本发明在海上风能的多终端DC传输中的应用,如图2a中所描绘。假设每个涡轮发电器的输出受到调整后的整流器的调节,从而表现得像是DC输出终端处的CPS。当忽略所有机械和电力损失时,DC输出功率等于涡轮机叶片从风力中提取的功率。
风力涡轮机提取的功率在给定的风力条件下是固定的,这个事实不应当与功率调节电路的在其输出终端处测量到的恒定电源性能混淆:电压或电流源也可以传送固定量的功率。这里定义的CPS性能是指如下事实:CPS的终端电压和电流都能同时随负载变化。这种根据外部电路条件同时地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而同时又使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保持不变的独特能力,正是恒定电源与电压或电流源的区别之处。
不失一般性地,考虑五个风力涡轮机(12)形成串(50)并且连接到20kV的DC总线(52),如图9a中所描绘。假设涡轮机的输出功率(自上而下)分别是2MW、2.5MW、1MW、2.2MW和1.5MW,并且每个涡轮机的输出调节成表现得像CPS(48)。所有功率损耗忽略不计,使得每个CPS输出功率等于对应的涡轮机输出。这种情况下的串电流可以这样计算:
I = Σ k = 1 5 P k 20 , 000 = 9 , 200 , 000 20 , 000 = 460 A . - - - ( 1 )
图9a中在每台涡轮机的输出功率的下方示出每个终端的电压。
现在假设从上数第三台涡轮机的条件已经改变,其输出功率增加至1.8MW。这种改变一旦发生,将出现下面的情况:
1)第三CPS的输出电压增加,使得其输出功率将朝1.8MW增加;
2)其它CPS的输出电压减小,以便使总串电压保持在20kV,这由DC总线施加;
3)串电流增加以补偿其它CPS的减小的电压。
图9b中说明净结果,其中串电流已增加到500A,并且每个CPS的输出电压已经自己调节成新电平,该新电平符合CPS以及整体串电压的约束条件。应注意,在理想的CPS和DC总线电压(没有阻抗)下,这些调节将同时并且即刻发生。还应当清楚的是,多个串可以同时连接到DC总线,并且这些串将彼此独立地操作,只要DC总线(具有连接电缆)可以被视为理想的电压源(没有任何阻抗)即可。在存在总线和电缆阻抗的情况下,并联串的操作将稍微相关。
作为一实例,图9c示出了并联连接的两个串。假设连接每个串的电缆具有R=0.1Ω的电阻。出于比较的目的,利用与图9a)和图9b)中使用的相同的涡轮机输出功率电平。两个串电流用I1和I2表示(参见图9c),并且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求解:
9 , 200 , 000 I 1 + RI 1 + R ( I 1 + I 2 ) = 20 , 000
10 , 000 , 000 I 2 + R ( I 1 + I 2 ) = 20 , 000
这些等式有两组复数解和两组实数解。很容易验证,实数解是I1=463.3A并且I2=502.4A,这稍微高于不存在电阻时的情况。图9c中给出对应的涡轮机电压。
除了图9c中所示的并联串结构之外,还可以并联地连接风力涡轮机终端(48)和总体的CPS发送终端以首先形成行(54),然后串联连接多个行,如图10a中所描绘。当互连电缆阻抗忽略不计时,这种串联行结构(56)等效于图10b中所示的网状(矩阵)结构(58)。
如通过图9中的实例所说明,发送终端中的功率变化可能导致并联串架构中的所有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的较大变化。另一方面,串电流对各个发送终端的功率变化的敏感性较低,因为串电流是受到串的总功率和电压的驱动。相比之下,串联行架构中的行电压对一行中的各个发送终端的功率输出的敏感性较低,但是一行内的每个发送终端的电流可能会在其它发送终端的功率改变时明显地改变。
除了选择适当的架构之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减少发送终端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修改CPS特性使得当发送终端的电压和电流超出特定水平时功率输出减少。这可以用不同方式实施,包含:
1)限压和限流(图11a):电压和电流都受到最大值(Vmax和Imax)的限制,并且发送终端实际上充当超出这些限制的恒定电压(Vmax)或恒定电流(Imax)源。
2)功率缩减(图11b):随着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超出预指定的水平(Vs或Is),发送终端的输出功率逐渐缩小。这可以用不同方式实施,其中一些方式在图11b中通过短划线说明。
这些特征可以编程到各个CPS发送终端的控制中,并且应当用主源(风力涡轮机)的控制来协调,以维持输入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功率平衡。还可引入一个发送终端的i-v特性对于其它发送终端的相依性,以进一步改进性能。可以基于其它发送终端的估计操作条件在每个发送终端内自主地实施这样彼此相依的发送终端特性,或通过发送终端之间的通信在每个发送终端内实施这样彼此相依的发送终端特性。实施这样的通信所需要的带宽较低,因为只需要承载缓慢变化的功率信号,并且可以使***能容受通信故障。
到目前为止提出的分析是假设理想的CPS和DC总线性能。在这些条件下(并且当仅仅考虑电缆的电阻时),***对于任何变化的响应将是瞬时的,也就是说,***将即刻自己调整并且稳定在新操作点上。实际上,电缆除了电阻之外,还具有电容和电感。海上风力发电厂中的DC总线通常是通过岸上逆变站建立的,并且具有其自身的动力特点。每个CPS还具有取决于其物理(涡轮机、发电机和电力电子器件)以及控制设计的动力特点。
