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6752A -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 Google Patents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6752A
CN105746752A CN201610241169.5A CN201610241169A CN105746752A CN 105746752 A CN105746752 A CN 105746752A CN 201610241169 A CN201610241169 A CN 201610241169A CN 105746752 A CN105746752 A CN 105746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screen
discharging opening
machine
pro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11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福寿
章荣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unt Huang Organic Tea Industry Of One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unt Huang Organic Tea Industry Of On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unt Huang Organic Tea Industry Of One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unt Huang Organic Tea Industry Of On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411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67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6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675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采用机械化联装为主、人工为辅的立体式半自动生产模式,其包括用于将毛茶进行一次圆筛的第一平面圆筛机,与该第一平面圆筛机相对接的上段茶生产线、中段茶生产线和下段茶生产线。本发明针对不同规格毛茶的特性,将上段茶生产线、中段茶生产线和下段茶生产线集成到一个加工***中,筛上茶先加温复火再抖筛风选,并仅针对4号头子进行切轧、再抖筛;筛下茶经抖筛、拣梗、风选筛制定坯,而后加温复火定级。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碎茶率低,以及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的优点,经生产实践采用上述***的日产量可达2万斤,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Description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精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背景技术
眉茶,属绿茶类珍品之一,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灰绿起霜油润、香高味浓,因其条索纤细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眉茶起源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相联交界处的安徽省黄山地区的屯溪、休宁、黟县、歙县,江西省的婺源和浙江省的淳安、建德、开化一带,是中国产区最广、产量最高、销区最稳、消费最普遍的茶类。因历史上黄山眉茶集中在安徽屯溪加工输出,故又称为“屯绿”,产区位于黄山之麓、新安江畔。传统黄山眉茶的加工方法是:首先将采摘后的鲜叶经杀青、揉捻等一系列工序初制得到毛茶,再经过精制加工制得不同级别的成品茶。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茶叶加工设备陆续引到眉茶精制领域之后,目前黄山眉茶的精制加工一直采用半机械化的加工方式,即通过人工分别操作平面圆筛机、抖筛机、杀青机、风选机等专用设备来实现相应的工序,但是该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生产效率低,员工操作强度大。现有车间内各机械设备各自为营,设备之间往往缺少相应的输送装置、缓冲装置进行联接,当一个工序完成之后,还需要员工将出料口的毛茶搬运至下一工序,若某一环节的生产节拍放缓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物料的堆积,影响精制生产效率。此外,在眉茶精制的过程中随着所用筛号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号头的半成品,而这些半成品有时还需要经过多次补火、车色、抖筛、元筛等工序,现有技术中基本采用收集箱在相应出料口处进行收集,等达到一定加工量时再进行一个号头的二次加工,上述方案易使得车间内设备占用空间过大而不易布置,有时甚至会还会发生将收集箱错拿的情况,影响产品的品质。除此以外,大部分的设备均敞口式布置在车间内,势必导致车间内茶灰、茶末四处飞扬,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甚至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精制工艺单一,浪费现象严重。毛茶在经过平面圆筛机后,会根据筛网筛号的大小分别从筛床的五个出茶口落下,其中茶粒粗大的毛茶头会被阻挡在最顶层的筛网处,并由1号出茶口落下;茶粒最小的茶末经层层筛网并从5号出茶口落下;茶粒大小适中的毛茶按长短、大小筛分接着从2~4号出茶口落下。目前眉茶精制工艺均是针对于茶粒大小适中的毛茶而进行的精加工处理,对于毛茶头、8孔及其以下筛号茶的处理却鲜有报道,由于这两种毛茶的茶粒大小差别很大,普通的精制工艺无法适用。此外,各个型号的茶粒精制工艺没有形成***化处理,造成设备使用的浪费。
