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1683B -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1683B
CN105831683B CN201610192968.8A CN201610192968A CN105831683B CN 105831683 B CN105831683 B CN 105831683B CN 201610192968 A CN201610192968 A CN 201610192968A CN 105831683 B CN105831683 B CN 105831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ymolyte
edible
seaweed
present
purpos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29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1683A (zh
Inventor
吴敏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Guangm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929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31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31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1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1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1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Season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调味品,本发明调味品中通过使用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从而提高了人体味蕾对咸味的敏感度,并降低咸味的阈值,进而在相同咸度感受情况下,降低了氯化钠的摄入量。同时,本发明中,通过使用食用海藻酶解物等酶解物组分,也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具有鲜香等良好的风味。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无需使用味精或香料等含钠的鲜味剂,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钠的摄入量。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调味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通过酶解、制粒以及混合等步骤制备复合调味品,具有原料价廉易得、方法操作简单、调味品风味良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味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向菜品中加入盐,能够明显改善菜品的风味。然而,实际上,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盐都是过量的。在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博士的调研报告中发表了中国人盐摄入量的最新评估数据,统计结果数据表明,在中国,健康的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为9.1g,钠的摄入量为5.4g,而这与盐摄入量5g/d、钠摄入量2g/d的推荐值相比要高出不少。虽然和2000年的数字相比,中国人在2016年的食盐摄入量下降了22.2%,不过如果以钠的摄入总量为准,降低的趋势就变得不明显了,一些地区的盐摄入量反而还出现了上升。由此可见,虽然人们控制食盐添加的意识已经有所增强,但现在仅仅控制了食盐的摄入量,而并未关注于钠盐摄入量的问题。而钠摄入过量会给肾脏等内脏器官带来过大的负担和压力,同时也引起骨质酥松。因此,现在需要更多措施对总体的钠摄入量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例如现有技术(CN103584062A,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就公开了一种营养低钠复合盐,其由30%-45%的普通食盐,45%-55%的氯化钾,1%-2%的L-组氨酸,0.8%-1.2%的L-精氨酸,3.5%-5%L-的赖氨酸,1.5%-2%葡萄糖酸钠经搅拌、溶解、喷雾以及干燥制成。
同时,现有技术(CN104222999A,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也公开了一种新型低钠盐,其由低聚海藻酸钠和氯化钠混合制备得到。
同样的,现有技术(CN103876104A,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公开了一种益生元低钠盐,其由50%-70%的氯化钠,20%-45%的氯化钾,0.5-15%的益生元,超微细食材粉末和1%-5%的其它辅料混合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CN101243861A,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也公开了一种增咸、增鲜、低钠功能性复合调味品,其由20-80份的低钠盐、10-30份的功能营养素以及3-15份的呈鲜风味物质混合、搅拌以及造粒制成。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低钠调味剂中,虽然使用了氯化钾、氯化镁等来代替氯化钠,以及添加了很多呈味物质,但其在食用时,仍有许多缺点,具体如下:
1、氯化钾的咸度不及氯化钠,而且氯化钾具有特有的苦味、涩味等不令人满意的味道,对饮食品的也会味道造成恶劣影响,而其他的碱金属氯盐添加物,例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则呈现较明显苦味,不适于食用。
2、现有技术中的低钠盐咸度不及氯化钠,所以导致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会加大低钠盐等品种的用量,人体实际摄入的氯化钠以及进一步钠元素的量并未减少,反而存在很大的升高可能。
3、现有技术中的部分产品为了掩盖咸味不足和苦涩味,从而在产品中加入了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等呈味物质,这样会进一步降低咸味,同时增加钠离子的含量。
为了更好的兼顾口味以及控制钠的摄入量,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一下味觉产生的机理:首先,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
而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婴儿有10000个左右的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到60岁时只剩下65%左右,这就是老人味觉退化的原因。
在甜、咸、酸、苦等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是最快的,而对苦味的感觉最慢。然而,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而言,人们对苦味比其他味道都更为敏感,也更容易被觉察。
对人们能感受到某种物质的味觉(或味道)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称为阀值。而人从感觉某种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称为绝对阈值。
常温下蔗糖(甜味)的绝对阀值为0.1%,氯化钠(咸味)的绝对阀值为0.05%,柠檬酸(酸味)的绝对阀值为0.0025%,硫酸奎宁(苦味的绝对阀值为)0.0001%。
而当两种相同或不同的呈味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在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味觉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A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
B味的相乘作用: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倍。