由于这些动力特点,***操作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转变无法是瞬时的;相反,CPS功率和其它参数中的每个变化都将诱发影响所述***的所有电压和电流的瞬变。通过所述***的动态模型,可以分析这些瞬变期间的***性能以及***稳定在新操作点上的能力(稳定性)。这些动态模型还可以用于设计CPS控制以确保瞬变期间的稳定性和令人满意的响应。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实现这些目标的CPS的设计和动态控制。
上文已经描述了使用恒定电源(CPS)形成多终端电力***的方法。CPS允许它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都随外部电路条件变化,因此可以与其它CPS串联或并联连接。网状的(矩阵)配置也是可能的。相比之下,常规电压或电流源可以分别仅仅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更重要的是,CPS的串(串联)或行(并联)可以与另一个电压或电流源并联或串联操作。
与电压源并联操作的能力尤其对于将可再生能量集成到电网中是有用的。可能的应用包含海上风电场用的多终端DC传输,低电压太阳能逆变器与中电压分配线的直接连接,和模块化的低电压微型逆变器,如上文所论述。
现在提出用于实现这种CPS性能的控制可再生源的方法。将用海上风力用的多终端DC传输为例来说明该方法。
图12a描绘用于这种应用的可能架构(10),其中每个风力涡轮机(12)充当DC发送终端(14),并且多个终端串联连接以构建中电压或高电压DC总线。每一组串联涡轮机将被称作串(15),并且多个串可以并联操作以积聚电流容量。替代地,多个涡轮机(12)可以首先并联连接以形成一行(17)以积聚电流,然后将多个行串联连接以积聚电压。后一种架构等效于图12b中所示的矩阵架构(19),并且可能需要更多电缆,但是可能有助于减少每个终端的电压变化。
将针对并联串架构研发控制方法,然后将该方法扩展到串联行(矩阵)架构。在所有情况下,假设通过岸上逆变站建立和控制DC总线电压vdc
假设充当多终端网络中的发送终端的每个涡轮机的电力***由同步发电机(60)和电力电子转换器(16)(本文中有时也称为功率调节电路)组成,如图13a中所描绘。转换器从发电机的变频ac输出产生DC输出。可使用不同电力电子电路执行这个功能。这里的改进例将不假设特定的转换器电路,而是将基于电路的DC输出区段的两个通用的电双重配置:
1)电容性输出转换器(65):从到转换器中的DC输出看到的第一元件是连接在两个输出终端(64)之间的电容器(C),如图13b中所描绘。转换器的其余部分将被视为并联电流源(66),它可以是连续的(例如在使用降压或降压衍生转换器的情况下)或脉宽调制的(例如在使用降压-升压或升压型转换器的情况下)。在任一情况下,图13b中定义的电流i表示在转换器的一个开关循环中被传递以给输出电容器充电的电流的平均值。
2)电感性输出转换器(67):从到转换器中的DC输出看到的第一元件是连接到DC输出(64)的正终端或负终端的电感器(L)。图13c示出了电感器在正终端处的情况,而如果电感器放置在负终端上,该电路的功能也是等效的。转换器的其余部分将被视为与电感器(L)串联的电压源(68)。有两种方式能实现这种电感性输出:(a)使用不带输出电容器的降压或降压衍生转换器,或(b)添加串联电感器到电容性输出转换器。在情况(a)下,电压源是脉宽调制的,而在情况(b)下,电压源是连续的。在任一情况下,v表示驱动电流i到输出的电压的平均值。
下文描述的控制方法将试图使v·i对于每种类型的转换器是恒定的。这在每种情况下基本上是受控源的功率输出,并且不同于转换器的实际输出功率,转换器的输出功率对于电容性输出转换器可以通过下式表达:
v [ i - C d v d t ] = v i - d d t [ 1 2 Cv 2 ] - - - ( 2 )
对于电感性输出转换器可以通过下式表达:
i [ v - L d i d t ] = v i - d d t [ 1 2 Li 2 ] - - - ( 3 )
等式(2)和(3)中的第二项分别表示存储于输出电容器和电感器中的能量的变化率。由于这一项相对较小并且只存在于瞬变期间,所以当内部源受到控制作为CPS时,每个转换器仍然可以被视为其输出终端处的恒定电源。
图14描绘涡轮机的整体控制方案,该涡轮机由发电机侧控制(70)和(DC)网络侧控制(72)组成。发电机侧控制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涡轮机速度,以便提取最大量的功率。发电机侧控制(70)的其它功能可以包含调节发电机输出电流的波形和功率因数,以使发电机效率最大化并维持更稳定的电压。可以应用不同的现有控制方法以满足这些要求。
本发明的焦点是负责提供期望的恒定电源性能的网络侧控制(72)。在其它信号当中,将在两个控制部分之间交换功率信号(p)。发电机侧控制(70)基于任一测量值或估计值提供这个信号,以指示可供用于馈送到网络中的功率量,并且网络侧控制(72)将使用这个信号作为控制其输出功率的命令。相反,在启动、关闭或涡轮机输出功率必须减少或受到限制的功率缩减期间,网络侧控制(72)将把期望功率电平的水平传达给发电机侧控制(70)。
电容性输出转换器的控制
如上所述,电容性输出转换器(62)的网络侧控制(72)的目标是调节电流i(参见图13b),使得vi=P,其中P是发电机侧控制基于从涡轮机获得的功率量确定的期望输出功率,或网络侧控制(72)基于网络操作条件和转换器的电压和/或电流限制确定的期望输出功率。这可以通过使用P/v作为参考的电流控制器来实现,并且这样可以调节图13b中所示的等效受控电流源以遵照这个参考。
