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3804A -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3804A
CN105883804A CN201610240437.1A CN201610240437A CN105883804A CN 105883804 A CN105883804 A CN 105883804A CN 201610240437 A CN201610240437 A CN 201610240437A CN 105883804 A CN105883804 A CN 105883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carbon
preparation
methylene blue
nano material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04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骏
戴江栋
谢阿田
何劲松
李春香
闫永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404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3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3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3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B01J20/205Carbon nanostructures, e.g. nanotubes, nanohorns, nanocones, nanoba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6Pore diameter
    • C01P2006/17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环境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首先通过通过煅烧使葡萄糖酸钾碳化;然后,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碳化产物表面进行制孔修饰,除杂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本发明以葡萄糖酸钾为碳源,原料易得、无毒环保;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制备的多孔碳材料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亚甲基蓝;相较于传统的一步活化法,本发明采用先碳化再活化的方法制备材料,收率较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流程较短、操作便捷、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甲基蓝是一种典型的高共轭阳离子有机染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墨水和色淀及生物、细菌组织的染色等领域。但是,亚甲基蓝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进入环境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同时,会在微生物中进行转移和传播并产生毒效应。滥用亚甲基蓝已经导致生态环境中不安全残留。国内外学者研究已经证实了在土壤和水环境中存在亚甲基蓝残留,引起了环境生态学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和发展有效和经济适用处理手段来移除环境中的亚甲基蓝残留是极为迫切的。
多孔碳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素材料,其具有从等同分子大小的纳米级超细微孔到适于微生物生殖活动的微米级细孔的广泛孔径。制备多孔碳材料的主要步骤为:(1)选择合适的富集碳元素的物质为原料进行碳化;(2)对碳化产物进行活化制孔。多孔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体积、耐高温、耐酸碱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多孔碳材料广泛应用于气体和液体的精制、分离、空气净化等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多孔碳材料在水环境中治理中的应用。
由于多孔碳传统制备采用传统的水蒸气物理活化法,因此存在一些缺陷,诸如:1、活化温度较高,制得的材料孔径不理想,吸附能力不高;2、多孔碳材料的产率低,不利于工业生产。为了较好地解决传统活化法的缺陷,化学活化法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即采用氢氧化钾等活化剂对碳材料进行制孔。采用化学活化法可以降低活化温度,提高多孔碳材料的比较面积和产率。然而,该方法仍有许多技术难题:如易腐蚀设备和易产生化学试剂残留造成污染等。
葡萄糖酸钾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以葡萄糖酸钾为碳源,通过碳化和活化制备多孔碳材料,并用来吸附亚甲基蓝,实现通过污染物治理污染物的设想,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通过煅烧使葡萄糖酸钾碳化,除杂后得到碳化产物;其次,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碳化产物表面进行制孔修饰,除杂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揭示碳材料的形貌以及孔径分布等参数。利用吸附实验研究所得材料对水环境中亚甲基蓝的选择性去除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碳前驱体的合成
将葡萄糖酸钾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50-50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碳前驱体。
进一步地,升温速率为5-10℃每分钟;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2)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向碳前驱体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研磨后得到均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85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PCNM)。
进一步地,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2-4,研磨时间10min。
进一步地,升温速率为5-10℃每分钟。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以葡萄糖酸钾为碳源,原料易得、无毒环保。
(2)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3)制备的多孔碳材料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亚甲基蓝。
(4)相较于传统的一步活化法,本发明采用先碳化再活化的方法制备材料,收率较高。
(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流程较短、操作便捷、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PCNM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知PCNM表现为二维片状材料,表面粗糙不平,尺寸相对均一。
图2为PCNM的透射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PCNM表面粗糙不平,呈现一系列不规则孔道,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附。
图3为PCNM的氮气吸附脱附图(a)和孔径分布图(b);从图3a可知PCNM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属于I和IV复合型曲线;从图3b可知PCNM的孔道主要分布在0.5-3.5nm,表明PCNM中的孔道由微孔组成。
图4为PCNM吸附亚甲基蓝的等温线图;从图中可知,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PCNM表现出对亚甲基蓝良好的分离性能,说明PCNM中存在的微孔能够很好的与亚甲基蓝分子相互作用。
图5为PCNM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图;从图中可知,最初,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吸附量迅速增加;在100分钟以后慢慢达到平衡。在整个时间范围内,PCNM表现出对亚甲基蓝的快速的吸附平衡。
图6为PCNM吸附不同pH的亚甲基蓝的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PCNM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大于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量,表明PCNM更适合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分离。
表1为不同制备工艺对多孔碳材料比表面积以及吸附亚甲基蓝性质的影响;从表中可知,合适的碳化、活化温度以及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是成功制备高效的多孔碳吸附剂的关键;碳化温度500℃,活化温度850℃,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质量比1:4是其最优值。