如果能够利用辅助成分提高人对咸味的敏感度,同时降低咸味的阀值,就能够在保持所食用食物风味的同时,有效的控制NaCl的摄入量。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调味品,所述复合调味品中,通过使用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从而降低了咸味的阈值并解决了食用现有食盐所带来的钠盐摄入过多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中,通过使用食用海藻酶解物也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具有鲜香等良好的风味,而这也解决了现有技术食盐风味不佳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无需使用味精或香料等含钠的鲜味剂,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钠的摄入量。本发明复合调味品具有咸味阀值低、口感鲜香无异味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复合调味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通过酶解、制粒以及混合等步骤制备复合调味品,具有原料价廉易得、方法操作简单、调味品风味良好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调味品,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调味品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NaCl 30-75%,KCl 10-55%,海藻糖0.5-10%,食用海藻酶解物0.5-10%,大豆蛋白酶解物0.5-10%,食用菌酶解物0.5-10%。
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并将所包含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通过水解的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和食用菌酶解物获得)混合,从而利用氨基酸通过呈味的对比现象和相乘作用,从而使得人体对咸味的感受变得更加敏锐,进而可以提高人体味蕾对咸味的敏感度,并降低咸味的阈值,在相同咸度感受情况下,氯化钠的摄入量大大降低。同时,本发明中,通过使用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也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具有鲜香等良好的风味。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无需使用味精或香料等含钠的鲜味剂,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钠的摄入量,并具有咸味阀值低、口感鲜香无异味等优点。
可选的,本发明中,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调味品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NaCl45-60%,KCl 25-40%,海藻糖1-5%,食用海藻酶解物1-5%,大豆蛋白酶解物1-5%,食用菌酶解物1-5%。
本发明中,通过对各组分用量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了对所制得调味品口感风味的进一步优化。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海藻酶解物为昆布酶解物、紫菜酶解物或裙带菜酶解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酶解混合物。
本发明中,通过对所用海藻酶解物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和调整,使用富含氨基酸的海藻酶解物作为原料,从而提高了复合调味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进一步改善了复合调味品的风味,进而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风味更加鲜香。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菌酶解物为香菇酶解物、松茸酶解物、竹荪酶解物或者虫草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酶解混合物。
本发明中,通过对食用菌酶解物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和调整,使用富含氨基酸的食用菌酶解物作为原料,从而提高了复合调味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进一步改善了复合调味品的风味,也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香味更好,口感更佳。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复合调味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本发明所述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三种组分混合,并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部分NaCl、KCl以及海藻糖组分,然后混合制粒,并将所得颗粒物与剩余NaCl、KCl以及海藻糖混合,即得复合调味品。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通过酶解、制粒以及混合等步骤制备复合调味品,具有原料价廉易得、方法操作简单、调味品风味良好等优点。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制粒为制备直径为0.1-10mm的颗粒物。
可选的,本发明中,向混合物中加入的NaCl、KCl以及海藻糖分别占所加入NaCl、KCl以及海藻糖组分总量的1/10-1/3。
可选的,本发明中,还包括将食用海藻酶解以制备食用海藻酶解物的步骤。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海藻酶解为将食用海藻使用蛋白酶酶解。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海藻酶解是将海藻在50-60℃条件下,使用蛋白酶酶解2-4h。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海藻为昆布、紫菜或裙带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食用藻。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海藻酶解是将昆布、紫菜或裙带菜中的一种或几种单独酶解,然后再进行混合以制备相应的食用海藻酶解物。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食用菌酶解以制备食用菌酶解物的步骤。
可选的,本法明中,所述食用菌酶解是将食用菌用蛋白酶酶解。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菌酶解是将海藻在50-60℃条件下,并用蛋白酶酶解2-4h。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菌为香菇、松茸、竹荪、虫草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食用菌。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菌酶解是将香菇、松茸、竹荪、虫草菇中的一种或几种单独酶解,然后再进行混合以制备相应的食用菌酶解物。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食用食用菌解是将香菇、松茸、竹荪、虫草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后一同酶解,以制备相应的食用菌酶解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从而提高了人体味蕾对咸味的敏感度,并降低咸味的阈值,进而降低了氯化钠的摄入量。同时,本发明中,通过使用食用海藻酶解物等酶解物,也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具有鲜香等良好的风味。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无需使用味精或香料等含钠的鲜味剂,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钠的摄入量,并具有咸味阀值低、口感鲜香无异味等优点。
(2)本发明中,通过对所用海藻酶解物和食用菌酶解物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和调整,从而提高了复合调味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进一步改善了复合调味品的风味,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更加鲜香。
(3)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通过酶解、制粒以及混合等步骤制备复合调味品,具有原料价廉易得、方法操作简单、调味品风味良好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酶解:称取适量昆布、紫菜或裙带菜,并混合剪切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0℃条件下酶解3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食用海藻酶解物。