可使用许多现有的电流控制方法来实施这种电流控制功能。可以包含额外控制功能以限制电流参考水平和其转换速率,以便保证操作安全。根据参考的形式以及转换器和控制的动力特点,实际电流可能并不严格直接遵照参考。可使用具体电路和控制模型来分析这种非线性和动态性能。出于解释控制方法的原理起见,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下文中假设电流参考等于P/v,并且实际控制电流i完全遵照这个参考。另外,假设DC的表现像是理想电压源。
串启动
由于除了电缆阻抗导致的一些微小耦合(minor coupling)之外,并联串是独立操作,所以我们将首先检查单个串的操作。n个涡轮机(12)构成的串(15)可以在下面的步骤中连接到多终端DC网络:
1)通过使用岸上功率(逆变器)站确定DC总线电压和使DC总线电压稳定。
2)将涡轮机DC输出串联连接,而没有功率输出并且没有连接到DC总线,如图15a所示。
3)关闭所述串断路器(13)以将串(15)连接到DC总线(11),同时使每个涡轮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零。将DC总线电压vdc施加到串,并且在转换器(16)的输出电容器(C1,C2...Cn)之间划分,如图15b中所说明。理想地,所有转换器(16)应当是相同的,使得每个转换器输出电容器被充电到vdc/n。电容值和泄漏电流的实际不匹配可能会导致电压稍微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通常较小并且在原理分析中可以忽略不计。
4)每个涡轮机转换器(16)的网络侧控制(72)检测稳定的输出电容器电压并且开始使其电流输出斜升。斜升应当以充分缓慢的速率受到控制以确保操作安全。在理想条件下,所有涡轮机功率输出相等,使得其输出电流以相同速率朝相同值斜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电容器电压将在电流斜升期间保持恒定在预充电的水平(vdc/n)。来自不同涡轮机的不相等的功率输出将导致电容器电压变化,这可以基于以下分析来理解。
在任何情况下,启动的最终结果(稳定状态)将是a)所有涡轮机输出电流等于总串电流is(使得每个电容器的净充电电流是零),并且b)每个涡轮机输出电容器电压稳定在Pk/is,其中Pk是涡轮机的输出功率。图15c和图15d示出三个涡轮机的串的两种情况。假设DC总线电压是30kV。在图15c的情况下,每个涡轮机输出2MW的功率,使得总线电压在三个终端之间均分。在图15d的情况下,涡轮机输出从上到下分别是1MW、1.5MW和0.5MW,从而得到不相等的电压。在任一种情况下(并且总的来说当串中存在n个涡轮机时),可以根据下式确定稳态串电流:
i s = 1 v d c Σ k = 1 n P k - - - ( 4 )
并且可以如下确定每个涡轮机转换器的DC输出电压:
v k = P k i s = P k Σ k = 1 n P k · v d c , k = 1 , 2 , ... n - - - ( 5 )
应注意,这些稳态电压是通过涡轮机的功率输出确定的,并且与转换器输出电容无关。换句话说,转换器输出电容的不匹配可能会影响涡轮机的初始电压,但是一旦涡轮机操作起来,就对稳态电压没有影响。
电压重新平衡和瞬变
为了看到所提议的控制的自动调整各个单元输出电压或在涡轮机输出功率不平衡或改变时重新调整电压的能力,考虑从图15c到图15d的转变。为此目的,假设串起初在图15c指示的条件下工作。在t=0时,发送终端的输出功率从P1=P2=P3=2MW改变成P1=1MW,P2=1.5MW,并且P3=0.5MW。假设每个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容是100μF。在前面作出的假设下,可以根据以下等式为每个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的响应求解:
C 1 dv 1 d t - C 3 dv 3 d t = i 1 - i 3 - - - ( 6 )
C 3 dv 3 d t - C 2 dv 2 d t = i 3 - i 2 - - - ( 7 )
C 2 dv 2 d t - C 1 dv 1 d t = i 2 - i 1 - - - ( 8 )
i k = P k v k , k = 1 , 2 , 3 ; Σ k = 1 3 v k = v d c - - - ( 9 )
应注意,三个差异等式是相依的,因而只需要其中两个等式。图16示出了瞬变期间的单元电压和电流的模拟响应。
可以看出,所有电压和电流朝向其期望值平稳地稳定。应注意,在t=0时,图16中的每个电流中存在阶跃变化。这是功率的阶跃变化和分析中采用的理想电流控制特性的结果。
如上所述,发送终端活动后,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容就不会影响电压分配。这可以从图17中所示的模拟看出,其中条件与图16中的模拟所使用的条件相同,区别是发送终端电容从C1=C2=C3=100μF改变成C1=150μF,C2=2.5μF,并且C3=2μF。可以看出,所有电压和电流都稳定到如图16和图15d所示的相同的稳态值,但是瞬变花费的时间更长,因为电容增加了。
总的来说,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模拟n个涡轮机构成的串的瞬时响应:
C k + 1 dv k + 1 d t - C k dv k d t = i k + 1 - i k , k = 1 , 2 , ... , n - 1 - - - ( 10 )
i k = P k v k , k = 1 , 2 ... , n - 1 - - - ( 11 )
Σ k = 1 n v k = v d c - - - ( 12 )
通过用每个转换器发送终端的实际电流取代等式(10)中的每个电流,同时将等式(11)视为电流控制器的参考,可以并入转换器和控制的动力特点。还可以通过修改等式(12)来并入DC总线和电缆的动力特点,包含电缆电阻。
保护、故障时的操作、以及关闭