三、传统精制方法制得的茶叶破碎率高,品质较低。近年来虽然各种茶叶加工机械在眉茶精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茶叶受到炒车、机械力的碰撞、不合理切轧、自身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大量的碎茶,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经研究表明,精制过程中具有较大破坏性的精制机械主要是:切轧机械、炒车机械和输送机械。可见,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将碎茶率控制在范围内,已成为困扰本领域人员多年的难题。当前在黄山眉茶精制过程中,若想制得高品质的茶叶,有些工序往往需要反复操作多次,然而反复加工势必会造成眉茶破碎率的增高,现有筛分的具体次数都是由人工进行判定,人为因素较大,筛分出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同时也直接制约着精制效率。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黄山眉茶的精制加工***,解决现有***生产效率低,破碎率高,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采用机械化联装为主、人工为辅的立体式半自动生产模式,具有生产效率高,破碎率低,以及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的优点,经生产实践采用上述***的日产量可达2万斤,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包括用于将毛茶进行一次圆筛的第一平面圆筛机,与该第一平面圆筛机相对接的上段茶生产线、中段茶生产线和下段茶生产线,经过一次圆筛后的毛茶根据第一平面圆筛机上筛网规格被分别输送至相应生产线中。
其中,上段茶生产线用于对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第一缓冲料斗、第一滚筒炒车机、第一抖筛机、第一风选机、第一切齿机、第二抖筛机、第二切齿机和一组用于实现上述设备联动的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缓冲料斗的上方通过输送装置与第一平面圆筛机最上方出料口相连,下方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滚筒炒车机。
所述第一滚筒炒车机包括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滚筒,茶叶经上方滚筒补火完毕后,分流至下方两滚筒内进行车色,在下方两滚筒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抖筛机。优选的,上述第一滚筒炒车机设置有四组。上方滚筒的补火温度为50-70℃,补火时间为1h;下方两滚筒采用冷车的方式,时间为1.5-2h。为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在第一滚筒炒车机上还设有用于喷洒糯米浆的管道。
第一抖筛机的筛网上方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风选机,筛网下方设有用于收集4号正口的收集箱。经风选后茶叶从前往后被分为4号头子、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其中在4号头子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切齿机,其余出料口处分别设有收集箱。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抖筛机的后方设置第一风选机,并针对风选出的偏重、偏大的4号头子进行切齿可大幅度降低茶叶的破碎率,防止在切齿过程中规格适中及偏小的茶片剪碎,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上述第一切齿机安装在第二抖筛机的上方,第二切齿机设置在第一抖筛机的上方。经一次切齿后的茶叶落到第二抖筛机的筛面上,该第二抖筛机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切齿机,经二次切齿后的茶叶重新落至第一抖筛机的筛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经上段茶生产线制得的4号正口、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还需重新置于第一平面圆筛机中加工2-3遍。
中段茶生产线,用于对5、6、7孔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三组前段筛制***和后处理***;该三组前段筛制***分别对应连接到第一平面圆筛机的中间三个出料口。优选的,三组前段筛制***并列布置。
其中,前段筛制***由第三抖筛机、拣梗机、第二风选机和一组连接上述设备的输送装置组成,该***可实现毛茶的快速定坯。
所述第三抖筛机中筛网上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上段茶生产线的第一缓冲料斗内,筛网下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到拣梗机;该拣梗机的出料口经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风选机,该第二风选机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
其中,在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暂存罐,该第一暂存罐分别对三个号头的茶叶进行收集,待达到一定量时,将罐内的茶叶重新提升至第一平面圆筛机上进行二次加工。各第二风选机的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通过输送装置依次相连的第二缓冲料斗、第二滚筒炒车机、第四抖筛机、第二平面圆筛机和三台第三风选机。
其中,第二缓冲料斗的上方与前述各第二风选机的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相对接,下方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滚筒炒车机。
所述第二滚筒炒车机的结构与前述上段茶生产线中第一滚筒炒车机相同,其包括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滚筒,茶叶经上方滚筒补火完毕后,分流至下方两滚筒内进行车色,在下方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抖筛机。优选的,上述第一滚筒炒车机设置有四组。上方滚筒的补火温度为45-60℃,补火时间为1h;下方两滚筒采用冷车的方式,时间为1.5-2h。为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在第二滚筒炒车机上还设有用于喷洒糯米浆的管道。