称取适量香菇、松茸、竹荪和虫草菇,并混合剪切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5℃条件下酶解2.5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食用菌酶解物。
称取适量大豆蛋白,并粉碎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0℃条件下酶解2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大豆蛋白酶酶解物。
(2)原料称取:按照重量百分数,NaCl 45%,KCl 35%,海藻糖5%,食用海藻酶解物5%,大豆蛋白酶解物5%,食用菌酶解物5%,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
(3)混合制粒:将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混合,并取出步骤(2)中所称取NaCl总量的1/3、KCl总量的1/4以及海藻糖总量的1/10,然后,将其加入酶解物混合物中,并搅拌混匀后,制备直径为1mm的颗粒。
(4)成品:将步骤(3)中所制得的颗粒与剩余的NaCl、KCl以及海藻糖混合后,即得实施例1的复合调味品。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步骤(1)中所述方法分别制备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数NaCl 60%,KCl 25%,海藻糖1%,食用海藻酶解物4%,大豆蛋白酶解物5%,食用菌酶解物5%,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并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3)、(4)制得实施例2的复合调味品。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步骤(1)中所述方法分别制备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数NaCl 75%,KCl 10%,海藻糖10%,食用海藻酶解物0.5%,大豆蛋白酶解物1%,食用菌酶解物3.5%,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并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3)、(4)制得实施例3的复合调味品。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步骤(1)中所述方法分别制备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数NaCl 30%,KCl 55%,海藻糖0.5%,食用海藻酶解物0.5%,大豆蛋白酶解物10%,食用菌酶解物4%,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并按照实施例1所述步骤(3)、(4)制得实施例4的复合调味品。
实施例5
(1)称取适量香菇,并剪切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5℃条件下酶解2.5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食用菌酶解物。
然后,按照实施例1步骤(1)中所述方法制备食用海藻酶解物以及大豆蛋白酶解物。
然后,按照实施例1步骤(2)-(4)所述方法制得实施例5的复合调味品。
实施例6
(1)酶解:称取适量裙带菜以及紫菜,并混合剪切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0℃条件下酶解3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食用海藻酶解物。
然后,按照实施例1步骤(1)的方法分别制备食用菌酶解物以及大豆蛋白酶解物。
接着,按照实施例1步骤(2)-(4)所述方法制得实施例6的复合调味品。
实施例7
(1)酶解:称取适量昆布,并剪切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0℃条件下酶解3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食用海藻酶解物。
称取适量香菇,并剪切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蛋白酶,并在55℃条件下酶解2.5h;然后,将未解离固体过滤除去,即得食用菌酶解物。
然后,按照实施例1步骤(1)的方法分别制备大豆蛋白酶解物。
接着,按照实施例1步骤(2)-(4)所述方法制得实施例7的复合调味品。
对比例1-4
分别按照CN103584062A实施例1、CN104222999A实施例1、CN103876104A实施例1以及CN101243861A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制备对比例1-4的调味品
实验例1
随机寻找20名身体健康且味觉正常且口味适中的成年人,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并分别测试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4的调味品,具体测试方法如下:将0.2g实施例1中调味品加入1000ml水中并溶解搅匀后,分别取适量加入调味品后的水让实验人员品尝,并分别独立询问实验人员是否能够感觉到水中有咸味,并记录结果。如果没有人感觉到水中有咸味,则将0.25g实施例1中调味品计入1000ml水中并搅拌均匀后,分别取适量加入调味品后的水让实验人员品尝,并再次询问并记录结果;如果仍然没有人感觉到水中有咸味,则继续增加0.05g实施例1的调味品,并继续实验,直至所有人都能够感觉到咸味为止,并将每个人感觉到咸味时水中所加入调味品的量进行记录,并计算感觉到咸味时所加入调味品中氯化钠含量的平均值以及对应氯化钠(咸味)的绝对阀值。
然后,分别按照上述方法对实施例2-7以及对比例1-4的调味品进行测试,并统计和计算实验人员对感觉到咸味时,所加入各组调味品中氯化钠含量的平均值以及对应氯化钠(咸味)的绝对阀值,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感觉到咸味时所加入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4调味品中氯化钠含量的平均量以及氯化钠(咸味)的绝对阀值
同时,分别让参与实验人员对感觉到咸味时各组调味品的风味进行评述并记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4调味品风味
综上,本发明调味品可以提高人体味蕾对咸味的敏感度,并降低咸味的阈值,在相同咸度感受情况下,氯化钠的摄入量大大降低。同时,通过使用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也使得本发明复合调味品具有鲜香等良好的风味。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9)

1.一种复合调味品,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调味品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NaCl 45-60%,KCl 25-40%,海藻糖1-5%,食用海藻酶解物1-5%,大豆蛋白酶解物1-5%,食用菌酶解物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调味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海藻酶解物为昆布酶解物、紫菜酶解物或裙带菜酶解物中的一种或几种酶解物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调味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酶解物为香菇酶解物、松茸酶解物、竹荪酶解物或虫草菇酶解物中的一种或几种酶解物的混合物。
4.一种复合调味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中所述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混合后,并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部分NaCl、KCl以及海藻糖组分,然后混合制粒,并将所得颗粒物与剩余NaCl、KCl以及海藻糖混合,即得复合调味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混合物中加入的NaCl、KCl以及海藻糖分别占所加入NaCl、KCl以及海藻糖组分总量的1/10-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食用海藻酶解以制备食用海藻酶解物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食用菌酶解以制备食用菌酶解物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海藻酶解以及食用菌酶解为使用蛋白酶进行酶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的条件为在50-60℃下酶解2-4h。