等式(5)可以如下重新安排,其中Pav是平均涡轮机输出功率:
v k = P k Σ k = 1 n P k · v d c = P k P a v · v d c n , k = 1 , 2 , ... n - - - ( 13 )
基于这个,如果发送终端输出功率高于串中的所有涡轮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则发送终端的稳态输出电压将超出DC总线电压的1/n。因此,如果发送终端功率明显高于其它发送终端,则可能会在所述发送终端两端积聚过量的电压。为了限制发送终端电压,由此避免可能的损害,在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到达某一电平时,可以降低或缩减发送终端的输出功率。
这些缩减控制可以使用上文所论述的方法实施。当调用功率缩减时,网络侧控制(72)还将发送信号到发电机侧控制(70),以减少发电机输出功率,使得不会因为输入-输出功率的不均衡而在转换器内部积累高电压。
通过串的总功率基于等式(4)确定的串电流对于并联串架构中的保护是不太重要的问题。尽管如此,在需要时可使用(所有涡轮机的)功率缩减来减少串电流。
可以在每个发送终端的输出端添加断开开关(74)和旁路二极管(76)以提供故障隔离能力,如图18中所描绘。如果转换器发送终端发生故障,则开关可以断开,并且旁路二极管将通过串电流被强迫导电。可使用同一个开关(74)在正常条件下将发送终端从串中连接和断开。
对于旁路二极管(76),发送终端去除时的串的操作等效于使发送终端输出功率设置成零,这暗示所有其它发送终端电压必须增加,以便补偿丢失的发送终端。因此,在其余的发送终端上的电压变得过高并且串必须关闭时,发生故障的发送终端的数目存在限制。
存在两种关闭串的方式:
1)受控制的关闭: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发送终端的输出功率逐渐缩小(斜降)成零。一旦串电流达到零,串中断器(13)就可以断开以将串从DC总线中移除。例如,当某一数目的发送终端已经发生故障并且其余的发送终端无法使用施加的总线电压安全地操作时,可以调用这项操作。
2)紧急关闭:在串中断器(13)由于串内的故障或DC总线上的故障而突然断开的情况下,各个发送终端仍然是“存活的”,也就是说,仍然在输出电流,存活的发送终端电压将上升,从而触发发送终端输出电流降低,当发送终端电压继续上升时,发送终端输出电流将最终达到零。一旦电流为零,图18中所示的开关(74)就可以断开,以将发送终端从串中移除。
串联行和矩阵配置中的操作
电容性输出发送终端还可以并联操作。实际上,容易看出m个并联发送终端等效于具有等于下面的输出功率的单个CPS:
P = Σ k = 1 m P k
其中Pk是行中的第k个发送终端的输出功率。因此,以上概述的操作和分析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串联行和矩阵网络,方法是通过将每个行视为具有行中的所有发送终端的总组合功率和电容的单个电容性输出单元。
电感性输出转换器的控制
电感性输出发送终端可以并联连接,且接着与电流源总线(80)串联连接,如图19a中所描绘。这个拓扑和其等效电路(图19B)对于与电压源总线并联的发送终端串是双重的(图15a和图15b)。因此,可以对每个发送终端应用双重控制方法以操作所述***。具体来说,电感器(L)后面的电压源(vk)受到控制,使得vkik等于Pk,这是第k个单元的期望功率输出。在这个电压控制是理想电压控制的假设下,可以通过对等式(9)-(11)应用对偶性原理而得出管理与电流源idc(80)串联的n个并联电感性输出发送终端的操作的等式。
L k - 1 di k + 1 d t - L k di k d t = v k + 1 - v k , k = 1 , 2 , ... , n - 1 - - - ( 14 )
v k = P k i k , k = 1 , 2 , ... , n - 1 - - - ( 15 )
Σ k = 1 n i k = i d c - - - ( 16 )
还可以对这种配置应用上文对于串联的电容性输出发送终端论述的操作原理和程序。举例来说,为了启动***,n个发送终端将首先并联连接,而没有任何功率输出。接着与总线电流源(80)并联的断路器(82)断开。接着使每个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斜升以逐渐增加功率。还可以通过为等式(14)-(16)求解来模拟响应于发送终端输出功率的变化的电流重新平衡和瞬变。
作为一实例,图20示出了连接到3kA总线的三个终端的行的瞬时响应。发送终端的输出电感是L1=L2=L3=5mH。首先,发送终端的输出功率是P1=P2=P3=2MW。对应的总线电压是2kV。在t=0时,发送终端输出功率改变成P1=1MW,P2=1.5MW,并且P3=0.5MW。图20示出了总线电压将稳定在1kV的新电平,并且发送终端电流将自动调整以与每个发送终端的新功率输出匹配。瞬时性能类似于图16中所示的瞬时性能。
应注意,与电流源串联的电感性输出发送终端的串联连接对于与电压源并联的电容性输出发送终端的并联连接是双重的。每个这种配置中的各个发送终端的操作与其它发送终端无关(不同之处在于网络阻抗导致的微小耦合)。因此可以使用常规电压和电流控制方法来控制每个发送终端。还可以在这些配置中移除电容性输出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容器和电感性输出单元的电感器,而不会影响功能性。然而,通常会保留这些元件以过滤开关纹波(switching ripple)。可以在发送终端输出端包含额外过滤组件(电感器和电容器),以进一步衰减目前为止论述的每种配置中的高频纹波。这些组件通常不会影响稳态操作,并且如果其转折频率在控制带宽以外,则这些组件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通过控制每个终端使其表现得像恒定电源而形成多终端(串联、并联和网状的)电力***的方法。此上下文中的恒定电源是指源响应于变化的外部电路条件同时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且同时使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保持恒定的能力。本发明便于:
·使用CPS而不是常规电压或电流源形成多终端功率网络。
·通过CPS性能实现的不同***配置:串联、并联、并联串、串联行和矩阵。
·当***操作条件改变时,修改CPS的i-v特性以减少各个CPS发送终端的电压和电流变化。
·应用于多终端DC传输,用于与中电压分配线的直接连接的低电压太阳能逆变器的串联连接,以及模块化的低电压微型逆变器。
在不同应用当中,本发明的方法将有益于通过实现模块化的、本质上更高效的、价格低廉的并且更可靠的新***架构而将可再生能量集成到电网中。
此外,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转换器电路,提供控制可再生源以便集成到多终端DC网络中的方法。
·电容性输出转换器在其输出端具有电容器,并且在其后面具有并联电流源,这代表了转换器的其余部分。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待由***操作确定,而电流源在局部受发送终端控制。
·在局部通过使用i=p/v作为参考来实施电容性输出转换器中的电流源的控制,其中p是转换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而v是输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电感性输出转换器在其输出端具有电感器,并且在其后面具有串联电压源,这代表了转换器的其余部分。通过电感器的电流待由***操作来确定,而电压源局部地受到发送终端的控制。
·电感性输出转换器中的电压源的控制局部地通过使用v=p/i作为参考来实施,其中p是转换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而i是通过输出电感器的电流。
·电容性输出转换器发送终端可以串联、并联或用具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的网状(矩阵)形式连接,以形成多终端的转换器网络。
·当与外部电压源并联操作时,电容性输出单元的多终端网络可以自动调整各个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满足网络操作约束,同时实现每个发送终端的期望输出功率。
·电感性输出转换器发送终端还可以串联、并联或用具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的网状(矩阵)形式连接,以形成多终端的转换器网络。
·当与外部电流源串联操作时,电感性输出发送终端的多终端网络可以自动调整各个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满足网络操作约束,同时实现每个发送终端的期望输出功率。
·所公开的控制方法是对于每个发送终端局部地实施的,并且不需要与网络中的其它发送终端通信,但是在稳态操作以及瞬时稳定性方面可以实现期望的整体网络性能。
·还针对每种***配置提供启动、保护、故障状况下的操作和***关闭方法。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10,19)的方法,包括:
将多个发送终端(14)连接到电力***的网络;以及
对每个发送终端(14)进行局部控制使其表现得像恒定电源(48),从而使得在响应外部电路条件的变化所述发送终端的输出电压(v)和输出电流(i)都可以同时改变,而同时所述发送终端的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的乘积维持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部电路条件的变化包含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网络的变化的电压和电流,或者所述发送终端的变化的功率电平;并且所述多个发送终端用串联、并联或矩阵配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发送终端(14)中的至少一些串联连接以形成串(15),并且所述串与所述网络的总线(11)并联连接,所述总线表现得像电压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串包括串联连接的以下元件:与配电网络或电网(30,36)直接连接的太阳能逆变器(26)或微型逆变器(32),或者用于DC传输到岸上电网的海上风力涡轮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发送终端(14)中的至少一些并联连接以形成行(17),并且所述行与所述网络的总线串联连接,所述总线表现得像电流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发送终端(14)包括可再生能源(60)和相关联的功率调节电路(16),并且在所述功率调节电路的输出终端所述局部控制产生恒定电源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再生能源包括配备有发电机的风力涡轮机,并且所述功率调节电路包括整流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输出电压或所述输出电流中的至少一项超出预指定的水平时,通过减小所述发送终端的功率输出来修改所述发送终端(14)的恒定电源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终端(14)包括AC源,并且所述恒定电源的功率是指基本循环中的平均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发送终端(14)包含功率调节电路,所述功率调节电路包括电容性输出转换器(65),其具有连接在两个输出终端(64)之间的电容器(C),并且所述功率调节电路的其余部分充当并联连接到所述电容器的受控制的电流源(66),并且,