第四抖筛机上设置有上下两层筛网,其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三个出料口,其中,位于上层筛网上方的出料口和位于下层筛网下方的出料口分别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暂存罐,位于两筛网之间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平面圆筛机。当然上述第二暂存罐的数量可以为一或两个,由于实际生产中这两个出料口的量并不多,因而可以合并在一个罐内。第二暂存罐用于储存5号茶头和7号碎的成品,无需进行二次加工。
在第二平面圆筛机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五个出料口,其中最上方的出料口可连接至第二暂存罐中,最下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有第三暂存罐,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出料口之间的三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三台第三风选机。该第三暂存罐用于储存7号碎的成品,同样无需进行二次加工。
上述三台第三风选机分别对5、6、7孔的筛号茶进行风选定级,具体的,第一台经风选后茶叶被分为5号头子、5号正口、5号正子口、5号子口和5号次子口,第二台经风选后茶叶被分为6号头子、6号正口、6号正子口、6号子口和6号次子口,第三台经风选后茶叶被分为7号头子、7号正口、7号正子口、7号子口和7号次子口。
优选的,上述后处理***还包括第三风选机下游的色选及包装装置。
下段茶生产线,用于对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第三平面圆筛机、第四风选机和一组用于实现上述设备联动的输送装置。
所述第三平面圆筛机的入料口与第一平面圆筛机的最下方出料口相连接,其出料口上下设置有五个。其中最上方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反馈至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面上,位于最上方出料口下方的两个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风选机,位于最下方的两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至用于收集碎末和茶灰的第四暂存罐。由于最下方两出料口的茶量很少,品质趋于统一,因而可将两者置于一个罐内,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对第四暂存罐内的茶叶进行适当补火以去除水分。
经第四风选机处理后的茶叶从前往后被分为8号正口、8号正子口、8号子口、8号次子口和8号茶灰。
本发明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操作方法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毛茶投入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通过四面不同筛孔的筛网,将毛茶按长短筛分为五份,其中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落入上段茶生产线,5、6、7孔的筛号茶落入中段茶生产线,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入下段茶生产线。
①当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进入上段茶生产线时,茶叶首先被提升至第一缓冲料斗中,而后输送至一组第一滚筒炒车机中进行补火、车色,补火温度设置在50-70℃,补火时间为1h;车色采用冷车的方式,将复火工序中滚筒内的茶叶一分为二,同时倒进下部的两个滚筒内加速茶叶的散热,车色时间为1h。完毕后在炒车机中导叶板的带动下经输送装置落入第一抖筛机的入料口处,通过一次抖筛将毛茶头中细小部分进行收集形成4号正口,并将粗壮部分输送至第一风选机中,经风选筛分成4号头子、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接着针对4号头子进行一次切齿、二次抖筛、二次切齿,最终重新回到第一抖筛机的筛面上。上述方法可实现毛茶头的高效精制,并使得破碎率得到有效控制,另外生产时往往经过一次补火、车色并不能将毛茶头中的水分控制在5-6%,因而还需检测4号正口、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的水分,进而判断加工的次数,进行二次加工时仅需将某一号头的茶叶重新置于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即可。
②当5、6、7孔的筛号茶进入中段茶生产线时,以5孔筛号茶为例,茶叶首先进入第三抖筛机中按其粗细进行筛分,其中筛网上层茶叶经输送装置传送至上段茶生产线的第一缓冲料斗中,筛下茶经拣梗处理后进入第二风选机中进一步筛制定坯。从第二风选机中前三个出料口处落下的茶叶通过第一暂存罐分别进行收集,待达到一定量时,将罐内的茶叶重新提升至第一平面圆筛机上进行二次加工;剩下两个出料口处落下的茶叶被提升至第二缓冲料斗中。6孔、7孔筛号茶的流程与上述5孔的筛号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缓冲料斗内的茶叶经下端出料口输送至一组第二滚筒炒车机中进行补火、车色,补火温度设置在50-70℃,补火时间为1h;车色采用冷车的方式,将复火工序中滚筒内的茶叶一分为二,同时倒进下部的两个滚筒内加速茶叶的散热,车色时间为1h。完毕后在导叶板的带动下经输送装置落入第四抖筛机中,经抖筛将5孔以上的筛号茶、5~7孔的筛号茶和7孔以下的筛号茶进行一次筛分,接着通过第二平面圆筛机对5~7孔的筛号茶进行二次筛分,筛分完毕的三个出料口分别对应一台第三风选机从而对5、6、7孔的筛号茶分别进行风选定级,最终得到5号头子、5号正口、5号正子口、5号子口、5号次子口、6号头子、6号正口、6号正子口、6号子口、6号次子口、7号头子、7号正口、7号正子口、7号子口和7号次子口。
优选的,在前述5号正口、5号正子口、6号正口、6号正子口、7号正口和7号正子口的下游还设有色选装置,通过色选精确剔除其中的茶梗、***,最后将相同品质的茶叶进行均堆包装。
③当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入下段茶生产线时,茶叶首先落到第三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进一步筛分为五份。其中,位于最上层筛面上的茶叶经输送装置回馈至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下方两个出料口的茶叶进入第四风选机进一步风选定级,经风选处理后的茶叶被分为8号正口、8号正子口、8号子口、8号次子口和8号茶灰五个级别;从最下方两个出料口处设有第四暂存罐,该第四暂存罐用于收集碎末和茶灰。