表2为不同制备工艺对多孔碳材料收率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一步碳化活化法与先碳化再活化制得的多孔碳材料收率差异大。先碳化再活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碳前驱体的合成
将葡萄糖酸钾在氮气保护下,以5℃每分钟的速率升至45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碳前驱体。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2)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向碳前驱体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研磨后得到均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以5℃每分钟的速率升至85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PCNM)。
进一步地,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4,研磨时间10min。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实施例2
(1)碳前驱体的合成
将葡萄糖酸钾在氮气保护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至50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碳前驱体。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2)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向碳前驱体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研磨后得到均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至80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PCNM)。
进一步地,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4,研磨时间10min。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实施例3
(1)碳前驱体的合成
将葡萄糖酸钾在氮气保护下,以5℃每分钟的速率升至50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碳前驱体。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2)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向碳前驱体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研磨后得到均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以5℃每分钟的速率升至85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PCNM)。
进一步地,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x(x=0、1、2、3、4),研磨时间10min。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实施例4
(1)多孔碳纳米材料的一步制备
向葡萄糖酸钾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研磨后得到均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以5℃每分钟的速率升至85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PCNM)。
进一步地,葡萄糖酸钾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4,研磨时间10min。
进一步地,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具体实施方案中吸附性能评价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利用静态吸附实验完成。将10mL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加入到离心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3.0mg PCNM(碳化温度500℃,活化温度850℃,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质量比1:4),恒温水浴中静置,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温度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吸附达到饱和后,通过磁性分离收集,得到中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得试液中未被吸附的亚甲基蓝分子浓度,计算得到吸附容量(Qe)。
Q e = ( C 0 - C e ) V m
其中C0(mg/L)和Ce(mg/L)分别是初始和平衡浓度,m(mg)为吸附剂用量,V(mL)为溶液体积。
实验例1:取10ml初始浓度分别为50、100、120、150、180、200、250、3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加入到离心管中,分别加入3.0mg PCNM(碳化温度500℃,活化温度850℃,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质量比1:4),把测试液放在298K水浴中静置12.0h后,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清液,未被吸附的亚甲基蓝分子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根据结果计算出吸附容量。图4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大,最终达到吸附平衡。
实验例2:取10ml初始浓度为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加入到离心管中,分别加入3.0mgPCNM(碳化温度500℃,活化温度850℃,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质量比1:4),把测试液放在298K的水浴中分别静置5、10、20、30、45、60、90、120、150、180、240、300和360分钟。静置完成后,离心收集上层清液,未被吸附的亚甲基蓝分子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根据结果计算出吸附容量。图5结果表明:PCNM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动力学性能,300分钟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实验例3:选择稀盐酸、氢氧化钠为溶液酸碱调节剂。分别配制pH为2.0、4.0、6.0、7.0、8.0、10.0、12.0,溶度为2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取10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到离心管中,分别加入3.0mg PCNM(碳化温度500℃,活化温度850℃,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质量比1:4),把测试液放在298K的水浴中分别静置14h。吸附达到饱和后,离心收集上层清液,未被吸附的亚甲基蓝浓度用Uv-vis测定。图6结果表明,PCNM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较酸性条件更为优越。
表1.不同参数下制备的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对与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对照表
表2.不同工艺制备的多孔碳材料的收率对照表

Claims (5)

1.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先碳化再活化的两步法制备多孔碳纳米材料,首先通过煅烧使葡萄糖酸钾碳化,除杂后得到碳化产物;其次,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碳化产物表面进行制孔修饰,除杂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碳前驱体的合成
将葡萄糖酸钾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50-50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碳前驱体;
(2)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向碳前驱体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研磨后得到均一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850℃并维持1h;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清洗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多孔碳纳米材料(PC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升温速率为5-10℃每分钟;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2-4,研磨时间10min;升温速率为5-10℃每分钟;清洗反应产物指用稀盐酸、乙醇和水依次清洗反应产物,稀盐酸浓度为2mol/L,干燥指在50-60℃下真空干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升温至500℃;步骤(2)中,升温至850℃;碳前驱体与氢氧化钾固体质量比为1:4。