其中,所述局部控制包括:控制所述电流源使其遵照P/v作为参考,其中P是所述转换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且v是所述输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发送终端(14)包含功率调节电路,所述功率调节电路包括电感性输出转换器(67),所述电感性输出转换器(67)具有连接到输出终端(64)的电感器(L),并且所述功率调节电路的其余部分充当与所述电感器串联连接的受控制的电压源(68),并且,
其中,所述局部控制包括:控制所述电压源以遵照P/i,其中P是所述转换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且i是通过所述电感器的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旁路二极管(76)并联连接到所述功率调节电路的所述输出终端(64),并且将断开开关(74)串联连接在所述输出终端和所述旁路二极管之间以提供故障隔离。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整流电路包含整流器和DC-DC转换器,所述DC-DC转换器是电容性输出转换器或电感性输出转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控制涉及发电机侧控制(70)和网络侧控制(72),所述发电机侧控制调节所述整流器和所述发电机,以便从所述风力涡轮机提取最高功率量,并且所述网络侧控制调节所述DC-DC转换器以产生所述恒定电源性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电机侧控制(70)提供功率信号到所述网络侧控制(72),所述功率信号指示可供用于馈送到所述网络中的功率量,并且所述网络侧控制使用所述信号作为控制输出功率的命令,并且所述网络侧控制在启动、关闭或功率缩减期间,当所述输出功率必须减少或受到限制时,将期望功率电平的水平传送到所述发电机侧控制。
CN201480062095.8A 2013-11-18 2014-10-31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60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905424P 2013-11-18 2013-11-18
US201361905428P 2013-11-18 2013-11-18
US61/905,428 2013-11-18
US61/905,424 2013-11-18
PCT/US2014/063288 WO2015073224A2 (en) 2013-11-18 2014-10-31 Methods to form and operate multi-terminal power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0746A true CN105960746A (zh) 2016-09-21
CN105960746B CN105960746B (zh) 2018-12-25

Family

ID=51946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20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60746B (zh) 2013-11-18 2014-10-31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4689B2 (zh)
EP (1) EP3072199B1 (zh)
JP (1) JP2016538822A (zh)
CN (1) CN105960746B (zh)
WO (1) WO201507322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7135A1 (zh) * 2017-07-06 2019-01-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链式多端口并网接口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3713B (zh) * 2018-12-05 2023-02-03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场风机变流器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仿真方法
CN111725834B (zh) * 2019-03-22 2022-05-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场双馈风机变流器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