为达到节省空间、降低能耗的目的,本发明中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呈三层立体化布置。
具体的,一层布置有用于将毛茶及半成品茶提升至三层的提升装置,上段茶生产线的第一抖筛机、第一风选机、第一切齿机、第二抖筛机和第二切齿机,中段茶生产线的第一暂存罐、第二暂存罐、第三暂存罐和色选及包装装置,以及下段茶生产线的第四暂存罐。上述第一暂存罐和第四暂存罐布置在同一侧,第二暂存罐和第三暂存罐布置在另一侧,由于通常情况下第一暂存罐、第四暂存罐内的茶叶还需要经过二次加工,这样放置可避免员工错拿错放的发生。
二层布置有第一平面圆筛机,上段茶生产线中的第一缓冲料斗和第一滚筒炒车机,中段茶生产线中的第三抖筛机、拣梗机、第二风选机、第二缓冲料斗、第二滚筒炒车机、第四抖筛机、第二平面圆筛机和第三风选机,以及下段茶生产线中的第三平面圆筛机和第四风选机。
三层设置有与一层提升装置相连接的料仓,该料仓用于存储毛茶。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各楼层之间的相应位置开设通孔,使得茶叶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入相应的设备的入料口或暂存罐内,节省了空间、降低了能耗,并且具有一定的防呆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
本发明针对不同规格毛茶的特性,将上段茶生产线、中段茶生产线和下段茶生产线整合改进到一个加工***中,筛上茶先加温复火再抖筛风选定级,并针对4号头子进行切轧、再抖筛;筛下茶先经抖筛、拣梗、风选筛制定坯而后加温复火定级,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与此同时针对传统眉茶制造过程中破碎率高的问题进行改进:一是仅针对经车色、抖筛、风选后的4号头子进行切轧,从源头上控制切轧的茶叶数量;二是尽可能减少精制机械的使用减少茶叶间的碰撞摩擦,通过管导输送和重力输送的方式,使得茶叶落入相应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碎茶率低,以及占用空间小,能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段茶生产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中段茶生产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下段茶生产线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展开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具体的制备工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以下的说明内容即使不做任何调整或修正,也可以直接适用于在此未指明的其他类似的组分和制备工艺上。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至5,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包括用于储存毛茶的料仓106,将毛茶进行一次圆筛的第一平面圆筛机104,设置在料仓与第一平面圆筛机之间的中转料斗105,以及与该第一平面圆筛机104相连接的上段茶生产线101、中段茶生产线102和下段茶生产线103。所述中段茶生产线102由三组前段筛制***107和后处理***108组成。
其中,上段茶生产线101用于对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第一缓冲料斗、第一滚筒炒车机、第一抖筛机、第一风选机、第一切齿机、第二抖筛机、第二切齿机和一组用于实现上述设备联动的输送装置。在第一缓冲料斗的上方通过输送装置与第一平面圆筛机最上方出料口相连,下方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滚筒炒车机。第一滚筒炒车机包括呈“品”字形布置的三个滚筒,茶叶经上方滚筒补火完毕后,分流至下方两滚筒内进行车色,在下方两滚筒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到达第一抖筛机。上述第一滚筒炒车机设置有四组。其中上方一个滚筒的补火温度为50-70℃,补火时间为1h;下方两滚筒采用冷车的方式,时间为1.5-2h。为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在第一滚筒炒车机上还设有用于喷洒糯米浆的管道。第一抖筛机的筛网上方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风选机,筛网下方设有用于收集4号正口的收集箱。经风选后茶叶从前往后被分为4号头子、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其中在4号头子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切齿机,其余出料口处分别设有收集箱。上述第一切齿机安装在第二抖筛机的上方,第二切齿机设置在第一抖筛机的上方。经一次切齿后的茶叶落到第二抖筛机的筛面上,该第二抖筛机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切齿机,经二次切齿后的茶叶重新落至第一抖筛机的筛面上。经上段茶生产线制得的4号正口、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还需重新置于第一平面圆筛机中加工2-3遍。
中段茶生产线102,用于对5、6、7孔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由三组前段筛制***107和后处理***108组成。该三组前段筛制***并列布置,并且分别对应连接到第一平面圆筛机104的中间三个出料口。
其中,前段筛制***107由第三抖筛机、拣梗机、第二风选机和一组连接上述设备的输送装置组成。在第三抖筛机中筛网上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上段茶生产线的第一缓冲料斗内,筛网下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到拣梗机;该拣梗机的出料口经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风选机,该第二风选机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其中,在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暂存罐,该第一暂存罐分别对三个号头的茶叶进行收集,待达到一定量时,将罐内的茶叶重新提升至第一平面圆筛机上进行二次加工,各第二风选机的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后处理***。