CN201610240437.1A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883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0437.1A CN105883804A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0437.1A CN105883804A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3804A true CN105883804A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0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0437.1A Pending CN105883804A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380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9115A (zh) * 2017-05-31 2017-09-15 宁夏大学 一种以氯化钠为模板制备用于吸附亚甲基蓝的多孔碳
CN108314045A (zh) * 2018-04-27 2018-07-2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用于制备电容器或电池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647474A (zh) * 2018-11-12 2019-04-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CN110040716A (zh) * 2019-04-24 2019-07-2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超薄碳纳米片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41657A (zh) * 2019-11-28 2020-02-2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淀粉基固体酸、其制备方法和在水相体系中降解壳聚糖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中的应用
CN112774629A (zh) * 2021-01-08 2021-05-1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玉米基生物质多孔炭及其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863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3371A (zh) * 2014-06-11 2014-08-2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以羊绒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CN105271171A (zh) * 2015-11-05 2016-01-27 江苏大学 一种以虾壳为碳源的n掺杂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863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3371A (zh) * 2014-06-11 2014-08-2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以羊绒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CN105271171A (zh) * 2015-11-05 2016-01-27 江苏大学 一种以虾壳为碳源的n掺杂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TA SEVILLA ET AL.: "A general and facile synthesis strategy towards highly porous carbons: carbonization of organic salts", 《J. MATER. CHEM. A》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9115A (zh) * 2017-05-31 2017-09-15 宁夏大学 一种以氯化钠为模板制备用于吸附亚甲基蓝的多孔碳
CN108314045A (zh) * 2018-04-27 2018-07-2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用于制备电容器或电池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647474A (zh) * 2018-11-12 2019-04-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CN109647474B (zh) * 2018-11-12 2020-10-1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CN110040716A (zh) * 2019-04-24 2019-07-2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超薄碳纳米片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41657A (zh) * 2019-11-28 2020-02-2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淀粉基固体酸、其制备方法和在水相体系中降解壳聚糖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中的应用
CN112774629A (zh) * 2021-01-08 2021-05-1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玉米基生物质多孔炭及其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3804A (zh) 一种用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Han et al.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porous biochar obtained by KOH activation of peanut shell biochar
CN106185923A (zh) 一种用无机盐模板辅助制备多孔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8751189B (zh) 高比表面积的铝基mof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CN105541009B (zh) 一种阴离子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291312A (zh) 基于海盐模板制备分级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CN106115698B (zh) 一种利用回收废炭制备含氮多孔炭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6241803B (zh) 一种利用废轮胎热解炭黑制成活性炭的方法
CN109621929B (zh) 废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及应用
CN109967033A (zh) 一种改性稻壳生物质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5138B (zh) 一种高效吸附PTA废水中AOCs的改性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2274A (zh) 一种纤维素基层次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044744A (zh) 一种石墨烯/木质素基复合多级孔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082211A (zh) 一种木质素基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185921A (zh) 一种以NaCl为硬模板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及用途
CN106044770A (zh) 一种埃洛石为模板制备纤维素基多级孔碳材料的方法
CN106040167A (zh) 一种磁性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185922A (zh) 一种酵母菌基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1909925A (zh) 一种多孔生物质炭固定化降解菌株去除土壤2,4,6-三氯苯酚的方法
CN104785217B (zh) 一种粉煤灰/氧化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Ma et al.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activated carbons using bamboo through one-step pyrolysis
CN110327905A (zh) 一种聚苯胺碳纳米管基含氮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12794325A (zh) 一种利用造纸污泥一步制备多孔碳硅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642228B (zh) 一种用于吸附烟气中co2的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4525118B (zh) 一种高效石墨烯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