US10975847B1 (en) * 2019-11-08 2021-04-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rm-level control of transient power boost during frequency events
WO2022011476A1 (en) * 2020-07-15 2022-01-20 Ururaki In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6634A (en) 1980-09-04 1982-03-17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Controlling device for dc multiterminal transmission system
AU680210B2 (en) 1993-01-29 1997-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accumul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US6118678A (en) 1999-06-10 2000-09-12 Limpaecher; Rudolf Charge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e
EP1152523B1 (en) 1999-09-17 2013-03-27 NTT DoCoMo, Inc. Feedforward multi-terminal power-synthesizing power amplifier
US6670721B2 (en) 2001-07-10 2003-12-30 Abb Ab System, method, rotating machin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nhancing electric power produced by renewable facilities
DK174755B1 (da) 2002-01-14 2003-10-20 Vestas Wind Sys As System til at forbinde en vindmøllegenerator med det elektriske forsyningsnet
US8963369B2 (en) * 2007-12-04 2015-02-24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Distributed power harvesting systems using DC power sources
JP4949902B2 (ja) 2007-03-16 2012-06-13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電力制御方法
JP5211861B2 (ja) * 2008-05-30 2013-06-1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発電装置システム
KR20110104525A (ko) 2008-12-20 2011-09-22 애즈레이 테크놀로지즈, 아이엔씨. 파워 제어를 갖는 에너지 변환 시스템
EP2380070B1 (en) * 2009-01-19 2013-12-25 FH Joanneum GmbH Power control of serially connected cells
JP4783453B2 (ja) 2009-09-10 2011-09-28 力也 阿部 多端子型非同期連系装置、電力機器制御端末装置と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288892B2 (en) 2009-10-29 2012-10-16 Intersil Americas Inc. Series/parallel power supply switching
CN103119821B (zh) * 2010-09-30 2016-01-13 Abb研究有限公司 多端hvdc***的协调控制
US20120175962A1 (en) 2011-01-11 2012-07-12 Converteam Technology Ltd. Power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s
GB2483317B (en) * 2011-01-12 2012-08-22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Serially connected inverters
US20120319489A1 (en) * 2011-06-15 2012-12-20 Mccaslin Shawn R Power Shuffling Solar String Equalization System
US9048694B2 (en) * 2012-02-01 2015-06-02 Abb Research Ltd DC connection scheme for windfarm with internal MVDC collection grid
US9000615B2 (en) * 2012-02-04 2015-04-07 Sunfield Semiconductor Inc. Solar power module with safety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 of oper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7135A1 (zh) * 2017-07-06 2019-01-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链式多端口并网接口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2199A2 (en) 2016-09-28