后处理***108包括通过输送装置依次相连的第二缓冲料斗、第二滚筒炒车机、第四抖筛机、第二平面圆筛机和三台第三风选机。其中,第二缓冲料斗的上方与前述各第二风选机的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相对接,下方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滚筒炒车机。第二滚筒炒车机的结构与前述上段茶生产线中第一滚筒炒车机相同,其包括呈“品”字形布置的三个滚筒,茶叶经上方滚筒补火完毕后,分流至下方两滚筒内进行车色,在下方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抖筛机。上述第一滚筒炒车机设置有四组。上方一个滚筒的补火温度为50-70℃,补火时间为1h;下方两滚筒采用冷车的方式,时间为2h。为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在第二滚筒炒车机上还设有用于喷洒糯米浆的管道。第四抖筛机上设置有上下两层筛网,其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三个出料口,其中,位于上层筛网上方的出料口和位于下层筛网下方的出料口分别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暂存罐,位于两筛网之间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平面圆筛机。第二暂存罐用于储存5号茶头和7号碎的成品,无需进行二次加工。在第二平面圆筛机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五个出料口,其中最上方的出料口可连接至第二暂存罐中,最下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有第三暂存罐,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出料口之间的三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三台第三风选机。该第三暂存罐用于储存7号碎的成品,同样无需进行二次加工。上述三台第三风选机分别对5、6、7孔的筛号茶进行风选定级,具体的,第一台经风选后茶叶被分为5号头子、5号正口、5号正子口、5号子口和5号次子口,第二台经风选后茶叶被分为6号头子、6号正口、6号正子口、6号子口和6号次子口,第三台经风选后茶叶被分为7号头子、7号正口、7号正子口、7号子口和7号次子口。
下段茶生产线103,用于对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第三平面圆筛机、第四风选机和一组用于实现上述设备联动的输送装置。第三平面圆筛机的入料口与第一平面圆筛机的最下方出料口相连接,其出料口上下设置有五个。其中最上方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反馈至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面上,位于最上方出料口下方的两个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风选机,位于最下方的两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至用于收集碎末和茶灰的第四暂存罐。经第四风选机处理后的茶叶从前往后被分为8号正口、8号正子口、8号子口、8号次子口和8号茶灰。
使用时,首先将毛茶从料仓经中转料斗进入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通过四面不同筛孔的筛网,将毛茶按长短筛分为五份,其中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落入上段茶生产线,5、6、7孔的筛号茶落入中段茶生产线,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入下段茶生产线。具体如下:
①当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进入上段茶生产线时,茶叶首先被提升至第一缓冲料斗中,而后输送至一组第一滚筒炒车机中进行补火、车色,补火温度设置在50-70℃,补火时间为1h;车色采用冷车的方式,将复火工序中滚筒内的茶叶一分为二,同时倒进下部的两个滚筒内加速茶叶的散热,车色时间为1h。完毕后在炒车机中导叶板的带动下经输送装置落入第一抖筛机的入料口处,通过一次抖筛将毛茶头中细小部分进行收集形成4号正口,并将粗壮部分输送至第一风选机中,经风选筛分成4号头子、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接着针对4号头子进行一次切齿、二次抖筛、二次切齿,最终重新回到第一抖筛机的筛面上。上述方法可实现毛茶头的高效精制,并使得破碎率得到有效控制,另外生产时往往经过一次补火、车色并不能将毛茶头中的水分控制在5-6%,因而还需检测4号正口、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的水分,进而判断加工的次数,进行二次加工时仅需将某一号头的茶叶重新置于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即可。
②当5、6、7孔的筛号茶进入中段茶生产线时,以5孔筛号茶为例,茶叶首先进入第三抖筛机中按其粗细进行筛分,其中筛网上层茶叶经输送装置传送至上段茶生产线的第一缓冲料斗中,筛下茶经拣梗处理后进入第二风选机中进一步筛制定坯。从第二风选机中前三个出料口处落下的茶叶通过第一暂存罐分别进行收集,待达到一定量时,将罐内的茶叶重新提升至第一平面圆筛机上进行二次加工;剩下两个出料口处落下的茶叶被提升至第二缓冲料斗中。6孔、7孔筛号茶的流程与上述5孔的筛号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缓冲料斗内的茶叶经下端出料口输送至一组第二滚筒炒车机中进行补火、车色,补火温度设置在50-70℃,补火时间为1h;车色采用冷车的方式,将复火工序中滚筒内的茶叶一分为二,同时倒进下部的两个滚筒内加速茶叶的散热,车色时间为1h。完毕后在导叶板的带动下经输送装置落入第四抖筛机中,经抖筛将5孔以上的筛号茶、5~7孔的筛号茶和7孔以下的筛号茶进行一次筛分,接着通过第二平面圆筛机对5~7孔的筛号茶进行二次筛分,筛分完毕的三个出料口分别对应一台第三风选机从而对5、6、7孔的筛号茶分别进行风选定级,最终得到5号头子、5号正口、5号正子口、5号子口、5号次子口、6号头子、6号正口、6号正子口、6号子口、6号次子口、7号头子、7号正口、7号正子口、7号子口和7号次子口。