CN201610192968.8A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831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2968.8A CN105831683B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2968.8A CN105831683B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1683A CN105831683A (zh) 2016-08-10
CN105831683B true CN105831683B (zh) 2018-12-28

Family

ID=5658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2968.8A Active CN105831683B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31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6731A (zh) * 2019-06-06 2019-09-13 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型增鲜液体盐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5489A (ja) * 2006-02-17 2007-08-30 Nihon Kaisui:Kk 塩辛味増強用添加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減塩調味料並びに食味改善飲食品。
CN101243861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上海元贞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增咸、增鲜、低钠功能性复合调味品
US20080199595A1 (en) * 2007-02-15 2008-08-21 Mccormick & Company Salt replacing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and food systems containing such composition
CN101977516A (zh) * 2008-03-24 2011-02-16 日本水产株式会社 咸味增强剂及含有该咸味增强剂的饮食品
CN102711520A (zh) * 2010-01-20 2012-10-03 烧津水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氯化钾的饮食品的味道改善剂及含有氯化钾饮食品的制造方法
CN105146473A (zh) * 2015-10-29 2015-12-16 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5489A (ja) * 2006-02-17 2007-08-30 Nihon Kaisui:Kk 塩辛味増強用添加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減塩調味料並びに食味改善飲食品。
US20080199595A1 (en) * 2007-02-15 2008-08-21 Mccormick & Company Salt replacing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and food systems containing such composition
CN101243861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上海元贞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增咸、增鲜、低钠功能性复合调味品
CN101977516A (zh) * 2008-03-24 2011-02-16 日本水产株式会社 咸味增强剂及含有该咸味增强剂的饮食品
CN102711520A (zh) * 2010-01-20 2012-10-03 烧津水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氯化钾的饮食品的味道改善剂及含有氯化钾饮食品的制造方法
CN105146473A (zh) * 2015-10-29 2015-12-16 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1683A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srar et al. Salt reduction in baked products: Strategies and constraints
Khetra et al.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alt replacer, flavour enhancer and bitter blocker for manufacturing low sodium Cheddar chees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P4824628B2 (ja) 食塩代替物、及び減塩加工食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25854B (zh) 一种青稞营养粉及其生产方法
Zhang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saltiness and sodium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plants and marine animal shells
CN103040000B (zh) 大豆胜肽-钙螯合物的制备方法
KR101020579B1 (ko) 수삼을 함유한 식물성 건강 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Selgas et al. Usefulness of calcium lactate, citrate and gluconate for calcium enrichment of dry fermented sausages
CN105831683B (zh) 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7450A (zh) 一种超微粒营养低钠餐桌盐及其制备工艺
KR20030077151A (ko) 천연 조미료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따라 제조된 천연 조미료
JP2002095437A (ja) 混合香辛料及び食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296953A (ja) タンパク質粉末とデンプン粉末からなる粉末素材を用いた焼き菓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69400A (zh) 一种草莓味魔芋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365290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майонезного горчично-белкового соуса
JP2005013242A (ja) 食品素材または食品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ang et al. Effect of Okara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cake
CN107788514A (zh) 一种含芡实、百合、莲子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070093194A (ko) 고로쇠 수액을 함유하는 누룽지
JP4780332B2 (ja) 風味の改善されたこんにゃく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75143A (ja) 食酢入り清涼飲料水
KR102619252B1 (ko) 미꾸리를 활용한 남원식 미꾸리 떡갈비의 제조방법
US20200268006A1 (en) Mixture and food product low in potassium, sodium and phosphorus
KR102581158B1 (ko) 매운맛이 강화된 떡볶이용 분말양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962883A (zh) 一种佛手食用盐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043500 No. 21 Hongqi Street, Xujiazhuang Village, Wangzhuang Township, Yicheng County, Linfe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Guangming

Address before: Room 1402, No. 44, Lane 825, Chenhui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before: Wu Min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