WO2015073224A3 (en) 2015-07-09
US10014689B2 (en) 2018-07-03
JP2016538822A (ja) 2016-12-08
WO2015073224A2 (en) 2015-05-21
CN105960746B (zh) 2018-12-25
US20160285270A1 (en) 2016-09-29
EP3072199B1 (en)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hmadi et al.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line regulating converter in a converter-dominated DC microgrid system
EP2856602B1 (en)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ower system
CN105960746B (zh)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的方法
Einfalt et al. Controlling active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grids with minimum efforts on costs and engineering
CN104882906A (zh) 一种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及方法
CN103782471A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能量收集和转换的***及方法
EP2962377B1 (en) Multi-terminal dc power systems employing autonomous local control methods
CN104201982B (zh) 光伏***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05057A (zh) 用于在与公用电网断开期间协调风电场的控制的方法和控制器
Latha et al. Centralized power control strategy for 25 kw nano grid for rustic electrification
CN204668965U (zh) 一种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
CN209626984U (zh) 海上风力发电***和海上输电***
CN202513586U (zh) 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微电网
Jenicek et al. Locational dependence of maximum installable PV capacity in LV networks while maintaining voltage limits
CN110768300B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
Techakittiroj et al. Roadmap for implementation of DC system in future houses
Wang et al. Operation and control mode of electronic power transformer
CN110649661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低压环形微网控制***及方法
Ullah et al. A distributed secondary control strategy for power sharing and voltage regulation by multiple converters in DC micro-grids
Korkua et al. Control strategy for load sharing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in parallel operation
Caldognetto et al.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 power sources in meshed distribution grids
CN110867900B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
CN110912195B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
CN107872093A (zh) 应用多相交错法通过太阳能提供混合动力的设备
Zolfaghari et al. Decentralized power exchange control methods among subsystems in future powe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