优选的,在前述5号正口、5号正子口、6号正口、6号正子口、7号正口和7号正子口的下游还设有色选装置,通过色选精确剔除其中的茶梗、***,最后将相同品质的茶叶进行均堆包装。
③当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入下段茶生产线时,茶叶首先落到第三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进一步筛分为五份。其中,位于最上层筛面上的茶叶经输送装置回馈至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下方两个出料口的茶叶进入第四风选机进一步风选定级,经风选处理后的茶叶被分为8号正口、8号正子口、8号子口、8号次子口和8号茶灰五个级别;从最下方两个出料口处设有第四暂存罐,该第四暂存罐用于收集碎末和茶灰。

Claims (9)

1.一种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采用机械化联装为主、人工为辅的立体式半自动生产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毛茶进行一次圆筛的第一平面圆筛机,与该第一平面圆筛机相对接的上段茶生产线、中段茶生产线和下段茶生产线;
所述上段茶生产线,用于对4孔及其以上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第一缓冲料斗、第一滚筒炒车机、第一抖筛机、第一风选机、第一切齿机、第二抖筛机、第二切齿机和一组用于实现上述设备联动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缓冲料斗设置在第一平面圆筛机与第一滚筒炒车机之间,该第一滚筒炒车机包括呈“品”字形布置的三个滚筒,其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抖筛机;第一抖筛机的筛网上方出料口连接至第一风选机,筛网下方设有用于收集4号正口的收集箱;经风选后茶叶从前往后被分为4号头子、4号正子口、4号子口和4号次子口,其中在4号头子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依次连接至第一切齿机、第二抖筛机和第二切齿机,经二次切轧后的茶叶重新落至第一抖筛机的筛面上;
所述中段茶生产线,用于对5、6、7孔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包括三组用于实现毛茶的快速定坯的前段筛制***,以及与三组前段筛制***相连接的后处理***;
其中,前段筛制***由通过输送装置依次相连的第三抖筛机、拣梗机和第二风选机;所述第二风选机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其中,在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处分别设置有对三个号头的茶叶进行收集的第一暂存罐;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通过输送装置依次相连的第二缓冲料斗、第二滚筒炒车机、第四抖筛机、第二平面圆筛机和三台第三风选机;其中,第二缓冲料斗与第二风选机的第四出料口和第五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相对接,该第二滚筒炒车机包括呈“品”字形布置的三个滚筒,其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抖筛机;所述第四抖筛机上设置有上下两层筛网,其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三个出料口,其中位于上层筛网上方的出料口和位于下层筛网下方的出料口分别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暂存罐,位于两筛网之间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二平面圆筛机;在第二平面圆筛机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五个出料口,其中最上方的出料口连接至第二暂存罐中,最下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有第三暂存罐,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出料口之间的三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至三台第三风选机;所述三台第三风选机分别对5、6、7孔的筛号茶进行风选定级,并最终筛分成5号头子、5号正口、5号正子口、5号子口、5号次子口,6号头子、6号正口、6号正子口、6号子口、6号次子口,7号头子、7号正口、7号正子口、7号子口和7号次子口;
所述下段茶生产线,用于对8孔及其以下的筛号茶进行精制处理,其包括第三平面圆筛机、第四风选机和一组用于实现上述设备联动的输送装置;
第三平面圆筛机的入料口与第一平面圆筛机的最下方出料口相连接,其出料口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五个,其中最上方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反馈至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面上,位于最上方出料口下方的两个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风选机,位于最下方的两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至用于收集碎末和茶灰的第四暂存罐;经第四风选机处理后的茶叶从前往后被分为8号正口、8号正子口、8号子口、8号次子口和8号茶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毛茶的料仓,以及与料仓相连的中转料斗;该中转料斗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平面圆筛机的筛床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茶生产线中第一滚筒炒车机上还设有用于向滚筒内喷洒糯米浆的管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炒车机设置有四组;茶叶经上方滚筒补火完毕后,分流至下方两滚筒内进行车色,在下方两滚筒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一抖筛机;上方滚筒的补火温度为50-70℃,补火时间为1h;下方两滚筒采用冷车的方式,时间为1.5-2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齿机安装在第一抖筛机的筛面上方,第一切齿机装设在第二抖筛机的筛面上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茶生产线中第三抖筛机筛网上方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上段茶生产线的第一缓冲料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茶生产线中第二滚筒炒车机上还设有用于向滚筒内喷洒糯米浆的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炒车机设置有四组;茶叶经上方滚筒补火完毕后,分流至下方两滚筒内进行车色,在下方两滚筒的出料口处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第四抖筛机;上方滚筒的补火温度为45-60℃,补火时间为1h;下方两滚筒采用冷车的方式,时间为1.5-2h。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还包括与第三风选机相连接的色选、包装装置。
CN201610241169.5A 2016-05-26 2016-05-26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Withdrawn CN1057467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1169.5A CN105746752A (zh) 2016-05-26 2016-05-26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1169.5A CN105746752A (zh) 2016-05-26 2016-05-26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6752A true CN105746752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3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1169.5A Withdrawn CN105746752A (zh) 2016-05-26 2016-05-26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675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6313A (zh) * 2017-11-30 2018-02-23 梧州市旺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茶叶筛分方法
CN110050849A (zh) * 2018-01-18 2019-07-26 湖州嘉盛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精制生产线
CN110973289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四川省百岳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眉茶精制工艺
CN111227063A (zh) * 2020-03-19 2020-06-05 婺源县江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精加工用炒车机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6313A (zh) * 2017-11-30 2018-02-23 梧州市旺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茶叶筛分方法
CN110050849A (zh) * 2018-01-18 2019-07-26 湖州嘉盛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精制生产线
CN110973289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四川省百岳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眉茶精制工艺
CN111227063A (zh) * 2020-03-19 2020-06-05 婺源县江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精加工用炒车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6752A (zh)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US7938345B2 (en) Dry milling corn fractionation process
CN104689871B (zh) 一种大米加工***
CN105149035B (zh) 一种籼米加工方法及加工***
CN100418634C (zh) 一种高档大米加工新工艺
CN101301109B (zh) 原烟去把头在线片选分级工艺及装置
CN105289987B (zh) 一种条形茶叶的分选定级生产线及风选定级方法
CN103691508A (zh) 一种大米加工工艺流程
CN106136122B (zh) 一种辣椒加工设备及其加工工艺
CN104858140B (zh) 一种带筛选、风选和色选的茶叶提香设备
CN107999512A (zh) 一种回用烟丝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07175146A (zh) 一种大米加工***
CN205695411U (zh)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
CN102553828B (zh) 一种普洱茶生茶的筛分方法
CN103521449B (zh) 茶叶筛分的方法
CN105875883B (zh) 黄山眉茶的高效精制加工方法
CN205988778U (zh) 等级面粉加工成套设备
CN201659092U (zh) 一种杨梅类颗粒物料除杂设备
CN205253573U (zh) 一种条形茶叶的分选定级生产线
CN206549698U (zh) 大米生产流水线
CN205496047U (zh) 一种逆向垂直橄榄除叶机
CN108283956A (zh) 一种高效型玉米粒造粉制饼***及玉米饼制备方法
CN205695410U (zh) 一种眉茶的上段茶精制生产***
CN204320366U (zh) 一种生产玉米粉成套机组
CN101181092A (zh) 火麻仁壳仁分离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